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秦伯清点完妹婿张五送来的年奉,回到西轩,便见柳乘风被一堆弟子围着,好不热闹。
正欲上前,门房处送进来一张州牧府的名帖,说是州牧府刘管事前来拜谒。
秦伯没有惊扰兴致盎然的柳乘风,则身回到堂内,隔着一扇屏风,对里面的薛月回禀此事。
薛月交代秦伯,不要失了礼数,先周到地迎进来再说。
霁月山庄门楣不大,却雕梁画栋,精美富贵。
刘管事一行人等了一刻钟,见一名身着青衫的老翁姗姗来迟。
刘管事身旁,一名衣着体面的青年小声道:“阿耶,山庄管事这般老迈,可见主人家并无怜悯之心。”
刘管事道:“白发苍苍而已。看他那精神抖擞的模样,我猜这家主人宽厚。听说秦管事青年时便跟着柳庄主浪迹天涯,想必同是磊落洒脱之人。”
刘三郎不以为然撇撇嘴,心道父亲还真是消息灵通,好像全庄上下相关人等知晓来历似的。
秦伯与刘管事互相见礼后,一行人进了山庄。
整个山庄依山而建,还未开春已然郁郁葱葱,看得出来侍从们照管适宜。
行走在曲折婉转的游廊上,刘管事偶见青衫护丁,见之不仅斯文有礼,还富有朝气,精神气貌与别家不同。
绕过一道雕刻繁杂的插屏,刘管事听到了富有节奏的鼓乐之声。
秦伯解释道:“我家主人执鼓,与弟子们在练习傩戏,请刘管事先入堂内稍坐等候。”
刘管事笑吟吟道:“难得遇到柳庄主在执鼓,可否一观?”
“自然。”秦伯将客人迎入西轩院落。
说话间,只见西轩穿堂空地之上,青年们带着白面瘦鬼面具,伴随着击鼓声,或拽着黑色茅鞭,或举着长刀,有节奏地裈衣行走,狰狞中透着神秘的气息。
随着击鼓声越烈,青年们吼叫拍打着,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气氛越发紧张热烈。
刘管事一行人驻足观瞧,看得入神。
直到精妙的傩戏在喝彩中结束,屋内的薛月才对张五道:“账目上若有疑问,我会差人递话给你。趁着天儿好,我就不留你了。”
语毕,侍奉在侧的秦嬷嬷将张五送走,顺便粗略看了一下刘管事带来的礼,回禀道:“大娘子,州牧府来的刘管事带了十箱礼,不知何意。”
薛月推窗一瞧,原本在兴头上的柳乘风见了刘管事,喜悦神情消失大半,有些哭笑不得,对秦嬷嬷道:“挑些小巧贵重的玩意,仔细收拢,到时候给刘管事带回去,以作回礼。”
秦嬷嬷跟随薛月几十年,主仆二人早已养成默契,不必多言,秦嬷嬷便能知道薛月用意,不多问便去准备。
柳乘风净了手,尽管对不速之客多有不悦,但还是以礼待人,将刘管事带入堂内。
屏风之隔左侧,薛月岿然不动,边翻看账本,边注意柳乘风的动静。
刘管事将手中礼册递给跟着进来的秦管事,恭敬地朝柳乘风行礼,才得以落座。
他定睛看向柳乘风:此刻坐于软榻上的老翁,面容清癯,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有修道之人的洒脱肆意。他自问是个八面玲珑的,可见了柳乘风,不知怎的,心气不自觉矮了几分,悄悄生出一丝紧张。
柳乘风接下礼册,并未翻看,而是看向刘管事,示意他开门见山。
刘管事圆盘子脸,笑起来憨态可掬,徐徐道:“我家主人刚赴任不久,府衙里事务繁忙,一直不得空前来府上拜谒。本来今日我家主人要到府上,看望您老,不巧,被太常寺请去主持傩仪演练,一下子不得空闲,眼瞧着元正将至,怕越拖越久,便特意差遣小人今日前来……”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柳乘风压制住一贯的嘲讽语气,平淡道:“估摸着,肖州牧上任洛阳,将近三年了吧?按理说,应该是我们前去拜访州牧大人。只是,我们这小门小户的,上州牧府叨扰,怕落了个攀附之名。今日承蒙肖州牧抬举,还让你带来这些厚礼……”
柳乘风用手指点了点案桌上的礼册,道:“肖州牧好意,老朽心领了,只是这些礼不敢受用,还请刘管事带回吧。”
