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老太太可没少为这个弟弟担惊受怕,如今又有一个侄子走了老路,也不知她那弟媳该多忧心。
今日杨硕是来向老太太拜年的,不愿惹她伤心,忙转移话题道:“姑母,过会儿我还要带着年哥儿去钟府拜年,让盈姐儿先陪着您说说话。”
老太太闻言微微皱眉,问道:“去钟府?你们同外祖家不是很早便不走动了吗?怎么今年又要去拜年了?”
到底不是什么光彩事,杨硕有几分赧然,回道:“是有多年不曾走动了,可今年不知为何钟家竟差了人送来帖子,便只好走一遭。”
老太太道:“也罢,那你去去便回吧,年哥儿不必带去了,你外祖家规矩大,他去了也不自在。”
杨硕的外祖乃是如今的内阁大学士钟鸿倚,先帝时期,他还只是个翰林院学士,为了同当时的江老太爷攀上关系,便舍了一个庶女嫁给了江老大人的妻弟杨知信,杨家一贯行商,原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家最为瞧不起的,可知道江老大人敬重妻子,他便想办法结成了这门亲。
不料皇权更迭之时,江老大人竟会果断致仕,江家又没有其余人能顶上,便自此没落了。可钟鸿倚却适时站队,又极擅钻营,还送了幼女入宫,这才换来了如今的一品大员,钟家更是三皇子的母族,一时显赫非常。
如此一来这门姻亲便有些尴尬,因而钟家在杨家人上门拜访时,故意怠慢,甚至只让管事婆子招待他们。
杨知信一气之下再不肯同钟家往来,倒是钟氏不愿闹得太过难看,逢年过节都会让人送节礼过去。
老太太对钟家也是有气的,说话便不那么客气,杨硕只得乖乖应下,若不是为了母亲的颜面,他也不愿去钟家走动。
钟家今年特意下帖的原因他能猜到,无非是因江家表哥调入京城,眼见江家有兴起之象,这才提前交好罢了。
只是多年来不曾走动,如今去只怕也是受冷眼的,可此番到底是正经下了帖子,也到底是钟氏的娘家,即便不交好也不能结成仇,平白让旁人笑话。出门时钟氏亲自交代让他去略坐坐便可,也不必留下用饭。
杨硕走后,老太太抱了若琂来同年哥儿一块玩儿。
对于老太太抱养了若琂一事,杨盈已有耳闻,此番倒也不惊讶,见若琂乖顺,便忍不住将她抱在怀里,不住地夸赞她懂事。
她是新嫁妇,正期待着什么时候能生下一个自己的孩子呢。
老太太便问她道:“姑爷对你怎么样?家里人好不好相处?”
杨盈抿着嘴羞涩地笑了笑,轻声道:“相公待我很好,他们家人口简单,婆母也好说话,不曾让我立规矩。”
杨盈的夫家姓于,京城人氏,有个秀才功名在身,如今正苦读着准备应举,杨家行商,却对读书人很有好感,因而找的儿媳妇和女婿都是读书人家里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人品端正,家风清明的,家底倒是次要,毕竟杨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老太太听了笑道:“那便好,夫妻和美,才能万事顺遂,姑爷若是要读书的话,你不妨带着他多来姑母这儿走动走动,你三表哥如今在京为官,读书人认得不少,他自己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好歹也能指点指点他,或是给他推荐一个好的书院。”
杨盈笑道:“便是姑母您不说,我也要厚着脸皮来的,夫君听说三表哥科举一路高歌猛进,佩服不已,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上门。”
老太太嗔道:“到姑母这儿来还需什么合适的机会,想来便来就是,你成亲时我不曾亲自到场,总觉得对你不住,如今既然就在京城,要时常来看看姑母才是。”
杨盈点头道:“姑母安心,我会的,日后您老不要嫌我烦才好。”
老太太笑了笑,两人又说了些家常琐事,眼见日头渐高,若琂来到老太太跟前拉着她的手,口中道:“阿嬷,用饭。”
随即又跑到了杨盈面前,扬起笑脸道:“姑姑也吃饭。”
杨盈听了震惊不已,方才可没人教若琂如何唤她,没想到她小小的人儿竟自己知道该怎么叫。
老太太笑骂道:“小鬼机灵,是不是云露云霜两个丫头教你怎么叫的?”
