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 剧中人
《橘子》在京要演四场,场次排在周五周六晚场加周日的午场和晚场的高峰时段,时间紧任务重,复盘都要掐着表算时间。
时清习惯晨练言晏笨鸟先飞先到排练厅开嗓做练习,两个人争做全组最早到达前二名,甩第三名一大截。
往常都是时清先去排练厅放个包就出去跑步,言晏到的时候排练厅就只有她一个,开嗓和练发音都不尴尬。今天她到的时候时清还没走,言晏连忙喊住他。
两个人排练时交集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点,时清倒也没有对言晏叫自己表现出什么疑惑,只站在原地等着她过来。
昨天演出时言晏已经感觉到“对视”是时清故意为之,她也请教过站在观众视角的老师的感受,师生得出的结论很一致——这个细节一变,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话剧的整体逻辑也连贯了不少。
所以言晏是很佩服时清的,即使时清小了她好几岁,言晏面对他时仍有种晚辈似的局促。
“昨天对视的那部分反响好像不错?”
时清比言晏高出一大截,言晏要仰头才能看全他的脸。她看着时清的表情斟酌字句,征询他的意见,“后面几场我们要继续这么演吗?”
时清点点头:“可以。”
得到时清首肯,言晏稍微放松一点,她往旁边走开几步,表示不再打扰时清的晨练。
“等一下。”时清却没动,而是喊住了言晏,“不好意思,你能不能站回到刚刚的位置?”
言晏不明所以,但是照做。
“抱歉。”
言晏上一秒还纳闷时清为什么要向自己道歉,下一秒就看到了他因凑近而放大的脸。
言晏差点条件反射得要动手,幸好及时按住了自己。因为时清的动作虽然突然,但很有分寸地停在了一个近却不会真的引起她反感的距离。
“看着我的眼睛。”时清按住言晏有点蜷缩的肩膀,不让她往后退,“有什么感觉?”
言晏实话实说:“没什么特别的……”
顶多就是觉得这双眼睛真好看,很符合小时候作文常用的那句“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就是这两颗“葡萄”没那么圆,还带了点角度。
但她知道时清要听的肯定不是这种感受,于是站在那里,不再说话。
时清又说一遍“抱歉”,站直身子撤回放在言晏肩上的手,两个人恢复成正常的社交距离,“刚刚冒犯了。但这不能是‘橘子’跟‘林先生’对视之后应该有的反应。”
言下之意就是变成已知的情节后,言晏做不到首演时的自然。
不愧是常年泡在剧组的人,言晏垂头丧气地这么想,自己努力掩盖的问题被他一针见血地点了出来。
“李狗蛋。”
时清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看言晏一时没反应过来,时清又喊了一遍,“李狗蛋。”
言晏这才注意到时清不知何时改变了位置,侧对着她站着。
他目视前方微微蹙眉,语气温和:“李狗蛋。”
是“林老师”独有的说话方式。
言晏顿悟,跟着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一手悬空像是搭住什么,身子跟着微微倾斜,视线躲避了一下,但还是盯着时清的侧脸。
“不认真做题往窗外看什么呢?”时清边说边跟着转头,好像是真的跟着什么人看过去一样。
言晏紧张地对上他的眼,几秒之后才移开视线“噔噔噔”地跑开。
“不行,”时清把她喊回来,“不自然。”
其实不用时清说,言晏也知道自己刚刚的反应不对。
“这样,”时清很有耐心,“我来演‘橘子’,你帮我搭个戏。”
这是要给言晏做示范的意思了。
言晏帮他垫了词,转头的时候对上时清的眼。
她头一次这么直观地体会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含义,不过短短几秒,时清眼里就惊慌娇羞交杂,甚至耳朵也红了。直到他按照“橘子”的行动跑走,言晏还呆在原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能这么大。
“能理解了吗?”时清折返回来,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我们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言晏难得生出点挫败感,丧眉耷拉眼地低着头。
“没事。”时清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样,“多练练就好了。”
言晏不解:“还能怎么练?”
