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春以来,细雨连绵不绝地下着,江府里细心培育的绿植纷纷抽芽,一派春日好景象。
仁善堂内总是欢声笑语不断,若琂乐意陪着老太太玩遮脸的游戏,老太太总将若琂放在榻上,随后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再拿开手,同时将脸凑近,若琂便总在看到老太太的脸后呵呵笑出声来,便引得老太太也笑了。
祖孙俩闲时便常玩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氛围其乐融融。
翻过年来若瑜便是六岁,是最爱玩闹的年纪,可李氏总掬着她,若瑜便整日与自己母亲斗智斗勇,李氏十分头疼,她生下的这个姑娘竟比当年的远哥儿还要闹腾,不得已,她便想着请个才学兼备的女先生到府里来,恰好若瑜如今这个年纪开蒙也正是时候。
李氏在外交际时便托人替她留意着,细细选了好几个月,这才终于定下。
说来也是缘分,江府请的这位女先生姓秦,这位秦先生原是宫里做过女官的,按理说以江府主家如今的品级是请不到这样的人做西席的,然而这位女官就是因厌倦了宫里的权势斗争,才会在最崭露头角之时毅然退场,自请去侍奉太妃,今岁那位高寿的太妃逝世,出了太妃府,女官便想着寻个品级不高不低的府邸里做先生,好安稳度过余生。经人介绍后,她认为江府是最好的选择,因江家既有上一代人积累下的名望,如今的江文竹又挤进了天子近臣的圈中,未来前途自是不必愁的。
自府里多了位先生后,若瑜的生活便多了许多规矩,每日该做什么事情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容她抗拒。
好在先生如今也精力有限,故而学三日她可以歇一日,李氏念着她年纪尚小,也不愿过于紧逼。
没有了叽叽喳喳的若瑜时常来此,仁善堂倒因此安静不少,虽说老太太觉得现在就请先生来早了些,但却不会随意置喙李氏所做的决定。
这几日虽说入了秋,却比夏日里还要热些,偏若琂体弱,老太太不敢随意用冰,也是因入夏之时若琂便病了一场,是云露在若琂睡下后一时疏忽忘记关窗所致,若琂低烧了一整日,慌得老太太差点就要下帖请汪老夫人帮忙请宫中御医来了,好在最后终于转危为安。
那之后云露自责不已,老太太倒并未责怪她,云露平时做事细致妥当她都是看在眼里的,人做事不可能毫无差错,总有个疏忽的时候,日后再小心些就是。不过老太太又给若琂屋里添了几个人,都是早早买进府教导着的,如今虽年纪尚小,但看顾一个襁褓中的稚儿应当是不成问题,这样若琂跟前也好时时有人。
今日若瑜并未上学,屋里热得厉害,李氏又正好出府了,若瑜便拿着先生留下的功课到仁善堂来,老太太见她头上有汗,便让人端了冰盘来,远远放着,只煽些凉风过去,不过这样也舒适很多了。
老太太坐在若瑜身边,含笑问道:“我们瑜姐儿学到哪里了,可有需要祖母帮忙的地方?”
若瑜小脸皱得紧紧的,委屈道:“先前我不过才描了几个大字,虽说会写了,却并不认得,可秦先生一来便让我念诗学文,我说不认得字,先生便让我将诗文手抄下来,不认得的字圈出,她再一一教我。”
老太太听罢笑道:“瑜姐儿谦虚了不是,描大字时你母亲不是都教过你习那些字的吗,怎会不认得?”