杨盈摸了摸若琂的头,笑道:“教了也得自己记住才是,我们琂丫头可真聪明。”
老太太听了自然是高兴的,吩咐人摆饭,又让人去请了李氏来一同吃。
能多个亲戚走动,李氏也是乐意的,他们如今在京城根基还太浅,不论如何,多个亲友也是多条路。
席间气氛融洽不已,饭后几人坐在一处话家常。
而年哥儿熟悉了环境后,便开始撒欢跑了起来,若琂陪着他玩,只是出门后她便在廊庑下坐着,任年哥儿一人跑出去玩雪。
年哥儿捏了雪球朝她扔过来,若琂侧身躲过,雪球打到了门帘上,里头的大人听到动静准备要出来,若琂连忙跑过去同年哥儿站在一处,她心想不能让年哥儿一人承担错误,何况他还是客。
杨盈出来掉了脸训道:“年哥儿,不许顽皮,赶紧进屋来玩。”
年哥儿低着头,不敢说话。
比他还要小的若琂拉了他的手安慰他,又同杨盈撒娇道:“姑姑,我和哥哥玩得正开心呢,过会儿再进去好不好?”
若琂小小的人儿说话这般利索本就讨喜,何况她还在护着年哥儿,杨盈自然什么气也没有了,只叮嘱道:“玩雪可以,不可往人身上砸,也不要玩得忘我,手冻僵了都不知道。”
后头这句话明显是提醒随身伺候的丫鬟婆子的。
这时,老太太掀开帘子看着他们笑道:“小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也别拘的太紧了,孙妈妈她们会看好的。”
杨盈听了只好不再管他们,自己进了屋。
快用晚膳时,杨硕回来了。
听他说这回钟府总算派了个正经主子招待他,是钟家的三少爷,只是他仍旧没有见到自己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钟三爷还是领着他到外头吃饭的,后来又一块听了会儿戏,杨硕觉得无趣,便回来了。
老太太听了气愤不已,拍桌道:“明年就算钟家再给你们下帖也不必去了,我杨家的人不是这么让他们糟蹋的,这事我来同你们母亲说,不必觉得为难。”
杨硕嗫嚅着不敢说话,只好应了,而杨盈因自小与父亲亲近,对钟家的气不比老太太少,老太太这话她自然是同意的,便也没吭声。
天色渐沉,江文竹今日带着江远及江连两人外出串门,此时也回来了,晚间便在仁善堂摆饭,一家子整整齐齐地坐在一处,除开突染风寒的江若玲。
老太太留下杨硕和杨盈过一夜,明日再启程回去。
夜里哄睡年哥儿后,杨盈陪着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母亲年纪渐长,难免心软,可那钟家这么些年来可曾体谅过你母亲一回?照我说节礼也不必送,直接断了往来就是。”
杨盈微微叹气,姑母就差直言母亲糊涂了,可对于钟家,她母亲始终存有幻想,殊不知她这般上赶着攀附又让父亲如何自处,而姑母一贯待父亲亦姐亦母,父亲这么多年受这般委屈,姑母气愤也是正常。
她只好宽慰老太太道:“姑母您别生气了,为一个钟家气坏身子不值当,从前我们也没借过他们的势,如今更犯不着上赶着攀附,我会好好劝解母亲的。”
老太太面色微霁,轻叹道:“我就是心疼你父亲。”
杨知信要强了半辈子,从前江老太爷位极人臣时都不曾拿自己姐夫的名头作幌,宁肯自己天南地北闯荡,可老了却要受钟家这般侮辱,他既是老太太唯一的胞弟,又是亲自带大的,如何能不心疼。
杨盈又好声好气地劝解了老太太一番,这才服侍她睡下,自己到仁善堂的一旁的厢房就寝。
今日杨硕是来向老太太拜年的,不愿惹她伤心,忙转移话题道:“姑母,过会儿我还要带着年哥儿去钟府拜年,让盈姐儿先陪着您说说话。”
老太太闻言微微皱眉,问道:“去钟府?你们同外祖家不是很早便不走动了吗?怎么今年又要去拜年了?”
