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客也知,鬼市只是一个提供买卖的场所,从不涉朝堂纷争,老朽恐帮不上什么忙。”
“我说过要鬼市主帮忙了吗?自有人将信阳有会驭尸的人的消息通传入京。”阿四满脸莫测笑意地从鬼市主手中抽出皇榜,“十八年前,信阳城东有户姓冯的人家,其长子冯阿大投身行伍,这才是我想请鬼市主帮忙探查的事,查一查现今那户人家的在何处。”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⑴”
阿四放眼望去,前方围得水泄不通处,和着敲击声,传来一阵哀伤的歌声,幽幽缕缕,如泣如诉。她下意识地迈脚前往。
那处由许许多多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嘈杂不堪,阿四在外围除了听见清越的歌声外,连两名妇人的争夺吵骂之声也听得一清二楚,更别提时不时人群中发出不怀好意地轻佻调戏言论。
原来是卖身葬亲之类的把戏。她自觉无趣,重新抬腿打算离去。
落后的鬼市主杵着木拐再次姗姗来迟,他一路沉闷的撞击引得不少看客回顾,待看清来人后,恭敬地左右避开,让出一条路来。
阿四这才看清,一名眼缚白绫的年轻男子席地而坐,用竹筷敲打着一只残破的瓦罐。他身前停着一具用破竹席盖的尸体,尸身虽完好无损,但即使燃着香也难掩酸涩腐臭味。
阿四估摸这人是在三日内逝去的。
“鬼市主您来得正好!快给我评评理,明明是我先来的,可这扈夫人非要同我抢。”
“价高者得,天经地义。这鬼市作生意向来是公道,鬼市主您可不能徇私啊!”
听后,鬼市主蹲下支身向前,用手抬起那男子的下巴,一边细细打量,一边啧啧称奇。
“怎么样?不错吧!”那名被唤作扈夫人的贵妇,也在鬼市主一旁蹲下,然她似是难耐那股尸臭,即使一手捏住鼻子还扇风散味,“鬼市主,只要你今天肯将他判给我,除了该给他的十金外,我再给您老人家奉上百金。”
“你……你……你……”另一名贵妇人叉腰站着,一手指着扈夫人,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你什么你,抠抠搜搜的,这么多年的邻居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什么德性。”
世家公子常一掷千金购美姬,传为风流韵事、美谈一桩。然大族贵妇如此大庭广众之下为一男子争风吃醋,倒是罕见。阿四不禁摇头笑笑。
不过此人也着实值得,不单算那昳丽容貌,只论其春月新柳濯濯之姿,已是陶然意乱,更有趣的是,明明是他需卖身才能葬亲,然他却一直超然独立似岩上孤松,万般不挂心,视若无一物。
“好了!”兴许是瞧够了,鬼市主起身,跺了一下拐杖,制止两名贵妇的争吵,他挥动衣袖,散落出的人形纸片顷刻间化作两名童子。
“两位夫人既然有藏美之心,且争执不下,就让我坐下的童子带两位夫人另寻芳草。”话锋一转,鬼市主突然冷言历色起来,“这位贵人,不可。”
两名贵妇虽仍有怨言,可见鬼市主已发话,只能憋住不语。而鬼市主,俯身低头对着那男子似蛊惑般轻柔地问道:“老朽愿成全郎君,郎君可愿同老朽置换。”
见那名男子放下手中竹筷,缓缓抬起头,正欲答复鬼市主时,阿四出声唤了鬼市主一声。接着她缓步超他走来,腰间铜铃亦随着步子响动。
“鬼市主,我的事你还没有应下呢!”她依旧是笑意盈盈,不露锋芒,可这种关头,她出声制止,鬼市主如何不知她不想这桩交易达成。
“如贵客所想便是。”鬼市主起身,恭敬跟在阿四身后,“贵客可是同这人认识?”
