璎珞再醒来时,身上的剧痛已经褪去大半,而自己身在陌生的地方。
低垂的鲛绡金丝幔帐,顶上绣着金龙百蝠图案。
行吧,今世要能死在皇帝家,下辈子投胎也沾点富贵气。
床边设了一张小小的案几,上面的奏折卷椟已经多到堆不下,又放在了旁边的地上。大湛国的德安皇帝身姿挺拔,端坐沉稳,手中持着饱蘸红墨的檀木紫毫笔正在批阅奏章。他神情专注,下笔果断,殿中只有书写声声。
原来自己竟是占了他的龙床。璎珞叹了一气,侧身的时候感觉少了点什么,一摸耳侧,果然右边耳垂处空空如也。
而再一抬眼,身着镶金玉带缂丝衮服的男子已经走近,坐在她的榻侧。他向她把手摊开,那颗夜明珠可不正躺在他宽大的手心。犹豫间向他看去,那双深如寒潭的狭长星眸并无逼人气势,只满含着盈盈笑意注视着她。
她愣怔了一下,初七这个家伙怎么知道自己的秘密的,竟还有本事把信物递到他手上。
他却如同当年一般温柔缱绻。自己的名字被他低沉醇厚的嗓音唤来,依然格外动听,“璎珞……”
璎珞,这是天下第一的夜明珠,天然浑圆、流光溢彩,白日里如暖玉生香,黑夜里如日月烁光。这是你的名,我现在将它送给你可好?你只要戴着它就记得是我,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帮你带上好不好?”他的嗓音似带着蛊惑,又把手往她面前送了送。多熟悉的手,她好像还记得掌心的温度。只是一旦松开了,也就不能再握住了。
于是璎珞淡淡地笑了一下,把头侧开去,“不用了,本来就是陛下的东西,现在也算完璧归赵。”
他诧异,“可是江湖上人人都知道的小妖女,人美如珠,见珠识人……”
“现在我身子乏了,还带着这沉甸甸的玩意干什么。这些年也不知引来多少贪财好色之徒觊觎,平添是非麻烦。不过是身外之物,该扔就扔了吧。”
秦彻额角跳动,知道她吃软不吃硬,又念她大病初愈,只能压下火气不再勉强。又更耐心哄道,“可觉身子好些了?可想再看烟花?”
“烟花?”
“嗯,上次你都没好好看。刚燃到精彩时候,你就飞奔下阁去照顾被惊扰的小动物……”浅浅的笑意令他线条凌厉的脸庞也带上几分不常见的温柔。
是啊,她十五岁生辰那天,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彻特意为她燃放了一场烟花,比上元节那晚的还要盛大热闹。一朵一朵飞入夜空,又轰然炸开,像万千星辰一样璀璨夺目,照耀得整个长安城如正午白昼一样明亮。
你喜欢吗?
璎珞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刚从眼前绚烂的烟火中回神,又跌入另一种光芒中——太子秦彻正一瞬不瞬地瞧着她。他那双漂亮深情的眼睛里倒映的不光有五彩斑斓的烟花,还有一个小小的她。
凝望许久,他才徐徐开口道,“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双上挑的星眸中注满了深情和志在必得的自信,足以令世间任何女子心甘情愿深陷其中。他倾过身来吻她,最大的一朵烟花也在此时腾空而起。唇齿厮磨间,他继续吟道,“一日不见,思之如狂。”
她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而他是一国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到这样男子的青睐,她不是不虚荣,不是不感动。可正是那天,皇帝差人带话给她,三日之后他将亲自为太子秦彻赐婚,太子妃之位除了齐家小女不作第二人想。所以在他如水深情的凝望中,她挣扎着闪躲,飞奔下阁,以掩饰满心酸楚和无奈。
烟花即使再怎样华美璀璨,一声赞叹之后便落地成泥,化成灰烬,再难寻觅。所以看过一次,第二次便不稀罕了啊。
璎珞平静地问,“青龙寺的事情,陛下不计较了吗?”
