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关索笑道:“阿妹如此说,末将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话犹在耳,却见花关索面色骤然苍白,额头渗出汗珠,显然是疼痛所致。
三娘不由得心头一紧,急忙近身,伸手欲扶,同时急声问道:“恩人,可是哪里不适?”
只见花关索紧咬牙关,左臂微微颤抖,显然是此处伤势复发。他挤出一丝笑,低声回应三娘:“无妨,旧伤偶有作痛,不需挂怀。”
三娘心中忧虑更甚,深知伤患不宜拖延,当即决定加快行动:“恩人莫逞强,事不宜迟,即刻动身前往庄上,那里有家传疗伤之法,或可缓解恩人苦楚。”
言毕,不容分说,三娘轻扶花关索,小心地向门外行去。
次日,天边初露曙光,三娘轻手轻脚整理好寝居,而后匆匆前往杏林堂。
杏林堂内药香袅袅,三娘向郎中具言了鲍员外的病征,取了药。三娘还为花关索取了治外伤的草药,将两副药包好后细心收于袖中。
三娘回到客栈,对花关索道:“此处恐不稳便,可请恩人到敝庄一叙。”
花关索道:“好。”言罢,三娘先去牵两匹马来,花关索便请三娘上马,两个并马行程,路上说些闲话。
不多时,到庄前,三娘早报与父亲,叫杀羊置酒相待。
鲍员外得知其来意,甚是高兴,携住花关索的手,直至厅堂上,分宾而坐,两个絮絮叨叨说了好久。
鲍员外道:“听闻小女说你救得他,武功甚是高强,敢问小兄弟是何处人氏,师从何门?毕竟小女也生的极为勇武,却是敌不过那廉康。”
花关索道:“末将乃鲍家庄人氏,姓花。”
鲍员外奇道:“小兄弟竟是本庄人?缘何从来没有见过。”
花关索道:“实不相瞒,末将原不是本地人氏,因逃难而到此庄养病,五六年矣。”
鲍员外叹道:“如今谁又有得安稳,都不过是无根的萍草罢了。”
鲍员外又追问他的身世,花关索只笑而不答。席间,鲍员外观那花关索丰神俊朗,仪表堂堂,心下甚是欢喜,笑道:“贤侄,我欲将小女说与你家做个媳妇,还肯娶否?”
花关索再三拜谢道:“不敢,南蛮未定,怎可独以家为。”
三娘见父亲乱点鸳鸯谱,不由脸红,嗔道:“父亲!您怎能这样。”
说罢便捂着脸退了出去,鲍义鲍礼都笑起来,一时间堂上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却说众喽啰见廉康许久未归,正欲差人打听,却听得廉康气急败坏地叫道:“兄弟们与我做主!”
众人大惊,且待看去,廉康浑身是伤,身上衣袍也扯没了,进门就倒在地上。旁边一人问道:“怎么着?”
廉康道:“我在茶坊里见着了鲍家庄的小娘子,欲抢来做妾,却给一个路见不平的毛头小子打坏了,差点丢了性命。”
另一人道:“兄弟如何又去招惹那鲍三娘了?”
廉康自见了三娘,又被人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纳闷道:“见了许多小娘子,不知怎的只爱他,若谁能助我得他,我愿将十两黄金相送。”
一听得此话,众泼皮起哄道:“兄弟休说这话,我们自然是要与你报仇的。”
廉康见状,遂下定决心,挥手道:“备马,明日我们便捣进那鲍家庄去!”
且说三娘自从回了鲍家庄,心中不安,对父亲诉说了廉康之事。
鲍员外即刻吩咐家中的小童挑选两只肥硕的羊羔宰杀,并挑来两担上好的酒水。随后,邀集庄里的勇士都到家中,待众人坐定后,缓缓道:“我听闻两年前那个无赖廉康,如今又回了咱们村,这人必然要来大闹,我今日特地请你众人来商议,倘若那人来时,各家互相救应。”
众勇士闻言,皆欣然应允。鲍员外又遣人添了鸡鸭鱼肉等菜肴,教众人痛饮一番。
酒过三巡,忽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映红了夜空。
鲍员外跳起身来,道:“你们且坐着,我去看看。”
言讫,当即吩咐小童紧闭大门,不得开启,自己则迅速寻来一条结实的梯子,亲自攀上墙头,向外窥视。
登高望远,但见远处约莫七八十支火把,将周遭照耀得如同白日,廉康带领着二三百人,将整个庄院团团包围。火光映照下,清晰可见兵刃林立,戈、矛、戟、枪,密密麻麻排列,犹如茂林。
鲍员外高声质问道:“何人三更半夜来打劫我庄院?”
