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人群攒动,伴随着阵阵惊呼和声声恭贺,林茹夕使劲撑在窗棂上向远处眺望,仍只能瞧见模糊人影,正想找永宁,一回头却见她早已百无聊赖地开始烹茶:“永宁你这就坐下了呀?你眼力好,快帮我看看状元郎到底长什么样?”
永宁见她努力伸长脖子张望,活像只扑食的小灵龟,忍俊不禁道:“还有好一段路呢,你站这么久也不嫌累。”
“这有什么累的,街边好些个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还踩着梯子来看呢。”林茹夕指给永宁瞧,“你看好多人都在掷荷包、鲜果、香囊、手绢之类的小玩意儿,看来今年的状元郎是貌比潘安,颜如宋玉啊。”
“还真是。”魏三小姐毫无自觉地凑近了些,“林姐姐,那你说我们等会儿掷什么好?”
林茹夕讪讪一笑,从怀里挑了块称手的金元宝:“今日出门除了这个没带别的,我就掷这个吧。”
永宁两眼一黑:“我说林大才女,你是想给人砸晕吗?从二楼丢金子,亏你想的出。”
“嘁嘁嘁,”林茹夕整个人趴在窗棂上,脑袋一晃一晃地抱怨道,“那你倒是给我出个主意呗。”
永宁二话不说,也往怀里一摸,半晌掏出一把碎银来,破罐子破摔地往桌上一搁:“只有这个了,爱扔不扔。”
魏三小姐一时语塞,心想这两人还真是半斤八两,二哥莫说大哥。幸好今日带了新绣的手帕在身上,等会儿要是砸中哪位小郎君……想到此处,她不禁红了面颊。
林茹夕看了眼魏淑珍可疑的红脸蛋,不解问道:“魏三妹妹,你脸这样红,是太热了吗?要不去隔壁坐着歇会儿?”
魏淑珍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被林茹夕戳破,脸红了个彻底,她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今天好像是有点热,呵呵……”
“热吗?”林茹夕狐疑地在风中默默揪紧了自己的披风,心道,“现在东京的小女娘身体都这么好了吗?永宁也就算了,怎么她也觉得热。”
像是没话找话般,魏淑珍突然有感而发:“殿下这儿的视野着实开阔,呵呵……可见殿下心怀若谷,心胸宽广,海纳百川。”
林茹夕“咔吱”一声,被惊得咬断了手里的糕饼,同时微不可查的,她瞧见永宁平直的嘴角抽了一抽。
“这是白羽定的,你得夸她才是。”水汽蒸腾,永宁行云流水般执壶往茶盏点水,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你什么时候也精通这一手了。”林茹夕觉得稀奇,正想端起茶盏细品,被眼前人捉住了手,只能悻悻作罢。
永宁手极稳,以茶为墨,一手注水,一手运勺,形成纤巧如画的汤纹,三两桃花、点点飞鸿、亭亭楼阁跃然盏间,赫然是这渌水阁的春景。
林茹夕看得一时入神,听见魏三小姐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发出一声嘤咛,仿佛幸福得都要昏过去了,她才如梦初醒。
于万千人中,那状元郎驭马而来,风光霁月,形容昳丽,仿若九天谪仙。
朱红色挑人,多一分则落俗,少一分则轻佻,可穿在他身上,却出奇得恰到好处。他眉目如画,鼻梁高挺,玉质金相,俊逸出尘,那双清墨般幽深的星眸,看人的时候总是似有若无地含着盈盈笑意,长睫勾勒至眼尾处时,流畅的眼型微微上翘,给他增添了几分媚意。偏偏他身姿挺拔端坐于马背之上,举手投足间尽是温润谦和,竟是将那容貌之盛也生生压了下去,只觉得此人矜贵清雅,风流蕴藉。
饶是林茹夕见过不少美人,也不由得啧啧称奇:“永宁,这状元郎,好看得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只是这人,我怎么瞧着有些眼熟呢。”
永宁抬眸幽幽地看了她一眼,随即低头不语。
就在此刻,一个约摸六岁的孩童突然被拥挤的人潮推搡到了御街中央,眼看着就要被马蹄踩踏。两侧禁军急忙冲上前去,许多妇人和小姐不敢直视,尖叫声此起彼伏响起。
