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大早,宫门大开。
等候许久的朝臣们蜂拥而至,一个个面露悲戚,啼哭不止。
柏婼跪在一旁,一双眼睛哭得红肿。
长公主早已哭得昏厥过去,被宫人搀扶着到偏殿歇息。
乾文帝膝下的公主不算少,除长公主和柏婼这个十公主外,还有三个和亲出去的公主。
四公主和六公主前往北翼国,七公主在西夷。
除此之外,留在京城的还有一个五公主。
五公主早些年被许配给提督徐鸿渲的嫡次子徐恒。
徐恒成婚后风流成性,对五公主丝毫不上心。
五公主刚成婚的那几年,还会进宫向乾文帝告状。
碍着其父徐鸿渲,乾文帝每次都是轻轻训斥几句,无关痛痒。
徐恒也因此毫无顾忌起来。
两人结合在一起,不过是乾文帝为了笼络镇守边关的徐鸿渲。
徐鸿渲为江北提督,常年领兵驻守在外,是乾文帝的心腹。
因而只要两人不闹得下不来台,乾文帝都不会去插手。
五公主看清此事后,彻底死了心,她不再进宫,转而在外面养起了面首。
驸马徐恒虽生气,但也奈何不了五公主。
此后两人更是各玩各的。
在五公主与徐恒争吵的几年,长公主曾多次开解五公主,五公主对长公主十分亲近。
对柏婼更是十分喜爱。
只是在五公主死心后,行事放纵,长公主几次试图规劝,皆不欢而散,两人就这般慢慢疏远,鲜少见面。
长公主怕五公主现在的名声连累柏婼,严厉制止柏婼不准与五公主来往。
柏婼面上应下,暗地里倒是未曾断了与五公主的联系。
在她看来,五公主的行为不过是对不公的抗争。
她没有能力去改变上位者,也无法摆脱现在的处境。
她更没有如柏婼一般,经历过人人平等的盛世,有着超过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
她能做的,只有用这种出格的,不为世人所容忍的行为,来表示她的反抗。
在得知五公主的做法后,柏婼为了五公主的身体,时常让人悄悄送去系统中兑换的“外用避子药”,收到了五公主强烈的好评。
在外人面前,二人的关系疏离至极,五公主更是时不时对柏婼冷嘲热讽。
实际上两人关系极其亲近,柏婼在京中的一些信息获取和势力的发展,离不开五公主的帮助。
此刻,五公主跪在柏婼侧方,二人距离不算远。
她垂着头,安静的如同一尊雕塑,两人没有任何交流。
大殿中央,几个阁老重臣聚在一处,神色凝重。
先帝驾崩突然,未立太子,更无任何遗嘱。
众人心知肚明,此番新旧交替,必有腥风血雨。
现在就看哪方沉不住气,先跳出来。
在场的皆是在官场浸润数十年的老臣,彼此之间十分了解。
内阁首辅吴崇半眯着眼:“自古以来,都讲究正统,楚王为皇后嫡出,性情敦厚,处事稳重,有明君之相。”
杜阁老立刻接话:“非也,大虞如今风雨飘摇,西夷北翼国虎视眈眈,正需要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来稳住大虞根基。”
户部尚书程述嗤笑一声:“杜阁老,你与杜贵妃的关系谁人不知,倒也不必如此冠冕堂皇。”
杜阁老丝毫不慌:“本官是为我大虞着想,举贤不避亲,一片真心日月可鉴。”
刑部尚书紧随其后:“杜阁老说得是,我大虞需要的是有魄力的君主,而非守成之君。”
吏部尚书诸岱反驳:“谁敢说楚王没有魄力,前些时日南方水患,若不是楚王当机立断拨款赈灾,现在还不知要死多少百姓。”
“若不是安王查出其中贪腐猫腻,那笔赈灾银子还不知会落入谁的口袋。”
“这件事楚王也在其中出了力,怎能将功劳全部算到安王头上。”
“陛下曾在朝堂上亲口夸赞安王行事有其风范,可见陛下心中属意安王。”
……
众大臣争论不休,谁也无法彻底压制对方。
就在此时,乾文帝的贴身大太监王柳,手持圣旨出现在灵堂中央。
“先帝遗诏在此,众臣听旨。”
正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大臣陡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所有人都面露惊诧,迟迟反应不过来。
只有一人在王柳话落后,撩起衣袍下摆,从容跪地。
“臣接旨。”
众人见状纷纷出声:“昌阁老,你这是作何?”
