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阮主任过来找副科长有事,她们离开后,云燕冲着谢慎泽乐。
“别光傻笑,下面的人要进来了。”谢慎泽拍拍合同说:“不谢谢我?”
云燕乖巧地说:“谢谢你。”
谢慎泽也乐了:“待会回去一起吃饭,很快完事。”
云燕说:“那我请你吃吧,上我家吃去。”
谢慎泽说:“行。”他顿了顿说:“你在家等我。”
云燕说:“好。”
谢慎泽看她一眼,唇角勾了勾。
云燕出门,去领工人服。
后面的人已经往人事科办公室里走,她顺着门缝看到谢慎泽正在和黄孝荣说话。
黄孝荣也是一副吃惊的样子。
“喂,他怎么跟你说的?”
张忠凯居然还没走,站在树下面抱着工人服说:“是不是拿了制服的就算合格了?”
“正常问话。”云燕走过去说:“应该是的吧。”
张忠凯脸红的厉害,他想起自己吹过的牛,恨不得钻到地缝里,他忍不住问:“他真是科长?还是主管人事的?”
云燕淡淡地说:“你都见过了还问什么?”
合同上,谢慎泽的大名就在棉四厂的公章下面,全权负责人事招聘。这还能有假的?
颜谨在前面几组已经见过谢慎泽,故意不提前告诉张忠凯,此刻在边上挤兑着,张忠凯脸色难看的要命。
云燕觉得他活该,敲打着说:“你说了他那么多坏话,人家也没说给你穿小鞋。你以后吃一堑长一智,别再说了。”
张忠凯沉默片刻,支吾着说:“再给我个胆子我都不敢。”
他说完,低头看到自己抱着的工人服,吸吸鼻子说:“我也是工人阶级了,我会珍惜。”
云燕没说话,上辈子他什么样云燕已经不想再想。
这辈子的路或多或少有了改变,他们已经没有别的关系,自己走去吧。
颜谨问云燕:“你不回去?”
“回的。”云燕抱着工人服说:“咱们不等黄大哥了?”
颜谨说:“他跟王嘉泉要去买书。”
黄孝荣当上工人了,学习的兴致变得更高。特意叫上王嘉泉,去弄几本进步书籍回来看。
云燕闻言也就不等了,一起回到绒花巷。
云燕跟他们告别后,进到小院。
舒瑞英小跑着过来,接着她手里的工人服摊开看:“对的对的,你爸当年也是先拿了制服回来。”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舒瑞英喜极而泣。
云燕说:“家里还有菜吗?我叫慎哥过来一起吃饭。”
舒瑞英说:“还有鱼丸和豆腐,可以做个鱼丸豆腐白菜汤。”
云燕说:“豆腐单做吧。我有一道菜,不知道你吃没吃过。”
舒瑞英说:“你会做的都是我教的,怎么会没吃过。”
云燕说:“蟹黄豆腐,吃过?”
舒瑞英说:“真蟹黄的倒是没吃过,用咸鸭蛋做的算是吃过两次。”
云燕很有信心地说:“我也是用鸭蛋黄做,保证比你吃过的要好吃一百倍。”
这道蟹黄豆腐,还是云燕曾经出差武汉,在武汉的太子酒轩吃过。回去后,她想念不已,在家中尝试多次复刻出来的。
舒瑞英笑着说:“好,那我今天算是有口福。你先做着,咱家还有块腊肉,切点炒山葱。咱们三个人,三个菜也不寒酸。”
腊肉是舒瑞英花了钱在别人家买的一小块,留着过年吃。
云燕说:“有什么寒酸不寒酸的。”她觉得谢慎泽应该不在意这个,请客尽心就好。
她往西屋里望了望,舒瑞英小声说:“又去她二叔家了。”
云燕无奈地摇摇头说:“那大嫂他们什么时候从娘家回来?”