“这……您这么说,小的汗颜。”刘管事面露难色,随即带着讨好的笑容,话锋一转:“您老清明,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了,小人就不跟您绕弯子了。我家主人膝下育有三子。大朗已成婚开府,二郎如今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我家主人久闻您与大娘子不同流俗,贤良名声在外,您家小娘子,必定冰雪聪明、兰心蕙质……”
柳乘风适才知道刘管事的来意,开口打断对方:“州牧府二郎君,岂是我家外孙女能高攀得起的?管事不必多言,辛苦你今日跑一趟。待有空,老朽亲自上门道谢,拜谒肖州牧。这年关事忙,想必州牧府上少不了刘管事,老朽便不留你了。”
刘管事还未反应过来,只听柳乘风唤了一句“秦霄”,霁月山庄的管事便作势请他离开。
刘管事心生不悦,但没有表现出来,脸上依旧带着笑意,借势起身,递上早已准备的帖子,道:“今日来得唐突,小人便不叨扰了。我家主人给您府上留了最佳观礼位置,十日后,还请您带着府上大娘子与小娘子赏光。”
秦管事见柳乘风沉着脸,踌躇不知该不该接下帖子时,左侧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咳,他才接下帖子。
刘管事这才注意到,左侧暖阁中有人,不自觉侧目瞧去:只见那座缠枝纹花鸟屏风上方,香烟袅袅,不见其人,但也能猜到是何人在焚香。
……
出了霁月山庄大门,刘管事立马变脸,一副阴恻恻模样,惹得跟来的儿子也不敢言语。
正欲上车离开,有人开口留步。
刘管事横眼望去,见来的是衣着体面的秦嬷嬷。
秦嬷嬷手上端着一只普通的小匣子,身后鱼贯而出的十名侍从,手里端着的是精致纹样的檀木匣子。
刘管事正觉得一头雾水时,秦嬷嬷开口:“庄子里事忙,多有怠慢,还请刘管事多多包涵。”
说着,秦嬷嬷示意侍从将小匣子奉上:“这是我家大娘子赠予府上娘子、小郎君、小娘子们的一点薄礼。”
看得出来时间匆忙,薛大娘子未备大箱厚礼,但看小匣子精致模样,应该是用心挑选了,刘管事便让侍从悉数收下。
秦嬷嬷特意将手里的小匣子递给刘管事:“有劳管事来这么一趟,这是我家大娘子单独酬谢您的。”
“这……”刘管事做推诿状,心道:今日也就是奉命走个过场,没想着能成事。他早做好心里准备,霁月山庄不会给什么好脸面。结果却超过刘管事的预期:柳乘风表现得还算体面,没有如传闻一般拒人千里。薛大娘子也这般殷切,不仅给了州牧府脸面,还单独给他备了礼。
“这是我家大娘子的心意,还望刘管事不要嫌弃。”秦嬷嬷说着,又将小匣子递上。
“那就……”刘管事想了想,还是收下:“多谢您家大娘子了。”
秦嬷嬷笑吟吟地目送刘管事一行人离开后,眼中露出不屑的神色。
……
回程路上,刘管事与儿子刘三同乘一车。
刘三掂了掂小匣子,感觉分量不轻,边打开,边嘟囔:“霁月山庄的大娘子比庄主会做人,单独给阿耶……”
话到一半戛然而止,刘管事放下车帘子,视线移到儿子手上,只见一片黄灿灿、亮闪闪的,又惊又喜。
当着儿子的面,刘管事压住惊喜的神色,压低声音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没见过好东西呐?这事,不许往外泄露半句,听到没有。”
刘三是个伶俐的,连连点头。他手里捏着成色绝佳的金子,好奇问道:“阿耶,咋们随主人来洛阳都快三年了,却不知霁月山庄这般阔绰呢。”
刚来洛阳那年,肖州牧就差遣刘管事打听过城中矜贵人户。
当时只知,霁月山庄柳庄主与徐王有些交情,但因柳庄主并无半点官职在身,薛大娘子不过是一介商贾,再富裕也入不了肖州牧的眼,两家也就没有往来。
然而前几日,肖州牧的夫人肖大娘子,从长安娘家探亲回来,便对这霁月山庄格外抬举,与肖州牧多次提起。
肖大娘子天天念叨,薛月经营东植多年,可算是富埒陶白。只是人家柳庄主自诩清流,不事高调,所以薛月也就跟着深藏若虚。外人看来,便没觉得霁月山庄有些显贵之处。
听多了,一向挥霍无度的肖州牧,也就将藏富的霁月山庄放在心上了。只是肖州牧放不下身段,怎可亲自上门,便让管事做了马前卒。
“你懂什么。”刘管事知道主人何意,但未成事,即便是对着亲儿子,也不多言,只乐呵呵将刘三手里的金子抢过来,仔细将小匣子扣好,一路上盘算着再去哪里置办块地才好!
