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注意到那个少年停在挡板边往自己这个方向看了好一会儿了。
其实也不是件什么奇怪的事,毕竟她的陪练对象是王楠,而对方是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经过这球台的人都难免要为这冠军光环所吸引,有的甚至直接候在场边只为在王楠休息的时候请教上一招两式。刘诗雯这年刚进国家二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跟从前只存在于励志故事里的奥运冠军打上球,所以哪怕只是每天绕着主力球台捡球,给王楠递个水瓶都觉得与有荣焉。
2004年,这年她才13岁,初来乍到,离开了自小带她长大的教练,性子难免内向怯生。一开始得知要离开张晶清教练的时候,她是很难受的,跟她五岁离开父母南下广州打乒乓球一样难受。对一个13岁的小孩儿来说,彻底剥离于熟悉的环境,去到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结交一些完全不认识的人,还是太艰难了。来北京之前她偷偷哭过,来北京的第一个晚上她又偷偷哭了一场。
“升入国家队是好事。”教练摸着她的头说,“多少人打了一辈子乒乓球连国家队的门框都够不上。小雯儿,你能够进去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国家队竞争很激烈,每年都有人进去,每年也都有人被挤下来,你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那我会不会被挤下来啊?”
“你不可以被挤下来,不然的话我会很生气。”
好嘛,她悻悻闭了嘴。
“去到那边以后,要好好练习,尊重教练,争取早日进步,知道吗?”
她只能乖乖道:“知道了。”
小小女孩,年纪小小,身板也小小。只有脸与身材都珠圆玉润,在球台前跑近跑远时就好像一只小企鹅在蹦蹦跳跳。身为女性的审美意识并未构建起来,还理着和男孩相仿的寸头,所思所想除了乒乓球便再没有其他心事。
球桌的对面王楠喊了停,刘诗雯放下拍子,目送她坐到挡板边去休息。余光中那个少年便悠闲地往王楠的方向晃过去,直到进入她的视线正中央。她望见这少年生着一张白净青涩的脸,他把毛巾搭在肩上,一手拎了瓶没喝完的矿泉水,另一手则撑在挡板上与王楠有说有笑,一派其乐融融的模样。
刘诗雯抬手用袖子擦了把脸上的汗,又拿拍子扇风,忽然听见王楠叫她:“小枣!”
她回过头去,正对上挡板边两个人的视线,王楠在抬手招她过去,那个少年也正笑着打量她。
走近了便听见王楠对那个少年讲:“这你不能只问我啊,你得问人家小姑娘乐不乐意跟你打!”转头见了刘诗雯又笑问她,“小枣,你认得他吗?”
她抬眼看那个少年,两人的视线恰巧对上。平心而论,这少年生了张英气落拓的面孔,身高目测要比她高出一整个头来。男孩都这样,一到青春期身高就像雨后春笋似的拔节疯长。
她老实道:“不认识。”
“人家可是‘天生冠军’,是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拿金牌的,小枣你怎么能不认识呢?”王楠看了那男孩一眼,开起了顽笑。
她愣住,努力在脑中搜索了一下北京奥运会的相关信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可是雅典奥运会都还没开始啊?”
换来的是王楠更大的笑声,那少年也没忍住笑了,冲她挑了挑眉道:“雅典奥运会我是有点来不及了,但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铁定是我的。”
她继续疑惑:“你是一队主力吗?”
“不是。”他否认,但随即向她扬了扬下巴,用一种笃定的语气说,“暂时不是,但很快就是了。”
她默默语塞,心说这人怎么能把当主力拿金牌说得跟吃饭喝水一样轻巧,有点太过嚣张了。索性把他晾在一边,问王楠:“楠姐,找我有什么事吗?”
“不是楠姐找你有事,是我。”那人绕到她跟前来,颇有点无赖劲儿,“我看你打得挺好,不如跟我来两盘呗。”
她也没想到自己第一局竟然能赢,虽然开始几个球并不顺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人开心的,在兴致愈发高昂之余,也不由地对球桌对面的人产生了一线鄙视:还说什么奥运会金牌,连我都打不过。
这人倒也不为输给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而低落难过,只是笑着问她要不要再来一局,她欣然同意,并且觉得这人顺眼了许多,甚至觉得他输球时那种无可奈何的笑容竟然藏着几分可爱。
王楠在第二局开始之前被教练叫走,临走时忍不住点评了几句:“欸,科子,我感觉我现在真是有点搞不懂你们年轻人都在想什么了。”
“你上我这儿来,就为了给小姑娘喂球玩?”
