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末,谢府院中的鸟雀已鸣过三回,日头正盛。
无忧醒来时,身旁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她也没什么想法,只因她是知道的,他们两个谁也逃不开彼此,左右谁也讨不得便宜就是。
收拾好出来,闻月候在房门口。无忧想问,可一寻思,这儿是谢泠的房间。
似乎有些尴尬,她清咳了一声:“你家主子呢?”
闻月却还有什么不知情的,细细答道:“姑娘,主子进宫去了,晚些回来。”
无忧也知谢泠最近忙,便说:“好啊,我等着。”
闻月似乎另有任务,递了话便离开了谢府。
彼时,谢泠尚在皇帝榻前。
宫人屏退,只留下谢泠一人与皇帝心腹太监何升。
何升递给谢泠一碗汤药,谢泠垂首接了奉到榻前。萧砺的身子早不如先前,只是尚没有示于人前那般严重到昏迷不醒。他素性多疑,见了眼前这一碗乌沉沉的药,不觉疑了疑:“爱卿,这药当真有效么?”
谢泠面色平和,滴水不漏:“圣上肾精亏损,太医言明须好生将养,只怕一时不易恢复。”
萧砺闻言笑了笑:“如此,朕遵医嘱便是。”说着,喝下了药。
问起正事:“朕那个皇叔当今如何了?”
他问的自然是萧环,谢泠答道:“章平王联合了郢王,于京郊布下精兵,而且微臣的人截下了一封书信。”说完,谢泠将那封信自袖间取出,恭敬递给萧砺一观。
萧砺接过信查看,这一看面色竟是陡然一变,将信揉成一团掷到地上,惊怒非常:“我早知他有谋反之心,没想到他居然还勾结叛党余孽......”
“圣上息怒,珍重龙体。”谢泠垂首道。
惊怒之下,萧砺眼前一阵发黑,由何升扶着才缓了缓,“若朕不先发制人,只怕来日他羽翼丰满,与朕逼宫不成。”
谢泠拱手道:“圣上勿动怒,微臣有一计定能拨乱反正,还政清明。”
萧砺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心知爱卿忠君爱国,定不会让朕失望。”
话毕,殿外有人通传:“章平王前来侍疾。”
萧砺摆摆手,谢泠随后退出去,转身的一瞬,先前面上的和顺顿时被万千寒霜覆盖,同萧环打了照面又作平常。
萧砺却命人拉下帷帐,萧环进来时便看到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君王。
他问一旁萧砺的心腹太监:“圣上还未醒来么?”
那何升本就面上愁苦,闻言哎呦一声,险些要哀哭出来:“回王爷,今儿圣上由几位太医连着会诊几回,毒也清过了,照理很快就会醒来,可是......”
萧环道:“那就是太医院无能,当另寻名医为圣上诊治才是。”
“王爷所言极是。”
萧环撩开帷帐,深深看了几眼皇帝才带人离开。既然皇帝醒不过来,那就让他永远睡着好了。
萧环到底换了太医,当夜谢泠听着消息进了宫。皇帝的寝宫重重禁卫,唯有他持有皇帝的特殊手令,畅通无阻。可是,今夜起了变故。那深朱殿门外,他却叫人拦在外头。
正是皇帝的心腹太监何升,只说:“这样晚了,宫门就要下钥,谢大人请回吧。”
谢泠道:“我有要事,要请见圣上。”
何升皱眉迟疑几回,到底还是让他进去。
只是,还未进内殿,谢泠却顿住了步子,何升回头看他:“谢大人还有何事?”
谢泠面目冷下来,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语气莫测:“公公跟着圣上多久了?”
“谢大人问这个做什么?”
谢泠朝他前行了几步,冷冷低笑一阵,袖中一握,道:“无他,只是怜公公忠心为主,想成全你。”
何升还未品出这话里的意思,张着嘴还要问,谁知胸口忽地剧痛,有什么东西刺穿了。他下意识看向胸口,上面插着一把柳叶薄刃,竟是大骇:“你......”
谢泠已动作极快拔出刀刃,血溅了他一脸,他也没在意,继续说出下半句话:“若是公公殉在圣上前头,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伤口太深,极其精准贯穿心脏,何升指着他说了一句“谋反”,便挣扎了几回倒下去咽了气,很快地上积了一大摊鲜血。
谢泠拿出一方帕子擦干净脸和手,脱了沾血的外衣,便提了侍从准备好的食盒,进了内殿。
此时,刚好是萧砺服药的时辰,只是迟迟不见送药的人进来。
萧砺生疑,叫了一声,也无人应,直到内殿的门被人缓缓打开,谢泠提着食盒走进来。
“谢爱卿?”萧砺俨然没有料到。
谢泠行过礼,看着萧砺淡淡垂眉,看上去一个极其恭顺的臣子:“圣上,该吃药了。”他伸手打开食盒,里面放着一个小瓷瓶和一碗送药的汤水。
萧砺审了一审,突然问道:“谢卿,如何换了药?”
