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服药修养几日,谢婉宁情况好上许多。王大娘更是直言不讳把她当女儿看待,让其安心留下。
谢婉宁心中感激,得知妇人家中情况,更是不好意思白吃白住拖累人家,稍好些便帮着干活儿,还带着男童识字。王大娘识得些草药,每日早早便出门采药。
翌日谢婉宁哄着孩子睡下后,看向院外日光下斑驳的光影,一时失神。她想起先前未经变故时,最爱这样明媚的天光。
回过神来,她轻轻摩挲着手腕。虽然脱臼过,好在未伤及经脉,养了数日已无大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说不定她能重拾绣法,绣些帕子,荷包售卖,也好补贴家用。
用完晚膳,谢婉宁一边收拾屋子,一面提起她售卖绣品的想法。
王大娘怔了一下,起先还觉得着刺绣太过辛劳,让她安心修养。
“大娘,如今我已大好,绣活儿更是我平日做的,您便放心吧。”谢婉宁却是真切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赵大娘推脱不过,便也随她去了。第二日便早早出门,把先前那簪子一并典当为谢婉宁采买些布匹丝线。
可看着眼前桌上的布匹,谢婉宁却是有些迟疑,原先她预想的是绣些丝绸帕子,如今这却是匹棉麻料子。
那绣线颜色各异,烟霞、乳白、蜜合色等,煞是好看。大都是些淡雅素净的颜色,与当下趋势相合。
谢婉宁先把棉布裁剪用手绷固定好,在其上用柳碳条描了个样子,是她常绣的兰草,因而信手拈来。
她取过支水绿色丝线,两指仔细捏过一根丝线,细细一捻,小拇指那水葱似的长指甲灵活一挑,那根薄薄的丝线就绽成两缕。
就这样重复先前动作,好一会儿,那根丝线就劈了两百根线。
又劈了其他几股丝线,她才略呼出口气。
她随即在绣布上起个小针,那一缕丝线就固定了。梳理好排线倾斜的方向,便捏着绣针一针挨着一针绣下去,针脚细腻。
绣到叶片轮廓时,谢婉宁换了股墨绿绣线,顺着叶片由外向里排线,由着叶片颜色深浅变换,每层刺绣长短不一穿插其中,一层一层衔接而成。
那叶片因而在光影下呈现深浅变换,栩栩如生。
忙活起来,便不觉时光飞逝,“婉姐姐。”门口站了一男童,怯生生地唤道。
谢婉宁听见叫声,匆匆抬头。见来人是他,仔细搁下手上东西,几步过去蹲下抱住孩子,“景儿。”
“婉姐姐,我有些饿了。”那孩子有些内敛,说着话却低头不好意思看她。
谢婉宁一瞥外面天色,暗自自责,“是姐姐不好,你在院子里耍会儿,不要走远了,我这就去准备午膳。”
安抚孩子几句,谢婉宁忙去灶台煮了些糙米粥,加了点碎菜叶一并煮。
谢婉宁先前在府上虽不受宠,可也不必亲自烹煮膳食。她刚来时别说煮粥,生火都不会,还被王大娘打趣一通。
可经过这么些日子,她到也能做些简单食物裹腹。
她看着锅里的粥,嘴角竟是微微上扬。
现在的日子虽艰苦朴素些,却比她在谢府小心谨慎,处处留意强。大娘和蔼宽厚,景儿单纯害羞,一时谢婉宁心中竟生出些庆幸来。
生活有了盼头后,谢婉宁很少回想起在尚书府的不堪过去,那段过往仿佛就此掩埋于时光中。
这边一派岁月静好,张煜泽那边却是另一番光景。
张煜泽坐在案前紧紧攥着张字条,神情难辨。
“公子,不必太过忧心,老爷虽被卸了职务,可到底还是有转圜的余地。”平吉见此,长叹一声,随即劝道。
此言张煜泽又何尝不知?只是见父亲正值壮年却遭诬陷,赋闲在家郁郁寡欢,他心中也不好受。
“总归贵人还算顾念旧情,未赶尽杀绝。”平吉不敢直言,委婉宽慰。
