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朝廷朝会,二皇子秦王与父皇怒目相向,秦王自大殿越步走出,父皇杨远称没这个孽子。太子周旋其中,不得法。
秦王回府跟南石君夜半私语时,南石君依言将朝廷隐秘尽数转给李静训。李静训遍体生寒,因沙多利,是那突厥大王子的人。这次朝会,议的不是别的,是沙多利送上来一本册子,讲述中原南北货物往来之巨,尤其运费之资,缺乏一条水运,不愧是与国谋利的大胡商沙多利,敢于朝廷讲生意,他要朝廷为南北之货运修一条巨运河,言明南朝东西水运之大,然比不上一条沟通南北之渠。只要修建此河,将贡献西域胡商货物总量的十分之三作为每年税收。
这对苦税银之缺的朝廷如解命之法,没想到秦王一介武夫却不听通报上殿直言,此乃抱薪救火之法,上大不悦,秦王于殿上不辞乃去。
“我什么都好,却因喜欢男人被父皇厌弃,他多久没有回顾我了。”夜半的秦王放下一介武夫的架子,在南石君面前低头吐露心声。
南石军抱着自己养的猫儿放在秦王膝上,便一声声叫他的名字,秦王便一声声答,良久,两人都笑了,但言语中尽是黄连之苦。
李静训听闻,叫老爹花大价钱买通三教九流声色场所的小二的消息,她现在最不缺的是银子,最缺的是消息,偷偷定了朝廷大官吃酒的隔壁包厢,偷听消息。
听得这事儿啊,最终是落到太子头上,老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于前朝诸侯内乱救万民于乱世,可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一年年的听着包含国本但根本束手无策的消息,老皇帝每每开内阁会议,就是不上朝了,一上朝也是决定好的事情,群臣皆知不容再议。
所以秦王直谏,众人还是惊了一惊的。
李静训凑到窗脚听,没带一个丫鬟,哑仆跟在她身边。
透过窗纸看到齐相眼眯,似老态龙钟,手里揉着一个歌姬的小腰,“这事,王相他说从哪挤银钱,就从哪挤银钱。”
“这民夫多得是,关键是银钱,总不得各家出钱吧。”
“这事,说不定可以来钱。”
“还是要看王丞相。”有人总结。
“秦王这么做,不过是徒劳挣扎,哪比得上太子...”有人起闲言了,齐相眼风一瞟,有人立刻出言提醒,“御史大夫,这话不能乱说。”出言者讪讪。
李静训听懂了他们对太子的态度,和对秦王的态度,太子对他们有利,所以太子便德众义深,而秦王吹毛求疵,就借这话头说皇帝对秦王厌弃至极。流言也不可信。
他们的嘴就像狸奴,整天喵喵喵,发出的声音悦耳无比,话里却一句实意也没有。有些话都是为自己。
李静训找到太子,太子府中歌伎舞乐,甚为热闹。太子各种器乐听得甚为无聊时,李静训求见,鼓乐声起,白日纵酒时,醉眼惺忪的太子连李静训这个内侄女都不识,还以为是美貌歌伎,直想亲近,李静训拼命推拒,直叫舅舅你再不放手,我就叫皇爷爷不让你当太子了。李静训自觉自己的公主身份真说话皇爷爷还放在心上。
李静训是实在见不过太子杨勇这个样子,叫他清醒点,难怪国事尽入王相之手,太子杨勇眼角猩红,并不当回事,醉意朦胧的睡了过去,喃喃这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好还乡呀。”
李静训来了,殿中人就知趣下去了,李静训偷偷踹了踹太子,他睡熟了。
太子以前不是这样的,李静训想。他这样压根是老皇帝平定诸侯王,入主皇城,封他为太子的时候开始的。太子也有良辰眷属,萧妃。萧妃出身第一武将世家,天真活泼不识礼数。只是太子各种妻妾虽多,她也没拈酸泼醋,照样相处得很好。
李静训无所获,悻悻而归。
李静训开始频繁的发现自己丢东西,总是丢了,哪天又发现它神奇的回来了,出现在原地。李静训不信没有人捣鬼,可又不能盯着满屋珠宝器具不睡觉。
有一天李静训走进了书房,环顾书房一圈之后,朗声质问“出来,是你偷的吧,左下角第二阁,给我放回去。同行丫鬟不知为何,暗暗称奇。”
第二天,入夜天黑时分,有丫鬟惊叹般拎起那本书,“小姐说的那本书真的在。”
李静训对此人愈发好奇,但此人再不出现了,只有老爹第二天躬身道喜。说是找到了稷下学宫另外一个人,相信其他人也会不久之后听闻消息赶来小姐麾下。
丫鬟们一头雾水,个个都说这有趣。
但是李静训明白他来房中偷了不止一回东西,还次次原样放回去,为何偷了书一次便不偷了呢。
晚饭毕,迎暮色,老爹领进来一个人。李静训终于见识了稷下学宫真正的高手,那是个皮肤乌黄色的细长手脚的少年,像是急着长个子没有吃饱过,李静训放下书,站起身来迎视他。李静训放下手拿了书房中一盒点心给他,并做了给他吃的手势。那人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老爹变换两只手,比划三十的动作,李静训好容易明白过来,老爹的意思是,此人已年过三十。
老爹没笑,仍然期待的盯着李静训。
李静训只好开门问他。你为何偷又还,有这本事,为何上我这来。
“世间皆耻于偷盗,我非要证明偷也是英雄。你若有大事,我可相帮,若无大事,再多银钱我也不来。”
说完闭嘴了一会,又解释,“我只想偷一样东西看看你哪样发现最快。那么这样东西是你最重视的。”
李静训佩服的吸气,挥挥手叫他找个客房和剑客一样在公主府找个屋子先住下。