千钧一发之时,那状元郎握紧缰绳,身体前倾,竟是令那朱鬃马前蹄腾空,疾停跃起。禁军找准时机,把孩童往怀中一卷,救了下来。
不知是谁喝了声彩,满城欢呼雷动。那荷包、鲜果、香囊、手绢更是和不要钱似的,纷纷落下。
林茹夕混入其中,砸了几个核桃,正想问永宁要不要也丢几个核桃意思意思。
却见永宁于桌角的白瓷瓶中折了枝娇艳欲滴的水红色芍药花,手腕轻轻一甩,那花就似生了翅膀一般,带着氤氲朝露,分毫不差地落入那状元郎的怀中,沾湿了他的衣襟,留下花瓣的形状。
他拾起花,抬眸向楼上望去。
灿烂春光里,有一人凭窗而坐,红衫轻薄,容色曼丽,冰肌玉骨,动人心魄。她漫不经心地转身一瞥,与他的目光在空中交错。她遥遥举起茶盏向他示意,而他拈花而笑,眼中似有星河流转,光华夺目。
不过须臾,她若无其事,他驭马远去。只是那枝明媚鲜妍的花儿,却被他小心翼翼地簪于金冠之上。
美人面并芍药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林茹夕促狭地冲永宁眨了眨眼:“你和那状元郎,莫不是旧相识?”
魏三小姐竖起了耳朵,听见永宁语气淡然:“他是武安侯的胞弟,这东京城遍布他的旧相识。”
“哦,你承认了永宁。”林茹夕闷笑一声,“你果然早就认出他来了。”
永宁斜睨她一眼,并未接话。
白羽忽然凑近,在永宁耳畔说了什么,永宁起身正欲辞别。魏淑珍拉住了她:“郡主,您可知这武安侯胞弟,姓甚名谁,今年贵庚,可有婚配?”
永宁轻轻挑了挑眉,旋身便要离开:“我只知他姓名,其余一概不知,魏三小姐这话,还是留着问媒人吧。”
“永宁,你要走啊。”林茹夕哀怨地抬眼望她,“你就走吧,我一个人也没关系的。”
永宁无可奈何地露出个玩世不恭的笑:“好妹妹,今日匆忙,等着我来日再好好宠幸你。”
她本已迈出门口,却又顿住,清泠泠的声音响起:“魏三小姐,他姓孟,名卿淮……字善渊。”
魏淑珍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规规矩矩地向她一礼:“多谢郡主告知。”孟卿淮,真是个好名字。魏三小姐此时只记得那明眸皓齿的状元郎,倒是把什么晏家三郎、王家公子的通通抛之脑后了。
这日过后,何止魏三小姐,满东京城街头巷尾闲聊时都要时刻提及对那状元郎的惊鸿一瞥。男子们虽然口头上毫不在意,可行动上却纷纷效仿状元郎簪花驭马,一时竟是掀起了男子簪花的风潮。不过于此时而言,这些都是后话了。
永宁出了渌水阁,孤身一人骑马往城外去。
向西行百里至巍山,山高谷深,多峭壁陡坡,鲜少人迹。永宁将马拴在山脚,提了个小包裹,径直闯入山林之中。
林中多落叶,踩上去有松脆的响声,所有地面上的活物都将无所遁形。
她赫然听见自己右后方有个阴魂不散的尾巴,脚步虚浮,气息紊乱,应该只是个普通的新手探子。轻踏树干,她身影犹如游龙掠过枝桠,倏尔就不见踪影。
那个尾巴搜寻了半晌,整个林子空空荡荡的,哪还有人影在。他正懊恼自己提早暴露,忽然察觉到身后有阵风擦过,他急忙扭过头去,却恰好撞见永宁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吹起掌中迷药,他来不及躲闪便被放倒。
永宁嫌弃地狠狠踹了那人一脚,见他没有丝毫反应,这才施展轻功、踏叶远去。
一连跃过三片深林,在雾气笼罩的峡谷前,她才无声无息地停下。与此同时,一个戴着斗笠的剑客转过身来,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掌向她袭来,永宁一个鹞子翻身堪堪避过,自袖中掷出三枚飞刀,直取那剑客后心。
那剑客却仿若背后生了眼睛,侧身向下避过飞刀再度出掌,永宁用力格住他右掌,化了那掌风,身影一闪,抽出腰间短刃逼近那剑客脖颈。那剑客将她反手一剪,短刃又逼近了她的面颊。
永宁眉头一皱,用力跺了那剑客的草鞋一脚:“死老头,你装神弄鬼的干嘛呢!”