农忙结束,再过一个半月进入冬季。
忙活一年,关淑兰跟大哥带着灵儿回去看看娘家人。再拿些赡养老人的钱,好让他们早点把年货备着。
舒瑞英说:“至少还得一礼拜。”
“知道了,那我先去买点东西。”
云燕先到供销社买了两条杂鱼,小杂鱼便宜,二分钱一斤,两条也才五分钱。
回家里,把咸鸭蛋剥了,将小杂鱼用锅蒸好,将雪白的鱼肉和碾碎的咸蛋黄混在一起铺撒在炖着的豆腐上。
“还真是鲜香。”舒瑞英把切好的腊肉放在灶台边上,弯腰添了把柴。
云燕舀上一勺喂到舒瑞英唇边,让她尝尝。
舒瑞英尝了一小口,满意地说:“比我吃过的还要鲜灵。我竟不知道,小杂鱼的肉还能给豆腐提鲜。”
云燕推着她往外面走:“你别在这边偷艺哦。”
舒瑞英笑着说:“我都教过你多少菜,就这么一道你还舍不得告诉我。”
云燕说:“告诉你你就给别人做去了,回头大席上全是蟹黄豆腐,我想吃咸鸭蛋都买不到了。”
“尽长吃心眼。”舒瑞英笑着嘀咕着说。
“阿姨,我来了。”谢慎泽站在门口想着敲门,正在犹豫看到舒瑞英转过来,赶紧打了个招呼。
他手里拎着一提溜青苹果。
“快进来坐。”舒瑞英接过青苹果放在木桌上,笑着说:“不过就是吃个家常饭菜,还带什么水果来。”
谢慎泽看了眼在灶台上忙着的云燕,眼底柔和地说:“路上遇到的顺手买的,我还给赵阿姨买了一袋,先送回去再来的。”
云燕转过头,看到谢慎泽站在枣树下,修长健硕的一个人,英姿勃发。
这个男人光是站在那儿就有一股天生的吸引力。
她赶忙低下头,挥着铲子翻了几下豆腐。
“你俩说话,我去把小山葱摘了。”舒瑞英走到墙角水龙头处,对谢慎泽说:“要喝水自己倒啊。”
谢慎泽讨喜地说:“好,我不跟您客气。”
舒瑞英笑道:“这就对了。”
谢慎泽倒真不客气,来到灶坑前拖过小椅子坐下,随手往里面塞了把棉花杆:“这点棉花杆冬天估计不够烧。”
云燕瞅他一眼,见他认认真真地帮忙:“今年卖煤球的还没来,我妈身体不好,冬天肯定要在屋里支个暖炉。”
她想好了,就在脚边支个暖炉,顺着左上角的窗户开个烟囱口。等到寒冬,喝水热饭是常事,还得洗脸、洗头、洗澡,大冷天洗衣服也得用温乎水。
她还想偶尔烤个土豆地瓜之类的。
谢慎泽说:“不是没来,是早来过了。估计你在准备考试,阿姨没打扰你。”
云燕心想,这可不行啊,她扭头问舒瑞英:“妈,你咋没买煤球啊?”
舒瑞英正在洗小山葱,蹲在地上回头说:“花那份钱做什么,挺一挺就过去了。费不着在屋里按个暖炉,又不是七老八十的。实在不行,弄俩青霉素瓶子灌点热水。”
云燕倔生生地说:“你挺得了,我挺不了,我娇气,我怕冷,我下班回家就要屋子里暖呼呼的。”
舒瑞英自己能省则省,换到对闺女,那是不能让她吃一点的苦。听她这么说,笑骂了一句:“败家玩意,我上哪儿给你弄去?”
谢慎泽适时对云燕说:“我有熟人,你家要是要弄,煤球和暖炉我都给你弄好。”
云燕大声说:“谢科长说啦,他一手包啦。”
舒瑞英寻思了一下,也行吧。
云燕见母亲答应了,美滋滋地转头看向谢慎泽。发觉他望着自己半笑不笑的。
云燕说:“你不许反悔啊,谢科长。”
谢慎泽说:“你再叫一遍?”
不叫哥也就算了,现在居然当面喊工作关系了?