那人悄悄瞥了刘诗雯一眼又迅速收回,但还是被她敏感捕捉到了。
他只是站在原地正色:“别乱说啊,楠姐。”
“我有没有乱说你自己清楚哦,第一局只有前三板……嗯,是吧。”
她在一边听着,心顿时凉了半截:感情他一直在逗着她玩儿呢!白开心一场!
能够进入国家队的乒乓球选手,谁不是在省队中优中选优数一数二的人才,谁又没顶着几个市区乃至全国冠军的头衔呢?她虽然外表乖巧,但骨子里仍是流淌着争强好胜的热血,听见别人让球给她顿时心里就不乐意了,冲着球桌对面的人凶巴巴起来:
“谁要你让球了?你好好打,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那人见好心办了坏事,形势不对,立即表示他该回去训练了。她越想越气,在对方弯下腰拿水准备离开的时候,冲上去一把拽住了他的袖子:
“不准走!你你你你,你说了还要跟我打第二局的!”她被气得语无伦次,觉得全身气血都往脸上涌,双颊发红发烫,“不行,你,你必须跟我打第二局,你不能让球,我不需要你的施舍……”
两个人在原地拉拉扯扯,僵持好了一会儿,终于以他的妥协告终。
“先说好了,”他一脸无奈地回到球台前,“输了不许哭。”
“你看不起谁呢!”
最后果然还是哭了。
准确地来说,快哭了,最后一拍的时候,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眼看见他一个明显的发球失误,她只是木着脸问他:“不是说好不许让球了吗?”
“小孩儿,10:0了。”他抬起头来提醒她,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一丝于心不忍。
最终第二局以十分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11:1收尾,她默默地将双臂撑在台上,陷入自闭状态。
对方还好死不死地绕到她身边来:“欸,不会真的哭了吧?”
“你别跟我讲话。”她闷闷道。
对方闻言径直离开,她以为他应该是彻底走了,一抬头,却看到对方拿了纸巾重新站到了她跟前。
“擦擦。”他点点她的胳膊。
她没动。
“欸,擦擦。”他背靠在球台边上往后仰,伸过头去看她的脸,被她转转头别到一边。
“啧啧啧,你看你,眼泪都要流到嘴巴上了。”
她恨恨地从他手里揪过纸巾,往自己脸上胡乱抹了一把。他望着她那个模样又笑了:
“输一局而已,再说了是输给我,也不丢人,至于这样吗?这又不是奥运会……”
她完全不想再听他跑火车,沉默许久后道:“你刚不是说要训练吗?快走吧。”
“你刚才不让我走的时候可没管这么多啊。”
她拧起来:“下去下去。”她伸手推他,把他推离球台,“你打扰楠姐训练了,你知不知道楠姐要备战今年的奥运会啊,快点下去。”
“你这小孩儿完全不讲道理啊,真行。”
“快回你们男队去,不欢迎你,别来了!”
当然这种口头阻止也只能限于口头,事实上她下午自己一个人练发球的时候他又来了,也没靠近,就站在挡板旁边看。倒是她愤愤停了拍子:“你怎么又来了?”
他倒也没客气,腿一跨就过了挡板,直接大剌剌地坐到了她对面的半张球台上:“这球馆也不是你家开的,我当然是想来就来。”
“你干嘛总往我们女队跑?你不训练吗?”
“当然要训练。但是我在偷懒,你看不出来吗?”
偷懒还这么理直气壮。她气结,懒得理他,却在发球的时候使上了劲儿,每一个都朝他身上打,被他一手一个接住,似笑非笑:
“你这姑娘心眼小得可以,脾气也够坏。”
她气呼呼:“没错,我就是小心眼脾气坏。”
“你得大度一点,心胸宽广一点,生气老得快。”
他倒还得寸进尺地教育起她来了,她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哎呀,你到底干嘛来了你!”
