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钺斯刚蹿进帐内,便搓着手溜到营帐里安置的火炉旁,他冷得直揉自己的耳垂,贴着那点炭火取暖。
而柴幕手里一路都握着那封高坚快马送来的密信,他面露疑色,解下背后的披风,独自坐到帐内的帅椅上。
“阿爹,高阿耶传的什么信?”
柴钺斯一边烤火一边搓搓自己的双臂,他未受圣人的罚,又得知二弟后方立功,心中的忧愁早就一扫而光。心事一旦没了,身上的冷才感受得明显。只是,他丝毫没观察到自己的父亲早已心事重重。
只见柴幕并未睬他,速速拆封,将书信拿出来阅览。更浓重的忧愁自柴幕的眼眸漫出,本就皱起的横眉紧紧锁在一起,他双手颤抖地合上书信,凝视那信笺良久。
“父亲?” 柴钺斯终于意识到父亲的不对劲。
“陛下要你军法处置那几个不规矩的,去罢。” 柴幕的话是敷衍的。
“高阿耶...”
“快去!这不干你的事。” 柴幕说着将书信揣进里衣。
“喔。” 柴钺斯明白父亲一旦这样说,自己就该住嘴了,于是又高声向帐外喊道:“来人!给大将军换新炭火。”
两个将士麻利地进帐,拿着家伙抄起炉子就往外撤,就快出帐时,其中一个兵扭头冲陷在深思里的柴幕问道:“大将军可还要手炉么?雪又下大了。柴将军?”
柴幕循声蓦然望过去。
“柴将军!”
... ...
“柴将军留步!”
记忆中的声音跨越时间的缝隙,将柴幕叫住。那年他十八岁。
北周,宣正元年冬月。长安城,唐国公府。
夕阳未落,院子里的灯还没点起来。国公府的院子幽深曲折,深处似是喧嚷着,细微的哭声缠绵其中。柴幕身穿骑装厚袍,脚蹬一双六合皮靴,行色匆匆走在院子里。
一句柴将军留步让他停住脚步,柴幕扭头望去,连廊的那头,一个单薄的倩影正守着一勘莲缸,幽幽冲他招手。
“尹姑娘?” 柴幕一脸诧异,朝着那倩影踱步过去。
“叨扰将军。将军是要去寻四公子吗?”
只见一位佳人披着与晚霞一般颜色的连帽斗篷,似是一捧幽莲驻足在院子深处,她精细地描了远山眉,一张樱桃小嘴轻轻问着。
“回姑娘,正是。” 柴幕叉手拱礼,恭谨答道。
“可是要给四公子...送窦府的宴帖去?” 姑娘说着,眸色暗下一层。
“是。二公子出事了...国公爷急着要柴某去军中寻四郎,只是,姑娘怎知?”
柴幕支支吾吾道,他明白尹姑娘与李四郎的关系非比寻常,而此时他怀中,却揣着神武郡公窦府的招婿宴帖,这番话便回得心中有些难堪。
“小女自然是知道的...烦请将军,将这块玉佩,交与四公子。”
尹姑娘在袖中摸了半块玉佩出来,那玉佩一看便知是一套连心佩,收在爱侣手上,一人一半,永结同心。
“将军只管送东西,告诉四郎,事情都办妥了,叫他放心。”
柴幕接过玉佩,茫然地点点头。时间紧急,他急着赶路,现下却不知如何抽身。
“柴将军快去吧,夜深露重,当心骑马。”
尹姑娘解意地悠悠说完,而后自顾自地朝身旁的莲缸投掷鱼食。柴幕见状便拱手施礼,速速离开了。
他没看到那莲缸中的红鲤,已有两头都翻了个儿,可尹姑娘好像也看不见似的,还是不停喂着。她将手中最后几粒乌圆子掷完,几颗泪珠砸在水面,不知尹姑娘是在哭红鲤,还是哭自己。
... ...
朝霞的金光洒在无垠的草原上,雾气又矮又密,覆盖着草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个矫健的身影骑在马上,马蹄肆意踏破这片薄雾。他的身周还有无数战马,不时发出高昂的嘶鸣,响彻清晨的荒野。
“四郎!”
柴幕策马奔向那个身影,他高喊着。
只见那个远处的身影扭过头,也冲柴幕挥鞭奔去。骑马的人是李四郎,也就是少年李容。
“不是下旬才来看我吗?” 李容眼带笑意,勒马缓下来,对着迎面而来的柴幕说道。
“四郎,出事了!”