他没想到她竟然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还记得那天春光大好,樱花飘落。女孩穿千草色的襦裙,高僧着海青色的袈裟,他们靠得太近,在一片粉红的花海中显得格外刺眼。她言笑晏晏,甚至伸手触碰了他的脸,而那个家伙竟然避也不避。
在璎珞随着师父离开长安之后,他也曾去质询过弘月。作为心怀天下的一国储君,他自认拥有包容开阔的胸襟,且不应囿于儿女情长,但却很想知道她当初跟弘月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
弘月倒是回答得坦荡,只波澜不惊的二字,“辩经。”一点多余的话也没有。
皇帝的表情略有尴尬。“我现在知道了,那只是一个误会,我不该怀疑你,不该怀疑你们……”
她却不依不饶地继续拆穿,“与弘月大师虽是误会,但也是我故意为之。所以当初即使没有弘月,也会有其它人、其它借口。”
“什么意思?你当时铁了心想要离开我?柳璎珞,不是说好了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吗!现在讲这些,我偏不信!”
我也不信啊……
“是太上皇,他要我离开你。”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璎珞很累,已经不想再演重复的戏码了,生命有涯,不该浪费在撕心裂肺上。“我做了最荒唐的尝试,而你竟然信了。所以,请放我走吧。”
毫不意外地看到男人眼里的震惊和痛苦,璎珞不忍看他,一颗心却也跟着揪紧疼痛。
“你可以恨我,恨我的父皇,可是唯有这个请求,我不能答应!”他压低了咆哮,钳住她单薄的双肩,情绪在失控边缘。“我找了你好久……现在我已经是一国之君了!没有人能阻止我爱你,没有人!”
“这一次,相信我好不好……”
秦彻双目泛红,不再自称为“朕”。像个任性的孩子将璎珞紧紧揽在怀里,她却只是苦笑。
——————————————————————————————————
距离璎珞被带走已有月余,只留下她养的那只猫咪雪奴儿与初七相伴。
天冷时节又挑食又贪睡,总是赖在他身畔。傻乎乎的小家伙,却也有着古怪的小脾气,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任人顺毛,心情不好即使对每日喂养的初七照样爪子招呼。如今开春长大了好些,褪去一身胎毛,更加蓬松如雪。就是这么个小家伙,却总让他想起她,一样的喜怒无常,又惯会撒娇勾人。
禁宫森森,半点消息也不曾透露出来。
初七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明明找的是青龙寺高僧弘月,会引来皇家禁卫。而那个男人看她的眼神分明有故事。
他太想知道,即使怀着未知的恐惧,还有嫉妒。即使他明白那会是他不愿面对的真相。但关于她的事情,他全部都想知道。
也曾多次再去青龙寺叨扰弘月,但对方还是什么也没说。
弘月住持只是道一声佛,低垂着眼眸告诉他,那是陛下和璎珞之间的一段往事。自己并无能力救人于水火,唯有他可以。
于是初七也只能回到高陵,日日企盼姑娘早日回来。
不,即使她再不回来,只要她在这世上平安无虞,那么初七也很知足。
————————————————————————————————
暄和四年,春。
大明宫蓬莱池边。
秦彻背负双手,看着回廊梁上衔泥筑巢一双的燕子,已经出神一刻了。
英挺的轮廓在和煦春光中镀上一圈暖融融的金边,却无端显得有一丝寂寥。
他忽然头也不回地问,“燕子每年都回来吗?”
一旁伺候的贵禧公公连忙答道,“回皇上,是的。每年都来。”
又复沉默。
远远听得叽叽喳喳的女声笑语走近,秦彻感觉清净已被打扰,正欲离开,却被眼尖的灵元公主看见。“陛下竟有此闲情逸致在此赏花?”
“灵元提醒的是,朕还有很多政事要处理。”
她却轻盈地跳到他面前,俯耳低声说道,“皇上恐怕看的是这燕子吧?难怪最近宫里盛传陛下在紫宸殿内偷藏了人……呵,原来你还在想她。”
“放肆!”秦彻的剑眉星目闪着冷冽的光,“哪里听来的流言蜚语,还敢到朕的面前胡说!”