云燕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不少人提到“谢科长”,她哪怕再活一辈子,嘴皮子总是痒痒的,想要喊一喊。
不过谢慎泽分明不喜欢她这样喊,云燕小眼神瞟过去,见他板着脸。
于是胆大包天地喊:“谢慎泽。”
谢慎泽气笑了:“再给你一次机会。”
云燕也笑了,是当真觉得有趣。这男人天不怕地不怕,非要在这事上较真:“慎哥。”
谢慎泽满眼含着笑意:“这还差不多。不过你小时候不是这样喊的。”
云燕纳闷:“我妈说我就是这样喊的。”
谢慎泽说:“你整日里当我的小尾巴,骑着小三轮车追在后面,一路‘慎哥哥’的喊,忘了?”
这么肉麻,谁知道是不是框她。云燕小脸一板,不承认:“忘了。”
谢慎泽又往灶坑里添把棉花杆,没继续这个话题:“下礼拜天你别出门,我带人过来弄暖炉。”
云燕自然答应了。
等到锅里的菜好了,谢慎泽自然而然地接过盘子端上桌。
他看她们还在枣树下面吃饭,又说:“等到冬天你们怎么吃?”
云燕说:“到大姨屋里吃,有折叠桌。平时拿来拿去麻烦就在这边凑合吃一口。”
谢慎泽点头说:“那也行。”
舒瑞英把饭盆端来,今儿吃的是二米饭,大米加上糙米混在一起做的。要是谢慎泽不来,她们娘俩就吃地瓜饭凑合。
“还剩点你都吃了吧?”舒瑞英知道男同志胃口大,问完不等谢慎泽说,往他碗里盛了两勺。
谢慎泽大方地放下碗说:“这盘蟹黄豆腐做的地道,我还在部队时,遇见一位淮扬的老师傅给我们做过。当时吃过就难忘。没想到小燕儿有这样的手艺,今天太有口福了。”
“那就好,你若是喜欢吃就跟她说,让她给你做。”
舒瑞英自从知道谢慎泽让云燕去问的工作的事,要不是他,这份工作指不定落在谁头上,对此感谢谢慎泽都来不及。对他说话的口吻越发温和起来。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收拾完碗筷后,舒瑞英对谢慎泽说:“你们俩聊着,我进屋把活儿做了。”
谢慎泽自然点头。
他回到枣树下,枣树的叶片已经落光,余下光秃秃的枝丫。
云燕抱着笸箩,正在挑枣子。
晒好的红枣干瘪瘪,要用手捏捏。如果是软的没有弹性,那就是晒坏了,放不住多久。
她埋头挑着,谢慎泽坐在她对面,也伸手挑着。
俩人面对面,一时都没说话。
云燕时不时用小指勾着飘到唇边的发丝,谢慎泽的目光从她唇上扫过,克制地回到红枣上。
也许深夜有雨,蜻蜓低低矮矮地错落飞行。
偶尔落在笸箩沿上,被两人的动作惊到,乍地挥着透明的翅膀在他们头上徘徊。
云燕喜欢这样舒适的相处,不必特意找话题,也不必担忧冷落客人,俩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咦,你在家啊?”
颜谨在门口驻足,探头先是看到云燕,笑嘻嘻地打了招呼,又看到谢慎泽在,习惯性地冷下一张脸。
他做不到像张忠凯一样翻脸比翻书还快,知道谢慎泽是人事科长,恨不得马上抱着他的大腿,卑躬屈膝地讨好。
他上次还想跟谢慎泽干架来着。
谢慎泽将云燕膝盖上的笸箩接过来,继续挑拣,冷不丁地说:“上次的事不是我。”
颜谨挑眉说:“那是谁?”
谢慎泽说:“谁卑鄙就是谁。”
“......”
一时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想到张忠凯。
云燕还记得颜谨被捆走那天,张忠凯心虚地揉鼻子。
颜谨先把这事压在心底,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跟云燕说:“这礼拜六下班有时间吃饭吗?”
云燕开始没反应过来:“不年不节的吃什么饭?”
颜谨眼神温柔地说:“你觉得还能有什么事?我们哥几个全等着你把事儿给定下来呢。怎么样,考虑好了吗?”
闻言,谢慎泽刚才清冷的目光顿时沉了沉。
他缓缓地凝视着云燕。
云燕感受到身上的视线,想了想说:“行,那就礼拜六定下来吧。”
“别光傻笑,下面的人要进来了。”谢慎泽拍拍合同说:“不谢谢我?”