“今天上午比完都还不知道你名字呢,你不得自我介绍一下?”
“二队的,刘诗雯,你可以走了吗?”
“你都不问我名字啊?”
“那你倒是说啊!”
“一队的,张继科,你可以叫我科哥。”
她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随后很快反应过来怔愣住:“……你就是一队那个刺儿头啊?”
不是因为她八卦,只是在训练间隙听教练们聊天的时候讲起过,据说男一队有个男孩年纪最轻,但球打得很好,天赋极高,连续拿了两届青年公开赛的冠军;但脾气很爆,桀骜难驯,前阵子还因为顶撞教练被罚跑了万米。
也是这个男孩,野心勃勃地对着国内外媒体说,要拿北京奥运会冠军。此言一出,媒体们争相吹捧,为他贯了“天生冠军”这一美名。
那行吧,输给他确实也不算丢份儿。
所以他那天上午究竟为什么要喂球给她?
她觉得他一定是为了找乐子。
吃饱了撑得慌!混蛋!
当然,叫他科哥是不可能的,她后来见了他都直呼大名。张继科想偷懒的时候总往她这儿跑,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混熟了——虽然这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混熟。
经常的情况是,刘诗雯某天正走在路上,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从自己头顶一掠而过,吓得她猛缩脖子,抬头一看,就是张继科骑着单车一面回头一面冲她笑,恶作剧的手还没收回去。又或者是,在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她用mp3插着耳机听歌,突然就感觉到有人在拨弄自己的头发,她已经懒得回头了,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张继科,而后者还会凑到她跟前来,问她为什么不理他。更过分的是,他偶尔还会趁她不防备从她碗里夹菜吃,还在打到食堂最后一份肉的时候特地坐到她面前来,还问她:
“喂,想吃肉吗?”
“烦死了你!”
“我说真的,想吃就夹。”
他哪有那么好心!想到这里她就生气,低头猛扒拉饭不想理他,一个没留神又被他夹了菜,素菜也要抢她的,过分!
于是她不甘示弱,你夹我的那我就夹你的,就这么一通有来有回之后,换了张继科哭笑不得:
“你吃慢点吧,没人跟你抢,都你的。”
她只是鼓着腮帮子嚼嚼,一边拿眼睛瞪他。他倒是表情认真了起来,用手指从她唇边拨下一粒白米饭。而她僵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看见他低下头去,把那粒米饭撇在桌面上。她突然觉得脸上有点发烫,有一丝别扭与羞涩从心头升起,那时她还不明白这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只知道这种感情没有来由,无从遏制。
但这种气氛很快就被打断,因为他抬起头来,笑嘻嘻地调侃她:“每天都吃那么多,我看你也别叫小枣了,改名叫小猪吧。”
这个称呼她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但是抗议无效,他从此以后就不再跟着别人一样叫她“小枣”了,只叫她“小猪”。她也从一开始的死活不同意到妥协,只在暗地里警告他,不许在别人面前这样叫她。
当然,让刘诗雯觉得别扭的并不止这一次。
她还记得某天下午张继科又跑到她这里来躲懒,当起了她的陪练。她那时毕竟练习时间不长,身板也还没长开,几番下来精疲力竭不说,还总输球,心情更是低落。
但她已经不像年初时那样,输球输得再惨也不会哭。只是在她休息的时候,一低头就感觉到对方紧张兮兮地把脸凑过来,这让她的心情更不爽利,不耐烦道:“没哭,别总看我。”
她坐在场边的长凳上,他在她跟前的地板上盘腿坐下来,问她:“想不想知道你那些球都输在哪?”
她迟疑一下,点点头。
于是他便耐心下来,在她面前侃侃而谈,见她似懂非懂,便说:
“这样讲可能太干了,不然上球桌练练。”
“……所以,你想让球往这个方向拐,你得这样把它推出去,而不是像你那样……你这样就又错了。”
说到最后,他索性站到她身后去,把住她握球拍的手带着她,给她示范。
……太近了。
她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强迫自己去忽略他讲话的时候拂在她头顶上的气息,强迫自己去忽略他几乎是把她半圈在怀里,更强迫自己不去注意他握住她那只手的滚烫温度。
她急需降温,因为她知道自己绝对是脸红了。
但对方教完她却和没事人似的放开,低头问她:“懂了没有?”
