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陌正在屋中看自己母亲的丹青。
“公子,我回来了。不枉我躲着街角棺材店,暗中观察了这么多天,那几个孩子都十分怕生。”
青晚抱着三张画轴快步走进来,语气里透着激动。
“公子,您仔细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青晚把画放到桌上。
他蛰伏了一个礼拜,眼底隐隐透着乌青。
孔陌小心收好丹青,放到一旁。
他打开第一幅画,是个瘦弱的小孩,皮肤黑黑的,他走在韦奴中间,不经意回头看。
第二张画上的小孩,瞳孔黑白分明,留着齐耳的短发,瞧不出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头贴在上锁的大门上,怯生生地从缝隙往外瞧。
青晚画技高超,将小孩受惊的模样画得淋漓尽至。
如果说前面两张画中的小孩很瘦弱,那第三幅画上的小女孩可以说是皮包骨了。
她身上穿着的像是老人的衣服,衣服很大、很不合身,挂在身上,更显得孩子像个骨头架子一样晃来晃去。
突然,孔陌瞳孔放大,他看到了小女孩拽在手心的钱袋。
那钱袋从手掌边缘露出一个小角,但孔陌还是一眼认出了上面的祥云图。
他摩挲着画上的钱袋,仿佛还能感受到上面祥云绣纹的凹凸质感。
孔陌细细打量着这个小女孩,皮肤透着灰黑色,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在眼眶中打转,半个巴掌大的脸上恐怕还没有一两肉。
她梳着两个长长的辫子,发尾用细细的灰布条系着。
孔陌早就知道韦奴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当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这样一副病容,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了,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安城打听她的下落。
“尽快安排我见见这个孩子。”
“要怎么跟孩子说?”青晚问。
“如实相告。”
青晚思索了一下,应了一声“是”,准备退下。
“等一下,还是先别说太多。”
这回青晚舒了口气,很快应了声“是。”
天衣局只是个幌子,孔陌来到安城蛰伏数月,就是为了救出自己的韦奴妹妹,她今年应该快十岁了。
他四处打点、托人打探消息,花了不少钱财,好在天衣局的生意不错。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只查到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的妹妹。
十年过去了,妹妹长什么样,是否健康长大,孔陌手上什么有用的线索也没有。
直到最近,事情发生了转机,青晚带回了几个小女孩的画像,孔陌从一个小钱袋认出了自己的妹妹。
这天傍晚,孔陌和风信早早就在棺材店等候了。
孔陌站在店里的一个小窗前,从那儿可以瞥见“奴笼”的一隅,青晚也是在这儿画下那三个小女孩的模样。
韦奴住的地方只能称作是简易的大棚,只有成人大半个身子高,西南边棚顶上盖着的稻草像是被风吹跑了一大块,留下一个大大的缺口日晒雨淋。
里面地上铺着脏乱的草席,一个紧挨着一个,中间连个走路的空隙都没有,更遑论一张小桌,一个矮凳了。
角落里堆放着几块布料,像是穿旧的衣服。
屋棚外面搭了几个简易的木架子,上面都放着一口大锅,几个佝偻的老人正在做晚上的羹汤。
瞧不清煮的什么,估摸是些清汤寡水。
几个小孩在一旁忙着递柴火,边递边抹着额头上滴落的汗珠。
一个孩子肩上挑着很大一捆柴火,从屋棚后头走出来。担子压在肩头,走得很吃力,可迈出的步子看起来又很稳。
好不容易挑到灶火旁了,一个老人
赶忙放下手中的锅铲,去帮孩子卸下肩头的担子。
那孩子卸下重担,坐在地上喘气。
老人帮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去旁边舀了一瓢冷水出来,跟孩子说了句话。
那孩子接过水,闭着眼睛微微点了下头。
老人转身接着去煮羹汤去了。
再外头,是高高的墙壁,把这“奴笼”围成一座监狱,韦奴们只能从监狱南方的大门进出。
再远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
韦奴们都弯着腰在田忙劳作,除草的除草,施肥的施肥,谁都不敢稍作停歇。
田梗间还有十几把躺椅,穿着军官衣服的人躺在上面,呼呼大睡。
每个军官旁边都站着三个韦奴,一个帮着撑伞,左右各一个帮着扇风。
一个军官悠悠转醒,抬头看了一眼田间的韦奴。
不知是看谁不顺眼,突然破口大骂,“死杂种,还敢偷懒?”
