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乾收拾干练,在鞭炮声过后站在烤架前点火。引火的木炭是苹果树木头做的,燃起来带了些清新的香气。

    紧接着串好的肉摆上烤架。无需刷油只等碳火将油脂烤出来,滴到木炭上,与明火接触后,发出“滋啦”响声。这时候独属于肉的霸道味道已经出现,刺激着人的鼻腔。

    烤架前已经围了一小堆人,看着何乾行云流水的操作,已经跃跃欲试。

    一把小二十串,一次五串翻过面,肉已收紧,上面冒着小油泡,颜色由鲜红变成有食欲的棕色,在晌午日光的照耀下抢夺过路人的视线。掐算了下时间,何乾也不去翻面确认,将旁边的他娘调好的干料撒了一把。

    干料中的盐粒和一些其他作料在接触到肉串的时候被紧紧吸住,而后渗进肉里,有些辣椒面撒进网中,同下滴的油脂接触,“哗”引着安分的火光冲出重围,对着肉串猛然一击。

    原本凑近的人立马后退一步,笑出声,“这把肉肯定好吃!”他是明火派。

    旁边抱着臂的男人对着何乾问,“一串多少文钱?”

    又搭腔,“我也觉得,用了果木,自然有不同的风味。”他是果木派。

    肩膀上搭个小巾的小二开口了,他带着笑脸弯腰伸手将人往铺子请。不过步子慢,声音高,保证让铺子前的人都听到。

    “客人您里面请,本店今日开业,原定一串八文起,今日不分肉类,诚惠六文一串!”

    果木派往进走,“我就要现在烤的这把肉,给我先来十串试试。”

    “得嘞!”小二脸上的笑更加真实了,“您自己选个地方坐!这就上串!”进来后花花绿绿的装饰引的这人忍不住抬头看。

    铺子里摆了六张桌子,上面是从未见过的花布。右边墙上挂着木质菜单,只简单写了各种肉类定价。左边却很有意思,是一幅幅小型的麦秆画。

    大约是用编草帽的手法,左穿右绕做出些小人,小花。没有多么生动,也不像是工笔精致,可能是麦秆粗粗的原因,这些麦秆画颇有些稚嫩,简单却能让人一眼记住。

    客人坐在店里,心情不自觉就开始好起来。

    他见过酒楼精巧的屏风,写意的泼墨,也见过路边小店藏着鱼儿的小碗,挂着诗词的小店,却出乎意料地都没有这家明明会热火朝天的炙肉店清凉。

    这会儿又陆陆续续进来了几位客人,坐在店中互相攀谈起来。

    “您的肉串好了,请慢用!”小二手上端着托盘,肉串下面垫了一张油纸,就这么很简单地端过来。

    他也不等了,拿起一串吃起来。

    旁边等着的食客很默契地停下说话,几双眼睛就那么直勾勾盯着正在吃肉的人。

    他被人盯着根本没有不好意思,慢慢感受着肉汁在口中爆开,而后嫩到弹牙的肉带着作料的味道充斥整个口腔,津液分泌,一丝丝果香味悄然出现,压下纯肉的腻。

    “好吃!”等咽下嘴中这一口烤肉,他不再管其他人,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美食。

    这么一来,其他人都有些坐不住,频频往外看,等着自己的肉产上来。好在何乾如今也算练到了真功夫,他姑父给的烤架也是真的长,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翻面,撒作料,检查,上菜。

    原本让果木派感觉清凉的店如今火热起来,向周边四处告知开业的何大红回来的时候,外面的凉棚也坐了人,每个人手上拿着肉串,赞叹声不绝于耳。而何乾,这会儿没了刚开始第一把的闲适,额头上开始冒汗。

    “今天人还挺多的。”何大红站在一边帮儿子擦汗,被何乾嫌弃,“别过来骚扰我,干啥呀!”这不是越忙越添乱嘛,他抬胳膊抹了把汗,仔细查着这肉串。“人太多了,这会儿正上人,你进去帮忙,爹。”

    家里招了一个穿肉的,一个小二,看来还是有点少了。

    何小小在各个桌子之间收拾,忙得在地上打转。“老板娘,有没有饮子?”

    桌上摆着的是白水,有些人喝着不太得劲。

    李晓萍的笑脸就没落下,“有,就是我们乡下人用野果子做的,也不知你们喝不喝得惯。”又喊小小,去后面端一壶过来。

    “是什么饮子?”问话人却更加感兴趣。

    “沙棘,您知道吗?”他们家收了村里人存的沙棘干,但不多,顶多能撑到六月份。“那东西酸,您要不要多加糖?”