公主被他突如其来的震怒吓得缩了缩脖子,只得撇撇嘴,将手中的鱼粮重重洒入水中。
秦彻思考片刻,又回头低声嘱咐皇妹,“不要告诉齐皇后。”
“是。”灵元公主一边恭送圣驾 ,一边内心暗觉得意,呵,传言竟然是真的。
说到这个小妖女,她曾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候灵元年岁尚小还不懂事,被宠得无法无天,正是骄纵又淘气的年纪。心血来潮便叫下人搬来长梯,架在花园长廊上掏鸟窝。
刚出生的雏燕羽翼稀松,连眼睛都未睁开就被带离了温暖的巢穴,一时惊慌失措,挣扎啄咬间却从公主小小的手掌心滑落。公主在梯子上“哎呀”一声,一众随从都被唬得魂飞魄散,只知道护着公主,生怕千金之躯有个什么闪失,却没有人理睬无助坠落的小鸟。
慌乱间唯有一个少女心疼地将凄厉惨叫的无辜幼鸟轻轻捧起,幸好春草已生,小鸟落在草间并没有死,只是小小的翅膀已经弯折扭曲。
她正心疼地用手帕轻轻兜住,思考着如何药救治,便见衣着华美五官精致的小公主已经气呼呼站在她面前,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大胆刁奴,快把鸟儿还给本公主!”
少女身着荆钗布裙却神色平淡自若,小心翼翼地捧着手帕中的鸟儿,全无奴颜卑膝之意,“小鸟受伤了,若不尽早医治……”
“你骗人!”虽然心里有愧,但灵元一点也不喜欢她。因为这个陌生的女孩长得实在太好看了,是那种能让同性感到威胁的张扬之美,而且她竟敢不怕她!娇纵受宠的公主怎么能忍,说着就扑来要抢。
站在一边不动声色看了很久的太子秦彻见矛盾就要升级,才出手提着这个调皮妹妹的后领把她拎到一边。
“太子哥哥放我下来!”
少年太子鬓若刀裁,俊美如画,眉眼之间是掩不住的飒爽英姿和飞扬神采。他平时不爱笑,所以偶一展颜便颇有几分冰雪初融、光风霁月的味道。璎珞只看他一眼便飞红了双颊不敢再瞧,把头深深低了下去。
“你是谁?”不想理会那个吵闹的皇妹,他的眼里只有这个少女,她不止外貌惊为天人,而且敢为了小小的生命顶撞公主,带着几分这深宫之内罕见的侠义和天真。
“见过太子殿下。民女柳璎珞,随师父柳先生入宫为皇帝陛下治病。”
这便是璎珞与秦彻的初次相见。
如河流汇入大海,如四季规律轮转,她生来便是要与他相配的。原本只醉心国事的太子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她这条河流,沉溺其中,并且甘之如饴。她的自在和不羁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少年热忱,秦彻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爱意交融,什么叫销魂蚀骨。
如罡风吹燃山火,二人的感情以燎原之势灼烧。
但转瞬又如流星璀璨划过天空,黯然陨落。
父王和皇兄的脾气都雷霆暴躁,灵元不敢多加打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青龙寺一行之后,柳璎珞便随柳先生隐居山野,而太子三日之后毅然接受了父皇的赐婚。
原以为他们之间荒唐的故事在那个时候就结束了。没想到多年之后又卷土重来,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呵,这小妖女确实有点本事。
而齐皇后生在将门,性格之火爆辛辣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回似有好戏可看了。
当年是她告诉他,如果亲鸟回巢看到雏燕惨死、巢穴遭毁,那么明年后年都不会再来了。帝王皇室之家,难道容不下区区几只小鸟?
