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明,玄倾果真去了一趟凤凰阁。
此行不虚,他带回了流光最想要的消息。
“鸠摩?”流光拧了眉。
“确定是此人吗?”
玄倾点了头。
“叶少主说,这是——苍梧那位的推断。”
他答道,下意识看了一眼殿下,殿下背对着,他并未看清神情。
流光美目微动。
“这个鸠摩是何来历?”她问。
“据叶少主透露,是个勃番僧人。”
“勃番的僧者?”流光眉心未解,反复推敲了一番,“如果此人真的是杀害秋海天的凶手,且他杀秋海天和玉玦之事有关,难不成沈淮竟还同勃番有所牵扯?”
她心中惊疑不定,想了想,又问:“叶晟可有透露,此人杀秋海天目的为何?”
“叶少主虽没有直接言明,但他的意思,十之八九同我们有关。”玄倾回答。
那一切还是回到了起初的推测。
同他们有关,那就绕不开那桩和沈琼楼的交易。
那对方杀秋海天就和那半枚玉玦脱不开干系,那对方的目的便直接明了——为了保护沈淮。
流光心念陡转,转了身。
玄倾从她神色看出端倪,想到一事。
“殿下可还记得从北方捎来的玉玦和书信?”
“记得。”流光颔首。
“这两样东西我们仔细查过,不会有假。如果对方杀秋海天是为了保护沈淮,为何不直接毁去书信和玉玦,反而任由这两样东西落到我们手中?”他问。
“毕竟他可是勃番的僧者。而当时,勃番和大燕已在燕北打得火热。”
这是玄倾最不明白的地方。
毕竟当初他们和沈琼楼的交易是——只要对方助他们找到沈淮,他们便答应魏燕息战。
鸠摩既然发现了玉玦和书信,那发现这桩交易也是情理之中。
那为了勃番,杀秋海天,顺势毁去玉玦和书信,造成沈琼楼毁约,以致魏燕息战的商谈出现变数,不是他应该会做的事情吗?
他的言下之意,流光明了。
“那你觉得如果沈琼楼言而无信,本宫会答应魏燕息战吗?”她笑问。
玄倾想了想,笃定道:“勃番南下野心昭昭,志在的绝不只是一个大燕。殿下是顾全大局之人,又有苍梧在外施压,即便沈琼楼毁约,殿下也会答应息战。”
流光笑了笑。
“既如此,这个番僧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想必他也是好一番思量,才决定将书信和玉玦原封不动地递送,以免打草惊蛇,惊动我们与沈琼楼双方。但书信和物什不能动,消息却可传达,只要他先行一步找到那个拥有另外半枚玉玦的人,凭着这个消息,他自可和对方提一提要求。”
只是就不知提的是什么要求了。
玄倾明白了她的意思,道:“如此,玉玦易主,周文山冒名顶替,真正的沈淮便可明哲保身了。”
“不错。”流光颔首,又道:“也许就如闻远的推测,周文山顶替沈淮是一桩早早便设计好的李代桃僵之策。而我们同沈琼楼交易的泄露,阴差阳错的,坐实了这个计谋。”
其实仔细想想,倒也不出乎所料。
与沈淮暗中交手这么久,虽未谋面,但其老谋深算,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这样一个人,会不知道那半枚玉玦就是一道催命符?
想必正是知晓,才会有这出李代桃僵,周文山这个替死鬼,也是多年前便定下,所以冯子年才会早早死亡。
“那现下该怎么做?”玄倾问。
“自然是查一查秋海天出事前后,金陵境内是否有这个番僧的足迹了。”流光道,也给出了缘由,“如果一切的推测是对的,杀秋海天是为了保护沈淮,那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此人必定和沈淮达成了某种交易,双方必定有所接触。”
“未必是他亲自与沈淮接触。”玄倾道。
“那我们便赌一把。”
流光目光薄锐,淡道:“我们便赌他一个番人,还不足以在金陵有自己的亲信。否则,金陵的布防就是一场笑话了。”
玄倾点头应下。
他布下暗卫各处刺探,不出两日就有了结果。
毕竟满金陵,寻个人还不容易吗,尤其找的还是一个番僧。
“乌衣巷?”
