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陶槐安的信中无非又提起军中最近又研发出来怎样的新式武器,红缨对这个领域最沉迷,看了没两行就躲进了自己的小房间,翻出本子来写写画画,列下算式。
蓁蓁对于数理不感兴趣,无论前世还是如今都秉持着一个原则:够用就好。除了每天做几道数学题保证自己的水平维持在随时宣布恢复高考都不会太拉胯的地步,便再也不愿意为此多费心思了。
展开霍摇光的信,蓁蓁的眼神却是微微一凝,“风云将变,安守庐陵。”霍家虽然在变革一开始就主动远离了核心圈的纷争,二老安居深山,小辈南北相隔,但是在京城之中的消息渠道却比一般的人要灵通得多。霍摇光居然寄来这样一句意味不明的话,莫非......京城那边已经不太平了?
蓁蓁按下紊乱的心绪,京城的风云再如何变化,对于千里之外的庐陵影响都要弱的多,自己身处的地方已经是最安全之处了。霍家二老年事已高,又早做足了归隐田园的姿态,应该还算安稳。但是霍摇光那里......西北的研究所,有人才有兵丁,还有这几年接连建造出来的大国重器,是最不能乱的地方,可也是最容易出危险的地方。
年年月月的书信累计下来也填满了大半个藤萝箱子,霍家二老和霍瑶光在蓁蓁的心里,也早就从心善资助者和便宜哥哥,变成了可以依靠,也为之担心的亲人。
蓁蓁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落笔:“西北气候迥异,变幻莫测,哥哥也当爱惜自身......”
----------西北研究所----------
霍摇光低头看着庐陵寄来的家信,不由得勾了勾嘴角,蓁蓁从来都是个心软的姑娘,这么多年的温水煮青蛙,总算是在她心里敲出了一条小缝隙。
“霍处,霍处!”方文跌跌撞撞地冲进来,鼻梁上架着酒瓶盖似的眼睛都往下滑落,几乎要从他那酒糟鼻上跌落下去。他手忙脚乱地扶住了眼睛,声音却还恐慌又惊惧地颤抖着,“不好了,不好了!我去食堂里打饭,正好听见那广播里......广播里说,说......”
霍摇光伸手按住了方文筛糠似抖动的身子,一双颜色浅淡的眼眸在平时望过来的时候觉得薄情,这个时候却让人镇定下来的力量,“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你缓一缓,喘口气再说。”
方文惨白着脸,深呼吸了好几次,才抖着声音说到:“是...是京城的消息,杜老......杜老去世了!”
霍摇光霍然站起身,虽然早有预料,但是这一刻真正到来还是难免心头鼓噪起来:“先别慌,你先去找老师,他老人家年纪大心脏又不好,你在一旁多少劝解点儿。”说罢便拿起椅背上的外套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方文在背后急急问道:“吴老最听你的花了,小师弟,你这时候去哪儿呀!”
霍摇光手一抬:“我找刘少校有些事情,马上就回来。”
霍摇光是在营地旁戈壁滩上的大石头之后找到的刘丰瑞,看他眼眶赤红,脚步微顿,“军中的消息应该比我们快,你......已经知道了?”
刘丰瑞低着头,晶莹的泪珠从眼眶里落下来,又赶紧被他抬起手擦掉,“知道了......”
