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选择忽略,如果我是父亲的话,我该选择忽略什么,仇恨吗?放下了我还会去复仇吗?李静训脑子里就盘旋着这些问题。
她仔细想着和突厥大王子相遇的每个细节,仔细照了照铜镜,想着他的承诺,并非良人啊。梅花虽小,却和牡丹不是一个季节。
接受他的邀请,变成一位万民赞颂的和亲公主,生育儿女,把南朝信念与思想灌输到儿女身上,以此阻止冬狩之战,千百年的公主都是这样做的啊....李静训看着铜镜思绪飘远,也许我会清霜白发,老死王庭。
可那还是咸安宫小霸王吗,赵兄闻风丧胆的女中豪杰,李静训噗嗤一下破涕为笑。
胡语佛经中所说,当如鸟飞往你的山。如何像鸟般轻盈,她每时每刻都想将仇人剥皮剔骨,可她发现她做不到。突厥大王子轻而易举帮她指了另一条路,她却不想好好走。
和那些闺阁女子不同,李静训从父亲送她进咸安宫吟诵诸子百家就教会她,读书不要靠贿赂男同窗完成夫子作业。
如此她更加确信,她要靠自己。
可仇恨如大山,总有些没出息。
想归想,李静训决定去了解父亲,这个使他丢了命的目标是谁在帮他做,这个学宫,必须有皇族的支持,否则举步维艰,她也知道无法生存下去。她决定从细节着手。
翻出账本,稷下学宫的花销用度是李敏的支撑加上皇宫的一点赏赐,大贵族偶尔对学工有过装模作样的赏,但是稷下学宫的花费是算下来在公主府头上。公主府的用度一向轻俭,原因也是来源于此。
李静训合上账本,决意先去民间,她只是耳闻民间各种对朝廷的风言风语,她带着丫鬟,带着篱幕随意挑了上安西市一家胡家的脚夫歇息的茶馆。
这家随意挑着一张酒幌子,门口有喜鹊啄食下水里的饭粒,大杨树下放着一只鸡笼,供来往脚夫歇息。李静训没戴任何首饰就进去了,甩了一颗银果子,小二疑惑半晌用牙咬了半天看是不是真银子,过会抓了鸡笼,给李静训带了只桂果烧鸡来。
李静训心里一阵感叹,这钱在兰桂坊那些贵族手里,打个赏听个声的事罢。朝廷啊,就没听过这些事上折子。
过一会涌进来一群脚夫和河中纤夫,看着李静训衣裙都知避让。纤夫脚夫都是力气活,有年轻人看见桌上的烧鸡便走不动路。
突然一声号子,所有的纤夫都不歇息了,争先恐后赤着脚涌上松林后的码头,李静训也站起身。丢下那盆烧鸡,走向码头。
一条贵族承兴而游的鄂君船这里滩回急转的地方搁了浅,需要纤夫拉船,给船调个头,此时日头正晒,所有干了半天活的纤夫都不歇息了,
“嗨哟--,嗨哟--,”半天那船才挪了个头,看着要搁浅了。
有管家模样出来斥道,甩了一鞭,直指纤夫的老头领,“憨牛,叫你兄弟再下发力。”
丫鬟为李静训打着伞,李静训冷眼在看。
船上公子哥从船屋中出来了,带着巧笑倩兮美娇娘,李静训也认识他,某个御史大夫的儿子,御史大夫管言政,他儿子却在这,李静训懂了父亲总是在书房哀而不伤的叹息,这位公子哥也曾在簪花斗草的姑娘节中对自己极尽阿谀之能事,他大概在嫖妓,笑语声阵阵。
李静训不由反思我是朝廷的人,朝廷到底能为百姓做什么。
李静训再去茶馆,那盆鸡好端端放在桌上,三五脚夫各寻阴凉处休息,李静训叫小二上来,花了十个银果子,买了所有的鸡。就着馒头,请各位脚夫饱食一顿。