那剑客脚趾作疼,霎时收了手往她脑袋上敲:“死丫头,怎么和你爹说话呢!”
永宁逮住时机,将短刃横在那剑客喉咙处,笑得开怀:“嘿嘿,输了吧。”
“你作弊,这不算,有本事光明正大和我打一场。”剑客不服气地瞪她。
“这叫兵不厌诈老头。”永宁毫不心虚地收起匕首,“你回来做什么,嫌命太长了?”
剑客气急败坏地摘下斗笠,摔到永宁的怀里:“回来揍你!”他看起来年近不惑,面如雕刻,五官分明,一双寒星般的眼眸锐利深邃,眼神桀骜而凛冽,与永宁如出一辙。
“切,自我十岁上,你就没揍到过我了,说什么胡话呢。”永宁甩了甩额前的碎发,骄傲地叉起腰。
“正经功夫学个皮毛,只有这逃跑的本事学个十成,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阿扶,为将者,要明白自己的使命。”他的脸色有些凝重,目光灼灼地盯着永宁。
“好好好,我知道了,广陵王殿下。”永宁显然不愿意听他叨叨,点头如捣蒜地敷衍他。
两位拉扯得云淡风轻,只是但凡有位别的人在场,都得被吓得魂飞魄散。
传闻中的广陵王应当在漠北军帐运筹帷幄才对,主帅擅自回京可是死罪一条。更何况,永宁郡主现下还在东京挂职,京官私会外将,两相一加,怕是得抄家灭族。
不过,要是真的抄家灭族,这皇位也得换人坐了。
“阿扶,你托我查的事,有些眉目了。”广陵王眯着眼,眸中晦暗不明,伸手将怀中小心包好的锦布袋递给永宁,“这些年鞑靼与中原来往不止,怕是有太多居心叵测的奸细混了进来,东京城,都快漏成筛子了。前阵子你写信同我说瀛洲恐有异动,我差人暗中潜伏,果然是鞑靼人的手笔。”
永宁粗粗扫了眼锦布袋内的一沓信件,揣进怀中:“我也是偶然在西市发现鞑靼的据点,截了几封机密信件才知,鞑靼的手竟已经伸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
“过几日,瀛洲动乱之事就会传入东京,阿扶,鞑靼的野心,可不止朔云十三州,你可有想过对策?”
“阿爹,不论圣上如何决断,瀛洲之乱这事儿,你、我、太子都不宜有所牵扯。白羽随我入京这些年一直在着手完善我们自己的情报网,摸清鞑靼人在各地的据点不过是时间问题。”
“好,若是需要人手,写密信来知会一声就行。”广陵王的脸色看上去缓和了许多,他一巴掌拍在永宁的背上,“我们阿扶,果然是最厉害的!”
永宁被他拍得后背作疼,那点子温情瞬间被恼怒取代:“死老头,还想多活几年就快滚回漠北去!”
广陵王被骂了反而笑得爽朗:“这就回去,为了我家阿扶,我也得再多活几年不是?”
明知道他只是开玩笑,可永宁的眼睛却止不住的酸涩,她错开目光,沉默了半晌后说道:“对了,今日我出城的时候,孟卿淮他正在夸官游街呢,高中状元,好不风光,可惜阿爹你没瞧上。”
“若阿诚还在世,看见孩子这般出息,得连着请我吃好几天的酒了。”他短暂地陷入了回忆,有些悲怆地笑了笑,“阿扶,你帮为父多留意那两个孩子,东京局势复杂,他们又毫无依靠,我怕……”
“阿爹你就别瞎操心了,漠北路远,你多保重。”永宁从地上捞起前头比划时丢下的包裹,扔给对面人,“里面是些糕点、毒药和盘缠,府里人众筹给你的。”
广陵王接过包裹,笑着朝她挥了挥手,转身向远行去。
一阵清风拂过她脸颊,眼前已没了他背影。
永宁见她努力伸长脖子张望,活像只扑食的小灵龟,忍俊不禁道:“还有好一段路呢,你站这么久也不嫌累。”
“这有什么累的,街边好些个老人家都一把年纪了,还踩着梯子来看呢。”林茹夕指给永宁瞧,“你看好多人都在掷荷包、鲜果、香囊、手绢之类的小玩意儿,看来今年的状元郎是貌比潘安,颜如宋玉啊。”
“还真是。”魏三小姐毫无自觉地凑近了些,“林姐姐,那你说我们等会儿掷什么好?”
