魏燕商谈,期间发生的刺杀之事自然也传到了苍梧。
做为青州城的白氏少主,白雁飞是最早收到消息的。
他转而告诉了谢青城,却得知对方将要出山,奔赴京都。
“为何突然要去京都?”白雁飞问,神情很是疑惑不解。
“秋海天死了。”谢青城淡道。
“什么!”
此言犹如晴天霹雳,砸得白雁飞许久才缓过神来。
“在金陵时他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可是情报有误?”他问。
谢青城摇了摇头。
“我手下暗桩亲自递来的书信,且此事已有大燕官府介入其中,不会有假。”
竟还牵入了官府?
白雁飞立时嗅出了其中阴谋的味道。
“是横死?”
谢青城点头。
白雁飞皱了俊俏眉。
“何人所为?”
要知那秋海天可是天山一派最有天赋的弟子,长春子青睐这个弟子绝非全无道理。
自己与他也动过手,自然知晓对方的深浅。
何人能够有如此的神通去杀这样的人,竟还事先没有闹出分毫的动静?
这也是谢青城的疑惑之处。
他道:“还不清楚。所以我要亲自去一趟。”
白雁飞闻言,却尤为古怪地瞅了他两眼。
“此事虽有猫腻,倒也不至于让你亲自出山吧?”白雁飞十分不解。
谢青城却横了他一眼,没有答话。
大魏,金陵。
北境诸事暂定,暻王班师回朝的归期也终于传来,皇城内外一扫战乱时的低沉肃穆,一片欢腾喜庆,人人面带笑意,期盼大军归来。
宫中,刚遣走一批洒扫的侍女,忙碌了一上午的内务府大监正准备休憩片刻,便见望舒宫的兮茵姑娘正领着两个侍女朝这边走来。
这位可是如今近身侍奉摄政殿下的人,人精一样的内务府大监忙不迭的上前招呼。
“兮茵姑娘。”
“大监。”兮茵福了身。
“什么风给姑娘吹来了?”大监笑问,扫了一眼跟在兮茵身后的两个侍女,两侍女手上皆抱了一个雪白的瓷瓶,瓶中各插了三两支春桃。
“暻王殿下多年未曾回京,这枕寒殿便再没有人住过了。年深日久,即便有宫人时常清扫,想必亦难掩陈腐霉味。正巧望舒宫的一株春桃开得喜人,殿下便命我等送些桃枝来,以驱赶殿中的沉闷之气。”兮茵笑道。
大监却听出了另外一层含义。
暻王班师回朝,虽是凯旋而归,但毕竟从战场归来,身上难免沾染了杀伐之气的凶戾。在魏人的习俗中,沾染这样凶戾之气的人,命数上难免要受些波折。
而桃枝,在民间又素有驱邪化吉之意。
望舒宫偏偏挑在这个时候送来这些春桃,可见那位对这位手足兄长的心意。
相比长极殿,望舒宫到底还会与枕寒殿更亲厚一些......
意识到自己的所想竟越发地大逆不道,内务府大监惊了一下,连忙刹住了思绪,不敢再深想。
“望舒宫的春桃那可是整个皇城开得最好的,还是殿下思虑周全,姑娘请~”
内务府大监笑眯眯道,一边告罪自己思虑不周,让殿下费了心思,一边又忙不迭地在前引路,不敢耽搁片刻。
兮茵带着侍女便跟在他身后踏进了殿中。
枕寒殿门庭如故,从门槛至床帏,乃至宫窗缝隙处,皆干净整洁,不见丝毫尘埃,可见打扫的宫人们尽心尽力。
“宫殿整洁,内外清爽,便是殿下见了也是十分满意的,有劳大监了。”兮茵客气道。
“哎哟,姑娘这话可就折煞老奴了。清扫枕寒殿是殿下亲下的嘱咐,老奴等哪敢怠慢。”大监面上笑得圆滑,心里却门儿清。
这枕寒殿乃暻王自幼所居寝宫,虽暻王及冠后出宫开了王府,但枕寒殿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此番大军回朝的期限刚定,望舒宫便下了清扫门庭的命令。
如此特意的叮嘱,足见那位的在意,谁又敢怠慢?
“殿下和暻王是手足兄妹,王爷戍边多年,久别故土,如今难得回一次金陵,又是载胜而归,殿下自然格外在意些。”兮茵笑道,继而不露声色地提醒,
“大监办好了差事,殿下也自然有赏。”
都是人精,望舒宫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哪有不懂的道理?