柴幕整整骑了一夜,终于在破晓时分见到李容。他将宴帖从胸前的衣襟内掏出,递过去。
“出了何事?” 李容见柴幕气喘吁吁,蹙眉接过宴帖,他才速览一遍,眉头却好像尘埃落定般突然松开。
“二公子本和素日里那几位常聚的公子,一起投壶饮酒。正作乐,二公子吹笛子的时候却一口血呕出来!当刻便晕过去了。”
“喔...” 李容垂眼将名帖合起。
“国公爷急着要我送这名帖给你,神武郡公窦府的雀宴订在明日,你怕是要替二公子赴宴了。”
柴幕紧着气息将这一串话说完,眼见李容仿似并不意外,他面露疑惑细细看向李容,又道:
“不过你也别担心,听老夫人说已请了宫里的医正入府,想来二公子应该有救。”
“那便看二哥的造化了。” 李容收起名帖,扬起下颌望向天际。
还未等柴幕体会这话的意思,李容又笑着看向他,问道:
“大郎,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什么?” 柴幕一脸茫然。
“当然是咱们的正事!” 李容说着便猛夹马镫,柴幕见状也策马跟上去。
“看这辽原!这万千骏马!若不闯出一番天地,莫不辜负了这大好光华!你难道不记得了。”
“我自然记得!” 柴幕闻言,精神也为之一振,“可是如何做?如何闯?”
“待我赴宴归来,你便明白了。”
李容在旭日前扭头回望,仿佛已眺得神武郡公麾下那数万窦家军。他嘴角勾起自信的笑,而后阖眼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
而柴幕颠着马慢慢跟上去,他似懂非懂地望向那意气风发的李四郎,赤心却盖上一层后知后觉的阴影。还正暗忖,心头的凉意却让他忆起那块玉佩。于是赶忙从胸前掏出来,伸手递过去。
“对了,这是尹姑娘托我给你的。她说...事情已办妥,叫你放心。”
柴幕的神色已不是全然的疑惑,他大概猜到尹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而此时这块冰凉的玉佩却像烫手的山芋,让他急着交出去。
李容侧眼瞥了那玉佩,却并没有接过去的意思,语气似是无所谓般道:“你收着吧。”
“我怎的收着!要是叫郑姑娘瞧见,我可完了!”
柴幕才不听李容的敷衍,连忙将玉佩冲他扔过去。李容见状也张手接住,又笑着打趣道:“我差点忘了,你还有个郑姑娘。”
柴幕闻言斜了他一眼,而李容继续说:“郑氏是好门第,柴兄乃有福之人。”[10]
“我管她是哪个门第,只要是她,此心不改!”
柴幕说着也难掩笑意,带着羞涩狠狠挥起马鞭,略过李容冲向前方。两个年轻人策马驰骋在这片丰茂的草原,豪迈的笑声响彻天际。
... ...
“父亲?”
柴钺斯小心翼翼地凑到父亲柴幕面前,一脸疑惑地将他从回忆中叫回来。那两个倒腾炭火的兵早已抄着火盆离去,此时帐内又冷了不少。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10.1]
柴幕口中喃喃,他耳边还响彻着草原上的笑声,那声音又混淆着兵戈铁马的嘶鸣,萦绕不绝。而后他用双手挲摩那张沧桑的脸,才终于回过神来。
“还不去行罚...圣意不可违。” 他看向儿子,双眼满是血丝,透着疲惫道。
—
雪又下大了,狂风呼啸,将雪花吹得横冲直撞,整个军营都被笼罩在暴风之中。长孙延跟着李俭穿过狼藉,终于来到刘怀中的营帐,李俭脸带郁闷正走进营帐,身后的长孙延却被侍卫一把拦住。
“侍中有令,营帐闲杂人等勿入。” 卫兵横枪拦下长孙延,语气恭敬地说。
“挡什么!这是长孙大夫!不长狗眼...” 李俭本就窝火,听后一股脑骂出来 。
“殿下恕罪,侍中便是如此吩咐的,小的不敢违命。” 将士依旧坚定。
