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言故意错过霁月山庄这出好戏,这几日都泡在洛阳城了。
冬末料峭,寒风穿插着灿烂阳光侵袭着行人。
洛阳城以洛水为分界,北面为洛阳县,南面为河南县。李仲言今日的目的地,是位于北面的繁华之所在,洛阳县府衙。
此次前去洛阳县府衙,是源于几日前,李仲言收到的来自内廷的密令,圣人要他暗中介入兵部侍郎被刺一案。
李仲言查询一番,得知陆子商与孙立宣联手侦办此案。既然是异地侦办案件,免不了要与当地府衙打交道。
整个洛州名义上的管辖官员是肖州牧,但对地方最了解的,是两县县衙官吏。洛阳县令姓“于”,名“承启”,是孙立宣的舅父。最近一段时日,孙立宣借住在舅父府上。有了这层关系,李仲言笃定前往洛阳县必定有收获。
李仲言抬眸看了一眼湛蓝天空,推测这时候,于县令应该在府衙当值,便带着齐家兄弟二人即刻前往。
他对身边的齐寒道:“前几日不曾听说陆子商与孙立宣在县衙出没,今日怎也在?”
“两位郎君也就刚到洛阳的时候去了几趟县衙,之后日日前往思恭坊,似乎乐不思蜀。今日倒是一反常态,去了府衙,属下也不知何故。”齐寒沉闷的嗓音中夹杂着不屑。
李仲言脑海中浮现出陆子商端正的身影,道:“可能是去思恭坊找线索。”
“他们倒是大张旗鼓拿了几次人,也不知真假。”
齐寒回完话,引得李仲言微微侧目。
齐寒平日里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对谁似乎都蛮不在乎,不知怎的,好像对陆子商或孙立宣颇为不满。
李仲言又扭头看向另一边的齐炎。
齐炎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会儿呆愣愣的,一会儿又露出羞赫的笑容。
李仲言无奈暗自叹了口气,这兄弟二人的魂魄可能被勾去了,等有空再收拾他们,当下只管收拢手中缰绳,往县衙快马而去。
县衙通传见策马而至的李仲言器宇轩昂,猜到来者非富即贵,立刻报给了正与林典史在门房处闲聊的王县丞。
“这洛阳遍地是贵人,真是一刻不得闲。”王县丞听了通禀,对林典史抱怨一句,还是整理了衣袍往正门而去。
还不等齐炎递上名帖,王县丞便已经匆匆赶来,问:“不知贵价?”
齐寒也不废话,冷声冷脸道:“武陵郡王。”
王县丞不动声色快速打量三人后,忙对李仲言行礼,躬身道:“不知郡王前来,有失远迎!您快请进!”
绕过影壁,王县丞解释道:“肖知县前脚刚同税课司去南市征收商税了,此刻不在府衙内。请您屈就,先到内堂稍坐,属下着人去请知县。”
李仲言观察着周围,见人人各司其职,肖知县更是事事亲力亲为,心道有良吏在,是一方之福。如此一向,也不摆架子,只道:“暂且不用。听闻肖知县的内侄孙寺正在此,可否引荐。”
王县丞狭长的眼眸中有惊讶的神色一闪而过。
这位郡王手眼通天呐,连孙寺正今日归府也知……王县丞顿住脚步,给了身边小吏一个眼色,才往另一方向引路:“孙郎君与陆郎君在狱中,您请。”
小吏在前一步,先去了县狱,将武陵郡王前来一事告知了节级。
一层一层通传下去,李仲言刚到县狱正堂,一脸凝重的陆子商与孙立宣也刚从监牢赶来:“拜见郡王。”
李仲言颔首,大手一挥,让王县丞等人先行退下,直到无外人在场,才道:“圣上有密旨,请中郎将、寺正接旨。”
闻声,陆、孙二人默契对视一眼,恭敬接旨,然后逐字逐句通读,领略了圣上旨意:兵部侍郎被刺杀一案,武陵郡王暗中督办,陆、孙二人竭力辅助,上元节前务必破案。
这个案件看着不大不小,着实棘手,两人查了月余,刚抓到其中一名刺客,暂且有些眉目。这时候让别人插手,摆明是上面不信任。
孙立宣有些泄气,暗自揣测:看来若案子查明,所有功劳都是郡王的了!自己与好友恐怕还要落得个办案不力的过失之罪!