时清都给她作了示范,她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练习方法。
“过来坐一会儿吧。”时清率先面对着排练厅里的镜子坐下,“越急越练不成。”
他说的有道理,言晏平复了一下心情,学着时清的模样坐在他旁边。
时清在镜子里看向言晏:“言晏,你喜欢橘子吗?”
言晏点头:“喜欢。”
她很喜欢《橘子》的本子。
“言晏,”她听见时清叹了口气,“你不是观众,你是橘子。”
你不是局外者,而是剧中人,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全局,而是要代入第一视角,心随角动。
一语惊醒梦中人。
言晏懵懵懂懂地看着镜子里的时清,觉得自己好像捕捉到了什么。
“再试试吧。”时清利落起身。
一直练到了剧组约好的复盘到达时间,时清才说了句“差不多”,结束了练习。
“小时和晏晏还是这么早呀?”杨桃几乎是踏着两个人结束的点进的排练厅,她把包放在一边,笑眯眯地跟他们打招呼,“再坚持三场,演完就能松一口气了。”
“放心,”她看着言晏补充道,“我已经订好了火锅,咱们演完就去!”
言晏一边点头一边忍不住问:“姐,我在您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是什么一直让你坚持用哄三岁小朋友的语气跟我说话的?
杨桃眨眨眼:“刚上幼儿园的小公主?”
言晏“呵呵”笑了两声:“谢谢您嘞。”
他们说笑的间隙,剧组其他人也陆续到达,大家全身心投入进复盘和排练。
休息时间短暂而宝贵,偏偏有人连这五分钟的休息时间都要被剥夺。
言晏接着电话与同样打着电话的时清相遇在排练厅外的走廊尽头。
两个都没带耳机的人不约而同地压低了讲电话的声音。
言晏的这通电话是沈知书亲自打的,她不敢像对师兄师姐一样应付老师,立得笔直地应着。
“周日你云师兄一家去看午场的《橘子》。”老师语气带笑地说着,“我也订好了花篮,你记得去打个卡。”
自从言晏帮着老师注册了一应社交软件之后她的用词就越来越紧跟潮流,有时候言晏都要反应半天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
她知道老师没什么事的话不会赶着这么紧凑的时间点打电话,静静等着下文。
果然不出言晏所料,沈知书下一句就是“还有你的那个项目确定了,明天你演完之后跟你师兄一起和合作方见一面吧。”。
这一句话信息量太大,言晏一时不知道先问哪个,嘴巴先脑子一步张开,她一时着急,居然把自己呛住了,咳了半天才问出最想问的问题:“我的项目?”
我什么时候有项目了?
“《神女在上》啊。”沈知书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不是你的项目吗?”
言晏瞠目结舌,她飞速组织好语言准备一口气辩驳过老师,余光却瞥见已经挂了电话的时清冲她晃了晃手机,指着锁屏上的时间提醒她休息时间马上结束。
言晏那口气就憋在了喉咙里,被抢占先机的老师以“那就这么定了”作为结束语挂断了电话。
“怎么了?”可能是言晏的表情太愁云惨淡,时清难得关切地询问了一句。
“没什么,”言晏苦笑着摆摆手,“就是感觉好日子到头了。”
这种“愁绪”在周日午场结束、言晏先一步到达约定好的餐厅包厢看到正老神在在喝茶的云知寒时转化成“怒气”攀上了峰值。
“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往云知寒旁边一坐,要他给自己一个说法,“《神女在上》怎么就成了我的项目了?”
“年轻人,肝火不要那么旺盛。”云知寒给言晏倒了杯茶放在面前,不忘提醒一句,“小愉带着澄澄去接老师了,你的情绪不要这么外放。”
云知寒的妻子苏欢颜是言晏的助理,两个人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起名“云澄”,母女都与言晏很亲。
“做个人吧云知寒!”言晏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师兄,“怎么还把愉姐和澄澄搬出来了!”