云燕乖巧地说:“谢谢你。”
谢慎泽也乐了:“待会回去一起吃饭,很快完事。”
云燕说:“那我请你吃吧,上我家吃去。”
谢慎泽说:“行。”他顿了顿说:“你在家等我。”
云燕说:“好。”
谢慎泽看她一眼,唇角勾了勾。
云燕出门,去领工人服。
后面的人已经往人事科办公室里走,她顺着门缝看到谢慎泽正在和黄孝荣说话。
黄孝荣也是一副吃惊的样子。
“喂,他怎么跟你说的?”
张忠凯居然还没走,站在树下面抱着工人服说:“是不是拿了制服的就算合格了?”
“正常问话。”云燕走过去说:“应该是的吧。”
张忠凯脸红的厉害,他想起自己吹过的牛,恨不得钻到地缝里,他忍不住问:“他真是科长?还是主管人事的?”
云燕淡淡地说:“你都见过了还问什么?”
合同上,谢慎泽的大名就在棉四厂的公章下面,全权负责人事招聘。这还能有假的?
颜谨在前面几组已经见过谢慎泽,故意不提前告诉张忠凯,此刻在边上挤兑着,张忠凯脸色难看的要命。
云燕觉得他活该,敲打着说:“你说了他那么多坏话,人家也没说给你穿小鞋。你以后吃一堑长一智,别再说了。”
张忠凯沉默片刻,支吾着说:“再给我个胆子我都不敢。”
他说完,低头看到自己抱着的工人服,吸吸鼻子说:“我也是工人阶级了,我会珍惜。”
云燕没说话,上辈子他什么样云燕已经不想再想。
这辈子的路或多或少有了改变,他们已经没有别的关系,自己走去吧。
颜谨问云燕:“你不回去?”
“回的。”云燕抱着工人服说:“咱们不等黄大哥了?”
颜谨说:“他跟王嘉泉要去买书。”
黄孝荣当上工人了,学习的兴致变得更高。特意叫上王嘉泉,去弄几本进步书籍回来看。
云燕闻言也就不等了,一起回到绒花巷。
云燕跟他们告别后,进到小院。
舒瑞英小跑着过来,接着她手里的工人服摊开看:“对的对的,你爸当年也是先拿了制服回来。”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舒瑞英喜极而泣。
云燕说:“家里还有菜吗?我叫慎哥过来一起吃饭。”
舒瑞英说:“还有鱼丸和豆腐,可以做个鱼丸豆腐白菜汤。”
云燕说:“豆腐单做吧。我有一道菜,不知道你吃没吃过。”
舒瑞英说:“你会做的都是我教的,怎么会没吃过。”
云燕说:“蟹黄豆腐,吃过?”
舒瑞英说:“真蟹黄的倒是没吃过,用咸鸭蛋做的算是吃过两次。”
云燕很有信心地说:“我也是用鸭蛋黄做,保证比你吃过的要好吃一百倍。”
这道蟹黄豆腐,还是云燕曾经出差武汉,在武汉的太子酒轩吃过。回去后,她想念不已,在家中尝试多次复刻出来的。
舒瑞英笑着说:“好,那我今天算是有口福。你先做着,咱家还有块腊肉,切点炒山葱。咱们三个人,三个菜也不寒酸。”
腊肉是舒瑞英花了钱在别人家买的一小块,留着过年吃。
云燕说:“有什么寒酸不寒酸的。”她觉得谢慎泽应该不在意这个,请客尽心就好。
她往西屋里望了望,舒瑞英小声说:“又去她二叔家了。”
云燕无奈地摇摇头说:“那大嫂他们什么时候从娘家回来?”