她赶紧将头别到一边:“懂了懂了。”
他还会在队内大循环时候把她连哄带骗地拎过去,要她给他加油。他说:
“你可不能又像上次一样,我把你叫过来,你怎么能给别人加油呢?”
她用他的原话反驳回去:“这球馆也不是你家开的,我想给谁加油就给谁加油。龙哥加油!”
他也气结,回头看举了举手表示收到的马龙,又半弯下腰看她,咬牙切齿:
“你俩真行,都给我等着。”
她直至十年,二十年之后,都记得他那时在赛场上的样子。他那年16岁,还没受到后面一连串的挫折,教练们重视他,队友们也有意识地回避他的锋芒。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谁也不放在眼里,做什么都怀着一种近乎野蛮的志在必得。傲慢与轻狂书写在还未脱去稚气的脸上,在赛场上更是见山劈山,见海填海,无往不利。
她其实并不反感他的个性,甚至可以说是喜欢的。她很难不去艳羡他身上那种一往无前的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好像都不会气馁,站在他身边好像就能被那种勇气所感染,让她在因为输球而万分焦躁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平静。
她不讨厌这种感觉。
这一局,他果然赢了。
他拿了毛巾,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水之后,便往她这边走过来。球馆的灯光从他眼尾倾泻下来,少年凌厉的眉宇里尽是傲气,语气也颇为得瑟:
“怎样,服了没?”
她偏了偏头,撅嘴:“嘁。”
“啧,夸我两句怎么了。”他回头扫了一眼往这边看的那些人,压低声音道,“又不给我加油,好歹说两句好听的。”
她在原地踌躇一会儿,对上对方有些小期待的眼神:“那就……还行吧。”
“敷衍。”但他还是笑了,眼尾弯起来,拍了拍她的背,“快走,吃饭去,等他们都去了就又抢不着肉了。”
其实也不是件什么奇怪的事,毕竟她的陪练对象是王楠,而对方是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经过这球台的人都难免要为这冠军光环所吸引,有的甚至直接候在场边只为在王楠休息的时候请教上一招两式。刘诗雯这年刚进国家二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跟从前只存在于励志故事里的奥运冠军打上球,所以哪怕只是每天绕着主力球台捡球,给王楠递个水瓶都觉得与有荣焉。
2004年,这年她才13岁,初来乍到,离开了自小带她长大的教练,性子难免内向怯生。一开始得知要离开张晶清教练的时候,她是很难受的,跟她五岁离开父母南下广州打乒乓球一样难受。对一个13岁的小孩儿来说,彻底剥离于熟悉的环境,去到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结交一些完全不认识的人,还是太艰难了。来北京之前她偷偷哭过,来北京的第一个晚上她又偷偷哭了一场。
“升入国家队是好事。”教练摸着她的头说,“多少人打了一辈子乒乓球连国家队的门框都够不上。小雯儿,你能够进去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国家队竞争很激烈,每年都有人进去,每年也都有人被挤下来,你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那我会不会被挤下来啊?”
“你不可以被挤下来,不然的话我会很生气。”
好嘛,她悻悻闭了嘴。
“去到那边以后,要好好练习,尊重教练,争取早日进步,知道吗?”
她只能乖乖道:“知道了。”
小小女孩,年纪小小,身板也小小。只有脸与身材都珠圆玉润,在球台前跑近跑远时就好像一只小企鹅在蹦蹦跳跳。身为女性的审美意识并未构建起来,还理着和男孩相仿的寸头,所思所想除了乒乓球便再没有其他心事。
球桌的对面王楠喊了停,刘诗雯放下拍子,目送她坐到挡板边去休息。余光中那个少年便悠闲地往王楠的方向晃过去,直到进入她的视线正中央。她望见这少年生着一张白净青涩的脸,他把毛巾搭在肩上,一手拎了瓶没喝完的矿泉水,另一手则撑在挡板上与王楠有说有笑,一派其乐融融的模样。
刘诗雯抬手用袖子擦了把脸上的汗,又拿拍子扇风,忽然听见王楠叫她:“小枣!”
