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既定,流光看着眼前人,忽地问起一事来。

    “舒窈,当年圣上许以后位,你为何辞而不就?”

    陆舒窈猝然抬目,一双剪水双眸中布满慌张与不可置信。

    见状,流光倒也没有瞒她。

    “本宫很早便知晓小魏后手中的凤印并非真的凤印,而真的凤印,若无料错应当在圣上赐你的那个匣子里。否则上元夜宫宴之前,本宫不会让玄倾传话于你,令你想法设法将魏夫人召进宫中。”

    没错,当日太傅夫人在殿上并未撒谎,她的确是被凤旨召进宫中,但是那道凤旨却并非小魏后所下,而是陆舒窈。

    陆舒窈闻言微怔。

    当日上元夜,她受命将魏夫人请进宫中,但是魏夫人关红秀素来足不出府,且与人相交甚少,想把这样的人弄进宫还是在不惊动魏太傅的情况下,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陆舒窈思来想去,也只能用手中凤印下了一道令旨,之后又如法炮制,召了魏贵妃到宴上。

    她当日还庆幸,本以为一件烫手山芋的东西不想帮了她大忙,却原来这一切都在殿下的意料之中。

    “殿下,凤印之事,微臣惭愧,此物本不该在微臣手中,但臣实在难以婉拒圣上。”陆舒窈合袖拱手据实以告。

    “你的性情本宫知道,并非贪恋权势之人,此事上你自有为难之处。你和圣上之间的纠缠本宫也无意管,但是舒窈,本宫需要一个答复,当年圣上许以后位,你为何辞而不就?”

    “德不配位,无能应对。”

    “这是假话,本宫要听真话。”

    陆舒窈沉默须臾,说了一句话:“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哦?和本宫有关?”流光挑了眉,更起了几分兴味。

    陆舒窈没有否认,只笑了笑,道:“臣好像从来没有对殿下说过臣幼时的事情。”

    “如果你愿意,本宫洗耳恭听。”流光道。

    “也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事,臣也和圣上提过。臣年幼家贫,双亲又多重男嗣,是以并不愿为臣读书多费银两,是殿下的出生,令先帝大悦,赐予了天下女子读书之机,臣沐此皇恩,亦得以读书。后来殿下摄政,又请命圣上,恩准天下女子读书入仕,臣又因此不必被双亲逼着嫁人,可以说,臣有今日冥冥之中仰仗的是殿下的恩泽庇佑,臣很是感激。”

    流光确实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的内情,她摇头失笑,叹道:“这是你自己的造化,其实与本宫干系不大。”

    陆舒窈却笑道:“如果这都不算干系,那之后呢?殿下也许忘了,臣是大魏第一个女状元,也是大魏第一个女官,臣第一次踏入朝堂的时候,有多少人是真正将臣一介女子看在眼里的呢?当时除了臣的老师,没有人认为臣一个女郎会在这条男儿林立路上永恒地走下去,只有殿下、只有殿下力排众议,青睐臣、任用臣、提拔臣、给了臣很多机会,如果没有殿下,臣在仕途上不会有今日。”

    “殿下对臣,有知遇之恩。”陆舒窈最终道。

    “所以就因本宫的这份恩情,你拒绝了圣上的后位之诱?”流光问。

    陆舒窈却摇头。

    “不仅如此,还因为殿下本身。”

    流光双眉微扬。

    “这又如何说起?”

    “臣虽未见过殿下身为太女时的风采,但臣认识的殿下,自摄政以来,对内清明吏治,对外攘除祸患,始终以国朝利益为重,可以说,我大魏有今日之安平,离不开殿下的呕心沥血、案牍劳神。是殿下让臣看到了即便是女子之身,亦可以做很多男儿都不能做到的事,在臣和大魏许多女郎心中,殿下您是臣等女子一直仰望追随的存在。”

    “是以臣很早便立誓,此生读书入仕,当以忠君爱国明志,以生民立命为本,开我国朝万世太平之象。”

    陆舒窈说到此处,眸光明亮,饱含坚定之色。

    流光抚掌而笑。

    “你有此志向,足以证明本宫没有看错人。”

    她看着阶下朱红官服眉目沉静女官,目光忽而锐利起来,

    “舒窈,记住你今日的话,也记住你的志向与初心,一步步往前走吧,做我大魏的能臣、权臣,你的造化在以后,陆大人。”

    而此时,已入夏的嵬山,群山秀丽,云雾迭起。

    谢青城和白雁飞驱马抵达时,慕容家主慕容斐率领嵬山众人迎了出来。

    “谢少尊,白少主,二位远道而来,嵬山有失远迎,还请二位见谅。”

    慕容家主慕容婓是个蓄着两撇胡须的中年人,长着一双笑眼,说起话来很是和气儒雅。

    谢青城闻言而笑:“慕容家主客气了,我等突然来访,恐要叨扰慕容家主一阵子了。”

    “少主见外了,二位驾临,是我嵬山之幸.....”

