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津津的夜空里只有几颗星星闪着晦暗不明的光,泠华与良家旭并排而走,直到出了恒亲王府约半里地后,她才开口道:
“你们也都辛苦了,早点回去吧。”
良家旭伸了伸手,身后几个人便散了,空旷的长街上,只留下他们二人。
泠华思索片刻,道:
“什么都没有?”
“没有。”
“真的没有?”
“不信你自己查。”
泠华捏着自己的下巴,小声嘀咕:
“奇了怪了……难道那个药不是恒亲王拿的?”
良家旭双手环肩,面色冷峻。
“偌大一个王府,难免会有些密室暗格之类的,一时半会的也查不了那么仔细,难免会有疏漏。”
闻言,她叹了口气道:
“也是呢,此事是我疏忽了。”
良家旭看着泠华低垂的眉眼,那双漂亮的眼睛在夜晚的风里闪着几分平日看不见的莹润。
“恒亲王是你杀的?”
他喉头微动,沉声开口。
泠华抬起头,一脸莫名其妙。
“我?我杀他做什么。恒亲王这些年欺男霸女的事干了不少,估计是什么人想报复他吧。”
良家旭冷笑一声,道:
“报复?什么人如此大胆,敢报复到皇亲国戚头上?全家老小的命不想要了吧。再者,国朝贵族中欺男霸女,腌臜龌龊的事情多了,怎么别人没死,偏偏就他死了?”
泠华嘬着嘴唇,不出声。
说实在的,泠华对恒亲王之前做过的事颇有成见,如今打心眼里觉得这样一个仗势欺人的恶棍死了也好,算是为民除害。
可是恒亲王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如今一朝惨死,国朝上下口诛笔伐,总归得给个说法。
再者,泠华一直怀疑恒亲王偷偷藏了那个药,便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搜了搜王府。
结果显而易见,并没有找到什么。
云层散开,泻银似的月光铺在地上,良家旭的脸上洒着破碎的光点,斑斓零星。
他这张脸虽然英俊,但是太冷了,眼里,眉心,唇角都透着一股子冷意,看着便是不好接近的样子,月光如水,这种清冷感便越发强烈。
泠华歪着头看着他,思索着开口:
“世道不好,良月。”
良家旭,单字一个月,与他的姓组起来,刚好是个朗字,世风日下,朗朗乾坤,良老太爷希望他做一个正人君子,便给他取了这样的小字,而良家旭也如同老太爷期待的一般,在这个污浊的朝堂上活的清清朗朗,丹心不改。
她看着他漆黑的眼睛,继续说道:
“阴山大疫一场,有多少人自相残杀,易子而食?其实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干的出来。皇亲国戚怎么了?天潢贵胄又怎么了?仇恨能让人变成鬼,就算胆子再小的平民百姓,只要心中有了恨,也敢冲上去捅皇帝一刀,更别说如今死的只是个小小的亲王,还是个作恶多端的亲王。”
泠华说着,脑海里忽然闪过一幅画面——残破的城池之上,一个男人抱着自己妻子的尸体贪婪的啃食着,眼里闪着的狠光像极了夜间出没的某种禽兽,他怀中那可怜的女人瘫软的垂着手臂,白皙的脖颈鲜血汩汩而出,一滴一滴的渗入泥土下,钉在泠华的心里。
良家旭负手而立,刀削斧凿般英俊的脸上透着一股子寒凉。
“这是两码事。还有,关于这枚小木牌——”
他从袖口里掏出一个荷包,里面装着方才泠华找到的小木牌。
“我先带回去了,你说的有道理,此物若不是王爷的,那便只能是凶手留下的东西,我明日便将它作为证物交给大理寺公堂,御史台那边也会存有备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恒亲王之死疑点颇多,陛下既然有有意彻查,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怕是不得安宁了,赵大人今夜在大理寺值守,我得回去帮衬着,先告辞了。”
他抱着拳,微微躬身,泠华站在原地,看着那个颀长的身影一点一点的淹没在长街的尽头,忽然觉得浑身发冷。
她打了哆嗦,踩着满地清辉朝着另一边走去。
………………………………………
转眼间,风起沧海,云月明灭。
淮安京往东走四十里地,有座不知名的小野山,此时山上正下着场不大不小的雨,茂密的树丛里,悉悉索索的钻出一个人影来。
那人披着蓑衣,带着雨笠,挡住了眉眼,只露出一个尖削的下巴,烟雨朦胧中看不清容貌。