谢泠将药递过去:“回圣上,先前汤剂疗效不大,胡太医便换了丹方。”胡太医是皇帝的人,想必皇帝不会过于怀疑。
可是......
“何升呢,怎么不见?”
谢泠缓缓抬起头来,平静答道:“何公公突发腹痛,由人遣送回去医治了。”
萧砺紧锁着的眉终于舒展开,倒想起何升确实有腹痛这么个毛病,也不做多疑,服下了谢泠手中那颗药丸。谢泠眼看着他服下药,面色沉了沉,突然提起来一桩事:“不知圣上可还记得忠勤候一脉?”
忠勤侯?萧砺的面色忽地僵住,只睁大眼看向谢泠,谢泠却继续说:“当日就是圣上一纸诏书,侯府满门抄斩,自绝一脉。”
萧砺的脸色愈发不好看起来:“你说这个做什么?”
一股冷意攀上谢泠的脸庞:“微臣只是想说,圣上听信奸佞,错杀忠臣,导致忠臣寒心,国本动摇,着实可叹。”
“你究竟是......”萧砺忽地觉察了什么,可是天子之威还未发作,胸臆中剧痛袭来,一阵热流冲荡奔流,直涌进咽喉口鼻,一口鲜血自唇边喷出,染红了金色的帷幔。萧砺忍着剧痛,抬起手往唇边一抹,眼前一大片黑红色。
他剧烈咳嗽几声,一大股血控制不住从口鼻流出,他死死捂住胸口,怒看着谢泠:“朕待你不薄,你何故要投奔萧环......”
谢泠冷冷笑出声:“圣上当真信任臣么?”帝王疑心到底深重,当日他若稍有不慎,只怕早已自身难保。谢泠看着萧砺:“臣的身份,圣上不是已经查过几回了么,若不是臣尚有用武之地,只怕圣上的疑心早留不得臣在世上,圣上杀得忠勤候一个功臣,又何况一个区区谢泠?”
“只不过,臣并不是萧环的人。”
这样关头,萧砺还有什么不明白,谢泠是报仇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萧砺大声喊叫,可惜喉咙仿佛叫人扼住,发不出一点儿声音,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在空阔的内殿微弱起伏。
谢泠冷眼旁观着,不多时闻月来了,谢泠便朝萧砺道:“不妨告诉圣上,您的那位好皇叔不会让您活过明日,既然圣上一直昏迷着,那就永远也不必醒了。”说罢,谢泠带人离开,殿外他的人已经做了善后,他和其余人寻了密道离开。
...
夜半,章平王萧环得了宫中皇帝驾崩的消息,同郢王起兵,欲控制整个京畿,可惜宫中似乎早有所觉,起了防御。宁远候统领禁卫军,把守各处宫城,令各家官员府中戒备,勿被叛军相胁。
与此同时,一道消息自宫中传来:萧环毒杀圣上,同叛党勾结,欲图谋反。
事态惊变之下,国不可无君,只暂缓先皇帝丧仪,先行诛灭叛党。大臣们推选之下,宁王萧砚立为新君,彼时徐潜领军入了京城,勤王护驾。萧环被迫两相受其夹击,只得先行退出京城。此时,京城南面另有一股势力起了号召,打着“光王”的旗号攻打京畿。
这一夜,许多人尚还安睡,却被一阵阵马蹄声惊醒,有人好奇出门察看,只见十里长街上尸体横陈,鲜血蜿蜒,野狗吠食,莫不惊恐。可还来不及惊喊,不远处火光冲天,不知名的箭矢如雨袭来,那人还立在街上不知躲闪,便硬生生成了两军交战下的人形靶子。冲天的喊杀声同刀兵混在一处,成了这浓重虚空下血腥的响乐。
黑暗中,独一人立在城楼上,观着眼前两军厮杀。
夜风下,燃着的火把火光幽微,男子的神色辨不清晰,只看得到他隐着的侧脸上一团半明半暗的光影。男子冷刻的唇角牵了牵,笑了似乎没笑。身后的黑幕与他并不违和,仿佛他本就在黑暗中存在一般。
亘古夙愿,一朝得偿。
不知多时,有人执着羊角小灯行来,那方方一角黑暗被光茫笼着,移到人跟前来。
谢泠起初无所觉,直到那一声熟悉的轻唤。
“阿泠......”
