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廊下等着太子出来问罪,方才听到的女子柔媚求饶之声反复在耳边响起,有种说不上来的烦躁。
在茶房里的中官们被惊动赶来,一见这情形,什么都懂了,心思各异地一同跪下领罚。
殿下……咳咳,被人误闯,就算这人是深受信重的杨伴读,他们也难逃失职之罪。
太子没有叫人进去伺候,很快推了门出来,开口便要训斥,定睛一看地上跪着的人,惊怒道:“怎么是你?”
杨令箴请罪:“殿下恕——”
请罪的话还没说完,已经被人用力从地上拉了起来,捂着伤口的手被捉住、挪开,太子身上还带着室内的那股气息,令她一阵不适。
“对不住,我没瞧见是你,”太子又是懊恼又是心疼,抱歉道,“你疼不疼?——去请太医来。”后头一句是吩咐身边的中人。
里边受幸的女子拾掇齐整,这时也出来了。若非殿下赏脸,他的寝殿是不可能多待的。
“奴婢告退。”
邵蘅这回看清女子是谁了,年前太子收用了两个司寝的宫女,眼前的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姓宋还是姓罗。婢妾以色侍人,体态丰满,细弯弯两道眉,红唇水润,看起来竟然有些面熟。
太子无暇顾及,摆手准了,拉着伴读就要进屋坐下。
杨令箴却是死活不想再进那屋子一步,找了借口连连推却:“我没有大碍,殿下衣冠还未整理好,叫陈斐先伺候您更衣吧?”
陈斐是东宫最得用的中官。
太子动作微顿,后退半步,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才道:“也好,让太医来给你看看伤口再说。”
令箴在隔间包扎了额头,太医颇有眼色,见太子心绪不佳,半刻也没有多留便退了下去。
受惊不小,缓了一阵儿,心里涌上来的就是难言的窘迫。
怎么叫她撞见太子房事!这也太尴尬了!
太子穿戴齐整,衣服是熏过香的,抵拳咳嗽了一声:“你怎么这个时辰来找我?出了何事?”
令箴道:“有人说是奉了殿下之命来寻我……”
她心里明白,回来的路上撞着的那小中人,大概是被人指使了算计她的。
她不可能就这么吃了这个暗亏。揉了揉额头,应该不会破相吧?
太子皱眉,询问了那人的长相,吩咐陈斐去办。
她斟酌多时,咬咬牙还是道:“殿下,这个、白日宣……恐怕有碍殿下清誉,还是……注意着些吧。”跪下候着他发作。
太子绷着脊背坐得笔直,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倒要庆幸杨令箴跪着看不见他的神情。
今日简王进宫,皇上赐家宴。简王自恃为皇上亲兄、太子叔父,硬是灌了他几杯鹿血酒。他回来就有些火气上涌。
他早就有伺候枕席的婢女了,因着未大婚,没有给名分。断没有用冰水自行纾解的道理。只是原本就不合礼法,他也没让宫人在旁边伺候,才教伴读误会,就这么闯了进去。
可这些却不知怎么无法和伴读说出口。
“知道了,”太子闷声说,“你起来吧,我没有怪你。”
杨令箴松口气,太子答应她的事从未失言过。
这个点儿宠幸宫女,记档多了,恐生事端,要是传出太子耽于女色的名声,虽然风流……到底是八卦逸闻,放在她这样的权贵之子身上只是笑谈,放在储君身上,可就有些变味了。
**
膝盖的伤口还没结痂,额头又新添彩,她深感近日流年不利,借口头晕,比平日早了一个时辰出宫,上大慈恩寺拜了拜佛祖。
回府已经是暮色苍茫。
她索性先去了寒檀院请安,才回青禾堂用晚膳。
早上才采进花觚的栀子花有些蔫搭搭的,青禾堂没有婢女,并不留心这些。
用膳的间隙,她看了那花觚好几眼,到底忍不了,放下筷箸出去。
天井里种着一株很高的栀子树,这原本是在苏州的家里,是连氏种下的,后来连氏病逝,杨侯爷带着令箴回京,将这栀子树也移栽进青禾堂给她作伴。
她采了两枝栀子花进屋,馥郁清甜的香味萦绕在身畔,人也清爽很多。
杨令箴将花觚里的败枝取出来,正要放新的进去,忽然注意到觚中有什么东西在爬。
她一个激灵,抓着花退开两步,叫道:“杨鼐!”
侍卫立刻进屋:“四少爷。”
杨令箴指着那花觚:“里头有东西,不知道是什么虫子,你倒出来看看。”
侍卫一愣,领了命,掐着花觚口往地上一倾,晃了晃,从觚中晃出几只红褐色的粗大长虫来。
竟然是蜈蚣!