她回过头去,正对上挡板边两个人的视线,王楠在抬手招她过去,那个少年也正笑着打量她。
走近了便听见王楠对那个少年讲:“这你不能只问我啊,你得问人家小姑娘乐不乐意跟你打!”转头见了刘诗雯又笑问她,“小枣,你认得他吗?”
她抬眼看那个少年,两人的视线恰巧对上。平心而论,这少年生了张英气落拓的面孔,身高目测要比她高出一整个头来。男孩都这样,一到青春期身高就像雨后春笋似的拔节疯长。
她老实道:“不认识。”
“人家可是‘天生冠军’,是要在北京奥运会上拿金牌的,小枣你怎么能不认识呢?”王楠看了那男孩一眼,开起了顽笑。
她愣住,努力在脑中搜索了一下北京奥运会的相关信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啊?可是雅典奥运会都还没开始啊?”
换来的是王楠更大的笑声,那少年也没忍住笑了,冲她挑了挑眉道:“雅典奥运会我是有点来不及了,但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铁定是我的。”
她继续疑惑:“你是一队主力吗?”
“不是。”他否认,但随即向她扬了扬下巴,用一种笃定的语气说,“暂时不是,但很快就是了。”
她默默语塞,心说这人怎么能把当主力拿金牌说得跟吃饭喝水一样轻巧,有点太过嚣张了。索性把他晾在一边,问王楠:“楠姐,找我有什么事吗?”
“不是楠姐找你有事,是我。”那人绕到她跟前来,颇有点无赖劲儿,“我看你打得挺好,不如跟我来两盘呗。”
她也没想到自己第一局竟然能赢,虽然开始几个球并不顺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人开心的,在兴致愈发高昂之余,也不由地对球桌对面的人产生了一线鄙视:还说什么奥运会金牌,连我都打不过。
这人倒也不为输给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而低落难过,只是笑着问她要不要再来一局,她欣然同意,并且觉得这人顺眼了许多,甚至觉得他输球时那种无可奈何的笑容竟然藏着几分可爱。
王楠在第二局开始之前被教练叫走,临走时忍不住点评了几句:“欸,科子,我感觉我现在真是有点搞不懂你们年轻人都在想什么了。”
“你上我这儿来,就为了给小姑娘喂球玩?”
那人悄悄瞥了刘诗雯一眼又迅速收回,但还是被她敏感捕捉到了。
他只是站在原地正色:“别乱说啊,楠姐。”
“我有没有乱说你自己清楚哦,第一局只有前三板……嗯,是吧。”
她在一边听着,心顿时凉了半截:感情他一直在逗着她玩儿呢!白开心一场!
能够进入国家队的乒乓球选手,谁不是在省队中优中选优数一数二的人才,谁又没顶着几个市区乃至全国冠军的头衔呢?她虽然外表乖巧,但骨子里仍是流淌着争强好胜的热血,听见别人让球给她顿时心里就不乐意了,冲着球桌对面的人凶巴巴起来:
“谁要你让球了?你好好打,该怎么打就怎么打。”
那人见好心办了坏事,形势不对,立即表示他该回去训练了。她越想越气,在对方弯下腰拿水准备离开的时候,冲上去一把拽住了他的袖子:
“不准走!你你你你,你说了还要跟我打第二局的!”她被气得语无伦次,觉得全身气血都往脸上涌,双颊发红发烫,“不行,你,你必须跟我打第二局,你不能让球,我不需要你的施舍……”
两个人在原地拉拉扯扯,僵持好了一会儿,终于以他的妥协告终。
“先说好了,”他一脸无奈地回到球台前,“输了不许哭。”
“你看不起谁呢!”
最后果然还是哭了。
准确地来说,快哭了,最后一拍的时候,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
眼看见他一个明显的发球失误,她只是木着脸问他:“不是说好不许让球了吗?”
“小孩儿,10:0了。”他抬起头来提醒她,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一丝于心不忍。
最终第二局以十分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的11:1收尾,她默默地将双臂撑在台上,陷入自闭状态。
对方还好死不死地绕到她身边来:“欸,不会真的哭了吧?”
