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吗?”
两人秉持着一种奇特的休战心理交换了糖果,就这么光明正大地摸起鱼来。
偶尔有吵闹的小孩子尖叫着从二人身旁冲过,米芹蓝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婚礼上也不全是让人开心的事,自刚才放鞭炮开始耳膜就经过几轮荼毒的米芹蓝心想,太吵闹了。
“就没有更安静点的婚礼吗?”
张赫鸣瞥了她一眼,“悄无声息的婚礼不是更可怕了,你在想什么呢?”
她舔了舔嘴里的糖果,“比如说,要是聋子和哑巴的婚礼呢”。
“他们的亲人朋友总不可能全是残障人士。”
“要是他们没有亲人,交往的朋友们又都恰巧有语言和听力上的障碍呢?”
张赫鸣顺着她的思路想了想,“那样的话就不会有鞭炮了,人们也都安静地待在位置上,不用到处走动,只远远地对新人打手语表示祝福?”
米芹蓝看向他,眼睛闪闪的,充满了好奇,“然后呢?”
“不能听到声音的话,婚礼上也不用演奏音乐了。作为替代音乐装饰空间的氛围物可以替换成香薰?”,张赫鸣开始认真地思考。
“听觉上缺失的部分用嗅觉来弥补,好想法,但是还是太单薄了点。《梦中的婚礼》这种级别的乐曲不是能用香薰替代的吧,用诗歌怎么样,《长相思》《秋风辞》《凤求凰》排好版作为装饰物融入婚礼背景中。”
张赫鸣摇摇头,“太久远的诗没办法立刻触发人们的感受,群体活动的氛围也不适合一个人对着诗歌感怀。”
米芹蓝陷入了沉默,她在思考。
“缺失的就是缺失了,在其他途径上施加再多的力气弥补,也是事倍功半的意思吗?”
她用力地咬着糖,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眼睛执着地盯着空无一物的前方。将被糖渣吞入腹中后,喉咙里还咕噜着一些听不清的话语。
张赫鸣闭上眼睛,没有答话。
米芹蓝总是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时候没有答案,米芹蓝问出这些问题希望得到的也并不是答案。探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一朵火花、一霎灵光、一缕闪电,她总是能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然后化作养料,写入歌里。
他见过太多次这样‘天才’诞生的时刻。
正因为他了解这种灵感的珍贵与稀有,在看到有人浪费这种才华时才会格外的……可惜。
胸中那股愤怒与失望久违地翻涌起来。
却又被突然拍上肩膀的手掌按压下去。
“准备闪人了”,米芹蓝将手机屏幕上的消息展示给他看。
张赫鸣不轻不重地将肩膀上的那只手扫去,站起身,带上口罩,默不作声地走在前方。
被落在背后的米芹蓝歪了歪头,“干嘛突然生气”。
她快步跟上张赫鸣,没有太过纠结。
张赫鸣经常会因为一些她不能理解的事生气,他在意的事情太多,对任何事情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而她又过于随性,说得好听点是万事不萦于心,在旁人看来就是脑子里缺根筋。这样的两人相处,米芹蓝经常不自知地惹张赫鸣生气。在知道生气没用之后,张赫鸣转变对象,开始对自己生闷气。
这么一想他还挺可怜的,米芹蓝看着后视镜里张赫鸣的侧脸,心想。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车开到村里,两人帮着搬运了东西后,逆着人流走到祠堂。又同柳、宁二人一起被杨诚、舒晴赶出来,让他们这些小孩去后厨帮忙。
村尾的一片平坦空地上,专门请来的流水席师傅已经摆开架势。靠墙排列的柴火大灶上,大火升涌、锅铲翻飞。柳乐山找到看起来不太忙的切菜师傅,说明帮忙的来意。
刀快成残影的师傅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打发他们去跟那边的大娘一起洗菜。
宁小泉兴冲冲地搬来小马扎,手往盆里一伸就开始洗菜。半小时后,她开始坐不住了,扒着米芹蓝哭诉自己腰痛。
米芹蓝剪开最后一包金针菇,撕成均匀的长条,洗净,倒进用于煲汤的大锅内。随即用一根手指推开宁小泉,问道:“那你要跟我换吗?”
