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经过院落,目光掠过戴胄所在的东边殿阁,只见戴胄一人在内,埋头苦干。王献也不停留,径直往自己房间而去。
忽然背后有个浑厚的声音叫住王献“阿献好久不见。”
王献回首一看,原来是越国公杨素。杨素早年间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凭借着辉煌的功绩,杨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杨素眉头微锁,似有不悦之事。王献笑着行礼,道:“下官见过越国公。”
杨素也笑着,和王献一同步入房内“怎么?牛弘不在此处?”①
“尚书大人有事离开,我这就去请他过来。”王献毕恭毕敬地为杨素添水。
杨素抬头环视,笑道:“你好歹官居六品,怎么屋内如此逼仄?”
“越国公有所不知。我来得晚,东边的大殿已然使用。高侍郎说过让他们迁往西边,我不愿劳师动众,便主动回了侍郎大人,从此便在此屋。尚书大人房间在那大殿之侧,也在东边,正好与我相对。”
王献抬头看了眼杨素,又道:“西屋自然比不上东屋,是有些逼仄,也不够风清气爽,光线也比不上东屋。我要出门去寻尚书大人。越国公尊贵,怎可没有侍奉在侧之人?大人不妨移步东屋,到时候我也好告知尚书大人直接往东边去。”
“如此也好。你要是觉得这屋不好,回头我跟牛弘说说,给你换换。”说罢,杨素便往东边大殿而去。
院落内绿影婆娑,丝丝微风穿过大殿,戴胄正奋笔疾书,忽然一人大步流星而来。戴胄抬起头来,虽未曾谋面,但来人一身尊贵官服,便知其身居高位。杨素身形高大,威风凛凛,目光如风雷一般滚滚向前。戴胄不由怵了一下,忙起身相迎。
“下官见过大人。不知大人来此,所为何事?”
杨素拂了拂袖,径直往凭几走去,席地坐定,戴胄也不敢怠慢,上前倒水,道:“大人,请便。”
杨素只喝了一口,直接呲了出来,厉声道:“你可是想烫死我?”
王献听到屋内的动静,嘴角微微一笑:稍有不慎,得罪了杨素,就是高侍郎也保不住你!
戴胄一愣,道:“下官绝无此意。”杨素稍稍缓和,戴胄才又倒上水,双手沿着杯子握住试了试水温,方才敢递上前去。
杨素抿了一口,看了戴胄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戴胄心中略有不祥之感,只得如实回应“下官名唤戴胄。”
杨素哼了一声,疾言厉色“我与你们尚书大人也是老相识了。尚书大人注重礼节,为人何等细致周到?你身为他的手下,办事竟然这般马虎,连倒个水都不会,真是忝居官位!”
戴胄心中鄙夷,眼前这位虽穿着一身贵气,言行却是厉害十分,是否忝居官位,又岂是凭他一人之言?
戴胄皱了皱眉,恭敬道:“下官不周,还望大人恕罪。”
杨素不依不饶:“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哪个不是恪守礼法、恭敬奉上?你年纪轻轻,办事如此轻率,敷衍随意,一点诚意也拿不出来,哪里像个吏部文官?要是没有我等先行在前,征战四方,你等小吏,哪里有在此安静舒适之地整理文书?就是心中不以为意,行为举止才如此不端!枉费了你生得这般人高马大、面容端正,竟是外实中空!我好歹是朝廷大员,岂容得下你这样轻慢无礼?”
良久,牛弘才踏进屋子。杨素看了一眼,一改语气,轻声细语,两人进了牛弘的房间,相邀而谈。
戴胄急忙退下,恰巧遇上高孝基,高孝基望了一眼大殿问道:“可是有人来此?”
