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珠胎
冯梓芙等得有些心急了。
前日回府后,她揽镜自照,只觉镜中人浑然天成之美,宛如洛神降世一般,不由痴痴看了一整个下晌,晚间饭食也叫回屋里,在妆镜前吃了。只恨当日贵女之间没有宴饮,使她一放光彩。
昨日,冯梓芙使唤自己专管梳妆的丫鬟慧心,仿着秦姑娘所做的妆容来梳妆。慧心一双巧手,竟真得了六分相似,然而差得那四分却让冯梓芙抓心挠肝,只恨不能将那洛神之美刻进自己面容里,为此还呵斥慧心一番。
这是自然的。周蓦没对程宛雁夸大其词,她一手技艺,确实自作画中汲取灵感。苏大家教导她洞悉明理,也教导她四艺,琴、棋、书、画各有涉猎,所学颇杂。她最喜欢作画。
那时候,怀县风光隽美,她又有着无忧无虑的心境,少女天真,最喜欢这些直接带来美的东西。
她曾作晓月晚荷,长桥碧溪,陌上行客,桑梓养蚕人。最得意的,乃是以田地间草枝、花瓣,拼贴出一幅黄口仔燕图——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那仔燕便是她自己,老燕就是家人。
可惜草枝花瓣无法久存,哪怕父亲精心装裱,时日长了也便干了。
周蓦不画美人,她画世间多情。
冯梓芙总算盼了秦姑娘来,娇声道,“秦姑娘终于来了。我若想永葆新雁妆的样子,你当如何做?”
周蓦对着冯梓芙,是没那等柔声细语的。
这是迁怒。周姑娘就迁怒了,那又如何?
她不冷不热道,“冯姑娘调理好唇齿、人中,自然会更美。哪怕只简单妆点气色也是可以的。至于妆容,我可以教你身边婢女。”
冯梓芙撇撇嘴,“如此也好。”
慧心为冯梓芙净面后,青舟捧着调制好的草药膏子来。
周蓦有意无意观其气色,手略生硬地抚过她略略丰腴的手腕,拉了她在贵妃塌上躺下,涂了药膏,又按穴位经络按摩。她有意摸一模冯梓芙脉搏,对方倒没察觉什么不对。
手上动作不停,心下却微惊。
原来,冯梓芙的隐疾,是珠胎暗结,且胎像极不稳。看着不到两月。
她自己知道么?应当是不知道的。
冯梓芙待字闺中,若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哪能如此安闲。
这一秘事,于周蓦而言,不止是无意间撞破一桩阴私。或许,将此事捏在手心里,可助她谋局。日后,冯太守得知此事,会不会因内宅牵扯精力呢?此事如何筹谋,还需寻一个合适的时机。
倒是这位冯姑娘,外表作出一派率真可爱,不谙世事姿态,实则好妒易怨,又深知自己美貌风情,看来私心里深深以石榴裙下臣众多而自得。
私德如何,是冯姑娘自己的事,但作孩子般天真状,不免让人牙倒,周蓦暗哂。
两盏茶后,唤慧心洗去涂的膏子,复又施针。通常为避免面容受创,周蓦施针多在脖颈、耳后,冯梓芙需改善人中,因此又加了鼻翼处。
早先绿蚁端了茶水来,周蓦佯作吃多了茶水,要寻净房。
一个小丫鬟来领了周蓦出去。从净房出来,小丫鬟尽责守在门口。
“秦姑娘,请这边走。”
周蓦睨她一眼,“不急,我看冯姑娘的院子极好,取针时间尚早,可缓缓回去,也赏一赏景致。”
“这——”小丫鬟纠结了一下。
这原本不太合适。不过,冯梓芙受父亲宠爱,向来以冉风院奢华精巧为傲,尤其对比庶妹,冉风院就是她在府中地位的象征。
秦姑娘是程大姑娘的座上宾,她赞赏姑娘的院子,姑娘想来会得意。
也罢,反正只是慢一点回去——若姑娘怪罪,推说秦姑娘净手太久不就是了。
周蓦今日来,见不到冯太守也无妨,先熟悉下此处也算不虚此行。
院落和家宅布置,是按主人喜好,这就可能折射出此人性情。
这院子,其实离后院的荷花亭子下的小小溪流不近。一般工匠设计宅院,北方坎位为水位,那荷花亭子就是后院北方。却不吝费工,引了溪水来东南方的冉风院,又扩成一池碧水。
一来,这印证了冯梓芙受宠。二来——这是藏风聚气的格局。