一旁的大娘用围裙擦了擦手,让他们都先停下手里的活,迎亲仪式马上开始了,要看的就快去,别错过了。
宁小泉当即蹦了起来,拉着米芹蓝要去看新娘子。
柳乐山看了张赫鸣一眼,也双双放下手中的菜。四人顺着村中的小道赶往村口,在中途的一个平台上,居高临下地看到接新娘子的车停在牌坊下。
四人干脆倚着栏杆,就这么远远地观赏起来。
一个青年男子用竹竿挑了几串鞭炮,在车前15米左右点燃了其中一串。
伴随着鞭炮的噼啪声,新娘子穿着少数民族传统婚服从车内走出,伴娘在一旁笑吟吟地为她撑起红伞,新人手挽手朝祠堂走去。前方炸开的红纸为他们铺成道路,道旁围观的村民们在喧哗中模糊地道着贺语,他们六个昨天在村中各处竖起的立牌为新人注明了道路,天边初升的太阳和空中懒懒飘着的几朵白云也用明媚的好天气为这对新人道喜。
跟着新人的脚步,四人聚到了村中心的祠堂。此时的祠堂人头攒动,楼上楼下沉浸在一片欢快的海洋中。趁着新郎背着新娘跨火盆、人群起哄的时机,宁小泉拉着米芹蓝进祠堂去偷果子吃。被落在外面的张赫鸣则从楼梯登上二楼,自上而下看着中庭内的拜堂仪式。
柳乐山跟着张赫鸣,手里还拿着伸长的相机夹杆。跟拍摄影师现在已经完美混入婚礼摄影师中间了,在这种混乱的场面下,为了尽可能隐藏身份,只有让艺人们自己录制,这种办法才比较安全。
他将相机伸出栏杆,想去捕捉庭院中米芹蓝和宁小泉的身影,但她们活动过于灵活,相机经常跟丢。
柳乐山玩了一会儿就玩腻了,于是拜托张赫鸣接过相机,下楼玩去了。
张赫鸣有些笨拙地调整着相机的角度,镜头里的景象晃动,焦点模糊。一幅幅画面从镜头中掠过,说笑玩闹着的青年人、静静燃烧的红烛、举杯共饮的长辈们、供案上的红色绸布、猜拳分糖的小孩子、亲密交谈着的暧昧男女,他的镜头并没有在他们身上过多停留。
相机最终对准了角落里摆满食物的红木方桌。方桌旁,米芹蓝正在低头认真地剥着山竹,黑色的果皮映衬着白色的果肉,显得格外鲜美多汁。
她很快察觉到了张赫鸣的视线,她总是能察觉到张赫鸣的视线。
她朝他看了过来。
‘干嘛’,张赫鸣认出了她的口形。
他摇了摇头,笑了一下。那笑容中并不带多少欢欣,只觉得有某种沉重的东西压在他的眉头。用这幅可怜兮兮的表情出去勾搭小姑娘,应该能骗不少钱,米芹蓝心想。
‘帮我带点回来’,他对着米芹蓝比口形。
米芹蓝想了想,举起手中的山竹,指了指它。
‘这个?’
张赫鸣点头。
米芹蓝端着盘山竹挨着墙跟一路溜达过来,两人从后门悄不做声地混出去。寻了个偏僻的角落,在人家门前的石板阶梯上坐下,开始剥山竹吃。
米芹蓝端着相机在一旁看着张赫鸣的动作,细长的手指拨弄开浸着紫红色汁液的果皮,将白色的橘瓣状果肉从内剥出。
很甜,张赫鸣吃下第一口就被山竹的美味征服了。
但美好的进食体验并没有持续多久。
米芹蓝始终在一旁用虎视眈眈地眼神盯着他手中剥好的果肉。
“你要吃自己剥”,他做出预判,提前防死米芹蓝的进攻路线。
“我怎么剥,我拿着相机呢”,米芹蓝狡辩。
“先放下,吃完了再拍。”
“手上沾到果汁还怎么拿相机啊,我最后一张湿巾刚刚给你擦手用了。”
张赫鸣面无表情地看着米芹蓝。
米芹蓝立刻改口,“算了算了我不吃了,刚刚吃过了,你吃你吃”。
张赫鸣不带感情:“把嘴张开”。
“不用了不用了,你吃吧”,米芹蓝忙不迭地拒绝。
“把嘴张开”。
“谢谢你但是真的不用了,我吃过了”。
张赫鸣端着盘子站起身向米芹蓝靠近,米芹蓝一个鲤鱼打挺掉头就走。
“不是要吃我剥的山竹吗?走什么”,张赫鸣皮笑肉不笑,在后方紧追不舍。
“我突然想起来有事没做,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下次吧,下次一定”,米芹蓝举着相机在前头走得飞快。
