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纤纤之事告了一段落,甄老太师一事也要迎来论断,当日金吾卫和流州军莫名围了乌衣巷的甄老太师府,许多朝臣虽不知其意,却已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前兆。
果然,数日后的早朝,由闻远上奏,禀陈甄老太师一案,果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谁也未曾料到找了一圈的大燕暗桩,那个藏得极深的人竟不是周文山,而是甄老太师,若非大理寺有理有据,且甄老太师也已认罪招供,绝大多数的朝臣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
毕竟这位甄老太师,他的年岁可要比朝中许多老臣都要长上许多,便是如今的圣上见了他,也要尊称一声老太师的。
这样一个德高望重又已致仕的老臣突然成为敌国暗桩,而且还是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便连最近的祭典刺杀案都与之有关,令人思之,难以置信之余总不由胆寒。
不过,在听闻甄老太师真正的身份是南疆淖州乌氏的旧人后,一切又似乎说得通了......
不论朝臣们内心是何波澜,流光下令三司依律量罪,同时公布了她要广开恩科的决意,
朝臣们霎时反应过来,殿下这是有意清理一波朝中盘根错节的余孽之势。
一时之间,那些曾和甄氏有所关联的门生故旧,人人自危。
夏日午后,天气微微燥热,流光执扇坐在河畔凉亭的廊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终日忙碌难得有这片刻的消遣,侍奉的宫人们很知趣地不来相扰。
隔着凉亭不远的水榭传来少年男女的嬉笑玩闹,银铃般的清脆笑声给这个素来沉闷庄严的皇宫增添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年关过后,宫中放出去一批年长的宫人,同样的也进了不少新的面孔,这些新进来的内侍宫女们全然没有生活在这座皇宫中该有的老成持重,朝气蓬勃地就像这夏日里随处可见的繁花绿柳。
又是一阵清风吹来,送来一阵荷花的芳香。
年轻的小内侍从水榭中小心翼翼地探身,摘了池塘里一朵鲜妍的荷花捧给了一旁年长的侍女,侍女伸手接过,却不由红了脸。
这池清荷乃是先帝时所植,自先帝故后已有数年未曾开过花了,许是内务府照料细致,今年倒是按时绽放,圆圆的莲叶浮于水面,清荷亭亭玉立于风中摇摆,像极了上元夜宫池中飘荡的一盏盏花灯,而这样的花灯,她也曾收到过的......
流光美目泛起柔和的涟漪。
“殿下。”
玄倾从长廊一侧悄声走来,将她从一些缥缈的思绪中唤醒。
“怎么了?”
“长极殿使人递话来,说圣上想见殿下。”
流光执扇的动作微顿,长睫微阖,许久,她抬目看了看池塘上的一池风荷,淡道:“他是该见我了。正好,我也想见他。”
她带着玄倾出了凉亭,穿过长长的游廊,绕过一座座水榭楼台,路过长安殿,却突然驻了足。
夏日午后明媚的阳光下,长极殿金碧辉煌,殿中央的天子座,一如往日金龙盘桓,神圣凛然。
“殿下?”玄倾不知她为何突然停了脚步,投去疑惑的目光,又见她视线落在长安殿中,也看了过去,自然也瞧见了那高不可攀的天子座。
“玄倾,本宫以前训诫元奇,让他不要一心盯着这个位子。可扪心自问,本宫就没有渴望过它吗?”她突然出声,似忆起往事,眸光变得悠远而绵长。
“本宫当年被封太女,那时本宫一直以为,这个位子会是我的,可后来”
“当真是世事难料。”她低低叹道。
玄倾不知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些,思忖良久,只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认识的殿下,并非贪恋这些权位之势的人。”
流光却摇头。
“你不懂,对它的渴望不是贪恋,是需要。”
“人人都言本宫天之骄女,可若没有这些权势,真正的元徽又算的了什么呢?”她自嘲道。
玄倾不知该如何接话,却听她突然问:“暻王还在郊外皇陵吗?”