幸得她的悉心呵护,如今燕子年年回巢,而佳人何在。
帝王皇室之家,容得下一双飞燕,却只是容不下她。
这样想着,秦彻脸上不由露出落寞。
————————————————————+——————————
长安郊外,皇家护国圣院大青龙寺。
又是一年樱花开。纤纤袅袅的粉白花瓣随惠风轻轻洒落池面之上,点起串串涟漪。
前来赏花礼佛的男女老少身着彩衣,脸上都洋溢着踏青的喜悦。唯有放生池边一个孤寂的身影与这热闹场面格格不入。
那是年少得道的高僧弘月。
着一袭青紫色僧袍,手握佛珠,玉立轩然,卓尔不群。精致俊秀的眉眼中透出与大好春光不相符的悲悯和深沉。
那个外族青年曾经带着她的珠子来找他。只消一眼,他就能认出是她的东西。
但他也知道,想要医治她的痼疾,进宫求助圣上或许是自己仅剩的选择。如果连他都做不到,那么她的希望更加渺茫。而自己能做的,不过是青灯古佛,日夜为她佛前祈求。
作为青龙寺历史上最年轻的住持,弘月的心也曾泛起过涟漪。
这是弘月不曾告人的秘密。
她慧根极深,心境也比他通透。他曾被她的各种随心之语震撼得无力招架,然后就这么任她随性妄为,才会被太子误会了去。
那是高敦二十六年。
四月初八佛诞,恰逢青龙寺樱花盛放。太子携美人春日赏樱。
秦彻照常先去大雄宝殿为父皇母后祈福,参拜礼成之后璎珞却不见了。
“弘月大师,知世俗而不世俗与不知世俗却避之不及,哪种做法才是对的?”她身着千草色襦裙,表情天真又恭敬。
右耳上晃荡着鸽卵大的夜明珠,那是暹罗国向大湛的进贡的稀世珍宝。
当朝皇后将其带来青龙寺开光,恭请了九十九位得道高僧为之诵经。还亲自斋戒七七四十九日、抄写心经九九八十一遍,以祈求其庇护皇子秦彻的平安。
弘月从小在青龙寺长大,曾跟随师父参加开光圣典时远远看过一眼。却没想到有生之年的第二次见,竟已被打成耳饰就挂在这个女孩耳上。
珠子随着她伶俐生动的表情如花摇颤,她左眼下一颗浅褐色的泪痣调皮地闪动。
弘月默默移开了视线。
“弘月大师,释迦牟尼成佛前,是不是也拥有过荣华富贵,经历过结婚生子,而你什么都没经历过就告诉世人生老病死苦,会不会太没有说服力了?”
“入佛道不过是顿悟和渐悟的不同,二者并无优劣。弘月从小出生在寺里,是故与佛缘深。自打会说话就会念经,不是不问世事,而从不质疑这条对的路。阿弥陀佛。”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你当和尚不是因为这条路是对的,而是根本没想过你还有别的选择,可以走别的路?”
“自当时时自省、绝不质疑佛法无量,以免堕入魔道,坏我修行。”
“呵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好比这池中莲花,从淤泥中生发却一尘不染,我方信它本性高洁不染。而大师只是一个连水都没下过的人,说着冠冕堂皇的空洞词句,我如何相信你能渡我?”