    “不用,别给我加。”

    小小拿着水壶过来,淡黄色的液体出现,带了些酸。这人不怕酸,拿着茶杯一口气喝下去。

    “啊,娘嘞,太酸了!”他猛然站起身,被这酸刺的味道刺激出眼泪。周围人哄笑出声,站在旁边的小小有些尴尬,红了脸也跟着笑了。都说了酸,尤其是这沙棘干,还不要加糖。

    喝下去,刺激了满嘴的津液,他又试探性地咽咽唾沫,沙棘的香甜这才显现出来。“好喝!放着吧。”

    他要自己倒,自己慢慢品。

    再来一杯,这次他小小抿一口,酸味依旧,却能够承受,这次甜味也更早些出现,顺着食管向下的时候温润平和。

    旁边桌的人看见了,招呼小小,“我也要一壶,加些糖。”

    “我也是。”

    “我不要加糖,试试那老兄是不是诳人哈哈哈哈。”

    晌午,吃过饭的乱石滩一伙人正躺在仅剩的厨房,门窗四开,凉风吹进来,是舒服,不过, “爹,你说,这宅子我是不是给老王买的呀?”穿着短打的钟百酒坐在椅子上,一脸生无可恋地问她爹。

    这怎么在县城的时候,忙着农具,忙着钟意楼,忙着到处玩,宅子是老王住,到了府城,她没住几日回了乱石滩搬砖和泥,一天糊得埋了吧汰,累得半死不活,大宅子还是老王住。

    而且,还要给老王发工钱。

    “呵”是钟喜发出的声音,而后不管不顾地打起呼噜。

    娘三互相对视一眼,都“唉”一声,这事,无解啊~钟百酒叫了百乐出门,“我们去舅爷家眯会儿。”

    蔺丑娃这次盖房,给能挣钱的对娃也盖了间屋子,对娃还没住,她们两个先鸠占鹊巢,住了些两三天。

    如今家里的地基打好了,村里人现在是怎么干活的呢?没一家干一家,是各家打好地基后,组队干的活。今天帮我家盖,我家盖差不多了,改天去他家。要是想让人家帮你,你得先要跟着把别人家房盖了。

    这么的,一个月的时间好些人房子已经盖起来,只不过没封顶,正好趁着太阳先晒晒,然后等到抽时间去地里浇浇水,让媳妇在地里拔草他们就抽时间过来帮钟家盖。

    钟喜一家是这一批人里面盖的最迟的一个,之前忙着打地基的时候没人出去帮忙,地基一好,第二日蔺丑娃就带着村里的小伙子来了。

    他们不用钟家给他们帮忙,这是好好表现还人情的机会,还敢磨蹭?那就太不敞亮了。有些妇人交代家里女孩烧饭,过来给何晓梅帮忙做大锅饭。

    人多力量大,房子盖起来快,两三天就能围出个大墙,地面上的砖也铺起来,小半个月的功夫,连带着钟家,全部都封顶了。

    这是砖房,必须要庆贺,由里正做主,拿着银钱去镇上买了鞭炮。

    四月二十,乱石滩各处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人人脸上挂着笑脸,看着高高大大的砖房,有些个老人眼里都泛起泪。

    好日子终于来了,这么些年,就今天觉得那么有盼头。小孩子们呜呜哇哇地吵闹,笑声由着山间的风带到了各处。他们满村地疯跑,到一家就喊,“伯伯,里正爷爷说,今晚碾场吃大席!”

    “吃大席!”

    火把燃起,各家的桌子凳子碗筷都摆好,不管男人女人,小子还是奶娃,都坐下吧!这次大席里正请了隔壁村的王大娘,带着自己的小分队勺子抡到飞起。

    大肘子,爆炒排骨,炒猪杂,大杂烩菜,蛋花汤,还有那胖乎白净的白面馒头啊,宣软的可香啦!

    多少年了,活一百年都见不到的场景。男人们坐一起互相间已经敬起酒,女人们握着筷子,夹菜也不望聊天,人人脸上带着笑脸。这其中,自然有这次没盖房的,他们稍微有些不好意思,总觉得没盖房和人家盖了房的坐在一起,莫名气短。

    可不是他们有钱不盖,实在是前些年太穷了,这刚被钟喜一家带着挣些银钱,钱掰开花添置些必需品,要是盖新房就太吃力了。

    可他们没怎么表现出来,因为气氛说不出的好。

    “讲两句,讲两句!”喝高兴的男人们开始起哄,站在辈分最高的一桌人前,将里正往起来拉。

    女人们也放开了,“讲两句,讲两句!”

    他们聚在这里,不是贺一家的大房子,是贺全村人,全村人的大瓦房,全村人的好日子!

    里正酡红着脸蛋,手挥了挥。

    大家伙都停了,在后面跟着坐下的王大娘小分队也停了手上的筷子。

    “我没啥说的,只有一句:今天,不是咱们好日子的结束,不是尽头,是咱们好日子的开始!”下面的人掌声雷动,“好!”

    赞同,这话说的,太对了!

    就是,好日子这才开始呢。

    反响太好,原本说一句的里正忍不住了,“知道要过好日子,咱们一个都不能落下!村里有些人家这次没盖房,那有啥!”

    “有前就有后,可千万别害臊,驴娃子咋能跟着狼娃子跑?今年没盖房,那就等明年或者九月,药材买了好价钱,明年就能盖上青砖大瓦房!”

    这些被提到的今年没盖房的人眼里一阵的热气说不出感谢话,只是死命鼓掌。

    “咱们盖了新房的,别一天天牛得拿鼻孔看人。一家好算什么好,得要全村好才是真的好!走在前面的,一定要把咱们这些没本事的人也拉拔上,一个牵着一个,决不能扔下任何一个,一起过上好日子,大家说,能不能办到?”

    原本喝得有些醉醺醺的男人们眼睛亮起来,女人们也不自觉地站起身,她们互相间牵着手,紧紧交握,眼睛里都是坚定,而后就是此起彼伏的声音,“能!”

    “能!”

    “能!”

    五月一冒头,钟喜一家带着货物再次走上去边境的路。

章节目录

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我的慈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的慈父并收藏西北农门种田发家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