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长史府
东晋,西域长史府。
赵颂觉得朝廷约莫是忘记这个叫楼兰的屯兵据点了,同一批被抓来的军士逃的逃,死的死,如今已不剩几个;屯田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麦子一年三熟,却不见军队来收割;每日骑着骆驼早晚巡逻也一直在坚持,也不见少数民族前来侵犯。现在是匈奴还是鲜卑?中原地区在打仗吗?与西北失联了吗?
离家的时候,最小的女儿还不会喊爹爹;算算日子,她都该嫁人了。
但是赵颂感觉还好,至少比同伴们感觉要好。他原本是个孤僻古怪的人,与家人的关系不差,但是也不如何思念,更不思念“家乡”这种抽象东西......哪块土地上没有土?既然有土,便足够他赵颂待一辈子了。没有任务的时候,他就独自待在角落里做泥塑,技艺越来越精湛。
祖上都是农民,而他是无师自通的泥塑师。
他在这里唯一的朋友叫张佚。虽说是朋友,但赵颂其实完全不了解对方,他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自己与泥土构成的纯粹的二元世界中;张佚从不打扰,就坐在他身边看,一看看一整天。对于赵颂来说这就算朋友了,安静,友好,有鉴赏力。几十年过去了,赵颂生出白发,张佚青春依旧;但是他就连这么奇怪的事情都懒得发问,张佚也不会主动解释。
有一日,赵颂说:“如今我不仅能抓住人物的形,还能抓住人物的神了。”
张佚问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
“做到无我。世上从没有赵颂这个人的存在,我在雕谁,世上就只剩谁。”赵颂捻着胡须答道,“倘若我雕的菩萨能活过来,他将真有菩萨心性。”
张佚笑道:“你若真能做到‘无我’,就不可能衰老。”
第二日张佚表现得像无事发生一样来邀请他共同巡逻,赵颂冷哼一声,并不睬他。就这样僵持了好多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肯松口,最终张佚说我们打个赌怎么样?我能让你雕的菩萨活过来。倘若他们真有菩萨心性,就会像菩萨一样长长久久地活着;若偏离了菩萨行,就会变回泥土。性色一同。
“代价是你终生不能离开。”他补充道,“倘若你回到家乡,将这能力与旁人讲了,可要惹出大是非来。”
赵颂浑身颤抖片刻,突然噗通跪地,朝他咚咚磕头,磕的血溅了一地,“别说是让我雕的菩萨活过来,就算只是让一只泥雀活过来,我现在死都可以!”
“我只是说不能离开。”张佚打断他,“做好后,将血滴在泥塑上,三日内可得生......你真的确定?不止是你的血,与你血脉相通的子子孙孙的血都可以,当真是后患无穷。”
他低头就看见那双艺术家的通红的眼睛,疯狂在其中翻搅,好像就是天在这一刻被撞破了也是漠不关心的。“我现在死都可以,子子孙孙都死光了也可以,”他喃喃道,“求您成全。”
张佚皱了皱眉,不再言语,在他天灵盖上拍了三下便转身离去。赵颂此生再没见过他。
越来越多的军士离开了楼兰,没有官府来捉拿他们,赵颂也并不关心。他终日坐在晦暗的屋子里雕泥塑,饿了就煮碗面糊,渴了就在门前的孔雀河里灌一肚子,下定决心要雕出四大菩萨。我是能创造菩萨的人,我是比如来还要精通义理、比老天还要神通广大的存在,每念及此,他就仰天长啸、眼泪长流,世界无限坍缩,缩到他一双遍布茧子的手中。
一年后,他做好了观音,冲出屋子又哭又笑的时候才发现楼兰已经一个人也没有了。当他咬破手指,仅挤出三滴血滴到泥像身上时,黄褐色就迅速褪去,皮肤下血肉的质感由里而外生长出来,赵颂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这神迹的任何细节,最后还是因为激动过度晕了过去。醒来后脑袋里一根筋在抽搐着疼,泥观音给他端了一杯水来,“已经过去三天了。”
赵颂望着他,觉得他比自己那两个儿子加起来还像自己的亲儿子。“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
“知道。”
“你知道你要做什么?”