“还有老师!”她迅速加上,“你这是要给我摁头?”
云知寒还是那副笑意盈盈的模样,“你也可以拒绝啊。”
言晏看着他胜券在握的模样直磨牙。
有这三个人在,言晏不可能真的拒绝这个项目,尤其是云澄抱着一束跟她差不多高的香槟玫瑰冲言晏跌跌撞撞跑过来的时候,言晏那点火星直接被拉到了水平线下完全熄灭。
“安安今天好棒!”小姑娘亲了言晏一大口,“好多人给安安鼓掌!”
明知道这是师兄设下的糖衣炮弹之一,言晏还是一头栽了进去。
苏欢颜过来帮言晏把花放在一边,方便她抱起澄澄。
“刚刚李总给知寒发消息了,说一会儿就到。”她把花放在包厢的矮几上,看着言晏一瞬严肃的表情补充一句,“我给你点了饭,现在应该做好了,你先吃,不能耽误晚场的演出。”
她的时间估算准确,言晏刚搁下筷子,服务员就领着李志进来了。
“不好意思李总,”李志规规矩矩打了一圈招呼,轮到言晏的时候她略带抱歉地一笑,“我晚上还有演出,就先吃了。”
“应该的应该的。”李志第一次面对这么公式化的言晏,显然不怎么适应,云知寒适时解围,给他介绍了苏欢颜和云澄。
虽然李志算是甲方,但本次商谈其实由编剧方主导,不过在听到由言晏来写本子时,他还是明显怀疑了。
“言晏?”李志的语气中充满怀疑,“能行吗?”
即使几次合作中言晏的确表现出了对剧本的精益求精,但演员对角色负责和真正动笔写剧本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他对《神女在上》抱有很高期待,不敢随意托大
“李总,”言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还在这儿呢。”
苏欢颜把早就准备好的言晏的简历递过去:“这是言晏的简历。”
李志接过扫了一眼就想回到一分钟前给自己两个大嘴巴。
言晏看着他的惊喜和懊悔掺半的表情有了数,接过苏欢颜递来的包起身:“不好意思,我赶时间要先走,剩下的有老师和师兄在,李总大可放心。”
今天言晏好像吃了枪药,李志苦哈哈地点头应和,怎么全冲着我来了。
“车已经到了。”苏欢颜不方便陪着言晏去剧场,就带着云澄一起下楼送她上车,“澄澄跟姨姨拜拜。”
“安安拜拜。”小姑娘乖巧地跟姨姨告别,“我帮你把花带回家!”
谢谢宝贝,言晏亲了亲小姑娘,上了保姆车。门关上的刹那,她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一辆有点眼熟的车,但再看时已经找不到了。
可能忙昏了吧,言晏枕在靠椅枕部叹了口气。
时清没想到会在剧方约见的饭店碰到言晏。
他走在对方后面稍远的地方,言晏并没有注意,只是步履匆匆地往门口走。时清一直目送着她上车离开,自己才和经纪人一起坐上了己方的车。
助理已经在车上等候,不等两人坐稳就迭声问:“怎么样怎么样?这剧咱们接吗?”
经纪人刚想说话,就被时清摇头打断:“不接。”
一方面是这个角色跟他之前的戏路有重合的地方,另一方面,时清看了一眼眉头紧锁看起来就心情不咋地的经纪人,知道自己跟他想到了一起。
“啊为啥?”助理不解,“这可是个板上钉钉的S+项目啊!”