冉风院东南角,还置了一块圆润青石。与这院落精致相比,显出点格格不入的沉肃。
不过,这是宜人际的布局。
若是府中老夫人如此摆放,倒能映衬慈和祥瑞,与冯梓芙就不相配了。
那么——
这就是府邸主人刻意为之了。
秦大娘有时唠叨,曾听她提起,因太守看重霜林寺,年年与夫人去供奉香火,因此霜林寺是霖州府官府人家,都推崇的。
冯太守此人,应当是有一些迷信的。
……
“我如今在司理院,日日管着刑狱案牍归档。这都大半年了,我自己都快一身旧纸的朽味儿了。”书房中说话的锦袍青年还未脱去少年青涩。他长眉丹目,面容白皙,十足阳光清朗。
“冯大人,你与宪司打个招呼,放我去查案探案吧!”他一双明亮的眼睛灼灼看着冯章。
冯章拿盖碗刮了刮茶盅,碧濯的茶香混着水雾结在盖碗上。
“沈公子想换个差事,与你父亲说一声,不是水到渠成么?”
沈琛是盛京下来的贵公子。这贵,是由于他母亲是文姚郡主。
如今,天子即位五年,尚在弱冠之年。先皇临终前,曾托付于两位王爷及左、右二相。两位王爷一位是皇叔当阳王,一位是皇弟长晖王。小皇帝渐渐大了,当阳王便还政君主,如今做个清闲散人。文姚郡主就是当阳王的女儿。
冯耀曾嗤之以鼻,“一位郡主,身份虽贵,也是内宅妇人。父亲殷勤相待,有什么好处?”
此话若被程钤辖听去,定引为知己——没准还要疑心冯耀和程宛雁莫非是出生时被掉了包,怎得宛雁与他性情半点不像。
然而,沈琛不止有一位出身高贵的母亲。他的父亲,是当今刑部尚书,正二品实权官员。刑部掌管全国刑狱、律令,郡府上则设立宪司,即提点刑狱司。地方官员如太守、县令,可审案断案,其中具体工作,便是由司理院来主管。宪司对地方上的官员和司理院有刑狱诉讼监察之职能。
沈琛苦恼道,“冯大人不是不知道,我来这的司理院,本就是因为父亲管我管的厉害,不愿让我深涉朝事。”
“当初我偷偷向吏部拿了调令,父亲差点没把我逐出家门。”
“如今我在平岚尚未混出头来,办出几件大案要案,当然没脸向他老人家求助。”
冯章心道,你也知道你父亲不愿你做实职差事。刑司毕竟是得罪人的差事,你做得越好,树敌越多。
何况……冯章想起一桩旧事。
前年,沈琛刚来霖州的时候,司理院审理一桩因生意失和而错手杀人的案子。原按着司理参事的意思,此案动机成立,有人证口供,也有物证,判罪犯死刑,罚没家产,报宪司核准,此案就结了。沈公子偏偏认为,虽有物证,但物证有所不足,应延后再判。
后来拖了足有两个月,才按沈公子的意思找齐证据,环环相扣,审结此案。
参事本就头发不多,那阵子更是秃了一块,如今见到沈琛就躲,生怕沈公子把他剩下的头发都愁秃了。
司理院人手尚且不足,小半都耗在此案上,导致其他案子也拖了一拖。
这案子后来报给宪司,也没落着好——无它,拖得实在太长了,秋后处斩的时机已过,宪司牢狱还得供罪犯一年的饭食。
以常理来论,司理院和宪司的考量,不无道理。而沈琛此举,亦有可取之处。
沈琛曾道,“这是一个被判了死刑的案件,我尝试为这个人寻找生存的可能,但是找不到。如果尝试寻找生存的可能,但是发现他罪有应得,那么被处死的人和我本人都不会有遗憾;但如果尝试寻找并且找到了误判的可能,那么就会明白,那些曾因为不去努力寻找生存可能,而被处死的人,他们心中是有遗憾的。
“我沈琛,没有大的抱负志向,唯愿在刑狱一道上,让世间少些不平事,求得天下为公。”
刑部尚书沈大人并不希望儿子走这一条路。在沈大人的暗示下,加上平岚郡宪司、司理院对衙门人手开支实在十分担忧,这位一腔热忱的贵公子沈琛,便被“发配”去管理刑狱案牍归档了。
沈大人和沈公子,自然是沈大人的意思为重。冯章心中有自己的思量,对这清朗少年只微笑以对,端得是一个耐心听小儿无理取闹的长辈做派。
“我母亲跟父亲一个鼻……一个心思,我要是写信回去说这事,她肯定在信中催我回去盛京寻个闲差,赶紧成亲。”
言罢,沈琛在心里琢磨了一下。在盛京也是做闲差,在霖州还是做闲差,自己这是折腾了个什么劲儿?