“是啊,陛下何时留下了遗诏,我等一概不知,这遗诏是真是假还有待认证。”
“就是,陛下留下遗诏,怎会不让吴阁老知晓,这其中必有蹊跷。”
工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昌逸跪在地上,脊背挺直:“陛下立遗诏时,本官在场,圣旨确为先帝亲口所立。”
“这.....”
众臣面面相觑。
吴阁老与杜阁老对视一眼,皆是眉头紧锁。
僵持片刻后,二人纷纷跪地听旨。
至少要知道旨意中说了什么。
其余大臣见此也纷纷跟着下跪。
王柳见状,开始宣读圣旨。
“朕以菲德,嗣承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兹三皇子恭王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
“什么?!”
“这不可能!”
圣旨还未宣读完,大臣们纷纷惊呼出声。
竟是恭王,那个毫无根基的恭王。
谁也没有想到遗诏竟会是这般结果。
几个皇子也纷纷将视线投了过去,脾气最为急躁的安王就要跳起来反对。
楚王按住安王,示意他稍安勿躁。
身后杜阁老也冲他摇头。
安王只得将心头的怒火暂时压下。
王柳没有在意满堂的哗然,淡定的宣读着乾文帝的遗诏。
“......另宗室亲王藩屏是任,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遗诏宣读完毕,王柳合上手中圣旨:“诸位大人,接旨吧。”
殿内一片安静,久久无人出声。
肃王目露茫然,没有想通父皇怎么会立恭王为储。
恭王本人则是神色淡然,好似早就知道此事。
楚王面色紧绷,身形僵硬。
他站起身,从王柳手中接过圣旨,目光在上面细细扫过。
安王随后起身,没有丝毫接旨的意思。
他看向恭王:“以前倒是没发现,三哥竟还有如此大的本事。”
恭王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笑道:“本王也没想到,父皇竟对本王如此看重。”
他面向众大臣的方向,拱手弯腰,长长一辑:“承蒙父皇厚爱,日后要多多仰仗诸位大人,本王先在此谢过了。”
他俯身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起身。
昌阁老缓缓站起,走上前扶起恭王:“王爷不必如此,臣等定会尽心辅佐。”
其余大臣们看着两人“君臣和乐”,均冷了脸。
明眼人都知道,乾文帝从来没有着重培养过恭王。
更何况乾文帝病重时,监国的可是楚王和安王。
乾文帝就算要选储君,也是在两人之间选。
绝无可能突然选择一个毫无根基,也从未悉心教导过的恭王。
退一步说,身为内阁首辅的吴崇都不知此遗诏的存在。
很明显,恭王和昌阁老,勾结乾文帝的贴身大太监王柳,假传懿旨,要推恭王上位。
虽不知这几人之间有什么秘密,但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
众人纷纷起身,对视一眼后,皆眼观鼻鼻观心,静待事态发展。
安王冷嗤一声:“这遗诏的真假还未可知,你们未免也太过心急。”
恭王看向安王:“六弟,父皇遗诏,你难道想抗旨不成?”
九皇子向来只跟着自家四哥走,对安王这个六哥很不对付,此刻难得跟安王站在一边。
“我四哥才是皇后嫡出,是为正统,父皇就算要立储,也该是我四哥,绝不可能是三哥,这圣旨肯定有问题。”
恭王不急不缓:“九弟若是不信,尽可以让诸位大人验证,遗诏上的大印是真是假。”
九皇子一时语塞。
恭王既然敢出手,一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没看楚王拿着那道遗诏,神色愈发凝重。
肃王茫然了半晌,陡然反应过来。
“好啊,老三,我说父皇怎么会突然出事,一定是你,是你勾结了王柳这个阉人,害死了父皇。”
他好似抛下了重担,神情激动:“喜公公也是你派人杀的吧,你真是好狠毒的手段,不仅害死了父皇,还要借此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恭王面上一副吃惊的样子:“大哥,你怎会如此想我,我怎么可能会害死父皇,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我怎会做。”
肃王冷哼一声:“那你怎么解释父皇的遗诏,连吴首辅和杜阁老都不知此事,可见遗诏之事尚有蹊跷。”
恭王嗤笑一声:“那说明父皇并不信任他二人。”
他视线撇过安王和楚王,义愤填膺道:“朝堂上谁人不知,吴首辅和杜阁老与四弟六弟牵连甚深,父皇还未驾崩,你们便一个个结党营私,迫不及待想要谋夺那个位置,父皇对这一切可是心知肚明。”
他扬了扬下巴:“父皇曾亲口对本王说,四弟与六弟狼子野心,不孝不悌,唯有本王才是父皇心中最为更合适的继承人。”
“你放屁!”