    双方正寒暄着,一阵清风刮过,卷起袍衫猎猎。

    慕容家主见状,连忙道:“山涧要起风了,二位快随我入山吧,家中已备下美酒佳肴,正待客来,请~”

    谢青城二人闻声,相视一眼,从善如流地道了谢。

    进了山中,方觉群山翠绿,鸟鸣山更幽,白雁飞四处张望,心中很是纳闷。

    “这嵬山的确风景出众,可是也没见什么春樱盛放啊?那你”

    他这话是对谢青城说的,然而谢青城未曾回答,倒是陪同着的慕容家主听到了,笑着解着惑:

    “白少主有所不知,我嵬山确有大片春樱,只是春樱春樱么,自然春日才会盛放,如今入夏,山中虽比之山外凉爽些,但到底时节不同,春樱已尽数凋零了。”

    慕容家主解释了一通,白雁飞盛情难却也跟着聊了几句。

    待进了慕容氏府邸,他趁着慕容家主不备,凑到谢青城身侧,小声道:“我瞧着,你此番来到嵬山不像是瞧什么春樱,别是有其它目的吧?”

    谢青城睨了他一眼,没答话。

    金陵,望舒宫。

    清晨,闻远过来拜见,说是那番僧开了口。

    自那日流光走后,大理寺便开始审问那番僧,可那番僧嘴硬的很,大理寺用了重刑也未能让他开口。无奈,闻远采取了流光的提议,去凤凰阁请了武林盟的人。

    武林盟倒也爽快,叶老盟主直接让叶晟带了人过来,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法子,只费时一日一夜便撬开了那番僧的嘴。

    流光并不关心武林盟的审讯手段,她只关心最后的结果。

    “有关玉玦一事还有秋海天之死,番僧所招认的可与甄老太师的供词相符?”她问。

    闻远点了点头,顺势将供词呈了上去。

    “并无多少出入,且番僧交代的更仔细些。此外,番僧还交代了一些勃番的事。”

    这引起流光几分注意。

    “怎么说?”她问。

    “这番僧的确是勃番的国师,如今勃番在位的大王便曾受教于他的座下,在勃番很受王室和子民的敬重。勃番南下攻燕,他受命监视中原武林和燕廷的动向,手上沾过不少人血。”闻远答道。

    流光有些奇怪。

    “勃番既要与燕在北方交战,授命番僧监视燕廷动向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监视中原武林又是为何?”

    “因为勃番的目的不止在一个大魏,而是整个中原。既在中原,便绕不开中原武林,尤其是这一辈的中原武林人才辈出,其身后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苍梧,且这个苍梧祖上与他们有旧怨,不得不让他们忌惮。”闻远解释始末。

    这说法倒与谢青城当日所言很是相符。

    “听闻长春子之死便和这个番僧脱不开干系。”一旁的玄倾道。

    “是吗?那这个岛国还真是野心勃勃。”流光淡道。

    不过这是苍梧谢氏还有武林盟该烦心的事了,江湖人不涉朝堂事,朝廷之人自然也不会去掺和他们江湖的是非。

    她眼下还有一桩事。

    “本宫想去见一见莫纤纤。”她突然道。

    她要见莫纤纤,下面的人自然照办,只是闻远和玄倾考虑到她这几日一直案牍劳神,不愿她来回奔波,便提议将莫纤纤提进宫中见她,却被流光拒绝。

    她带着玄倾再次走了一趟大理寺暗牢。

    有段时日未见,莫纤纤气色比之最近一次相见要差上许多,面上灰败之色尽显。

    再次在牢房之地见到她,莫纤纤再无前几次的防备与抗拒。

    “殿下又来见妾,是还有什么疑惑尚不能解吗?”莫纤纤平静地询问。

    “本宫此番前来,是因为曾答应过一个人,放过莫姑娘一命。”流光回答。

    莫纤纤微怔,旋即苦笑。

    “难怪殿下处死了魏氏一府众人却迟迟没有处置我,原来如此,那是谁这般好心,救妾一条性命,殿下可愿告知?”

    “秋海天。”

    “他?”

    莫纤纤闻言微愣,

    “天下没有白捡的便宜,他答应了殿下什么条件?”莫纤纤问。

    “他与本宫做了一桩交易,本宫答应他,只要他助本宫找到一个人,本宫会考虑放莫姑娘一条生路。”

    “那看来他是帮殿下找到这个人了。”

    “不错,可秋少侠也为此殒命了。”

    “殒、殒命?”

    莫纤纤整个人恍惚了几分,刹那儿,只觉浑身血液冰凉,她张了张口,许久只问出一句话。

    “他、他怎么死的?”

    “因帮本宫调查一个和姑娘同样来历但姑娘却不知存在的人,而死于一个番僧之手。”流光解释了一番,但是并未透露具体内情。

    然而这个答案对莫纤纤已足够,牢房中的美丽女子在闻得这阵噩耗后,终究忍不住掩面而泣。

    “是我对不住他,是我对不住他,终究是我害了他。”

    “他对姑娘的确是一片痴心。”流光叹道。

    印象中,秋海天出现在她面前,三次中有两次和这位莫姑娘有关。

    可以说,自莫纤纤囚于她魏廷起,秋海天从未放弃过营救她,也算一个痴情的人了。

    “痴心?”

    莫纤纤面上带泪,闻言却嗤嗤而笑,

    “岂知正是这片痴心害了他。”

    “殿下想听听我和他的故事吗?”她突然问,也不再用妾的自称。

    流光神色从容,她温声答道:“如果姑娘愿意,本宫愿闻其详。”

    莫纤纤抹去面上的泪珠,苦笑道:“其实我和他,我们之间的相遇原是一场计划好的阴谋。”

章节目录

徽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向意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向意晚并收藏徽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