秦嬷嬷回到西轩,薛月便将账本放在一旁,问:“那刘管事收下了?”
“自然收下了,兴高采烈的。好歹是州牧府的管事,应该能领会您的意思。”秦嬷嬷留在一旁侍候,接着道:“这肖州牧头一次差人上门,也不是正式拜会,特意让管事来,也算是重视了。只是没有提前打个招呼,又说起亲事……难怪主人不悦。”
“乘风已是万般克制了,且让他恼怒一会儿吧。”薛月收敛了笑意,似乎想起什么,道:“刘管事送来的礼册呢?”
秦嬷嬷进来前,长兄秦霄便让她将礼册带进暖阁,此时正好递上,“大娘子请过目。”
薛月翻瞧着礼册,见都是节下来往的寻常事物,算不上贵重,便递回册子。
秦嬷嬷接下粗略看了一眼,道:“奴想着,既不能失了体面,又不能太过贵重,便挑了一座鎏金镶嵌宝石宝象摆件、两只成色上佳的玉佩、两只刀柄水晶坠、五支各色花纹金钗步摇,倒都是精巧贵重之物。除此之外,还单独给了刘管事一小箱金银钱币。相较这礼册上的,奴好像准备得有些贵重了。”
“贵重些不碍事。”薛月道:“肖州牧可不是克己奉公的。这位州牧上任三年的功绩,大概就是这一年比一年盛大的节庆活动了。”
秦嬷嬷点头,转念一想:“只是不知,肖州牧府怎的突然想起咋们山庄来了?”
“还能为了什么?”薛月了然于胸,道:“一转眼,我们清宁都到可以出嫁的年纪了……还真是不舍得。”
秦嬷嬷宽慰:“小娘子还跟个小娃娃似的,且得您再多养几年呢!”
说着,秦嬷嬷转眸看向案桌上的香盒,笑道:“估摸这会子,小娘子正在试新来的香呢。”
薛月眸光沉下来,瞧了一眼账本:“让丹红把今年的账册拿给清宁看看。”
正欲上前,门房处送进来一张州牧府的名帖,说是州牧府刘管事前来拜谒。
秦伯没有惊扰兴致盎然的柳乘风,则身回到堂内,隔着一扇屏风,对里面的薛月回禀此事。
薛月交代秦伯,不要失了礼数,先周到地迎进来再说。
霁月山庄门楣不大,却雕梁画栋,精美富贵。
刘管事一行人等了一刻钟,见一名身着青衫的老翁姗姗来迟。
刘管事身旁,一名衣着体面的青年小声道:“阿耶,山庄管事这般老迈,可见主人家并无怜悯之心。”
刘管事道:“白发苍苍而已。看他那精神抖擞的模样,我猜这家主人宽厚。听说秦管事青年时便跟着柳庄主浪迹天涯,想必同是磊落洒脱之人。”
刘三郎不以为然撇撇嘴,心道父亲还真是消息灵通,好像全庄上下相关人等知晓来历似的。
秦伯与刘管事互相见礼后,一行人进了山庄。
整个山庄依山而建,还未开春已然郁郁葱葱,看得出来侍从们照管适宜。
行走在曲折婉转的游廊上,刘管事偶见青衫护丁,见之不仅斯文有礼,还富有朝气,精神气貌与别家不同。
绕过一道雕刻繁杂的插屏,刘管事听到了富有节奏的鼓乐之声。
秦伯解释道:“我家主人执鼓,与弟子们在练习傩戏,请刘管事先入堂内稍坐等候。”
刘管事笑吟吟道:“难得遇到柳庄主在执鼓,可否一观?”