“多谢兮茵姑娘提点。”
大监忙不迭地笑着道了谢。
枕寒殿距离望舒宫并不远,仔细丈量起来,也不过隔了一道蜿蜒的宫廊。
流光午睡方醒,兮茵尚未回来。
殿中不见其他宫人,她也未曾唤传,只披了一件薄薄的单衣走出了殿门。
宫廊上的风和煦温暖,对面便是枕寒殿,宫人闲谈的笑闹声间或从那里传来,午后暖阳交错的光影里,时光好像倒流回了许多年前。
那时的摄政王元徽还只是个尚且有些早慧的小公主,和她的皇兄元暻一道长在帝王的膝下。
两人性情不和,整日里不是斗嘴就是打架,让元昭帝头疼不已。
有一次,记不清是因为什么两人打了架,各自鼻青脸肿,却谁也不肯先认了输,一众宫人们手足无措地劝,却也徒劳无功,闻讯的元宸帝在大监的陪同下穿过蜿蜒的宫廊走来,一看俩小儿女的模样,英明神武如元宸帝也不免抚了额。
都说养儿防老,女儿更是父亲的小棉袄,可谁家儿女有他家这么闹心?
但孩子再顽皮也要好生教导,于是元昭帝语重心长:
“阿暻,你是兄长,要好生爱护妹妹,不可欺负她,徽儿亦要友爱兄长......”
他一番劝诫,一对小儿女闹腾是不再闹腾了,但彼此对着轻哼了一声,明摆着还是谁也不服谁。
元昭帝见状,对着心腹大监摇头失笑,叹道:
“朕这一对冤家,也不知日后要祸害哪家的淑女和少年郎。”
大监则笑着宽慰帝王:
“公主和皇子只是顽皮了些,还未长大罢了......”
往事虽远,却清晰如昨,她还记得父皇那无奈宠溺的语气和颊上浅浅的笑纹。
父皇盼着她和元暻兄妹情深,可这么些年,他们好像遵循了父命又好像一直在违背,说到底,还是差强人意了些。
玄倾过来的时候,便看见她静立廊下,绵长的目光远远落在对面人影幢幢的宫殿,也不知在思虑些什么。
“殿下有心事?”他轻声问。
流光微微偏了头,见是他,笑了笑,
“玄倾,你在宫中多少年了?”
“从遇见殿下,到后来随殿下来到金陵,仔细算来也有八个年头了。”
“原来已经有八年了啊。他离开也差不多这个年数,久别故土,不知是何滋味。”她说着,目光再次落在了枕寒殿的方向。
“暻王暌违金陵许久,待来日归朝,京中局势又是一番气象。”玄倾道。
此番北境战事,流州军歼敌十万余,暻王所领兵马一度将溃散的燕军打退至淮岭以北,最终从大燕口中硬生生咬下青州这块肥肉,为大魏边境挣来数百年的安定。
这份功业,纵观大魏历朝历代,无人能出其右。
而正因为功业太重,才使人担忧,毕竟少年离家的暻王,今夕也不过而立之年......
“玄倾,如有一日本宫要离开这里?你会跟着我吗?”流光突然问。
玄倾怔了一下,旋即笑了。
“我早就说过了,殿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他面上笑容真挚,似乎只对她问出这句话惊讶,而对话中意并无讶色。
“那若是本宫不在了呢?”
“殿下”玄倾面色微变,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不会有那一天的,殿下会长命百岁。”他沉声道,眸色沉了几分。
见他有几分生气,流光淡笑了一下,第一次没有避讳这个话题。
“你我名义上虽是主仆,但实则乃挚友,更兼心腹,许多事便也不必隐瞒。”
“我身上的毒症能让我撑到什么时候谁也不敢断言,但近日屡感不适,时日多少我心里大抵已有数了,所以很多事情要早早做在前面。”
“殿下”玄倾想要说什么,却被抬手打断。
“听我说完。”
“若有一日我不在,你不想留在金陵,便回江东吧。你是冲和老祖的弟子,他于你有教导之恩,你理当奉养他天年,全一番师徒恩情。”
“当然,你若有其它决定,也并无不可。”流光道,俨然是将一切都打算分明。
玄倾见状,沉默片刻,抬首道:“我说过,此生殿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他眉眼认真,流光却笑:
“玄倾,你的人生还很长,不要执着于此,若真到了那天,要记住我的话。”
“可是”
“如果这是朋友的话你听不进去,便把它当做命令吧。这样,也许你会更心甘情愿一点。”
做为青州城的白氏少主,白雁飞是最早收到消息的。
他转而告诉了谢青城,却得知对方将要出山,奔赴京都。
“为何突然要去京都?”白雁飞问,神情很是疑惑不解。
“秋海天死了。”谢青城淡道。
“什么!”