“在的。需要派人将暻王请回来吗?”他问。
流光摇了摇头,笑道:“不用,有人会让他回来的,很快。”
她神色很是笃定。
到了长极殿外,在外守门的小内侍见了她连忙进去通传。
玄倾在她身侧低语:“听闻圣上已经病了许多时日了。”
“是么?”流光挑了眉。
传话的小内侍动作很快,从内殿出来后身后跟着常内侍,对方面带笑意地前来迎她,言圣上已候她许久。
她将玄倾留在殿下,在常内侍的牵引下,进了帝王寝殿。
玄倾所言不虚,帝王果真病了。
殿内飘散着浓郁的药味,即便已开了一扇宫窗,也未能完全散去。
等见了人,她微怔,她只闻人病了,倒不知圣上的身体竟衰败至此。
眼前的帝王病容憔悴,即便伏案而坐,也能让人一眼瞧出他消瘦了许多。
元昭帝听见动静,抬眸便见流光进了殿中,淡道:“殿下来了。”
“圣上。”
“许久未见殿下,殿下清瘦了几分。”元昭帝打量了她两眼,状若关心地询问。
流光目光微闪,闻声回道:“流光身体并无大碍,倒是圣上,圣上的身子”
元昭帝摆了摆手。
“朕的身子朕心里清楚,今日请殿下过来是有一事询问,朕听闻甄老太师出事了?”
“是。”
“老太师他竟也是敌国眼线吗?”元昭帝问。
流光淡道:“他不仅是敌国眼线,还是南疆乌氏的旧人,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对我魏廷深怀仇恨,具体的内情内阁在呈递的折子中有过细述,圣上有空时可阅览一二。”
内阁上呈的折子元昭帝自然瞧过,只是这其中有些东西尚未不清晰,若不问清楚,元昭帝自己不放心。
“当日的祭典刺杀案也与这位老太师有关?”
流光点点头。
“大理寺查问过,祭典当日的刺客乃是江东世族蓄养的死士,刺杀一环便是甄老太师与江东世族一手策划,至于火药,据甄府管事招供,兵部负责守卫旧库的官员乃是其远亲,一切所为皆听命行事,而祭典当日所用的檀香,乃是甄府管事买通万香坊的万管事所为,这个万管事事发后亦被甄府派人所杀。”
流光交代了一些细节,然而这些并不足够令元昭帝放下戒心。
“除了这些,老太师可还有招供什么吗?”元昭帝试探着问了一句。
流光闻言,直视帝王在她看过去便有些躲闪的目光,她问:“圣上以为他还该招供些什么?那些刺客是如何混入禁军中的吗?”
元昭帝面色微白。
他张了张口,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时流光撤回视线,淡道:“听闻祭典之前,甄老太师曾进宫拜见过陛下。”
“是。”元昭帝笑了一下,状若无意地解释道:“那日朕在宫中散心,无意间走到当年甄老太师在宫中的授业之所,思及往事一时触景伤怀,便召来老太师宫中一叙,朕与他还对弈了一局。”
流光扯了一下唇角。
“是么?本宫听闻甄老太师自致仕后便很少出入府门,即便有学生上门拜见,亦不曾见他和谁有过往来,怎么圣上召见他反倒给了几分薄面?”
她这话说得有些阴阳怪气,元昭帝果然冷了面色。
“殿下何意啊?”
流光并不在意他忽然变了的神色,只提起了另一桩事。
“前些日子纹姝的公主府落成,广邀金陵勋贵开办春日宴,听闻圣上为此赐她不少宝物作为宴上嬉戏的彩头,其中便有一支雕成兰花模样的羊脂玉钗,圣上可知这支玉钗乃暻王兄生母皇贵妃的旧物?”