她更加害怕了,差点蹦到椅子上去。
小时候倒是上树摸鸟下河捉鱼,什么也不怕。长到十三岁,忽然莫名怕起这些蛇虫来。
侍卫将这几只蜈蚣捉了起来,塞进麻布袋中封口,交给小厮拿了出去,这才走过来,轻声安抚道:“没事了,先用晚膳吧。”
她惊魂未定地点头,声音还有些颤:“青禾堂怎么会有蜈蚣?”
向阳的好院子,下人也不敢怠慢,日日打扫,她住了这些年,还没在屋子里见过蜈蚣!
侍卫也皱眉:“可能是翻修花园惹出来的。待会儿我看看那几只蜈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杨令箴捉着他的手:“让人去找找我的屋子!要是床上也有,我今日别睡了!”
侍卫笑道:“好,我这就去检查,你放心了吧?先用膳。”
她心不在焉地吃完一碗米,小厮已经去了趟药库,领来雄黄和百里香等驱蛇虫的草药,在主屋前后仔仔细细地燃过一回。
其他的地方不紧要,明日再烧也来得及,省得走水。
侍卫检查过主屋,处理了两只叫不出名字的虫子,此外再没有其他。
杨令箴缓过劲来,拧眉看着这些黑乎乎的东西。
真够恶心的。是有人想害她吗……
抬头一看,侍卫很是关切地看着自己。
她思索道:“花园肯定要查一查,再就是那些工匠,以往检修家宅,都有固定的工匠队,这回的人是不是换了?还有其他院子,看看是不是和青禾堂一样的状况。”
侍卫立刻应是。
她忽然有些想笑:“你记不记得,我刚刚进京城的时候,连田蛙都不怕的,现在竟然怕一些小小的虫子,真是……”
又想起来一些往事,恍然道:“那田蛙还是你给我的呢。”
侍卫也笑起来,年轻的俊脸上能看出些窘迫:“嗯……”
杨鼐是大兴人,家里是侯府的世仆,因为深得信重,景川侯赐了家姓。
杨令箴七岁进京城,走的是通州码头,中午路过大兴,父亲带她在侯府的庄子上用膳,也就是杨鼐的父母管着的那座。
她在苏州长大,从没见过北方的麦田,早早吃完了饭跑去田里玩。当时是初冬,田埂上积雪化开润湿了泥土,她没站稳一头栽下去,糊了一脸的泥,膝盖也摔得青肿。
她是慢慢跑远的,父亲和侍卫都没有留意,身边竟然没有守着的人。
小令箴眼泪汪汪地坐在田里,一时起不来,呲牙咧嘴地慢慢揉膝盖,等着父亲找过来。
头顶洒下来一片阴影,是有人挡住了日光,她抬头看去,就见一个穿着素白短打的小哥哥,手里拎了个竹编的笼子。
“你是谁家的孩子,我怎么从没见过你?”
他一边问,一边伸手抓住她的手臂从地里扶起来。
小令箴抹了抹脸,袖子上一大片污泥:“我跟父亲路过这里,多谢你扶我,知道范庄头家往哪里走吗?我不记得路了。”
他往东边看了看,笑道:“怎么绕到这边来,难怪不知道回去,来,我带你走。”
小令箴跟在他手边,指着竹编的笼子:“这里面是什么?”
他提起来晃了晃:“是田蛙,你想玩吗?”
不好讨要吧?她摇头:“我没见过,就是问一问。”
拐过一条参天大树挡住的小路,用过午饭的青砖院子便能瞧见了,远远还能看到父亲的侍卫四散开来,好像是在找人。
她高兴道:“就是这里!我回去了!再见——”
她回头要和他告别,手上被塞了那只竹编的笼子。
“拿着玩吧。”他转身走了。
进侯府没几日她就被人推进井里,那时父亲进宫面圣并不在家,若非住在外头的干娘忽觉不安来侯府接她出去玩,她已经被淹死在井里了。
许氏被惩处不提,待令箴病愈后,父亲便给了她三十个护卫,让她自己来挑选护卫长,是要随侍身侧的。
护卫们全都站在庭院里,她一眼就认出来当中一个小少年,身形挺拔,眉目英挺又灵秀,正是在大兴送她田蛙的哥哥。
令箴理所应当地选了他,又选了另一个好看清秀的,便是邓池。
她喜欢好看的人。
这两个护卫性情迥异,一个沉稳,一个跳脱,倒是有趣得很。
这么说笑几句,杨令箴也放松下来,杨鼐取了药膏替她换药,膝盖上的,额头上的,这才歇下。
**
朱载诜觉得自己又有些神志不清了,简王叔灌的酒里该不是下了料?连扶着他的宫人都说:“殿下,您醉了,要不要传紫苏和青苏两位姑娘来伺候?”