李仲言接到这个密令,直觉是个烫手山芋,容易吃力不讨好。
他对孙立宣的想法了然于心,道:“这段时日辛苦你们了。我也是刚接到密令,多一个人办此事,也多一份力量,所以今日就直接来此寻你们了。”
“仲言兄客气了。”陆子商扬起笑容,道:“真是惭愧,这么久了还未结案。仲言兄来的正是时候,案件有了一些进展,我向你汇报一下。”
孙立宣适时递上卷宗草拟文案,让李仲言边看边听陆子商解说。
根据案发现场与目击者供词,可以确定刺杀兵部侍郎的凶手,共有三人。这三人得手后故意兵分三路逃脱,增加了巡查难度,所以拖延了一些时日。现下捉拿到的其中一名凶手,是在城中买药露面,才被捉拿到的。时间匆忙,陆子商暂时未审问出有价值的线索。
李仲言看了草案,问道:“这人……王大买的是什么药?”
孙立宣答:“对了药方与供词,是治疗外伤的敷药。王大身上确实有多处外伤。”
李仲言疑惑道:“若应对皮外伤,有的是大把法子,王大从前是行伍之人,必定知晓,又何必冒险去城里配药。那家医馆或许是个突破口。”
陆子商回忆起来,刚才审问时,王大嘴硬没有交代,但似乎心事重重,想必有所隐瞒。
李仲言旁观者清,思路清晰,反应迅速,陆子商对他刮目相看。
李仲言吩咐齐寒全力配合,便称有事要忙,带着齐炎先行离开。
孙立宣与陆子商兵分两路,前者带着齐寒去医馆拿线索与供词,后者则去寻找王大妻儿的踪迹。
直到日暮降临,陆子商在一处偏僻林中寻到了王大妻儿。
正欲离开时,一穷凶极恶男子现身,欲杀人灭口。
陆子商着实费了些劲,才将男子拿下。在王大妻子口中得知,这男子本是王大朋友,一直称呼为“赵五哥”。
这节骨眼男子现身,陆子商也不问缘由,先行带回县衙关押了起来。
齐寒见陆子商做事干净利落,沉得下心来,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让他起了疑心:
不是说陆子商是柳相的得意门生?原以为柳相穷奢极欲、目中无人,所提携之人,必定也是一丘之貉。没想到今日短暂相处,让人有些刮目相看。
原来齐寒听了不少关于陆子商的谣言,暗自鄙夷这种趋炎附势之徒。可这几日相处下来,他觉得陆子商虽意气风发,但不骄不躁,有勇有谋,不似传言那般不堪。
齐寒暗自懊恼听信谣言,也就收了心思,全力辅助。
之后几日,陆子商不去审问犯人,而是忙着请医师为王大之子医治。换做前几日,齐寒恐怕要有异议,这次倒什么都没说,帮忙请到城中名医。
转眼间除夕将至,陆子商才将近几日所为透露给了王大。
王大并非穷凶恶极之辈,对陆子商起了感激之情,开始有些动摇。
至此,齐寒完全明白了陆子商的行思,感到佩服。
果然,攻心为上。
恰逢年节这样合家欢和的时候,舐犊之情横生,王大思来想去,还是将自己知道的隐情全盘告知了陆子商。
原来王大早年间戍守过边关,为人正直,做事矜矜业业,几年光景便在当地娶妻生子,以为从此能过上平凡温馨的日子。
可惜,有时候标榜正直,会显得鹤立鸡群、不合时宜,容易被宵小之辈排挤或利用。
王大不愿与贪财好色的里正同流合污,反被诬告,最后被革职返还了原籍。
屋漏偏逢连夜雨,返还原籍之后,王大之子患上了惊风之症。这病来得急,很快花光了王大所有积蓄。
正愁无路可走时,昔日好友赵五来寻,邀他一同做笔买卖。
