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九年,天下大乱之势已显,隋炀帝心烦意乱,下令郡县城距离驰道超过五里以上的百姓,要迁移到驰道附近居住。①
休沐之日,贺谦突然到访,戴胄正在前院看书“阿谦今日来的突然,家中没有准备,还望阿谦不要见怪。”
贺谦笑道“府中有些事宜急需处理,忙完了经过此处,想到许久未见,心中记挂,突然造访,也没有带什么好东西,沿途买的时鲜,不要见怪。”
实月连忙拿出些樱桃果子等摆桌,戴正见状,过来靠着凭几坐着。
“阿胄,在门下省可还顺利?近来发生了太多事情,来得都太突然,令人心惊,实在是操劳了。”
戴胄笑着“我不过一介书吏,事务虽杂,到底,算不上我最操劳。前阵子我等日夜留守在宫中,直到东都解围,才陆陆续续得以轮值,所幸家有贤妻分忧,不至于让我在皇宫中过分忧心。”
“阿正长大了,跟你年轻时一样端正,想必也已经学有所成了吧。”
戴胄呵呵道“模样还可以,功课就太凑合了,我不常在家,没办法时时盯着他,估计常常偷懒吧。阿涵就这一个孩子,也是时紧时松地管着。周遭那些年青人,日夜苦读,一身书卷气,就显得阿正更凑合了。战乱平息,周围逐渐安定,阿谦的日子也有起色了吧。”
贺谦笑着“阿正一看便是读书之人,怕是你自谦了吧。有些人家孩子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也硬是给捧上枝头硬贴金,怕给人看低了去。论样貌,论人品,论家世,阿正又哪一点比那些个人家差?你也是说过头了。自出征辽东以来,虽说物价飞涨,可是总体上支出日增,可谓利薄如纸。一些烂账根本要不回,加上道驰受阻,商路不通,盗匪抢夺,一些庄园、房屋、粮仓,被洗劫一空,流损不计其数。好在东都城是守住了,不然,身家性命都没有了。唉……难呐……难呐……说来蹊跷,我手上有一处庄园,地处偏僻,杨玄感反叛的时候得以幸免,倒是近来搁置,竟让匪盗给端了。我本打算开垦农田供农户耕种,修几处楼阁招待贵客,附近山林也可供赛马打猎。可是平乱之后诸事需要重整,日夜悬心,实在看顾不过来,竟成了无主之物似的。”
“庄园有存物,疏于管理,难免有人惦记。杨玄感围城围了这么久,周遭百业荒废,百姓也是生计艰难。”
午后,东都开市,贺谦便起身作别。
戴正说道“贺伯伯是坏人。”戴胄笑了“你又听说什么了?”
“我是偶然听到的,若姨说他仪表堂堂,是个读书人,又曾在礼部任职,本该知廉耻、懂尊卑、明事理,却又偏偏自甘堕落,假借奴仆之名行商贾之事,攀附权贵,视贫苦如草芥。前阵子,东都有难,米价腾贵,他只顾着自己,概不赊账,我看见京兆尹府中衙役从他的米行前强行拖走求情讲价的贫苦老弱,其状凄凄。小门小户无米难炊,富商巨贾饱食终日。是否利薄如纸如何可知,他的决断倒是毫不掩饰。也是他该有的决断,不然难有今日的万贯家财。”
戴胄直摇头“偷听就罢了。你不要出去胡说,招惹是非,激化矛盾。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穷则生变。战乱方息,又处理逆党,不宜乱上加乱。事缓则圆,朝廷自有公断。你还小,大人的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贺谦纵然富有,终究有限。东都富商何其之多,非止他一人。如若百姓难以自给,终究这些个缺口,又会落往何处?毕竟每日支给,总须源头。小农有小农的道理,商贾有商贾的道理,这个世界有这个世界的道理。但是身在大道理中的人,纵然才自精明气自高,有时候是没有办法明晰的,纵然有时候明晰了,也是拿不出主意的。小孩子的世界总是懵懂,知一半,不知一半,知其表,不知其里。但是我仍然希望你往后纵然不再懵懂,也能有今天的悲悯,而不是受制于身外之物。”
戴正笑着“那爹爹,你现在是什么道理?”