霍摇光将手掌轻轻放在刘丰瑞的肩上,“你......节哀。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师长那边要放你回京城了吧?杜老一走,京城里只怕要更乱了,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也待我和老爷子告别,也对钟老夫人问好。”
刘丰瑞双手盖住面庞,将所有的脆弱都掩盖住只留下坚毅的下颌,“我是该回去了。爸妈和叔伯的身份更敏感,不方便离开,姥爷走了,姥姥一个人总要有人陪在身边。
京城那边的人要闹起来,只怕西北这边也不太平,好在闻师长是个有主见,拎得清的人。摇光,你在研究所也要多保重。”
“放心吧,一定会的。研究所的我们都等着带着吴老还有其他老师们,回京城,回学校去的那一天呢。”
----------青石镇----------
及时庐陵地处边远,杜老去世这样的大事还是第二天就传遍了地方村镇。
杜老一身为国为民,两袖清风,老百姓们打心底里感激他将自己从旧社会地主的压迫下解救了出来,也真心崇敬这样奉献一生的人物。青石镇街上行走的人们,一夜之间都换上了深色的素衣裳,胸前别上了小小的白菊。
更有甚者,只是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其中播报的关于朱老丧事的种种安排,便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睛,潸然泪下。
将近年关,可是杜老的去世却为众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即使迎新的鞭炮照样响起,众人却没有半点淡笑快活的心思。
蓁蓁从前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这样一段往事,但是真正身处其间,感受到大家从心底升腾的悲伤与眷恋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后世网络与通讯的发达,无论是生或是死的消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传遍世界各地。可是被繁杂的消息冲击已久的人们,比起真情流露更偏好夸张言辞,比起铭记缅怀,更擅长漠视和遗忘。
兰妈妈从前是见过杜老夫妇的,熟人去世,心中更是难受,夜半常常垂泪。包着新年的饺子,也忍不住悠悠叹息,“我不懂外面什么政治,改革的事情。但是杜老在家里也是个极好的男人,极好的丈夫。杜老那样忙碌,过年的时候也必定是要亲手包一碗饺子,煮给钟夫人吃的。听说,那还是他们年轻时候在苏联求学时,相知相爱留下的老规矩呢......”
红缨在一旁和这肉馅,暗暗心惊。这么多年以来,对于蓁蓁和兰妈妈的背景她早有猜测,每年京城寄来的丰厚到让人吃惊的布票粮票就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拥有的,还有随信寄来的书单——那里面有些书籍,去年自己和蓁蓁走远路去了一趟省城的图书馆都没有找到。
但是听见兰妈妈这样自如地谈起杜老,钟夫人好像是多年的邻居熟人,而蓁蓁面上也没有半点儿惊讶,红缨的心还是惊地颤了颤。杜老,那是怎样的人物!还是现在有了收音机,红缨才能通过其中的播报,在新闻里听到一两句,杜老又主持召开了什么会议,又颁布了什么政策,却没有想到,居然能在兰妈妈口中听到杜老生活中的日常小事。
夜半,红缨和蓁蓁挤在一床,辗转反侧了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道:“蓁蓁,你应该是京城里面的小姐吧?虽然我知道,陶将军是烈士,是大英雄,但是他去世得早,收养你的人家也不是普通人,对不对?”
蓁蓁从来就没想着要对红缨瞒着自己的身世,无论是霍家二老还是霍摇光寄来的信件和东西也从来不避讳,见她终于询问,立刻承认道:“爸妈去世之后,是霍老将军收养了我,后来因为京城的局势多变,才让我回到庐陵,图个安稳自在。兰妈妈从前也是照顾梅奶奶的人,后来是霍爷爷和梅奶奶放心不下我,才让兰妈妈跟着回庐陵照顾我一二。霍爷爷和梅奶奶是我的恩人,兰妈妈更是我心中感激的长辈。不过我可不是什么京城的小姐,我只不过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还是红缨姐最贴心的妹妹。”
红缨被蓁蓁逗得噗嗤笑出来,伸手揪着蓁蓁的嘴巴调侃道:“你这张小嘴啊,甜言蜜语的,我都能想到当初在京城霍家二老有多疼你啦。”
蓁蓁抱着红缨的胳膊撒着娇,“你刚才那样严肃的问我,我还以为你要因为这点就和我生分了呢!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一辈子都这样亲亲密密地在一起,好不好?”
“好好好,真是拿你没有办法。”
今年注定不太平,好不容易盼到春风拂过大地,苏醒了花草稻谷,也吹散了杜老离世给众人心中带来的悲伤,又接连传来几位老将军接连去世的消息。
连自恃知道未来之事的蓁蓁也忍不住心中打鼓,霍家二老年纪也大了,又是前世历史中不曾出现过的人物,她真怕什么时候就从广播里在长长的名单之后缀上了霍家的名字。
这日又是在忧心忡忡中合上眼眸,才刚刚陷入浅眠,便被一整剧烈的摇晃惊醒。麻绳穿着挂在墙上的框画掉落在地上,厨房里桌台上的水杯也滚落一地。红缨比蓁蓁更早一步惊醒,两人惶然对视,赶紧冲进兰妈妈房间把沉睡着的人叫醒,“兰妈妈,快!我们快出去,去院子里!这样的动静可不寻常,恐怕,是发生地震了!”