林茹夕讪讪一笑,从怀里挑了块称手的金元宝:“今日出门除了这个没带别的,我就掷这个吧。”
永宁两眼一黑:“我说林大才女,你是想给人砸晕吗?从二楼丢金子,亏你想的出。”
“嘁嘁嘁,”林茹夕整个人趴在窗棂上,脑袋一晃一晃地抱怨道,“那你倒是给我出个主意呗。”
永宁二话不说,也往怀里一摸,半晌掏出一把碎银来,破罐子破摔地往桌上一搁:“只有这个了,爱扔不扔。”
魏三小姐一时语塞,心想这两人还真是半斤八两,二哥莫说大哥。幸好今日带了新绣的手帕在身上,等会儿要是砸中哪位小郎君……想到此处,她不禁红了面颊。
林茹夕看了眼魏淑珍可疑的红脸蛋,不解问道:“魏三妹妹,你脸这样红,是太热了吗?要不去隔壁坐着歇会儿?”
魏淑珍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被林茹夕戳破,脸红了个彻底,她支支吾吾地搪塞过去:“今天好像是有点热,呵呵……”
“热吗?”林茹夕狐疑地在风中默默揪紧了自己的披风,心道,“现在东京的小女娘身体都这么好了吗?永宁也就算了,怎么她也觉得热。”
像是没话找话般,魏淑珍突然有感而发:“殿下这儿的视野着实开阔,呵呵……可见殿下心怀若谷,心胸宽广,海纳百川。”
林茹夕“咔吱”一声,被惊得咬断了手里的糕饼,同时微不可查的,她瞧见永宁平直的嘴角抽了一抽。
“这是白羽定的,你得夸她才是。”水汽蒸腾,永宁行云流水般执壶往茶盏点水,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你什么时候也精通这一手了。”林茹夕觉得稀奇,正想端起茶盏细品,被眼前人捉住了手,只能悻悻作罢。
永宁手极稳,以茶为墨,一手注水,一手运勺,形成纤巧如画的汤纹,三两桃花、点点飞鸿、亭亭楼阁跃然盏间,赫然是这渌水阁的春景。
林茹夕看得一时入神,听见魏三小姐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发出一声嘤咛,仿佛幸福得都要昏过去了,她才如梦初醒。
于万千人中,那状元郎驭马而来,风光霁月,形容昳丽,仿若九天谪仙。
朱红色挑人,多一分则落俗,少一分则轻佻,可穿在他身上,却出奇得恰到好处。他眉目如画,鼻梁高挺,玉质金相,俊逸出尘,那双清墨般幽深的星眸,看人的时候总是似有若无地含着盈盈笑意,长睫勾勒至眼尾处时,流畅的眼型微微上翘,给他增添了几分媚意。偏偏他身姿挺拔端坐于马背之上,举手投足间尽是温润谦和,竟是将那容貌之盛也生生压了下去,只觉得此人矜贵清雅,风流蕴藉。
饶是林茹夕见过不少美人,也不由得啧啧称奇:“永宁,这状元郎,好看得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只是这人,我怎么瞧着有些眼熟呢。”
永宁抬眸幽幽地看了她一眼,随即低头不语。
就在此刻,一个约摸六岁的孩童突然被拥挤的人潮推搡到了御街中央,眼看着就要被马蹄踩踏。两侧禁军急忙冲上前去,许多妇人和小姐不敢直视,尖叫声此起彼伏响起。
千钧一发之时,那状元郎握紧缰绳,身体前倾,竟是令那朱鬃马前蹄腾空,疾停跃起。禁军找准时机,把孩童往怀中一卷,救了下来。
不知是谁喝了声彩,满城欢呼雷动。那荷包、鲜果、香囊、手绢更是和不要钱似的,纷纷落下。
林茹夕混入其中,砸了几个核桃,正想问永宁要不要也丢几个核桃意思意思。
却见永宁于桌角的白瓷瓶中折了枝娇艳欲滴的水红色芍药花,手腕轻轻一甩,那花就似生了翅膀一般,带着氤氲朝露,分毫不差地落入那状元郎的怀中,沾湿了他的衣襟,留下花瓣的形状。
他拾起花,抬眸向楼上望去。
灿烂春光里,有一人凭窗而坐,红衫轻薄,容色曼丽,冰肌玉骨,动人心魄。她漫不经心地转身一瞥,与他的目光在空中交错。她遥遥举起茶盏向他示意,而他拈花而笑,眼中似有星河流转,光华夺目。
不过须臾,她若无其事,他驭马远去。只是那枝明媚鲜妍的花儿,却被他小心翼翼地簪于金冠之上。
美人面并芍药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林茹夕促狭地冲永宁眨了眨眼:“你和那状元郎,莫不是旧相识?”
