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消逝,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苹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杏花烟雨中,矗立着的白墙绿瓦意外地显得有几分萧瑟。江南扶着墙走过院子,穿过大门,不知不觉的就驻足在隔壁门口。轻轻叩门,略等了一会儿,却没有人来开门,她这才反应过来,江霖去了京城备考,这隔壁早就只剩下一间空屋子。不,也不该这么说,还有那一屋子的书。
想到这,江南不由得笑了起来,从随身的荷包中掏出了一把钥匙。
推门进去,还是那个江南熟悉的院子,熟悉的景象。虽说有江南不时过来照看着,可缺了人气的院子却总是显得有些许萧条和寂寥。这个院子,江南也算是熟门熟路了,从幼年跟着母亲第一次来,到现在算算转眼间也有了十数年了,可之前的那些经历彷佛就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事一样,那么清晰。
江南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是不是在笑自己竟然无事开始了伤春悲秋起来,果然,人真是不能闲着呀。
脑子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不多时便到了书房门口,江南推开门进去。江霖离开之时将这一屋子的书都赠予了江南,但这满屋子经子诗文,江南也就对几本史书略感兴趣,不过那也之时拿来当作故事书一般看看,要说是再深刻些的感悟倒是没有了。
江南轻车熟路地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坐了下来。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里江南点起了灯,驱散了满室的昏暗。在温暖的烛光下,四下里一片安静,是所有的喧嚣、担忧在这会儿都离她远去。在这样一片安静的氛围中江南鬼使神差般地坐在了书桌前。
待到江南放下手中的书卷,外头却早已是满天星光。略缓了缓,江南才将自己从先前的故事抽离出来。这时江南突然发现自己刚刚放下的书卷的那个地方正巧有个黑色的匣子。它安安静静地呆在着书桌上,却又很醒目。满满当当的书桌上,除了本应该在那里的笔墨纸砚就是那个突兀的黑色匣子。霎时间,江南的脑子里冒出来许多想法:
一会儿想着,这匣子在这书桌上一桌子的笔墨纸砚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这么醒目,莫不是是阿霖哥特意放在这,专门留给我的礼物吗?要不,我就打开看一下。
一会儿又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行,不能这样。这是别人的书房,又不是自家的屋子,我若是未经许可就随意翻他人东西,未免也太不礼貌了。万一这匣子里的东西是江霖他不小心忘了收拾的呢!不行,不行,不能动,不能打开。江南,非礼勿动,非礼勿动啊……
可江霖他一向是个仔细的人,这个匣子就这么突兀地放在桌子上,他是不应该不知道的。那么这桌上的匣子会不会是他专门留给我的呢?嗯,这个……
留给我的,不是留给我的,留给我的吗?真的不是留给我的吗……啊啊,真是头大呀!
在狠狠纠结了一番之后,江南决定先搁置匣子的归属问题。不过这叶没什么用,因为她又开始头疼另一个问题了:打开呢?还是不打开呢?
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江南还是默默地将手伸向了那个匣子。
打开匣子,里头放的是一幅《春景图》,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但江南莫名觉得有些熟悉,似乎曾经在哪里见到过。江南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幅画是江霖仿的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册中的《春景图》。
这幅图画的是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春意盎然、心情舒展。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而那不远处的屋前是一位俏丽少女,像是端坐着,又像是正要起身,笑语盈盈的模样,似乎是等待的人已经归来。
画很传神,也很动人,江南看着看着不由就羞红脸,不知是为那个少女还是为自己,低声骂了一句,“登徒子。”
-------------------------------------
人们都说一举成名天下知。每届的三甲尤其是状元往往被民间的人们认为是文曲星下凡。因而没回新科进士跨马游街都被密密麻麻的好热闹的男女老少们所围观。自然不止京城的百姓如此热情,因为当今圣人的重文轻武,举国上下都在等着今科进士的消息,也都想要知道这回又是哪些举子鲤鱼跃龙门,成了天子门生。
在这个车马很慢的时候,即使是京城的重要消息也没有那么快就能够传到千里之外的江南。而等到消息传到江南耳中的时候,已经不全是好消息了。
伴随着科举的落幕,伴随着前三甲一起传来的是今科科举舞弊,圣上大怒的消息。