此言犹如晴天霹雳,砸得白雁飞许久才缓过神来。
“在金陵时他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可是情报有误?”他问。
谢青城摇了摇头。
“我手下暗桩亲自递来的书信,且此事已有大燕官府介入其中,不会有假。”
竟还牵入了官府?
白雁飞立时嗅出了其中阴谋的味道。
“是横死?”
谢青城点头。
白雁飞皱了俊俏眉。
“何人所为?”
要知那秋海天可是天山一派最有天赋的弟子,长春子青睐这个弟子绝非全无道理。
自己与他也动过手,自然知晓对方的深浅。
何人能够有如此的神通去杀这样的人,竟还事先没有闹出分毫的动静?
这也是谢青城的疑惑之处。
他道:“还不清楚。所以我要亲自去一趟。”
白雁飞闻言,却尤为古怪地瞅了他两眼。
“此事虽有猫腻,倒也不至于让你亲自出山吧?”白雁飞十分不解。
谢青城却横了他一眼,没有答话。
大魏,金陵。
北境诸事暂定,暻王班师回朝的归期也终于传来,皇城内外一扫战乱时的低沉肃穆,一片欢腾喜庆,人人面带笑意,期盼大军归来。
宫中,刚遣走一批洒扫的侍女,忙碌了一上午的内务府大监正准备休憩片刻,便见望舒宫的兮茵姑娘正领着两个侍女朝这边走来。
这位可是如今近身侍奉摄政殿下的人,人精一样的内务府大监忙不迭的上前招呼。
“兮茵姑娘。”
“大监。”兮茵福了身。
“什么风给姑娘吹来了?”大监笑问,扫了一眼跟在兮茵身后的两个侍女,两侍女手上皆抱了一个雪白的瓷瓶,瓶中各插了三两支春桃。
“暻王殿下多年未曾回京,这枕寒殿便再没有人住过了。年深日久,即便有宫人时常清扫,想必亦难掩陈腐霉味。正巧望舒宫的一株春桃开得喜人,殿下便命我等送些桃枝来,以驱赶殿中的沉闷之气。”兮茵笑道。
大监却听出了另外一层含义。
暻王班师回朝,虽是凯旋而归,但毕竟从战场归来,身上难免沾染了杀伐之气的凶戾。在魏人的习俗中,沾染这样凶戾之气的人,命数上难免要受些波折。
而桃枝,在民间又素有驱邪化吉之意。
望舒宫偏偏挑在这个时候送来这些春桃,可见那位对这位手足兄长的心意。
相比长极殿,望舒宫到底还会与枕寒殿更亲厚一些......
意识到自己的所想竟越发地大逆不道,内务府大监惊了一下,连忙刹住了思绪,不敢再深想。
“望舒宫的春桃那可是整个皇城开得最好的,还是殿下思虑周全,姑娘请~”
内务府大监笑眯眯道,一边告罪自己思虑不周,让殿下费了心思,一边又忙不迭地在前引路,不敢耽搁片刻。
兮茵带着侍女便跟在他身后踏进了殿中。
枕寒殿门庭如故,从门槛至床帏,乃至宫窗缝隙处,皆干净整洁,不见丝毫尘埃,可见打扫的宫人们尽心尽力。
“宫殿整洁,内外清爽,便是殿下见了也是十分满意的,有劳大监了。”兮茵客气道。
“哎哟,姑娘这话可就折煞老奴了。清扫枕寒殿是殿下亲下的嘱咐,老奴等哪敢怠慢。”大监面上笑得圆滑,心里却门儿清。
这枕寒殿乃暻王自幼所居寝宫,虽暻王及冠后出宫开了王府,但枕寒殿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此番大军回朝的期限刚定,望舒宫便下了清扫门庭的命令。
如此特意的叮嘱,足见那位的在意,谁又敢怠慢?
“殿下和暻王是手足兄妹,王爷戍边多年,久别故土,如今难得回一次金陵,又是载胜而归,殿下自然格外在意些。”兮茵笑道,继而不露声色地提醒,
“大监办好了差事,殿下也自然有赏。”
都是人精,望舒宫的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哪有不懂的道理?
