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货郎回应,元氏朝着蝶衣二人走来,“两位贵人,我夫君他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把人手做成不求人这种事儿料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做啊。一定是有人杀了人然后故意栽赃,你们可一定要探查清楚啊!”
“元娘子放心,”蝶衣抿唇一笑,“我们定会查出这手骨的来历。”
元氏点点头,扭过身,朝着屋舍走去。
方才聚在门口,与她一同交谈的妇人们早已不见人影。
她也没意外,好似已经习惯。
元氏抬手为他们推开灰扑扑的大门,蝶衣一跨进门,便感应到了整个屋舍都充斥着似有若无的妖气。
若是有妖怪长久停留于此,必会留下气息,于此同时,和它接触的所有人与物都会沾染妖气。
不过因为这股妖气极淡,近似于无,所以它是来自元氏,还是来自这屋内,蝶衣一时间倒分不清了。
打量前院的间隙,她悄悄传音李长风,“你感应到了吗,这儿的妖气。”
“里面请。”元氏“吱呀”一声推开房门,邀请她们进入。
李长风跟在她身后,抬脚跨进门槛,“感应到了,不过妖力不强,应当不是大妖。”
“那你有办法分辨出妖气出自哪儿吗?”进屋后,蝶衣坐在椅子上,问道。
“我有一个法子,只不过……”就在这时,屋内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碎瓷声,李长风没再继续说下去。
元氏一面手忙脚乱,将茶具磕碰得“叮当”作响,一面朝里屋喊道:“还不快过来帮忙!”
话音刚落,里屋走出一名女子。
见到她的那一刻,蝶衣立刻意识到,元氏在门口与众妇人谈论的儿媳,就是她。
哪怕是不施粉黛,也掩不住她眉眼之间的美艳,且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媚态。
“这位姑娘是?”蝶衣故作好奇,向元娘子问道。
元氏在她身旁坐下,接过儿媳沏的茶后,懒懒开口:“她叫榆娘,是我儿崔生的媳妇。”
说罢,她举起杯盏向蝶衣和李长风示意,“二位快尝尝这茶,我家做饭沏茶用的水,可都是从山上挑下来的山泉水,清冽得很呢!”
蝶衣从榆娘手中接过茶盏,无意间瞥见她掌心的茧子。
元氏手指圆润似青葱,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模样,又如此自在地使唤儿媳,想必这挑水之人定是榆娘无疑了。
于是蝶衣品了一口茶,淡淡道:“这山泉水与普通的水尝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同,我方才瞧见前院有一口井,何不直接取用井水?”
没想到此言一出,元氏脸色变了变,她“砰”的一声放下茶盏,没好气道:“那口井已经叫我抽干了!”
“我夫人脾气不太好,二位见谅。”货郎从外边回来,正巧听见媳妇的话音。
他将处理不求人的篮子放到蝶衣脚畔,叹了口气。
“我儿幼年时不慎落井,那会正是大冬天,被救起后他害了热症,自此以后身子骨一直不太健朗,如今更是没办法下床,须得有人时时照顾。”
货郎曾说过家中有个卧床在家的儿子,原来,他的儿子是因此落下病根,缠绵病榻的。
也难怪元氏如此忿忿,气得将井抽干。
“不说这些啦,”货郎将篮子提起,“这就是我处理不求人的篮子,二位要不看看有什么线索?”
蝶衣接过篮子,发现壁上还沾了些许黏腻得能够拉丝的胶状液体,这应该是处理不求人所需的配料。
半晌后,她把里面剩余的猴手都翻遍了,也没看见第二根人骨。
正如货郎白日里所说,整个篮子,唯有一只散架的手骨。
“可有什么收获?”元氏端着盘子,和儿媳榆娘一道将饭菜布上饭桌。
在看见蝶衣摇头后,她脸上有些许挂不住笑。
“二位先留下来用饭吧。”货郎唉叹道,“若是实在找不到剩余的尸首,还是报官吧。”
“这怎么行,你莫不是疯了!”元氏“啪”地摔下筷子,拔高音调。
就在这时,里屋传来男子虚弱的咳嗽声。
为了不让儿子听见,她压着嗓子道:“我们一家还指望着你过活,你要是被砸了招牌,卖不出不求人,你让我怎么办,你让生儿怎么办?”