“也罢,终归有真相大白的一日。”张煜泽把纸条放至烛火上方,火苗窜起,猛地燃起来,那纸条转眼便成一堆黑灰。
只是他们已到了如今境地,那罪魁祸首仍是不安,派人欲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好在平吉武功高强,又有几个暗卫跟随,一路走来却也未出差池。
为暂避风头,几人找了个城外不起眼的小村庄落脚,此处人烟稀少,倒也隐蔽。
张煜泽遣退下属,眉头紧皱,眼里却是闪过担忧。
“婉姐姐,你先前在做什么,那兰花活像是真的。”景儿吃完粥,懂事地跟她一起收拾,谢婉宁有些哭笑不得。
听见这话,谢婉宁手一顿,有些意外,“那是刺绣,难得你喜欢。”她笑着侧头看着景儿。
刺绣向来是女子所习,甚少有男子对这方面显露好奇。或许景儿还是个孩子,并不懂其中缘由。
“刺绣?那可真厉害!”景儿感叹一句,看见她面上笑容有些羞涩,垂下头去。
“好孩子。”谢婉宁摸摸他的头,没再多说什么。
大娘采药回来,便见了桌上留的吃食,也不嫌弃冷热,放下药篓便喝了口。
正巧叫谢婉宁撞见,“大娘,我先去为您热热菜粥,稍等片刻。”
她说着,忙快步进屋。
“不用了,老婆子我都习惯了。”王大娘连连摆手,笑着把剩余的菜粥喝个干净。
收拾完,谢婉宁又帮老妇人整理分拣出来的药草。
两人忙活半天,大娘直起身子,谢婉宁忙过去扶。
“宁丫头,真是难为你了。”老妇人慈爱地轻拍搀住她的手臂,露出笑容来。
“大娘您言重了,没有您的救命之恩,何来婉宁今日?”谢婉宁忙说道,目光真切地看向大娘。
“唉,宁丫头,说来惭愧,当日是遇上了两个贵人。”大娘长叹一声,随即向谢婉宁讲述了当日的来龙去脉。
谢婉宁表情未变,还是那副诚挚模样,“大娘,你们都是我的恩人,没有你们,婉宁也活不下去了,这番话莫要再说。”她说着,有些动容,嗓音含了些嘶哑。
王大娘收留了她,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余两个恩人,若有机会再见也是当报答。
“宁丫头。”王大娘点点头,终是不再提及先前的惭愧之言。
王大娘看见绣品,不禁伸手轻轻抚摸,发出连连惊叹,“这手艺可真是奇了,比我见过贵人身上的绣样还要好。”
“大娘,既如此,待我多绣几条便拿出去售卖,也可有些银钱。”谢婉宁得到认可,也是笑了。
“不,不可。”王大娘闻言脸上的笑意消失了,目光落在她面上,有些担忧的样子,“宁丫头你容貌太盛,又是年轻女子,出门只怕生出事端。那些地痞流氓可不是好相与的东西,便由我去,你安心待在家中。”
这番话说完,室内沉默一瞬。
谢婉宁心中刺痛,但知大娘的好意,还是强笑着道,“大娘说得有理,便劳烦了。”
待送走王大娘,谢婉宁面上的笑便有些僵硬了。她右手不自觉捂上脸侧,“果真绝色。”“狐媚胚子。”明明无人说话,可耳边却不住回响着这些声音。
她脑海中闪过一连串片段,人影忽前忽后地指着她面容笑骂,发出令人恶心的笑声。
过往历历在目,她感到一阵眩晕。
“啪。”谢婉宁踉跄后退时撞上桌案,这才回过神来。
“都过去了。”她深深呼出一口气,这样告诉自己。
待平复心绪,谢婉宁才又坐在案前,微举起手绷。
她盯着空白的绣面许久,终是有了主意。
先前绣了兰草,如今便以日升朝阳入绣,朝阳循环往复,正如希望也不会停歇。
刺绣宜全神贯注,她先前心绪不宁,自是下不了针。如今想通之后,却是游刃有余。
谢婉宁用柳碳条在绣布上勾勒出红日雏形,又寥寥几笔加了些云层。
她取出赭黄色绣线,又是捏起根丝线重复劈丝的过程,待到足够细时,又拿出乳白丝线重复先前动作。
绣兰草时虽也是多种针法结合,却主要是平针和戗针。