到底不是什么光彩事,杨硕有几分赧然,回道:“是有多年不曾走动了,可今年不知为何钟家竟差了人送来帖子,便只好走一遭。”
老太太道:“也罢,那你去去便回吧,年哥儿不必带去了,你外祖家规矩大,他去了也不自在。”
杨硕的外祖乃是如今的内阁大学士钟鸿倚,先帝时期,他还只是个翰林院学士,为了同当时的江老太爷攀上关系,便舍了一个庶女嫁给了江老大人的妻弟杨知信,杨家一贯行商,原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家最为瞧不起的,可知道江老大人敬重妻子,他便想办法结成了这门亲。
不料皇权更迭之时,江老大人竟会果断致仕,江家又没有其余人能顶上,便自此没落了。可钟鸿倚却适时站队,又极擅钻营,还送了幼女入宫,这才换来了如今的一品大员,钟家更是三皇子的母族,一时显赫非常。
如此一来这门姻亲便有些尴尬,因而钟家在杨家人上门拜访时,故意怠慢,甚至只让管事婆子招待他们。
杨知信一气之下再不肯同钟家往来,倒是钟氏不愿闹得太过难看,逢年过节都会让人送节礼过去。
老太太对钟家也是有气的,说话便不那么客气,杨硕只得乖乖应下,若不是为了母亲的颜面,他也不愿去钟家走动。
钟家今年特意下帖的原因他能猜到,无非是因江家表哥调入京城,眼见江家有兴起之象,这才提前交好罢了。
只是多年来不曾走动,如今去只怕也是受冷眼的,可此番到底是正经下了帖子,也到底是钟氏的娘家,即便不交好也不能结成仇,平白让旁人笑话。出门时钟氏亲自交代让他去略坐坐便可,也不必留下用饭。
杨硕走后,老太太抱了若琂来同年哥儿一块玩儿。
对于老太太抱养了若琂一事,杨盈已有耳闻,此番倒也不惊讶,见若琂乖顺,便忍不住将她抱在怀里,不住地夸赞她懂事。
她是新嫁妇,正期待着什么时候能生下一个自己的孩子呢。
老太太便问她道:“姑爷对你怎么样?家里人好不好相处?”
杨盈抿着嘴羞涩地笑了笑,轻声道:“相公待我很好,他们家人口简单,婆母也好说话,不曾让我立规矩。”
杨盈的夫家姓于,京城人氏,有个秀才功名在身,如今正苦读着准备应举,杨家行商,却对读书人很有好感,因而找的儿媳妇和女婿都是读书人家里出来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人品端正,家风清明的,家底倒是次要,毕竟杨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老太太听了笑道:“那便好,夫妻和美,才能万事顺遂,姑爷若是要读书的话,你不妨带着他多来姑母这儿走动走动,你三表哥如今在京为官,读书人认得不少,他自己也是两榜进士出身,好歹也能指点指点他,或是给他推荐一个好的书院。”
杨盈笑道:“便是姑母您不说,我也要厚着脸皮来的,夫君听说三表哥科举一路高歌猛进,佩服不已,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上门。”
老太太嗔道:“到姑母这儿来还需什么合适的机会,想来便来就是,你成亲时我不曾亲自到场,总觉得对你不住,如今既然就在京城,要时常来看看姑母才是。”
杨盈点头道:“姑母安心,我会的,日后您老不要嫌我烦才好。”
老太太笑了笑,两人又说了些家常琐事,眼见日头渐高,若琂来到老太太跟前拉着她的手,口中道:“阿嬷,用饭。”
随即又跑到了杨盈面前,扬起笑脸道:“姑姑也吃饭。”
杨盈听了震惊不已,方才可没人教若琂如何唤她,没想到她小小的人儿竟自己知道该怎么叫。
老太太笑骂道:“小鬼机灵,是不是云露云霜两个丫头教你怎么叫的?”