韦奴们听到谩骂声,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同时把头埋得更低了,生怕军官无缘由的怒气波及到自己,让自己成为被打骂的新目标。
大概是嫌光嘴上骂骂不过瘾,军官操起一旁的长鞭,像个吃人的恶鬼闻到了血腥味,直奔向田间,在一个矮小瘦弱的女人背后停下。
他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把她整个身子往后拖,右手拿着鞭子用力抽在她身上。
那女人蜷缩着身体,发出一声声明显压抑过的呜嚎声。
旁边有个光着膀子、满身伤疤的男人伸出手,想要上前帮帮这个可怜的女人。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可怕的回忆,他猛地摇头,连连后退几步。
更多的是低着头默默干活的人,瑟缩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仿佛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他们眼前上演过千遍万遍。
突然一声慵懒的口哨声犹如天籁之音响遍整个田间。
韦奴们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劳作,直起身子往回走。
几个老人佝偻着背,相互搀扶着,另一只手按着隐隐发痛的腰。
那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双手合十,虔诚地念了几句,大概是感谢上天救了这个可怜的女人一命。
军官又抽了那女人几下,决定大发慈悲放过她。他骂骂咧咧地往田埂上走,手上不肯闲着,用鞭子抽着绿油油的水稻玩。
军官一走,光着膀子的男人立马上前搀扶起女人,跟在回去吃饭的、长长的队伍后面,慢慢往回走。
军官们抽出腰间别着的佩刀,跟在韦奴两侧,以防他们逃跑。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在那一张张麻木的脸上看到一星半点绽放着的、细碎的、快乐的星光。
结束劳作之后,到夜晚宵禁之前,是韦奴们一天当中最自由的时候。
可这种自由也不过是吃着难以果腹的羹汤,在屋棚前转悠几圈,然后老老实实回去睡觉。
这种被阉割的自由,还是林将军用赫赫战绩在皇上面前求来的。
官府并未禁止韦奴出去经商、和普通百姓买卖,只要在宵禁之前回来即可。
可韦奴依旧很少出去,因为一旦他们走出去,等待他们的轻则是谩骂、侮辱,重则是拳打脚踢。
在安城百姓的眼里,韦奴天生低人一等。就连三岁小孩,也敢往韦奴身上吐口水。
孔陌透过窗口,看着韦奴从大门走进奴笼,他目光在这群人之间急切地逡巡。
走在前头的两个年轻男人去屋里抬出来一口大缸,口渴的排队喝水。
其他人拿着碗打了羹汤,席地而坐开始吃晚饭。清汤寡水,亮可照面,根本用不着筷子,顺着喉咙几下就滑入腹中,吃了和没吃也差不了多少。
陆陆续续有韦奴挑着砍的柴回来,卸下担子开始吃饭。
那个给挑柴的男孩打水喝的老人,打了一碗汤,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坐在地上吃,反倒是到处张望,像是寻找什么人。
他寻了一圈,见找不到人,就端着碗,往屋棚的大门走去。
韦奴们吃完饭,有的围坐在一旁说着话,有的则默默地坐在角落独自看天空,有的直接进屋棚休息去了。
这些人当中始终没有孔陌挂念的那个小身板。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外头什么也瞧不清了。
小女孩还没有应约而至,孔陌渐渐担忧起来。
他坐回桌前,慢慢饮着茶,想让自己镇静一点。
“我打听过了,也和阿晴姑娘打过照面,她应该靠得住。”青晚也瞧出了孔陌的不安。
突然后门一阵轻微的响声,一个年轻姑娘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
小女孩仍然穿着画中那件不合身的衣服,躲在姑娘后面,探出半个脑袋,怯生生地瞧了孔陌一眼。
本想着看一眼就缩回脑袋,结果不小心瞥见了桌上这么多好吃的,顿时瞪大了眼睛,咽了下口水。
年轻姑娘细细打量着孔陌。
孔陌请两人坐下,让她们先吃东西。
“都是给我们吃的吗?”小女孩看着满桌的肉,不敢置信地问。
“都是给你们的,放心吃吧。”孔陌语气轻柔。
小女孩仍然半信半疑地看着年轻姑娘,见对方点了下头,才大着胆子拿了一大只鸡腿递给她,“阿晴姐姐,快吃。”
阿晴笑着摸摸她的头,自己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花花,阿晴姐姐不喜欢吃鸡腿,你自己吃吧。”
花花看了一下手中的鸡腿,抬头问孔陌,“这些我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孔陌点了下头。
花花思索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小声问到:“那我可以带走吗?”