紫苏和青苏是皇上年初赏下来的两个教导人事的宫女。
他下意识摇头道:“不必,”又想到白日里好像为着紫苏不慎误伤了伴读,说不得正在委屈,他应该去看看的,“去石磬山房。”
下人便伺候着主子过去。
朱载诜止了下人跟随,深一脚浅一脚地推门进屋。
伴读正坐在窗边看书,抬头看过来,一句话也不说,连礼仪都没了。
他觉得伴读的那一眼含了嗔怒,像赌气一般,略思忖,揉着眉心道:“怎么这么晕……”身子也左右晃荡了下,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伴读果然有反应了,犹豫几息便从塌上下来,一边撑着他的半边身体一边没好气道:“你又喝酒了?怎么跑我这里来撒疯?”扶着他在床上躺下。
朱载诜忙握住伴读的手,低声下气道:“都是我不好,你不要生气了,我醉糊涂了才喊紫苏来伺候的。”
伴读不阴不阳道:“我有什么好气的,那是殿下的妾侍,日后有了名分,我还得向侧妃娘娘行礼呢。”
朱载诜大觉头痛:“男女大防……”这么纠缠不是个事儿,索性承诺道,“好了,我不叫她们再伺候就是。”
伴读被哄高兴,又关切起殿下的状况来:“怎么脸红了?是不是太热了?我去开窗户。”说着就要起身。
朱载诜觉得窘迫,使劲拽住伴读:“不准装傻!你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伴读呆住了:“啊……”平时的聪明劲儿全不见了。
小手掌冰凉柔嫩,朱载诜终于好受了些,能空出些精神观察她。
伴读低垂着眼睑,还是平日的沉静秀气的面孔,但总觉得多了些什么。
视线在面前人的眉目和嘴唇之间来回徘徊。
怎么这么漂亮……
心里这样感慨时,他倾身扶住伴读的颈项,低头亲了上去。
……
梦境如潮水般散去。
太子口干舌燥地醒来。
帐子外陈斐小心翼翼地出声:“殿下?”
太子闭了闭眼,声音沙哑:“传水。”
在茶房里的中官们被惊动赶来,一见这情形,什么都懂了,心思各异地一同跪下领罚。
殿下……咳咳,被人误闯,就算这人是深受信重的杨伴读,他们也难逃失职之罪。
太子没有叫人进去伺候,很快推了门出来,开口便要训斥,定睛一看地上跪着的人,惊怒道:“怎么是你?”
杨令箴请罪:“殿下恕——”
请罪的话还没说完,已经被人用力从地上拉了起来,捂着伤口的手被捉住、挪开,太子身上还带着室内的那股气息,令她一阵不适。
“对不住,我没瞧见是你,”太子又是懊恼又是心疼,抱歉道,“你疼不疼?——去请太医来。”后头一句是吩咐身边的中人。
里边受幸的女子拾掇齐整,这时也出来了。若非殿下赏脸,他的寝殿是不可能多待的。
“奴婢告退。”
邵蘅这回看清女子是谁了,年前太子收用了两个司寝的宫女,眼前的就是其中之一,不知道姓宋还是姓罗。婢妾以色侍人,体态丰满,细弯弯两道眉,红唇水润,看起来竟然有些面熟。
太子无暇顾及,摆手准了,拉着伴读就要进屋坐下。
杨令箴却是死活不想再进那屋子一步,找了借口连连推却:“我没有大碍,殿下衣冠还未整理好,叫陈斐先伺候您更衣吧?”
陈斐是东宫最得用的中官。
太子动作微顿,后退半步,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半晌才道:“也好,让太医来给你看看伤口再说。”
令箴在隔间包扎了额头,太医颇有眼色,见太子心绪不佳,半刻也没有多留便退了下去。
受惊不小,缓了一阵儿,心里涌上来的就是难言的窘迫。
怎么叫她撞见太子房事!这也太尴尬了!
太子穿戴齐整,衣服是熏过香的,抵拳咳嗽了一声:“你怎么这个时辰来找我?出了何事?”
令箴道:“有人说是奉了殿下之命来寻我……”
她心里明白,回来的路上撞着的那小中人,大概是被人指使了算计她的。
她不可能就这么吃了这个暗亏。揉了揉额头,应该不会破相吧?