他哑口无言,她却笑嘻嘻,“大师你别动。”
弘月惭愧地垂眸不语,他没动,不是因为听她的话,而是内心大受震撼。不觉间竟任她靠近,轻轻摘去沾在眼角的一片樱花瓣。
回过神来的时候,弘月只听到震怒的太子斥责她是妖女,蛊惑人心,玷污佛门净土。
从此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她。但总是听说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物,叫“小妖女”,右耳戴着世间至美的一颗夜明珠,妖艳魅惑,颠倒众生。他知道那一定是她,但又一定不是她。
他记忆里那个叫璎珞的女孩,曾与他讨论佛法,满脸赤诚、胸怀坦荡。
所谓色相,皆属虚幻。
她是纯净宝珠,本来无色,只是照出了世人百态。
低垂的鲛绡金丝幔帐,顶上绣着金龙百蝠图案。
行吧,今世要能死在皇帝家,下辈子投胎也沾点富贵气。
床边设了一张小小的案几,上面的奏折卷椟已经多到堆不下,又放在了旁边的地上。大湛国的德安皇帝身姿挺拔,端坐沉稳,手中持着饱蘸红墨的檀木紫毫笔正在批阅奏章。他神情专注,下笔果断,殿中只有书写声声。
原来自己竟是占了他的龙床。璎珞叹了一气,侧身的时候感觉少了点什么,一摸耳侧,果然右边耳垂处空空如也。
而再一抬眼,身着镶金玉带缂丝衮服的男子已经走近,坐在她的榻侧。他向她把手摊开,那颗夜明珠可不正躺在他宽大的手心。犹豫间向他看去,那双深如寒潭的狭长星眸并无逼人气势,只满含着盈盈笑意注视着她。
她愣怔了一下,初七这个家伙怎么知道自己的秘密的,竟还有本事把信物递到他手上。
他却如同当年一般温柔缱绻。自己的名字被他低沉醇厚的嗓音唤来,依然格外动听,“璎珞……”
璎珞,这是天下第一的夜明珠,天然浑圆、流光溢彩,白日里如暖玉生香,黑夜里如日月烁光。这是你的名,我现在将它送给你可好?你只要戴着它就记得是我,永远陪在你的身边。
“帮你带上好不好?”他的嗓音似带着蛊惑,又把手往她面前送了送。多熟悉的手,她好像还记得掌心的温度。只是一旦松开了,也就不能再握住了。
于是璎珞淡淡地笑了一下,把头侧开去,“不用了,本来就是陛下的东西,现在也算完璧归赵。”
他诧异,“可是江湖上人人都知道的小妖女,人美如珠,见珠识人……”
“现在我身子乏了,还带着这沉甸甸的玩意干什么。这些年也不知引来多少贪财好色之徒觊觎,平添是非麻烦。不过是身外之物,该扔就扔了吧。”
秦彻额角跳动,知道她吃软不吃硬,又念她大病初愈,只能压下火气不再勉强。又更耐心哄道,“可觉身子好些了?可想再看烟花?”
“烟花?”
“嗯,上次你都没好好看。刚燃到精彩时候,你就飞奔下阁去照顾被惊扰的小动物……”浅浅的笑意令他线条凌厉的脸庞也带上几分不常见的温柔。
是啊,她十五岁生辰那天,当时还是太子的秦彻特意为她燃放了一场烟花,比上元节那晚的还要盛大热闹。一朵一朵飞入夜空,又轰然炸开,像万千星辰一样璀璨夺目,照耀得整个长安城如正午白昼一样明亮。
你喜欢吗?
璎珞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刚从眼前绚烂的烟火中回神,又跌入另一种光芒中——太子秦彻正一瞬不瞬地瞧着她。他那双漂亮深情的眼睛里倒映的不光有五彩斑斓的烟花,还有一个小小的她。
凝望许久,他才徐徐开口道,“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双上挑的星眸中注满了深情和志在必得的自信,足以令世间任何女子心甘情愿深陷其中。他倾过身来吻她,最大的一朵烟花也在此时腾空而起。唇齿厮磨间,他继续吟道,“一日不见,思之如狂。”
她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子,而他是一国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到这样男子的青睐,她不是不虚荣,不是不感动。可正是那天,皇帝差人带话给她,三日之后他将亲自为太子秦彻赐婚,太子妃之位除了齐家小女不作第二人想。所以在他如水深情的凝望中,她挣扎着闪躲,飞奔下阁,以掩饰满心酸楚和无奈。
烟花即使再怎样华美璀璨,一声赞叹之后便落地成泥,化成灰烬,再难寻觅。所以看过一次,第二次便不稀罕了啊。
璎珞平静地问,“青龙寺的事情,陛下不计较了吗?”