魏三小姐竖起了耳朵,听见永宁语气淡然:“他是武安侯的胞弟,这东京城遍布他的旧相识。”
“哦,你承认了永宁。”林茹夕闷笑一声,“你果然早就认出他来了。”
永宁斜睨她一眼,并未接话。
白羽忽然凑近,在永宁耳畔说了什么,永宁起身正欲辞别。魏淑珍拉住了她:“郡主,您可知这武安侯胞弟,姓甚名谁,今年贵庚,可有婚配?”
永宁轻轻挑了挑眉,旋身便要离开:“我只知他姓名,其余一概不知,魏三小姐这话,还是留着问媒人吧。”
“永宁,你要走啊。”林茹夕哀怨地抬眼望她,“你就走吧,我一个人也没关系的。”
永宁无可奈何地露出个玩世不恭的笑:“好妹妹,今日匆忙,等着我来日再好好宠幸你。”
她本已迈出门口,却又顿住,清泠泠的声音响起:“魏三小姐,他姓孟,名卿淮……字善渊。”
魏淑珍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规规矩矩地向她一礼:“多谢郡主告知。”孟卿淮,真是个好名字。魏三小姐此时只记得那明眸皓齿的状元郎,倒是把什么晏家三郎、王家公子的通通抛之脑后了。
这日过后,何止魏三小姐,满东京城街头巷尾闲聊时都要时刻提及对那状元郎的惊鸿一瞥。男子们虽然口头上毫不在意,可行动上却纷纷效仿状元郎簪花驭马,一时竟是掀起了男子簪花的风潮。不过于此时而言,这些都是后话了。
永宁出了渌水阁,孤身一人骑马往城外去。
向西行百里至巍山,山高谷深,多峭壁陡坡,鲜少人迹。永宁将马拴在山脚,提了个小包裹,径直闯入山林之中。
林中多落叶,踩上去有松脆的响声,所有地面上的活物都将无所遁形。
她赫然听见自己右后方有个阴魂不散的尾巴,脚步虚浮,气息紊乱,应该只是个普通的新手探子。轻踏树干,她身影犹如游龙掠过枝桠,倏尔就不见踪影。
那个尾巴搜寻了半晌,整个林子空空荡荡的,哪还有人影在。他正懊恼自己提早暴露,忽然察觉到身后有阵风擦过,他急忙扭过头去,却恰好撞见永宁鬼魅般出现在他身后,吹起掌中迷药,他来不及躲闪便被放倒。
永宁嫌弃地狠狠踹了那人一脚,见他没有丝毫反应,这才施展轻功、踏叶远去。
一连跃过三片深林,在雾气笼罩的峡谷前,她才无声无息地停下。与此同时,一个戴着斗笠的剑客转过身来,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掌向她袭来,永宁一个鹞子翻身堪堪避过,自袖中掷出三枚飞刀,直取那剑客后心。
那剑客却仿若背后生了眼睛,侧身向下避过飞刀再度出掌,永宁用力格住他右掌,化了那掌风,身影一闪,抽出腰间短刃逼近那剑客脖颈。那剑客将她反手一剪,短刃又逼近了她的面颊。
永宁眉头一皱,用力跺了那剑客的草鞋一脚:“死老头,你装神弄鬼的干嘛呢!”