流光听完回复,双眸眯起。
“金陵的乌衣巷,居住的勋爵人户、达官显贵可不少,有的甚至还是数代煊赫的钟鸣鼎食之家。消息可信吗?”她问。
“是一个打更人透露的。”玄倾回答。
“他说曾在数月前的一个深夜,在乌衣巷附近的一处巷道与了一个番僧擦肩而过。因为是夜深,对方又穿戴黑衣兜帽,便特意多看了一眼。算了算时间,应该是在秋海天死后。”
玄倾说了细枝末节。
流光立在廊下,不知为何,心中隐隐有种理当如此的感觉。
自打秋海天透露,沈淮其人与魏廷关系紧密,她便深知此人藏在金陵,而且位高权重。
如此说来,此人家住乌衣巷,倒也情理之中。
“那可有见到这个番僧进了乌衣巷的哪户人家?”她问。
玄倾摇了摇头。
“只说是在附近的巷道中见过,便没有其它线索了。”他道。
很明显,路行此处,前方雾霭又起,他们又迷路了。
廊下静默片刻。
流光突然开了口。
“也许还有一个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
“谁?”
流光没有立即回答,只问他:“元奇伤好的差不多了吧?”
玄倾愣了一下。
这他倒没有打听过。
但那日祭典上因为暻王护佑及时,三皇子没受什么重伤,后来太医署的医官又去看过,并无什么大碍。
“三皇子伤了肩膀,将养了些时日,想来应当无虞了。”他回答。
流光笑了笑。
“那便好。有关他的一些事也该了结了。”
流光让人去请了三皇子元奇,同时也请了暻王。
几日不见,少年左肩纱布厚了几层,脸色倒很是红润。
“伤势好些了吗?”她关心问。
少年动了动肩膀,笑答:“就是那日祭典上被碰了一下,没什么大碍。”
流光见他不像有事的样子,放下心。
“当日在青州行刺的刺客找到了吗?”她问暻王。
“没有。对方只那一次出了手,之后便再不见踪迹。不过元奇说,对方穿戴一身黑袍,戴着兜帽,头脸未露,出手的掌法倒是有一点像佛门的影子。”暻王回道。
佛门?还穿戴黑袍,戴着兜帽?
流光眉心一跳,下意识和玄倾对视一眼,心中有了数。
在玄倾的护送下,三人秘密进了大理寺暗牢。
“姑姑”
行走地牢的青石道上,跟在身后的少年突然顿住了脚步,抬目唤了她一声。
流光和暻王相视一眼,二人皆转了身。
“害怕了?”她笑问。
少年摇了摇头。
“我只是不知道要和外祖说什么。”少年道,低了眸。
即便已过了这么久了,他也始终难以相信江东军贪腐案和郭副将通敌案会和外祖有关。
但他也清楚,素来威严慈爱的外祖有他不曾知晓的一面,所以他才这般踟蹰。
少年垂着双目,没有了往日鲜衣怒马的张狂劲儿,就像白纸染墨,平白地令人生出不忍来。
流光心软了几分。
这个年岁的少年郎,的确不该受大人之事的困扰,而终日不得展眉的。
暻王知她心意,上前拍了拍少年尚且单薄的肩膀,温和道:“他始终是你外祖,你也始终是他的外孙。自你出征在外,国公想必很是挂念,你只当来见一见他,让他放下心,剩下的是我和你姑姑的事,与你无关,不必放在心上。”
少年乖乖点了头。
有段时日不见,成国公清瘦了许多。
他身着囚服,盘腿坐在由干草铺就的垫子上,侧对着牢门闭着目,便连狱卫开锁的动静也未曾令他睁目看上一眼。
“外祖!”
眼见着狱卫将牢房打开,少年拔足奔去,仓皇地伏在老人的膝前。
成国公听得这声呼唤,愣了一下,倏然睁开双目。
“奇儿?”