唉!不过好歹在霖州自由许多,无需被母亲逮去参加这个宴饮那个诗会的,还因曾经办案,结识了一众布衣好友,也算不负少年人。
“如今霖州府案件不多,这是好事。”冯章宽慰道,“说明政治清明,万民开化。如今司理监事着你掌案牍,也是为你长远考虑。”
沈琛拧眉,“上峰竟是为我长远计?”他怎么没看出来?
冯章一笑,“举凡有所成之人,都需历经磨砺。掌案牍虽看似繁琐,实则是学习律法精髓、明辨人性善恶的机会。只有深知理论,三省其道理,才能更好地处理纷繁复杂的案情,最终有所成就。这是对你的机遇,也是为你日后的腾达奠基础。”
一席话说得十分漂亮。
沈琛思量,“这样看来,我此前挑三拣四,有所懈怠,或许不该。”还未察觉,冯太守给他画得一张大饼,他所托之事,也打了个太极过去。
这时,管事来报,“老爷,季大人季通判拜访,说是与您商议秋税。”
冯章敛眉。如今正是秋收刚结束,估摸是来报数额。便道,“请季通判在花厅暂等一等。”
又唤来小厮,“请大公子过来。”
对沈琛笑道,“沈公子踏足寒舍,本应亲自奉陪左右。奈何政务紧急,不得不先处理。正好让耀儿陪你四处走走,如何?”
前日回府后,她揽镜自照,只觉镜中人浑然天成之美,宛如洛神降世一般,不由痴痴看了一整个下晌,晚间饭食也叫回屋里,在妆镜前吃了。只恨当日贵女之间没有宴饮,使她一放光彩。
昨日,冯梓芙使唤自己专管梳妆的丫鬟慧心,仿着秦姑娘所做的妆容来梳妆。慧心一双巧手,竟真得了六分相似,然而差得那四分却让冯梓芙抓心挠肝,只恨不能将那洛神之美刻进自己面容里,为此还呵斥慧心一番。
这是自然的。周蓦没对程宛雁夸大其词,她一手技艺,确实自作画中汲取灵感。苏大家教导她洞悉明理,也教导她四艺,琴、棋、书、画各有涉猎,所学颇杂。她最喜欢作画。
那时候,怀县风光隽美,她又有着无忧无虑的心境,少女天真,最喜欢这些直接带来美的东西。
她曾作晓月晚荷,长桥碧溪,陌上行客,桑梓养蚕人。最得意的,乃是以田地间草枝、花瓣,拼贴出一幅黄口仔燕图——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那仔燕便是她自己,老燕就是家人。
可惜草枝花瓣无法久存,哪怕父亲精心装裱,时日长了也便干了。
周蓦不画美人,她画世间多情。
冯梓芙总算盼了秦姑娘来,娇声道,“秦姑娘终于来了。我若想永葆新雁妆的样子,你当如何做?”
周蓦对着冯梓芙,是没那等柔声细语的。
这是迁怒。周姑娘就迁怒了,那又如何?
