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雨天,庄严寺也人如潮涌,一如往常。崔怀真混在如织的善男信女里走进山门,他没有骑马,没有佩刀,没穿官服,打扮朴素得像一个真正的普通香客,任人群推着走,一路绕弯,什么佛都见了。越过千佛殿时,他故意一点一点放慢脚步,很不显眼地向人群的边缘移动。然后在路过怀恩堂和卧佛堂之间那道勉强算得上窄巷的狭缝的时候,向左一转,悄无声息地从人群中脱离,若无其事地溜进去。
他收起雨伞,快步踏过石板铺筑的地面,穿过漆光发亮的木墙,走下屋后的石阶,钻进茂密的树林向右前行,在一道围栏门前停下脚步。要是有寺里僧人在场,一定会以“后山重地,藏经阁在此,不接外客”为由阻拦行进。好在他要去的不是藏经阁。他推门进去,他对路很熟,即使没有路标,也能准确地找到西边那座在树木中若隐若现的小屋。
崔怀真敲敲门,只有一下,短促得仿佛孩童的恶作剧。他没听门里的动静,知道不会有人应答。
“郎君,厨房没有蒸藕,送了别的菜。”
“是莼菜羹吗?”
“不是啊,没到采摘莼菜的时节,是八和齑。”
“进来吧。”
开了门,崔怀真首先看到的是一只狗,不是猎犬而是供人玩赏的小狗。他的到来令它有些紧张,发出威吓的低吠,甚至作势向前扑来。
“崔中郎不会介意吧?”话虽如此,但完全听不出说话的人有一丁点在意他会不会介意。也看不出来。
崔怀真将目光转向厅堂中央,许含章坐在那里的胡椅上,很是悠然自得的样子,身体占据整张椅子,怀里卧着一只猫,右手随意地挠着它的下巴。他的左手拉扯着狗链,似乎在控制那只狗,在管教它,但他没有拿出安抚的食物,任由它不安地叫嚷。
“请便。”崔怀真关上门,踏入这座仿佛交织了白日和黑夜的房子。四张胡椅之间的胡桌上点着一盏加满的油灯,摇晃着的微弱的火光勉强照亮周围,反令室内看上去更加昏暗。灰白色的天空铺满了朽腐发黑的格子窗,看起来异常明亮。
这些已经是这座房子的全部。没有卧榻,没有炊房,没有任何生活所需的东西。
“既然是敲门进来,我来的时候崔中郎看见了?”
“看不见更难。”崔怀真说,他隔着雨幕望见庄严寺的正门时,许含章正好在那里,带着那柄作为剑器一文不值,作为摆件是连城之珍的饰品。他看见他走下花哨奢华的牛车,围着一行打伞、抱猫、牵狗,各司其职的侍从,拖出一列松散的队伍,由西堂僧人出面引进寺。他毫不掩饰行径,好像恨不得让所有人记住,许含章今天在这个时间来过庄严寺。
“我在这里等了半个时辰有余。”
“寺里人太多了。”崔怀真简短地回答,走到离许含章最远的一张椅子坐下。
“人多不好吗?虽然有主上捐寺和指骨舍利的名头,我们探风司好不容易不露痕迹地推波助澜到今天这样的光景,王公士族、番邦访客、平民百姓,无论什么身份的人到寺内礼佛都不足为奇。崔中郎光明正大给亡父上三柱清香,也不会有人怀疑。”
崔怀真迸发出一阵不满,沉默且强烈,阴郁又不容置喙。他瞥了一眼许含章。“许司丞想说探风司的无所不能,可不可以换个人。我今天当班,等会还要赶回台城,很忙。”
“崔中郎谬赞。探风司是负责监视监听的耳目,能偷梁换柱,能移花接木,能为他人提供前路和退路,但是没法明面示人,也没法杀人,所以我只能找乌衣卫借刀。”许含章抬起一边眉毛,挂着半个微笑,透着一股虚伪的友善,“崔中郎应该很清楚。”
乌衣卫,写在书面的名字是鹰扬卫。和暗中存在的探风司不同,乌衣卫作为天子近卫、私兵可以明来明去。他们干的多是些对内逮捕、清剿一类十分追求效率的任务,要么太危险要么太污秽。
“但是没有很急切吧。许司丞知道来的人是我,还是很从容闲适地对完暗语啊。”崔怀真没有接过许含章的眼神,甚至看也不看他,歪着脑袋看向那只息了动静的小狗,似乎只有它值得他看。
“在下向来死板,过于循规蹈矩罢了。”许含章转开眼珠,像是不以为然。“所以,陈二确实死了吗?”
