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悉索索的声响平息后门开了,很小心地拉开一道缝,但足够崔怀真看见藏在屋内的晦暗中一张消瘦蜡黄的脸,足以他察觉出那道打量的视线里的警觉。他开始在心中回想那些令人松动心防的伎俩,也许这时他应该摆出温文有礼的姿态循循善诱,最好虚情假意得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坦白。这一类事从来不在他擅长的领域之内,不过,好在做到勉强过关并不特别困难。
“娘子,打扰了。”崔怀真说,他调整了一下姿势,把刀藏在她看不见的位置,放轻语调,换上恰到好处的探问神情,一点谨慎在意,一点与己无关,尽可能展现出近似天生的纯良,“我在楼下捡到这块手帕,劳娘子看看这是你的吗?”
他伸出手,递出那块叠成掌心大小的手帕,停在门里的女人能够看清绣样花纹的距离,没有表现迫切也没有倾向疏远。
“是我不小心落下的,多谢郎君。”崔怀真看见她轻轻呼出的那口象征放松的白气的同时,留意到女人那双凹陷的眼睛由于过度使用有些浑浊,但视线移动得相当灵活,而那只探出取物的手光滑柔软如旧皮具,和她的脸比起来年轻五岁有余,显然是被特意保养过。他立刻明白这不是一个只为家人缝补的妇人,应该是一个针线行家。
“抱歉,耽误娘子一些时间。”他再一次表达歉意,用比较试探的语气问,“我来这里想找一个南北行货的商人,他应该住在右边隔壁的二楼,别人都叫他陈二,娘子认识吗?”
崔怀真仔细地观察着女人的表情,看见她在听见陈二的名字时彻底松了一口气,那种放下心的神情,常见于人自以为落回熟悉的情况,知道该如何应付时。他既感到宽慰又疑惑,宽慰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脸上没有出现沾上麻烦的反感,她对陈二真正在做什么一无所知,没必要花力气研究是否走漏风声,‘打发’她和家人;疑惑是因为他想起陈二袋子里和帕子上相同的绿线。住处断绝了多余的物件,没有同居的亲人,显然陈二是一个倾向尽量简洁的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和她有联系?
“郎君找他有什么事情吗?”
“年前和陈二有约,谈谈开春去北边的事情,”崔怀真顺着她的猜测,半真半假地说,“刚去他住的地方敲门没人在,也不知道是我记错地方了还是没人。”
“郎君没找错地方,是人不在,我也好几天没见过他了。”
“娘子知道他现在在何处吗?”
“一无所知,帮不上郎君的忙。”
“陈二没有和娘子提过吗?”
“当然没有,我和陈二只是一般往来。再说这里天天都有人搬进、离开,来去随意,没有人会把这些当作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商人嘛,东飘西泊的,万一有了变数说过的事就算不了数了,还不如不说。”
“娘子知道他是哪一天离开的吗?”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上一次见到他是针刺日后一天,就是十八那天。”
崔怀真注意到她的不假思索,这种果断意味着有什么事情让她把这个日期记得格外清楚。“他和娘子透露过接下来去忙什么生意吗?”
“一点没……对了,”女人突然停住了,接着脸上浮出突然想起了什么的恍然,“也许是绣品。”
“绣品?”崔怀真重复,是引导也是到这后第一句真正的疑问。
“陈二在十八那天找我,是为了验收托我出工的活。他也许是听我夫说起过我在成亲前是绣坊的绣娘,于是出钱偶尔找我做些绣品。他给的工期向来宽裕,报酬也不错,这买卖还是我占便宜。只那天结算的那一笔格外累人。”
“是花样过于繁复,太过为难?”崔怀真以诱导的口气问,等她继续往下讲。
“再复杂的花样,给足时间总是能做出来,突然缩短工期神仙也犯难。”女人叹了口气,再开口带了点抱怨,“一开始他和我约定的是正月下旬交付,忽然变卦说客人急需,一定要在十九拿到手。好在之前我已经绣好大部分,连赶几日熬了灯油也熬了眼睛,才赶在十八交工。”
“过年的时候这么催促,未免太不近人情。”
“倒不是那么不讲道理,陈二催我赶工是……”女人迟疑着,朦胧地凝视着前方,仿佛那里放着一本翻动的日历,“是上元那天,马上过完年。”
“也没有多善解人意,至少应该让人看完灯会。”崔怀真再度提出轻度责备。
“话虽如此,但我看那件绣品样式是佛前供奉用的,说不定客人家突然有事发生,急切之下没有办法顾及其他。”