她不冷不热道,“冯姑娘调理好唇齿、人中,自然会更美。哪怕只简单妆点气色也是可以的。至于妆容,我可以教你身边婢女。”
冯梓芙撇撇嘴,“如此也好。”
慧心为冯梓芙净面后,青舟捧着调制好的草药膏子来。
周蓦有意无意观其气色,手略生硬地抚过她略略丰腴的手腕,拉了她在贵妃塌上躺下,涂了药膏,又按穴位经络按摩。她有意摸一模冯梓芙脉搏,对方倒没察觉什么不对。
手上动作不停,心下却微惊。
原来,冯梓芙的隐疾,是珠胎暗结,且胎像极不稳。看着不到两月。
她自己知道么?应当是不知道的。
冯梓芙待字闺中,若知道自己有了身孕,哪能如此安闲。
这一秘事,于周蓦而言,不止是无意间撞破一桩阴私。或许,将此事捏在手心里,可助她谋局。日后,冯太守得知此事,会不会因内宅牵扯精力呢?此事如何筹谋,还需寻一个合适的时机。
倒是这位冯姑娘,外表作出一派率真可爱,不谙世事姿态,实则好妒易怨,又深知自己美貌风情,看来私心里深深以石榴裙下臣众多而自得。
私德如何,是冯姑娘自己的事,但作孩子般天真状,不免让人牙倒,周蓦暗哂。
两盏茶后,唤慧心洗去涂的膏子,复又施针。通常为避免面容受创,周蓦施针多在脖颈、耳后,冯梓芙需改善人中,因此又加了鼻翼处。
早先绿蚁端了茶水来,周蓦佯作吃多了茶水,要寻净房。
一个小丫鬟来领了周蓦出去。从净房出来,小丫鬟尽责守在门口。
“秦姑娘,请这边走。”
周蓦睨她一眼,“不急,我看冯姑娘的院子极好,取针时间尚早,可缓缓回去,也赏一赏景致。”
“这——”小丫鬟纠结了一下。
这原本不太合适。不过,冯梓芙受父亲宠爱,向来以冉风院奢华精巧为傲,尤其对比庶妹,冉风院就是她在府中地位的象征。
秦姑娘是程大姑娘的座上宾,她赞赏姑娘的院子,姑娘想来会得意。
也罢,反正只是慢一点回去——若姑娘怪罪,推说秦姑娘净手太久不就是了。
周蓦今日来,见不到冯太守也无妨,先熟悉下此处也算不虚此行。
院落和家宅布置,是按主人喜好,这就可能折射出此人性情。
这院子,其实离后院的荷花亭子下的小小溪流不近。一般工匠设计宅院,北方坎位为水位,那荷花亭子就是后院北方。却不吝费工,引了溪水来东南方的冉风院,又扩成一池碧水。
一来,这印证了冯梓芙受宠。二来——这是藏风聚气的格局。
冉风院东南角,还置了一块圆润青石。与这院落精致相比,显出点格格不入的沉肃。
不过,这是宜人际的布局。
若是府中老夫人如此摆放,倒能映衬慈和祥瑞,与冯梓芙就不相配了。
那么——
这就是府邸主人刻意为之了。
秦大娘有时唠叨,曾听她提起,因太守看重霜林寺,年年与夫人去供奉香火,因此霜林寺是霖州府官府人家,都推崇的。
冯太守此人,应当是有一些迷信的。
……
“我如今在司理院,日日管着刑狱案牍归档。这都大半年了,我自己都快一身旧纸的朽味儿了。”书房中说话的锦袍青年还未脱去少年青涩。他长眉丹目,面容白皙,十足阳光清朗。
“冯大人,你与宪司打个招呼,放我去查案探案吧!”他一双明亮的眼睛灼灼看着冯章。
冯章拿盖碗刮了刮茶盅,碧濯的茶香混着水雾结在盖碗上。
“沈公子想换个差事,与你父亲说一声,不是水到渠成么?”
沈琛是盛京下来的贵公子。这贵,是由于他母亲是文姚郡主。
如今,天子即位五年,尚在弱冠之年。先皇临终前,曾托付于两位王爷及左、右二相。两位王爷一位是皇叔当阳王,一位是皇弟长晖王。小皇帝渐渐大了,当阳王便还政君主,如今做个清闲散人。文姚郡主就是当阳王的女儿。
冯耀曾嗤之以鼻,“一位郡主,身份虽贵,也是内宅妇人。父亲殷勤相待,有什么好处?”