“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
“知道便好。若有人称颂你的法号、能入你耳,不可不救。”
泥观音磕头再拜,带上玉净瓶离开了楼兰。
两年后,赵颂往文殊菩萨身上滴血的时候总不至于向上次那样晕过去。他守着已经具有肉身的泥文殊坐了三天,凝视他随风飘动的头发、轻若流水的衣袂,还有那柄被死死握住的短剑,质地与真正的金属一模一样,这样的观察太过美妙,使他摒弃了对饥、渴和困的一切知觉。
三天后泥文殊睁开眼睛,对他说:“您该去吃点东西,然后休息。”
当真是无所不知啊,他欢喜地站起来,正欲说话,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这次是因为身体太虚弱了。泥文殊照料到他醒来、喝下一碗粥就离开了,赵颂都有点没反应过来。哎,人家是菩萨,确实不是你儿子啊。
他突然觉得有些落寞,几年来日夜流心血,流走了就走了。正如那长江东流水呀......在蒲昌海边住了这么久,怎么想起长江了呢?
劳累的工作和自残般的生活方式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他还不算太老,却已经疾病缠身,做第三尊菩萨耗费了近三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泥普贤果真就像他被赋予的身份一样默默行践,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留在楼兰,照顾赵颂的生活。
赵颂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做泥塑。他的眼睛几近失明,没有拐杖就难以行走,最麻烦的是疼痛——疼痛提醒他“我”的存在,一具苍老衰弱的□□,即将要客死他乡了,有点可怜。还好有蒲芸在。
蒲芸是泥普贤给自己取的名字,“蒲”谐音“普”,芸取其众生之意。他的脸较前两位菩萨更大众化,不容易记住,象征众生皆能通过行践的方法证得菩萨果。
“你就别离开楼兰了。”赵颂对蒲芸说,语气很柔软,“就留在这里为我养老送终,以后守着我的墓,也不要出去。若能静下心来在楼兰清修,不是至苦、至大的‘行’吗?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地步,不瞒你说,我才待了几十年,已经十分想离开了。”
其实赵颂并不觉得这是有益的修行方式,他只是怕自己百年之后,连魂魄都困在这里,那多寂寞呢。两个可怜人一起寂寞总比一个可怜人独守在此要好。
蒲芸愣了一下,“您想离开?”
“是啊,可是我没法离开。”
蒲芸于是轻轻地点头,“那好,我陪您,也在这里永远不离开。我还天天念经文给您听,为您修福报,来生享福。”
蒲芸对于外面没有明确的概念,他最远的路程就是走到蒲昌海边抓鱼,见过的唯一一个人就是爹爹,听过的关于外面世界的一切都是赵颂讲给他听的。其实他觉得楼兰的风景还不错,但是爹爹都说想离开了,那外面的风景应该更不错吧?
不能再想下去了。他告诫自己,外物于我如无物。我是普贤菩萨,我会修得苦行。
在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赵颂开始做地藏菩萨。
人生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啊。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很多遗憾的,很多很多,大半辈子都被困在这座城市里是其中最重大的一件,天地明明那么开阔;第二就是年轻的时候太不把身体当回事儿了,他其实很怕死,如果当初多多保重身子应该是能再多活几年的;第三嘛......虽然承认起来觉得很丢脸,但是小女儿还没有叫过一声爹爹。
天若有情天亦老。
地藏菩萨为拯救堕入地狱的母亲发下广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有大孝大愿之名。那还是个孝顺姑娘呢。赵颂雕刻的时候就在想,等她活过来是不是和蒲芸一样孝顺?我那个留在敦煌的小女儿大抵也是很孝顺的,她娘就孝顺。我的眼睛是狭长的,她的眼睛应该也是狭长的;她娘的鼻子不怎么高,她的鼻子也高不了......一边想,一边雕。
不用等任何结果,赵颂就知道自己已经在这场赌约中输了。放下刻刀,走远几步瞧那地藏菩萨,她脸上一半是安忍慈悲,一半是他的思念与凡心。
但是输赢已经无所谓了。滴过血以后,泥地藏显现出惊心动魄的美丽,美的不像个菩萨,赵颂却很高兴,他想自己的小女儿应该也长得这么美。晚上他喝了很多酒——蒲芸会给他酿酒、烧鱼吃,自己吃的自然是斋饭——以至于隔一会儿就跑去看一眼泥地藏,看她醒了没有。
蒲芸劝道:“您别跑了,这才一个晚上呢。”
“你有小妹妹了,你高不高兴?”赵颂醉意浓厚,攥着酒杯直嚷嚷,“像朵小花似的!等她醒过来了,咱们爷仨一起生活在这里也是很好的。我再给你们雕一只狗,楼兰不就变得很热闹了?还走什么......嗝......你要是想要什么,猫啊鸟啊,我都能雕!”