没来由考虑了一会自己洗澡会不会被偷看的问题。
秦王回府跟南石君夜半私语时,南石君依言将朝廷隐秘尽数转给李静训。李静训遍体生寒,因沙多利,是那突厥大王子的人。这次朝会,议的不是别的,是沙多利送上来一本册子,讲述中原南北货物往来之巨,尤其运费之资,缺乏一条水运,不愧是与国谋利的大胡商沙多利,敢于朝廷讲生意,他要朝廷为南北之货运修一条巨运河,言明南朝东西水运之大,然比不上一条沟通南北之渠。只要修建此河,将贡献西域胡商货物总量的十分之三作为每年税收。
这对苦税银之缺的朝廷如解命之法,没想到秦王一介武夫却不听通报上殿直言,此乃抱薪救火之法,上大不悦,秦王于殿上不辞乃去。
“我什么都好,却因喜欢男人被父皇厌弃,他多久没有回顾我了。”夜半的秦王放下一介武夫的架子,在南石君面前低头吐露心声。
南石军抱着自己养的猫儿放在秦王膝上,便一声声叫他的名字,秦王便一声声答,良久,两人都笑了,但言语中尽是黄连之苦。
李静训听闻,叫老爹花大价钱买通三教九流声色场所的小二的消息,她现在最不缺的是银子,最缺的是消息,偷偷定了朝廷大官吃酒的隔壁包厢,偷听消息。
听得这事儿啊,最终是落到太子头上,老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于前朝诸侯内乱救万民于乱世,可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一年年的听着包含国本但根本束手无策的消息,老皇帝每每开内阁会议,就是不上朝了,一上朝也是决定好的事情,群臣皆知不容再议。
所以秦王直谏,众人还是惊了一惊的。
李静训凑到窗脚听,没带一个丫鬟,哑仆跟在她身边。
透过窗纸看到齐相眼眯,似老态龙钟,手里揉着一个歌姬的小腰,“这事,王相他说从哪挤银钱,就从哪挤银钱。”
“这民夫多得是,关键是银钱,总不得各家出钱吧。”
“这事,说不定可以来钱。”
“还是要看王丞相。”有人总结。
“秦王这么做,不过是徒劳挣扎,哪比得上太子...”有人起闲言了,齐相眼风一瞟,有人立刻出言提醒,“御史大夫,这话不能乱说。”出言者讪讪。
李静训听懂了他们对太子的态度,和对秦王的态度,太子对他们有利,所以太子便德众义深,而秦王吹毛求疵,就借这话头说皇帝对秦王厌弃至极。流言也不可信。
他们的嘴就像狸奴,整天喵喵喵,发出的声音悦耳无比,话里却一句实意也没有。有些话都是为自己。
李静训找到太子,太子府中歌伎舞乐,甚为热闹。太子各种器乐听得甚为无聊时,李静训求见,鼓乐声起,白日纵酒时,醉眼惺忪的太子连李静训这个内侄女都不识,还以为是美貌歌伎,直想亲近,李静训拼命推拒,直叫舅舅你再不放手,我就叫皇爷爷不让你当太子了。李静训自觉自己的公主身份真说话皇爷爷还放在心上。
李静训是实在见不过太子杨勇这个样子,叫他清醒点,难怪国事尽入王相之手,太子杨勇眼角猩红,并不当回事,醉意朦胧的睡了过去,喃喃这一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好还乡呀。”
李静训来了,殿中人就知趣下去了,李静训偷偷踹了踹太子,他睡熟了。
太子以前不是这样的,李静训想。他这样压根是老皇帝平定诸侯王,入主皇城,封他为太子的时候开始的。太子也有良辰眷属,萧妃。萧妃出身第一武将世家,天真活泼不识礼数。只是太子各种妻妾虽多,她也没拈酸泼醋,照样相处得很好。
李静训无所获,悻悻而归。
李静训开始频繁的发现自己丢东西,总是丢了,哪天又发现它神奇的回来了,出现在原地。李静训不信没有人捣鬼,可又不能盯着满屋珠宝器具不睡觉。
有一天李静训走进了书房,环顾书房一圈之后,朗声质问“出来,是你偷的吧,左下角第二阁,给我放回去。同行丫鬟不知为何,暗暗称奇。”
第二天,入夜天黑时分,有丫鬟惊叹般拎起那本书,“小姐说的那本书真的在。”
李静训对此人愈发好奇,但此人再不出现了,只有老爹第二天躬身道喜。说是找到了稷下学宫另外一个人,相信其他人也会不久之后听闻消息赶来小姐麾下。
丫鬟们一头雾水,个个都说这有趣。
但是李静训明白他来房中偷了不止一回东西,还次次原样放回去,为何偷了书一次便不偷了呢。
晚饭毕,迎暮色,老爹领进来一个人。李静训终于见识了稷下学宫真正的高手,那是个皮肤乌黄色的细长手脚的少年,像是急着长个子没有吃饱过,李静训放下书,站起身来迎视他。李静训放下手拿了书房中一盒点心给他,并做了给他吃的手势。那人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老爹变换两只手,比划三十的动作,李静训好容易明白过来,老爹的意思是,此人已年过三十。
老爹没笑,仍然期待的盯着李静训。
李静训只好开门问他。你为何偷又还,有这本事,为何上我这来。
“世间皆耻于偷盗,我非要证明偷也是英雄。你若有大事,我可相帮,若无大事,再多银钱我也不来。”
说完闭嘴了一会,又解释,“我只想偷一样东西看看你哪样发现最快。那么这样东西是你最重视的。”
李静训佩服的吸气,挥挥手叫他找个客房和剑客一样在公主府找个屋子先住下。
没来由考虑了一会自己洗澡会不会被偷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