“自然。”秦伯将客人迎入西轩院落。
说话间,只见西轩穿堂空地之上,青年们带着白面瘦鬼面具,伴随着击鼓声,或拽着黑色茅鞭,或举着长刀,有节奏地裈衣行走,狰狞中透着神秘的气息。
随着击鼓声越烈,青年们吼叫拍打着,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气氛越发紧张热烈。
刘管事一行人驻足观瞧,看得入神。
直到精妙的傩戏在喝彩中结束,屋内的薛月才对张五道:“账目上若有疑问,我会差人递话给你。趁着天儿好,我就不留你了。”
语毕,侍奉在侧的秦嬷嬷将张五送走,顺便粗略看了一下刘管事带来的礼,回禀道:“大娘子,州牧府来的刘管事带了十箱礼,不知何意。”
薛月推窗一瞧,原本在兴头上的柳乘风见了刘管事,喜悦神情消失大半,有些哭笑不得,对秦嬷嬷道:“挑些小巧贵重的玩意,仔细收拢,到时候给刘管事带回去,以作回礼。”
秦嬷嬷跟随薛月几十年,主仆二人早已养成默契,不必多言,秦嬷嬷便能知道薛月用意,不多问便去准备。
柳乘风净了手,尽管对不速之客多有不悦,但还是以礼待人,将刘管事带入堂内。
屏风之隔左侧,薛月岿然不动,边翻看账本,边注意柳乘风的动静。
刘管事将手中礼册递给跟着进来的秦管事,恭敬地朝柳乘风行礼,才得以落座。
他定睛看向柳乘风:此刻坐于软榻上的老翁,面容清癯,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有修道之人的洒脱肆意。他自问是个八面玲珑的,可见了柳乘风,不知怎的,心气不自觉矮了几分,悄悄生出一丝紧张。
柳乘风接下礼册,并未翻看,而是看向刘管事,示意他开门见山。
刘管事圆盘子脸,笑起来憨态可掬,徐徐道:“我家主人刚赴任不久,府衙里事务繁忙,一直不得空前来府上拜谒。本来今日我家主人要到府上,看望您老,不巧,被太常寺请去主持傩仪演练,一下子不得空闲,眼瞧着元正将至,怕越拖越久,便特意差遣小人今日前来……”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柳乘风压制住一贯的嘲讽语气,平淡道:“估摸着,肖州牧上任洛阳,将近三年了吧?按理说,应该是我们前去拜访州牧大人。只是,我们这小门小户的,上州牧府叨扰,怕落了个攀附之名。今日承蒙肖州牧抬举,还让你带来这些厚礼……”
柳乘风用手指点了点案桌上的礼册,道:“肖州牧好意,老朽心领了,只是这些礼不敢受用,还请刘管事带回吧。”
“这……您这么说,小的汗颜。”刘管事面露难色,随即带着讨好的笑容,话锋一转:“您老清明,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了,小人就不跟您绕弯子了。我家主人膝下育有三子。大朗已成婚开府,二郎如今到了谈婚论娶的年纪……我家主人久闻您与大娘子不同流俗,贤良名声在外,您家小娘子,必定冰雪聪明、兰心蕙质……”
柳乘风适才知道刘管事的来意,开口打断对方:“州牧府二郎君,岂是我家外孙女能高攀得起的?管事不必多言,辛苦你今日跑一趟。待有空,老朽亲自上门道谢,拜谒肖州牧。这年关事忙,想必州牧府上少不了刘管事,老朽便不留你了。”
刘管事还未反应过来,只听柳乘风唤了一句“秦霄”,霁月山庄的管事便作势请他离开。
刘管事心生不悦,但没有表现出来,脸上依旧带着笑意,借势起身,递上早已准备的帖子,道:“今日来得唐突,小人便不叨扰了。我家主人给您府上留了最佳观礼位置,十日后,还请您带着府上大娘子与小娘子赏光。”
秦管事见柳乘风沉着脸,踌躇不知该不该接下帖子时,左侧屏风后传来一声轻咳,他才接下帖子。
刘管事这才注意到,左侧暖阁中有人,不自觉侧目瞧去:只见那座缠枝纹花鸟屏风上方,香烟袅袅,不见其人,但也能猜到是何人在焚香。
……
出了霁月山庄大门,刘管事立马变脸,一副阴恻恻模样,惹得跟来的儿子也不敢言语。
正欲上车离开,有人开口留步。
刘管事横眼望去,见来的是衣着体面的秦嬷嬷。
秦嬷嬷手上端着一只普通的小匣子,身后鱼贯而出的十名侍从,手里端着的是精致纹样的檀木匣子。
刘管事正觉得一头雾水时,秦嬷嬷开口:“庄子里事忙,多有怠慢,还请刘管事多多包涵。”