“时清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经纪人冷笑一声,“都是千年的狐狸在这玩儿什么聊斋,摆明了已经内定,只是给投资方装个样子,还要拿小时造势。”
时清看了一眼时间,终止了谈话:“不说这个了,师傅,”他喊了一声司机,“麻烦快点,还是老地方。”
司机回了一句“好嘞”,按照之前的路线把时清送到剧场附近,让他自己抄小路过去。
时清习惯晨练言晏笨鸟先飞先到排练厅开嗓做练习,两个人争做全组最早到达前二名,甩第三名一大截。
往常都是时清先去排练厅放个包就出去跑步,言晏到的时候排练厅就只有她一个,开嗓和练发音都不尴尬。今天她到的时候时清还没走,言晏连忙喊住他。
两个人排练时交集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点,时清倒也没有对言晏叫自己表现出什么疑惑,只站在原地等着她过来。
昨天演出时言晏已经感觉到“对视”是时清故意为之,她也请教过站在观众视角的老师的感受,师生得出的结论很一致——这个细节一变,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话剧的整体逻辑也连贯了不少。
所以言晏是很佩服时清的,即使时清小了她好几岁,言晏面对他时仍有种晚辈似的局促。
“昨天对视的那部分反响好像不错?”
时清比言晏高出一大截,言晏要仰头才能看全他的脸。她看着时清的表情斟酌字句,征询他的意见,“后面几场我们要继续这么演吗?”
时清点点头:“可以。”
得到时清首肯,言晏稍微放松一点,她往旁边走开几步,表示不再打扰时清的晨练。
“等一下。”时清却没动,而是喊住了言晏,“不好意思,你能不能站回到刚刚的位置?”
言晏不明所以,但是照做。
“抱歉。”
言晏上一秒还纳闷时清为什么要向自己道歉,下一秒就看到了他因凑近而放大的脸。
言晏差点条件反射得要动手,幸好及时按住了自己。因为时清的动作虽然突然,但很有分寸地停在了一个近却不会真的引起她反感的距离。
“看着我的眼睛。”时清按住言晏有点蜷缩的肩膀,不让她往后退,“有什么感觉?”
言晏实话实说:“没什么特别的……”
顶多就是觉得这双眼睛真好看,很符合小时候作文常用的那句“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就是这两颗“葡萄”没那么圆,还带了点角度。
但她知道时清要听的肯定不是这种感受,于是站在那里,不再说话。
时清又说一遍“抱歉”,站直身子撤回放在言晏肩上的手,两个人恢复成正常的社交距离,“刚刚冒犯了。但这不能是‘橘子’跟‘林先生’对视之后应该有的反应。”
言下之意就是变成已知的情节后,言晏做不到首演时的自然。
不愧是常年泡在剧组的人,言晏垂头丧气地这么想,自己努力掩盖的问题被他一针见血地点了出来。
“李狗蛋。”
时清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看言晏一时没反应过来,时清又喊了一遍,“李狗蛋。”
言晏这才注意到时清不知何时改变了位置,侧对着她站着。
他目视前方微微蹙眉,语气温和:“李狗蛋。”
是“林老师”独有的说话方式。
言晏顿悟,跟着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一手悬空像是搭住什么,身子跟着微微倾斜,视线躲避了一下,但还是盯着时清的侧脸。
“不认真做题往窗外看什么呢?”时清边说边跟着转头,好像是真的跟着什么人看过去一样。
言晏紧张地对上他的眼,几秒之后才移开视线“噔噔噔”地跑开。
“不行,”时清把她喊回来,“不自然。”
其实不用时清说,言晏也知道自己刚刚的反应不对。
“这样,”时清很有耐心,“我来演‘橘子’,你帮我搭个戏。”
这是要给言晏做示范的意思了。
言晏帮他垫了词,转头的时候对上时清的眼。
她头一次这么直观地体会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含义,不过短短几秒,时清眼里就惊慌娇羞交杂,甚至耳朵也红了。直到他按照“橘子”的行动跑走,言晏还呆在原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能这么大。
“能理解了吗?”时清折返回来,还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我们再来一遍。”
再来一遍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言晏难得生出点挫败感,丧眉耷拉眼地低着头。
“没事。”时清像是早就预料到了一样,“多练练就好了。”
言晏不解:“还能怎么练?”