他干瘪的手里攥着一把铁锹,用力的铲着脚底的黑土,口中咿咿呀呀的唱道——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牡丹亭》)
风未停,雨未止,那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朦胧雾气里,而那宛转悠扬的戏腔也在孤山四壁中变得渺远起来。
…………………………
曲氏荣王府坐落在淮安西南侧,那里长街繁荣,漂亮气派的建筑连成一片,构成了荣王府的外围。高大的建筑从头到尾都采用繁杂的雕花工艺当作点缀,色彩斑斓的百鸟朝凤图包裹了整个玉白的墙壁。
大门两边驻守的侍卫见到泠华,均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泠华提着长裙,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一条幽静的小道上绕回了自己的卧房。
夜已深了,屋子里漆黑一片。她点了盏小灯,屋里便融着些温和的暖意。
她站在案前,手里拿着笔,沾了墨。
出神片刻,墨水滴落,雪白的梨花纸上多了个鲜明的污点,泠华回过神,看着墨渍氤氲,抬手在纸上一笔一划的写了个“人”字。
她垂着浓密的睫毛,心里带着点迷惘。
凶手在案发现场留下如此证物,究竟是为了示威,还是在传达某种寓意?
泠华的眼神聚焦在跃动的火苗之上,看着鲜艳的烛泪顺着烛台流到桌子上,然后慢慢凝结,干涸。
她心中没来由的有些烦躁,干脆放下笔,坐在身后的椅子上,望着高高的房梁发呆。
门外传来一声细微的响动,泠华耳聪目明,立刻警觉起来。
“谁在外面?”
她高声问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迎着清亮的月光,走进来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泠华微微一愣,随后神色松弛下来。
“是禾儿呀,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
苏禾穿着件玉白的宽松长袍,神色慵懒,领口微微敞着,露出里面漂亮的锁骨和白皙的皮肉。
他反手关上门,温声道:
“听下人说姐姐回来了,便想着来问问恒亲王的事。”
少年尾音微绻,明明语气温和,却隐隐藏着几分难以察觉懒意,如同春风细雨一般润在骨血里,说不清,道不明。
泠华叹了口气,没有着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是缓步走到他面前,替他拉上敞着的衣领。
“姐姐教过你,君子正衣冠,即便是就寝也不可松懈。”
苏禾垂手而立。墨玉般乌黑的长发熠熠生辉。深邃的眸子里也是淡淡的笑意,脸上的轮廓流畅,鼻梁弯出了漂亮的弧度。
他微微上前一步,将额头轻轻的抵在泠华的肩膀上,眉目间具是温驯。
“知道了,姐姐别训我了。”
泠华轻轻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嗔责道:
“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赖着姐姐,快起来,免得下人看了笑话。”
苏禾懒洋洋的直起身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温郁的香气。
他微微挑眉,一双不含情的桃花眼里映衬着点烛火的影子。
“姐姐还没说案子的事呢。”
烛花“啪”的一声爆了响,从窗外溜进来的春风让屋内的光线明灭不定。
泠华半张脸被挡在阴影里,唇边打着弯,似笑非笑看着他。
“小孩子家家的,别管大人的事。说起来,前几日先生让你背的《谏太宗十思疏》,你可都背过了?”
闻言,苏禾莹白的眉心蹙了一下,随后深灰色的眼眸有些心虚的瞟向了别处。
“……背过了。”
“哦?那你说说,题中‘十思’指的是哪十思?我给你起个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接下去。”
苏禾抿了抿纤薄的嘴唇,垂眸道: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泠华微微挑眉。
“嗯?”