说着,秦嬷嬷示意侍从将小匣子奉上:“这是我家大娘子赠予府上娘子、小郎君、小娘子们的一点薄礼。”
看得出来时间匆忙,薛大娘子未备大箱厚礼,但看小匣子精致模样,应该是用心挑选了,刘管事便让侍从悉数收下。
秦嬷嬷特意将手里的小匣子递给刘管事:“有劳管事来这么一趟,这是我家大娘子单独酬谢您的。”
“这……”刘管事做推诿状,心道:今日也就是奉命走个过场,没想着能成事。他早做好心里准备,霁月山庄不会给什么好脸面。结果却超过刘管事的预期:柳乘风表现得还算体面,没有如传闻一般拒人千里。薛大娘子也这般殷切,不仅给了州牧府脸面,还单独给他备了礼。
“这是我家大娘子的心意,还望刘管事不要嫌弃。”秦嬷嬷说着,又将小匣子递上。
“那就……”刘管事想了想,还是收下:“多谢您家大娘子了。”
秦嬷嬷笑吟吟地目送刘管事一行人离开后,眼中露出不屑的神色。
……
回程路上,刘管事与儿子刘三同乘一车。
刘三掂了掂小匣子,感觉分量不轻,边打开,边嘟囔:“霁月山庄的大娘子比庄主会做人,单独给阿耶……”
话到一半戛然而止,刘管事放下车帘子,视线移到儿子手上,只见一片黄灿灿、亮闪闪的,又惊又喜。
当着儿子的面,刘管事压住惊喜的神色,压低声音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子,没见过好东西呐?这事,不许往外泄露半句,听到没有。”
刘三是个伶俐的,连连点头。他手里捏着成色绝佳的金子,好奇问道:“阿耶,咋们随主人来洛阳都快三年了,却不知霁月山庄这般阔绰呢。”
刚来洛阳那年,肖州牧就差遣刘管事打听过城中矜贵人户。
当时只知,霁月山庄柳庄主与徐王有些交情,但因柳庄主并无半点官职在身,薛大娘子不过是一介商贾,再富裕也入不了肖州牧的眼,两家也就没有往来。
然而前几日,肖州牧的夫人肖大娘子,从长安娘家探亲回来,便对这霁月山庄格外抬举,与肖州牧多次提起。
肖大娘子天天念叨,薛月经营东植多年,可算是富埒陶白。只是人家柳庄主自诩清流,不事高调,所以薛月也就跟着深藏若虚。外人看来,便没觉得霁月山庄有些显贵之处。
听多了,一向挥霍无度的肖州牧,也就将藏富的霁月山庄放在心上了。只是肖州牧放不下身段,怎可亲自上门,便让管事做了马前卒。
“你懂什么。”刘管事知道主人何意,但未成事,即便是对着亲儿子,也不多言,只乐呵呵将刘三手里的金子抢过来,仔细将小匣子扣好,一路上盘算着再去哪里置办块地才好!
秦嬷嬷回到西轩,薛月便将账本放在一旁,问:“那刘管事收下了?”
“自然收下了,兴高采烈的。好歹是州牧府的管事,应该能领会您的意思。”秦嬷嬷留在一旁侍候,接着道:“这肖州牧头一次差人上门,也不是正式拜会,特意让管事来,也算是重视了。只是没有提前打个招呼,又说起亲事……难怪主人不悦。”
“乘风已是万般克制了,且让他恼怒一会儿吧。”薛月收敛了笑意,似乎想起什么,道:“刘管事送来的礼册呢?”
秦嬷嬷进来前,长兄秦霄便让她将礼册带进暖阁,此时正好递上,“大娘子请过目。”
薛月翻瞧着礼册,见都是节下来往的寻常事物,算不上贵重,便递回册子。
秦嬷嬷接下粗略看了一眼,道:“奴想着,既不能失了体面,又不能太过贵重,便挑了一座鎏金镶嵌宝石宝象摆件、两只成色上佳的玉佩、两只刀柄水晶坠、五支各色花纹金钗步摇,倒都是精巧贵重之物。除此之外,还单独给了刘管事一小箱金银钱币。相较这礼册上的,奴好像准备得有些贵重了。”
“贵重些不碍事。”薛月道:“肖州牧可不是克己奉公的。这位州牧上任三年的功绩,大概就是这一年比一年盛大的节庆活动了。”
秦嬷嬷点头,转念一想:“只是不知,肖州牧府怎的突然想起咋们山庄来了?”
“还能为了什么?”薛月了然于胸,道:“一转眼,我们清宁都到可以出嫁的年纪了……还真是不舍得。”
秦嬷嬷宽慰:“小娘子还跟个小娃娃似的,且得您再多养几年呢!”
说着,秦嬷嬷转眸看向案桌上的香盒,笑道:“估摸这会子,小娘子正在试新来的香呢。”
薛月眸光沉下来,瞧了一眼账本:“让丹红把今年的账册拿给清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