现下绣这朦胧朝阳,当以虚实针法为主,虚虚实实,以实形虚。针虽稀,线虽淡,却可达到不绣与绣同的效果。
她落针飞快,针线在指尖翻飞,看似随意迅速,每一针带过的绣线却落在适当地方。随即每一针都从先前间隙插入,彰显着存在。赭黄绣线一密一稀,转眼间便有了朝阳轮廓。
妙就妙在朝阳的朦胧美,不至过满则亏,虚实结合间,也显露其飘渺壮大。
云层部分采用乳白绣线,她此次主要用虚针淡色。不似传统祥云那般,这云虚虚有个轮廓,边缘特意模糊处理,整副绣样以朝阳为主,不至喧宾夺主。
再一看却是到了傍晚,谢婉宁放下绣针,揉揉酸涩的眼睛。
知今日消耗过度,她合着眼眸歇息片刻,才推门出去准备晚膳。
谁知刚推开门便见门前的木质食盒,她心里一热,那双酸涩的眸子竟是控制不住滑落下两滴泪。
草草吃过晚膳,洗漱一番后她望着庭中高大的榆树出神,一时有些想念母亲。
第二日清晨,王大娘早早出去。
谢婉宁见天真可爱的景儿,心头的沉重也少了些。
“这便是景字。”她握着景儿的手,教他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说来也是上天眷顾,谢婉宁教了几日便发现景儿虽家中贫寒,却是在读书识字这方面颇有天分。
一时谢婉宁更是恨不能把自己所学的全教给他。却也知循序渐进的道理,每日固定教他三个字。
景儿虽内敛了些,却很是勤奋,识字那股专注劲儿叫她暗自惊喜。
过了许久,谢婉宁也绣了五六条帕子并三个香囊。
在王大娘出门卖药草时,顺便把绣品带去街巷看看能否卖出。
王大娘还未回来,谢婉宁也不急着绣新的绣品。哄着景儿睡下后,提着脏衣裳打算去不远处那条小河清洗。
谁知走近便看一个男子蹲在河边半天没动静。
谢婉宁心里一惊,差点失手跌了木盆。她虽有些害怕男子,却又担心那人是否欲要寻死,一时迟疑地停下脚步。
谢婉宁心中感激,得知妇人家中情况,更是不好意思白吃白住拖累人家,稍好些便帮着干活儿,还带着男童识字。王大娘识得些草药,每日早早便出门采药。
翌日谢婉宁哄着孩子睡下后,看向院外日光下斑驳的光影,一时失神。她想起先前未经变故时,最爱这样明媚的天光。
回过神来,她轻轻摩挲着手腕。虽然脱臼过,好在未伤及经脉,养了数日已无大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说不定她能重拾绣法,绣些帕子,荷包售卖,也好补贴家用。
用完晚膳,谢婉宁一边收拾屋子,一面提起她售卖绣品的想法。
王大娘怔了一下,起先还觉得着刺绣太过辛劳,让她安心修养。
“大娘,如今我已大好,绣活儿更是我平日做的,您便放心吧。”谢婉宁却是真切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赵大娘推脱不过,便也随她去了。第二日便早早出门,把先前那簪子一并典当为谢婉宁采买些布匹丝线。
可看着眼前桌上的布匹,谢婉宁却是有些迟疑,原先她预想的是绣些丝绸帕子,如今这却是匹棉麻料子。
那绣线颜色各异,烟霞、乳白、蜜合色等,煞是好看。大都是些淡雅素净的颜色,与当下趋势相合。
谢婉宁先把棉布裁剪用手绷固定好,在其上用柳碳条描了个样子,是她常绣的兰草,因而信手拈来。
她取过支水绿色丝线,两指仔细捏过一根丝线,细细一捻,小拇指那水葱似的长指甲灵活一挑,那根薄薄的丝线就绽成两缕。
就这样重复先前动作,好一会儿,那根丝线就劈了两百根线。
又劈了其他几股丝线,她才略呼出口气。
她随即在绣布上起个小针,那一缕丝线就固定了。梳理好排线倾斜的方向,便捏着绣针一针挨着一针绣下去,针脚细腻。