廉康嗓中带着几分不耐,远远地叫道:“老头子莫要装蒜,只要你肯把你家女儿交出来,我们便走,一根草也不会动你。”
鲍员外匆匆下梯,与儿女商讨对策:“眼下贼人围困,何人能领命前去,退敌保庄?”
鲍义年少气盛,一挺胸脯站了出来:“父亲勿忧,孩儿愿往,定打的那贼人落荒而逃。”
只见鲍义顶束烈火红缨盔,身披玄铁甲,内衬织锦战袍,足踏乌云战靴,腰缠狮蛮带,胸背两面铜镜护心镜,左挎雕弓,右悬狼牙箭囊,手持一柄七星宝刀,刃分三路,锋利无匹,柄缠金丝,环嵌八宝。
小童牵过一匹马,鲍义腾身而上,五十多名精壮勇士摆在前面,伴随着喊杀声,一行人冲出庄子来。
鲍义看时,见廉康头戴暗赤麻布头巾,身披暗铁甲胄,腰束麻绳腰带,脚踏牛皮吊墩靴,跨下一匹剽悍的川西大宛马。
鲍义猛地一提缰绳,战马长嘶,蹄声如雷,径直向廉康冲去,高声断喝:“逆贼休走,速速纳命来!”
廉康闻鲍义之言,非但不怒,反而仰天大笑,不待鲍义近前,驱马迎上,手中钢矛舞得风雨不透。
两马交错,兵器相接,一时之间火星四射,响声清脆,似金石相击。
战了五六回合,鲍义刀法渐乱,被廉康一矛击中刀柄,七星宝刀脱手而出。
鲍义见势不妙,虚晃一招,拨马便回,五十勇士亦随之仓皇撤退回庄,关门固守。
廉康并未追赶鲍义,只是稳稳立于庄门之外,厉声喝道:“鲍员外,若再执迷不悟,不
不将三娘子交出来,我便烧了你这个庄子!”
鲍义败退而归,步入厅堂,心中满是懊悔,跪倒在父亲面前,低首道:“父亲大人,孩儿无能,未能退敌。”
三娘噙着眼泪,强忍悲痛,对父亲言道:“父亲大人,女儿愿意前往,以免全庄遭难。”言罢,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脸颊,落在衣襟上。
鲍员外脸色骤变,断然拒绝道:“三娘,你乃为父掌上明珠,我鲍家怎能让你落入那等贼人之手!我便是死,也要尽力护你。”
此时,庄外喊杀声愈演愈烈,似有大军压境。父兄四人哭着抱成一团,泪如泉涌,悲痛难抑。
庄内众人,目睹此景,亦是无不失声痛哭。
正哭丧间,花关索挺身而出,说道:“让我前去,定将那廉康擒来。”
三娘大惊,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摇头道
:“你身上尚有伤,怎能再上战场。”
花关索道:“并无大碍。”
鲍员外闻言,精神为之一振,急切问道:“贤侄可有把握?”
花关索对答:“愿一试身手。”
鲍员外大喜,亲自为其挑选了一匹骏马。花关索一跃上马,马蹄声声,扬起沙尘滚滚,直奔庄外。
三娘一时愕然,目送其背影渐远,不舍道:“父亲,您为花关索挑的那匹,可是女儿最爱的坐骑雪花驹啊。”
庄外二百多小喽啰围着摆开,目不转睛地盯着来人。花关索单骑立于阵前,分毫不惧。
廉康望见来人竟是花关索,心中生惧,却碍于颜面,只得在马背上叫嚣:“小子 ,敢来我便杀了你!新仇旧恨一起算!”
花关索不与他多话,提刀便来砍他,身形忽左忽右,或刺或挑,直取要害。
廉康挺刃相迎,兵器交接,发出如雷响声,火花四溅。
说时迟,那时快,花关索虚晃一招,一个转身,枪尖直击廉康胸口,廉康被打的措手不及,勉力举刀格挡。
趁此良机,花关索连续数个刺击,枪尖几乎擦着廉康的刀背掠过,枪尾借势一扫,廉康被迫连连后退,方稳住阵脚。廉康喘了口气,逮住机会,重重一刀劈下,朝着花关索的脑门上砍去!