戴胄一愣“爹爹自有爹爹的道理,爹爹有时候也实在没有太多主意呀。”
“身外之物,何其之多。苦追之,苦求之,终生难得圆满。纵然学富五车,却记得‘钱神论’云云,苦学愈多,执念愈深,反失中正。”
“你能这么想很好。等你真正入了世,参与进来,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还是很艰难。”戴胄皱眉,停了停,道“你喜不喜欢贺谦,都无妨。有必要的话,你倒是可以想想贺谦为何能有今日,各方各面,总归是有由头的。”
江都城附近也不太安宁。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聚众起义,后来这三支队伍竟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②隋炀帝命江都丞王世充出兵征讨,王世充每每取胜,必归功于部下,所虏获的金银,毫不吝惜,尽数赏给士卒。③
这日,隋炀帝正席地而坐在东都皇城之内,忽然他问戴胄道:“最近江都匪盗情况如何啊?”戴胄答道:“天佑大隋。微臣听闻,江都丞王世充渡江征战,频战皆捷,逆贼刘元进、朱燮败死吴郡,其余匪众,或降或散,江都匪患基本平息。”“平息便好,江都丞王世充倒是个可用之才,确有将帅之风范,如此看来,一届小小江都郡丞,也委屈他了。”④
戴胄慢步在皇城走道上,李华突然从旁敲了敲戴胄的肩膀,戴胄回过头来,笑道“华兄,真是的。来无影,去无踪,一点声音也没有,我还以为是白日撞了鬼。”
“方才你在殿前,有没有看到小桌上的玉雕?”李华笑了。
“看到了,皇家之物,花纹图式别致,自然是上品。怎么?这宝物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你都看出来了,何必问我?那是江都宫宫监王世充千辛万苦从西域弄来的。怎么样?是不是绝世宝物?是不是流光溢彩、令人神往?嗯?”
“呵呵。原来如此,难怪这般夺目,我也实在是眼拙了。”戴胄苦笑。
“王宫监本就是西域后人,能进献如此珍宝,也是情理之中。王宫监呢,精通律例、巧言善辩,无人能敌,开皇年间就是戍卫京师的左卫,后又在兵部任职。难能可贵的是,他对陛下谦卑顺从,一片赤诚,不是你我所能及啊!⑤”李华笑笑。
①《隋书卷四?帝纪第四?炀帝下》:“丁未,诏郡县城去道过五里已上者,徙就之。”
②《隋书》:吴郡硃燮、晋陵管崇亦举兵,有众七万,共迎元进,奉以为主。据吴郡,称天子,燮、崇俱为仆射,署置百官。
③《旧唐书》:世充为其偏将,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④《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六》:帝更遣江都丞王世充发淮南兵数万人讨元进。世充渡江,频战皆捷,元进、燮败死于吴,其馀众或降或散。
⑤《隋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王充,字行满,本西域人也。祖支颓,徙居新丰。颓死,其妻少寡,与仪同王粲野合,生子曰琼,粲遂纳之以为小妻。其父收幼孤,随母嫁粲,粲爱而养之,因姓王氏,官至怀、汴二州长史。充卷发豺声,沉猜多诡诈,颇窥书传,尤好兵法,晓龟策推步盈虚,然未尝为人言也。开皇中,为左翊卫,后以军功拜仪同,授兵部员外。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充利口饰非,辞义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称为明辩。炀帝时,累迁至江都郡丞。时帝数幸江都,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善之。又以郡丞领江都宫监,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