“是吗?什么事说出来我听听,说不定能祝你一臂之力呢。”
“哈哈,小事、小事,不麻烦你了,你实在闲着没事先找个有水的地方把手洗洗吧。”
“确实,得找东西擦擦手。”
虽然米芹蓝的奋力抗争过了,但张赫鸣那双危险地手还是不可避免地逼近了她的衣角。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老妇人的出现打断了这场孩子气的战争。
米芹蓝在看到老妇人出现在自己逃跑路线上时就自觉的降低了速度。
张赫鸣看到老妇人出现也乖巧地将一片狼藉的双手藏在身后。
“刘奶奶您早”,米芹蓝打招呼。
“我还以为看错了,真是小阿蓝啊,真活泼”,刘奶奶笑眯眯地夸奖两个年轻人公然在路上追逐打闹的活力。
可惜收到这份夸奖的两人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忙着去哪啊,上我家里坐坐,也正好看看你上次来帮忙染的那批布。”
米芹蓝拒绝的话都到嘴边了,听到这句话又咽了回去。
“好啊”
“不过”,米芹蓝侧过身,露出身后的张赫鸣,“您可能得先借他用一下洗手间。”
“小伙长得真俊,叫什么名字,是哪人啊?”,刘奶奶抬头,眯着眼睛辨认张赫鸣的脸。
“张赫鸣,冀北来的。”
“那可远了……”
在一路的闲聊中,张赫鸣跟着两人的脚步来到刘奶奶家里,简单的冲洗了双手后来到庭院中。
高高低低的竹扎支架立在庭院中,上面铺满了印有蓝色扎染花纹的布料。
刘奶奶和米芹蓝在竹杆前停留,一个个地审视那些布料。
“这一块染歪了啊,只能后面剪裁的时候多注意点了”
“这块染得好,可惜纹路断了几截,看看能不能再回染一下”
她们发出的声音优雅又宁静,在布料的包围和阳光的晕染下,传出了风一般的质感。
他停住脚步,不想打扰这幅宁静,于是悄悄从侧门而出。
米芹蓝抬起头看了他的背影一眼。
刘奶奶注意到她的走神,抬起头发现了她注视着张赫鸣的视线,会心一笑,问道:“小阿蓝,那个小伙是你相好?”
两人秉持着一种奇特的休战心理交换了糖果,就这么光明正大地摸起鱼来。
偶尔有吵闹的小孩子尖叫着从二人身旁冲过,米芹蓝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婚礼上也不全是让人开心的事,自刚才放鞭炮开始耳膜就经过几轮荼毒的米芹蓝心想,太吵闹了。
“就没有更安静点的婚礼吗?”
张赫鸣瞥了她一眼,“悄无声息的婚礼不是更可怕了,你在想什么呢?”
她舔了舔嘴里的糖果,“比如说,要是聋子和哑巴的婚礼呢”。
“他们的亲人朋友总不可能全是残障人士。”
“要是他们没有亲人,交往的朋友们又都恰巧有语言和听力上的障碍呢?”
张赫鸣顺着她的思路想了想,“那样的话就不会有鞭炮了,人们也都安静地待在位置上,不用到处走动,只远远地对新人打手语表示祝福?”
米芹蓝看向他,眼睛闪闪的,充满了好奇,“然后呢?”
“不能听到声音的话,婚礼上也不用演奏音乐了。作为替代音乐装饰空间的氛围物可以替换成香薰?”,张赫鸣开始认真地思考。
“听觉上缺失的部分用嗅觉来弥补,好想法,但是还是太单薄了点。《梦中的婚礼》这种级别的乐曲不是能用香薰替代的吧,用诗歌怎么样,《长相思》《秋风辞》《凤求凰》排好版作为装饰物融入婚礼背景中。”
张赫鸣摇摇头,“太久远的诗没办法立刻触发人们的感受,群体活动的氛围也不适合一个人对着诗歌感怀。”
米芹蓝陷入了沉默,她在思考。
“缺失的就是缺失了,在其他途径上施加再多的力气弥补,也是事倍功半的意思吗?”