“不认识。”
“据老朽所知,贵客可不是这般好心肠的人。”
“我可是为了鬼市主好。从皮相骨形上看此人虽命格贵重,可对你我这等阴气太重的玄门中人来说,百害无一利,或恐遭反噬。”阿四轻快地走着,腰间铃铛一步一响,嘴角勾起的嘲讽意味更浓重。岂料那男子匍匐着上前,迅速抱住阿四的腿。
“女郎可否买下我。”
阿四并没有停下步子,边朝前边对他说道:“我可没钱。”
“无需钱财。女郎是收尸人,定有办法将我这不能瞑目的挚友入土为安。只要安葬了挚友,在下定当为女郎当牛做马。”
阿四听后驻足抚上腰间的铜铃,继而转头打量起他右边拖着那只不能动弹的腿,“不错,竟能识别出招魂铃。可我素日讨生计的活都需要体力,而你又瞎又瘸的,要你何用!”
“在下可价值千金,足以让女郎此生衣食无忧。”
阿四斜睨了着此人,尽显轻蔑之意,“你所求之事我可以答应,但我无需钱财,只需你先是面东朝着豫州方向、面北朝着京都方向,最后对着我三跪九叩行跪拜大礼就行。”
见对方迟疑,阿四更是拉长了语调,恶作剧般慢悠悠道:“可是……不愿!那我可走了。”
“愿……当然愿。”那人慌忙扯过阿四衣摆,再艰难地借力站起,如阿四说的那般开始叩首磕头。
他一俯一跪间容止得度,似苒苒孤竹,淡然磊落,倒是显得阿四过于无理,摧折玉人。渐渐地阿四心中的鄙薄之意已散成无趣,退化为心烦意乱。不待他叩首完,就绕到尸体旁边开始行动。
她从腰间布囊中摸出朱砂,涂于尸首的眉心、手心、脚心,再拿出一只小瓶子,将里面暗红色的液体滴落于心房处后,不甚在意地席地盘膝而坐,另扔一截小香锥进香炉,待袅袅白烟升起,才阖目冥想。
一盏茶后,待烟断香冷,她才睁开双眼,伸手合上早已冷僵枉死之人的双目。
“跟我走吧!”这句话是对缚眼青年说的。
“鬼市主,我托你之事,若有回音,按老法子传信给我便是。”
说罢,阿四起身往外走,腰间铜铃叮铃响动,似为缚眼青年带路,然更令人称奇的是,那具尸首竟也似活了般,缓缓起身,僵直诡异地跟着阿四。
*
七日之后,阿四收到鬼市主的传信。
第二日趁着时辰尚早,她匆匆便背上竹篓往外赶。
她刚走到破庙门口时,这几日都不与她说话的男子却突然出口叫住她了。
那日走了将近一宿,阿四才带着他回到暂居的破庙,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休息,阿四便趁着天光破晓、雾霭朦胧之际,一把火将那尸体给烧了,留给他一地骨灰。
他又惊又气,可阿四递给他坛子,用枯枝引导他收敛骨灰时,又清楚说出挚友生卒年月、何方人士,他心中迟钝生出的怒意顿时偃旗息鼓。但在寂寥无波时终究意难平,遂打定主意不再搭理阿四,不言不语、默不作声真如天生哑巴一般,即使阿四替他剜掉右腿上碗口大小的腐肉时,也一声不吭。
“瞎子,你是怕我跑了吗?”
被说中心事,他有丝赧然,半响才支吾着开口:“我……我……曾应承过女郎……会为仆……请女郎允我同行。”
“行!”阿四爽快答应了,也将竹篓递与他背。
只是下山小路崎岖,他又腿脚不便,竟硬生生将这段路程耗了一个多时辰。而后她二人又在官道上走了许久,才碰上鬼市主的牛车。
“贵客托老朽寻的那户人家,还在信阳城内,只是已从城东搬到了南门附近。”说着鬼市主将一张写有具体信息的纸笺递给阿四,“不过冯阿大所投的是赫连信所掌的河西军,而当初豫州之变,太祖皇帝已将河西军定为叛军,冯阿大这罪人之身,怕已过惯太平日子的冯家人容不下呀!”