休沐之日,贺谦突然到访,戴胄正在前院看书“阿谦今日来的突然,家中没有准备,还望阿谦不要见怪。”
贺谦笑道“府中有些事宜急需处理,忙完了经过此处,想到许久未见,心中记挂,突然造访,也没有带什么好东西,沿途买的时鲜,不要见怪。”
实月连忙拿出些樱桃果子等摆桌,戴正见状,过来靠着凭几坐着。
“阿胄,在门下省可还顺利?近来发生了太多事情,来得都太突然,令人心惊,实在是操劳了。”
戴胄笑着“我不过一介书吏,事务虽杂,到底,算不上我最操劳。前阵子我等日夜留守在宫中,直到东都解围,才陆陆续续得以轮值,所幸家有贤妻分忧,不至于让我在皇宫中过分忧心。”
“阿正长大了,跟你年轻时一样端正,想必也已经学有所成了吧。”
戴胄呵呵道“模样还可以,功课就太凑合了,我不常在家,没办法时时盯着他,估计常常偷懒吧。阿涵就这一个孩子,也是时紧时松地管着。周遭那些年青人,日夜苦读,一身书卷气,就显得阿正更凑合了。战乱平息,周围逐渐安定,阿谦的日子也有起色了吧。”
贺谦笑着“阿正一看便是读书之人,怕是你自谦了吧。有些人家孩子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也硬是给捧上枝头硬贴金,怕给人看低了去。论样貌,论人品,论家世,阿正又哪一点比那些个人家差?你也是说过头了。自出征辽东以来,虽说物价飞涨,可是总体上支出日增,可谓利薄如纸。一些烂账根本要不回,加上道驰受阻,商路不通,盗匪抢夺,一些庄园、房屋、粮仓,被洗劫一空,流损不计其数。好在东都城是守住了,不然,身家性命都没有了。唉……难呐……难呐……说来蹊跷,我手上有一处庄园,地处偏僻,杨玄感反叛的时候得以幸免,倒是近来搁置,竟让匪盗给端了。我本打算开垦农田供农户耕种,修几处楼阁招待贵客,附近山林也可供赛马打猎。可是平乱之后诸事需要重整,日夜悬心,实在看顾不过来,竟成了无主之物似的。”
“庄园有存物,疏于管理,难免有人惦记。杨玄感围城围了这么久,周遭百业荒废,百姓也是生计艰难。”
午后,东都开市,贺谦便起身作别。
戴正说道“贺伯伯是坏人。”戴胄笑了“你又听说什么了?”
“我是偶然听到的,若姨说他仪表堂堂,是个读书人,又曾在礼部任职,本该知廉耻、懂尊卑、明事理,却又偏偏自甘堕落,假借奴仆之名行商贾之事,攀附权贵,视贫苦如草芥。前阵子,东都有难,米价腾贵,他只顾着自己,概不赊账,我看见京兆尹府中衙役从他的米行前强行拖走求情讲价的贫苦老弱,其状凄凄。小门小户无米难炊,富商巨贾饱食终日。是否利薄如纸如何可知,他的决断倒是毫不掩饰。也是他该有的决断,不然难有今日的万贯家财。”
戴胄直摇头“偷听就罢了。你不要出去胡说,招惹是非,激化矛盾。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穷则生变。战乱方息,又处理逆党,不宜乱上加乱。事缓则圆,朝廷自有公断。你还小,大人的世界,不是那么简单的。贺谦纵然富有,终究有限。东都富商何其之多,非止他一人。如若百姓难以自给,终究这些个缺口,又会落往何处?毕竟每日支给,总须源头。小农有小农的道理,商贾有商贾的道理,这个世界有这个世界的道理。但是身在大道理中的人,纵然才自精明气自高,有时候是没有办法明晰的,纵然有时候明晰了,也是拿不出主意的。小孩子的世界总是懵懂,知一半,不知一半,知其表,不知其里。但是我仍然希望你往后纵然不再懵懂,也能有今天的悲悯,而不是受制于身外之物。”
戴正笑着“那爹爹,你现在是什么道理?”