绣到叶片轮廓时,谢婉宁换了股墨绿绣线,顺着叶片由外向里排线,由着叶片颜色深浅变换,每层刺绣长短不一穿插其中,一层一层衔接而成。
那叶片因而在光影下呈现深浅变换,栩栩如生。
忙活起来,便不觉时光飞逝,“婉姐姐。”门口站了一男童,怯生生地唤道。
谢婉宁听见叫声,匆匆抬头。见来人是他,仔细搁下手上东西,几步过去蹲下抱住孩子,“景儿。”
“婉姐姐,我有些饿了。”那孩子有些内敛,说着话却低头不好意思看她。
谢婉宁一瞥外面天色,暗自自责,“是姐姐不好,你在院子里耍会儿,不要走远了,我这就去准备午膳。”
安抚孩子几句,谢婉宁忙去灶台煮了些糙米粥,加了点碎菜叶一并煮。
谢婉宁先前在府上虽不受宠,可也不必亲自烹煮膳食。她刚来时别说煮粥,生火都不会,还被王大娘打趣一通。
可经过这么些日子,她到也能做些简单食物裹腹。
她看着锅里的粥,嘴角竟是微微上扬。
现在的日子虽艰苦朴素些,却比她在谢府小心谨慎,处处留意强。大娘和蔼宽厚,景儿单纯害羞,一时谢婉宁心中竟生出些庆幸来。
生活有了盼头后,谢婉宁很少回想起在尚书府的不堪过去,那段过往仿佛就此掩埋于时光中。
这边一派岁月静好,张煜泽那边却是另一番光景。
张煜泽坐在案前紧紧攥着张字条,神情难辨。
“公子,不必太过忧心,老爷虽被卸了职务,可到底还是有转圜的余地。”平吉见此,长叹一声,随即劝道。
此言张煜泽又何尝不知?只是见父亲正值壮年却遭诬陷,赋闲在家郁郁寡欢,他心中也不好受。
“总归贵人还算顾念旧情,未赶尽杀绝。”平吉不敢直言,委婉宽慰。
“也罢,终归有真相大白的一日。”张煜泽把纸条放至烛火上方,火苗窜起,猛地燃起来,那纸条转眼便成一堆黑灰。
只是他们已到了如今境地,那罪魁祸首仍是不安,派人欲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好在平吉武功高强,又有几个暗卫跟随,一路走来却也未出差池。
为暂避风头,几人找了个城外不起眼的小村庄落脚,此处人烟稀少,倒也隐蔽。
张煜泽遣退下属,眉头紧皱,眼里却是闪过担忧。
“婉姐姐,你先前在做什么,那兰花活像是真的。”景儿吃完粥,懂事地跟她一起收拾,谢婉宁有些哭笑不得。
听见这话,谢婉宁手一顿,有些意外,“那是刺绣,难得你喜欢。”她笑着侧头看着景儿。
刺绣向来是女子所习,甚少有男子对这方面显露好奇。或许景儿还是个孩子,并不懂其中缘由。
“刺绣?那可真厉害!”景儿感叹一句,看见她面上笑容有些羞涩,垂下头去。
“好孩子。”谢婉宁摸摸他的头,没再多说什么。
大娘采药回来,便见了桌上留的吃食,也不嫌弃冷热,放下药篓便喝了口。
正巧叫谢婉宁撞见,“大娘,我先去为您热热菜粥,稍等片刻。”
她说着,忙快步进屋。
“不用了,老婆子我都习惯了。”王大娘连连摆手,笑着把剩余的菜粥喝个干净。
收拾完,谢婉宁又帮老妇人整理分拣出来的药草。
两人忙活半天,大娘直起身子,谢婉宁忙过去扶。
“宁丫头,真是难为你了。”老妇人慈爱地轻拍搀住她的手臂,露出笑容来。
“大娘您言重了,没有您的救命之恩,何来婉宁今日?”谢婉宁忙说道,目光真切地看向大娘。
“唉,宁丫头,说来惭愧,当日是遇上了两个贵人。”大娘长叹一声,随即向谢婉宁讲述了当日的来龙去脉。
谢婉宁表情未变,还是那副诚挚模样,“大娘,你们都是我的恩人,没有你们,婉宁也活不下去了,这番话莫要再说。”她说着,有些动容,嗓音含了些嘶哑。
王大娘收留了她,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余两个恩人,若有机会再见也是当报答。