墙上的三娘等人皆捏了两把汗,心惊肉跳时,花关索轻巧避开此重击,枪尖反撩,廉康不得不提气跃起,避过这迅猛一击,趁此间隙,花关索枪势再变,连环疾刺,枪尖猛地抵在廉康胸前,胜负已分。
廉康汗如雨下,跳起来喝道:“兄弟救我一救!”
一旁早有人呐喊着杀过来,挥刀直取花关索,花关索身形微侧,闪过这一击,同时手中长枪如毒蛇出洞,一枪穿透那人的铠甲,那人哼都未及哼一声便颓然倒地。
又一个小喽啰挥动大斧,带着破风声猛劈而来,花关索巧妙避开斧刃,枪杆一转,利用对方自身之力,借力打力,枪尖精准点在那人手腕,只听“咔嚓”一声,大斧脱手而出,那人捂腕痛呼,被关索一枪挑落马下。
廉康本欲喊人杀了花关索,孰料,花关索以一敌百,犹入无人之境,转瞬间,廉康带来的人已折损大半。
廉康见大势已去,转身欲逃,早被花关索揪住,望小腹踢了一脚,腾地倒在了地上。他挣扎不起来,口里不住讨饶,花关索不依,一枪下去正中眉心,廉康七窍迸出血来,扑地死了。
余下的小喽啰早已吓破了胆,纷纷跪在地上告饶。花关索怜其性命,喝令退散,不予追究。小喽啰们慌忙谢了恩,各自回寨去了。
众人见花关索平安归来,又为庄中除了一害,皆是欢天喜地,晚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
花关索道:“员外错爱,末将该如何报答。”
鲍员外便道:“贤侄救了我一庄子,如何言报答之事,反倒是我无以为报,心中惭愧。”
话休絮繁。花关索自此之后,在鲍员外家中住了三五日。
忽一日,花关索辞行曰:“员外,贤侄要往成都去了。”
话犹在耳,却见花关索面色骤然苍白,额头渗出汗珠,显然是疼痛所致。
三娘不由得心头一紧,急忙近身,伸手欲扶,同时急声问道:“恩人,可是哪里不适?”
只见花关索紧咬牙关,左臂微微颤抖,显然是此处伤势复发。他挤出一丝笑,低声回应三娘:“无妨,旧伤偶有作痛,不需挂怀。”
三娘心中忧虑更甚,深知伤患不宜拖延,当即决定加快行动:“恩人莫逞强,事不宜迟,即刻动身前往庄上,那里有家传疗伤之法,或可缓解恩人苦楚。”
言毕,不容分说,三娘轻扶花关索,小心地向门外行去。
次日,天边初露曙光,三娘轻手轻脚整理好寝居,而后匆匆前往杏林堂。
杏林堂内药香袅袅,三娘向郎中具言了鲍员外的病征,取了药。三娘还为花关索取了治外伤的草药,将两副药包好后细心收于袖中。
三娘回到客栈,对花关索道:“此处恐不稳便,可请恩人到敝庄一叙。”
花关索道:“好。”言罢,三娘先去牵两匹马来,花关索便请三娘上马,两个并马行程,路上说些闲话。
不多时,到庄前,三娘早报与父亲,叫杀羊置酒相待。
鲍员外得知其来意,甚是高兴,携住花关索的手,直至厅堂上,分宾而坐,两个絮絮叨叨说了好久。
鲍员外道:“听闻小女说你救得他,武功甚是高强,敢问小兄弟是何处人氏,师从何门?毕竟小女也生的极为勇武,却是敌不过那廉康。”
花关索道:“末将乃鲍家庄人氏,姓花。”
鲍员外奇道:“小兄弟竟是本庄人?缘何从来没有见过。”
花关索道:“实不相瞒,末将原不是本地人氏,因逃难而到此庄养病,五六年矣。”
鲍员外叹道:“如今谁又有得安稳,都不过是无根的萍草罢了。”
鲍员外又追问他的身世,花关索只笑而不答。席间,鲍员外观那花关索丰神俊朗,仪表堂堂,心下甚是欢喜,笑道:“贤侄,我欲将小女说与你家做个媳妇,还肯娶否?”