“有这回事?”元昭帝诧异。
“而当日宴上,赢得这支玉钗的还是甄老太师之女甄小姐。”
“竟有这般巧?”元昭帝再次讶然。
流光静静看他,若非玄倾密不透风地将一些事情查的清清楚楚,她倒是很难从这张儒雅随和的面上辨出真假。
“巧吗?本宫以为圣上应当很清楚才是,莫不是当日圣上与老太师对弈时不小心做了什么交易自己却忘了?”
她话中带刺。
这回元昭帝不只冷了面色,连声音都凉了下来。
“流光,慎言!这是你身为摄政和长公主,该对君主、对兄长说话的态度吗?”
“那安排刺客混入禁军,刺杀当朝摄政与有功之王,为此不惜连累自己的两个亲子,这是圣上身为君主该做的事吗?”
“你、你这是污蔑!”元昭帝暴怒,拍案而起。
“污蔑?需要本宫让大理寺将甄老太师带到圣上面前,再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仔细审一审此事吗?”
元昭帝哑口无声。
流光冷笑。
“我以为当初魏氏一案已足够令皇兄警醒,可没想到皇兄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竟敢将别有用心的世族死士引入拱卫宫防的禁军之中,皇兄可知当日祭典若贼人奸计得逞,这群刺客顷刻间便可借着禁军的身份潜入皇宫,届时皇兄以为他们会放过你吗?”流光凉声问。
许是她的话太有冲击力,元昭帝想到了那个场面,霎时白了脸色。
“朕、朕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愿放过任何可以置我、置暻王于死地的机会?”
流光神色淡淡,
“上元夜宫宴上,本宫因故晕厥,当夜便有刺客怒闯望舒宫,这些人到底是谁派来的需要我说得再明白些吗?还有沈寒时,他为何会被调去流州,皇兄你存着什么心思也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
“你、你咳咳咳”元昭帝猛烈咳嗽起来,咳的面色涨红。
流光见状叹道:“皇兄,其实你若不做下这些蠢事,你我本可以君臣相宜的。”
“君臣?”许是已撕破了脸皮,元昭帝倒也不再和颜悦色,他先是冷笑,随后面露嘲讽,
“朕倒是想问殿下,在殿下心中,何时将朕看作过君?又何时将自己看作过臣?偌大的大魏,谁是这天下真正的君主,殿下难道不清楚吗?”
元昭帝目含质问,流光神色却平静,
“本宫摄政乃秉承先帝之意,满朝文武皆知,天下人也知,而本宫待陛下也自认并无僭越之处。”
“并无?你摄政就是对朕最大的僭越!”元昭帝厉声斥道,捂住自己的心口大口喘着气。“这些年朕始终想不明白,当年你既已身为太女,父皇为何突然令我继位,这便罢了,为何又要令你摄政,甚至不曾留下只言片语令你何时归政,以致朕仰你之鼻息近八载,日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试问这天下间的哪个皇帝当得有朕这般窝囊的!”
“今日既话已至此,你便为朕解解惑吧。”元昭帝最后道,神色颓唐地扶着桌案坐回了原位。
“这不是什么秘辛。”流光回答:“当年父皇病重,恰逢我在流州负伤,还朝后虽已苏醒但时常陷入昏迷,性命垂危,为防万一,父皇便没有立我承继帝位,他立了皇兄你,但是皇兄素来体弱又不涉朝政,父皇并不放心将大权全权交由你,所以留下口谕。若他故后我转危为安便由我摄政,若我熬不过难关,则由辅政之臣辅佐皇兄,也算是做了两种打算了。至于何时归政,我想不是父皇没有想到这一环,而是当时的皇兄还不足以令父皇相信你能够做好一个帝王。事实证明,父皇的考量是对的,皇兄你为帝八载,宠信魏氏奸佞和妖妃也近八载,甚至不惜将禁军大权交由一个魏氏出身的马奴,丝毫未曾顾及自身安危和宫防重任,为此差点断送自身性命和大魏的江山,试问这样的你,我敢安心还政吗?”
元昭帝却冷笑。
“不,你在撒谎!如果当时父皇不相信朕能做好一个帝王,他完全可以立元暻,当时你俩争帝位不是争得火热吗?可元暻却突然被调去流州,这又作何解释?”