苏禾止住声音,将脸别开,薄薄的耳缘泛着一层淡淡的红色,狭长的眼睛里也蒙了一层雾气。
他这双眼睛生的怪,明明是含情脉脉的桃花眼,但是上挑的眼尾总是带着点清冷的味道,一旦含了水汽,割裂破碎感便愈发明显。
泠华从他身上收回目光,淡淡的说道:
“回去抄十遍,抄不完不需睡觉,明早若是还背成这个样子,就再加十遍,回去吧。”
苏禾似乎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又探过身子,懒洋洋的将下巴搁在泠华肩头。
泠华微微一顿,方才苏禾靠过来的时候,有一股很好闻的香味钻入了她的鼻腔,她还未来得及分辨那是什么味道,便听他在自己耳边说道:
“……少一点。”
那香气转瞬即逝,泠华没有当回事,反而不轻不重的拍了拍他的后背一下,责道:
“一共没几句话,你还背差了两句,魏征若是泉下有知,恐怕能被你气的活过来。”
苏禾不再言语,深灰色的眼睛里明明灭灭,喉头滑动,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都被他咽了下去。
“好啦,快点回去抄,抄完了明天给我。不许字迹不工,不许应付,不然一并重写。”
泠华催促道。
苏禾埋着头,叹着应了。
门外又传来一阵和缓的敲门声。
苏禾抬起头,皱眉问道:
“谁?”
门外那人似乎愣了下,仿佛是没想到苏禾也在这里,片刻后,才听得一个清亮的声音。
“姑娘,是我。”
泠华笑了笑,对苏禾道:
“你看,沙罗姐姐来了,你快快回房,我们要谈事情了。”
苏禾不情不愿的打开门,却见门外静静的站着个红衣女子,女子脸上描着淡淡的妆,唇边挂着温和的笑。
“小少爷怎么还不休息?都戌时了。”
苏禾轻声回应:
“这就去睡了,沙罗姐姐晚安。”
沙罗笑容更甚,眼里闪着明媚的光。
“小少爷晚安,快去吧。”
苏禾走了,沙罗才从门外进来,泠华坐在一旁,沏了一壶茶水,随后抬头示意沙罗过来坐。
沙罗直着身子,端静的跪坐在莆田上,一双眼睛里拢着几分愁绪。
“姑娘,恒亲王……?”
泠华叹气道:
“没有眉目……也没找到药。”
沙罗沉默了,良久,她才缓缓开口:
“需要找何大姑娘来一趟吗?”
泠华摇了摇头,情不自禁的咬着指尖,含糊不清的说:
“这么晚了就别找她了,明早再说吧。虽然没找到那药,但想来李妙成也不会对我怎么样,别怕。”
沙罗眉眼间笼着的愁倦没有因为泠华的安慰而散去。
“可是那位的脾气……我是真害怕……我梦里都怕,姑娘,你说我们做的事真的是对的吗?”
泠华托着下巴,转头看着窗外模糊透进来的清光。
“怕什么,实在不行,还有魏姐姐和许太医呢。”
见沙罗还是愁眉苦脸的,泠华敲了敲她的额头,笑嘻嘻的说道:
“好姐姐,快露个笑脸出来,不然以后就没人娶你了。”
沙罗嗔怪的看了她一眼,无奈摇头:
“……就属你调皮。”
“对了,还有件事。这些日子,你帮我去查一查恒亲王从小到大这三十余年里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要事无巨细,越详细越好。”
闻言,沙罗有些愕然:
“恒亲王做的恶太多,得罪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应该从何查起?”
泠华思怔着道:
“你就挑些他犯过的大案子誊抄下来,实在不行,便拿着我的令牌去大理寺调文书来看。”
沙罗继续道:
“啊?多大算大?光强抢民女的事他就干了十几回,姑娘也太为难我了……”
泠华:“……”
她忽然有些怨怪恒亲王,都怪那人生前做恶太多,白白给她增加工作量。
泠华轻咳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一脸郑重。
“沙罗,劳烦你了。”
沙罗有些欲哭无泪,不推诿也不答应,只是斟酌着说:
“前些日子升云坊出了一套紫乌茶具,名唤愉年,我挺喜欢的……”
泠华立刻说道:
“买,给你买两套,咱换着用!”