太子皱眉,询问了那人的长相,吩咐陈斐去办。
她斟酌多时,咬咬牙还是道:“殿下,这个、白日宣……恐怕有碍殿下清誉,还是……注意着些吧。”跪下候着他发作。
太子绷着脊背坐得笔直,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倒要庆幸杨令箴跪着看不见他的神情。
今日简王进宫,皇上赐家宴。简王自恃为皇上亲兄、太子叔父,硬是灌了他几杯鹿血酒。他回来就有些火气上涌。
他早就有伺候枕席的婢女了,因着未大婚,没有给名分。断没有用冰水自行纾解的道理。只是原本就不合礼法,他也没让宫人在旁边伺候,才教伴读误会,就这么闯了进去。
可这些却不知怎么无法和伴读说出口。
“知道了,”太子闷声说,“你起来吧,我没有怪你。”
杨令箴松口气,太子答应她的事从未失言过。
这个点儿宠幸宫女,记档多了,恐生事端,要是传出太子耽于女色的名声,虽然风流……到底是八卦逸闻,放在她这样的权贵之子身上只是笑谈,放在储君身上,可就有些变味了。
**
膝盖的伤口还没结痂,额头又新添彩,她深感近日流年不利,借口头晕,比平日早了一个时辰出宫,上大慈恩寺拜了拜佛祖。
回府已经是暮色苍茫。
她索性先去了寒檀院请安,才回青禾堂用晚膳。
早上才采进花觚的栀子花有些蔫搭搭的,青禾堂没有婢女,并不留心这些。
用膳的间隙,她看了那花觚好几眼,到底忍不了,放下筷箸出去。
天井里种着一株很高的栀子树,这原本是在苏州的家里,是连氏种下的,后来连氏病逝,杨侯爷带着令箴回京,将这栀子树也移栽进青禾堂给她作伴。
她采了两枝栀子花进屋,馥郁清甜的香味萦绕在身畔,人也清爽很多。
杨令箴将花觚里的败枝取出来,正要放新的进去,忽然注意到觚中有什么东西在爬。
她一个激灵,抓着花退开两步,叫道:“杨鼐!”
侍卫立刻进屋:“四少爷。”
杨令箴指着那花觚:“里头有东西,不知道是什么虫子,你倒出来看看。”
侍卫一愣,领了命,掐着花觚口往地上一倾,晃了晃,从觚中晃出几只红褐色的粗大长虫来。
竟然是蜈蚣!
她更加害怕了,差点蹦到椅子上去。
小时候倒是上树摸鸟下河捉鱼,什么也不怕。长到十三岁,忽然莫名怕起这些蛇虫来。
侍卫将这几只蜈蚣捉了起来,塞进麻布袋中封口,交给小厮拿了出去,这才走过来,轻声安抚道:“没事了,先用晚膳吧。”
她惊魂未定地点头,声音还有些颤:“青禾堂怎么会有蜈蚣?”
向阳的好院子,下人也不敢怠慢,日日打扫,她住了这些年,还没在屋子里见过蜈蚣!
侍卫也皱眉:“可能是翻修花园惹出来的。待会儿我看看那几只蜈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杨令箴捉着他的手:“让人去找找我的屋子!要是床上也有,我今日别睡了!”
侍卫笑道:“好,我这就去检查,你放心了吧?先用膳。”
她心不在焉地吃完一碗米,小厮已经去了趟药库,领来雄黄和百里香等驱蛇虫的草药,在主屋前后仔仔细细地燃过一回。
其他的地方不紧要,明日再烧也来得及,省得走水。
侍卫检查过主屋,处理了两只叫不出名字的虫子,此外再没有其他。
杨令箴缓过劲来,拧眉看着这些黑乎乎的东西。
真够恶心的。是有人想害她吗……
抬头一看,侍卫很是关切地看着自己。
她思索道:“花园肯定要查一查,再就是那些工匠,以往检修家宅,都有固定的工匠队,这回的人是不是换了?还有其他院子,看看是不是和青禾堂一样的状况。”
侍卫立刻应是。
她忽然有些想笑:“你记不记得,我刚刚进京城的时候,连田蛙都不怕的,现在竟然怕一些小小的虫子,真是……”
又想起来一些往事,恍然道:“那田蛙还是你给我的呢。”
侍卫也笑起来,年轻的俊脸上能看出些窘迫:“嗯……”
杨鼐是大兴人,家里是侯府的世仆,因为深得信重,景川侯赐了家姓。
杨令箴七岁进京城,走的是通州码头,中午路过大兴,父亲带她在侯府的庄子上用膳,也就是杨鼐的父母管着的那座。
她在苏州长大,从没见过北方的麦田,早早吃完了饭跑去田里玩。当时是初冬,田埂上积雪化开润湿了泥土,她没站稳一头栽下去,糊了一脸的泥,膝盖也摔得青肿。
她是慢慢跑远的,父亲和侍卫都没有留意,身边竟然没有守着的人。
小令箴眼泪汪汪地坐在田里,一时起不来,呲牙咧嘴地慢慢揉膝盖,等着父亲找过来。
头顶洒下来一片阴影,是有人挡住了日光,她抬头看去,就见一个穿着素白短打的小哥哥,手里拎了个竹编的笼子。
“你是谁家的孩子,我怎么从没见过你?”