王大安置好妻儿,毅然决然接下了刺杀朝中要员一事。
幕后指使之人倒是也信守承诺,先是给了定金,事成之后又信守诺言付了尾金。
原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被捕前一日,赵五饮得酩酊大醉,来到王大家中,无意间将自己收到两倍尾金的事情说漏了嘴。
王大感觉不妙,不论赵五为何得到两倍尾金,总之是件秘事,只怕赵五醒了会有所猜忌,想到这里,王大带着妻儿漏液躲往洛阳城郊。
只是月黑风高,在逃离过程中,王大的妻子不慎扭了脚,正巧儿子的药没有带出来,适才有王大次日于城中买药一事。
事件发展大大出乎陆子商意料之外。
他猜测,一是赵五昧了第三名凶手的尾金;二是这三名凶手,受到幕后之人的离间计,目的是要他们自相残杀。前者倒是好办,后者便太蹊跷。
不过转念一想,既然赵五、王大已被捉拿归案,那第三名凶手在哪儿,顺藤麻瓜迟早会寻到。
据王大所言,第三名凶手叫吴二。
吴二这人神出鬼没,王大虽有一套给他送信的法子,但吴二收到信息也不一定露面。
陆子商设了一个计,佯装把王大放了,实则暗中监视起来。
王大奉陆子商的命令,假装不满,添油加醋,只说赵五获得三倍尾金,自己愤愤不平,约了赵五明日于竹林分辨。
吴二原以为刺杀要员之事闹大了,幕后之人久未露面是为了缓和一段时间。
得到王大传信,吴二又以为自己的那一份尾金被赵五昧了去,当即扬言要找赵五算账。
事情按照陆子商的谋划顺利发展时,一封来自长安的迷信却打乱了他的阵脚。
他的恩师柳相,竟然修书,明言三名凶手罪恶滔天,务必在洛阳就地斩杀,免得带回长安横生事端。
看来柳相连装都不愿意装了。
陆子商再对恩师感恩戴德,也不会因此做出罔顾法纪之事。
但圈套已经设下,若出尔反尔,恐怕吴二警觉,再露面就难了。
明日必须按计划进行。
陆子商与王大说好,只待吴二出现,便合力捉拿。事成,王大便是戴罪立功,陆子商会周旋,力保王大。不论结局如何,陆子商也承诺必定照顾好王大妻儿。话已至此,王大放宽了心。
陆子商心底顾忌着柳相,怕王大母子在自己手里出事,便让孙立宣留下看顾,只身一人前去赴会。
次日晌午,陆子商自认为运筹帷幄,打算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竹林深处,陆子商一袭竹青色衣袍,藏匿于不远处。
只见气急败坏的吴二现身,不由分说上去就打被王大捆住的赵五。
赵五被拳打脚踢,直接晕死过去。
在吴二忙着搜身寻找银钱时,陆子商冲将出去,与王大合力将其拿下。吴二死死瞪着王大,这才知道中了计。
就在陆子商与王大将吴二绑好,正要松一口气时,数支飞箭簌簌而来……
没想到他们才是被捕的螳螂!
原来,早有一行人埋伏于暗处。
这行人来势汹汹,箭弩齐飞。
竹子细密很难藏身,陆子商与王大自顾不暇。
此刻赵五动弹不得,又被打得奄奄一息,躲避不急很快被射杀在地,鲜血流了一地,看样子不成了。
吴二亦被绳索束缚难以动弹,但勉强在地滚几圈躲避,还能支撑片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快马策动之音靠近。
支援来了!