“在水里泡了几天,正常来说很难还活着。”
“确定是他吗?”
“应该是。”
“应该?”
“尸体已经认不出来了。但是玉佩、戒指和衣服都对得上,应该就是他。”
“他最好是死了。一个闭嘴的死人,总比一个不知道会和谁说什么的活人令人放心。”许含章加强了语气,似乎想借此排除他不想要的可能。“死在哪里?”
“淮水吧,大概。”
“淮水哪里,能不能把细节说得明白些?”许含章以咄咄逼人的质问口吻说道。
“尸体在城郊益青庄侧的叠桥篱门捞起来,想知道他死在哪里,可以封了河道从头到尾打捞一遍,或者问问河神。”崔怀真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回敬。
“知道死因吗?”
“淹死的,也有可能是被勒死的,他的脖子有点问题。”
“没有别的伤口?”
“暂时看不出来。”
“兵马图呢?”
“怎么可能在?”
许含章拧紧了眉头,神情严肃。玉佩和戒指还在,说明不是图财只是害命。尸体被丢进淮水里,为发现和验尸增添了许多麻烦。最重要的东西下落不明。放在一起看,任何人都会忍不住浮想联翩。
“把陈二能动用的棚屋位置给我。”崔怀真说。
“已经搜查过,一无所获。”
“说不定有凶手的线索。”
许含章点头,叹了口气,“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除此之外,最新的消息还是上一次有人见到他,是五天前的正月十九。”崔怀真停顿了一下,问道,“罗公那边有进展吗,验尸结果和他的家人怎么说?”
“他的家人说他是服用寒食散,发散的时候没得好,一头磕死在路边的。”许含章说,讽刺的语气明目张胆地越过界限。
“寒食散?我怎么不知道两司一卫的人可以服散。”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验尸结果证明了罗公的家人什么都不知道,他没有服散的迹象。”
“兵马图的事呢?按理说陈二会把东西交给上司罗公,由罗公带去会稽面呈。”
“不好问,旁敲侧击过,罗公的家人对他其实在做什么这件事一无所知,他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了许多不知来源和用途的东西,就算兵马图在那里也不知道放在哪里。”
“其余诸国和暗射司有什么消息?”
“什么都没有。”
“勉强算是个好消息。”
“算是吧。”许含章摇摇头,仍然在思索着什么,“但是必须要尽快解决掉杀了罗公和陈二的人。两天的时间,让探风司折损两人,出手这么精确,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要尽快。”他重复了一遍,与其说是在对崔怀真强调催促,反倒更像是在对自己说。
崔怀真没精打采地耸耸肩表示赞同,尽管看起来不像是真的认同。对话不会再继续下去了,没有特意道别,崔怀真起身离开,由原路返回。他的脸上是一贯兴趣缺缺的懒散样子,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是不同于来时的暗中警惕,现在他纯粹陷在沉思出神的状态里。他忙着思索,能让他洗掉身上的味道,最近的地方在哪里,以及该怎么从密缉、肃反和护卫之中,抽出时间把陈二的棚屋搜查一遍。
-
走出罗家的宅邸,和准备前往庄严寺的罗娘子一行人告别,檀梵童小心翼翼地钻进雨中。她不擅长在雨天赶路,这个时节江东的雨很险恶,阴冷、潮湿、绵密,比雪还冻人,逼得她不得不避。更别提她的口袋里现在有钱。
从西口走出榆林巷,对面有一排茶肆酒肆食肆,寒风把青旗吹得上下翻飞。檀梵童冷得把伞柄支在肩头,一边搓手驱寒一边想找一家不介意她点一壶茶坐到雨停的店家。这时候,檀梵童突然察觉到有一道视线落在身上。有人在看她。她应时转头,看见穿着兽毛大衣,像是打算存下一身水汽的陶公。他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装饰最华丽的那家酒肆最避风的角落,见她看过去,还伸手招了招。
想着花别人的钱总比花自己的钱痛快,檀梵童穿过车马道走了过去。
陶公起身往外迎了檀梵童几步,向跑堂的再要了一副碗筷才坐回席上,“这家虽然是酒肆,但是鱼脯不错,都是从淮水里捞起来的鱼,别有一番风味,阿檀小友要不要试试?”