说到这,元氏泪眼婆娑,捏着袖子揩了下眼角,“大夫说了生儿的病得用药吊着,一旦断了药……”
后半句话她说不下去,话中之意被吞没在呜咽中。
“我也不想这样,”货郎抱住头,痛苦低吼,“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李长风开口宽慰道:“二位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也可撞开一条路。”
这句话宛若一口洪钟敲击在元氏的心头上,她拭泪的手倏地一顿,继而破涕而笑,“对对对,贵人说得有道理,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还可撞开一条路。”
“来来来,先吃菜。”她将菜一一添到他们的碗中,好不热情。
这么严重的问题,李长风一句话便将这元氏哄好了?
望着眼前一水绿油油的菜色,蝶衣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元氏看她目光游离,停著不食,关切道:“怎么,不合胃口吗?”
婆婆发话了,还与自己做的菜有关,于是榆娘也在一旁柔柔道:“家常小菜,做得粗糙了些,贵人见笑了。”
蝶衣看元氏那架势,大有自己说不合胃口,她便拿榆娘是问。
“与菜无关,是我一时走神。”说罢,她夹起一颗青菜放入嘴里嚼了几口。
见婆婆没追究她,榆娘松了口气,她捧起盛满米饭的碗,又夹了几个菜堆在白米饭上,“我去伺候相公吃饭。”
蝶衣目送她走进里屋,脑海中转个不停。
虽说人手的线索断了,但是她与李长风来到崔货郎家中并非没有收获。
她们发现崔宅里藏着妖怪,说不定这妖怪还与人手有关。
蝶衣特意留意过,宅里的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淡淡妖气,包括货郎在内。
不过在成衣铺前,她并没有感应到货郎身上的妖气,但是他一回到家中,身上便又沾染妖气了。
所以崔宅中散发妖气的妖怪究竟是谁,它又是个什么妖?
“还不是我家生儿拦着,死也不肯休,真不知道被她下了什么迷魂汤,我看她呐就是狐狸精转世……”
不知为何,蝶衣的脑海中突然冒出元氏与妇人们交谈时,说的这一句话。
狐狸精?
若榆娘是狐妖,如此憋屈的狐妖她是第一次见。
不过若榆娘真是狐狸精,那崔生身上必然会有狐狸精留下的痕迹,他究竟是单纯的卧病在床,还是被吸干了阳气,看一眼便知。
念及此,蝶衣道:“元娘子,我能去看看令郎吗?”
“这……这不好吧,”元氏一脸为难,“你是客人,万一让你染了病气就不好了。”
蝶衣拍了拍胸脯道:“我的身体我了解,绝对不会如此轻易染病。如果真的染上了,那我自认倒霉,不会因此迁怒于你们。”
哪怕她如此信誓旦旦,元氏还是推脱道:“我儿自从卧病在床起,脾气就不是很好,还时常朝着家人扔碗,我怕他会误伤你。”
其实她是不希望有外人打扰崔生,免得他受刺激。
蝶衣听出了元氏的话中之意,此刻若她再强求,那便是不识好歹了,于是面上淡淡一笑,就此作罢。
不过心里却暗暗道:她若想看,有的是办法,谁能拦得住她?
晚饭后,元氏盛情邀请她与李长风留宿。
蝶衣为了探查手骨还有妖怪,便顺势住下。
……
夜半。
蝶衣侧卧在床榻上,一动不动,好似已经熟睡。
半晌过后,她翻了个身,底下木床吱呀作响。
隔壁的厢房传来细微响动,有人推开门后又轻轻阖上。
隔壁正是李长风的厢房。
蝶衣“唰”地睁开眼,再也无法淡定假寐。
这人居然偷偷行动没有告知她!