“当年暻王兄因为一些事情惹了父皇不喜,帝位自然没他的份了。”流光一句话解释了所有。
元渣帝却不信。
“什么样的事情能让父皇不喜到将自己的爱子调去边疆苦寒之地?朕没有记错的话,你和元暻的关系也是自此一落千丈,这其中应该还有其它缘由吧。”元昭帝说到此,突然想起什么,他不可置信地看向流光,
“莫非上元夜宫宴上上官乔所言皆是真,你并非父皇的血脉,所以”
元昭帝心中万种念头闪过,像是触及到什么秘辛,面色忽变。
流光却道:“本宫是否是先帝之女,先帝说了算。魏锦书是如何死的,皇兄你难道不清楚吗?”
她神色镇定从容,不见一丝一毫的慌乱窘迫,元昭帝见状,忽而笑了起来。
“呵呵,哈哈哈咳咳咳!”
他笑着笑着又猛烈咳嗽起来,竟有几分疯癫模样。
“摄政殿下好一张利嘴!罢了,如今再计较这些还有何用,说到底怪只怪朕没有得到父皇的偏爱,始终不是父皇放在心上的儿女,所以父皇未曾顾及过朕半分的颜面。”
不知是否是咳得太重的缘故,元昭帝眼角多了一点泪光,他看向负手立于殿中的流光,
“你我今日既已撕破了脸,那便明明白白的告诉朕,你打算怎么处置朕?说吧,让朕心中有个数,一切有个了断。”
流光淡道:“圣上是大魏的君主,帝王之尊,难道不知该如何处置自己吗?”
元昭帝捂住胸口,闻言冷笑:“让朕处置自己?好,好啊,还是你狠!”
“那流光,你想要这个位置吗?你还敢要这个位置吗?”他厉声问。
流光却笑:“不是本宫想不想要还敢不敢要,而是要看皇兄给谁,毕竟偌大的大魏,这些年令皇兄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的也不只本宫一个吧?”
果然,数日后的早朝,由闻远上奏,禀陈甄老太师一案,果然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谁也未曾料到找了一圈的大燕暗桩,那个藏得极深的人竟不是周文山,而是甄老太师,若非大理寺有理有据,且甄老太师也已认罪招供,绝大多数的朝臣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
毕竟这位甄老太师,他的年岁可要比朝中许多老臣都要长上许多,便是如今的圣上见了他,也要尊称一声老太师的。
这样一个德高望重又已致仕的老臣突然成为敌国暗桩,而且还是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便连最近的祭典刺杀案都与之有关,令人思之,难以置信之余总不由胆寒。
不过,在听闻甄老太师真正的身份是南疆淖州乌氏的旧人后,一切又似乎说得通了......
不论朝臣们内心是何波澜,流光下令三司依律量罪,同时公布了她要广开恩科的决意,
朝臣们霎时反应过来,殿下这是有意清理一波朝中盘根错节的余孽之势。
一时之间,那些曾和甄氏有所关联的门生故旧,人人自危。
夏日午后,天气微微燥热,流光执扇坐在河畔凉亭的廊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终日忙碌难得有这片刻的消遣,侍奉的宫人们很知趣地不来相扰。
隔着凉亭不远的水榭传来少年男女的嬉笑玩闹,银铃般的清脆笑声给这个素来沉闷庄严的皇宫增添了一丝鲜活的气息。
年关过后,宫中放出去一批年长的宫人,同样的也进了不少新的面孔,这些新进来的内侍宫女们全然没有生活在这座皇宫中该有的老成持重,朝气蓬勃地就像这夏日里随处可见的繁花绿柳。
又是一阵清风吹来,送来一阵荷花的芳香。
年轻的小内侍从水榭中小心翼翼地探身,摘了池塘里一朵鲜妍的荷花捧给了一旁年长的侍女,侍女伸手接过,却不由红了脸。
这池清荷乃是先帝时所植,自先帝故后已有数年未曾开过花了,许是内务府照料细致,今年倒是按时绽放,圆圆的莲叶浮于水面,清荷亭亭玉立于风中摇摆,像极了上元夜宫池中飘荡的一盏盏花灯,而这样的花灯,她也曾收到过的......