蓁蓁对于数理不感兴趣,无论前世还是如今都秉持着一个原则:够用就好。除了每天做几道数学题保证自己的水平维持在随时宣布恢复高考都不会太拉胯的地步,便再也不愿意为此多费心思了。
展开霍摇光的信,蓁蓁的眼神却是微微一凝,“风云将变,安守庐陵。”霍家虽然在变革一开始就主动远离了核心圈的纷争,二老安居深山,小辈南北相隔,但是在京城之中的消息渠道却比一般的人要灵通得多。霍摇光居然寄来这样一句意味不明的话,莫非......京城那边已经不太平了?
蓁蓁按下紊乱的心绪,京城的风云再如何变化,对于千里之外的庐陵影响都要弱的多,自己身处的地方已经是最安全之处了。霍家二老年事已高,又早做足了归隐田园的姿态,应该还算安稳。但是霍摇光那里......西北的研究所,有人才有兵丁,还有这几年接连建造出来的大国重器,是最不能乱的地方,可也是最容易出危险的地方。
年年月月的书信累计下来也填满了大半个藤萝箱子,霍家二老和霍瑶光在蓁蓁的心里,也早就从心善资助者和便宜哥哥,变成了可以依靠,也为之担心的亲人。
蓁蓁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落笔:“西北气候迥异,变幻莫测,哥哥也当爱惜自身......”
----------西北研究所----------
霍摇光低头看着庐陵寄来的家信,不由得勾了勾嘴角,蓁蓁从来都是个心软的姑娘,这么多年的温水煮青蛙,总算是在她心里敲出了一条小缝隙。
“霍处,霍处!”方文跌跌撞撞地冲进来,鼻梁上架着酒瓶盖似的眼睛都往下滑落,几乎要从他那酒糟鼻上跌落下去。他手忙脚乱地扶住了眼睛,声音却还恐慌又惊惧地颤抖着,“不好了,不好了!我去食堂里打饭,正好听见那广播里......广播里说,说......”
霍摇光伸手按住了方文筛糠似抖动的身子,一双颜色浅淡的眼眸在平时望过来的时候觉得薄情,这个时候却让人镇定下来的力量,“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你缓一缓,喘口气再说。”
方文惨白着脸,深呼吸了好几次,才抖着声音说到:“是...是京城的消息,杜老......杜老去世了!”
霍摇光霍然站起身,虽然早有预料,但是这一刻真正到来还是难免心头鼓噪起来:“先别慌,你先去找老师,他老人家年纪大心脏又不好,你在一旁多少劝解点儿。”说罢便拿起椅背上的外套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方文在背后急急问道:“吴老最听你的花了,小师弟,你这时候去哪儿呀!”
霍摇光手一抬:“我找刘少校有些事情,马上就回来。”
霍摇光是在营地旁戈壁滩上的大石头之后找到的刘丰瑞,看他眼眶赤红,脚步微顿,“军中的消息应该比我们快,你......已经知道了?”
刘丰瑞低着头,晶莹的泪珠从眼眶里落下来,又赶紧被他抬起手擦掉,“知道了......”