陆子商定睛一看,是李仲言带着齐炎等人来援。
李仲言带在身边的府兵一向是精锐,对付埋伏之人绰绰有余。
“仲言兄,这次多亏你了!”陆子商松了口气,道了谢后,突然想到柳相的密信,用随意的口吻道:“不知何人设下埋伏,差点着了道。可是立宣那边查到什么了,让仲言兄前来。”
冬末料峭,寒风穿插着灿烂阳光侵袭着行人。
洛阳城以洛水为分界,北面为洛阳县,南面为河南县。李仲言今日的目的地,是位于北面的繁华之所在,洛阳县府衙。
此次前去洛阳县府衙,是源于几日前,李仲言收到的来自内廷的密令,圣人要他暗中介入兵部侍郎被刺一案。
李仲言查询一番,得知陆子商与孙立宣联手侦办此案。既然是异地侦办案件,免不了要与当地府衙打交道。
整个洛州名义上的管辖官员是肖州牧,但对地方最了解的,是两县县衙官吏。洛阳县令姓“于”,名“承启”,是孙立宣的舅父。最近一段时日,孙立宣借住在舅父府上。有了这层关系,李仲言笃定前往洛阳县必定有收获。
李仲言抬眸看了一眼湛蓝天空,推测这时候,于县令应该在府衙当值,便带着齐家兄弟二人即刻前往。
他对身边的齐寒道:“前几日不曾听说陆子商与孙立宣在县衙出没,今日怎也在?”
“两位郎君也就刚到洛阳的时候去了几趟县衙,之后日日前往思恭坊,似乎乐不思蜀。今日倒是一反常态,去了府衙,属下也不知何故。”齐寒沉闷的嗓音中夹杂着不屑。
李仲言脑海中浮现出陆子商端正的身影,道:“可能是去思恭坊找线索。”
“他们倒是大张旗鼓拿了几次人,也不知真假。”
齐寒回完话,引得李仲言微微侧目。
齐寒平日里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对谁似乎都蛮不在乎,不知怎的,好像对陆子商或孙立宣颇为不满。
李仲言又扭头看向另一边的齐炎。
齐炎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会儿呆愣愣的,一会儿又露出羞赫的笑容。
李仲言无奈暗自叹了口气,这兄弟二人的魂魄可能被勾去了,等有空再收拾他们,当下只管收拢手中缰绳,往县衙快马而去。
县衙通传见策马而至的李仲言器宇轩昂,猜到来者非富即贵,立刻报给了正与林典史在门房处闲聊的王县丞。
“这洛阳遍地是贵人,真是一刻不得闲。”王县丞听了通禀,对林典史抱怨一句,还是整理了衣袍往正门而去。
还不等齐炎递上名帖,王县丞便已经匆匆赶来,问:“不知贵价?”
齐寒也不废话,冷声冷脸道:“武陵郡王。”
王县丞不动声色快速打量三人后,忙对李仲言行礼,躬身道:“不知郡王前来,有失远迎!您快请进!”
绕过影壁,王县丞解释道:“肖知县前脚刚同税课司去南市征收商税了,此刻不在府衙内。请您屈就,先到内堂稍坐,属下着人去请知县。”
李仲言观察着周围,见人人各司其职,肖知县更是事事亲力亲为,心道有良吏在,是一方之福。如此一向,也不摆架子,只道:“暂且不用。听闻肖知县的内侄孙寺正在此,可否引荐。”
王县丞狭长的眼眸中有惊讶的神色一闪而过。
这位郡王手眼通天呐,连孙寺正今日归府也知……王县丞顿住脚步,给了身边小吏一个眼色,才往另一方向引路:“孙郎君与陆郎君在狱中,您请。”
小吏在前一步,先去了县狱,将武陵郡王前来一事告知了节级。
一层一层通传下去,李仲言刚到县狱正堂,一脸凝重的陆子商与孙立宣也刚从监牢赶来:“拜见郡王。”
李仲言颔首,大手一挥,让王县丞等人先行退下,直到无外人在场,才道:“圣上有密旨,请中郎将、寺正接旨。”
闻声,陆、孙二人默契对视一眼,恭敬接旨,然后逐字逐句通读,领略了圣上旨意:兵部侍郎被刺杀一案,武陵郡王暗中督办,陆、孙二人竭力辅助,上元节前务必破案。
这个案件看着不大不小,着实棘手,两人查了月余,刚抓到其中一名刺客,暂且有些眉目。这时候让别人插手,摆明是上面不信任。
孙立宣有些泄气,暗自揣测:看来若案子查明,所有功劳都是郡王的了!自己与好友恐怕还要落得个办案不力的过失之罪!