李俭听罢就想上手折了将士的长枪,他正愁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长孙延却突然把住他的双臂。
“殿下息怒,想来是侍中临时有计,为保万全,臣便先回去罢。”
长孙延看似毫无波动,甚至带着从容的笑意,沉静而有礼地宽慰李俭。
“那便如此!刘侍中总是神神秘秘,若有要事本殿再差人告与你。”
李俭的情绪被安抚大半,他一脸烦躁耐着性子对长孙延说完,便扬手打飞那差点挨到他幞头的长枪穗子,狠狠瞪了侍卫一眼,进帐去了。
长孙延拱手恭送李俭,抬眼间他笑意全无,半转黑眸,心中体味到一丝不对劲。
李俭步入帐中,映入他眼帘的是刘怀中躬身站于一旁,对着材案那侧单薄的背影拱手施礼。
“大郎。”
只见那罩着玄墨色帽兜,深披斗篷的背影转过身来,娇红的樱唇衬在白皙如纸的面庞之上。尹德妃修长的指节掀开绒帽,睁开一双幽怨浸泪的眼睛望向李俭,轻声道。
“都是为娘不好。”
李俭愕然看着突然出现在军营的母妃,一旁的刘怀中面色沉重,二人看上去已交谈甚久。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气氛,似乎永远有一桩大事藏在李俭不知道的地方,等着撞击他,叫他自云端一层层坠落。
“母妃为何在此?” 李俭皱眉问道,没有半份儿子见到母亲喜悦。
“晋阳府至陇右的邮驿,皆在窦氏掌握之中了。本宫受西秦诓骗,事态已无转圜之地。”
“阿娘你在说什么!” 李俭带着愤怒大喊。
尹德妃一对蛾眉拧成沟壑,万般委屈和无奈蔓延在脸上,她快步上前握紧李俭的双手,两行泪直直坠下来,凝望着他一字一顿道:
“大郎,反吧。”
李俭进帐还未缓过神来,就听到母亲如此当头一棒,他瞬间像一只被射中的猎物,撒开母亲的手猛地弹开。不可置信地回想着这句危险的话,惊诧、哀忿、恐惧顿时错综缠上他的脸庞。
“什么...?” 李俭几乎没有声量地问。
此时,一直恭谨站立的刘怀中缓缓呼了一口气,眨眼间双眸充满阴鸷,上下两片薄唇触碰着,赫然道:
“塞外多风雪,城中绝诏书。殿下,天任已至。”[10.2]
而柴幕手里一路都握着那封高坚快马送来的密信,他面露疑色,解下背后的披风,独自坐到帐内的帅椅上。
“阿爹,高阿耶传的什么信?”
柴钺斯一边烤火一边搓搓自己的双臂,他未受圣人的罚,又得知二弟后方立功,心中的忧愁早就一扫而光。心事一旦没了,身上的冷才感受得明显。只是,他丝毫没观察到自己的父亲早已心事重重。
只见柴幕并未睬他,速速拆封,将书信拿出来阅览。更浓重的忧愁自柴幕的眼眸漫出,本就皱起的横眉紧紧锁在一起,他双手颤抖地合上书信,凝视那信笺良久。
“父亲?” 柴钺斯终于意识到父亲的不对劲。
“陛下要你军法处置那几个不规矩的,去罢。” 柴幕的话是敷衍的。
“高阿耶...”
“快去!这不干你的事。” 柴幕说着将书信揣进里衣。
“喔。” 柴钺斯明白父亲一旦这样说,自己就该住嘴了,于是又高声向帐外喊道:“来人!给大将军换新炭火。”
两个将士麻利地进帐,拿着家伙抄起炉子就往外撤,就快出帐时,其中一个兵扭头冲陷在深思里的柴幕问道:“大将军可还要手炉么?雪又下大了。柴将军?”
柴幕循声蓦然望过去。
“柴将军!”
... ...
“柴将军留步!”
记忆中的声音跨越时间的缝隙,将柴幕叫住。那年他十八岁。
北周,宣正元年冬月。长安城,唐国公府。
夕阳未落,院子里的灯还没点起来。国公府的院子幽深曲折,深处似是喧嚷着,细微的哭声缠绵其中。柴幕身穿骑装厚袍,脚蹬一双六合皮靴,行色匆匆走在院子里。
一句柴将军留步让他停住脚步,柴幕扭头望去,连廊的那头,一个单薄的倩影正守着一勘莲缸,幽幽冲他招手。
“尹姑娘?” 柴幕一脸诧异,朝着那倩影踱步过去。
“叨扰将军。将军是要去寻四公子吗?”