安王怒喝一声,攥拳朝恭王猛地冲上去。
等候许久的朝臣们蜂拥而至,一个个面露悲戚,啼哭不止。
柏婼跪在一旁,一双眼睛哭得红肿。
长公主早已哭得昏厥过去,被宫人搀扶着到偏殿歇息。
乾文帝膝下的公主不算少,除长公主和柏婼这个十公主外,还有三个和亲出去的公主。
四公主和六公主前往北翼国,七公主在西夷。
除此之外,留在京城的还有一个五公主。
五公主早些年被许配给提督徐鸿渲的嫡次子徐恒。
徐恒成婚后风流成性,对五公主丝毫不上心。
五公主刚成婚的那几年,还会进宫向乾文帝告状。
碍着其父徐鸿渲,乾文帝每次都是轻轻训斥几句,无关痛痒。
徐恒也因此毫无顾忌起来。
两人结合在一起,不过是乾文帝为了笼络镇守边关的徐鸿渲。
徐鸿渲为江北提督,常年领兵驻守在外,是乾文帝的心腹。
因而只要两人不闹得下不来台,乾文帝都不会去插手。
五公主看清此事后,彻底死了心,她不再进宫,转而在外面养起了面首。
驸马徐恒虽生气,但也奈何不了五公主。
此后两人更是各玩各的。
在五公主与徐恒争吵的几年,长公主曾多次开解五公主,五公主对长公主十分亲近。
对柏婼更是十分喜爱。
只是在五公主死心后,行事放纵,长公主几次试图规劝,皆不欢而散,两人就这般慢慢疏远,鲜少见面。
长公主怕五公主现在的名声连累柏婼,严厉制止柏婼不准与五公主来往。
柏婼面上应下,暗地里倒是未曾断了与五公主的联系。
在她看来,五公主的行为不过是对不公的抗争。
她没有能力去改变上位者,也无法摆脱现在的处境。
她更没有如柏婼一般,经历过人人平等的盛世,有着超过这个时代的眼光和见识。
她能做的,只有用这种出格的,不为世人所容忍的行为,来表示她的反抗。
在得知五公主的做法后,柏婼为了五公主的身体,时常让人悄悄送去系统中兑换的“外用避子药”,收到了五公主强烈的好评。
在外人面前,二人的关系疏离至极,五公主更是时不时对柏婼冷嘲热讽。
实际上两人关系极其亲近,柏婼在京中的一些信息获取和势力的发展,离不开五公主的帮助。
此刻,五公主跪在柏婼侧方,二人距离不算远。
她垂着头,安静的如同一尊雕塑,两人没有任何交流。
大殿中央,几个阁老重臣聚在一处,神色凝重。
先帝驾崩突然,未立太子,更无任何遗嘱。
众人心知肚明,此番新旧交替,必有腥风血雨。
现在就看哪方沉不住气,先跳出来。
在场的皆是在官场浸润数十年的老臣,彼此之间十分了解。
内阁首辅吴崇半眯着眼:“自古以来,都讲究正统,楚王为皇后嫡出,性情敦厚,处事稳重,有明君之相。”
杜阁老立刻接话:“非也,大虞如今风雨飘摇,西夷北翼国虎视眈眈,正需要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来稳住大虞根基。”
户部尚书程述嗤笑一声:“杜阁老,你与杜贵妃的关系谁人不知,倒也不必如此冠冕堂皇。”
杜阁老丝毫不慌:“本官是为我大虞着想,举贤不避亲,一片真心日月可鉴。”
刑部尚书紧随其后:“杜阁老说得是,我大虞需要的是有魄力的君主,而非守成之君。”
吏部尚书诸岱反驳:“谁敢说楚王没有魄力,前些时日南方水患,若不是楚王当机立断拨款赈灾,现在还不知要死多少百姓。”
“若不是安王查出其中贪腐猫腻,那笔赈灾银子还不知会落入谁的口袋。”
“这件事楚王也在其中出了力,怎能将功劳全部算到安王头上。”
“陛下曾在朝堂上亲口夸赞安王行事有其风范,可见陛下心中属意安王。”
……
众大臣争论不休,谁也无法彻底压制对方。
就在此时,乾文帝的贴身大太监王柳,手持圣旨出现在灵堂中央。
“先帝遗诏在此,众臣听旨。”
正争论的面红耳赤的大臣陡然安静下来,面面相觑。
所有人都面露惊诧,迟迟反应不过来。
只有一人在王柳话落后,撩起衣袍下摆,从容跪地。
“臣接旨。”
众人见状纷纷出声:“昌阁老,你这是作何?”
“是啊,陛下何时留下了遗诏,我等一概不知,这遗诏是真是假还有待认证。”
“就是,陛下留下遗诏,怎会不让吴阁老知晓,这其中必有蹊跷。”
工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昌逸跪在地上,脊背挺直:“陛下立遗诏时,本官在场,圣旨确为先帝亲口所立。”
“这.....”
