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转眼就到了三月十八。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日头较冬日是亮的越来越早了。如今卯时三刻,揽月阁小院中已晨光熹微。
两个小丫鬟端着盥洗用的物品,有些面露难色的站在房门口。
这时素云领着两个端着早膳的小丫鬟跨进主院,瞧见她们还站在门口,便带着些愠色道:“不是让你们先唤小娘子起身梳洗了吗,还杵在这作何?”
在外面为全礼数,她们皆唤县主,在家中李攸宜让她们如常就好。
“婢子知罪,可是…这。”实在不是她们躲懒,而是小娘子平日里待她们都十分温和,只是着睡觉时最恨旁人打扰,便是素云和漱月也免不了被数落抱怨。
如今天色还早,若贸然进去,只怕免不了惹得小娘子不快。
许是瞧出她们所忧,素云便道:“罢了,念在你们资历尚浅,绕你们一次。下次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便出了揽月阁,另寻他处吧。”
说着便推开了门,示意后头两个将早饭摆好,自己去叫。
这边,李攸宜其实听到门口的动静就已经醒了,只不过这眼皮子似有千斤重,愣是睁也睁不开。
于是她翻身朝里,将被子往上拽了拽,脚搭在软枕上,打算继续去会周公。
不料帐子却被素云掀开了,乍时晨光尽泄,将李攸宜如墨如绸的长发照的光泽更甚。也照在了少女细腻如瓷的肌肤上,连细小的绒毛也清晰可见。
这光惹的她有些烦躁的用力闭了闭眼,嘴里嘟囔着什么,却听不清。
素云伸手轻晃了晃她的肩,语气里有些着急的说:“小娘子,快些起来了,您忘了今日还要赴长宁公主的约呢?”待会迟了,两人又得拌一会子嘴了。
闻言,李攸宜被吵醒的烦闷骤降,刚刚还迷糊的脑子瞬间清醒了:“差点忘了这茬,快快快,拉我一把!”
下床忙趿了鞋,由侍女们伺候着洗漱。
这时漱月也带人将搭好的衣裙连架子抬上来,李攸宜忙中瞥了眼。碧色刻丝福纹窄袖上襦,配以鹅黄色下裙,既方便今日出行,配色不张扬却也衬得人秀丽娇俏。
不错,自己的衣饰交予漱月,她是从来不必操心的。
李攸宜由着漱月在自己发中最后簪上支攒珠玉笈,便算拾掇好了。
她端着铜镜仔细照了又照,不由感叹:“唉,这长得美也是苦恼,不小心打扮过头了可就不好了。”
一众侍女“……”
时常听李攸宜这话的素云漱月表示习惯就好。却依旧宠溺道:“那是,小娘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之姿,多少人见了您那是巴不得绕开,生怕在您面前被比的黯然失色了呢。”
这话李攸宜听的十分受用。要不说这“奸臣”路更顺呢。
待三人风风火火出了门,李珺宁的公主车驾也堪停下。
“见过公主殿下。”素云漱月行礼。
“免礼,快扶你家县主上车,咱们出发。”李珺宁倒是仍旧一身精致打扮,她脸上的兴奋藏不住,上车就招呼起李攸宜:“用过早膳没?我从宫里给你带了你爱吃的糖蒸酥酪和马蹄糕。”
听见这两样,李攸宜眼睛都亮了,只可惜自己已用过早膳。
不过还是接过,狡黠道:“既是公主好意,怎好不领情呢。”
“那是,我可时时惦记着你呢。”
“今日承天街可是被挤得水泄不通,百姓也将方圆几条街围得铁通一般,还好咱们有侍卫开道,否则你我怕是连大军的脚底灰都见不着……”说着更觉得自己当初先行订酒楼席面的决定那真是太正确不过了。
半个时辰后,几人好容易挤到醉香居二楼来。今日带路的店小二连帽子都忙歪了,毕竟这承天街的酒家谁家不是大赚一笔,忙的那也是四脚不沾地。
外头大街上,禁军已提前开道路旁一排持长枪的禁军隔开了百姓,既保证大军入城顺序,也保护百姓安危,若因挤擦生了乱,也可及时制止。
日头已渐晒。虽是春日,阳光不毒辣,但久晒也使得人们时不时用衣袖擦去额间冒出的汗滴。百姓们摩肩擦踵,个个长颈鹅似的,个矮的还不得不垫脚,孩童们具坐于父亲的肩头。
交谈声此起彼伏,不论是街上还是酒楼厢房。
这不,李攸宜她们隔壁便是。
官员甲:“此空前盛况,吾能在有生之年得以窥见,实乃吾之大幸啊!”