霍摇光将手掌轻轻放在刘丰瑞的肩上,“你......节哀。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师长那边要放你回京城了吧?杜老一走,京城里只怕要更乱了,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也待我和老爷子告别,也对钟老夫人问好。”
刘丰瑞双手盖住面庞,将所有的脆弱都掩盖住只留下坚毅的下颌,“我是该回去了。爸妈和叔伯的身份更敏感,不方便离开,姥爷走了,姥姥一个人总要有人陪在身边。
京城那边的人要闹起来,只怕西北这边也不太平,好在闻师长是个有主见,拎得清的人。摇光,你在研究所也要多保重。”
“放心吧,一定会的。研究所的我们都等着带着吴老还有其他老师们,回京城,回学校去的那一天呢。”
----------青石镇----------
及时庐陵地处边远,杜老去世这样的大事还是第二天就传遍了地方村镇。
杜老一身为国为民,两袖清风,老百姓们打心底里感激他将自己从旧社会地主的压迫下解救了出来,也真心崇敬这样奉献一生的人物。青石镇街上行走的人们,一夜之间都换上了深色的素衣裳,胸前别上了小小的白菊。
更有甚者,只是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旁,听着其中播报的关于朱老丧事的种种安排,便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睛,潸然泪下。
将近年关,可是杜老的去世却为众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霾,即使迎新的鞭炮照样响起,众人却没有半点淡笑快活的心思。
蓁蓁从前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这样一段往事,但是真正身处其间,感受到大家从心底升腾的悲伤与眷恋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后世网络与通讯的发达,无论是生或是死的消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就传遍世界各地。可是被繁杂的消息冲击已久的人们,比起真情流露更偏好夸张言辞,比起铭记缅怀,更擅长漠视和遗忘。
兰妈妈从前是见过杜老夫妇的,熟人去世,心中更是难受,夜半常常垂泪。包着新年的饺子,也忍不住悠悠叹息,“我不懂外面什么政治,改革的事情。但是杜老在家里也是个极好的男人,极好的丈夫。杜老那样忙碌,过年的时候也必定是要亲手包一碗饺子,煮给钟夫人吃的。听说,那还是他们年轻时候在苏联求学时,相知相爱留下的老规矩呢......”
红缨在一旁和这肉馅,暗暗心惊。这么多年以来,对于蓁蓁和兰妈妈的背景她早有猜测,每年京城寄来的丰厚到让人吃惊的布票粮票就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拥有的,还有随信寄来的书单——那里面有些书籍,去年自己和蓁蓁走远路去了一趟省城的图书馆都没有找到。
但是听见兰妈妈这样自如地谈起杜老,钟夫人好像是多年的邻居熟人,而蓁蓁面上也没有半点儿惊讶,红缨的心还是惊地颤了颤。杜老,那是怎样的人物!还是现在有了收音机,红缨才能通过其中的播报,在新闻里听到一两句,杜老又主持召开了什么会议,又颁布了什么政策,却没有想到,居然能在兰妈妈口中听到杜老生活中的日常小事。
夜半,红缨和蓁蓁挤在一床,辗转反侧了好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道:“蓁蓁,你应该是京城里面的小姐吧?虽然我知道,陶将军是烈士,是大英雄,但是他去世得早,收养你的人家也不是普通人,对不对?”
蓁蓁从来就没想着要对红缨瞒着自己的身世,无论是霍家二老还是霍摇光寄来的信件和东西也从来不避讳,见她终于询问,立刻承认道:“爸妈去世之后,是霍老将军收养了我,后来因为京城的局势多变,才让我回到庐陵,图个安稳自在。兰妈妈从前也是照顾梅奶奶的人,后来是霍爷爷和梅奶奶放心不下我,才让兰妈妈跟着回庐陵照顾我一二。霍爷爷和梅奶奶是我的恩人,兰妈妈更是我心中感激的长辈。不过我可不是什么京城的小姐,我只不过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还是红缨姐最贴心的妹妹。”
红缨被蓁蓁逗得噗嗤笑出来,伸手揪着蓁蓁的嘴巴调侃道:“你这张小嘴啊,甜言蜜语的,我都能想到当初在京城霍家二老有多疼你啦。”
蓁蓁抱着红缨的胳膊撒着娇,“你刚才那样严肃的问我,我还以为你要因为这点就和我生分了呢!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参加高考,一起上大学,一辈子都这样亲亲密密地在一起,好不好?”
“好好好,真是拿你没有办法。”
今年注定不太平,好不容易盼到春风拂过大地,苏醒了花草稻谷,也吹散了杜老离世给众人心中带来的悲伤,又接连传来几位老将军接连去世的消息。
连自恃知道未来之事的蓁蓁也忍不住心中打鼓,霍家二老年纪也大了,又是前世历史中不曾出现过的人物,她真怕什么时候就从广播里在长长的名单之后缀上了霍家的名字。
这日又是在忧心忡忡中合上眼眸,才刚刚陷入浅眠,便被一整剧烈的摇晃惊醒。麻绳穿着挂在墙上的框画掉落在地上,厨房里桌台上的水杯也滚落一地。红缨比蓁蓁更早一步惊醒,两人惶然对视,赶紧冲进兰妈妈房间把沉睡着的人叫醒,“兰妈妈,快!我们快出去,去院子里!这样的动静可不寻常,恐怕,是发生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