崔怀真停顿了一下,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现在一定要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必须让这个女人把那张绣图拿出来。如果探风司的人多些仔细多些运气,应付这些事的人不会是他。
“我听陈二说过手里正有一件很不错的绣品,针法活泼绣工细腻,平滑光顺精美绝伦,抵我往返南北一趟所运送的货物精巧,想必说的就是娘子手绣的这件吧。”
崔怀真看见女人扬起嘴角,笑意挂眉,“陈二这么说过?虽然我曾在郑家绣坊做事,但成亲后没什么机会往绣架前坐,更是大不如从前,他这么说太过誉了。”
“是长干寺东绣花里的郑家绣坊吗?”崔怀真稍加快语速,假装那是惊讶,“娘子太谦虚了,我听说那是建邺头号绣坊,绣品绣作巧夺天工,常有豪奢士族一掷千金。”
女人的声音略带自豪,面露笑容的她心满意足地说,“那时我只是个学艺不精的普通绣娘,碰巧进了郑家绣坊罢了。”
“某逾矩了,不知是否能一窥娘子绣作模样?”女人张嘴想说些什么,崔怀真在她发出声音前继续说,“在下知道娘子已将绣作交出,但是从前只有耳闻从未目睹过的郑家绣坊绣作,如今在眼前咫尺之遥,在下实在不想错过,即使只是图样也想一观真貌,请娘子成全。”
他拱手行礼,真切希望她有保存底图的好习惯,或者一个记性极佳的好脑子,以避免更多没有必要的访查探问。
“这……”女人嗫嚅着,攥着手里的手帕微微揉搓,迟疑了一会,“我这还有一些剩下的丝线和底稿,要是郎君不嫌简陋粗糙可以进来看看。”
“多谢娘子,叨扰了。”
崔怀真没有再多客套一句话,就连表情也在直起身后恢复了平常,那副兴犹不浅的好奇表情消失得像从来没有出现过。门大开了,绣架静静摆在房子最明亮的窗边。他不动声色收回打量的视线提步前行,在越过门槛前深吸一口气又吐出,想把浸透雨水的沉重空气吹开,好能多些松快。
-
没有心情多余重复一遍和上次来罗家宅子时一样的客套和问候,在被罗娘子呼来的赵伯正要行礼之际,檀梵童直接打断他,“管家,你家主人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穿着的衣物和带着的东西还在吗?”她得语气客气得有些勉强,“要是还留着,可以全部带到书斋给我看看吗?”
也许是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继续行礼寒暄,还是指责她言行失礼,或者是回答问题,赵伯望着檀梵童,无措之下那双死灰般的眼睛反而活了过来。过了几息,他转向罗娘子,难看的脸色有点疑惑,“敢问五娘子,这是?”
罗娘子的嘴唇无声开合几下想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赵伯抱歉,先按檀女郎说的办吧。”
“不介意我们先过去吧?”如果檀梵童是一个惯于自省的人,那她这时会多看几眼赵伯的眼色,主动道一声对不住,用更含蓄的措辞再问一遍,但是她从来不是这样的人。她风似的转身踏上游廊,匆匆朝书斋的方向走去,就像一只上路寻找猎物的野兽。
两盏茶不见的书斋,进门香案上燃着的线香新换了几根。
“小郎,”檀梵童看向门口的仆人,仍是见过的那一个,“我和你家娘子走后,有什么人来过这里?”
仆人没有立刻回答,看了她一眼再看向站在她身旁的罗娘子,得到轻轻的点头才说,“居士来过,给主人上了一炷香。”
“是净光居士,阿翁的弟弟,虽然是异母但是感情深厚。”罗娘子轻声说,“阿翁仙逝,叔祖年事已高不能时时守在灵前,不去寺里的时候常来这里上香。”
檀梵童点点头,“除了他,平时有其他人来吗?”
“我家人从寺里守灵回来休息时,几乎人人都会过来。”
“主人生前进出设限的地方,离世后让人自由出入,规矩变得还挺快啊。”檀梵童说,话格外不中听语气却没有一丝讽刺的恶意,一时间叫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在她没有指望得到回话,再次转向仆人,“小郎,这几天你在的时候,有没有来去带着东西的人?”
“的确有这样的人。”仆人仔细想了一会儿后说,“居士、府君徐氏姑和廖郎每次来时都会带着供品。”
“他们会带东西走吗?”
“这……女郎说笑了。”
“你要是没看到也没什么,可以直说。”檀梵童说,看他之前那眼前没人抓紧偷闲的样子,她就断定,这不是一个多细心的人。“府君、廖郎和徐氏姑什么人?”