花关索再三拜谢道:“不敢,南蛮未定,怎可独以家为。”
三娘见父亲乱点鸳鸯谱,不由脸红,嗔道:“父亲!您怎能这样。”
说罢便捂着脸退了出去,鲍义鲍礼都笑起来,一时间堂上其乐融融,欢声笑语。
却说众喽啰见廉康许久未归,正欲差人打听,却听得廉康气急败坏地叫道:“兄弟们与我做主!”
众人大惊,且待看去,廉康浑身是伤,身上衣袍也扯没了,进门就倒在地上。旁边一人问道:“怎么着?”
廉康道:“我在茶坊里见着了鲍家庄的小娘子,欲抢来做妾,却给一个路见不平的毛头小子打坏了,差点丢了性命。”
另一人道:“兄弟如何又去招惹那鲍三娘了?”
廉康自见了三娘,又被人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纳闷道:“见了许多小娘子,不知怎的只爱他,若谁能助我得他,我愿将十两黄金相送。”
一听得此话,众泼皮起哄道:“兄弟休说这话,我们自然是要与你报仇的。”
廉康见状,遂下定决心,挥手道:“备马,明日我们便捣进那鲍家庄去!”
且说三娘自从回了鲍家庄,心中不安,对父亲诉说了廉康之事。
鲍员外即刻吩咐家中的小童挑选两只肥硕的羊羔宰杀,并挑来两担上好的酒水。随后,邀集庄里的勇士都到家中,待众人坐定后,缓缓道:“我听闻两年前那个无赖廉康,如今又回了咱们村,这人必然要来大闹,我今日特地请你众人来商议,倘若那人来时,各家互相救应。”
众勇士闻言,皆欣然应允。鲍员外又遣人添了鸡鸭鱼肉等菜肴,教众人痛饮一番。
酒过三巡,忽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映红了夜空。
鲍员外跳起身来,道:“你们且坐着,我去看看。”
言讫,当即吩咐小童紧闭大门,不得开启,自己则迅速寻来一条结实的梯子,亲自攀上墙头,向外窥视。
登高望远,但见远处约莫七八十支火把,将周遭照耀得如同白日,廉康带领着二三百人,将整个庄院团团包围。火光映照下,清晰可见兵刃林立,戈、矛、戟、枪,密密麻麻排列,犹如茂林。
鲍员外高声质问道:“何人三更半夜来打劫我庄院?”
廉康嗓中带着几分不耐,远远地叫道:“老头子莫要装蒜,只要你肯把你家女儿交出来,我们便走,一根草也不会动你。”
鲍员外匆匆下梯,与儿女商讨对策:“眼下贼人围困,何人能领命前去,退敌保庄?”
鲍义年少气盛,一挺胸脯站了出来:“父亲勿忧,孩儿愿往,定打的那贼人落荒而逃。”
只见鲍义顶束烈火红缨盔,身披玄铁甲,内衬织锦战袍,足踏乌云战靴,腰缠狮蛮带,胸背两面铜镜护心镜,左挎雕弓,右悬狼牙箭囊,手持一柄七星宝刀,刃分三路,锋利无匹,柄缠金丝,环嵌八宝。
小童牵过一匹马,鲍义腾身而上,五十多名精壮勇士摆在前面,伴随着喊杀声,一行人冲出庄子来。
鲍义看时,见廉康头戴暗赤麻布头巾,身披暗铁甲胄,腰束麻绳腰带,脚踏牛皮吊墩靴,跨下一匹剽悍的川西大宛马。
鲍义猛地一提缰绳,战马长嘶,蹄声如雷,径直向廉康冲去,高声断喝:“逆贼休走,速速纳命来!”
廉康闻鲍义之言,非但不怒,反而仰天大笑,不待鲍义近前,驱马迎上,手中钢矛舞得风雨不透。
两马交错,兵器相接,一时之间火星四射,响声清脆,似金石相击。
战了五六回合,鲍义刀法渐乱,被廉康一矛击中刀柄,七星宝刀脱手而出。
鲍义见势不妙,虚晃一招,拨马便回,五十勇士亦随之仓皇撤退回庄,关门固守。
廉康并未追赶鲍义,只是稳稳立于庄门之外,厉声喝道:“鲍员外,若再执迷不悟,不
不将三娘子交出来,我便烧了你这个庄子!”