众臣面面相觑。
吴阁老与杜阁老对视一眼,皆是眉头紧锁。
僵持片刻后,二人纷纷跪地听旨。
至少要知道旨意中说了什么。
其余大臣见此也纷纷跟着下跪。
王柳见状,开始宣读圣旨。
“朕以菲德,嗣承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兹三皇子恭王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
“什么?!”
“这不可能!”
圣旨还未宣读完,大臣们纷纷惊呼出声。
竟是恭王,那个毫无根基的恭王。
谁也没有想到遗诏竟会是这般结果。
几个皇子也纷纷将视线投了过去,脾气最为急躁的安王就要跳起来反对。
楚王按住安王,示意他稍安勿躁。
身后杜阁老也冲他摇头。
安王只得将心头的怒火暂时压下。
王柳没有在意满堂的哗然,淡定的宣读着乾文帝的遗诏。
“......另宗室亲王藩屏是任,不可辄离本国,各处镇守总兵巡抚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员,严固封疆,安抚军民.....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遗诏宣读完毕,王柳合上手中圣旨:“诸位大人,接旨吧。”
殿内一片安静,久久无人出声。
肃王目露茫然,没有想通父皇怎么会立恭王为储。
恭王本人则是神色淡然,好似早就知道此事。
楚王面色紧绷,身形僵硬。
他站起身,从王柳手中接过圣旨,目光在上面细细扫过。
安王随后起身,没有丝毫接旨的意思。
他看向恭王:“以前倒是没发现,三哥竟还有如此大的本事。”
恭王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笑道:“本王也没想到,父皇竟对本王如此看重。”
他面向众大臣的方向,拱手弯腰,长长一辑:“承蒙父皇厚爱,日后要多多仰仗诸位大人,本王先在此谢过了。”
他俯身站在那里,久久没有起身。
昌阁老缓缓站起,走上前扶起恭王:“王爷不必如此,臣等定会尽心辅佐。”
其余大臣们看着两人“君臣和乐”,均冷了脸。
明眼人都知道,乾文帝从来没有着重培养过恭王。
更何况乾文帝病重时,监国的可是楚王和安王。
乾文帝就算要选储君,也是在两人之间选。
绝无可能突然选择一个毫无根基,也从未悉心教导过的恭王。
退一步说,身为内阁首辅的吴崇都不知此遗诏的存在。
很明显,恭王和昌阁老,勾结乾文帝的贴身大太监王柳,假传懿旨,要推恭王上位。
虽不知这几人之间有什么秘密,但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
众人纷纷起身,对视一眼后,皆眼观鼻鼻观心,静待事态发展。
安王冷嗤一声:“这遗诏的真假还未可知,你们未免也太过心急。”
恭王看向安王:“六弟,父皇遗诏,你难道想抗旨不成?”
九皇子向来只跟着自家四哥走,对安王这个六哥很不对付,此刻难得跟安王站在一边。
“我四哥才是皇后嫡出,是为正统,父皇就算要立储,也该是我四哥,绝不可能是三哥,这圣旨肯定有问题。”
恭王不急不缓:“九弟若是不信,尽可以让诸位大人验证,遗诏上的大印是真是假。”
九皇子一时语塞。
恭王既然敢出手,一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没看楚王拿着那道遗诏,神色愈发凝重。
肃王茫然了半晌,陡然反应过来。
“好啊,老三,我说父皇怎么会突然出事,一定是你,是你勾结了王柳这个阉人,害死了父皇。”
他好似抛下了重担,神情激动:“喜公公也是你派人杀的吧,你真是好狠毒的手段,不仅害死了父皇,还要借此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恭王面上一副吃惊的样子:“大哥,你怎会如此想我,我怎么可能会害死父皇,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我怎会做。”
肃王冷哼一声:“那你怎么解释父皇的遗诏,连吴首辅和杜阁老都不知此事,可见遗诏之事尚有蹊跷。”
恭王嗤笑一声:“那说明父皇并不信任他二人。”
他视线撇过安王和楚王,义愤填膺道:“朝堂上谁人不知,吴首辅和杜阁老与四弟六弟牵连甚深,父皇还未驾崩,你们便一个个结党营私,迫不及待想要谋夺那个位置,父皇对这一切可是心知肚明。”
他扬了扬下巴:“父皇曾亲口对本王说,四弟与六弟狼子野心,不孝不悌,唯有本王才是父皇心中最为更合适的继承人。”
“你放屁!”
安王怒喝一声,攥拳朝恭王猛地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