“府君指的是我从父,任丹阳太守。徐氏姑是我的三姑,是光禄大夫徐公的夫人。廖郎是我夫,原本是阿翁的学生,和我成亲后入赘我家。”
凶手很有可能就在这些人之中。罗娘子的脸色越来越暗沉,显然也已明白。亲人相杀。檀梵童笑了起来,充满讽刺和蔑视。她越过门槛,走到香案前,伸手把所有散发浓郁檀香的线香拔出,倒插进香灰里,熄灭了。
“娘子,打扰了。”崔怀真说,他调整了一下姿势,把刀藏在她看不见的位置,放轻语调,换上恰到好处的探问神情,一点谨慎在意,一点与己无关,尽可能展现出近似天生的纯良,“我在楼下捡到这块手帕,劳娘子看看这是你的吗?”
他伸出手,递出那块叠成掌心大小的手帕,停在门里的女人能够看清绣样花纹的距离,没有表现迫切也没有倾向疏远。
“是我不小心落下的,多谢郎君。”崔怀真看见她轻轻呼出的那口象征放松的白气的同时,留意到女人那双凹陷的眼睛由于过度使用有些浑浊,但视线移动得相当灵活,而那只探出取物的手光滑柔软如旧皮具,和她的脸比起来年轻五岁有余,显然是被特意保养过。他立刻明白这不是一个只为家人缝补的妇人,应该是一个针线行家。
“抱歉,耽误娘子一些时间。”他再一次表达歉意,用比较试探的语气问,“我来这里想找一个南北行货的商人,他应该住在右边隔壁的二楼,别人都叫他陈二,娘子认识吗?”
崔怀真仔细地观察着女人的表情,看见她在听见陈二的名字时彻底松了一口气,那种放下心的神情,常见于人自以为落回熟悉的情况,知道该如何应付时。他既感到宽慰又疑惑,宽慰是因为这个女人的脸上没有出现沾上麻烦的反感,她对陈二真正在做什么一无所知,没必要花力气研究是否走漏风声,‘打发’她和家人;疑惑是因为他想起陈二袋子里和帕子上相同的绿线。住处断绝了多余的物件,没有同居的亲人,显然陈二是一个倾向尽量简洁的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和她有联系?
“郎君找他有什么事情吗?”
“年前和陈二有约,谈谈开春去北边的事情,”崔怀真顺着她的猜测,半真半假地说,“刚去他住的地方敲门没人在,也不知道是我记错地方了还是没人。”
“郎君没找错地方,是人不在,我也好几天没见过他了。”
“娘子知道他现在在何处吗?”
“一无所知,帮不上郎君的忙。”
“陈二没有和娘子提过吗?”
“当然没有,我和陈二只是一般往来。再说这里天天都有人搬进、离开,来去随意,没有人会把这些当作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商人嘛,东飘西泊的,万一有了变数说过的事就算不了数了,还不如不说。”
“娘子知道他是哪一天离开的吗?”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上一次见到他是针刺日后一天,就是十八那天。”
崔怀真注意到她的不假思索,这种果断意味着有什么事情让她把这个日期记得格外清楚。“他和娘子透露过接下来去忙什么生意吗?”
“一点没……对了,”女人突然停住了,接着脸上浮出突然想起了什么的恍然,“也许是绣品。”
“绣品?”崔怀真重复,是引导也是到这后第一句真正的疑问。
“陈二在十八那天找我,是为了验收托我出工的活。他也许是听我夫说起过我在成亲前是绣坊的绣娘,于是出钱偶尔找我做些绣品。他给的工期向来宽裕,报酬也不错,这买卖还是我占便宜。只那天结算的那一笔格外累人。”
“是花样过于繁复,太过为难?”崔怀真以诱导的口气问,等她继续往下讲。
“再复杂的花样,给足时间总是能做出来,突然缩短工期神仙也犯难。”女人叹了口气,再开口带了点抱怨,“一开始他和我约定的是正月下旬交付,忽然变卦说客人急需,一定要在十九拿到手。好在之前我已经绣好大部分,连赶几日熬了灯油也熬了眼睛,才赶在十八交工。”
“过年的时候这么催促,未免太不近人情。”
“倒不是那么不讲道理,陈二催我赶工是……”女人迟疑着,朦胧地凝视着前方,仿佛那里放着一本翻动的日历,“是上元那天,马上过完年。”
“也没有多善解人意,至少应该让人看完灯会。”崔怀真再度提出轻度责备。
“话虽如此,但我看那件绣品样式是佛前供奉用的,说不定客人家突然有事发生,急切之下没有办法顾及其他。”
崔怀真停顿了一下,在心里叹了口气。他现在一定要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必须让这个女人把那张绣图拿出来。如果探风司的人多些仔细多些运气,应付这些事的人不会是他。