“你别跟我讲话。”她闷闷道。
对方闻言径直离开,她以为他应该是彻底走了,一抬头,却看到对方拿了纸巾重新站到了她跟前。
“擦擦。”他点点她的胳膊。
她没动。
“欸,擦擦。”他背靠在球台边上往后仰,伸过头去看她的脸,被她转转头别到一边。
“啧啧啧,你看你,眼泪都要流到嘴巴上了。”
她恨恨地从他手里揪过纸巾,往自己脸上胡乱抹了一把。他望着她那个模样又笑了:
“输一局而已,再说了是输给我,也不丢人,至于这样吗?这又不是奥运会……”
她完全不想再听他跑火车,沉默许久后道:“你刚不是说要训练吗?快走吧。”
“你刚才不让我走的时候可没管这么多啊。”
她拧起来:“下去下去。”她伸手推他,把他推离球台,“你打扰楠姐训练了,你知不知道楠姐要备战今年的奥运会啊,快点下去。”
“你这小孩儿完全不讲道理啊,真行。”
“快回你们男队去,不欢迎你,别来了!”
当然这种口头阻止也只能限于口头,事实上她下午自己一个人练发球的时候他又来了,也没靠近,就站在挡板旁边看。倒是她愤愤停了拍子:“你怎么又来了?”
他倒也没客气,腿一跨就过了挡板,直接大剌剌地坐到了她对面的半张球台上:“这球馆也不是你家开的,我当然是想来就来。”
“你干嘛总往我们女队跑?你不训练吗?”
“当然要训练。但是我在偷懒,你看不出来吗?”
偷懒还这么理直气壮。她气结,懒得理他,却在发球的时候使上了劲儿,每一个都朝他身上打,被他一手一个接住,似笑非笑:
“你这姑娘心眼小得可以,脾气也够坏。”
她气呼呼:“没错,我就是小心眼脾气坏。”
“你得大度一点,心胸宽广一点,生气老得快。”
他倒还得寸进尺地教育起她来了,她心里一万个不乐意:“哎呀,你到底干嘛来了你!”
“今天上午比完都还不知道你名字呢,你不得自我介绍一下?”
“二队的,刘诗雯,你可以走了吗?”
“你都不问我名字啊?”
“那你倒是说啊!”
“一队的,张继科,你可以叫我科哥。”
她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随后很快反应过来怔愣住:“……你就是一队那个刺儿头啊?”
不是因为她八卦,只是在训练间隙听教练们聊天的时候讲起过,据说男一队有个男孩年纪最轻,但球打得很好,天赋极高,连续拿了两届青年公开赛的冠军;但脾气很爆,桀骜难驯,前阵子还因为顶撞教练被罚跑了万米。
也是这个男孩,野心勃勃地对着国内外媒体说,要拿北京奥运会冠军。此言一出,媒体们争相吹捧,为他贯了“天生冠军”这一美名。
那行吧,输给他确实也不算丢份儿。
所以他那天上午究竟为什么要喂球给她?
她觉得他一定是为了找乐子。
吃饱了撑得慌!混蛋!
当然,叫他科哥是不可能的,她后来见了他都直呼大名。张继科想偷懒的时候总往她这儿跑,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混熟了——虽然这可能是一种单方面的混熟。
经常的情况是,刘诗雯某天正走在路上,突然感觉到有什么从自己头顶一掠而过,吓得她猛缩脖子,抬头一看,就是张继科骑着单车一面回头一面冲她笑,恶作剧的手还没收回去。又或者是,在食堂打饭排队的时候,她用mp3插着耳机听歌,突然就感觉到有人在拨弄自己的头发,她已经懒得回头了,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张继科,而后者还会凑到她跟前来,问她为什么不理他。更过分的是,他偶尔还会趁她不防备从她碗里夹菜吃,还在打到食堂最后一份肉的时候特地坐到她面前来,还问她:
“喂,想吃肉吗?”
“烦死了你!”
“我说真的,想吃就夹。”
他哪有那么好心!想到这里她就生气,低头猛扒拉饭不想理他,一个没留神又被他夹了菜,素菜也要抢她的,过分!