官员乙:“仁兄说得极是,此乃吾等之幸,更是国之大幸啊,江山辈有人才出,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哈哈哈!”几人碰杯共饮。
官员丙:“不错,听闻令兄在礼部高就,前途无量,可有何内幕消息啊?不如说与我等一听,聊解好奇之心。”
官员乙:“唉,不敢当。只不过听家兄所言,陛下此次要封咱们的怀化大将军徐定为辅国大将军,那是连跃两级,可见陛下之器重啊。连同这武阳侯世子陆时佑,也要受封忠武将军哩。”
甲:“武阳侯世子?那岂不是不过弱冠之年,陛下竟如此看中此子,年纪轻轻便许此重任?”
听到这里,李攸宜和李珺宁来了兴致,毕竟这消息李珺宁也没打听到。二人连茶杯都放下了,若不是要顾上仪态,只恨不能贴上隔墙去听。
乙:“据说此子可是个用兵如神的好料子,去年他带两千精锐杀出敌方三万人的重围,让敌方的奸计落空,这可大大鼓舞了军心。可以说此番拿下突厥他功不可没,陛下看重也不足为奇了。”
丙:“真如此厉害?战场距离京都千里,这消息别是传错了吧。”
此话一出,官员乙立马驳道:“不瞒你说,起初我与仁兄看法一致,可据家兄所言,旨意是陛下亲自让礼部拟的,因果都在旨里了,想来不会有错。”
甲&丙:“如此,那果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后面又是三人轮番夸赞,两人也就没再听下去。
“陆时佑…这是号什么人,以前怎么没听说过?”李攸宜望向李珺宁。
李珺宁摊摊手,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城门外,礼部的迎接队伍已经等待已久,高奏凯乐,高唱凯歌。
建章帝的仪仗也已抵达,身后站着着礼服的文武百官。
不多时,城外尘土飞扬,马蹄落地的“嗒嗒”声与排列整齐的军队整齐踏步的声音交织,引得地面都震颤。
待站定,身着明黄龙袍,头戴龙冠的建章帝接过礼部已拟好的诏书,亲自诵读:“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有我朝雄狮之众,驱敌制胜,捍卫疆土。朕受天命,犒赏三军,以彰其功。”
“朕之勇士,咸有功于国,朕念其劳苦,心甚慰之。尚食之官,三军之将,悉受此恩,咸来领赏。以此宴享,共享太平盛世,彰显我朝雍容气度。钦哉。”建章帝目光如炬,气势雄浑,威严的声音里尽显欣慰之意。
徐定领着众将领先上前领旨,遂单膝下跪行礼,并道:“谢陛下隆恩!臣等得上天与陛下庇佑,幸不负陛下所嘱。今领军复命,望陛下检阅。”
而后,一干将士与文武百官皆下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后便是论功行赏,宣旨太监照礼部拟旨宣读,洋洋洒洒,足足念了有一个多时辰。
“怎么还不来,都等了大半天了?”有人出言抱怨道。
话音刚落,“来了来了!”
只见来人都身着铠甲,挺立于马上,个个神采飞扬,对着周围夸赞不已的百姓们点头致意。
“徐将军不惑之年,气度却不减当年啊!”
“这刘将军也是一如既往的霸气威猛!”
“我看后面的那几个也不错,不愧是徐将军麾下。”
“唉唉唉,后面这个小郎君有些面生,年纪瞧着不大,这官倒不小。”毕竟走的离徐定很近,这是百姓们对官职的简易理解。
“这位便是新封的忠武将军吧,武阳侯世子陆时佑,年纪轻轻便立下汗马功劳,听说用兵如神,还是徐将军亲外甥呢。”
“怪不得说外甥肖舅呢,这话不无道理啊!”