“正是。那位大人说是尚书大人的旧友,是行武之人,身形高大威猛,我也不知其姓名。”
“想必是越国公杨素。”高孝基停顿了一下,道“他饱经沙场,屡立奇功,又工于诗书文章②,尤为矜贵,既是尚书大人旧友,日后也会时常到访。阿胄定要仔细伺候,切切不可大意。”
戴胄点点头道:“多谢高侍郎提点。”
这日休沐,戴胄带着陈涵前往李华处。院子里鸟语花香,假山流水相得益彰,美得无与伦比。
陈涵和陈若在屏风前逗起了戴正,戴正长得白白嫩嫩,又笑靥如花,陈若爱不释手。李毅在一旁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歇。
李华与戴胄则在屏风后席地而坐,戴胄提起越国公杨素,道:“自我幼时,杨素的大名便如雷贯耳,大家都道他是个卓越超群、战无不胜的英雄,又精通文学书法,富有才情。然前些日子见了他一面,我却不敢恭维,疾言厉色,让人不敢接近。”
李华笑道:“何止于此?阿胄不知越国公是何等危险之人。他向来恃才傲物,狭隘小气异常④。但凡有一点得罪了他,他都施加手段,污蔑栽赃,疯狂报复,加上他位高权重,可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得罪之人。你与他来往,切切小心,要是怠慢了他,往后的仕途就完了。年轻人有时候血气方刚在所难免,只是也要爱惜自己,惦念家人才是。”
戴胄心中一惊,神情复杂道:“多谢提点。怪不得高大人让我不可大意,原来如此。那日他还奚落我不过外实中空之辈,幸而我也不曾顶嘴,要是一时冲动惹怒了他,还真是不知道如何收场。”
李华又道“越国公征战沙场、功名赫赫,确实不假;但为人矜贵也是千真万确,像我这样的小辈,他可是从来不放在眼里。想当年我等为了晋王杨广夺嫡之事,小心翼翼,极尽手段讨好于他。吏部的小文官,他根本就视如草芥,这又有什么办法?”
戴胄:“我不过九品小官,他若是视我如蝼蚁,我也没有办法,只要我不自轻自贱,那倒也无妨。”
李华往嘴里丢了一枚樱桃,站起来舒了舒筋骨,道“这花开年年有,世事时时新。杨大人虽功名加身,倒也不见得能长久顺遂。”
“这是何故?”戴胄问道。
李华笑着望向戴胄“你听着就好,不要出去胡说,也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我自有我的道理。”
不久,杨素升任尚书左仆射(601),比以往更加自矜身份。③
①《隋书》: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当不改容自肃。
②《隋书》: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
③《隋书》: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尚书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尚书右仆射。
④《隋书》: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忽然背后有个浑厚的声音叫住王献“阿献好久不见。”
王献回首一看,原来是越国公杨素。杨素早年间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大隋立下汗马功劳,凭借着辉煌的功绩,杨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杨素眉头微锁,似有不悦之事。王献笑着行礼,道:“下官见过越国公。”
杨素也笑着,和王献一同步入房内“怎么?牛弘不在此处?”①
“尚书大人有事离开,我这就去请他过来。”王献毕恭毕敬地为杨素添水。
杨素抬头环视,笑道:“你好歹官居六品,怎么屋内如此逼仄?”
“越国公有所不知。我来得晚,东边的大殿已然使用。高侍郎说过让他们迁往西边,我不愿劳师动众,便主动回了侍郎大人,从此便在此屋。尚书大人房间在那大殿之侧,也在东边,正好与我相对。”
王献抬头看了眼杨素,又道:“西屋自然比不上东屋,是有些逼仄,也不够风清气爽,光线也比不上东屋。我要出门去寻尚书大人。越国公尊贵,怎可没有侍奉在侧之人?大人不妨移步东屋,到时候我也好告知尚书大人直接往东边去。”
“如此也好。你要是觉得这屋不好,回头我跟牛弘说说,给你换换。”说罢,杨素便往东边大殿而去。
院落内绿影婆娑,丝丝微风穿过大殿,戴胄正奋笔疾书,忽然一人大步流星而来。戴胄抬起头来,虽未曾谋面,但来人一身尊贵官服,便知其身居高位。杨素身形高大,威风凛凛,目光如风雷一般滚滚向前。戴胄不由怵了一下,忙起身相迎。
“下官见过大人。不知大人来此,所为何事?”
杨素拂了拂袖,径直往凭几走去,席地坐定,戴胄也不敢怠慢,上前倒水,道:“大人,请便。”
杨素只喝了一口,直接呲了出来,厉声道:“你可是想烫死我?”
王献听到屋内的动静,嘴角微微一笑:稍有不慎,得罪了杨素,就是高侍郎也保不住你!