……
与此同时,崔宅的另一间厢房内。
元氏和崔货郎一左一右躺在同一张床上。
幽幽的烛火,照得二人的面颊一半明,一半暗。
元氏双眼紧盯着房顶,冷声道:“今日不求人之事,除了她俩,还有谁知晓?”
“除了她们两个应当没人知晓,”货郎淡淡道,随后他猛地扭头看向身侧之人,“不对,我白日里还拽着刘癞子的衣领质问过他是不是朝我筐里丢的人手。”
“他那脑子应该想不到这一层,只会以为你在说胡话。”元氏原本心已提到嗓子眼儿,一听是刘癞子,瞬间将心放回肚子里。
她继续道:“那个白布蒙眼的瞎子倒是提点了我,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那便自己撞开一条路。”
货郎听不懂她中之意。
元氏解释道:“只有那两人知晓你将人手做成了不求人。只要除掉那两个人,这件事便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烛花荜拨一声,霎时她整张陷入一片阴暗中。
货郎听了她说的话,大惊失色,“怎么能杀人呢,她们是无辜的,甚至还愿意帮我们查案!”
元氏:“那女人根本就没查出丝毫线索!她们知道了不该知道的,这就是天意。”
“可也是天意让我捡到了人骨,如果人手的主人是被害死的,我们如此瞒下去,岂不是让ta永远含冤地下了?既然她们查不出线索,我们还是报官吧。”货郎道。
“若ta是被害死的,你就更不可报官了。一旦上报官府,县太爷就要在限定时间内破案。若他破不了案,届时将你屈打成招,或是逼你认下罪状,你该怎么办,你让我们娘俩怎么办?”
“娘子……你……你怎么知晓这些的?”货郎万分震惊,这些衙门里的事他从未和媳妇谈起过,她为何会知道这么多?
“隔壁王娘子和我说的,她说三年前就有一桩案子找不到凶手,当时的张县令就将第一个目击者屈打成招,让他认下罪状。呵,那些当官的人草芥人命的事可多了,不差你这一桩。”元氏轻嗤。
无尽的黑夜里,货郎陷入无尽的沉默。
颤抖的烛光在他脸上跳跃不停。
“元娘子放心,”蝶衣抿唇一笑,“我们定会查出这手骨的来历。”
元氏点点头,扭过身,朝着屋舍走去。
方才聚在门口,与她一同交谈的妇人们早已不见人影。
她也没意外,好似已经习惯。
元氏抬手为他们推开灰扑扑的大门,蝶衣一跨进门,便感应到了整个屋舍都充斥着似有若无的妖气。
若是有妖怪长久停留于此,必会留下气息,于此同时,和它接触的所有人与物都会沾染妖气。
不过因为这股妖气极淡,近似于无,所以它是来自元氏,还是来自这屋内,蝶衣一时间倒分不清了。
打量前院的间隙,她悄悄传音李长风,“你感应到了吗,这儿的妖气。”
“里面请。”元氏“吱呀”一声推开房门,邀请她们进入。
李长风跟在她身后,抬脚跨进门槛,“感应到了,不过妖力不强,应当不是大妖。”
“那你有办法分辨出妖气出自哪儿吗?”进屋后,蝶衣坐在椅子上,问道。
“我有一个法子,只不过……”就在这时,屋内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碎瓷声,李长风没再继续说下去。
元氏一面手忙脚乱,将茶具磕碰得“叮当”作响,一面朝里屋喊道:“还不快过来帮忙!”
话音刚落,里屋走出一名女子。
见到她的那一刻,蝶衣立刻意识到,元氏在门口与众妇人谈论的儿媳,就是她。
哪怕是不施粉黛,也掩不住她眉眼之间的美艳,且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浑然天成的媚态。
“这位姑娘是?”蝶衣故作好奇,向元娘子问道。
元氏在她身旁坐下,接过儿媳沏的茶后,懒懒开口:“她叫榆娘,是我儿崔生的媳妇。”
说罢,她举起杯盏向蝶衣和李长风示意,“二位快尝尝这茶,我家做饭沏茶用的水,可都是从山上挑下来的山泉水,清冽得很呢!”