檀梵童撇了撇嘴,视线滑过桌面,只上了一道没了热气的鱼脯,显得格外没有选择。“建邺卖鱼的食肆,十有八九都是淮水里捞的鱼,没什么新奇的。不如请我吃肉,我替陶公品品这酒肆牛羊有几分鲜美。”
他收起雨伞,快步踏过石板铺筑的地面,穿过漆光发亮的木墙,走下屋后的石阶,钻进茂密的树林向右前行,在一道围栏门前停下脚步。要是有寺里僧人在场,一定会以“后山重地,藏经阁在此,不接外客”为由阻拦行进。好在他要去的不是藏经阁。他推门进去,他对路很熟,即使没有路标,也能准确地找到西边那座在树木中若隐若现的小屋。
崔怀真敲敲门,只有一下,短促得仿佛孩童的恶作剧。他没听门里的动静,知道不会有人应答。
“郎君,厨房没有蒸藕,送了别的菜。”
“是莼菜羹吗?”
“不是啊,没到采摘莼菜的时节,是八和齑。”
“进来吧。”
开了门,崔怀真首先看到的是一只狗,不是猎犬而是供人玩赏的小狗。他的到来令它有些紧张,发出威吓的低吠,甚至作势向前扑来。
“崔中郎不会介意吧?”话虽如此,但完全听不出说话的人有一丁点在意他会不会介意。也看不出来。
崔怀真将目光转向厅堂中央,许含章坐在那里的胡椅上,很是悠然自得的样子,身体占据整张椅子,怀里卧着一只猫,右手随意地挠着它的下巴。他的左手拉扯着狗链,似乎在控制那只狗,在管教它,但他没有拿出安抚的食物,任由它不安地叫嚷。
“请便。”崔怀真关上门,踏入这座仿佛交织了白日和黑夜的房子。四张胡椅之间的胡桌上点着一盏加满的油灯,摇晃着的微弱的火光勉强照亮周围,反令室内看上去更加昏暗。灰白色的天空铺满了朽腐发黑的格子窗,看起来异常明亮。
这些已经是这座房子的全部。没有卧榻,没有炊房,没有任何生活所需的东西。
“既然是敲门进来,我来的时候崔中郎看见了?”
“看不见更难。”崔怀真说,他隔着雨幕望见庄严寺的正门时,许含章正好在那里,带着那柄作为剑器一文不值,作为摆件是连城之珍的饰品。他看见他走下花哨奢华的牛车,围着一行打伞、抱猫、牵狗,各司其职的侍从,拖出一列松散的队伍,由西堂僧人出面引进寺。他毫不掩饰行径,好像恨不得让所有人记住,许含章今天在这个时间来过庄严寺。
“我在这里等了半个时辰有余。”
“寺里人太多了。”崔怀真简短地回答,走到离许含章最远的一张椅子坐下。
“人多不好吗?虽然有主上捐寺和指骨舍利的名头,我们探风司好不容易不露痕迹地推波助澜到今天这样的光景,王公士族、番邦访客、平民百姓,无论什么身份的人到寺内礼佛都不足为奇。崔中郎光明正大给亡父上三柱清香,也不会有人怀疑。”
崔怀真迸发出一阵不满,沉默且强烈,阴郁又不容置喙。他瞥了一眼许含章。“许司丞想说探风司的无所不能,可不可以换个人。我今天当班,等会还要赶回台城,很忙。”
“崔中郎谬赞。探风司是负责监视监听的耳目,能偷梁换柱,能移花接木,能为他人提供前路和退路,但是没法明面示人,也没法杀人,所以我只能找乌衣卫借刀。”许含章抬起一边眉毛,挂着半个微笑,透着一股虚伪的友善,“崔中郎应该很清楚。”
乌衣卫,写在书面的名字是鹰扬卫。和暗中存在的探风司不同,乌衣卫作为天子近卫、私兵可以明来明去。他们干的多是些对内逮捕、清剿一类十分追求效率的任务,要么太危险要么太污秽。
“但是没有很急切吧。许司丞知道来的人是我,还是很从容闲适地对完暗语啊。”崔怀真没有接过许含章的眼神,甚至看也不看他,歪着脑袋看向那只息了动静的小狗,似乎只有它值得他看。
“在下向来死板,过于循规蹈矩罢了。”许含章转开眼珠,像是不以为然。“所以,陈二确实死了吗?”
“在水里泡了几天,正常来说很难还活着。”
“确定是他吗?”
“应该是。”
“应该?”