他没想到她竟然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还记得那天春光大好,樱花飘落。女孩穿千草色的襦裙,高僧着海青色的袈裟,他们靠得太近,在一片粉红的花海中显得格外刺眼。她言笑晏晏,甚至伸手触碰了他的脸,而那个家伙竟然避也不避。
在璎珞随着师父离开长安之后,他也曾去质询过弘月。作为心怀天下的一国储君,他自认拥有包容开阔的胸襟,且不应囿于儿女情长,但却很想知道她当初跟弘月到底有没有发生什么。
弘月倒是回答得坦荡,只波澜不惊的二字,“辩经。”一点多余的话也没有。
皇帝的表情略有尴尬。“我现在知道了,那只是一个误会,我不该怀疑你,不该怀疑你们……”
她却不依不饶地继续拆穿,“与弘月大师虽是误会,但也是我故意为之。所以当初即使没有弘月,也会有其它人、其它借口。”
“什么意思?你当时铁了心想要离开我?柳璎珞,不是说好了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吗!现在讲这些,我偏不信!”
我也不信啊……
“是太上皇,他要我离开你。”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璎珞很累,已经不想再演重复的戏码了,生命有涯,不该浪费在撕心裂肺上。“我做了最荒唐的尝试,而你竟然信了。所以,请放我走吧。”
毫不意外地看到男人眼里的震惊和痛苦,璎珞不忍看他,一颗心却也跟着揪紧疼痛。
“你可以恨我,恨我的父皇,可是唯有这个请求,我不能答应!”他压低了咆哮,钳住她单薄的双肩,情绪在失控边缘。“我找了你好久……现在我已经是一国之君了!没有人能阻止我爱你,没有人!”
“这一次,相信我好不好……”
秦彻双目泛红,不再自称为“朕”。像个任性的孩子将璎珞紧紧揽在怀里,她却只是苦笑。
——————————————————————————————————
距离璎珞被带走已有月余,只留下她养的那只猫咪雪奴儿与初七相伴。
天冷时节又挑食又贪睡,总是赖在他身畔。傻乎乎的小家伙,却也有着古怪的小脾气,心情好的时候可以任人顺毛,心情不好即使对每日喂养的初七照样爪子招呼。如今开春长大了好些,褪去一身胎毛,更加蓬松如雪。就是这么个小家伙,却总让他想起她,一样的喜怒无常,又惯会撒娇勾人。
禁宫森森,半点消息也不曾透露出来。
初七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他明明找的是青龙寺高僧弘月,会引来皇家禁卫。而那个男人看她的眼神分明有故事。
他太想知道,即使怀着未知的恐惧,还有嫉妒。即使他明白那会是他不愿面对的真相。但关于她的事情,他全部都想知道。
也曾多次再去青龙寺叨扰弘月,但对方还是什么也没说。
弘月住持只是道一声佛,低垂着眼眸告诉他,那是陛下和璎珞之间的一段往事。自己并无能力救人于水火,唯有他可以。
于是初七也只能回到高陵,日日企盼姑娘早日回来。
不,即使她再不回来,只要她在这世上平安无虞,那么初七也很知足。
————————————————————————————————
暄和四年,春。
大明宫蓬莱池边。
秦彻背负双手,看着回廊梁上衔泥筑巢一双的燕子,已经出神一刻了。
英挺的轮廓在和煦春光中镀上一圈暖融融的金边,却无端显得有一丝寂寥。
他忽然头也不回地问,“燕子每年都回来吗?”
一旁伺候的贵禧公公连忙答道,“回皇上,是的。每年都来。”
又复沉默。
远远听得叽叽喳喳的女声笑语走近,秦彻感觉清净已被打扰,正欲离开,却被眼尖的灵元公主看见。“陛下竟有此闲情逸致在此赏花?”
“灵元提醒的是,朕还有很多政事要处理。”
她却轻盈地跳到他面前,俯耳低声说道,“皇上恐怕看的是这燕子吧?难怪最近宫里盛传陛下在紫宸殿内偷藏了人……呵,原来你还在想她。”
“放肆!”秦彻的剑眉星目闪着冷冽的光,“哪里听来的流言蜚语,还敢到朕的面前胡说!”