李仲言接到这个密令,直觉是个烫手山芋,容易吃力不讨好。
他对孙立宣的想法了然于心,道:“这段时日辛苦你们了。我也是刚接到密令,多一个人办此事,也多一份力量,所以今日就直接来此寻你们了。”
“仲言兄客气了。”陆子商扬起笑容,道:“真是惭愧,这么久了还未结案。仲言兄来的正是时候,案件有了一些进展,我向你汇报一下。”
孙立宣适时递上卷宗草拟文案,让李仲言边看边听陆子商解说。
根据案发现场与目击者供词,可以确定刺杀兵部侍郎的凶手,共有三人。这三人得手后故意兵分三路逃脱,增加了巡查难度,所以拖延了一些时日。现下捉拿到的其中一名凶手,是在城中买药露面,才被捉拿到的。时间匆忙,陆子商暂时未审问出有价值的线索。
李仲言看了草案,问道:“这人……王大买的是什么药?”
孙立宣答:“对了药方与供词,是治疗外伤的敷药。王大身上确实有多处外伤。”
李仲言疑惑道:“若应对皮外伤,有的是大把法子,王大从前是行伍之人,必定知晓,又何必冒险去城里配药。那家医馆或许是个突破口。”
陆子商回忆起来,刚才审问时,王大嘴硬没有交代,但似乎心事重重,想必有所隐瞒。
李仲言旁观者清,思路清晰,反应迅速,陆子商对他刮目相看。
李仲言吩咐齐寒全力配合,便称有事要忙,带着齐炎先行离开。
孙立宣与陆子商兵分两路,前者带着齐寒去医馆拿线索与供词,后者则去寻找王大妻儿的踪迹。
直到日暮降临,陆子商在一处偏僻林中寻到了王大妻儿。
正欲离开时,一穷凶极恶男子现身,欲杀人灭口。
陆子商着实费了些劲,才将男子拿下。在王大妻子口中得知,这男子本是王大朋友,一直称呼为“赵五哥”。
这节骨眼男子现身,陆子商也不问缘由,先行带回县衙关押了起来。
齐寒见陆子商做事干净利落,沉得下心来,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让他起了疑心:
不是说陆子商是柳相的得意门生?原以为柳相穷奢极欲、目中无人,所提携之人,必定也是一丘之貉。没想到今日短暂相处,让人有些刮目相看。
原来齐寒听了不少关于陆子商的谣言,暗自鄙夷这种趋炎附势之徒。可这几日相处下来,他觉得陆子商虽意气风发,但不骄不躁,有勇有谋,不似传言那般不堪。
齐寒暗自懊恼听信谣言,也就收了心思,全力辅助。
之后几日,陆子商不去审问犯人,而是忙着请医师为王大之子医治。换做前几日,齐寒恐怕要有异议,这次倒什么都没说,帮忙请到城中名医。
转眼间除夕将至,陆子商才将近几日所为透露给了王大。
王大并非穷凶恶极之辈,对陆子商起了感激之情,开始有些动摇。
至此,齐寒完全明白了陆子商的行思,感到佩服。
果然,攻心为上。
恰逢年节这样合家欢和的时候,舐犊之情横生,王大思来想去,还是将自己知道的隐情全盘告知了陆子商。
原来王大早年间戍守过边关,为人正直,做事矜矜业业,几年光景便在当地娶妻生子,以为从此能过上平凡温馨的日子。
可惜,有时候标榜正直,会显得鹤立鸡群、不合时宜,容易被宵小之辈排挤或利用。
王大不愿与贪财好色的里正同流合污,反被诬告,最后被革职返还了原籍。
屋漏偏逢连夜雨,返还原籍之后,王大之子患上了惊风之症。这病来得急,很快花光了王大所有积蓄。
正愁无路可走时,昔日好友赵五来寻,邀他一同做笔买卖。
王大安置好妻儿,毅然决然接下了刺杀朝中要员一事。
幕后指使之人倒是也信守承诺,先是给了定金,事成之后又信守诺言付了尾金。