她用力地咬着糖,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眼睛执着地盯着空无一物的前方。将被糖渣吞入腹中后,喉咙里还咕噜着一些听不清的话语。
张赫鸣闭上眼睛,没有答话。
米芹蓝总是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时候没有答案,米芹蓝问出这些问题希望得到的也并不是答案。探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一朵火花、一霎灵光、一缕闪电,她总是能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然后化作养料,写入歌里。
他见过太多次这样‘天才’诞生的时刻。
正因为他了解这种灵感的珍贵与稀有,在看到有人浪费这种才华时才会格外的……可惜。
胸中那股愤怒与失望久违地翻涌起来。
却又被突然拍上肩膀的手掌按压下去。
“准备闪人了”,米芹蓝将手机屏幕上的消息展示给他看。
张赫鸣不轻不重地将肩膀上的那只手扫去,站起身,带上口罩,默不作声地走在前方。
被落在背后的米芹蓝歪了歪头,“干嘛突然生气”。
她快步跟上张赫鸣,没有太过纠结。
张赫鸣经常会因为一些她不能理解的事生气,他在意的事情太多,对任何事情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而她又过于随性,说得好听点是万事不萦于心,在旁人看来就是脑子里缺根筋。这样的两人相处,米芹蓝经常不自知地惹张赫鸣生气。在知道生气没用之后,张赫鸣转变对象,开始对自己生闷气。
这么一想他还挺可怜的,米芹蓝看着后视镜里张赫鸣的侧脸,心想。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车开到村里,两人帮着搬运了东西后,逆着人流走到祠堂。又同柳、宁二人一起被杨诚、舒晴赶出来,让他们这些小孩去后厨帮忙。
村尾的一片平坦空地上,专门请来的流水席师傅已经摆开架势。靠墙排列的柴火大灶上,大火升涌、锅铲翻飞。柳乐山找到看起来不太忙的切菜师傅,说明帮忙的来意。
刀快成残影的师傅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打发他们去跟那边的大娘一起洗菜。
宁小泉兴冲冲地搬来小马扎,手往盆里一伸就开始洗菜。半小时后,她开始坐不住了,扒着米芹蓝哭诉自己腰痛。
米芹蓝剪开最后一包金针菇,撕成均匀的长条,洗净,倒进用于煲汤的大锅内。随即用一根手指推开宁小泉,问道:“那你要跟我换吗?”
一旁的大娘用围裙擦了擦手,让他们都先停下手里的活,迎亲仪式马上开始了,要看的就快去,别错过了。
宁小泉当即蹦了起来,拉着米芹蓝要去看新娘子。
柳乐山看了张赫鸣一眼,也双双放下手中的菜。四人顺着村中的小道赶往村口,在中途的一个平台上,居高临下地看到接新娘子的车停在牌坊下。
四人干脆倚着栏杆,就这么远远地观赏起来。
一个青年男子用竹竿挑了几串鞭炮,在车前15米左右点燃了其中一串。
伴随着鞭炮的噼啪声,新娘子穿着少数民族传统婚服从车内走出,伴娘在一旁笑吟吟地为她撑起红伞,新人手挽手朝祠堂走去。前方炸开的红纸为他们铺成道路,道旁围观的村民们在喧哗中模糊地道着贺语,他们六个昨天在村中各处竖起的立牌为新人注明了道路,天边初升的太阳和空中懒懒飘着的几朵白云也用明媚的好天气为这对新人道喜。
跟着新人的脚步,四人聚到了村中心的祠堂。此时的祠堂人头攒动,楼上楼下沉浸在一片欢快的海洋中。趁着新郎背着新娘跨火盆、人群起哄的时机,宁小泉拉着米芹蓝进祠堂去偷果子吃。被落在外面的张赫鸣则从楼梯登上二楼,自上而下看着中庭内的拜堂仪式。
柳乐山跟着张赫鸣,手里还拿着伸长的相机夹杆。跟拍摄影师现在已经完美混入婚礼摄影师中间了,在这种混乱的场面下,为了尽可能隐藏身份,只有让艺人们自己录制,这种办法才比较安全。
他将相机伸出栏杆,想去捕捉庭院中米芹蓝和宁小泉的身影,但她们活动过于灵活,相机经常跟丢。
柳乐山玩了一会儿就玩腻了,于是拜托张赫鸣接过相机,下楼玩去了。
张赫鸣有些笨拙地调整着相机的角度,镜头里的景象晃动,焦点模糊。一幅幅画面从镜头中掠过,说笑玩闹着的青年人、静静燃烧的红烛、举杯共饮的长辈们、供案上的红色绸布、猜拳分糖的小孩子、亲密交谈着的暧昧男女,他的镜头并没有在他们身上过多停留。
相机最终对准了角落里摆满食物的红木方桌。方桌旁,米芹蓝正在低头认真地剥着山竹,黑色的果皮映衬着白色的果肉,显得格外鲜美多汁。
她很快察觉到了张赫鸣的视线,她总是能察觉到张赫鸣的视线。
她朝他看了过来。
‘干嘛’,张赫鸣认出了她的口形。
他摇了摇头,笑了一下。那笑容中并不带多少欢欣,只觉得有某种沉重的东西压在他的眉头。用这幅可怜兮兮的表情出去勾搭小姑娘,应该能骗不少钱,米芹蓝心想。
‘帮我带点回来’,他对着米芹蓝比口形。
米芹蓝想了想,举起手中的山竹,指了指它。
‘这个?’