见孔陌又点了下头,她高兴地笑起来,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鸡腿放进衣服的口袋,“我要偷偷藏起来,带给爷爷。”
她这才抓起桌上另一只鸡腿大口大口吃起来。
她吃得开心极了,夹了一大块肉放进阿晴碗里,“阿晴姐姐,这山鸡好好吃呀,比爷爷打的山鸡还好吃。”
“这是家养的鸡,比山鸡的肉鲜嫩一些,爷爷多久没打山鸡了,你还记着味道?“
“我记着呢。”小女孩思索了一下,“离我上次吃山鸡都过去五六年了,那是我最后一次吃到山鸡肉。我当时小,抢不过大家,是爷爷自己的一小块肉舍不得吃,偷偷留给我的。我记得可清楚了,那小小的一块肉,吃到嘴里可香了,我嚼了好久都不舍得咽下。”
小女孩从未见过这么多好吃的,知道机会难得,不停地往嘴里送。
可她每吃一道菜之前,都会挑一两块最大最好的放进口袋。
阿晴劝道:“花花,你正长身体呢,自己多吃些,你给爷爷留的太多了,爷爷该吃不下了。”
花花点点头,继续忙着吃肉,鼓着腮帮子说道:“爷爷看到我给他带了好吃的,一定会很开心的。”
待花花打了一个响嗝,肚子里再也装不下一粒米。
孔陌问她:“你叫花花?是爷爷给你取的名字?”
“嗯。”
“你和爷爷感情挺好?”
“嗯,是爷爷把我养大的。”花花有问必答。
从来没有人盛情款待过她,在花花单纯的认知里,已经把孔陌当作可以信赖的好人。
“你,还记得娘亲长什么样吗?”孔陌试探着问到。
“不记得了,爷爷说,我出生没过几个月,娘亲就不在了。”
也许是对自己的娘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花花提到自己去世的娘亲时,并没有太多的难过。
“我可以叫你哥哥吗?”
“嗯。”孔陌点了点头,“我就是你哥哥。”
花花很开心,“我除了爷爷,阿晴姐姐,现在还有一个哥哥。”
她像是想到什么,表情变得凝重,重心长地提醒道:“那哥哥可要小心一点哦,千万不要被他们抓到,他们会把你们抓进奴笼,还会用烧红的烙铁烙你的脖子,街上的人见了你就会打你、骂你。”
花花害怕孔陌不当回事,又强调了一遍,“一定要当心呀。”
“嗯。”
孔陌听到自己的妹妹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不要被抓到,强忍住心中酸涩,笑着答应,“哥哥会很小心的,花花放心,哥哥不会让他们抓到的。”
听到孔陌的保证,花花用力地点了点头。
“可以给哥哥看看你的钱袋吗?”
花花皱着眉头抓紧了自己的袖口,有点犹豫地问道:“你不会和那些坏孩子一样,想要抢我的钱袋吧?”
“花花不要害怕,哥哥只是想要看看,哥哥不会抢走的。”
“爷爷说了,这个钱袋是娘亲留给我的念想,要我好好保管,娘亲在天上会保佑我的。”
花花从衣袖中取出钱袋,小心翼翼地递给孔陌。
孔陌将空钱袋拿在手上,一寸一寸地抚摸着上面的绣纹。
脑中浮现出母亲挺着肚子坐在窗前,眉眼温和,一针一线都是对未来的期盼,可惜天不如人愿。
“会的,娘亲会保佑我们花花顺遂无虞,长命百岁的。”孔陌擦掉眼泪。
孔陌看着花花身上这件明显不合身的衣服,“你还有没有别的衣服?”