农忙结束,再过一个半月进入冬季。
忙活一年,关淑兰跟大哥带着灵儿回去看看娘家人。再拿些赡养老人的钱,好让他们早点把年货备着。
舒瑞英说:“至少还得一礼拜。”
“知道了,那我先去买点东西。”
云燕先到供销社买了两条杂鱼,小杂鱼便宜,二分钱一斤,两条也才五分钱。
回家里,把咸鸭蛋剥了,将小杂鱼用锅蒸好,将雪白的鱼肉和碾碎的咸蛋黄混在一起铺撒在炖着的豆腐上。
“还真是鲜香。”舒瑞英把切好的腊肉放在灶台边上,弯腰添了把柴。
云燕舀上一勺喂到舒瑞英唇边,让她尝尝。
舒瑞英尝了一小口,满意地说:“比我吃过的还要鲜灵。我竟不知道,小杂鱼的肉还能给豆腐提鲜。”
云燕推着她往外面走:“你别在这边偷艺哦。”
舒瑞英笑着说:“我都教过你多少菜,就这么一道你还舍不得告诉我。”
云燕说:“告诉你你就给别人做去了,回头大席上全是蟹黄豆腐,我想吃咸鸭蛋都买不到了。”
“尽长吃心眼。”舒瑞英笑着嘀咕着说。
“阿姨,我来了。”谢慎泽站在门口想着敲门,正在犹豫看到舒瑞英转过来,赶紧打了个招呼。
他手里拎着一提溜青苹果。
“快进来坐。”舒瑞英接过青苹果放在木桌上,笑着说:“不过就是吃个家常饭菜,还带什么水果来。”
谢慎泽看了眼在灶台上忙着的云燕,眼底柔和地说:“路上遇到的顺手买的,我还给赵阿姨买了一袋,先送回去再来的。”
云燕转过头,看到谢慎泽站在枣树下,修长健硕的一个人,英姿勃发。
这个男人光是站在那儿就有一股天生的吸引力。
她赶忙低下头,挥着铲子翻了几下豆腐。
“你俩说话,我去把小山葱摘了。”舒瑞英走到墙角水龙头处,对谢慎泽说:“要喝水自己倒啊。”
谢慎泽讨喜地说:“好,我不跟您客气。”
舒瑞英笑道:“这就对了。”
谢慎泽倒真不客气,来到灶坑前拖过小椅子坐下,随手往里面塞了把棉花杆:“这点棉花杆冬天估计不够烧。”
云燕瞅他一眼,见他认认真真地帮忙:“今年卖煤球的还没来,我妈身体不好,冬天肯定要在屋里支个暖炉。”
她想好了,就在脚边支个暖炉,顺着左上角的窗户开个烟囱口。等到寒冬,喝水热饭是常事,还得洗脸、洗头、洗澡,大冷天洗衣服也得用温乎水。
她还想偶尔烤个土豆地瓜之类的。
谢慎泽说:“不是没来,是早来过了。估计你在准备考试,阿姨没打扰你。”
云燕心想,这可不行啊,她扭头问舒瑞英:“妈,你咋没买煤球啊?”
舒瑞英正在洗小山葱,蹲在地上回头说:“花那份钱做什么,挺一挺就过去了。费不着在屋里按个暖炉,又不是七老八十的。实在不行,弄俩青霉素瓶子灌点热水。”
云燕倔生生地说:“你挺得了,我挺不了,我娇气,我怕冷,我下班回家就要屋子里暖呼呼的。”
舒瑞英自己能省则省,换到对闺女,那是不能让她吃一点的苦。听她这么说,笑骂了一句:“败家玩意,我上哪儿给你弄去?”
谢慎泽适时对云燕说:“我有熟人,你家要是要弄,煤球和暖炉我都给你弄好。”
云燕大声说:“谢科长说啦,他一手包啦。”
舒瑞英寻思了一下,也行吧。
云燕见母亲答应了,美滋滋地转头看向谢慎泽。发觉他望着自己半笑不笑的。
云燕说:“你不许反悔啊,谢科长。”
谢慎泽说:“你再叫一遍?”
不叫哥也就算了,现在居然当面喊工作关系了?