若瑜撇撇嘴,有几分心虚地避开了目光,她原以为先生来之后会从头教起,那样的话她好歹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能偷偷懒,不料秦先生一开始便看穿了她的底细,她想藏拙都不能了。
老太太怎会不知道她的小心思,无奈地拍拍若瑜的头道:“瑜姐儿乖,快写吧,写完让四妹妹陪你玩会儿。”
若瑜闻言忙不迭点头,现下终于有动力认真学了。四妹妹如今可好玩儿了,她刚学会翻身,喜欢到处爬,关键是怎么逗都不哭,就是太爱睡觉了,一日里有一半时间都睡着,若瑜时常来找四妹妹玩儿都碰到她在睡觉,老太太又不忍心强唤醒她。
将入夜之时,李氏这才回府,听下面人回说若瑜今日在仁善堂内呆了大半日,功课也做完了,李氏很是满意。
刚一进屋,段姨娘期期艾艾凑了上来,笑着请安道:“太太辛苦,在外一天怕是累坏了吧,奴婢来伺候太太安歇。”
李氏瞥了她一眼,淡淡应道:“嗯。”
随即挥手让松月先退下,她倒想看看今日这段姨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段姨娘在李氏身后垂肩捏腿,殷勤不已,眼见李氏神情渐渐放松,她定了定心神,正准备开口说正事,突然外头来人报,说老太太屋里的云漪姑娘来了,李氏忙让请进来。
云漪进屋来,见到段姨娘后眼中闪过一抹惊诧,转瞬间便恢复如常,对李氏福了福身道:“见过太太,老太太让我来回太太,今天大姑娘在仁善堂呆了一日,功课都做完了,过后陪着我们四姑娘耍了一会儿,用过饭后才回屋的,这会儿已经歇下了,让太太不必挂心。”
李氏笑道:“我知道了,替我谢过母亲。”
云漪道:“太太客气,无事的话我便先回了。”
李氏微微点头,云漪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待人走后,段姨娘顺势说道:“我们大姑娘可真是懂事,休学的日子到祖母屋里玩儿也不忘落下功课。”
李氏想到若瑜,无奈摇头道:“估摸着是母亲盯着的,瑜儿这丫头哪里有这么自觉。”
段姨娘笑道:“太太小瞧大姑娘了不是,今日我屋里的丫鬟亲眼看见大姑娘自己带着功课去仁善堂的。”
李氏诧异道:“当真?”
她不在家中时怎么若瑜便这般乖了。
段姨娘道:“自然是真的,只是我看大姑娘倒也辛苦,不如让二姑娘同她一起上学去吧,姐妹间也好有个伴。”
李氏听她终于道明了真正目的,不动声色地挑了挑眉,却并未立时应话。
段姨娘没听到回应,有几分忐忑,可为了女儿,还是继续道:“二姑娘与大姑娘年岁相差无几,奴婢想着,既然太太已经费心将先生请来了,倒不如连二姑娘一并教了,这样一来既能让二姑娘得了教诲,又可让大姑娘在学堂里不那么孤单。”
李氏闻言轻叹一口气,故作为难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教导一人与教导两人所耗费的心力大不相同,此事还需得问过秦先生的意思。”
段姨娘讪笑道:“那是自然。”
李氏今日也累了,懒得再应付她,便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回吧,明日得空了我去问问秦先生。”
段姨娘点头应下道:“是,太太辛苦,还请早些安置。”
仁善堂内,云漪传完话回来,心想今日她也没别的事情了,便准备回屋歇息,路过小厨房时,却看到王妈妈只身一人在看炉子。
云漪走近道:“王妈妈您怎么在这里,厨房里其他人呢?还让您亲自看炉灶,太不像话。”
王妈妈抬头看到来人,笑问道:“云漪你回来了,大姑娘歇下了?”