“我只有两套衣服,这件薄一些夏秋穿,另一件厚一点的冬天穿。这两件衣服都是爷爷给我的,给我了,他就只剩一件了。”
花花瞧了瞧自己身上的衣服,“现在还好,冬天才叫冷呢。”
就连站在一旁的风信听到花花的话,都开始觉得眼睛干涩。
孔陌听到花花平静地说着这些遭遇,她脸上既没有难过,也没有痛恨。
仿佛艰难的生活已经把心中的痛苦抹平,还一并带走了对未来的期盼,他心中更加的难过。
知道自己的妹妹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甚至不能给她置办一件新衣,就因为害怕被看守的军官发现。
孔陌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早点带花花离开这个人间地狱。
“公子,我回来了。不枉我躲着街角棺材店,暗中观察了这么多天,那几个孩子都十分怕生。”
青晚抱着三张画轴快步走进来,语气里透着激动。
“公子,您仔细瞧瞧,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青晚把画放到桌上。
他蛰伏了一个礼拜,眼底隐隐透着乌青。
孔陌小心收好丹青,放到一旁。
他打开第一幅画,是个瘦弱的小孩,皮肤黑黑的,他走在韦奴中间,不经意回头看。
第二张画上的小孩,瞳孔黑白分明,留着齐耳的短发,瞧不出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头贴在上锁的大门上,怯生生地从缝隙往外瞧。
青晚画技高超,将小孩受惊的模样画得淋漓尽至。
如果说前面两张画中的小孩很瘦弱,那第三幅画上的小女孩可以说是皮包骨了。
她身上穿着的像是老人的衣服,衣服很大、很不合身,挂在身上,更显得孩子像个骨头架子一样晃来晃去。
突然,孔陌瞳孔放大,他看到了小女孩拽在手心的钱袋。
那钱袋从手掌边缘露出一个小角,但孔陌还是一眼认出了上面的祥云图。
他摩挲着画上的钱袋,仿佛还能感受到上面祥云绣纹的凹凸质感。
孔陌细细打量着这个小女孩,皮肤透着灰黑色,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在眼眶中打转,半个巴掌大的脸上恐怕还没有一两肉。
她梳着两个长长的辫子,发尾用细细的灰布条系着。
孔陌早就知道韦奴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但当亲眼看到自己的亲人这样一副病容,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了,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安城打听她的下落。
“尽快安排我见见这个孩子。”
“要怎么跟孩子说?”青晚问。
“如实相告。”
青晚思索了一下,应了一声“是”,准备退下。
“等一下,还是先别说太多。”
这回青晚舒了口气,很快应了声“是。”
天衣局只是个幌子,孔陌来到安城蛰伏数月,就是为了救出自己的韦奴妹妹,她今年应该快十岁了。
他四处打点、托人打探消息,花了不少钱财,好在天衣局的生意不错。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只查到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是自己的妹妹。
十年过去了,妹妹长什么样,是否健康长大,孔陌手上什么有用的线索也没有。
直到最近,事情发生了转机,青晚带回了几个小女孩的画像,孔陌从一个小钱袋认出了自己的妹妹。
这天傍晚,孔陌和风信早早就在棺材店等候了。
孔陌站在店里的一个小窗前,从那儿可以瞥见“奴笼”的一隅,青晚也是在这儿画下那三个小女孩的模样。
韦奴住的地方只能称作是简易的大棚,只有成人大半个身子高,西南边棚顶上盖着的稻草像是被风吹跑了一大块,留下一个大大的缺口日晒雨淋。
里面地上铺着脏乱的草席,一个紧挨着一个,中间连个走路的空隙都没有,更遑论一张小桌,一个矮凳了。
角落里堆放着几块布料,像是穿旧的衣服。
屋棚外面搭了几个简易的木架子,上面都放着一口大锅,几个佝偻的老人正在做晚上的羹汤。
瞧不清煮的什么,估摸是些清汤寡水。
几个小孩在一旁忙着递柴火,边递边抹着额头上滴落的汗珠。
一个孩子肩上挑着很大一捆柴火,从屋棚后头走出来。担子压在肩头,走得很吃力,可迈出的步子看起来又很稳。
好不容易挑到灶火旁了,一个老人
赶忙放下手中的锅铲,去帮孩子卸下肩头的担子。
那孩子卸下重担,坐在地上喘气。
老人帮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去旁边舀了一瓢冷水出来,跟孩子说了句话。
那孩子接过水,闭着眼睛微微点了下头。
老人转身接着去煮羹汤去了。
再外头,是高高的墙壁,把这“奴笼”围成一座监狱,韦奴们只能从监狱南方的大门进出。
再远处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农田。
韦奴们都弯着腰在田忙劳作,除草的除草,施肥的施肥,谁都不敢稍作停歇。
田梗间还有十几把躺椅,穿着军官衣服的人躺在上面,呼呼大睡。
每个军官旁边都站着三个韦奴,一个帮着撑伞,左右各一个帮着扇风。
一个军官悠悠转醒,抬头看了一眼田间的韦奴。
不知是看谁不顺眼,突然破口大骂,“死杂种,还敢偷懒?”