蝶衣从榆娘手中接过茶盏,无意间瞥见她掌心的茧子。
元氏手指圆润似青葱,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模样,又如此自在地使唤儿媳,想必这挑水之人定是榆娘无疑了。
于是蝶衣品了一口茶,淡淡道:“这山泉水与普通的水尝起来好像没什么不同,我方才瞧见前院有一口井,何不直接取用井水?”
没想到此言一出,元氏脸色变了变,她“砰”的一声放下茶盏,没好气道:“那口井已经叫我抽干了!”
“我夫人脾气不太好,二位见谅。”货郎从外边回来,正巧听见媳妇的话音。
他将处理不求人的篮子放到蝶衣脚畔,叹了口气。
“我儿幼年时不慎落井,那会正是大冬天,被救起后他害了热症,自此以后身子骨一直不太健朗,如今更是没办法下床,须得有人时时照顾。”
货郎曾说过家中有个卧床在家的儿子,原来,他的儿子是因此落下病根,缠绵病榻的。
也难怪元氏如此忿忿,气得将井抽干。
“不说这些啦,”货郎将篮子提起,“这就是我处理不求人的篮子,二位要不看看有什么线索?”
蝶衣接过篮子,发现壁上还沾了些许黏腻得能够拉丝的胶状液体,这应该是处理不求人所需的配料。
半晌后,她把里面剩余的猴手都翻遍了,也没看见第二根人骨。
正如货郎白日里所说,整个篮子,唯有一只散架的手骨。
“可有什么收获?”元氏端着盘子,和儿媳榆娘一道将饭菜布上饭桌。
在看见蝶衣摇头后,她脸上有些许挂不住笑。
“二位先留下来用饭吧。”货郎唉叹道,“若是实在找不到剩余的尸首,还是报官吧。”
“这怎么行,你莫不是疯了!”元氏“啪”地摔下筷子,拔高音调。
就在这时,里屋传来男子虚弱的咳嗽声。
为了不让儿子听见,她压着嗓子道:“我们一家还指望着你过活,你要是被砸了招牌,卖不出不求人,你让我怎么办,你让生儿怎么办?”
说到这,元氏泪眼婆娑,捏着袖子揩了下眼角,“大夫说了生儿的病得用药吊着,一旦断了药……”
后半句话她说不下去,话中之意被吞没在呜咽中。
“我也不想这样,”货郎抱住头,痛苦低吼,“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李长风开口宽慰道:“二位大可不必如此悲观,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也可撞开一条路。”
这句话宛若一口洪钟敲击在元氏的心头上,她拭泪的手倏地一顿,继而破涕而笑,“对对对,贵人说得有道理,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还可撞开一条路。”
“来来来,先吃菜。”她将菜一一添到他们的碗中,好不热情。
这么严重的问题,李长风一句话便将这元氏哄好了?
望着眼前一水绿油油的菜色,蝶衣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劲。
元氏看她目光游离,停著不食,关切道:“怎么,不合胃口吗?”
婆婆发话了,还与自己做的菜有关,于是榆娘也在一旁柔柔道:“家常小菜,做得粗糙了些,贵人见笑了。”
蝶衣看元氏那架势,大有自己说不合胃口,她便拿榆娘是问。
“与菜无关,是我一时走神。”说罢,她夹起一颗青菜放入嘴里嚼了几口。
见婆婆没追究她,榆娘松了口气,她捧起盛满米饭的碗,又夹了几个菜堆在白米饭上,“我去伺候相公吃饭。”
蝶衣目送她走进里屋,脑海中转个不停。
虽说人手的线索断了,但是她与李长风来到崔货郎家中并非没有收获。
她们发现崔宅里藏着妖怪,说不定这妖怪还与人手有关。
蝶衣特意留意过,宅里的每个人身上都带有淡淡妖气,包括货郎在内。
不过在成衣铺前,她并没有感应到货郎身上的妖气,但是他一回到家中,身上便又沾染妖气了。
所以崔宅中散发妖气的妖怪究竟是谁,它又是个什么妖?