成国公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儿郎,似是不敢相信,
“外祖不是在做梦吧?你、你平定北境归来了?”他喃声问。
少年点了点头,见外祖比往日清瘦,想来是受了牢狱之苦的缘故,眼角红了几分。
“北境抗燕,我军大胜,大燕签了息战盟书,如今整个北境已安然无虞了。”
他略微哽咽着回了话。
成国公听罢,连连道好,下意识扶他起身,却见少年肩上缠着白布,面色大变。
“这肩膀怎么了?可是在战场上受了伤?”他急声问。
少年摇了摇头。
“是出了其它的变故,外祖不必忧心,孙儿没事。”
成国公见他不想多说的模样,没有继续寻根究底,只欣慰道:“没事便好。回来了可有去瞧过你母妃?”
少年点头。
“母妃见我归来也很欢喜,只是她在宫中,很是挂念外祖。”
“她身子素来不好,你让她不要忧心,福祸都是为父自己的事,她要好生保重自己。”成国公细心叮嘱。
“对了。如今我身在狱中,殿下下令不许人随意接触,你此番过来见我,是去求了她还是圣上?”他问。
“是姑姑自己带我来的。”少年道,看向了牢外。
成国公循着他的视线瞧过去,这才注意到从牢外暗处走出来的流光和元暻,他站起了身。
“臣谢过二位殿下的心意。”
成国公欠了身,真心实意的感谢。
流光却道:“国公不必客气。本宫此番之所以带元机过来,倒也不是别无所求。”
她开门见山,并不掩饰自己另有目的。
成国公心下微动。
他沉吟片刻,看向身侧已长如青竹般颀长秀挺的少年。
少年正红着眼瞧着他,饶是国公心肠似铁,此刻也不由软成一滩温水。
他抬手摸了摸孙儿尚且有些稚嫩的鬓角,叹道:“奇儿,你平安归来,外祖便算放了心了。今日便到此,回去吧,外祖有事和殿下商谈。”
少年闻声,犹豫了一下,看向牢外,姑姑正笑着看他,倒是王叔点了头。
他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向外祖道了声保重,跟着玄倾退了出去。
此行不虚,他带回了流光最想要的消息。
“鸠摩?”流光拧了眉。
“确定是此人吗?”
玄倾点了头。
“叶少主说,这是——苍梧那位的推断。”
他答道,下意识看了一眼殿下,殿下背对着,他并未看清神情。
流光美目微动。
“这个鸠摩是何来历?”她问。
“据叶少主透露,是个勃番僧人。”
“勃番的僧者?”流光眉心未解,反复推敲了一番,“如果此人真的是杀害秋海天的凶手,且他杀秋海天和玉玦之事有关,难不成沈淮竟还同勃番有所牵扯?”
她心中惊疑不定,想了想,又问:“叶晟可有透露,此人杀秋海天目的为何?”
“叶少主虽没有直接言明,但他的意思,十之八九同我们有关。”玄倾回答。
那一切还是回到了起初的推测。
同他们有关,那就绕不开那桩和沈琼楼的交易。
那对方杀秋海天就和那半枚玉玦脱不开干系,那对方的目的便直接明了——为了保护沈淮。
流光心念陡转,转了身。
玄倾从她神色看出端倪,想到一事。
“殿下可还记得从北方捎来的玉玦和书信?”
“记得。”流光颔首。
“这两样东西我们仔细查过,不会有假。如果对方杀秋海天是为了保护沈淮,为何不直接毁去书信和玉玦,反而任由这两样东西落到我们手中?”他问。
“毕竟他可是勃番的僧者。而当时,勃番和大燕已在燕北打得火热。”
这是玄倾最不明白的地方。
毕竟当初他们和沈琼楼的交易是——只要对方助他们找到沈淮,他们便答应魏燕息战。
鸠摩既然发现了玉玦和书信,那发现这桩交易也是情理之中。
那为了勃番,杀秋海天,顺势毁去玉玦和书信,造成沈琼楼毁约,以致魏燕息战的商谈出现变数,不是他应该会做的事情吗?