“宁丫头。”王大娘点点头,终是不再提及先前的惭愧之言。
王大娘看见绣品,不禁伸手轻轻抚摸,发出连连惊叹,“这手艺可真是奇了,比我见过贵人身上的绣样还要好。”
“大娘,既如此,待我多绣几条便拿出去售卖,也可有些银钱。”谢婉宁得到认可,也是笑了。
“不,不可。”王大娘闻言脸上的笑意消失了,目光落在她面上,有些担忧的样子,“宁丫头你容貌太盛,又是年轻女子,出门只怕生出事端。那些地痞流氓可不是好相与的东西,便由我去,你安心待在家中。”
这番话说完,室内沉默一瞬。
谢婉宁心中刺痛,但知大娘的好意,还是强笑着道,“大娘说得有理,便劳烦了。”
待送走王大娘,谢婉宁面上的笑便有些僵硬了。她右手不自觉捂上脸侧,“果真绝色。”“狐媚胚子。”明明无人说话,可耳边却不住回响着这些声音。
她脑海中闪过一连串片段,人影忽前忽后地指着她面容笑骂,发出令人恶心的笑声。
过往历历在目,她感到一阵眩晕。
“啪。”谢婉宁踉跄后退时撞上桌案,这才回过神来。
“都过去了。”她深深呼出一口气,这样告诉自己。
待平复心绪,谢婉宁才又坐在案前,微举起手绷。
她盯着空白的绣面许久,终是有了主意。
先前绣了兰草,如今便以日升朝阳入绣,朝阳循环往复,正如希望也不会停歇。
刺绣宜全神贯注,她先前心绪不宁,自是下不了针。如今想通之后,却是游刃有余。
谢婉宁用柳碳条在绣布上勾勒出红日雏形,又寥寥几笔加了些云层。
她取出赭黄色绣线,又是捏起根丝线重复劈丝的过程,待到足够细时,又拿出乳白丝线重复先前动作。
绣兰草时虽也是多种针法结合,却主要是平针和戗针。
现下绣这朦胧朝阳,当以虚实针法为主,虚虚实实,以实形虚。针虽稀,线虽淡,却可达到不绣与绣同的效果。
她落针飞快,针线在指尖翻飞,看似随意迅速,每一针带过的绣线却落在适当地方。随即每一针都从先前间隙插入,彰显着存在。赭黄绣线一密一稀,转眼间便有了朝阳轮廓。
妙就妙在朝阳的朦胧美,不至过满则亏,虚实结合间,也显露其飘渺壮大。
云层部分采用乳白绣线,她此次主要用虚针淡色。不似传统祥云那般,这云虚虚有个轮廓,边缘特意模糊处理,整副绣样以朝阳为主,不至喧宾夺主。
再一看却是到了傍晚,谢婉宁放下绣针,揉揉酸涩的眼睛。
知今日消耗过度,她合着眼眸歇息片刻,才推门出去准备晚膳。
谁知刚推开门便见门前的木质食盒,她心里一热,那双酸涩的眸子竟是控制不住滑落下两滴泪。
草草吃过晚膳,洗漱一番后她望着庭中高大的榆树出神,一时有些想念母亲。
第二日清晨,王大娘早早出去。
谢婉宁见天真可爱的景儿,心头的沉重也少了些。
“这便是景字。”她握着景儿的手,教他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
说来也是上天眷顾,谢婉宁教了几日便发现景儿虽家中贫寒,却是在读书识字这方面颇有天分。
一时谢婉宁更是恨不能把自己所学的全教给他。却也知循序渐进的道理,每日固定教他三个字。
景儿虽内敛了些,却很是勤奋,识字那股专注劲儿叫她暗自惊喜。
过了许久,谢婉宁也绣了五六条帕子并三个香囊。
在王大娘出门卖药草时,顺便把绣品带去街巷看看能否卖出。
王大娘还未回来,谢婉宁也不急着绣新的绣品。哄着景儿睡下后,提着脏衣裳打算去不远处那条小河清洗。
谁知走近便看一个男子蹲在河边半天没动静。
谢婉宁心里一惊,差点失手跌了木盆。她虽有些害怕男子,却又担心那人是否欲要寻死,一时迟疑地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