吃饱了便有人讲起闲话来,“这就是皇帝吧”
有人嘻嘻哈哈,“还有三四个小娘子给你摸摸捏捏。”
“你想逛窑子了吧。”
李静训喝口茶馆里的茶水,小二一扬白毛巾,高叫,“这位小娘子请的客。”
众人对这位高深莫测的小娘子一下亲近起来。
李静训想问他们许多问题,对冬狩的仇恨,如对驸马李敏的评价。但面对这一边赤膊大汉,只好愣生生发问,“怕不怕冬狩又来。”
有人回答,“怕啊,还有几年就成亲了,可不想去战场上。”
“那是,一季的粮食都被抢走,让百姓怎么活命。”
有人问怎么办。
有人拍腿,这事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办。
话头一起来了,李静训端着茶水就认真听。
那老纤夫头进来了,他等众人吃完,用汤水蘸了两个馒头吃。讲了一句话,“天下之大,非突厥周朝,还有西域,西域苦突厥亦非久已。
就该联和西域,直捣王庭。”
众人一并打趣那老纤头,你除了嘴会胡咧咧就没有别的本事。
“西域都是突厥的附属之国,哪敢干这样的事。”
“小老儿从军十二年,老了才在这拉纤,小老儿不是胡说。”拍拍馒头碎屑,老纤头背手走了。
李静训,终于在其中找到一根线头。
去了稷下学宫,却发现是一团乱遭。
三千门客,
有收拾包裹早已溜出门外转投别家门下的,如此人往高处走。
有抢夺学宫中桌椅板凳打架打得满目生青,鼻青脸肿的。
有左顾右盼三心二意上课的师傅,也是骑驴找马在找下家。
厨娘见主人家不在,买菜钱也侵吞,饭菜难以下咽。
老爹想在门口叫少主子来了,但却因为失声,而李静训身边奴仆也没几个急得团团转。
老爹用手作揖,探问他想要介绍的人在何处。
却被告知都没来。
李静训大咧咧出现,叫人宣布的却是请各位稷下学宫各门生自行决定去处的举动。霎时间哄闹声遍地。
李静训看着这群人,心中窝着火,父亲又不是白养他们,原来就想不出主意,居然还有脸抱怨。老爹急吼吼首先去舍间一探头,马上急坏了出现,手里拿书册子扇乎着,回来比划了一个消息,老爹画圈的名字头一个人就不在。
李静训已经默认了李敏的遗志为大,但朝廷那边的消息也并不有利,她现在依仗的是岌岌可危存在的稷下学宫和毫无头绪跑了一半的门生。
如今公主府势微,各大门客有名的都跑到别家去了,为此,李静训一点都不了解李敏留给她稷下学宫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材。
真正想做此事的人材。老爹提点她,但李静训眼一眯,李敏创造一片抗击冬狩的沃土,但是养着这三千门客,哪一个是想真正做点事的人。
李静训眼珠一转,有了自己的主意。
她辞退了稷下学宫的厨娘。
她放走了所有的侍卫。
好端端一座稷下学宫便人去楼空。大部分门客都转投别家了,言语之间禀明这位公主不如父亲李敏尊重能工巧匠,仁人志士。
李静训站在门口,守到一抱剑的背着包袱的青年男人在门口徘徊几步,李静训大太阳底下扑棱着小扇以十两银子让他走趟镖的意图叫他过来。那男人犹豫了很久,稷下学宫关闭他也没地去,咬牙将剑背上,走到李静训面前担了这个任务。
李静训问“三百里十两银子,便是千里又如何,万里舍命又如何?”