沙罗努了努嘴,还是松了口。
“给我三天时间。”她想了想,连忙改口:“不,四天。”
泠华伸出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沙罗垂着的手。
“击掌为誓,成交。”
“你们也都辛苦了,早点回去吧。”
良家旭伸了伸手,身后几个人便散了,空旷的长街上,只留下他们二人。
泠华思索片刻,道:
“什么都没有?”
“没有。”
“真的没有?”
“不信你自己查。”
泠华捏着自己的下巴,小声嘀咕:
“奇了怪了……难道那个药不是恒亲王拿的?”
良家旭双手环肩,面色冷峻。
“偌大一个王府,难免会有些密室暗格之类的,一时半会的也查不了那么仔细,难免会有疏漏。”
闻言,她叹了口气道:
“也是呢,此事是我疏忽了。”
良家旭看着泠华低垂的眉眼,那双漂亮的眼睛在夜晚的风里闪着几分平日看不见的莹润。
“恒亲王是你杀的?”
他喉头微动,沉声开口。
泠华抬起头,一脸莫名其妙。
“我?我杀他做什么。恒亲王这些年欺男霸女的事干了不少,估计是什么人想报复他吧。”
良家旭冷笑一声,道:
“报复?什么人如此大胆,敢报复到皇亲国戚头上?全家老小的命不想要了吧。再者,国朝贵族中欺男霸女,腌臜龌龊的事情多了,怎么别人没死,偏偏就他死了?”
泠华嘬着嘴唇,不出声。
说实在的,泠华对恒亲王之前做过的事颇有成见,如今打心眼里觉得这样一个仗势欺人的恶棍死了也好,算是为民除害。
可是恒亲王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如今一朝惨死,国朝上下口诛笔伐,总归得给个说法。
再者,泠华一直怀疑恒亲王偷偷藏了那个药,便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搜了搜王府。
结果显而易见,并没有找到什么。
云层散开,泻银似的月光铺在地上,良家旭的脸上洒着破碎的光点,斑斓零星。
他这张脸虽然英俊,但是太冷了,眼里,眉心,唇角都透着一股子冷意,看着便是不好接近的样子,月光如水,这种清冷感便越发强烈。
泠华歪着头看着他,思索着开口:
“世道不好,良月。”
良家旭,单字一个月,与他的姓组起来,刚好是个朗字,世风日下,朗朗乾坤,良老太爷希望他做一个正人君子,便给他取了这样的小字,而良家旭也如同老太爷期待的一般,在这个污浊的朝堂上活的清清朗朗,丹心不改。
她看着他漆黑的眼睛,继续说道:
“阴山大疫一场,有多少人自相残杀,易子而食?其实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干的出来。皇亲国戚怎么了?天潢贵胄又怎么了?仇恨能让人变成鬼,就算胆子再小的平民百姓,只要心中有了恨,也敢冲上去捅皇帝一刀,更别说如今死的只是个小小的亲王,还是个作恶多端的亲王。”
泠华说着,脑海里忽然闪过一幅画面——残破的城池之上,一个男人抱着自己妻子的尸体贪婪的啃食着,眼里闪着的狠光像极了夜间出没的某种禽兽,他怀中那可怜的女人瘫软的垂着手臂,白皙的脖颈鲜血汩汩而出,一滴一滴的渗入泥土下,钉在泠华的心里。
良家旭负手而立,刀削斧凿般英俊的脸上透着一股子寒凉。
“这是两码事。还有,关于这枚小木牌——”
他从袖口里掏出一个荷包,里面装着方才泠华找到的小木牌。
“我先带回去了,你说的有道理,此物若不是王爷的,那便只能是凶手留下的东西,我明日便将它作为证物交给大理寺公堂,御史台那边也会存有备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恒亲王之死疑点颇多,陛下既然有有意彻查,那么接下来的日子里,怕是不得安宁了,赵大人今夜在大理寺值守,我得回去帮衬着,先告辞了。”
他抱着拳,微微躬身,泠华站在原地,看着那个颀长的身影一点一点的淹没在长街的尽头,忽然觉得浑身发冷。
她打了哆嗦,踩着满地清辉朝着另一边走去。
………………………………………
转眼间,风起沧海,云月明灭。
淮安京往东走四十里地,有座不知名的小野山,此时山上正下着场不大不小的雨,茂密的树丛里,悉悉索索的钻出一个人影来。
那人披着蓑衣,带着雨笠,挡住了眉眼,只露出一个尖削的下巴,烟雨朦胧中看不清容貌。