只见一位佳人披着与晚霞一般颜色的连帽斗篷,似是一捧幽莲驻足在院子深处,她精细地描了远山眉,一张樱桃小嘴轻轻问着。
“回姑娘,正是。” 柴幕叉手拱礼,恭谨答道。
“可是要给四公子...送窦府的宴帖去?” 姑娘说着,眸色暗下一层。
“是。二公子出事了...国公爷急着要柴某去军中寻四郎,只是,姑娘怎知?”
柴幕支支吾吾道,他明白尹姑娘与李四郎的关系非比寻常,而此时他怀中,却揣着神武郡公窦府的招婿宴帖,这番话便回得心中有些难堪。
“小女自然是知道的...烦请将军,将这块玉佩,交与四公子。”
尹姑娘在袖中摸了半块玉佩出来,那玉佩一看便知是一套连心佩,收在爱侣手上,一人一半,永结同心。
“将军只管送东西,告诉四郎,事情都办妥了,叫他放心。”
柴幕接过玉佩,茫然地点点头。时间紧急,他急着赶路,现下却不知如何抽身。
“柴将军快去吧,夜深露重,当心骑马。”
尹姑娘解意地悠悠说完,而后自顾自地朝身旁的莲缸投掷鱼食。柴幕见状便拱手施礼,速速离开了。
他没看到那莲缸中的红鲤,已有两头都翻了个儿,可尹姑娘好像也看不见似的,还是不停喂着。她将手中最后几粒乌圆子掷完,几颗泪珠砸在水面,不知尹姑娘是在哭红鲤,还是哭自己。
... ...
朝霞的金光洒在无垠的草原上,雾气又矮又密,覆盖着草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个矫健的身影骑在马上,马蹄肆意踏破这片薄雾。他的身周还有无数战马,不时发出高昂的嘶鸣,响彻清晨的荒野。
“四郎!”
柴幕策马奔向那个身影,他高喊着。
只见那个远处的身影扭过头,也冲柴幕挥鞭奔去。骑马的人是李四郎,也就是少年李容。
“不是下旬才来看我吗?” 李容眼带笑意,勒马缓下来,对着迎面而来的柴幕说道。
“四郎,出事了!”
柴幕整整骑了一夜,终于在破晓时分见到李容。他将宴帖从胸前的衣襟内掏出,递过去。
“出了何事?” 李容见柴幕气喘吁吁,蹙眉接过宴帖,他才速览一遍,眉头却好像尘埃落定般突然松开。
“二公子本和素日里那几位常聚的公子,一起投壶饮酒。正作乐,二公子吹笛子的时候却一口血呕出来!当刻便晕过去了。”
“喔...” 李容垂眼将名帖合起。
“国公爷急着要我送这名帖给你,神武郡公窦府的雀宴订在明日,你怕是要替二公子赴宴了。”
柴幕紧着气息将这一串话说完,眼见李容仿似并不意外,他面露疑惑细细看向李容,又道:
“不过你也别担心,听老夫人说已请了宫里的医正入府,想来二公子应该有救。”
“那便看二哥的造化了。” 李容收起名帖,扬起下颌望向天际。
还未等柴幕体会这话的意思,李容又笑着看向他,问道:
“大郎,你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什么?” 柴幕一脸茫然。
“当然是咱们的正事!” 李容说着便猛夹马镫,柴幕见状也策马跟上去。
“看这辽原!这万千骏马!若不闯出一番天地,莫不辜负了这大好光华!你难道不记得了。”
“我自然记得!” 柴幕闻言,精神也为之一振,“可是如何做?如何闯?”
“待我赴宴归来,你便明白了。”
李容在旭日前扭头回望,仿佛已眺得神武郡公麾下那数万窦家军。他嘴角勾起自信的笑,而后阖眼深吸一口清晨的空气。
而柴幕颠着马慢慢跟上去,他似懂非懂地望向那意气风发的李四郎,赤心却盖上一层后知后觉的阴影。还正暗忖,心头的凉意却让他忆起那块玉佩。于是赶忙从胸前掏出来,伸手递过去。
“对了,这是尹姑娘托我给你的。她说...事情已办妥,叫你放心。”
柴幕的神色已不是全然的疑惑,他大概猜到尹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而此时这块冰凉的玉佩却像烫手的山芋,让他急着交出去。
李容侧眼瞥了那玉佩,却并没有接过去的意思,语气似是无所谓般道:“你收着吧。”
“我怎的收着!要是叫郑姑娘瞧见,我可完了!”