“我听陈二说过手里正有一件很不错的绣品,针法活泼绣工细腻,平滑光顺精美绝伦,抵我往返南北一趟所运送的货物精巧,想必说的就是娘子手绣的这件吧。”
崔怀真看见女人扬起嘴角,笑意挂眉,“陈二这么说过?虽然我曾在郑家绣坊做事,但成亲后没什么机会往绣架前坐,更是大不如从前,他这么说太过誉了。”
“是长干寺东绣花里的郑家绣坊吗?”崔怀真稍加快语速,假装那是惊讶,“娘子太谦虚了,我听说那是建邺头号绣坊,绣品绣作巧夺天工,常有豪奢士族一掷千金。”
女人的声音略带自豪,面露笑容的她心满意足地说,“那时我只是个学艺不精的普通绣娘,碰巧进了郑家绣坊罢了。”
“某逾矩了,不知是否能一窥娘子绣作模样?”女人张嘴想说些什么,崔怀真在她发出声音前继续说,“在下知道娘子已将绣作交出,但是从前只有耳闻从未目睹过的郑家绣坊绣作,如今在眼前咫尺之遥,在下实在不想错过,即使只是图样也想一观真貌,请娘子成全。”
他拱手行礼,真切希望她有保存底图的好习惯,或者一个记性极佳的好脑子,以避免更多没有必要的访查探问。
“这……”女人嗫嚅着,攥着手里的手帕微微揉搓,迟疑了一会,“我这还有一些剩下的丝线和底稿,要是郎君不嫌简陋粗糙可以进来看看。”
“多谢娘子,叨扰了。”
崔怀真没有再多客套一句话,就连表情也在直起身后恢复了平常,那副兴犹不浅的好奇表情消失得像从来没有出现过。门大开了,绣架静静摆在房子最明亮的窗边。他不动声色收回打量的视线提步前行,在越过门槛前深吸一口气又吐出,想把浸透雨水的沉重空气吹开,好能多些松快。
-
没有心情多余重复一遍和上次来罗家宅子时一样的客套和问候,在被罗娘子呼来的赵伯正要行礼之际,檀梵童直接打断他,“管家,你家主人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穿着的衣物和带着的东西还在吗?”她得语气客气得有些勉强,“要是还留着,可以全部带到书斋给我看看吗?”
也许是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继续行礼寒暄,还是指责她言行失礼,或者是回答问题,赵伯望着檀梵童,无措之下那双死灰般的眼睛反而活了过来。过了几息,他转向罗娘子,难看的脸色有点疑惑,“敢问五娘子,这是?”
罗娘子的嘴唇无声开合几下想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赵伯抱歉,先按檀女郎说的办吧。”
“不介意我们先过去吧?”如果檀梵童是一个惯于自省的人,那她这时会多看几眼赵伯的眼色,主动道一声对不住,用更含蓄的措辞再问一遍,但是她从来不是这样的人。她风似的转身踏上游廊,匆匆朝书斋的方向走去,就像一只上路寻找猎物的野兽。
两盏茶不见的书斋,进门香案上燃着的线香新换了几根。
“小郎,”檀梵童看向门口的仆人,仍是见过的那一个,“我和你家娘子走后,有什么人来过这里?”
仆人没有立刻回答,看了她一眼再看向站在她身旁的罗娘子,得到轻轻的点头才说,“居士来过,给主人上了一炷香。”
“是净光居士,阿翁的弟弟,虽然是异母但是感情深厚。”罗娘子轻声说,“阿翁仙逝,叔祖年事已高不能时时守在灵前,不去寺里的时候常来这里上香。”
檀梵童点点头,“除了他,平时有其他人来吗?”
“我家人从寺里守灵回来休息时,几乎人人都会过来。”
“主人生前进出设限的地方,离世后让人自由出入,规矩变得还挺快啊。”檀梵童说,话格外不中听语气却没有一丝讽刺的恶意,一时间叫人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在她没有指望得到回话,再次转向仆人,“小郎,这几天你在的时候,有没有来去带着东西的人?”
“的确有这样的人。”仆人仔细想了一会儿后说,“居士、府君徐氏姑和廖郎每次来时都会带着供品。”
“他们会带东西走吗?”
“这……女郎说笑了。”
“你要是没看到也没什么,可以直说。”檀梵童说,看他之前那眼前没人抓紧偷闲的样子,她就断定,这不是一个多细心的人。“府君、廖郎和徐氏姑什么人?”
“府君指的是我从父,任丹阳太守。徐氏姑是我的三姑,是光禄大夫徐公的夫人。廖郎是我夫,原本是阿翁的学生,和我成亲后入赘我家。”
凶手很有可能就在这些人之中。罗娘子的脸色越来越暗沉,显然也已明白。亲人相杀。檀梵童笑了起来,充满讽刺和蔑视。她越过门槛,走到香案前,伸手把所有散发浓郁檀香的线香拔出,倒插进香灰里,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