“武阳侯年轻时那也是骁勇善战,依我看,这是虎父无犬子。”
相比男人们的口头欣赏,楼上的小娘子们可直接多了。
陆时佑扯下了迎面而来的不知第几块手绢,勾下了挂在佩剑上的不知第几个荷包,脸上的微笑也越发勉强。
不过那些小娘子们明显不想停下,还仍得越发起劲了。
“这位郎君好生俊俏!哎呀,丢歪了。”语气里尽是遗憾。
“哪里哪里,快让本公主看看?”
李攸宜也颇好奇,待她随着众人的目光寻到那人的身影时,却不由怔住了。
入目的男子身披银甲红袍,高坐于马背。墨发高束,长眉入鬓,剑眉星目。他单手持缰绳御马,另一之手扶在腰间佩剑上,神色里带有几分漫不经心,明明眼里冷清,但那样子却撩人极了。
也不怪小娘子们喜欢。
李攸宜的眼睛紧紧盯在他脸上,脑里浮现出半个多月文觉寺的那抹身影。
或许她的目光太过于灼热,又或许她的眼光多了许多旁人没有的探究。
让陆时佑很难不注意到。
于是乎陆时佑也顺着这目光向其主人看去。
两人成功的对视上,空气仿佛停滞了一瞬。
是他!
是她?
或许刚刚李攸宜只是怀疑,不过现在看到这双眼,马上的人与寺中的人也彻对上了。
只一瞬,李攸宜收回了目光,忙坐了回去。“啪”的一声将自己那边的窗子一把拉上,慌乱间,连桌上的的茶盏都碰倒了。
陆时佑见状,也移开了目光,嘴角笑意却被她这落荒而逃的动作勾起。
这动静不小,惹得李珺宁也转头看过来,却只看到李攸宜呆愣在那,秀眉轻蹙,嘴里不甚清楚的念叨:“怎么是他?”
此举倒是让李珺宁摸不着头脑。
“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刚刚还好好的。”
“…竟然是他!”
李珺宁:“……”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日头较冬日是亮的越来越早了。如今卯时三刻,揽月阁小院中已晨光熹微。
两个小丫鬟端着盥洗用的物品,有些面露难色的站在房门口。
这时素云领着两个端着早膳的小丫鬟跨进主院,瞧见她们还站在门口,便带着些愠色道:“不是让你们先唤小娘子起身梳洗了吗,还杵在这作何?”
在外面为全礼数,她们皆唤县主,在家中李攸宜让她们如常就好。
“婢子知罪,可是…这。”实在不是她们躲懒,而是小娘子平日里待她们都十分温和,只是着睡觉时最恨旁人打扰,便是素云和漱月也免不了被数落抱怨。
如今天色还早,若贸然进去,只怕免不了惹得小娘子不快。
许是瞧出她们所忧,素云便道:“罢了,念在你们资历尚浅,绕你们一次。下次若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便出了揽月阁,另寻他处吧。”
说着便推开了门,示意后头两个将早饭摆好,自己去叫。
这边,李攸宜其实听到门口的动静就已经醒了,只不过这眼皮子似有千斤重,愣是睁也睁不开。
于是她翻身朝里,将被子往上拽了拽,脚搭在软枕上,打算继续去会周公。
不料帐子却被素云掀开了,乍时晨光尽泄,将李攸宜如墨如绸的长发照的光泽更甚。也照在了少女细腻如瓷的肌肤上,连细小的绒毛也清晰可见。
这光惹的她有些烦躁的用力闭了闭眼,嘴里嘟囔着什么,却听不清。
素云伸手轻晃了晃她的肩,语气里有些着急的说:“小娘子,快些起来了,您忘了今日还要赴长宁公主的约呢?”待会迟了,两人又得拌一会子嘴了。
闻言,李攸宜被吵醒的烦闷骤降,刚刚还迷糊的脑子瞬间清醒了:“差点忘了这茬,快快快,拉我一把!”