“多谢兮茵姑娘提点。”
大监忙不迭地笑着道了谢。
枕寒殿距离望舒宫并不远,仔细丈量起来,也不过隔了一道蜿蜒的宫廊。
流光午睡方醒,兮茵尚未回来。
殿中不见其他宫人,她也未曾唤传,只披了一件薄薄的单衣走出了殿门。
宫廊上的风和煦温暖,对面便是枕寒殿,宫人闲谈的笑闹声间或从那里传来,午后暖阳交错的光影里,时光好像倒流回了许多年前。
那时的摄政王元徽还只是个尚且有些早慧的小公主,和她的皇兄元暻一道长在帝王的膝下。
两人性情不和,整日里不是斗嘴就是打架,让元昭帝头疼不已。
有一次,记不清是因为什么两人打了架,各自鼻青脸肿,却谁也不肯先认了输,一众宫人们手足无措地劝,却也徒劳无功,闻讯的元宸帝在大监的陪同下穿过蜿蜒的宫廊走来,一看俩小儿女的模样,英明神武如元宸帝也不免抚了额。
都说养儿防老,女儿更是父亲的小棉袄,可谁家儿女有他家这么闹心?
但孩子再顽皮也要好生教导,于是元昭帝语重心长:
“阿暻,你是兄长,要好生爱护妹妹,不可欺负她,徽儿亦要友爱兄长......”
他一番劝诫,一对小儿女闹腾是不再闹腾了,但彼此对着轻哼了一声,明摆着还是谁也不服谁。
元昭帝见状,对着心腹大监摇头失笑,叹道:
“朕这一对冤家,也不知日后要祸害哪家的淑女和少年郎。”
大监则笑着宽慰帝王:
“公主和皇子只是顽皮了些,还未长大罢了......”
往事虽远,却清晰如昨,她还记得父皇那无奈宠溺的语气和颊上浅浅的笑纹。
父皇盼着她和元暻兄妹情深,可这么些年,他们好像遵循了父命又好像一直在违背,说到底,还是差强人意了些。
玄倾过来的时候,便看见她静立廊下,绵长的目光远远落在对面人影幢幢的宫殿,也不知在思虑些什么。
“殿下有心事?”他轻声问。
流光微微偏了头,见是他,笑了笑,
“玄倾,你在宫中多少年了?”
“从遇见殿下,到后来随殿下来到金陵,仔细算来也有八个年头了。”
“原来已经有八年了啊。他离开也差不多这个年数,久别故土,不知是何滋味。”她说着,目光再次落在了枕寒殿的方向。
“暻王暌违金陵许久,待来日归朝,京中局势又是一番气象。”玄倾道。
此番北境战事,流州军歼敌十万余,暻王所领兵马一度将溃散的燕军打退至淮岭以北,最终从大燕口中硬生生咬下青州这块肥肉,为大魏边境挣来数百年的安定。
这份功业,纵观大魏历朝历代,无人能出其右。
而正因为功业太重,才使人担忧,毕竟少年离家的暻王,今夕也不过而立之年......
“玄倾,如有一日本宫要离开这里?你会跟着我吗?”流光突然问。
玄倾怔了一下,旋即笑了。
“我早就说过了,殿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他面上笑容真挚,似乎只对她问出这句话惊讶,而对话中意并无讶色。
“那若是本宫不在了呢?”
“殿下”玄倾面色微变,整个人变得严肃起来,“不会有那一天的,殿下会长命百岁。”他沉声道,眸色沉了几分。
见他有几分生气,流光淡笑了一下,第一次没有避讳这个话题。
“你我名义上虽是主仆,但实则乃挚友,更兼心腹,许多事便也不必隐瞒。”
“我身上的毒症能让我撑到什么时候谁也不敢断言,但近日屡感不适,时日多少我心里大抵已有数了,所以很多事情要早早做在前面。”
“殿下”玄倾想要说什么,却被抬手打断。
“听我说完。”
“若有一日我不在,你不想留在金陵,便回江东吧。你是冲和老祖的弟子,他于你有教导之恩,你理当奉养他天年,全一番师徒恩情。”
“当然,你若有其它决定,也并无不可。”流光道,俨然是将一切都打算分明。
玄倾见状,沉默片刻,抬首道:“我说过,此生殿下去哪儿我便去哪儿。”
他眉眼认真,流光却笑:
“玄倾,你的人生还很长,不要执着于此,若真到了那天,要记住我的话。”
“可是”
“如果这是朋友的话你听不进去,便把它当做命令吧。这样,也许你会更心甘情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