那剑客脚趾作疼,霎时收了手往她脑袋上敲:“死丫头,怎么和你爹说话呢!”
永宁逮住时机,将短刃横在那剑客喉咙处,笑得开怀:“嘿嘿,输了吧。”
“你作弊,这不算,有本事光明正大和我打一场。”剑客不服气地瞪她。
“这叫兵不厌诈老头。”永宁毫不心虚地收起匕首,“你回来做什么,嫌命太长了?”
剑客气急败坏地摘下斗笠,摔到永宁的怀里:“回来揍你!”他看起来年近不惑,面如雕刻,五官分明,一双寒星般的眼眸锐利深邃,眼神桀骜而凛冽,与永宁如出一辙。
“切,自我十岁上,你就没揍到过我了,说什么胡话呢。”永宁甩了甩额前的碎发,骄傲地叉起腰。
“正经功夫学个皮毛,只有这逃跑的本事学个十成,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阿扶,为将者,要明白自己的使命。”他的脸色有些凝重,目光灼灼地盯着永宁。
“好好好,我知道了,广陵王殿下。”永宁显然不愿意听他叨叨,点头如捣蒜地敷衍他。
两位拉扯得云淡风轻,只是但凡有位别的人在场,都得被吓得魂飞魄散。
传闻中的广陵王应当在漠北军帐运筹帷幄才对,主帅擅自回京可是死罪一条。更何况,永宁郡主现下还在东京挂职,京官私会外将,两相一加,怕是得抄家灭族。
不过,要是真的抄家灭族,这皇位也得换人坐了。
“阿扶,你托我查的事,有些眉目了。”广陵王眯着眼,眸中晦暗不明,伸手将怀中小心包好的锦布袋递给永宁,“这些年鞑靼与中原来往不止,怕是有太多居心叵测的奸细混了进来,东京城,都快漏成筛子了。前阵子你写信同我说瀛洲恐有异动,我差人暗中潜伏,果然是鞑靼人的手笔。”
永宁粗粗扫了眼锦布袋内的一沓信件,揣进怀中:“我也是偶然在西市发现鞑靼的据点,截了几封机密信件才知,鞑靼的手竟已经伸到我们眼皮子底下了。”
“过几日,瀛洲动乱之事就会传入东京,阿扶,鞑靼的野心,可不止朔云十三州,你可有想过对策?”
“阿爹,不论圣上如何决断,瀛洲之乱这事儿,你、我、太子都不宜有所牵扯。白羽随我入京这些年一直在着手完善我们自己的情报网,摸清鞑靼人在各地的据点不过是时间问题。”
“好,若是需要人手,写密信来知会一声就行。”广陵王的脸色看上去缓和了许多,他一巴掌拍在永宁的背上,“我们阿扶,果然是最厉害的!”
永宁被他拍得后背作疼,那点子温情瞬间被恼怒取代:“死老头,还想多活几年就快滚回漠北去!”
广陵王被骂了反而笑得爽朗:“这就回去,为了我家阿扶,我也得再多活几年不是?”
明知道他只是开玩笑,可永宁的眼睛却止不住的酸涩,她错开目光,沉默了半晌后说道:“对了,今日我出城的时候,孟卿淮他正在夸官游街呢,高中状元,好不风光,可惜阿爹你没瞧上。”
“若阿诚还在世,看见孩子这般出息,得连着请我吃好几天的酒了。”他短暂地陷入了回忆,有些悲怆地笑了笑,“阿扶,你帮为父多留意那两个孩子,东京局势复杂,他们又毫无依靠,我怕……”
“阿爹你就别瞎操心了,漠北路远,你多保重。”永宁从地上捞起前头比划时丢下的包裹,扔给对面人,“里面是些糕点、毒药和盘缠,府里人众筹给你的。”
广陵王接过包裹,笑着朝她挥了挥手,转身向远行去。
一阵清风拂过她脸颊,眼前已没了他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