杨盈摸了摸若琂的头,笑道:“教了也得自己记住才是,我们琂丫头可真聪明。”
老太太听了自然是高兴的,吩咐人摆饭,又让人去请了李氏来一同吃。
能多个亲戚走动,李氏也是乐意的,他们如今在京城根基还太浅,不论如何,多个亲友也是多条路。
席间气氛融洽不已,饭后几人坐在一处话家常。
而年哥儿熟悉了环境后,便开始撒欢跑了起来,若琂陪着他玩,只是出门后她便在廊庑下坐着,任年哥儿一人跑出去玩雪。
年哥儿捏了雪球朝她扔过来,若琂侧身躲过,雪球打到了门帘上,里头的大人听到动静准备要出来,若琂连忙跑过去同年哥儿站在一处,她心想不能让年哥儿一人承担错误,何况他还是客。
杨盈出来掉了脸训道:“年哥儿,不许顽皮,赶紧进屋来玩。”
年哥儿低着头,不敢说话。
比他还要小的若琂拉了他的手安慰他,又同杨盈撒娇道:“姑姑,我和哥哥玩得正开心呢,过会儿再进去好不好?”
若琂小小的人儿说话这般利索本就讨喜,何况她还在护着年哥儿,杨盈自然什么气也没有了,只叮嘱道:“玩雪可以,不可往人身上砸,也不要玩得忘我,手冻僵了都不知道。”
后头这句话明显是提醒随身伺候的丫鬟婆子的。
这时,老太太掀开帘子看着他们笑道:“小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也别拘的太紧了,孙妈妈她们会看好的。”
杨盈听了只好不再管他们,自己进了屋。
快用晚膳时,杨硕回来了。
听他说这回钟府总算派了个正经主子招待他,是钟家的三少爷,只是他仍旧没有见到自己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钟三爷还是领着他到外头吃饭的,后来又一块听了会儿戏,杨硕觉得无趣,便回来了。
老太太听了气愤不已,拍桌道:“明年就算钟家再给你们下帖也不必去了,我杨家的人不是这么让他们糟蹋的,这事我来同你们母亲说,不必觉得为难。”
杨硕嗫嚅着不敢说话,只好应了,而杨盈因自小与父亲亲近,对钟家的气不比老太太少,老太太这话她自然是同意的,便也没吭声。
天色渐沉,江文竹今日带着江远及江连两人外出串门,此时也回来了,晚间便在仁善堂摆饭,一家子整整齐齐地坐在一处,除开突染风寒的江若玲。
老太太留下杨硕和杨盈过一夜,明日再启程回去。
夜里哄睡年哥儿后,杨盈陪着老太太说话。
老太太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母亲年纪渐长,难免心软,可那钟家这么些年来可曾体谅过你母亲一回?照我说节礼也不必送,直接断了往来就是。”
杨盈微微叹气,姑母就差直言母亲糊涂了,可对于钟家,她母亲始终存有幻想,殊不知她这般上赶着攀附又让父亲如何自处,而姑母一贯待父亲亦姐亦母,父亲这么多年受这般委屈,姑母气愤也是正常。
她只好宽慰老太太道:“姑母您别生气了,为一个钟家气坏身子不值当,从前我们也没借过他们的势,如今更犯不着上赶着攀附,我会好好劝解母亲的。”
老太太面色微霁,轻叹道:“我就是心疼你父亲。”
杨知信要强了半辈子,从前江老太爷位极人臣时都不曾拿自己姐夫的名头作幌,宁肯自己天南地北闯荡,可老了却要受钟家这般侮辱,他既是老太太唯一的胞弟,又是亲自带大的,如何能不心疼。
杨盈又好声好气地劝解了老太太一番,这才服侍她睡下,自己到仁善堂的一旁的厢房就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