此话若被程钤辖听去,定引为知己——没准还要疑心冯耀和程宛雁莫非是出生时被掉了包,怎得宛雁与他性情半点不像。
然而,沈琛不止有一位出身高贵的母亲。他的父亲,是当今刑部尚书,正二品实权官员。刑部掌管全国刑狱、律令,郡府上则设立宪司,即提点刑狱司。地方官员如太守、县令,可审案断案,其中具体工作,便是由司理院来主管。宪司对地方上的官员和司理院有刑狱诉讼监察之职能。
沈琛苦恼道,“冯大人不是不知道,我来这的司理院,本就是因为父亲管我管的厉害,不愿让我深涉朝事。”
“当初我偷偷向吏部拿了调令,父亲差点没把我逐出家门。”
“如今我在平岚尚未混出头来,办出几件大案要案,当然没脸向他老人家求助。”
冯章心道,你也知道你父亲不愿你做实职差事。刑司毕竟是得罪人的差事,你做得越好,树敌越多。
何况……冯章想起一桩旧事。
前年,沈琛刚来霖州的时候,司理院审理一桩因生意失和而错手杀人的案子。原按着司理参事的意思,此案动机成立,有人证口供,也有物证,判罪犯死刑,罚没家产,报宪司核准,此案就结了。沈公子偏偏认为,虽有物证,但物证有所不足,应延后再判。
后来拖了足有两个月,才按沈公子的意思找齐证据,环环相扣,审结此案。
参事本就头发不多,那阵子更是秃了一块,如今见到沈琛就躲,生怕沈公子把他剩下的头发都愁秃了。
司理院人手尚且不足,小半都耗在此案上,导致其他案子也拖了一拖。
这案子后来报给宪司,也没落着好——无它,拖得实在太长了,秋后处斩的时机已过,宪司牢狱还得供罪犯一年的饭食。
以常理来论,司理院和宪司的考量,不无道理。而沈琛此举,亦有可取之处。
沈琛曾道,“这是一个被判了死刑的案件,我尝试为这个人寻找生存的可能,但是找不到。如果尝试寻找生存的可能,但是发现他罪有应得,那么被处死的人和我本人都不会有遗憾;但如果尝试寻找并且找到了误判的可能,那么就会明白,那些曾因为不去努力寻找生存可能,而被处死的人,他们心中是有遗憾的。
“我沈琛,没有大的抱负志向,唯愿在刑狱一道上,让世间少些不平事,求得天下为公。”
刑部尚书沈大人并不希望儿子走这一条路。在沈大人的暗示下,加上平岚郡宪司、司理院对衙门人手开支实在十分担忧,这位一腔热忱的贵公子沈琛,便被“发配”去管理刑狱案牍归档了。
沈大人和沈公子,自然是沈大人的意思为重。冯章心中有自己的思量,对这清朗少年只微笑以对,端得是一个耐心听小儿无理取闹的长辈做派。
“我母亲跟父亲一个鼻……一个心思,我要是写信回去说这事,她肯定在信中催我回去盛京寻个闲差,赶紧成亲。”
言罢,沈琛在心里琢磨了一下。在盛京也是做闲差,在霖州还是做闲差,自己这是折腾了个什么劲儿?
唉!不过好歹在霖州自由许多,无需被母亲逮去参加这个宴饮那个诗会的,还因曾经办案,结识了一众布衣好友,也算不负少年人。
“如今霖州府案件不多,这是好事。”冯章宽慰道,“说明政治清明,万民开化。如今司理监事着你掌案牍,也是为你长远考虑。”
沈琛拧眉,“上峰竟是为我长远计?”他怎么没看出来?
冯章一笑,“举凡有所成之人,都需历经磨砺。掌案牍虽看似繁琐,实则是学习律法精髓、明辨人性善恶的机会。只有深知理论,三省其道理,才能更好地处理纷繁复杂的案情,最终有所成就。这是对你的机遇,也是为你日后的腾达奠基础。”
一席话说得十分漂亮。
沈琛思量,“这样看来,我此前挑三拣四,有所懈怠,或许不该。”还未察觉,冯太守给他画得一张大饼,他所托之事,也打了个太极过去。
这时,管事来报,“老爷,季大人季通判拜访,说是与您商议秋税。”
冯章敛眉。如今正是秋收刚结束,估摸是来报数额。便道,“请季通判在花厅暂等一等。”
又唤来小厮,“请大公子过来。”
对沈琛笑道,“沈公子踏足寒舍,本应亲自奉陪左右。奈何政务紧急,不得不先处理。正好让耀儿陪你四处走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