小妹妹?蒲芸反复揣摩着这个词,小妹妹?
只可惜泥地藏醒来后赵颂只活了一个月。在他活着的时间里,他对泥地藏很好——是赵颂此人所能做到的对他人最好的程度,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赵安忍”,跟自己姓;平日里常给她讲汉人的历史、大唐的风土人情,还教她雕刻手艺。哎呀,我怎么就要死了呢?最后的最后,两个孩子站在他床头,他惊慌失措地抓住赵安忍的一只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出气声。
“别怕。”赵安忍神情平和地反握回来,“我为您超度。”
他一点儿也不想听见这句话,到底是泥巴菩萨,不是孩子,两个人的情绪波动都不大。当初如果不离开敦煌,现在围在床边的就是他骨肉相连的儿孙,要为他哭的。人活一辈子,不就图这些吗。
“你不许走。和蒲芸一起......留在楼兰,听到没?”
赵安忍没回复这句话。她伸出一只手,五指向上立在身前,当初赵颂雕刻她就是这个形态。无畏印一出,赵颂本就意识不清的脑中惊惧已逐渐平息,却仍然挣扎着嘶声:“不许......”
“别怕,爹爹。”
赵颂叹息一声,闭上眼。
赵颂觉得朝廷约莫是忘记这个叫楼兰的屯兵据点了,同一批被抓来的军士逃的逃,死的死,如今已不剩几个;屯田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麦子一年三熟,却不见军队来收割;每日骑着骆驼早晚巡逻也一直在坚持,也不见少数民族前来侵犯。现在是匈奴还是鲜卑?中原地区在打仗吗?与西北失联了吗?
离家的时候,最小的女儿还不会喊爹爹;算算日子,她都该嫁人了。
但是赵颂感觉还好,至少比同伴们感觉要好。他原本是个孤僻古怪的人,与家人的关系不差,但是也不如何思念,更不思念“家乡”这种抽象东西......哪块土地上没有土?既然有土,便足够他赵颂待一辈子了。没有任务的时候,他就独自待在角落里做泥塑,技艺越来越精湛。
祖上都是农民,而他是无师自通的泥塑师。
他在这里唯一的朋友叫张佚。虽说是朋友,但赵颂其实完全不了解对方,他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自己与泥土构成的纯粹的二元世界中;张佚从不打扰,就坐在他身边看,一看看一整天。对于赵颂来说这就算朋友了,安静,友好,有鉴赏力。几十年过去了,赵颂生出白发,张佚青春依旧;但是他就连这么奇怪的事情都懒得发问,张佚也不会主动解释。
有一日,赵颂说:“如今我不仅能抓住人物的形,还能抓住人物的神了。”
张佚问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
“做到无我。世上从没有赵颂这个人的存在,我在雕谁,世上就只剩谁。”赵颂捻着胡须答道,“倘若我雕的菩萨能活过来,他将真有菩萨心性。”
张佚笑道:“你若真能做到‘无我’,就不可能衰老。”
第二日张佚表现得像无事发生一样来邀请他共同巡逻,赵颂冷哼一声,并不睬他。就这样僵持了好多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不肯松口,最终张佚说我们打个赌怎么样?我能让你雕的菩萨活过来。倘若他们真有菩萨心性,就会像菩萨一样长长久久地活着;若偏离了菩萨行,就会变回泥土。性色一同。
“代价是你终生不能离开。”他补充道,“倘若你回到家乡,将这能力与旁人讲了,可要惹出大是非来。”
赵颂浑身颤抖片刻,突然噗通跪地,朝他咚咚磕头,磕的血溅了一地,“别说是让我雕的菩萨活过来,就算只是让一只泥雀活过来,我现在死都可以!”