还能是谁,当年梨花树下的女子。
很快,莹莹的光茫到了跟前,照亮了他们脚下这方天地,亦照亮了他。
那昏黄光芒里,谢泠唇角牵起一抹弧度,他对着她,愿意藏起身上的冷锋。
她对着他,也愿意放弃久违的自由。
心往处,便是牢笼。
无忧醒来时,身旁的人已经不见了踪影。她也没什么想法,只因她是知道的,他们两个谁也逃不开彼此,左右谁也讨不得便宜就是。
收拾好出来,闻月候在房门口。无忧想问,可一寻思,这儿是谢泠的房间。
似乎有些尴尬,她清咳了一声:“你家主子呢?”
闻月却还有什么不知情的,细细答道:“姑娘,主子进宫去了,晚些回来。”
无忧也知谢泠最近忙,便说:“好啊,我等着。”
闻月似乎另有任务,递了话便离开了谢府。
彼时,谢泠尚在皇帝榻前。
宫人屏退,只留下谢泠一人与皇帝心腹太监何升。
何升递给谢泠一碗汤药,谢泠垂首接了奉到榻前。萧砺的身子早不如先前,只是尚没有示于人前那般严重到昏迷不醒。他素性多疑,见了眼前这一碗乌沉沉的药,不觉疑了疑:“爱卿,这药当真有效么?”
谢泠面色平和,滴水不漏:“圣上肾精亏损,太医言明须好生将养,只怕一时不易恢复。”
萧砺闻言笑了笑:“如此,朕遵医嘱便是。”说着,喝下了药。
问起正事:“朕那个皇叔当今如何了?”
他问的自然是萧环,谢泠答道:“章平王联合了郢王,于京郊布下精兵,而且微臣的人截下了一封书信。”说完,谢泠将那封信自袖间取出,恭敬递给萧砺一观。
萧砺接过信查看,这一看面色竟是陡然一变,将信揉成一团掷到地上,惊怒非常:“我早知他有谋反之心,没想到他居然还勾结叛党余孽......”
“圣上息怒,珍重龙体。”谢泠垂首道。
惊怒之下,萧砺眼前一阵发黑,由何升扶着才缓了缓,“若朕不先发制人,只怕来日他羽翼丰满,与朕逼宫不成。”
谢泠拱手道:“圣上勿动怒,微臣有一计定能拨乱反正,还政清明。”
萧砺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朕心知爱卿忠君爱国,定不会让朕失望。”
话毕,殿外有人通传:“章平王前来侍疾。”
萧砺摆摆手,谢泠随后退出去,转身的一瞬,先前面上的和顺顿时被万千寒霜覆盖,同萧环打了照面又作平常。
萧砺却命人拉下帷帐,萧环进来时便看到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君王。
他问一旁萧砺的心腹太监:“圣上还未醒来么?”
那何升本就面上愁苦,闻言哎呦一声,险些要哀哭出来:“回王爷,今儿圣上由几位太医连着会诊几回,毒也清过了,照理很快就会醒来,可是......”
萧环道:“那就是太医院无能,当另寻名医为圣上诊治才是。”
“王爷所言极是。”
萧环撩开帷帐,深深看了几眼皇帝才带人离开。既然皇帝醒不过来,那就让他永远睡着好了。
萧环到底换了太医,当夜谢泠听着消息进了宫。皇帝的寝宫重重禁卫,唯有他持有皇帝的特殊手令,畅通无阻。可是,今夜起了变故。那深朱殿门外,他却叫人拦在外头。
正是皇帝的心腹太监何升,只说:“这样晚了,宫门就要下钥,谢大人请回吧。”
谢泠道:“我有要事,要请见圣上。”
何升皱眉迟疑几回,到底还是让他进去。
只是,还未进内殿,谢泠却顿住了步子,何升回头看他:“谢大人还有何事?”
谢泠面目冷下来,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语气莫测:“公公跟着圣上多久了?”
“谢大人问这个做什么?”
谢泠朝他前行了几步,冷冷低笑一阵,袖中一握,道:“无他,只是怜公公忠心为主,想成全你。”
何升还未品出这话里的意思,张着嘴还要问,谁知胸口忽地剧痛,有什么东西刺穿了。他下意识看向胸口,上面插着一把柳叶薄刃,竟是大骇:“你......”
谢泠已动作极快拔出刀刃,血溅了他一脸,他也没在意,继续说出下半句话:“若是公公殉在圣上前头,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伤口太深,极其精准贯穿心脏,何升指着他说了一句“谋反”,便挣扎了几回倒下去咽了气,很快地上积了一大摊鲜血。
谢泠拿出一方帕子擦干净脸和手,脱了沾血的外衣,便提了侍从准备好的食盒,进了内殿。
此时,刚好是萧砺服药的时辰,只是迟迟不见送药的人进来。
萧砺生疑,叫了一声,也无人应,直到内殿的门被人缓缓打开,谢泠提着食盒走进来。
“谢爱卿?”萧砺俨然没有料到。
谢泠行过礼,看着萧砺淡淡垂眉,看上去一个极其恭顺的臣子:“圣上,该吃药了。”他伸手打开食盒,里面放着一个小瓷瓶和一碗送药的汤水。
萧砺审了一审,突然问道:“谢卿,如何换了药?”