时清都给她作了示范,她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练习方法。
“过来坐一会儿吧。”时清率先面对着排练厅里的镜子坐下,“越急越练不成。”
他说的有道理,言晏平复了一下心情,学着时清的模样坐在他旁边。
时清在镜子里看向言晏:“言晏,你喜欢橘子吗?”
言晏点头:“喜欢。”
她很喜欢《橘子》的本子。
“言晏,”她听见时清叹了口气,“你不是观众,你是橘子。”
你不是局外者,而是剧中人,不能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全局,而是要代入第一视角,心随角动。
一语惊醒梦中人。
言晏懵懵懂懂地看着镜子里的时清,觉得自己好像捕捉到了什么。
“再试试吧。”时清利落起身。
一直练到了剧组约好的复盘到达时间,时清才说了句“差不多”,结束了练习。
“小时和晏晏还是这么早呀?”杨桃几乎是踏着两个人结束的点进的排练厅,她把包放在一边,笑眯眯地跟他们打招呼,“再坚持三场,演完就能松一口气了。”
“放心,”她看着言晏补充道,“我已经订好了火锅,咱们演完就去!”
言晏一边点头一边忍不住问:“姐,我在您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是什么一直让你坚持用哄三岁小朋友的语气跟我说话的?
杨桃眨眨眼:“刚上幼儿园的小公主?”
言晏“呵呵”笑了两声:“谢谢您嘞。”
他们说笑的间隙,剧组其他人也陆续到达,大家全身心投入进复盘和排练。
休息时间短暂而宝贵,偏偏有人连这五分钟的休息时间都要被剥夺。
言晏接着电话与同样打着电话的时清相遇在排练厅外的走廊尽头。
两个都没带耳机的人不约而同地压低了讲电话的声音。
言晏的这通电话是沈知书亲自打的,她不敢像对师兄师姐一样应付老师,立得笔直地应着。
“周日你云师兄一家去看午场的《橘子》。”老师语气带笑地说着,“我也订好了花篮,你记得去打个卡。”
自从言晏帮着老师注册了一应社交软件之后她的用词就越来越紧跟潮流,有时候言晏都要反应半天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
她知道老师没什么事的话不会赶着这么紧凑的时间点打电话,静静等着下文。
果然不出言晏所料,沈知书下一句就是“还有你的那个项目确定了,明天你演完之后跟你师兄一起和合作方见一面吧。”。
这一句话信息量太大,言晏一时不知道先问哪个,嘴巴先脑子一步张开,她一时着急,居然把自己呛住了,咳了半天才问出最想问的问题:“我的项目?”
我什么时候有项目了?
“《神女在上》啊。”沈知书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不是你的项目吗?”
言晏瞠目结舌,她飞速组织好语言准备一口气辩驳过老师,余光却瞥见已经挂了电话的时清冲她晃了晃手机,指着锁屏上的时间提醒她休息时间马上结束。
言晏那口气就憋在了喉咙里,被抢占先机的老师以“那就这么定了”作为结束语挂断了电话。
“怎么了?”可能是言晏的表情太愁云惨淡,时清难得关切地询问了一句。
“没什么,”言晏苦笑着摆摆手,“就是感觉好日子到头了。”
这种“愁绪”在周日午场结束、言晏先一步到达约定好的餐厅包厢看到正老神在在喝茶的云知寒时转化成“怒气”攀上了峰值。
“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往云知寒旁边一坐,要他给自己一个说法,“《神女在上》怎么就成了我的项目了?”
“年轻人,肝火不要那么旺盛。”云知寒给言晏倒了杯茶放在面前,不忘提醒一句,“小愉带着澄澄去接老师了,你的情绪不要这么外放。”
云知寒的妻子苏欢颜是言晏的助理,两个人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起名“云澄”,母女都与言晏很亲。
“做个人吧云知寒!”言晏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向师兄,“怎么还把愉姐和澄澄搬出来了!”