下床忙趿了鞋,由侍女们伺候着洗漱。
这时漱月也带人将搭好的衣裙连架子抬上来,李攸宜忙中瞥了眼。碧色刻丝福纹窄袖上襦,配以鹅黄色下裙,既方便今日出行,配色不张扬却也衬得人秀丽娇俏。
不错,自己的衣饰交予漱月,她是从来不必操心的。
李攸宜由着漱月在自己发中最后簪上支攒珠玉笈,便算拾掇好了。
她端着铜镜仔细照了又照,不由感叹:“唉,这长得美也是苦恼,不小心打扮过头了可就不好了。”
一众侍女“……”
时常听李攸宜这话的素云漱月表示习惯就好。却依旧宠溺道:“那是,小娘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城之姿,多少人见了您那是巴不得绕开,生怕在您面前被比的黯然失色了呢。”
这话李攸宜听的十分受用。要不说这“奸臣”路更顺呢。
待三人风风火火出了门,李珺宁的公主车驾也堪停下。
“见过公主殿下。”素云漱月行礼。
“免礼,快扶你家县主上车,咱们出发。”李珺宁倒是仍旧一身精致打扮,她脸上的兴奋藏不住,上车就招呼起李攸宜:“用过早膳没?我从宫里给你带了你爱吃的糖蒸酥酪和马蹄糕。”
听见这两样,李攸宜眼睛都亮了,只可惜自己已用过早膳。
不过还是接过,狡黠道:“既是公主好意,怎好不领情呢。”
“那是,我可时时惦记着你呢。”
“今日承天街可是被挤得水泄不通,百姓也将方圆几条街围得铁通一般,还好咱们有侍卫开道,否则你我怕是连大军的脚底灰都见不着……”说着更觉得自己当初先行订酒楼席面的决定那真是太正确不过了。
半个时辰后,几人好容易挤到醉香居二楼来。今日带路的店小二连帽子都忙歪了,毕竟这承天街的酒家谁家不是大赚一笔,忙的那也是四脚不沾地。
外头大街上,禁军已提前开道路旁一排持长枪的禁军隔开了百姓,既保证大军入城顺序,也保护百姓安危,若因挤擦生了乱,也可及时制止。
日头已渐晒。虽是春日,阳光不毒辣,但久晒也使得人们时不时用衣袖擦去额间冒出的汗滴。百姓们摩肩擦踵,个个长颈鹅似的,个矮的还不得不垫脚,孩童们具坐于父亲的肩头。
交谈声此起彼伏,不论是街上还是酒楼厢房。
这不,李攸宜她们隔壁便是。
官员甲:“此空前盛况,吾能在有生之年得以窥见,实乃吾之大幸啊!”
官员乙:“仁兄说得极是,此乃吾等之幸,更是国之大幸啊,江山辈有人才出,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哈哈哈!”几人碰杯共饮。
官员丙:“不错,听闻令兄在礼部高就,前途无量,可有何内幕消息啊?不如说与我等一听,聊解好奇之心。”
官员乙:“唉,不敢当。只不过听家兄所言,陛下此次要封咱们的怀化大将军徐定为辅国大将军,那是连跃两级,可见陛下之器重啊。连同这武阳侯世子陆时佑,也要受封忠武将军哩。”
甲:“武阳侯世子?那岂不是不过弱冠之年,陛下竟如此看中此子,年纪轻轻便许此重任?”