“尸体已经认不出来了。但是玉佩、戒指和衣服都对得上,应该就是他。”
“他最好是死了。一个闭嘴的死人,总比一个不知道会和谁说什么的活人令人放心。”许含章加强了语气,似乎想借此排除他不想要的可能。“死在哪里?”
“淮水吧,大概。”
“淮水哪里,能不能把细节说得明白些?”许含章以咄咄逼人的质问口吻说道。
“尸体在城郊益青庄侧的叠桥篱门捞起来,想知道他死在哪里,可以封了河道从头到尾打捞一遍,或者问问河神。”崔怀真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回敬。
“知道死因吗?”
“淹死的,也有可能是被勒死的,他的脖子有点问题。”
“没有别的伤口?”
“暂时看不出来。”
“兵马图呢?”
“怎么可能在?”
许含章拧紧了眉头,神情严肃。玉佩和戒指还在,说明不是图财只是害命。尸体被丢进淮水里,为发现和验尸增添了许多麻烦。最重要的东西下落不明。放在一起看,任何人都会忍不住浮想联翩。
“把陈二能动用的棚屋位置给我。”崔怀真说。
“已经搜查过,一无所获。”
“说不定有凶手的线索。”
许含章点头,叹了口气,“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除此之外,最新的消息还是上一次有人见到他,是五天前的正月十九。”崔怀真停顿了一下,问道,“罗公那边有进展吗,验尸结果和他的家人怎么说?”
“他的家人说他是服用寒食散,发散的时候没得好,一头磕死在路边的。”许含章说,讽刺的语气明目张胆地越过界限。
“寒食散?我怎么不知道两司一卫的人可以服散。”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验尸结果证明了罗公的家人什么都不知道,他没有服散的迹象。”
“兵马图的事呢?按理说陈二会把东西交给上司罗公,由罗公带去会稽面呈。”
“不好问,旁敲侧击过,罗公的家人对他其实在做什么这件事一无所知,他们清点他的遗物发现了许多不知来源和用途的东西,就算兵马图在那里也不知道放在哪里。”
“其余诸国和暗射司有什么消息?”
“什么都没有。”
“勉强算是个好消息。”
“算是吧。”许含章摇摇头,仍然在思索着什么,“但是必须要尽快解决掉杀了罗公和陈二的人。两天的时间,让探风司折损两人,出手这么精确,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要尽快。”他重复了一遍,与其说是在对崔怀真强调催促,反倒更像是在对自己说。
崔怀真没精打采地耸耸肩表示赞同,尽管看起来不像是真的认同。对话不会再继续下去了,没有特意道别,崔怀真起身离开,由原路返回。他的脸上是一贯兴趣缺缺的懒散样子,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是不同于来时的暗中警惕,现在他纯粹陷在沉思出神的状态里。他忙着思索,能让他洗掉身上的味道,最近的地方在哪里,以及该怎么从密缉、肃反和护卫之中,抽出时间把陈二的棚屋搜查一遍。
-
走出罗家的宅邸,和准备前往庄严寺的罗娘子一行人告别,檀梵童小心翼翼地钻进雨中。她不擅长在雨天赶路,这个时节江东的雨很险恶,阴冷、潮湿、绵密,比雪还冻人,逼得她不得不避。更别提她的口袋里现在有钱。
从西口走出榆林巷,对面有一排茶肆酒肆食肆,寒风把青旗吹得上下翻飞。檀梵童冷得把伞柄支在肩头,一边搓手驱寒一边想找一家不介意她点一壶茶坐到雨停的店家。这时候,檀梵童突然察觉到有一道视线落在身上。有人在看她。她应时转头,看见穿着兽毛大衣,像是打算存下一身水汽的陶公。他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装饰最华丽的那家酒肆最避风的角落,见她看过去,还伸手招了招。
想着花别人的钱总比花自己的钱痛快,檀梵童穿过车马道走了过去。
陶公起身往外迎了檀梵童几步,向跑堂的再要了一副碗筷才坐回席上,“这家虽然是酒肆,但是鱼脯不错,都是从淮水里捞起来的鱼,别有一番风味,阿檀小友要不要试试?”
檀梵童撇了撇嘴,视线滑过桌面,只上了一道没了热气的鱼脯,显得格外没有选择。“建邺卖鱼的食肆,十有八九都是淮水里捞的鱼,没什么新奇的。不如请我吃肉,我替陶公品品这酒肆牛羊有几分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