“我只是说不能离开。”张佚打断他,“做好后,将血滴在泥塑上,三日内可得生......你真的确定?不止是你的血,与你血脉相通的子子孙孙的血都可以,当真是后患无穷。”
他低头就看见那双艺术家的通红的眼睛,疯狂在其中翻搅,好像就是天在这一刻被撞破了也是漠不关心的。“我现在死都可以,子子孙孙都死光了也可以,”他喃喃道,“求您成全。”
张佚皱了皱眉,不再言语,在他天灵盖上拍了三下便转身离去。赵颂此生再没见过他。
越来越多的军士离开了楼兰,没有官府来捉拿他们,赵颂也并不关心。他终日坐在晦暗的屋子里雕泥塑,饿了就煮碗面糊,渴了就在门前的孔雀河里灌一肚子,下定决心要雕出四大菩萨。我是能创造菩萨的人,我是比如来还要精通义理、比老天还要神通广大的存在,每念及此,他就仰天长啸、眼泪长流,世界无限坍缩,缩到他一双遍布茧子的手中。
一年后,他做好了观音,冲出屋子又哭又笑的时候才发现楼兰已经一个人也没有了。当他咬破手指,仅挤出三滴血滴到泥像身上时,黄褐色就迅速褪去,皮肤下血肉的质感由里而外生长出来,赵颂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这神迹的任何细节,最后还是因为激动过度晕了过去。醒来后脑袋里一根筋在抽搐着疼,泥观音给他端了一杯水来,“已经过去三天了。”
赵颂望着他,觉得他比自己那两个儿子加起来还像自己的亲儿子。“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
“知道。”
“你知道你要做什么?”
“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
“知道便好。若有人称颂你的法号、能入你耳,不可不救。”
泥观音磕头再拜,带上玉净瓶离开了楼兰。
两年后,赵颂往文殊菩萨身上滴血的时候总不至于向上次那样晕过去。他守着已经具有肉身的泥文殊坐了三天,凝视他随风飘动的头发、轻若流水的衣袂,还有那柄被死死握住的短剑,质地与真正的金属一模一样,这样的观察太过美妙,使他摒弃了对饥、渴和困的一切知觉。
三天后泥文殊睁开眼睛,对他说:“您该去吃点东西,然后休息。”
当真是无所不知啊,他欢喜地站起来,正欲说话,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这次是因为身体太虚弱了。泥文殊照料到他醒来、喝下一碗粥就离开了,赵颂都有点没反应过来。哎,人家是菩萨,确实不是你儿子啊。
他突然觉得有些落寞,几年来日夜流心血,流走了就走了。正如那长江东流水呀......在蒲昌海边住了这么久,怎么想起长江了呢?
劳累的工作和自残般的生活方式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体,他还不算太老,却已经疾病缠身,做第三尊菩萨耗费了近三年。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泥普贤果真就像他被赋予的身份一样默默行践,他没有离开,而是一直留在楼兰,照顾赵颂的生活。
赵颂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做泥塑。他的眼睛几近失明,没有拐杖就难以行走,最麻烦的是疼痛——疼痛提醒他“我”的存在,一具苍老衰弱的□□,即将要客死他乡了,有点可怜。还好有蒲芸在。
蒲芸是泥普贤给自己取的名字,“蒲”谐音“普”,芸取其众生之意。他的脸较前两位菩萨更大众化,不容易记住,象征众生皆能通过行践的方法证得菩萨果。
“你就别离开楼兰了。”赵颂对蒲芸说,语气很柔软,“就留在这里为我养老送终,以后守着我的墓,也不要出去。若能静下心来在楼兰清修,不是至苦、至大的‘行’吗?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这地步,不瞒你说,我才待了几十年,已经十分想离开了。”
其实赵颂并不觉得这是有益的修行方式,他只是怕自己百年之后,连魂魄都困在这里,那多寂寞呢。两个可怜人一起寂寞总比一个可怜人独守在此要好。
蒲芸愣了一下,“您想离开?”