他的言下之意,流光明了。
“那你觉得如果沈琼楼言而无信,本宫会答应魏燕息战吗?”她笑问。
玄倾想了想,笃定道:“勃番南下野心昭昭,志在的绝不只是一个大燕。殿下是顾全大局之人,又有苍梧在外施压,即便沈琼楼毁约,殿下也会答应息战。”
流光笑了笑。
“既如此,这个番僧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想必他也是好一番思量,才决定将书信和玉玦原封不动地递送,以免打草惊蛇,惊动我们与沈琼楼双方。但书信和物什不能动,消息却可传达,只要他先行一步找到那个拥有另外半枚玉玦的人,凭着这个消息,他自可和对方提一提要求。”
只是就不知提的是什么要求了。
玄倾明白了她的意思,道:“如此,玉玦易主,周文山冒名顶替,真正的沈淮便可明哲保身了。”
“不错。”流光颔首,又道:“也许就如闻远的推测,周文山顶替沈淮是一桩早早便设计好的李代桃僵之策。而我们同沈琼楼交易的泄露,阴差阳错的,坐实了这个计谋。”
其实仔细想想,倒也不出乎所料。
与沈淮暗中交手这么久,虽未谋面,但其老谋深算,足以令人印象深刻。
这样一个人,会不知道那半枚玉玦就是一道催命符?
想必正是知晓,才会有这出李代桃僵,周文山这个替死鬼,也是多年前便定下,所以冯子年才会早早死亡。
“那现下该怎么做?”玄倾问。
“自然是查一查秋海天出事前后,金陵境内是否有这个番僧的足迹了。”流光道,也给出了缘由,“如果一切的推测是对的,杀秋海天是为了保护沈淮,那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此人必定和沈淮达成了某种交易,双方必定有所接触。”
“未必是他亲自与沈淮接触。”玄倾道。
“那我们便赌一把。”
流光目光薄锐,淡道:“我们便赌他一个番人,还不足以在金陵有自己的亲信。否则,金陵的布防就是一场笑话了。”
玄倾点头应下。
他布下暗卫各处刺探,不出两日就有了结果。
毕竟满金陵,寻个人还不容易吗,尤其找的还是一个番僧。
“乌衣巷?”
流光听完回复,双眸眯起。
“金陵的乌衣巷,居住的勋爵人户、达官显贵可不少,有的甚至还是数代煊赫的钟鸣鼎食之家。消息可信吗?”她问。
“是一个打更人透露的。”玄倾回答。
“他说曾在数月前的一个深夜,在乌衣巷附近的一处巷道与了一个番僧擦肩而过。因为是夜深,对方又穿戴黑衣兜帽,便特意多看了一眼。算了算时间,应该是在秋海天死后。”
玄倾说了细枝末节。
流光立在廊下,不知为何,心中隐隐有种理当如此的感觉。
自打秋海天透露,沈淮其人与魏廷关系紧密,她便深知此人藏在金陵,而且位高权重。
如此说来,此人家住乌衣巷,倒也情理之中。
“那可有见到这个番僧进了乌衣巷的哪户人家?”她问。
玄倾摇了摇头。
“只说是在附近的巷道中见过,便没有其它线索了。”他道。
很明显,路行此处,前方雾霭又起,他们又迷路了。
廊下静默片刻。
流光突然开了口。
“也许还有一个人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
“谁?”
流光没有立即回答,只问他:“元奇伤好的差不多了吧?”
玄倾愣了一下。
这他倒没有打听过。
但那日祭典上因为暻王护佑及时,三皇子没受什么重伤,后来太医署的医官又去看过,并无什么大碍。
“三皇子伤了肩膀,将养了些时日,想来应当无虞了。”他回答。
流光笑了笑。
“那便好。有关他的一些事也该了结了。”
流光让人去请了三皇子元奇,同时也请了暻王。
几日不见,少年左肩纱布厚了几层,脸色倒很是红润。
“伤势好些了吗?”她关心问。
少年动了动肩膀,笑答:“就是那日祭典上被碰了一下,没什么大碍。”
流光见他不像有事的样子,放下心。
“当日在青州行刺的刺客找到了吗?”她问暻王。
“没有。对方只那一次出了手,之后便再不见踪迹。不过元奇说,对方穿戴一身黑袍,戴着兜帽,头脸未露,出手的掌法倒是有一点像佛门的影子。”暻王回道。
佛门?还穿戴黑袍,戴着兜帽?