流光美目泛起柔和的涟漪。
“殿下。”
玄倾从长廊一侧悄声走来,将她从一些缥缈的思绪中唤醒。
“怎么了?”
“长极殿使人递话来,说圣上想见殿下。”
流光执扇的动作微顿,长睫微阖,许久,她抬目看了看池塘上的一池风荷,淡道:“他是该见我了。正好,我也想见他。”
她带着玄倾出了凉亭,穿过长长的游廊,绕过一座座水榭楼台,路过长安殿,却突然驻了足。
夏日午后明媚的阳光下,长极殿金碧辉煌,殿中央的天子座,一如往日金龙盘桓,神圣凛然。
“殿下?”玄倾不知她为何突然停了脚步,投去疑惑的目光,又见她视线落在长安殿中,也看了过去,自然也瞧见了那高不可攀的天子座。
“玄倾,本宫以前训诫元奇,让他不要一心盯着这个位子。可扪心自问,本宫就没有渴望过它吗?”她突然出声,似忆起往事,眸光变得悠远而绵长。
“本宫当年被封太女,那时本宫一直以为,这个位子会是我的,可后来”
“当真是世事难料。”她低低叹道。
玄倾不知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些,思忖良久,只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认识的殿下,并非贪恋这些权位之势的人。”
流光却摇头。
“你不懂,对它的渴望不是贪恋,是需要。”
“人人都言本宫天之骄女,可若没有这些权势,真正的元徽又算的了什么呢?”她自嘲道。
玄倾不知该如何接话,却听她突然问:“暻王还在郊外皇陵吗?”
“在的。需要派人将暻王请回来吗?”他问。
流光摇了摇头,笑道:“不用,有人会让他回来的,很快。”
她神色很是笃定。
到了长极殿外,在外守门的小内侍见了她连忙进去通传。
玄倾在她身侧低语:“听闻圣上已经病了许多时日了。”
“是么?”流光挑了眉。
传话的小内侍动作很快,从内殿出来后身后跟着常内侍,对方面带笑意地前来迎她,言圣上已候她许久。
她将玄倾留在殿下,在常内侍的牵引下,进了帝王寝殿。
玄倾所言不虚,帝王果真病了。
殿内飘散着浓郁的药味,即便已开了一扇宫窗,也未能完全散去。
等见了人,她微怔,她只闻人病了,倒不知圣上的身体竟衰败至此。
眼前的帝王病容憔悴,即便伏案而坐,也能让人一眼瞧出他消瘦了许多。
元昭帝听见动静,抬眸便见流光进了殿中,淡道:“殿下来了。”
“圣上。”
“许久未见殿下,殿下清瘦了几分。”元昭帝打量了她两眼,状若关心地询问。
流光目光微闪,闻声回道:“流光身体并无大碍,倒是圣上,圣上的身子”
元昭帝摆了摆手。
“朕的身子朕心里清楚,今日请殿下过来是有一事询问,朕听闻甄老太师出事了?”
“是。”
“老太师他竟也是敌国眼线吗?”元昭帝问。
流光淡道:“他不仅是敌国眼线,还是南疆乌氏的旧人,一切阴谋的始作俑者,对我魏廷深怀仇恨,具体的内情内阁在呈递的折子中有过细述,圣上有空时可阅览一二。”
内阁上呈的折子元昭帝自然瞧过,只是这其中有些东西尚未不清晰,若不问清楚,元昭帝自己不放心。
“当日的祭典刺杀案也与这位老太师有关?”