他干瘪的手里攥着一把铁锹,用力的铲着脚底的黑土,口中咿咿呀呀的唱道——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嘿!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牡丹亭》)
风未停,雨未止,那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朦胧雾气里,而那宛转悠扬的戏腔也在孤山四壁中变得渺远起来。
…………………………
曲氏荣王府坐落在淮安西南侧,那里长街繁荣,漂亮气派的建筑连成一片,构成了荣王府的外围。高大的建筑从头到尾都采用繁杂的雕花工艺当作点缀,色彩斑斓的百鸟朝凤图包裹了整个玉白的墙壁。
大门两边驻守的侍卫见到泠华,均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泠华提着长裙,跨过高高的门槛,从一条幽静的小道上绕回了自己的卧房。
夜已深了,屋子里漆黑一片。她点了盏小灯,屋里便融着些温和的暖意。
她站在案前,手里拿着笔,沾了墨。
出神片刻,墨水滴落,雪白的梨花纸上多了个鲜明的污点,泠华回过神,看着墨渍氤氲,抬手在纸上一笔一划的写了个“人”字。
她垂着浓密的睫毛,心里带着点迷惘。
凶手在案发现场留下如此证物,究竟是为了示威,还是在传达某种寓意?
泠华的眼神聚焦在跃动的火苗之上,看着鲜艳的烛泪顺着烛台流到桌子上,然后慢慢凝结,干涸。
她心中没来由的有些烦躁,干脆放下笔,坐在身后的椅子上,望着高高的房梁发呆。
门外传来一声细微的响动,泠华耳聪目明,立刻警觉起来。
“谁在外面?”
她高声问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迎着清亮的月光,走进来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泠华微微一愣,随后神色松弛下来。
“是禾儿呀,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
苏禾穿着件玉白的宽松长袍,神色慵懒,领口微微敞着,露出里面漂亮的锁骨和白皙的皮肉。
他反手关上门,温声道:
“听下人说姐姐回来了,便想着来问问恒亲王的事。”
少年尾音微绻,明明语气温和,却隐隐藏着几分难以察觉懒意,如同春风细雨一般润在骨血里,说不清,道不明。
泠华叹了口气,没有着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是缓步走到他面前,替他拉上敞着的衣领。
“姐姐教过你,君子正衣冠,即便是就寝也不可松懈。”
苏禾垂手而立。墨玉般乌黑的长发熠熠生辉。深邃的眸子里也是淡淡的笑意,脸上的轮廓流畅,鼻梁弯出了漂亮的弧度。
他微微上前一步,将额头轻轻的抵在泠华的肩膀上,眉目间具是温驯。
“知道了,姐姐别训我了。”
泠华轻轻的拍了拍他的后背,嗔责道:
“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赖着姐姐,快起来,免得下人看了笑话。”
苏禾懒洋洋的直起身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温郁的香气。
他微微挑眉,一双不含情的桃花眼里映衬着点烛火的影子。
“姐姐还没说案子的事呢。”
烛花“啪”的一声爆了响,从窗外溜进来的春风让屋内的光线明灭不定。
泠华半张脸被挡在阴影里,唇边打着弯,似笑非笑看着他。
“小孩子家家的,别管大人的事。说起来,前几日先生让你背的《谏太宗十思疏》,你可都背过了?”
闻言,苏禾莹白的眉心蹙了一下,随后深灰色的眼眸有些心虚的瞟向了别处。
“……背过了。”
“哦?那你说说,题中‘十思’指的是哪十思?我给你起个头——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接下去。”
苏禾抿了抿纤薄的嘴唇,垂眸道: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泠华微微挑眉。
“嗯?”