戴胄一愣,道:“下官绝无此意。”杨素稍稍缓和,戴胄才又倒上水,双手沿着杯子握住试了试水温,方才敢递上前去。
杨素抿了一口,看了戴胄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戴胄心中略有不祥之感,只得如实回应“下官名唤戴胄。”
杨素哼了一声,疾言厉色“我与你们尚书大人也是老相识了。尚书大人注重礼节,为人何等细致周到?你身为他的手下,办事竟然这般马虎,连倒个水都不会,真是忝居官位!”
戴胄心中鄙夷,眼前这位虽穿着一身贵气,言行却是厉害十分,是否忝居官位,又岂是凭他一人之言?
戴胄皱了皱眉,恭敬道:“下官不周,还望大人恕罪。”
杨素不依不饶:“想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哪个不是恪守礼法、恭敬奉上?你年纪轻轻,办事如此轻率,敷衍随意,一点诚意也拿不出来,哪里像个吏部文官?要是没有我等先行在前,征战四方,你等小吏,哪里有在此安静舒适之地整理文书?就是心中不以为意,行为举止才如此不端!枉费了你生得这般人高马大、面容端正,竟是外实中空!我好歹是朝廷大员,岂容得下你这样轻慢无礼?”
良久,牛弘才踏进屋子。杨素看了一眼,一改语气,轻声细语,两人进了牛弘的房间,相邀而谈。
戴胄急忙退下,恰巧遇上高孝基,高孝基望了一眼大殿问道:“可是有人来此?”
“正是。那位大人说是尚书大人的旧友,是行武之人,身形高大威猛,我也不知其姓名。”
“想必是越国公杨素。”高孝基停顿了一下,道“他饱经沙场,屡立奇功,又工于诗书文章②,尤为矜贵,既是尚书大人旧友,日后也会时常到访。阿胄定要仔细伺候,切切不可大意。”
戴胄点点头道:“多谢高侍郎提点。”
这日休沐,戴胄带着陈涵前往李华处。院子里鸟语花香,假山流水相得益彰,美得无与伦比。
陈涵和陈若在屏风前逗起了戴正,戴正长得白白嫩嫩,又笑靥如花,陈若爱不释手。李毅在一旁吵吵闹闹,一刻也不停歇。
李华与戴胄则在屏风后席地而坐,戴胄提起越国公杨素,道:“自我幼时,杨素的大名便如雷贯耳,大家都道他是个卓越超群、战无不胜的英雄,又精通文学书法,富有才情。然前些日子见了他一面,我却不敢恭维,疾言厉色,让人不敢接近。”
李华笑道:“何止于此?阿胄不知越国公是何等危险之人。他向来恃才傲物,狭隘小气异常④。但凡有一点得罪了他,他都施加手段,污蔑栽赃,疯狂报复,加上他位高权重,可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得罪之人。你与他来往,切切小心,要是怠慢了他,往后的仕途就完了。年轻人有时候血气方刚在所难免,只是也要爱惜自己,惦念家人才是。”
戴胄心中一惊,神情复杂道:“多谢提点。怪不得高大人让我不可大意,原来如此。那日他还奚落我不过外实中空之辈,幸而我也不曾顶嘴,要是一时冲动惹怒了他,还真是不知道如何收场。”
李华又道“越国公征战沙场、功名赫赫,确实不假;但为人矜贵也是千真万确,像我这样的小辈,他可是从来不放在眼里。想当年我等为了晋王杨广夺嫡之事,小心翼翼,极尽手段讨好于他。吏部的小文官,他根本就视如草芥,这又有什么办法?”
戴胄:“我不过九品小官,他若是视我如蝼蚁,我也没有办法,只要我不自轻自贱,那倒也无妨。”
李华往嘴里丢了一枚樱桃,站起来舒了舒筋骨,道“这花开年年有,世事时时新。杨大人虽功名加身,倒也不见得能长久顺遂。”
“这是何故?”戴胄问道。
李华笑着望向戴胄“你听着就好,不要出去胡说,也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我自有我的道理。”
不久,杨素升任尚书左仆射(601),比以往更加自矜身份。③
①《隋书》: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唯见弘未当不改容自肃。
②《隋书》: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
③《隋书》: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尚书左仆射,纳言苏威为尚书右仆射。
④《隋书》: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