张赫鸣点头。
米芹蓝端着盘山竹挨着墙跟一路溜达过来,两人从后门悄不做声地混出去。寻了个偏僻的角落,在人家门前的石板阶梯上坐下,开始剥山竹吃。
米芹蓝端着相机在一旁看着张赫鸣的动作,细长的手指拨弄开浸着紫红色汁液的果皮,将白色的橘瓣状果肉从内剥出。
很甜,张赫鸣吃下第一口就被山竹的美味征服了。
但美好的进食体验并没有持续多久。
米芹蓝始终在一旁用虎视眈眈地眼神盯着他手中剥好的果肉。
“你要吃自己剥”,他做出预判,提前防死米芹蓝的进攻路线。
“我怎么剥,我拿着相机呢”,米芹蓝狡辩。
“先放下,吃完了再拍。”
“手上沾到果汁还怎么拿相机啊,我最后一张湿巾刚刚给你擦手用了。”
张赫鸣面无表情地看着米芹蓝。
米芹蓝立刻改口,“算了算了我不吃了,刚刚吃过了,你吃你吃”。
张赫鸣不带感情:“把嘴张开”。
“不用了不用了,你吃吧”,米芹蓝忙不迭地拒绝。
“把嘴张开”。
“谢谢你但是真的不用了,我吃过了”。
张赫鸣端着盘子站起身向米芹蓝靠近,米芹蓝一个鲤鱼打挺掉头就走。
“不是要吃我剥的山竹吗?走什么”,张赫鸣皮笑肉不笑,在后方紧追不舍。
“我突然想起来有事没做,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下次吧,下次一定”,米芹蓝举着相机在前头走得飞快。
“是吗?什么事说出来我听听,说不定能祝你一臂之力呢。”
“哈哈,小事、小事,不麻烦你了,你实在闲着没事先找个有水的地方把手洗洗吧。”
“确实,得找东西擦擦手。”
虽然米芹蓝的奋力抗争过了,但张赫鸣那双危险地手还是不可避免地逼近了她的衣角。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老妇人的出现打断了这场孩子气的战争。
米芹蓝在看到老妇人出现在自己逃跑路线上时就自觉的降低了速度。
张赫鸣看到老妇人出现也乖巧地将一片狼藉的双手藏在身后。
“刘奶奶您早”,米芹蓝打招呼。
“我还以为看错了,真是小阿蓝啊,真活泼”,刘奶奶笑眯眯地夸奖两个年轻人公然在路上追逐打闹的活力。
可惜收到这份夸奖的两人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忙着去哪啊,上我家里坐坐,也正好看看你上次来帮忙染的那批布。”
米芹蓝拒绝的话都到嘴边了,听到这句话又咽了回去。
“好啊”
“不过”,米芹蓝侧过身,露出身后的张赫鸣,“您可能得先借他用一下洗手间。”
“小伙长得真俊,叫什么名字,是哪人啊?”,刘奶奶抬头,眯着眼睛辨认张赫鸣的脸。
“张赫鸣,冀北来的。”
“那可远了……”
在一路的闲聊中,张赫鸣跟着两人的脚步来到刘奶奶家里,简单的冲洗了双手后来到庭院中。
高高低低的竹扎支架立在庭院中,上面铺满了印有蓝色扎染花纹的布料。
刘奶奶和米芹蓝在竹杆前停留,一个个地审视那些布料。
“这一块染歪了啊,只能后面剪裁的时候多注意点了”
“这块染得好,可惜纹路断了几截,看看能不能再回染一下”
她们发出的声音优雅又宁静,在布料的包围和阳光的晕染下,传出了风一般的质感。
他停住脚步,不想打扰这幅宁静,于是悄悄从侧门而出。
米芹蓝抬起头看了他的背影一眼。
刘奶奶注意到她的走神,抬起头发现了她注视着张赫鸣的视线,会心一笑,问道:“小阿蓝,那个小伙是你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