谢泠将药递过去:“回圣上,先前汤剂疗效不大,胡太医便换了丹方。”胡太医是皇帝的人,想必皇帝不会过于怀疑。
可是......
“何升呢,怎么不见?”
谢泠缓缓抬起头来,平静答道:“何公公突发腹痛,由人遣送回去医治了。”
萧砺紧锁着的眉终于舒展开,倒想起何升确实有腹痛这么个毛病,也不做多疑,服下了谢泠手中那颗药丸。谢泠眼看着他服下药,面色沉了沉,突然提起来一桩事:“不知圣上可还记得忠勤候一脉?”
忠勤侯?萧砺的面色忽地僵住,只睁大眼看向谢泠,谢泠却继续说:“当日就是圣上一纸诏书,侯府满门抄斩,自绝一脉。”
萧砺的脸色愈发不好看起来:“你说这个做什么?”
一股冷意攀上谢泠的脸庞:“微臣只是想说,圣上听信奸佞,错杀忠臣,导致忠臣寒心,国本动摇,着实可叹。”
“你究竟是......”萧砺忽地觉察了什么,可是天子之威还未发作,胸臆中剧痛袭来,一阵热流冲荡奔流,直涌进咽喉口鼻,一口鲜血自唇边喷出,染红了金色的帷幔。萧砺忍着剧痛,抬起手往唇边一抹,眼前一大片黑红色。
他剧烈咳嗽几声,一大股血控制不住从口鼻流出,他死死捂住胸口,怒看着谢泠:“朕待你不薄,你何故要投奔萧环......”
谢泠冷冷笑出声:“圣上当真信任臣么?”帝王疑心到底深重,当日他若稍有不慎,只怕早已自身难保。谢泠看着萧砺:“臣的身份,圣上不是已经查过几回了么,若不是臣尚有用武之地,只怕圣上的疑心早留不得臣在世上,圣上杀得忠勤候一个功臣,又何况一个区区谢泠?”
“只不过,臣并不是萧环的人。”
这样关头,萧砺还有什么不明白,谢泠是报仇来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萧砺大声喊叫,可惜喉咙仿佛叫人扼住,发不出一点儿声音,只有粗重的喘息声在空阔的内殿微弱起伏。
谢泠冷眼旁观着,不多时闻月来了,谢泠便朝萧砺道:“不妨告诉圣上,您的那位好皇叔不会让您活过明日,既然圣上一直昏迷着,那就永远也不必醒了。”说罢,谢泠带人离开,殿外他的人已经做了善后,他和其余人寻了密道离开。
...
夜半,章平王萧环得了宫中皇帝驾崩的消息,同郢王起兵,欲控制整个京畿,可惜宫中似乎早有所觉,起了防御。宁远候统领禁卫军,把守各处宫城,令各家官员府中戒备,勿被叛军相胁。
与此同时,一道消息自宫中传来:萧环毒杀圣上,同叛党勾结,欲图谋反。
事态惊变之下,国不可无君,只暂缓先皇帝丧仪,先行诛灭叛党。大臣们推选之下,宁王萧砚立为新君,彼时徐潜领军入了京城,勤王护驾。萧环被迫两相受其夹击,只得先行退出京城。此时,京城南面另有一股势力起了号召,打着“光王”的旗号攻打京畿。
这一夜,许多人尚还安睡,却被一阵阵马蹄声惊醒,有人好奇出门察看,只见十里长街上尸体横陈,鲜血蜿蜒,野狗吠食,莫不惊恐。可还来不及惊喊,不远处火光冲天,不知名的箭矢如雨袭来,那人还立在街上不知躲闪,便硬生生成了两军交战下的人形靶子。冲天的喊杀声同刀兵混在一处,成了这浓重虚空下血腥的响乐。
黑暗中,独一人立在城楼上,观着眼前两军厮杀。
夜风下,燃着的火把火光幽微,男子的神色辨不清晰,只看得到他隐着的侧脸上一团半明半暗的光影。男子冷刻的唇角牵了牵,笑了似乎没笑。身后的黑幕与他并不违和,仿佛他本就在黑暗中存在一般。
亘古夙愿,一朝得偿。
不知多时,有人执着羊角小灯行来,那方方一角黑暗被光茫笼着,移到人跟前来。
谢泠起初无所觉,直到那一声熟悉的轻唤。
“阿泠......”
还能是谁,当年梨花树下的女子。
很快,莹莹的光茫到了跟前,照亮了他们脚下这方天地,亦照亮了他。
那昏黄光芒里,谢泠唇角牵起一抹弧度,他对着她,愿意藏起身上的冷锋。
她对着他,也愿意放弃久违的自由。
心往处,便是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