戴胄一愣“爹爹自有爹爹的道理,爹爹有时候也实在没有太多主意呀。”
“身外之物,何其之多。苦追之,苦求之,终生难得圆满。纵然学富五车,却记得‘钱神论’云云,苦学愈多,执念愈深,反失中正。”
“你能这么想很好。等你真正入了世,参与进来,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还是很艰难。”戴胄皱眉,停了停,道“你喜不喜欢贺谦,都无妨。有必要的话,你倒是可以想想贺谦为何能有今日,各方各面,总归是有由头的。”
江都城附近也不太安宁。余杭的刘元进、昆山的朱燮、常熟的管崇聚众起义,后来这三支队伍竟联合起来,共推刘元进为主,占据吴郡,称天子,立百官。②隋炀帝命江都丞王世充出兵征讨,王世充每每取胜,必归功于部下,所虏获的金银,毫不吝惜,尽数赏给士卒。③
这日,隋炀帝正席地而坐在东都皇城之内,忽然他问戴胄道:“最近江都匪盗情况如何啊?”戴胄答道:“天佑大隋。微臣听闻,江都丞王世充渡江征战,频战皆捷,逆贼刘元进、朱燮败死吴郡,其余匪众,或降或散,江都匪患基本平息。”“平息便好,江都丞王世充倒是个可用之才,确有将帅之风范,如此看来,一届小小江都郡丞,也委屈他了。”④
戴胄慢步在皇城走道上,李华突然从旁敲了敲戴胄的肩膀,戴胄回过头来,笑道“华兄,真是的。来无影,去无踪,一点声音也没有,我还以为是白日撞了鬼。”
“方才你在殿前,有没有看到小桌上的玉雕?”李华笑了。
“看到了,皇家之物,花纹图式别致,自然是上品。怎么?这宝物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你都看出来了,何必问我?那是江都宫宫监王世充千辛万苦从西域弄来的。怎么样?是不是绝世宝物?是不是流光溢彩、令人神往?嗯?”
“呵呵。原来如此,难怪这般夺目,我也实在是眼拙了。”戴胄苦笑。
“王宫监本就是西域后人,能进献如此珍宝,也是情理之中。王宫监呢,精通律例、巧言善辩,无人能敌,开皇年间就是戍卫京师的左卫,后又在兵部任职。难能可贵的是,他对陛下谦卑顺从,一片赤诚,不是你我所能及啊!⑤”李华笑笑。
①《隋书卷四?帝纪第四?炀帝下》:“丁未,诏郡县城去道过五里已上者,徙就之。”
②《隋书》:吴郡硃燮、晋陵管崇亦举兵,有众七万,共迎元进,奉以为主。据吴郡,称天子,燮、崇俱为仆射,署置百官。
③《旧唐书》:世充为其偏将,募江都万余人,频击破之。每有克捷,必归功于下,所获军实,皆推与士卒,由此人争为用,功最居多。
④《资治通鉴·隋纪·隋纪六》:帝更遣江都丞王世充发淮南兵数万人讨元进。世充渡江,频战皆捷,元进、燮败死于吴,其馀众或降或散。
⑤《隋书·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王充,字行满,本西域人也。祖支颓,徙居新丰。颓死,其妻少寡,与仪同王粲野合,生子曰琼,粲遂纳之以为小妻。其父收幼孤,随母嫁粲,粲爱而养之,因姓王氏,官至怀、汴二州长史。充卷发豺声,沉猜多诡诈,颇窥书传,尤好兵法,晓龟策推步盈虚,然未尝为人言也。开皇中,为左翊卫,后以军功拜仪同,授兵部员外。善敷奏,明习法律,而舞弄文墨,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充利口饰非,辞义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称为明辩。炀帝时,累迁至江都郡丞。时帝数幸江都,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善之。又以郡丞领江都宫监,乃雕饰池台,阴奏远方珍物以媚于帝,由是益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