云漪接过王妈妈手里的蒲扇,轻轻煽着风,回道:“大姑娘玩了一天想是累了,回去便睡下了,我到主屋时见太太也回府了,便去回了一声。”
王妈妈靠坐在一旁道:“那便好,现下时间也不早了,我便让厨下之人都回去了,老太太睡不安稳,所以我来替她熬一碗安神药。”
云漪道:“如今天儿热,妈妈也去歇着吧,这药我来熬。”
王妈妈笑道:“这药你没熬过不知道火候,原是旧时的药方,是从前老太爷在时特请太医院院正给老太太对症开的,对火候的掌握十分要紧,所以我才亲自看着。”
云漪闻言叹道:“咱们老太太可真有福气。”
王妈妈却叹道:“老太爷在时,老太太才是真有福气。”
仁善堂内总是欢声笑语不断,若琂乐意陪着老太太玩遮脸的游戏,老太太总将若琂放在榻上,随后用手遮住自己的脸,再拿开手,同时将脸凑近,若琂便总在看到老太太的脸后呵呵笑出声来,便引得老太太也笑了。
祖孙俩闲时便常玩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氛围其乐融融。
翻过年来若瑜便是六岁,是最爱玩闹的年纪,可李氏总掬着她,若瑜便整日与自己母亲斗智斗勇,李氏十分头疼,她生下的这个姑娘竟比当年的远哥儿还要闹腾,不得已,她便想着请个才学兼备的女先生到府里来,恰好若瑜如今这个年纪开蒙也正是时候。
李氏在外交际时便托人替她留意着,细细选了好几个月,这才终于定下。
说来也是缘分,江府请的这位女先生姓秦,这位秦先生原是宫里做过女官的,按理说以江府主家如今的品级是请不到这样的人做西席的,然而这位女官就是因厌倦了宫里的权势斗争,才会在最崭露头角之时毅然退场,自请去侍奉太妃,今岁那位高寿的太妃逝世,出了太妃府,女官便想着寻个品级不高不低的府邸里做先生,好安稳度过余生。经人介绍后,她认为江府是最好的选择,因江家既有上一代人积累下的名望,如今的江文竹又挤进了天子近臣的圈中,未来前途自是不必愁的。
自府里多了位先生后,若瑜的生活便多了许多规矩,每日该做什么事情也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容她抗拒。
好在先生如今也精力有限,故而学三日她可以歇一日,李氏念着她年纪尚小,也不愿过于紧逼。
没有了叽叽喳喳的若瑜时常来此,仁善堂倒因此安静不少,虽说老太太觉得现在就请先生来早了些,但却不会随意置喙李氏所做的决定。
这几日虽说入了秋,却比夏日里还要热些,偏若琂体弱,老太太不敢随意用冰,也是因入夏之时若琂便病了一场,是云露在若琂睡下后一时疏忽忘记关窗所致,若琂低烧了一整日,慌得老太太差点就要下帖请汪老夫人帮忙请宫中御医来了,好在最后终于转危为安。
那之后云露自责不已,老太太倒并未责怪她,云露平时做事细致妥当她都是看在眼里的,人做事不可能毫无差错,总有个疏忽的时候,日后再小心些就是。不过老太太又给若琂屋里添了几个人,都是早早买进府教导着的,如今虽年纪尚小,但看顾一个襁褓中的稚儿应当是不成问题,这样若琂跟前也好时时有人。
今日若瑜并未上学,屋里热得厉害,李氏又正好出府了,若瑜便拿着先生留下的功课到仁善堂来,老太太见她头上有汗,便让人端了冰盘来,远远放着,只煽些凉风过去,不过这样也舒适很多了。
老太太坐在若瑜身边,含笑问道:“我们瑜姐儿学到哪里了,可有需要祖母帮忙的地方?”
若瑜小脸皱得紧紧的,委屈道:“先前我不过才描了几个大字,虽说会写了,却并不认得,可秦先生一来便让我念诗学文,我说不认得字,先生便让我将诗文手抄下来,不认得的字圈出,她再一一教我。”
老太太听罢笑道:“瑜姐儿谦虚了不是,描大字时你母亲不是都教过你习那些字的吗,怎会不认得?”