他一边问,一边伸手抓住她的手臂从地里扶起来。
小令箴抹了抹脸,袖子上一大片污泥:“我跟父亲路过这里,多谢你扶我,知道范庄头家往哪里走吗?我不记得路了。”
他往东边看了看,笑道:“怎么绕到这边来,难怪不知道回去,来,我带你走。”
小令箴跟在他手边,指着竹编的笼子:“这里面是什么?”
他提起来晃了晃:“是田蛙,你想玩吗?”
不好讨要吧?她摇头:“我没见过,就是问一问。”
拐过一条参天大树挡住的小路,用过午饭的青砖院子便能瞧见了,远远还能看到父亲的侍卫四散开来,好像是在找人。
她高兴道:“就是这里!我回去了!再见——”
她回头要和他告别,手上被塞了那只竹编的笼子。
“拿着玩吧。”他转身走了。
进侯府没几日她就被人推进井里,那时父亲进宫面圣并不在家,若非住在外头的干娘忽觉不安来侯府接她出去玩,她已经被淹死在井里了。
许氏被惩处不提,待令箴病愈后,父亲便给了她三十个护卫,让她自己来挑选护卫长,是要随侍身侧的。
护卫们全都站在庭院里,她一眼就认出来当中一个小少年,身形挺拔,眉目英挺又灵秀,正是在大兴送她田蛙的哥哥。
令箴理所应当地选了他,又选了另一个好看清秀的,便是邓池。
她喜欢好看的人。
这两个护卫性情迥异,一个沉稳,一个跳脱,倒是有趣得很。
这么说笑几句,杨令箴也放松下来,杨鼐取了药膏替她换药,膝盖上的,额头上的,这才歇下。
**
朱载诜觉得自己又有些神志不清了,简王叔灌的酒里该不是下了料?连扶着他的宫人都说:“殿下,您醉了,要不要传紫苏和青苏两位姑娘来伺候?”
紫苏和青苏是皇上年初赏下来的两个教导人事的宫女。
他下意识摇头道:“不必,”又想到白日里好像为着紫苏不慎误伤了伴读,说不得正在委屈,他应该去看看的,“去石磬山房。”
下人便伺候着主子过去。
朱载诜止了下人跟随,深一脚浅一脚地推门进屋。
伴读正坐在窗边看书,抬头看过来,一句话也不说,连礼仪都没了。
他觉得伴读的那一眼含了嗔怒,像赌气一般,略思忖,揉着眉心道:“怎么这么晕……”身子也左右晃荡了下,真有那么回事似的。
伴读果然有反应了,犹豫几息便从塌上下来,一边撑着他的半边身体一边没好气道:“你又喝酒了?怎么跑我这里来撒疯?”扶着他在床上躺下。
朱载诜忙握住伴读的手,低声下气道:“都是我不好,你不要生气了,我醉糊涂了才喊紫苏来伺候的。”
伴读不阴不阳道:“我有什么好气的,那是殿下的妾侍,日后有了名分,我还得向侧妃娘娘行礼呢。”
朱载诜大觉头痛:“男女大防……”这么纠缠不是个事儿,索性承诺道,“好了,我不叫她们再伺候就是。”
伴读被哄高兴,又关切起殿下的状况来:“怎么脸红了?是不是太热了?我去开窗户。”说着就要起身。
朱载诜觉得窘迫,使劲拽住伴读:“不准装傻!你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伴读呆住了:“啊……”平时的聪明劲儿全不见了。
小手掌冰凉柔嫩,朱载诜终于好受了些,能空出些精神观察她。
伴读低垂着眼睑,还是平日的沉静秀气的面孔,但总觉得多了些什么。
视线在面前人的眉目和嘴唇之间来回徘徊。
怎么这么漂亮……
心里这样感慨时,他倾身扶住伴读的颈项,低头亲了上去。
……
梦境如潮水般散去。
太子口干舌燥地醒来。
帐子外陈斐小心翼翼地出声:“殿下?”
太子闭了闭眼,声音沙哑:“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