“还不是我家生儿拦着,死也不肯休,真不知道被她下了什么迷魂汤,我看她呐就是狐狸精转世……”
不知为何,蝶衣的脑海中突然冒出元氏与妇人们交谈时,说的这一句话。
狐狸精?
若榆娘是狐妖,如此憋屈的狐妖她是第一次见。
不过若榆娘真是狐狸精,那崔生身上必然会有狐狸精留下的痕迹,他究竟是单纯的卧病在床,还是被吸干了阳气,看一眼便知。
念及此,蝶衣道:“元娘子,我能去看看令郎吗?”
“这……这不好吧,”元氏一脸为难,“你是客人,万一让你染了病气就不好了。”
蝶衣拍了拍胸脯道:“我的身体我了解,绝对不会如此轻易染病。如果真的染上了,那我自认倒霉,不会因此迁怒于你们。”
哪怕她如此信誓旦旦,元氏还是推脱道:“我儿自从卧病在床起,脾气就不是很好,还时常朝着家人扔碗,我怕他会误伤你。”
其实她是不希望有外人打扰崔生,免得他受刺激。
蝶衣听出了元氏的话中之意,此刻若她再强求,那便是不识好歹了,于是面上淡淡一笑,就此作罢。
不过心里却暗暗道:她若想看,有的是办法,谁能拦得住她?
晚饭后,元氏盛情邀请她与李长风留宿。
蝶衣为了探查手骨还有妖怪,便顺势住下。
……
夜半。
蝶衣侧卧在床榻上,一动不动,好似已经熟睡。
半晌过后,她翻了个身,底下木床吱呀作响。
隔壁的厢房传来细微响动,有人推开门后又轻轻阖上。
隔壁正是李长风的厢房。
蝶衣“唰”地睁开眼,再也无法淡定假寐。
这人居然偷偷行动没有告知她!
……
与此同时,崔宅的另一间厢房内。
元氏和崔货郎一左一右躺在同一张床上。
幽幽的烛火,照得二人的面颊一半明,一半暗。
元氏双眼紧盯着房顶,冷声道:“今日不求人之事,除了她俩,还有谁知晓?”
“除了她们两个应当没人知晓,”货郎淡淡道,随后他猛地扭头看向身侧之人,“不对,我白日里还拽着刘癞子的衣领质问过他是不是朝我筐里丢的人手。”
“他那脑子应该想不到这一层,只会以为你在说胡话。”元氏原本心已提到嗓子眼儿,一听是刘癞子,瞬间将心放回肚子里。
她继续道:“那个白布蒙眼的瞎子倒是提点了我,车到山前必有路,若是无路那便自己撞开一条路。”
货郎听不懂她中之意。
元氏解释道:“只有那两人知晓你将人手做成了不求人。只要除掉那两个人,这件事便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烛花荜拨一声,霎时她整张陷入一片阴暗中。
货郎听了她说的话,大惊失色,“怎么能杀人呢,她们是无辜的,甚至还愿意帮我们查案!”
元氏:“那女人根本就没查出丝毫线索!她们知道了不该知道的,这就是天意。”
“可也是天意让我捡到了人骨,如果人手的主人是被害死的,我们如此瞒下去,岂不是让ta永远含冤地下了?既然她们查不出线索,我们还是报官吧。”货郎道。
“若ta是被害死的,你就更不可报官了。一旦上报官府,县太爷就要在限定时间内破案。若他破不了案,届时将你屈打成招,或是逼你认下罪状,你该怎么办,你让我们娘俩怎么办?”
“娘子……你……你怎么知晓这些的?”货郎万分震惊,这些衙门里的事他从未和媳妇谈起过,她为何会知道这么多?
“隔壁王娘子和我说的,她说三年前就有一桩案子找不到凶手,当时的张县令就将第一个目击者屈打成招,让他认下罪状。呵,那些当官的人草芥人命的事可多了,不差你这一桩。”元氏轻嗤。
无尽的黑夜里,货郎陷入无尽的沉默。
颤抖的烛光在他脸上跳跃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