流光点点头。
“大理寺查问过,祭典当日的刺客乃是江东世族蓄养的死士,刺杀一环便是甄老太师与江东世族一手策划,至于火药,据甄府管事招供,兵部负责守卫旧库的官员乃是其远亲,一切所为皆听命行事,而祭典当日所用的檀香,乃是甄府管事买通万香坊的万管事所为,这个万管事事发后亦被甄府派人所杀。”
流光交代了一些细节,然而这些并不足够令元昭帝放下戒心。
“除了这些,老太师可还有招供什么吗?”元昭帝试探着问了一句。
流光闻言,直视帝王在她看过去便有些躲闪的目光,她问:“圣上以为他还该招供些什么?那些刺客是如何混入禁军中的吗?”
元昭帝面色微白。
他张了张口,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时流光撤回视线,淡道:“听闻祭典之前,甄老太师曾进宫拜见过陛下。”
“是。”元昭帝笑了一下,状若无意地解释道:“那日朕在宫中散心,无意间走到当年甄老太师在宫中的授业之所,思及往事一时触景伤怀,便召来老太师宫中一叙,朕与他还对弈了一局。”
流光扯了一下唇角。
“是么?本宫听闻甄老太师自致仕后便很少出入府门,即便有学生上门拜见,亦不曾见他和谁有过往来,怎么圣上召见他反倒给了几分薄面?”
她这话说得有些阴阳怪气,元昭帝果然冷了面色。
“殿下何意啊?”
流光并不在意他忽然变了的神色,只提起了另一桩事。
“前些日子纹姝的公主府落成,广邀金陵勋贵开办春日宴,听闻圣上为此赐她不少宝物作为宴上嬉戏的彩头,其中便有一支雕成兰花模样的羊脂玉钗,圣上可知这支玉钗乃暻王兄生母皇贵妃的旧物?”
“有这回事?”元昭帝诧异。
“而当日宴上,赢得这支玉钗的还是甄老太师之女甄小姐。”
“竟有这般巧?”元昭帝再次讶然。
流光静静看他,若非玄倾密不透风地将一些事情查的清清楚楚,她倒是很难从这张儒雅随和的面上辨出真假。
“巧吗?本宫以为圣上应当很清楚才是,莫不是当日圣上与老太师对弈时不小心做了什么交易自己却忘了?”
她话中带刺。
这回元昭帝不只冷了面色,连声音都凉了下来。
“流光,慎言!这是你身为摄政和长公主,该对君主、对兄长说话的态度吗?”
“那安排刺客混入禁军,刺杀当朝摄政与有功之王,为此不惜连累自己的两个亲子,这是圣上身为君主该做的事吗?”
“你、你这是污蔑!”元昭帝暴怒,拍案而起。
“污蔑?需要本宫让大理寺将甄老太师带到圣上面前,再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仔细审一审此事吗?”
元昭帝哑口无声。
流光冷笑。
“我以为当初魏氏一案已足够令皇兄警醒,可没想到皇兄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竟敢将别有用心的世族死士引入拱卫宫防的禁军之中,皇兄可知当日祭典若贼人奸计得逞,这群刺客顷刻间便可借着禁军的身份潜入皇宫,届时皇兄以为他们会放过你吗?”流光凉声问。
许是她的话太有冲击力,元昭帝想到了那个场面,霎时白了脸色。
“朕、朕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愿放过任何可以置我、置暻王于死地的机会?”
流光神色淡淡,
“上元夜宫宴上,本宫因故晕厥,当夜便有刺客怒闯望舒宫,这些人到底是谁派来的需要我说得再明白些吗?还有沈寒时,他为何会被调去流州,皇兄你存着什么心思也要我说得更清楚些吗?”
“你、你咳咳咳”元昭帝猛烈咳嗽起来,咳的面色涨红。
流光见状叹道:“皇兄,其实你若不做下这些蠢事,你我本可以君臣相宜的。”
“君臣?”许是已撕破了脸皮,元昭帝倒也不再和颜悦色,他先是冷笑,随后面露嘲讽,
“朕倒是想问殿下,在殿下心中,何时将朕看作过君?又何时将自己看作过臣?偌大的大魏,谁是这天下真正的君主,殿下难道不清楚吗?”