“是啊,可是我没法离开。”
蒲芸于是轻轻地点头,“那好,我陪您,也在这里永远不离开。我还天天念经文给您听,为您修福报,来生享福。”
蒲芸对于外面没有明确的概念,他最远的路程就是走到蒲昌海边抓鱼,见过的唯一一个人就是爹爹,听过的关于外面世界的一切都是赵颂讲给他听的。其实他觉得楼兰的风景还不错,但是爹爹都说想离开了,那外面的风景应该更不错吧?
不能再想下去了。他告诫自己,外物于我如无物。我是普贤菩萨,我会修得苦行。
在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赵颂开始做地藏菩萨。
人生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啊。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很多遗憾的,很多很多,大半辈子都被困在这座城市里是其中最重大的一件,天地明明那么开阔;第二就是年轻的时候太不把身体当回事儿了,他其实很怕死,如果当初多多保重身子应该是能再多活几年的;第三嘛......虽然承认起来觉得很丢脸,但是小女儿还没有叫过一声爹爹。
天若有情天亦老。
地藏菩萨为拯救堕入地狱的母亲发下广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因此有大孝大愿之名。那还是个孝顺姑娘呢。赵颂雕刻的时候就在想,等她活过来是不是和蒲芸一样孝顺?我那个留在敦煌的小女儿大抵也是很孝顺的,她娘就孝顺。我的眼睛是狭长的,她的眼睛应该也是狭长的;她娘的鼻子不怎么高,她的鼻子也高不了......一边想,一边雕。
不用等任何结果,赵颂就知道自己已经在这场赌约中输了。放下刻刀,走远几步瞧那地藏菩萨,她脸上一半是安忍慈悲,一半是他的思念与凡心。
但是输赢已经无所谓了。滴过血以后,泥地藏显现出惊心动魄的美丽,美的不像个菩萨,赵颂却很高兴,他想自己的小女儿应该也长得这么美。晚上他喝了很多酒——蒲芸会给他酿酒、烧鱼吃,自己吃的自然是斋饭——以至于隔一会儿就跑去看一眼泥地藏,看她醒了没有。
蒲芸劝道:“您别跑了,这才一个晚上呢。”
“你有小妹妹了,你高不高兴?”赵颂醉意浓厚,攥着酒杯直嚷嚷,“像朵小花似的!等她醒过来了,咱们爷仨一起生活在这里也是很好的。我再给你们雕一只狗,楼兰不就变得很热闹了?还走什么......嗝......你要是想要什么,猫啊鸟啊,我都能雕!”
小妹妹?蒲芸反复揣摩着这个词,小妹妹?
只可惜泥地藏醒来后赵颂只活了一个月。在他活着的时间里,他对泥地藏很好——是赵颂此人所能做到的对他人最好的程度,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赵安忍”,跟自己姓;平日里常给她讲汉人的历史、大唐的风土人情,还教她雕刻手艺。哎呀,我怎么就要死了呢?最后的最后,两个孩子站在他床头,他惊慌失措地抓住赵安忍的一只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出气声。
“别怕。”赵安忍神情平和地反握回来,“我为您超度。”
他一点儿也不想听见这句话,到底是泥巴菩萨,不是孩子,两个人的情绪波动都不大。当初如果不离开敦煌,现在围在床边的就是他骨肉相连的儿孙,要为他哭的。人活一辈子,不就图这些吗。
“你不许走。和蒲芸一起......留在楼兰,听到没?”
赵安忍没回复这句话。她伸出一只手,五指向上立在身前,当初赵颂雕刻她就是这个形态。无畏印一出,赵颂本就意识不清的脑中惊惧已逐渐平息,却仍然挣扎着嘶声:“不许......”
“别怕,爹爹。”
赵颂叹息一声,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