流光眉心一跳,下意识和玄倾对视一眼,心中有了数。
在玄倾的护送下,三人秘密进了大理寺暗牢。
“姑姑”
行走地牢的青石道上,跟在身后的少年突然顿住了脚步,抬目唤了她一声。
流光和暻王相视一眼,二人皆转了身。
“害怕了?”她笑问。
少年摇了摇头。
“我只是不知道要和外祖说什么。”少年道,低了眸。
即便已过了这么久了,他也始终难以相信江东军贪腐案和郭副将通敌案会和外祖有关。
但他也清楚,素来威严慈爱的外祖有他不曾知晓的一面,所以他才这般踟蹰。
少年垂着双目,没有了往日鲜衣怒马的张狂劲儿,就像白纸染墨,平白地令人生出不忍来。
流光心软了几分。
这个年岁的少年郎,的确不该受大人之事的困扰,而终日不得展眉的。
暻王知她心意,上前拍了拍少年尚且单薄的肩膀,温和道:“他始终是你外祖,你也始终是他的外孙。自你出征在外,国公想必很是挂念,你只当来见一见他,让他放下心,剩下的是我和你姑姑的事,与你无关,不必放在心上。”
少年乖乖点了头。
有段时日不见,成国公清瘦了许多。
他身着囚服,盘腿坐在由干草铺就的垫子上,侧对着牢门闭着目,便连狱卫开锁的动静也未曾令他睁目看上一眼。
“外祖!”
眼见着狱卫将牢房打开,少年拔足奔去,仓皇地伏在老人的膝前。
成国公听得这声呼唤,愣了一下,倏然睁开双目。
“奇儿?”
成国公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儿郎,似是不敢相信,
“外祖不是在做梦吧?你、你平定北境归来了?”他喃声问。
少年点了点头,见外祖比往日清瘦,想来是受了牢狱之苦的缘故,眼角红了几分。
“北境抗燕,我军大胜,大燕签了息战盟书,如今整个北境已安然无虞了。”
他略微哽咽着回了话。
成国公听罢,连连道好,下意识扶他起身,却见少年肩上缠着白布,面色大变。
“这肩膀怎么了?可是在战场上受了伤?”他急声问。
少年摇了摇头。
“是出了其它的变故,外祖不必忧心,孙儿没事。”
成国公见他不想多说的模样,没有继续寻根究底,只欣慰道:“没事便好。回来了可有去瞧过你母妃?”
少年点头。
“母妃见我归来也很欢喜,只是她在宫中,很是挂念外祖。”
“她身子素来不好,你让她不要忧心,福祸都是为父自己的事,她要好生保重自己。”成国公细心叮嘱。
“对了。如今我身在狱中,殿下下令不许人随意接触,你此番过来见我,是去求了她还是圣上?”他问。
“是姑姑自己带我来的。”少年道,看向了牢外。
成国公循着他的视线瞧过去,这才注意到从牢外暗处走出来的流光和元暻,他站起了身。
“臣谢过二位殿下的心意。”
成国公欠了身,真心实意的感谢。
流光却道:“国公不必客气。本宫此番之所以带元机过来,倒也不是别无所求。”
她开门见山,并不掩饰自己另有目的。
成国公心下微动。
他沉吟片刻,看向身侧已长如青竹般颀长秀挺的少年。
少年正红着眼瞧着他,饶是国公心肠似铁,此刻也不由软成一滩温水。
他抬手摸了摸孙儿尚且有些稚嫩的鬓角,叹道:“奇儿,你平安归来,外祖便算放了心了。今日便到此,回去吧,外祖有事和殿下商谈。”
少年闻声,犹豫了一下,看向牢外,姑姑正笑着看他,倒是王叔点了头。
他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向外祖道了声保重,跟着玄倾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