“不试试,怎么知道。”
鬼市主将阿四二人送到南门后便告辞。阿四对着纸笺上的地址在坊间穿梭,这是她送故土第三百七十二位河西军将士,她十分高兴,脚下的步子也愈加快了起来。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阿四就找到了纸上冯家的新地址,赶忙上前轻敲半开着的门扉,但正准备开口问话时,里间就飞出一只陶碗。
所幸阿四躲闪及时,没被砸中。只是那只陶碗堪堪落在才到达院落前的缚眼男子脚下。
接着里面传来女人的哭喊、咒骂声,阿四有些头大,在回头提醒缚眼之人注意脚下碎陶后,终是决定先探出自己的脑袋看看情况,岂料同开门迎面而出的冯辉撞上。
许是有客盈门,冯家娘子暂收了哭啼样,面上挂不住地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托词进屋煮茶。
阿四将来意说明,在一脸震惊中把信物同骸骨交予冯辉。只见她面前那已近中年的粗犷汉子失声痛哭了起来。他抱着背篓絮絮叨叨的说着幼时的兄弟情深,再谈到家中老母知晓冯阿大殒身沙场后的悲痛欲绝。
阿四时不时地从旁宽慰几句,待他情绪稳定后同他商议下葬及祭奠事宜,然而还不到冯辉出口答应时,冯家娘子就又出来闹了起来。
她大声怒骂阿四是骗子,顺手拾起扫帚将阿四二人打了出去,末了将背篓也扔了出来,重重关上门。
阿四立在原地呆看着木门,待里面的吵骂声又响起时,才缓缓蹲下,将散落一地的白骨装进竹篓里。
而自始自终都冷眼旁观的青年却突然开了口:“豫州之变,举国皆知河西军乃叛军,是大夏罪人,因此事连坐获罪之人不在少数,就连当时被视作储君的渤海王都因此自戕,更何况不久前昭帝掘赫连信坟茔仍陈词痛斥,如此关头谁敢得罪君王做大不韪之事。”
从心间泛起的绵痛涌了上来,包裹着阿四,她忍痛快速地拾好白骨,重重地撞向缚眼青年,不在乎他已趔趄倒地,小跑着落荒而逃。
(1)出自《诗经 葛生》,悼亡诗。
“我说过要鬼市主帮忙了吗?自有人将信阳有会驭尸的人的消息通传入京。”阿四满脸莫测笑意地从鬼市主手中抽出皇榜,“十八年前,信阳城东有户姓冯的人家,其长子冯阿大投身行伍,这才是我想请鬼市主帮忙探查的事,查一查现今那户人家的在何处。”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⑴”
阿四放眼望去,前方围得水泄不通处,和着敲击声,传来一阵哀伤的歌声,幽幽缕缕,如泣如诉。她下意识地迈脚前往。
那处由许许多多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嘈杂不堪,阿四在外围除了听见清越的歌声外,连两名妇人的争夺吵骂之声也听得一清二楚,更别提时不时人群中发出不怀好意地轻佻调戏言论。
原来是卖身葬亲之类的把戏。她自觉无趣,重新抬腿打算离去。
落后的鬼市主杵着木拐再次姗姗来迟,他一路沉闷的撞击引得不少看客回顾,待看清来人后,恭敬地左右避开,让出一条路来。
阿四这才看清,一名眼缚白绫的年轻男子席地而坐,用竹筷敲打着一只残破的瓦罐。他身前停着一具用破竹席盖的尸体,尸身虽完好无损,但即使燃着香也难掩酸涩腐臭味。
阿四估摸这人是在三日内逝去的。
“鬼市主您来得正好!快给我评评理,明明是我先来的,可这扈夫人非要同我抢。”
“价高者得,天经地义。这鬼市作生意向来是公道,鬼市主您可不能徇私啊!”