“还有老师!”她迅速加上,“你这是要给我摁头?”
云知寒还是那副笑意盈盈的模样,“你也可以拒绝啊。”
言晏看着他胜券在握的模样直磨牙。
有这三个人在,言晏不可能真的拒绝这个项目,尤其是云澄抱着一束跟她差不多高的香槟玫瑰冲言晏跌跌撞撞跑过来的时候,言晏那点火星直接被拉到了水平线下完全熄灭。
“安安今天好棒!”小姑娘亲了言晏一大口,“好多人给安安鼓掌!”
明知道这是师兄设下的糖衣炮弹之一,言晏还是一头栽了进去。
苏欢颜过来帮言晏把花放在一边,方便她抱起澄澄。
“刚刚李总给知寒发消息了,说一会儿就到。”她把花放在包厢的矮几上,看着言晏一瞬严肃的表情补充一句,“我给你点了饭,现在应该做好了,你先吃,不能耽误晚场的演出。”
她的时间估算准确,言晏刚搁下筷子,服务员就领着李志进来了。
“不好意思李总,”李志规规矩矩打了一圈招呼,轮到言晏的时候她略带抱歉地一笑,“我晚上还有演出,就先吃了。”
“应该的应该的。”李志第一次面对这么公式化的言晏,显然不怎么适应,云知寒适时解围,给他介绍了苏欢颜和云澄。
虽然李志算是甲方,但本次商谈其实由编剧方主导,不过在听到由言晏来写本子时,他还是明显怀疑了。
“言晏?”李志的语气中充满怀疑,“能行吗?”
即使几次合作中言晏的确表现出了对剧本的精益求精,但演员对角色负责和真正动笔写剧本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他对《神女在上》抱有很高期待,不敢随意托大
“李总,”言晏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我还在这儿呢。”
苏欢颜把早就准备好的言晏的简历递过去:“这是言晏的简历。”
李志接过扫了一眼就想回到一分钟前给自己两个大嘴巴。
言晏看着他的惊喜和懊悔掺半的表情有了数,接过苏欢颜递来的包起身:“不好意思,我赶时间要先走,剩下的有老师和师兄在,李总大可放心。”
今天言晏好像吃了枪药,李志苦哈哈地点头应和,怎么全冲着我来了。
“车已经到了。”苏欢颜不方便陪着言晏去剧场,就带着云澄一起下楼送她上车,“澄澄跟姨姨拜拜。”
“安安拜拜。”小姑娘乖巧地跟姨姨告别,“我帮你把花带回家!”
谢谢宝贝,言晏亲了亲小姑娘,上了保姆车。门关上的刹那,她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了一辆有点眼熟的车,但再看时已经找不到了。
可能忙昏了吧,言晏枕在靠椅枕部叹了口气。
时清没想到会在剧方约见的饭店碰到言晏。
他走在对方后面稍远的地方,言晏并没有注意,只是步履匆匆地往门口走。时清一直目送着她上车离开,自己才和经纪人一起坐上了己方的车。
助理已经在车上等候,不等两人坐稳就迭声问:“怎么样怎么样?这剧咱们接吗?”
经纪人刚想说话,就被时清摇头打断:“不接。”
一方面是这个角色跟他之前的戏路有重合的地方,另一方面,时清看了一眼眉头紧锁看起来就心情不咋地的经纪人,知道自己跟他想到了一起。
“啊为啥?”助理不解,“这可是个板上钉钉的S+项目啊!”
“时清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经纪人冷笑一声,“都是千年的狐狸在这玩儿什么聊斋,摆明了已经内定,只是给投资方装个样子,还要拿小时造势。”
时清看了一眼时间,终止了谈话:“不说这个了,师傅,”他喊了一声司机,“麻烦快点,还是老地方。”
司机回了一句“好嘞”,按照之前的路线把时清送到剧场附近,让他自己抄小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