韦奴们听到谩骂声,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同时把头埋得更低了,生怕军官无缘由的怒气波及到自己,让自己成为被打骂的新目标。
大概是嫌光嘴上骂骂不过瘾,军官操起一旁的长鞭,像个吃人的恶鬼闻到了血腥味,直奔向田间,在一个矮小瘦弱的女人背后停下。
他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把她整个身子往后拖,右手拿着鞭子用力抽在她身上。
那女人蜷缩着身体,发出一声声明显压抑过的呜嚎声。
旁边有个光着膀子、满身伤疤的男人伸出手,想要上前帮帮这个可怜的女人。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可怕的回忆,他猛地摇头,连连后退几步。
更多的是低着头默默干活的人,瑟缩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仿佛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他们眼前上演过千遍万遍。
突然一声慵懒的口哨声犹如天籁之音响遍整个田间。
韦奴们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劳作,直起身子往回走。
几个老人佝偻着背,相互搀扶着,另一只手按着隐隐发痛的腰。
那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双手合十,虔诚地念了几句,大概是感谢上天救了这个可怜的女人一命。
军官又抽了那女人几下,决定大发慈悲放过她。他骂骂咧咧地往田埂上走,手上不肯闲着,用鞭子抽着绿油油的水稻玩。
军官一走,光着膀子的男人立马上前搀扶起女人,跟在回去吃饭的、长长的队伍后面,慢慢往回走。
军官们抽出腰间别着的佩刀,跟在韦奴两侧,以防他们逃跑。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在那一张张麻木的脸上看到一星半点绽放着的、细碎的、快乐的星光。
结束劳作之后,到夜晚宵禁之前,是韦奴们一天当中最自由的时候。
可这种自由也不过是吃着难以果腹的羹汤,在屋棚前转悠几圈,然后老老实实回去睡觉。
这种被阉割的自由,还是林将军用赫赫战绩在皇上面前求来的。
官府并未禁止韦奴出去经商、和普通百姓买卖,只要在宵禁之前回来即可。
可韦奴依旧很少出去,因为一旦他们走出去,等待他们的轻则是谩骂、侮辱,重则是拳打脚踢。
在安城百姓的眼里,韦奴天生低人一等。就连三岁小孩,也敢往韦奴身上吐口水。
孔陌透过窗口,看着韦奴从大门走进奴笼,他目光在这群人之间急切地逡巡。
走在前头的两个年轻男人去屋里抬出来一口大缸,口渴的排队喝水。
其他人拿着碗打了羹汤,席地而坐开始吃晚饭。清汤寡水,亮可照面,根本用不着筷子,顺着喉咙几下就滑入腹中,吃了和没吃也差不了多少。
陆陆续续有韦奴挑着砍的柴回来,卸下担子开始吃饭。
那个给挑柴的男孩打水喝的老人,打了一碗汤,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坐在地上吃,反倒是到处张望,像是寻找什么人。
他寻了一圈,见找不到人,就端着碗,往屋棚的大门走去。
韦奴们吃完饭,有的围坐在一旁说着话,有的则默默地坐在角落独自看天空,有的直接进屋棚休息去了。
这些人当中始终没有孔陌挂念的那个小身板。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外头什么也瞧不清了。
小女孩还没有应约而至,孔陌渐渐担忧起来。
他坐回桌前,慢慢饮着茶,想让自己镇静一点。
“我打听过了,也和阿晴姑娘打过照面,她应该靠得住。”青晚也瞧出了孔陌的不安。
突然后门一阵轻微的响声,一个年轻姑娘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
小女孩仍然穿着画中那件不合身的衣服,躲在姑娘后面,探出半个脑袋,怯生生地瞧了孔陌一眼。
本想着看一眼就缩回脑袋,结果不小心瞥见了桌上这么多好吃的,顿时瞪大了眼睛,咽了下口水。
年轻姑娘细细打量着孔陌。
孔陌请两人坐下,让她们先吃东西。
“都是给我们吃的吗?”小女孩看着满桌的肉,不敢置信地问。
“都是给你们的,放心吃吧。”孔陌语气轻柔。
小女孩仍然半信半疑地看着年轻姑娘,见对方点了下头,才大着胆子拿了一大只鸡腿递给她,“阿晴姐姐,快吃。”
阿晴笑着摸摸她的头,自己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花花,阿晴姐姐不喜欢吃鸡腿,你自己吃吧。”
花花看了一下手中的鸡腿,抬头问孔陌,“这些我真的可以随便吃吗?”