柴幕才不听李容的敷衍,连忙将玉佩冲他扔过去。李容见状也张手接住,又笑着打趣道:“我差点忘了,你还有个郑姑娘。”
柴幕闻言斜了他一眼,而李容继续说:“郑氏是好门第,柴兄乃有福之人。”[10]
“我管她是哪个门第,只要是她,此心不改!”
柴幕说着也难掩笑意,带着羞涩狠狠挥起马鞭,略过李容冲向前方。两个年轻人策马驰骋在这片丰茂的草原,豪迈的笑声响彻天际。
... ...
“父亲?”
柴钺斯小心翼翼地凑到父亲柴幕面前,一脸疑惑地将他从回忆中叫回来。那两个倒腾炭火的兵早已抄着火盆离去,此时帐内又冷了不少。
“兄弟阋墙,同室操戈。”[10.1]
柴幕口中喃喃,他耳边还响彻着草原上的笑声,那声音又混淆着兵戈铁马的嘶鸣,萦绕不绝。而后他用双手挲摩那张沧桑的脸,才终于回过神来。
“还不去行罚...圣意不可违。” 他看向儿子,双眼满是血丝,透着疲惫道。
—
雪又下大了,狂风呼啸,将雪花吹得横冲直撞,整个军营都被笼罩在暴风之中。长孙延跟着李俭穿过狼藉,终于来到刘怀中的营帐,李俭脸带郁闷正走进营帐,身后的长孙延却被侍卫一把拦住。
“侍中有令,营帐闲杂人等勿入。” 卫兵横枪拦下长孙延,语气恭敬地说。
“挡什么!这是长孙大夫!不长狗眼...” 李俭本就窝火,听后一股脑骂出来 。
“殿下恕罪,侍中便是如此吩咐的,小的不敢违命。” 将士依旧坚定。
李俭听罢就想上手折了将士的长枪,他正愁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长孙延却突然把住他的双臂。
“殿下息怒,想来是侍中临时有计,为保万全,臣便先回去罢。”
长孙延看似毫无波动,甚至带着从容的笑意,沉静而有礼地宽慰李俭。
“那便如此!刘侍中总是神神秘秘,若有要事本殿再差人告与你。”
李俭的情绪被安抚大半,他一脸烦躁耐着性子对长孙延说完,便扬手打飞那差点挨到他幞头的长枪穗子,狠狠瞪了侍卫一眼,进帐去了。
长孙延拱手恭送李俭,抬眼间他笑意全无,半转黑眸,心中体味到一丝不对劲。
李俭步入帐中,映入他眼帘的是刘怀中躬身站于一旁,对着材案那侧单薄的背影拱手施礼。
“大郎。”
只见那罩着玄墨色帽兜,深披斗篷的背影转过身来,娇红的樱唇衬在白皙如纸的面庞之上。尹德妃修长的指节掀开绒帽,睁开一双幽怨浸泪的眼睛望向李俭,轻声道。
“都是为娘不好。”
李俭愕然看着突然出现在军营的母妃,一旁的刘怀中面色沉重,二人看上去已交谈甚久。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气氛,似乎永远有一桩大事藏在李俭不知道的地方,等着撞击他,叫他自云端一层层坠落。
“母妃为何在此?” 李俭皱眉问道,没有半份儿子见到母亲喜悦。
“晋阳府至陇右的邮驿,皆在窦氏掌握之中了。本宫受西秦诓骗,事态已无转圜之地。”
“阿娘你在说什么!” 李俭带着愤怒大喊。
尹德妃一对蛾眉拧成沟壑,万般委屈和无奈蔓延在脸上,她快步上前握紧李俭的双手,两行泪直直坠下来,凝望着他一字一顿道:
“大郎,反吧。”
李俭进帐还未缓过神来,就听到母亲如此当头一棒,他瞬间像一只被射中的猎物,撒开母亲的手猛地弹开。不可置信地回想着这句危险的话,惊诧、哀忿、恐惧顿时错综缠上他的脸庞。
“什么...?” 李俭几乎没有声量地问。
此时,一直恭谨站立的刘怀中缓缓呼了一口气,眨眼间双眸充满阴鸷,上下两片薄唇触碰着,赫然道:
“塞外多风雪,城中绝诏书。殿下,天任已至。”[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