那是明媚的春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这一天,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刹时间,眼前的色彩都变得暗淡虚无,脑子里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着。
杏花烟雨中,矗立着的白墙绿瓦意外地显得有几分萧瑟。江南扶着墙走过院子,穿过大门,不知不觉的就驻足在隔壁门口。轻轻叩门,略等了一会儿,却没有人来开门,她这才反应过来,江霖去了京城备考,这隔壁早就只剩下一间空屋子。不,也不该这么说,还有那一屋子的书。
想到这,江南不由得笑了起来,从随身的荷包中掏出了一把钥匙。
推门进去,还是那个江南熟悉的院子,熟悉的景象。虽说有江南不时过来照看着,可缺了人气的院子却总是显得有些许萧条和寂寥。这个院子,江南也算是熟门熟路了,从幼年跟着母亲第一次来,到现在算算转眼间也有了十数年了,可之前的那些经历彷佛就像是昨天发生过的事一样,那么清晰。
江南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是不是在笑自己竟然无事开始了伤春悲秋起来,果然,人真是不能闲着呀。
脑子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不多时便到了书房门口,江南推开门进去。江霖离开之时将这一屋子的书都赠予了江南,但这满屋子经子诗文,江南也就对几本史书略感兴趣,不过那也之时拿来当作故事书一般看看,要说是再深刻些的感悟倒是没有了。
江南轻车熟路地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坐了下来。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今日里江南点起了灯,驱散了满室的昏暗。在温暖的烛光下,四下里一片安静,是所有的喧嚣、担忧在这会儿都离她远去。在这样一片安静的氛围中江南鬼使神差般地坐在了书桌前。
待到江南放下手中的书卷,外头却早已是满天星光。略缓了缓,江南才将自己从先前的故事抽离出来。这时江南突然发现自己刚刚放下的书卷的那个地方正巧有个黑色的匣子。它安安静静地呆在着书桌上,却又很醒目。满满当当的书桌上,除了本应该在那里的笔墨纸砚就是那个突兀的黑色匣子。霎时间,江南的脑子里冒出来许多想法:
一会儿想着,这匣子在这书桌上一桌子的笔墨纸砚中显得如此格格不入,这么醒目,莫不是是阿霖哥特意放在这,专门留给我的礼物吗?要不,我就打开看一下。
一会儿又摇摇头,自言自语道,不行,不能这样。这是别人的书房,又不是自家的屋子,我若是未经许可就随意翻他人东西,未免也太不礼貌了。万一这匣子里的东西是江霖他不小心忘了收拾的呢!不行,不行,不能动,不能打开。江南,非礼勿动,非礼勿动啊……
可江霖他一向是个仔细的人,这个匣子就这么突兀地放在桌子上,他是不应该不知道的。那么这桌上的匣子会不会是他专门留给我的呢?嗯,这个……
留给我的,不是留给我的,留给我的吗?真的不是留给我的吗……啊啊,真是头大呀!
在狠狠纠结了一番之后,江南决定先搁置匣子的归属问题。不过这叶没什么用,因为她又开始头疼另一个问题了:打开呢?还是不打开呢?
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江南还是默默地将手伸向了那个匣子。
打开匣子,里头放的是一幅《春景图》,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但江南莫名觉得有些熟悉,似乎曾经在哪里见到过。江南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幅画是江霖仿的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册中的《春景图》。
这幅图画的是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春意盎然、心情舒展。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而那不远处的屋前是一位俏丽少女,像是端坐着,又像是正要起身,笑语盈盈的模样,似乎是等待的人已经归来。
画很传神,也很动人,江南看着看着不由就羞红脸,不知是为那个少女还是为自己,低声骂了一句,“登徒子。”
-------------------------------------
人们都说一举成名天下知。每届的三甲尤其是状元往往被民间的人们认为是文曲星下凡。因而没回新科进士跨马游街都被密密麻麻的好热闹的男女老少们所围观。自然不止京城的百姓如此热情,因为当今圣人的重文轻武,举国上下都在等着今科进士的消息,也都想要知道这回又是哪些举子鲤鱼跃龙门,成了天子门生。
在这个车马很慢的时候,即使是京城的重要消息也没有那么快就能够传到千里之外的江南。而等到消息传到江南耳中的时候,已经不全是好消息了。
伴随着科举的落幕,伴随着前三甲一起传来的是今科科举舞弊,圣上大怒的消息。
那是明媚的春日,姹紫嫣红开遍。可是这一天,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刹时间,眼前的色彩都变得暗淡虚无,脑子里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