苏禾止住声音,将脸别开,薄薄的耳缘泛着一层淡淡的红色,狭长的眼睛里也蒙了一层雾气。
他这双眼睛生的怪,明明是含情脉脉的桃花眼,但是上挑的眼尾总是带着点清冷的味道,一旦含了水汽,割裂破碎感便愈发明显。
泠华从他身上收回目光,淡淡的说道:
“回去抄十遍,抄不完不需睡觉,明早若是还背成这个样子,就再加十遍,回去吧。”
苏禾似乎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又探过身子,懒洋洋的将下巴搁在泠华肩头。
泠华微微一顿,方才苏禾靠过来的时候,有一股很好闻的香味钻入了她的鼻腔,她还未来得及分辨那是什么味道,便听他在自己耳边说道:
“……少一点。”
那香气转瞬即逝,泠华没有当回事,反而不轻不重的拍了拍他的后背一下,责道:
“一共没几句话,你还背差了两句,魏征若是泉下有知,恐怕能被你气的活过来。”
苏禾不再言语,深灰色的眼睛里明明灭灭,喉头滑动,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都被他咽了下去。
“好啦,快点回去抄,抄完了明天给我。不许字迹不工,不许应付,不然一并重写。”
泠华催促道。
苏禾埋着头,叹着应了。
门外又传来一阵和缓的敲门声。
苏禾抬起头,皱眉问道:
“谁?”
门外那人似乎愣了下,仿佛是没想到苏禾也在这里,片刻后,才听得一个清亮的声音。
“姑娘,是我。”
泠华笑了笑,对苏禾道:
“你看,沙罗姐姐来了,你快快回房,我们要谈事情了。”
苏禾不情不愿的打开门,却见门外静静的站着个红衣女子,女子脸上描着淡淡的妆,唇边挂着温和的笑。
“小少爷怎么还不休息?都戌时了。”
苏禾轻声回应:
“这就去睡了,沙罗姐姐晚安。”
沙罗笑容更甚,眼里闪着明媚的光。
“小少爷晚安,快去吧。”
苏禾走了,沙罗才从门外进来,泠华坐在一旁,沏了一壶茶水,随后抬头示意沙罗过来坐。
沙罗直着身子,端静的跪坐在莆田上,一双眼睛里拢着几分愁绪。
“姑娘,恒亲王……?”
泠华叹气道:
“没有眉目……也没找到药。”
沙罗沉默了,良久,她才缓缓开口:
“需要找何大姑娘来一趟吗?”
泠华摇了摇头,情不自禁的咬着指尖,含糊不清的说:
“这么晚了就别找她了,明早再说吧。虽然没找到那药,但想来李妙成也不会对我怎么样,别怕。”
沙罗眉眼间笼着的愁倦没有因为泠华的安慰而散去。
“可是那位的脾气……我是真害怕……我梦里都怕,姑娘,你说我们做的事真的是对的吗?”
泠华托着下巴,转头看着窗外模糊透进来的清光。
“怕什么,实在不行,还有魏姐姐和许太医呢。”
见沙罗还是愁眉苦脸的,泠华敲了敲她的额头,笑嘻嘻的说道:
“好姐姐,快露个笑脸出来,不然以后就没人娶你了。”
沙罗嗔怪的看了她一眼,无奈摇头:
“……就属你调皮。”
“对了,还有件事。这些日子,你帮我去查一查恒亲王从小到大这三十余年里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要事无巨细,越详细越好。”
闻言,沙罗有些愕然:
“恒亲王做的恶太多,得罪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应该从何查起?”
泠华思怔着道:
“你就挑些他犯过的大案子誊抄下来,实在不行,便拿着我的令牌去大理寺调文书来看。”
沙罗继续道:
“啊?多大算大?光强抢民女的事他就干了十几回,姑娘也太为难我了……”
泠华:“……”
她忽然有些怨怪恒亲王,都怪那人生前做恶太多,白白给她增加工作量。
泠华轻咳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一脸郑重。
“沙罗,劳烦你了。”
沙罗有些欲哭无泪,不推诿也不答应,只是斟酌着说:
“前些日子升云坊出了一套紫乌茶具,名唤愉年,我挺喜欢的……”
泠华立刻说道:
“买,给你买两套,咱换着用!”
沙罗努了努嘴,还是松了口。
“给我三天时间。”她想了想,连忙改口:“不,四天。”
泠华伸出手掌,轻轻的拍了拍沙罗垂着的手。
“击掌为誓,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