公主被他突如其来的震怒吓得缩了缩脖子,只得撇撇嘴,将手中的鱼粮重重洒入水中。
秦彻思考片刻,又回头低声嘱咐皇妹,“不要告诉齐皇后。”
“是。”灵元公主一边恭送圣驾 ,一边内心暗觉得意,呵,传言竟然是真的。
说到这个小妖女,她曾与之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候灵元年岁尚小还不懂事,被宠得无法无天,正是骄纵又淘气的年纪。心血来潮便叫下人搬来长梯,架在花园长廊上掏鸟窝。
刚出生的雏燕羽翼稀松,连眼睛都未睁开就被带离了温暖的巢穴,一时惊慌失措,挣扎啄咬间却从公主小小的手掌心滑落。公主在梯子上“哎呀”一声,一众随从都被唬得魂飞魄散,只知道护着公主,生怕千金之躯有个什么闪失,却没有人理睬无助坠落的小鸟。
慌乱间唯有一个少女心疼地将凄厉惨叫的无辜幼鸟轻轻捧起,幸好春草已生,小鸟落在草间并没有死,只是小小的翅膀已经弯折扭曲。
她正心疼地用手帕轻轻兜住,思考着如何药救治,便见衣着华美五官精致的小公主已经气呼呼站在她面前,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大胆刁奴,快把鸟儿还给本公主!”
少女身着荆钗布裙却神色平淡自若,小心翼翼地捧着手帕中的鸟儿,全无奴颜卑膝之意,“小鸟受伤了,若不尽早医治……”
“你骗人!”虽然心里有愧,但灵元一点也不喜欢她。因为这个陌生的女孩长得实在太好看了,是那种能让同性感到威胁的张扬之美,而且她竟敢不怕她!娇纵受宠的公主怎么能忍,说着就扑来要抢。
站在一边不动声色看了很久的太子秦彻见矛盾就要升级,才出手提着这个调皮妹妹的后领把她拎到一边。
“太子哥哥放我下来!”
少年太子鬓若刀裁,俊美如画,眉眼之间是掩不住的飒爽英姿和飞扬神采。他平时不爱笑,所以偶一展颜便颇有几分冰雪初融、光风霁月的味道。璎珞只看他一眼便飞红了双颊不敢再瞧,把头深深低了下去。
“你是谁?”不想理会那个吵闹的皇妹,他的眼里只有这个少女,她不止外貌惊为天人,而且敢为了小小的生命顶撞公主,带着几分这深宫之内罕见的侠义和天真。
“见过太子殿下。民女柳璎珞,随师父柳先生入宫为皇帝陛下治病。”
这便是璎珞与秦彻的初次相见。
如河流汇入大海,如四季规律轮转,她生来便是要与他相配的。原本只醉心国事的太子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她这条河流,沉溺其中,并且甘之如饴。她的自在和不羁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少年热忱,秦彻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爱意交融,什么叫销魂蚀骨。
如罡风吹燃山火,二人的感情以燎原之势灼烧。
但转瞬又如流星璀璨划过天空,黯然陨落。
父王和皇兄的脾气都雷霆暴躁,灵元不敢多加打探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青龙寺一行之后,柳璎珞便随柳先生隐居山野,而太子三日之后毅然接受了父皇的赐婚。
原以为他们之间荒唐的故事在那个时候就结束了。没想到多年之后又卷土重来,而且更加变本加厉。呵,这小妖女确实有点本事。
而齐皇后生在将门,性格之火爆辛辣比起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回似有好戏可看了。
当年是她告诉他,如果亲鸟回巢看到雏燕惨死、巢穴遭毁,那么明年后年都不会再来了。帝王皇室之家,难道容不下区区几只小鸟?