若瑜撇撇嘴,有几分心虚地避开了目光,她原以为先生来之后会从头教起,那样的话她好歹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能偷偷懒,不料秦先生一开始便看穿了她的底细,她想藏拙都不能了。
老太太怎会不知道她的小心思,无奈地拍拍若瑜的头道:“瑜姐儿乖,快写吧,写完让四妹妹陪你玩会儿。”
若瑜闻言忙不迭点头,现下终于有动力认真学了。四妹妹如今可好玩儿了,她刚学会翻身,喜欢到处爬,关键是怎么逗都不哭,就是太爱睡觉了,一日里有一半时间都睡着,若瑜时常来找四妹妹玩儿都碰到她在睡觉,老太太又不忍心强唤醒她。
将入夜之时,李氏这才回府,听下面人回说若瑜今日在仁善堂内呆了大半日,功课也做完了,李氏很是满意。
刚一进屋,段姨娘期期艾艾凑了上来,笑着请安道:“太太辛苦,在外一天怕是累坏了吧,奴婢来伺候太太安歇。”
李氏瞥了她一眼,淡淡应道:“嗯。”
随即挥手让松月先退下,她倒想看看今日这段姨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段姨娘在李氏身后垂肩捏腿,殷勤不已,眼见李氏神情渐渐放松,她定了定心神,正准备开口说正事,突然外头来人报,说老太太屋里的云漪姑娘来了,李氏忙让请进来。
云漪进屋来,见到段姨娘后眼中闪过一抹惊诧,转瞬间便恢复如常,对李氏福了福身道:“见过太太,老太太让我来回太太,今天大姑娘在仁善堂呆了一日,功课都做完了,过后陪着我们四姑娘耍了一会儿,用过饭后才回屋的,这会儿已经歇下了,让太太不必挂心。”
李氏笑道:“我知道了,替我谢过母亲。”
云漪道:“太太客气,无事的话我便先回了。”
李氏微微点头,云漪便恭恭敬敬地退了出去。
待人走后,段姨娘顺势说道:“我们大姑娘可真是懂事,休学的日子到祖母屋里玩儿也不忘落下功课。”
李氏想到若瑜,无奈摇头道:“估摸着是母亲盯着的,瑜儿这丫头哪里有这么自觉。”
段姨娘笑道:“太太小瞧大姑娘了不是,今日我屋里的丫鬟亲眼看见大姑娘自己带着功课去仁善堂的。”
李氏诧异道:“当真?”
她不在家中时怎么若瑜便这般乖了。
段姨娘道:“自然是真的,只是我看大姑娘倒也辛苦,不如让二姑娘同她一起上学去吧,姐妹间也好有个伴。”
李氏听她终于道明了真正目的,不动声色地挑了挑眉,却并未立时应话。
段姨娘没听到回应,有几分忐忑,可为了女儿,还是继续道:“二姑娘与大姑娘年岁相差无几,奴婢想着,既然太太已经费心将先生请来了,倒不如连二姑娘一并教了,这样一来既能让二姑娘得了教诲,又可让大姑娘在学堂里不那么孤单。”
李氏闻言轻叹一口气,故作为难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教导一人与教导两人所耗费的心力大不相同,此事还需得问过秦先生的意思。”
段姨娘讪笑道:“那是自然。”
李氏今日也累了,懒得再应付她,便道:“此事我知道了,你先回吧,明日得空了我去问问秦先生。”
段姨娘点头应下道:“是,太太辛苦,还请早些安置。”
仁善堂内,云漪传完话回来,心想今日她也没别的事情了,便准备回屋歇息,路过小厨房时,却看到王妈妈只身一人在看炉子。
云漪走近道:“王妈妈您怎么在这里,厨房里其他人呢?还让您亲自看炉灶,太不像话。”
王妈妈抬头看到来人,笑问道:“云漪你回来了,大姑娘歇下了?”
云漪接过王妈妈手里的蒲扇,轻轻煽着风,回道:“大姑娘玩了一天想是累了,回去便睡下了,我到主屋时见太太也回府了,便去回了一声。”
王妈妈靠坐在一旁道:“那便好,现下时间也不早了,我便让厨下之人都回去了,老太太睡不安稳,所以我来替她熬一碗安神药。”
云漪道:“如今天儿热,妈妈也去歇着吧,这药我来熬。”
王妈妈笑道:“这药你没熬过不知道火候,原是旧时的药方,是从前老太爷在时特请太医院院正给老太太对症开的,对火候的掌握十分要紧,所以我才亲自看着。”
云漪闻言叹道:“咱们老太太可真有福气。”
王妈妈却叹道:“老太爷在时,老太太才是真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