鲍义败退而归,步入厅堂,心中满是懊悔,跪倒在父亲面前,低首道:“父亲大人,孩儿无能,未能退敌。”
三娘噙着眼泪,强忍悲痛,对父亲言道:“父亲大人,女儿愿意前往,以免全庄遭难。”言罢,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脸颊,落在衣襟上。
鲍员外脸色骤变,断然拒绝道:“三娘,你乃为父掌上明珠,我鲍家怎能让你落入那等贼人之手!我便是死,也要尽力护你。”
此时,庄外喊杀声愈演愈烈,似有大军压境。父兄四人哭着抱成一团,泪如泉涌,悲痛难抑。
庄内众人,目睹此景,亦是无不失声痛哭。
正哭丧间,花关索挺身而出,说道:“让我前去,定将那廉康擒来。”
三娘大惊,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摇头道
:“你身上尚有伤,怎能再上战场。”
花关索道:“并无大碍。”
鲍员外闻言,精神为之一振,急切问道:“贤侄可有把握?”
花关索对答:“愿一试身手。”
鲍员外大喜,亲自为其挑选了一匹骏马。花关索一跃上马,马蹄声声,扬起沙尘滚滚,直奔庄外。
三娘一时愕然,目送其背影渐远,不舍道:“父亲,您为花关索挑的那匹,可是女儿最爱的坐骑雪花驹啊。”
庄外二百多小喽啰围着摆开,目不转睛地盯着来人。花关索单骑立于阵前,分毫不惧。
廉康望见来人竟是花关索,心中生惧,却碍于颜面,只得在马背上叫嚣:“小子 ,敢来我便杀了你!新仇旧恨一起算!”
花关索不与他多话,提刀便来砍他,身形忽左忽右,或刺或挑,直取要害。
廉康挺刃相迎,兵器交接,发出如雷响声,火花四溅。
说时迟,那时快,花关索虚晃一招,一个转身,枪尖直击廉康胸口,廉康被打的措手不及,勉力举刀格挡。
趁此良机,花关索连续数个刺击,枪尖几乎擦着廉康的刀背掠过,枪尾借势一扫,廉康被迫连连后退,方稳住阵脚。廉康喘了口气,逮住机会,重重一刀劈下,朝着花关索的脑门上砍去!
墙上的三娘等人皆捏了两把汗,心惊肉跳时,花关索轻巧避开此重击,枪尖反撩,廉康不得不提气跃起,避过这迅猛一击,趁此间隙,花关索枪势再变,连环疾刺,枪尖猛地抵在廉康胸前,胜负已分。
廉康汗如雨下,跳起来喝道:“兄弟救我一救!”
一旁早有人呐喊着杀过来,挥刀直取花关索,花关索身形微侧,闪过这一击,同时手中长枪如毒蛇出洞,一枪穿透那人的铠甲,那人哼都未及哼一声便颓然倒地。
又一个小喽啰挥动大斧,带着破风声猛劈而来,花关索巧妙避开斧刃,枪杆一转,利用对方自身之力,借力打力,枪尖精准点在那人手腕,只听“咔嚓”一声,大斧脱手而出,那人捂腕痛呼,被关索一枪挑落马下。
廉康本欲喊人杀了花关索,孰料,花关索以一敌百,犹入无人之境,转瞬间,廉康带来的人已折损大半。
廉康见大势已去,转身欲逃,早被花关索揪住,望小腹踢了一脚,腾地倒在了地上。他挣扎不起来,口里不住讨饶,花关索不依,一枪下去正中眉心,廉康七窍迸出血来,扑地死了。
余下的小喽啰早已吓破了胆,纷纷跪在地上告饶。花关索怜其性命,喝令退散,不予追究。小喽啰们慌忙谢了恩,各自回寨去了。
众人见花关索平安归来,又为庄中除了一害,皆是欢天喜地,晚间收拾客房安歇,次日又备酒食管待。
花关索道:“员外错爱,末将该如何报答。”
鲍员外便道:“贤侄救了我一庄子,如何言报答之事,反倒是我无以为报,心中惭愧。”
话休絮繁。花关索自此之后,在鲍员外家中住了三五日。
忽一日,花关索辞行曰:“员外,贤侄要往成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