听到这里,李攸宜和李珺宁来了兴致,毕竟这消息李珺宁也没打听到。二人连茶杯都放下了,若不是要顾上仪态,只恨不能贴上隔墙去听。
乙:“据说此子可是个用兵如神的好料子,去年他带两千精锐杀出敌方三万人的重围,让敌方的奸计落空,这可大大鼓舞了军心。可以说此番拿下突厥他功不可没,陛下看重也不足为奇了。”
丙:“真如此厉害?战场距离京都千里,这消息别是传错了吧。”
此话一出,官员乙立马驳道:“不瞒你说,起初我与仁兄看法一致,可据家兄所言,旨意是陛下亲自让礼部拟的,因果都在旨里了,想来不会有错。”
甲&丙:“如此,那果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后面又是三人轮番夸赞,两人也就没再听下去。
“陆时佑…这是号什么人,以前怎么没听说过?”李攸宜望向李珺宁。
李珺宁摊摊手,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城门外,礼部的迎接队伍已经等待已久,高奏凯乐,高唱凯歌。
建章帝的仪仗也已抵达,身后站着着礼服的文武百官。
不多时,城外尘土飞扬,马蹄落地的“嗒嗒”声与排列整齐的军队整齐踏步的声音交织,引得地面都震颤。
待站定,身着明黄龙袍,头戴龙冠的建章帝接过礼部已拟好的诏书,亲自诵读:“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今有我朝雄狮之众,驱敌制胜,捍卫疆土。朕受天命,犒赏三军,以彰其功。”
“朕之勇士,咸有功于国,朕念其劳苦,心甚慰之。尚食之官,三军之将,悉受此恩,咸来领赏。以此宴享,共享太平盛世,彰显我朝雍容气度。钦哉。”建章帝目光如炬,气势雄浑,威严的声音里尽显欣慰之意。
徐定领着众将领先上前领旨,遂单膝下跪行礼,并道:“谢陛下隆恩!臣等得上天与陛下庇佑,幸不负陛下所嘱。今领军复命,望陛下检阅。”
而后,一干将士与文武百官皆下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后便是论功行赏,宣旨太监照礼部拟旨宣读,洋洋洒洒,足足念了有一个多时辰。
“怎么还不来,都等了大半天了?”有人出言抱怨道。
话音刚落,“来了来了!”
只见来人都身着铠甲,挺立于马上,个个神采飞扬,对着周围夸赞不已的百姓们点头致意。
“徐将军不惑之年,气度却不减当年啊!”
“这刘将军也是一如既往的霸气威猛!”
“我看后面的那几个也不错,不愧是徐将军麾下。”
“唉唉唉,后面这个小郎君有些面生,年纪瞧着不大,这官倒不小。”毕竟走的离徐定很近,这是百姓们对官职的简易理解。
“这位便是新封的忠武将军吧,武阳侯世子陆时佑,年纪轻轻便立下汗马功劳,听说用兵如神,还是徐将军亲外甥呢。”
“怪不得说外甥肖舅呢,这话不无道理啊!”
“武阳侯年轻时那也是骁勇善战,依我看,这是虎父无犬子。”
相比男人们的口头欣赏,楼上的小娘子们可直接多了。
陆时佑扯下了迎面而来的不知第几块手绢,勾下了挂在佩剑上的不知第几个荷包,脸上的微笑也越发勉强。
不过那些小娘子们明显不想停下,还仍得越发起劲了。
“这位郎君好生俊俏!哎呀,丢歪了。”语气里尽是遗憾。
“哪里哪里,快让本公主看看?”
李攸宜也颇好奇,待她随着众人的目光寻到那人的身影时,却不由怔住了。
入目的男子身披银甲红袍,高坐于马背。墨发高束,长眉入鬓,剑眉星目。他单手持缰绳御马,另一之手扶在腰间佩剑上,神色里带有几分漫不经心,明明眼里冷清,但那样子却撩人极了。
也不怪小娘子们喜欢。
李攸宜的眼睛紧紧盯在他脸上,脑里浮现出半个多月文觉寺的那抹身影。
或许她的目光太过于灼热,又或许她的眼光多了许多旁人没有的探究。
让陆时佑很难不注意到。
于是乎陆时佑也顺着这目光向其主人看去。
两人成功的对视上,空气仿佛停滞了一瞬。
是他!
是她?
或许刚刚李攸宜只是怀疑,不过现在看到这双眼,马上的人与寺中的人也彻对上了。
只一瞬,李攸宜收回了目光,忙坐了回去。“啪”的一声将自己那边的窗子一把拉上,慌乱间,连桌上的的茶盏都碰倒了。
陆时佑见状,也移开了目光,嘴角笑意却被她这落荒而逃的动作勾起。
这动静不小,惹得李珺宁也转头看过来,却只看到李攸宜呆愣在那,秀眉轻蹙,嘴里不甚清楚的念叨:“怎么是他?”
此举倒是让李珺宁摸不着头脑。
“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刚刚还好好的。”
“…竟然是他!”
李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