听后,鬼市主蹲下支身向前,用手抬起那男子的下巴,一边细细打量,一边啧啧称奇。
“怎么样?不错吧!”那名被唤作扈夫人的贵妇,也在鬼市主一旁蹲下,然她似是难耐那股尸臭,即使一手捏住鼻子还扇风散味,“鬼市主,只要你今天肯将他判给我,除了该给他的十金外,我再给您老人家奉上百金。”
“你……你……你……”另一名贵妇人叉腰站着,一手指着扈夫人,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你什么你,抠抠搜搜的,这么多年的邻居我又不是不知道你什么德性。”
世家公子常一掷千金购美姬,传为风流韵事、美谈一桩。然大族贵妇如此大庭广众之下为一男子争风吃醋,倒是罕见。阿四不禁摇头笑笑。
不过此人也着实值得,不单算那昳丽容貌,只论其春月新柳濯濯之姿,已是陶然意乱,更有趣的是,明明是他需卖身才能葬亲,然他却一直超然独立似岩上孤松,万般不挂心,视若无一物。
“好了!”兴许是瞧够了,鬼市主起身,跺了一下拐杖,制止两名贵妇的争吵,他挥动衣袖,散落出的人形纸片顷刻间化作两名童子。
“两位夫人既然有藏美之心,且争执不下,就让我坐下的童子带两位夫人另寻芳草。”话锋一转,鬼市主突然冷言历色起来,“这位贵人,不可。”
两名贵妇虽仍有怨言,可见鬼市主已发话,只能憋住不语。而鬼市主,俯身低头对着那男子似蛊惑般轻柔地问道:“老朽愿成全郎君,郎君可愿同老朽置换。”
见那名男子放下手中竹筷,缓缓抬起头,正欲答复鬼市主时,阿四出声唤了鬼市主一声。接着她缓步超他走来,腰间铜铃亦随着步子响动。
“鬼市主,我的事你还没有应下呢!”她依旧是笑意盈盈,不露锋芒,可这种关头,她出声制止,鬼市主如何不知她不想这桩交易达成。
“如贵客所想便是。”鬼市主起身,恭敬跟在阿四身后,“贵客可是同这人认识?”
“不认识。”
“据老朽所知,贵客可不是这般好心肠的人。”
“我可是为了鬼市主好。从皮相骨形上看此人虽命格贵重,可对你我这等阴气太重的玄门中人来说,百害无一利,或恐遭反噬。”阿四轻快地走着,腰间铃铛一步一响,嘴角勾起的嘲讽意味更浓重。岂料那男子匍匐着上前,迅速抱住阿四的腿。
“女郎可否买下我。”
阿四并没有停下步子,边朝前边对他说道:“我可没钱。”
“无需钱财。女郎是收尸人,定有办法将我这不能瞑目的挚友入土为安。只要安葬了挚友,在下定当为女郎当牛做马。”
阿四听后驻足抚上腰间的铜铃,继而转头打量起他右边拖着那只不能动弹的腿,“不错,竟能识别出招魂铃。可我素日讨生计的活都需要体力,而你又瞎又瘸的,要你何用!”
“在下可价值千金,足以让女郎此生衣食无忧。”
阿四斜睨了着此人,尽显轻蔑之意,“你所求之事我可以答应,但我无需钱财,只需你先是面东朝着豫州方向、面北朝着京都方向,最后对着我三跪九叩行跪拜大礼就行。”
见对方迟疑,阿四更是拉长了语调,恶作剧般慢悠悠道:“可是……不愿!那我可走了。”
“愿……当然愿。”那人慌忙扯过阿四衣摆,再艰难地借力站起,如阿四说的那般开始叩首磕头。
他一俯一跪间容止得度,似苒苒孤竹,淡然磊落,倒是显得阿四过于无理,摧折玉人。渐渐地阿四心中的鄙薄之意已散成无趣,退化为心烦意乱。不待他叩首完,就绕到尸体旁边开始行动。
她从腰间布囊中摸出朱砂,涂于尸首的眉心、手心、脚心,再拿出一只小瓶子,将里面暗红色的液体滴落于心房处后,不甚在意地席地盘膝而坐,另扔一截小香锥进香炉,待袅袅白烟升起,才阖目冥想。
一盏茶后,待烟断香冷,她才睁开双眼,伸手合上早已冷僵枉死之人的双目。
“跟我走吧!”这句话是对缚眼青年说的。
“鬼市主,我托你之事,若有回音,按老法子传信给我便是。”
说罢,阿四起身往外走,腰间铜铃叮铃响动,似为缚眼青年带路,然更令人称奇的是,那具尸首竟也似活了般,缓缓起身,僵直诡异地跟着阿四。
*
七日之后,阿四收到鬼市主的传信。
第二日趁着时辰尚早,她匆匆便背上竹篓往外赶。
她刚走到破庙门口时,这几日都不与她说话的男子却突然出口叫住她了。
那日走了将近一宿,阿四才带着他回到暂居的破庙,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休息,阿四便趁着天光破晓、雾霭朦胧之际,一把火将那尸体给烧了,留给他一地骨灰。
他又惊又气,可阿四递给他坛子,用枯枝引导他收敛骨灰时,又清楚说出挚友生卒年月、何方人士,他心中迟钝生出的怒意顿时偃旗息鼓。但在寂寥无波时终究意难平,遂打定主意不再搭理阿四,不言不语、默不作声真如天生哑巴一般,即使阿四替他剜掉右腿上碗口大小的腐肉时,也一声不吭。
“瞎子,你是怕我跑了吗?”