幸得她的悉心呵护,如今燕子年年回巢,而佳人何在。
帝王皇室之家,容得下一双飞燕,却只是容不下她。
这样想着,秦彻脸上不由露出落寞。
————————————————————+——————————
长安郊外,皇家护国圣院大青龙寺。
又是一年樱花开。纤纤袅袅的粉白花瓣随惠风轻轻洒落池面之上,点起串串涟漪。
前来赏花礼佛的男女老少身着彩衣,脸上都洋溢着踏青的喜悦。唯有放生池边一个孤寂的身影与这热闹场面格格不入。
那是年少得道的高僧弘月。
着一袭青紫色僧袍,手握佛珠,玉立轩然,卓尔不群。精致俊秀的眉眼中透出与大好春光不相符的悲悯和深沉。
那个外族青年曾经带着她的珠子来找他。只消一眼,他就能认出是她的东西。
但他也知道,想要医治她的痼疾,进宫求助圣上或许是自己仅剩的选择。如果连他都做不到,那么她的希望更加渺茫。而自己能做的,不过是青灯古佛,日夜为她佛前祈求。
作为青龙寺历史上最年轻的住持,弘月的心也曾泛起过涟漪。
这是弘月不曾告人的秘密。
她慧根极深,心境也比他通透。他曾被她的各种随心之语震撼得无力招架,然后就这么任她随性妄为,才会被太子误会了去。
那是高敦二十六年。
四月初八佛诞,恰逢青龙寺樱花盛放。太子携美人春日赏樱。
秦彻照常先去大雄宝殿为父皇母后祈福,参拜礼成之后璎珞却不见了。
“弘月大师,知世俗而不世俗与不知世俗却避之不及,哪种做法才是对的?”她身着千草色襦裙,表情天真又恭敬。
右耳上晃荡着鸽卵大的夜明珠,那是暹罗国向大湛的进贡的稀世珍宝。
当朝皇后将其带来青龙寺开光,恭请了九十九位得道高僧为之诵经。还亲自斋戒七七四十九日、抄写心经九九八十一遍,以祈求其庇护皇子秦彻的平安。
弘月从小在青龙寺长大,曾跟随师父参加开光圣典时远远看过一眼。却没想到有生之年的第二次见,竟已被打成耳饰就挂在这个女孩耳上。
珠子随着她伶俐生动的表情如花摇颤,她左眼下一颗浅褐色的泪痣调皮地闪动。
弘月默默移开了视线。
“弘月大师,释迦牟尼成佛前,是不是也拥有过荣华富贵,经历过结婚生子,而你什么都没经历过就告诉世人生老病死苦,会不会太没有说服力了?”
“入佛道不过是顿悟和渐悟的不同,二者并无优劣。弘月从小出生在寺里,是故与佛缘深。自打会说话就会念经,不是不问世事,而从不质疑这条对的路。阿弥陀佛。”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你当和尚不是因为这条路是对的,而是根本没想过你还有别的选择,可以走别的路?”
“自当时时自省、绝不质疑佛法无量,以免堕入魔道,坏我修行。”
“呵呵,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好比这池中莲花,从淤泥中生发却一尘不染,我方信它本性高洁不染。而大师只是一个连水都没下过的人,说着冠冕堂皇的空洞词句,我如何相信你能渡我?”
他哑口无言,她却笑嘻嘻,“大师你别动。”
弘月惭愧地垂眸不语,他没动,不是因为听她的话,而是内心大受震撼。不觉间竟任她靠近,轻轻摘去沾在眼角的一片樱花瓣。
回过神来的时候,弘月只听到震怒的太子斥责她是妖女,蛊惑人心,玷污佛门净土。
从此之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她。但总是听说江湖上有这么一号人物,叫“小妖女”,右耳戴着世间至美的一颗夜明珠,妖艳魅惑,颠倒众生。他知道那一定是她,但又一定不是她。
他记忆里那个叫璎珞的女孩,曾与他讨论佛法,满脸赤诚、胸怀坦荡。
所谓色相,皆属虚幻。
她是纯净宝珠,本来无色,只是照出了世人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