抱剑男人疑惑的望着他。
李静训咳了两声,意识到招个人好比姑娘看对眼,这又不是她看上了他,也算是她看上了他。
对话几个回合,这个男人始终没明白李静训的意思,终于老爹牵来了他的马,指指马。
李静训只好只说你是千里马吗,那男人才操着巨剑恍然大悟。
大个子伏地解释,“小生仅识得几个字,幼时上学,皆谓愚钝。”
老爹似乎对他很熟稔,他也明白老爹的意思,这下彻底明白了是谁招他做什么。大个子拿起酒葫芦,一气儿狂饮,却并没泛起酒味,原是白水。
她仔细想着和突厥大王子相遇的每个细节,仔细照了照铜镜,想着他的承诺,并非良人啊。梅花虽小,却和牡丹不是一个季节。
接受他的邀请,变成一位万民赞颂的和亲公主,生育儿女,把南朝信念与思想灌输到儿女身上,以此阻止冬狩之战,千百年的公主都是这样做的啊....李静训看着铜镜思绪飘远,也许我会清霜白发,老死王庭。
可那还是咸安宫小霸王吗,赵兄闻风丧胆的女中豪杰,李静训噗嗤一下破涕为笑。
胡语佛经中所说,当如鸟飞往你的山。如何像鸟般轻盈,她每时每刻都想将仇人剥皮剔骨,可她发现她做不到。突厥大王子轻而易举帮她指了另一条路,她却不想好好走。
和那些闺阁女子不同,李静训从父亲送她进咸安宫吟诵诸子百家就教会她,读书不要靠贿赂男同窗完成夫子作业。
如此她更加确信,她要靠自己。
可仇恨如大山,总有些没出息。
想归想,李静训决定去了解父亲,这个使他丢了命的目标是谁在帮他做,这个学宫,必须有皇族的支持,否则举步维艰,她也知道无法生存下去。她决定从细节着手。
翻出账本,稷下学宫的花销用度是李敏的支撑加上皇宫的一点赏赐,大贵族偶尔对学工有过装模作样的赏,但是稷下学宫的花费是算下来在公主府头上。公主府的用度一向轻俭,原因也是来源于此。
李静训合上账本,决意先去民间,她只是耳闻民间各种对朝廷的风言风语,她带着丫鬟,带着篱幕随意挑了上安西市一家胡家的脚夫歇息的茶馆。
这家随意挑着一张酒幌子,门口有喜鹊啄食下水里的饭粒,大杨树下放着一只鸡笼,供来往脚夫歇息。李静训没戴任何首饰就进去了,甩了一颗银果子,小二疑惑半晌用牙咬了半天看是不是真银子,过会抓了鸡笼,给李静训带了只桂果烧鸡来。
李静训心里一阵感叹,这钱在兰桂坊那些贵族手里,打个赏听个声的事罢。朝廷啊,就没听过这些事上折子。
过一会涌进来一群脚夫和河中纤夫,看着李静训衣裙都知避让。纤夫脚夫都是力气活,有年轻人看见桌上的烧鸡便走不动路。
突然一声号子,所有的纤夫都不歇息了,争先恐后赤着脚涌上松林后的码头,李静训也站起身。丢下那盆烧鸡,走向码头。
一条贵族承兴而游的鄂君船这里滩回急转的地方搁了浅,需要纤夫拉船,给船调个头,此时日头正晒,所有干了半天活的纤夫都不歇息了,
“嗨哟--,嗨哟--,”半天那船才挪了个头,看着要搁浅了。
有管家模样出来斥道,甩了一鞭,直指纤夫的老头领,“憨牛,叫你兄弟再下发力。”
丫鬟为李静训打着伞,李静训冷眼在看。
船上公子哥从船屋中出来了,带着巧笑倩兮美娇娘,李静训也认识他,某个御史大夫的儿子,御史大夫管言政,他儿子却在这,李静训懂了父亲总是在书房哀而不伤的叹息,这位公子哥也曾在簪花斗草的姑娘节中对自己极尽阿谀之能事,他大概在嫖妓,笑语声阵阵。
李静训不由反思我是朝廷的人,朝廷到底能为百姓做什么。
李静训再去茶馆,那盆鸡好端端放在桌上,三五脚夫各寻阴凉处休息,李静训叫小二上来,花了十个银果子,买了所有的鸡。就着馒头,请各位脚夫饱食一顿。
吃饱了便有人讲起闲话来,“这就是皇帝吧”
有人嘻嘻哈哈,“还有三四个小娘子给你摸摸捏捏。”
“你想逛窑子了吧。”