孔陌点了下头。
花花思索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小声问到:“那我可以带走吗?”
见孔陌又点了下头,她高兴地笑起来,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鸡腿放进衣服的口袋,“我要偷偷藏起来,带给爷爷。”
她这才抓起桌上另一只鸡腿大口大口吃起来。
她吃得开心极了,夹了一大块肉放进阿晴碗里,“阿晴姐姐,这山鸡好好吃呀,比爷爷打的山鸡还好吃。”
“这是家养的鸡,比山鸡的肉鲜嫩一些,爷爷多久没打山鸡了,你还记着味道?“
“我记着呢。”小女孩思索了一下,“离我上次吃山鸡都过去五六年了,那是我最后一次吃到山鸡肉。我当时小,抢不过大家,是爷爷自己的一小块肉舍不得吃,偷偷留给我的。我记得可清楚了,那小小的一块肉,吃到嘴里可香了,我嚼了好久都不舍得咽下。”
小女孩从未见过这么多好吃的,知道机会难得,不停地往嘴里送。
可她每吃一道菜之前,都会挑一两块最大最好的放进口袋。
阿晴劝道:“花花,你正长身体呢,自己多吃些,你给爷爷留的太多了,爷爷该吃不下了。”
花花点点头,继续忙着吃肉,鼓着腮帮子说道:“爷爷看到我给他带了好吃的,一定会很开心的。”
待花花打了一个响嗝,肚子里再也装不下一粒米。
孔陌问她:“你叫花花?是爷爷给你取的名字?”
“嗯。”
“你和爷爷感情挺好?”
“嗯,是爷爷把我养大的。”花花有问必答。
从来没有人盛情款待过她,在花花单纯的认知里,已经把孔陌当作可以信赖的好人。
“你,还记得娘亲长什么样吗?”孔陌试探着问到。
“不记得了,爷爷说,我出生没过几个月,娘亲就不在了。”
也许是对自己的娘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花花提到自己去世的娘亲时,并没有太多的难过。
“我可以叫你哥哥吗?”
“嗯。”孔陌点了点头,“我就是你哥哥。”
花花很开心,“我除了爷爷,阿晴姐姐,现在还有一个哥哥。”
她像是想到什么,表情变得凝重,重心长地提醒道:“那哥哥可要小心一点哦,千万不要被他们抓到,他们会把你们抓进奴笼,还会用烧红的烙铁烙你的脖子,街上的人见了你就会打你、骂你。”
花花害怕孔陌不当回事,又强调了一遍,“一定要当心呀。”
“嗯。”
孔陌听到自己的妹妹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不要被抓到,强忍住心中酸涩,笑着答应,“哥哥会很小心的,花花放心,哥哥不会让他们抓到的。”
听到孔陌的保证,花花用力地点了点头。
“可以给哥哥看看你的钱袋吗?”
花花皱着眉头抓紧了自己的袖口,有点犹豫地问道:“你不会和那些坏孩子一样,想要抢我的钱袋吧?”
“花花不要害怕,哥哥只是想要看看,哥哥不会抢走的。”
“爷爷说了,这个钱袋是娘亲留给我的念想,要我好好保管,娘亲在天上会保佑我的。”
花花从衣袖中取出钱袋,小心翼翼地递给孔陌。
孔陌将空钱袋拿在手上,一寸一寸地抚摸着上面的绣纹。
脑中浮现出母亲挺着肚子坐在窗前,眉眼温和,一针一线都是对未来的期盼,可惜天不如人愿。
“会的,娘亲会保佑我们花花顺遂无虞,长命百岁的。”孔陌擦掉眼泪。
孔陌看着花花身上这件明显不合身的衣服,“你还有没有别的衣服?”
“我只有两套衣服,这件薄一些夏秋穿,另一件厚一点的冬天穿。这两件衣服都是爷爷给我的,给我了,他就只剩一件了。”
花花瞧了瞧自己身上的衣服,“现在还好,冬天才叫冷呢。”
就连站在一旁的风信听到花花的话,都开始觉得眼睛干涩。
孔陌听到花花平静地说着这些遭遇,她脸上既没有难过,也没有痛恨。
仿佛艰难的生活已经把心中的痛苦抹平,还一并带走了对未来的期盼,他心中更加的难过。
知道自己的妹妹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甚至不能给她置办一件新衣,就因为害怕被看守的军官发现。
孔陌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早点带花花离开这个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