元昭帝目含质问,流光神色却平静,
“本宫摄政乃秉承先帝之意,满朝文武皆知,天下人也知,而本宫待陛下也自认并无僭越之处。”
“并无?你摄政就是对朕最大的僭越!”元昭帝厉声斥道,捂住自己的心口大口喘着气。“这些年朕始终想不明白,当年你既已身为太女,父皇为何突然令我继位,这便罢了,为何又要令你摄政,甚至不曾留下只言片语令你何时归政,以致朕仰你之鼻息近八载,日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试问这天下间的哪个皇帝当得有朕这般窝囊的!”
“今日既话已至此,你便为朕解解惑吧。”元昭帝最后道,神色颓唐地扶着桌案坐回了原位。
“这不是什么秘辛。”流光回答:“当年父皇病重,恰逢我在流州负伤,还朝后虽已苏醒但时常陷入昏迷,性命垂危,为防万一,父皇便没有立我承继帝位,他立了皇兄你,但是皇兄素来体弱又不涉朝政,父皇并不放心将大权全权交由你,所以留下口谕。若他故后我转危为安便由我摄政,若我熬不过难关,则由辅政之臣辅佐皇兄,也算是做了两种打算了。至于何时归政,我想不是父皇没有想到这一环,而是当时的皇兄还不足以令父皇相信你能够做好一个帝王。事实证明,父皇的考量是对的,皇兄你为帝八载,宠信魏氏奸佞和妖妃也近八载,甚至不惜将禁军大权交由一个魏氏出身的马奴,丝毫未曾顾及自身安危和宫防重任,为此差点断送自身性命和大魏的江山,试问这样的你,我敢安心还政吗?”
元昭帝却冷笑。
“不,你在撒谎!如果当时父皇不相信朕能做好一个帝王,他完全可以立元暻,当时你俩争帝位不是争得火热吗?可元暻却突然被调去流州,这又作何解释?”
“当年暻王兄因为一些事情惹了父皇不喜,帝位自然没他的份了。”流光一句话解释了所有。
元渣帝却不信。
“什么样的事情能让父皇不喜到将自己的爱子调去边疆苦寒之地?朕没有记错的话,你和元暻的关系也是自此一落千丈,这其中应该还有其它缘由吧。”元昭帝说到此,突然想起什么,他不可置信地看向流光,
“莫非上元夜宫宴上上官乔所言皆是真,你并非父皇的血脉,所以”
元昭帝心中万种念头闪过,像是触及到什么秘辛,面色忽变。
流光却道:“本宫是否是先帝之女,先帝说了算。魏锦书是如何死的,皇兄你难道不清楚吗?”
她神色镇定从容,不见一丝一毫的慌乱窘迫,元昭帝见状,忽而笑了起来。
“呵呵,哈哈哈咳咳咳!”
他笑着笑着又猛烈咳嗽起来,竟有几分疯癫模样。
“摄政殿下好一张利嘴!罢了,如今再计较这些还有何用,说到底怪只怪朕没有得到父皇的偏爱,始终不是父皇放在心上的儿女,所以父皇未曾顾及过朕半分的颜面。”
不知是否是咳得太重的缘故,元昭帝眼角多了一点泪光,他看向负手立于殿中的流光,
“你我今日既已撕破了脸,那便明明白白的告诉朕,你打算怎么处置朕?说吧,让朕心中有个数,一切有个了断。”
流光淡道:“圣上是大魏的君主,帝王之尊,难道不知该如何处置自己吗?”
元昭帝捂住胸口,闻言冷笑:“让朕处置自己?好,好啊,还是你狠!”
“那流光,你想要这个位置吗?你还敢要这个位置吗?”他厉声问。
流光却笑:“不是本宫想不想要还敢不敢要,而是要看皇兄给谁,毕竟偌大的大魏,这些年令皇兄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的也不只本宫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