云燕在回家的路上听到不少人提到“谢科长”,她哪怕再活一辈子,嘴皮子总是痒痒的,想要喊一喊。
不过谢慎泽分明不喜欢她这样喊,云燕小眼神瞟过去,见他板着脸。
于是胆大包天地喊:“谢慎泽。”
谢慎泽气笑了:“再给你一次机会。”
云燕也笑了,是当真觉得有趣。这男人天不怕地不怕,非要在这事上较真:“慎哥。”
谢慎泽满眼含着笑意:“这还差不多。不过你小时候不是这样喊的。”
云燕纳闷:“我妈说我就是这样喊的。”
谢慎泽说:“你整日里当我的小尾巴,骑着小三轮车追在后面,一路‘慎哥哥’的喊,忘了?”
这么肉麻,谁知道是不是框她。云燕小脸一板,不承认:“忘了。”
谢慎泽又往灶坑里添把棉花杆,没继续这个话题:“下礼拜天你别出门,我带人过来弄暖炉。”
云燕自然答应了。
等到锅里的菜好了,谢慎泽自然而然地接过盘子端上桌。
他看她们还在枣树下面吃饭,又说:“等到冬天你们怎么吃?”
云燕说:“到大姨屋里吃,有折叠桌。平时拿来拿去麻烦就在这边凑合吃一口。”
谢慎泽点头说:“那也行。”
舒瑞英把饭盆端来,今儿吃的是二米饭,大米加上糙米混在一起做的。要是谢慎泽不来,她们娘俩就吃地瓜饭凑合。
“还剩点你都吃了吧?”舒瑞英知道男同志胃口大,问完不等谢慎泽说,往他碗里盛了两勺。
谢慎泽大方地放下碗说:“这盘蟹黄豆腐做的地道,我还在部队时,遇见一位淮扬的老师傅给我们做过。当时吃过就难忘。没想到小燕儿有这样的手艺,今天太有口福了。”
“那就好,你若是喜欢吃就跟她说,让她给你做。”
舒瑞英自从知道谢慎泽让云燕去问的工作的事,要不是他,这份工作指不定落在谁头上,对此感谢谢慎泽都来不及。对他说话的口吻越发温和起来。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收拾完碗筷后,舒瑞英对谢慎泽说:“你们俩聊着,我进屋把活儿做了。”
谢慎泽自然点头。
他回到枣树下,枣树的叶片已经落光,余下光秃秃的枝丫。
云燕抱着笸箩,正在挑枣子。
晒好的红枣干瘪瘪,要用手捏捏。如果是软的没有弹性,那就是晒坏了,放不住多久。
她埋头挑着,谢慎泽坐在她对面,也伸手挑着。
俩人面对面,一时都没说话。
云燕时不时用小指勾着飘到唇边的发丝,谢慎泽的目光从她唇上扫过,克制地回到红枣上。
也许深夜有雨,蜻蜓低低矮矮地错落飞行。
偶尔落在笸箩沿上,被两人的动作惊到,乍地挥着透明的翅膀在他们头上徘徊。
云燕喜欢这样舒适的相处,不必特意找话题,也不必担忧冷落客人,俩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咦,你在家啊?”
颜谨在门口驻足,探头先是看到云燕,笑嘻嘻地打了招呼,又看到谢慎泽在,习惯性地冷下一张脸。
他做不到像张忠凯一样翻脸比翻书还快,知道谢慎泽是人事科长,恨不得马上抱着他的大腿,卑躬屈膝地讨好。
他上次还想跟谢慎泽干架来着。
谢慎泽将云燕膝盖上的笸箩接过来,继续挑拣,冷不丁地说:“上次的事不是我。”
颜谨挑眉说:“那是谁?”
谢慎泽说:“谁卑鄙就是谁。”
“......”
一时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想到张忠凯。
云燕还记得颜谨被捆走那天,张忠凯心虚地揉鼻子。
颜谨先把这事压在心底,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跟云燕说:“这礼拜六下班有时间吃饭吗?”
云燕开始没反应过来:“不年不节的吃什么饭?”
颜谨眼神温柔地说:“你觉得还能有什么事?我们哥几个全等着你把事儿给定下来呢。怎么样,考虑好了吗?”
闻言,谢慎泽刚才清冷的目光顿时沉了沉。
他缓缓地凝视着云燕。
云燕感受到身上的视线,想了想说:“行,那就礼拜六定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