原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被捕前一日,赵五饮得酩酊大醉,来到王大家中,无意间将自己收到两倍尾金的事情说漏了嘴。
王大感觉不妙,不论赵五为何得到两倍尾金,总之是件秘事,只怕赵五醒了会有所猜忌,想到这里,王大带着妻儿漏液躲往洛阳城郊。
只是月黑风高,在逃离过程中,王大的妻子不慎扭了脚,正巧儿子的药没有带出来,适才有王大次日于城中买药一事。
事件发展大大出乎陆子商意料之外。
他猜测,一是赵五昧了第三名凶手的尾金;二是这三名凶手,受到幕后之人的离间计,目的是要他们自相残杀。前者倒是好办,后者便太蹊跷。
不过转念一想,既然赵五、王大已被捉拿归案,那第三名凶手在哪儿,顺藤麻瓜迟早会寻到。
据王大所言,第三名凶手叫吴二。
吴二这人神出鬼没,王大虽有一套给他送信的法子,但吴二收到信息也不一定露面。
陆子商设了一个计,佯装把王大放了,实则暗中监视起来。
王大奉陆子商的命令,假装不满,添油加醋,只说赵五获得三倍尾金,自己愤愤不平,约了赵五明日于竹林分辨。
吴二原以为刺杀要员之事闹大了,幕后之人久未露面是为了缓和一段时间。
得到王大传信,吴二又以为自己的那一份尾金被赵五昧了去,当即扬言要找赵五算账。
事情按照陆子商的谋划顺利发展时,一封来自长安的迷信却打乱了他的阵脚。
他的恩师柳相,竟然修书,明言三名凶手罪恶滔天,务必在洛阳就地斩杀,免得带回长安横生事端。
看来柳相连装都不愿意装了。
陆子商再对恩师感恩戴德,也不会因此做出罔顾法纪之事。
但圈套已经设下,若出尔反尔,恐怕吴二警觉,再露面就难了。
明日必须按计划进行。
陆子商与王大说好,只待吴二出现,便合力捉拿。事成,王大便是戴罪立功,陆子商会周旋,力保王大。不论结局如何,陆子商也承诺必定照顾好王大妻儿。话已至此,王大放宽了心。
陆子商心底顾忌着柳相,怕王大母子在自己手里出事,便让孙立宣留下看顾,只身一人前去赴会。
次日晌午,陆子商自认为运筹帷幄,打算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竹林深处,陆子商一袭竹青色衣袍,藏匿于不远处。
只见气急败坏的吴二现身,不由分说上去就打被王大捆住的赵五。
赵五被拳打脚踢,直接晕死过去。
在吴二忙着搜身寻找银钱时,陆子商冲将出去,与王大合力将其拿下。吴二死死瞪着王大,这才知道中了计。
就在陆子商与王大将吴二绑好,正要松一口气时,数支飞箭簌簌而来……
没想到他们才是被捕的螳螂!
原来,早有一行人埋伏于暗处。
这行人来势汹汹,箭弩齐飞。
竹子细密很难藏身,陆子商与王大自顾不暇。
此刻赵五动弹不得,又被打得奄奄一息,躲避不急很快被射杀在地,鲜血流了一地,看样子不成了。
吴二亦被绳索束缚难以动弹,但勉强在地滚几圈躲避,还能支撑片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快马策动之音靠近。
支援来了!
陆子商定睛一看,是李仲言带着齐炎等人来援。
李仲言带在身边的府兵一向是精锐,对付埋伏之人绰绰有余。
“仲言兄,这次多亏你了!”陆子商松了口气,道了谢后,突然想到柳相的密信,用随意的口吻道:“不知何人设下埋伏,差点着了道。可是立宣那边查到什么了,让仲言兄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