于是她不甘示弱,你夹我的那我就夹你的,就这么一通有来有回之后,换了张继科哭笑不得:
“你吃慢点吧,没人跟你抢,都你的。”
她只是鼓着腮帮子嚼嚼,一边拿眼睛瞪他。他倒是表情认真了起来,用手指从她唇边拨下一粒白米饭。而她僵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看见他低下头去,把那粒米饭撇在桌面上。她突然觉得脸上有点发烫,有一丝别扭与羞涩从心头升起,那时她还不明白这是种什么样的感情,只知道这种感情没有来由,无从遏制。
但这种气氛很快就被打断,因为他抬起头来,笑嘻嘻地调侃她:“每天都吃那么多,我看你也别叫小枣了,改名叫小猪吧。”
这个称呼她从一开始就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但是抗议无效,他从此以后就不再跟着别人一样叫她“小枣”了,只叫她“小猪”。她也从一开始的死活不同意到妥协,只在暗地里警告他,不许在别人面前这样叫她。
当然,让刘诗雯觉得别扭的并不止这一次。
她还记得某天下午张继科又跑到她这里来躲懒,当起了她的陪练。她那时毕竟练习时间不长,身板也还没长开,几番下来精疲力竭不说,还总输球,心情更是低落。
但她已经不像年初时那样,输球输得再惨也不会哭。只是在她休息的时候,一低头就感觉到对方紧张兮兮地把脸凑过来,这让她的心情更不爽利,不耐烦道:“没哭,别总看我。”
她坐在场边的长凳上,他在她跟前的地板上盘腿坐下来,问她:“想不想知道你那些球都输在哪?”
她迟疑一下,点点头。
于是他便耐心下来,在她面前侃侃而谈,见她似懂非懂,便说:
“这样讲可能太干了,不然上球桌练练。”
“……所以,你想让球往这个方向拐,你得这样把它推出去,而不是像你那样……你这样就又错了。”
说到最后,他索性站到她身后去,把住她握球拍的手带着她,给她示范。
……太近了。
她强迫自己全神贯注,强迫自己去忽略他讲话的时候拂在她头顶上的气息,强迫自己去忽略他几乎是把她半圈在怀里,更强迫自己不去注意他握住她那只手的滚烫温度。
她急需降温,因为她知道自己绝对是脸红了。
但对方教完她却和没事人似的放开,低头问她:“懂了没有?”
她赶紧将头别到一边:“懂了懂了。”
他还会在队内大循环时候把她连哄带骗地拎过去,要她给他加油。他说:
“你可不能又像上次一样,我把你叫过来,你怎么能给别人加油呢?”
她用他的原话反驳回去:“这球馆也不是你家开的,我想给谁加油就给谁加油。龙哥加油!”
他也气结,回头看举了举手表示收到的马龙,又半弯下腰看她,咬牙切齿:
“你俩真行,都给我等着。”
她直至十年,二十年之后,都记得他那时在赛场上的样子。他那年16岁,还没受到后面一连串的挫折,教练们重视他,队友们也有意识地回避他的锋芒。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谁也不放在眼里,做什么都怀着一种近乎野蛮的志在必得。傲慢与轻狂书写在还未脱去稚气的脸上,在赛场上更是见山劈山,见海填海,无往不利。
她其实并不反感他的个性,甚至可以说是喜欢的。她很难不去艳羡他身上那种一往无前的自信,无论遇到什么事好像都不会气馁,站在他身边好像就能被那种勇气所感染,让她在因为输球而万分焦躁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平静。
她不讨厌这种感觉。
这一局,他果然赢了。
他拿了毛巾,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水之后,便往她这边走过来。球馆的灯光从他眼尾倾泻下来,少年凌厉的眉宇里尽是傲气,语气也颇为得瑟:
“怎样,服了没?”
她偏了偏头,撅嘴:“嘁。”
“啧,夸我两句怎么了。”他回头扫了一眼往这边看的那些人,压低声音道,“又不给我加油,好歹说两句好听的。”
她在原地踌躇一会儿,对上对方有些小期待的眼神:“那就……还行吧。”
“敷衍。”但他还是笑了,眼尾弯起来,拍了拍她的背,“快走,吃饭去,等他们都去了就又抢不着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