被说中心事,他有丝赧然,半响才支吾着开口:“我……我……曾应承过女郎……会为仆……请女郎允我同行。”
“行!”阿四爽快答应了,也将竹篓递与他背。
只是下山小路崎岖,他又腿脚不便,竟硬生生将这段路程耗了一个多时辰。而后她二人又在官道上走了许久,才碰上鬼市主的牛车。
“贵客托老朽寻的那户人家,还在信阳城内,只是已从城东搬到了南门附近。”说着鬼市主将一张写有具体信息的纸笺递给阿四,“不过冯阿大所投的是赫连信所掌的河西军,而当初豫州之变,太祖皇帝已将河西军定为叛军,冯阿大这罪人之身,怕已过惯太平日子的冯家人容不下呀!”
“不试试,怎么知道。”
鬼市主将阿四二人送到南门后便告辞。阿四对着纸笺上的地址在坊间穿梭,这是她送故土第三百七十二位河西军将士,她十分高兴,脚下的步子也愈加快了起来。
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阿四就找到了纸上冯家的新地址,赶忙上前轻敲半开着的门扉,但正准备开口问话时,里间就飞出一只陶碗。
所幸阿四躲闪及时,没被砸中。只是那只陶碗堪堪落在才到达院落前的缚眼男子脚下。
接着里面传来女人的哭喊、咒骂声,阿四有些头大,在回头提醒缚眼之人注意脚下碎陶后,终是决定先探出自己的脑袋看看情况,岂料同开门迎面而出的冯辉撞上。
许是有客盈门,冯家娘子暂收了哭啼样,面上挂不住地说了几句客套话后就托词进屋煮茶。
阿四将来意说明,在一脸震惊中把信物同骸骨交予冯辉。只见她面前那已近中年的粗犷汉子失声痛哭了起来。他抱着背篓絮絮叨叨的说着幼时的兄弟情深,再谈到家中老母知晓冯阿大殒身沙场后的悲痛欲绝。
阿四时不时地从旁宽慰几句,待他情绪稳定后同他商议下葬及祭奠事宜,然而还不到冯辉出口答应时,冯家娘子就又出来闹了起来。
她大声怒骂阿四是骗子,顺手拾起扫帚将阿四二人打了出去,末了将背篓也扔了出来,重重关上门。
阿四立在原地呆看着木门,待里面的吵骂声又响起时,才缓缓蹲下,将散落一地的白骨装进竹篓里。
而自始自终都冷眼旁观的青年却突然开了口:“豫州之变,举国皆知河西军乃叛军,是大夏罪人,因此事连坐获罪之人不在少数,就连当时被视作储君的渤海王都因此自戕,更何况不久前昭帝掘赫连信坟茔仍陈词痛斥,如此关头谁敢得罪君王做大不韪之事。”
从心间泛起的绵痛涌了上来,包裹着阿四,她忍痛快速地拾好白骨,重重地撞向缚眼青年,不在乎他已趔趄倒地,小跑着落荒而逃。
(1)出自《诗经 葛生》,悼亡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