李静训喝口茶馆里的茶水,小二一扬白毛巾,高叫,“这位小娘子请的客。”
众人对这位高深莫测的小娘子一下亲近起来。
李静训想问他们许多问题,对冬狩的仇恨,如对驸马李敏的评价。但面对这一边赤膊大汉,只好愣生生发问,“怕不怕冬狩又来。”
有人回答,“怕啊,还有几年就成亲了,可不想去战场上。”
“那是,一季的粮食都被抢走,让百姓怎么活命。”
有人问怎么办。
有人拍腿,这事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办。
话头一起来了,李静训端着茶水就认真听。
那老纤夫头进来了,他等众人吃完,用汤水蘸了两个馒头吃。讲了一句话,“天下之大,非突厥周朝,还有西域,西域苦突厥亦非久已。
就该联和西域,直捣王庭。”
众人一并打趣那老纤头,你除了嘴会胡咧咧就没有别的本事。
“西域都是突厥的附属之国,哪敢干这样的事。”
“小老儿从军十二年,老了才在这拉纤,小老儿不是胡说。”拍拍馒头碎屑,老纤头背手走了。
李静训,终于在其中找到一根线头。
去了稷下学宫,却发现是一团乱遭。
三千门客,
有收拾包裹早已溜出门外转投别家门下的,如此人往高处走。
有抢夺学宫中桌椅板凳打架打得满目生青,鼻青脸肿的。
有左顾右盼三心二意上课的师傅,也是骑驴找马在找下家。
厨娘见主人家不在,买菜钱也侵吞,饭菜难以下咽。
老爹想在门口叫少主子来了,但却因为失声,而李静训身边奴仆也没几个急得团团转。
老爹用手作揖,探问他想要介绍的人在何处。
却被告知都没来。
李静训大咧咧出现,叫人宣布的却是请各位稷下学宫各门生自行决定去处的举动。霎时间哄闹声遍地。
李静训看着这群人,心中窝着火,父亲又不是白养他们,原来就想不出主意,居然还有脸抱怨。老爹急吼吼首先去舍间一探头,马上急坏了出现,手里拿书册子扇乎着,回来比划了一个消息,老爹画圈的名字头一个人就不在。
李静训已经默认了李敏的遗志为大,但朝廷那边的消息也并不有利,她现在依仗的是岌岌可危存在的稷下学宫和毫无头绪跑了一半的门生。
如今公主府势微,各大门客有名的都跑到别家去了,为此,李静训一点都不了解李敏留给她稷下学宫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材。
真正想做此事的人材。老爹提点她,但李静训眼一眯,李敏创造一片抗击冬狩的沃土,但是养着这三千门客,哪一个是想真正做点事的人。
李静训眼珠一转,有了自己的主意。
她辞退了稷下学宫的厨娘。
她放走了所有的侍卫。
好端端一座稷下学宫便人去楼空。大部分门客都转投别家了,言语之间禀明这位公主不如父亲李敏尊重能工巧匠,仁人志士。
李静训站在门口,守到一抱剑的背着包袱的青年男人在门口徘徊几步,李静训大太阳底下扑棱着小扇以十两银子让他走趟镖的意图叫他过来。那男人犹豫了很久,稷下学宫关闭他也没地去,咬牙将剑背上,走到李静训面前担了这个任务。
李静训问“三百里十两银子,便是千里又如何,万里舍命又如何?”
抱剑男人疑惑的望着他。
李静训咳了两声,意识到招个人好比姑娘看对眼,这又不是她看上了他,也算是她看上了他。
对话几个回合,这个男人始终没明白李静训的意思,终于老爹牵来了他的马,指指马。
李静训只好只说你是千里马吗,那男人才操着巨剑恍然大悟。
大个子伏地解释,“小生仅识得几个字,幼时上学,皆谓愚钝。”
老爹似乎对他很熟稔,他也明白老爹的意思,这下彻底明白了是谁招他做什么。大个子拿起酒葫芦,一气儿狂饮,却并没泛起酒味,原是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