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箴却纹丝不动,固执要偷听的人变成了她。
堂嫂?
沈氏?
是刘祖母已逝的儿媳吗?自己长得很像这个未曾谋面的沈伯母?
若是这样,刘祖母格外疼爱自己,也就说得通了……
正堂里,杨希偃抿着唇,一言不发。
许氏喃喃道:“沈氏嫁给了鉴大哥,我以为事成定局了,想着等生下孩子,侯爷就会慢慢看见我,可是瓒哥儿、清姐儿一对龙凤胎都留不住您,从来不施舍半分疼爱,他们要父亲的时候,您跑去了苏州!哈哈哈……为什么您情愿接纳一个市井出身的寡妇,就是不肯正眼看我一回?妾身、妾身是您的结发妻子啊!”
杨希偃眼神冰冷:“你还有脸提?难不成过了二十年,你就记不得自己是如何进的侯府?
“你说得不错,我确实投鼠忌器,府里还有姑娘等着嫁人,不能因为你坏了名声。七年都不能让你长记性,看来是罚得轻了。庄子也不必再去,你到底是侯府主母,以后就待在畅陵轩养病吧,我会让人牢牢看住院子的。
“以后晨昏定省的时辰,你都给我跪在佛前忏悔,日日两个时辰,跪坏了腿,自然有的是大夫治。我死之前,你都别想再踏出畅陵轩半步。”
许氏浑身一震。
杨希偃脚步微动,看起来是要离开了,她慌忙抱住他的裤腿,身形支撑不住摔在地上。
她凄厉道:“侯爷,您不能这样!我是清姐的母亲,她是皇家的人,不会就这么看着我受辱的!”
杨希偃微笑。
“婕妤是皇家人,怎么插手臣子家事?她在皇上面前恐怕还没有这个脸面。若非你上梁不正下梁歪,她也不会不知廉耻,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却趁皇上驾临侯府故意闯进更衣之处。不是看在侯府的份上,皇上早将她处死了,还能有婕妤的封赏?等她得了宠能给你撑腰,我再将你放你出来也不迟。”
许氏方寸大乱:“不,不……”
杨希偃不再看她,转身正要离开,视线却忽然落在正堂与夹间相连接的一小扇槅窗上,定定看了一眼,大步走出祠堂。
许氏茫然片刻,从喉咙里迸出一声绝望嘶哑的哭喊。
躲在夹间里的兄妹俩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从后门悄悄出了祠堂。
杨理艰难道:“二伯……是不是发现咱们了?”
杨令箴叹气:“肯定的,我爹武功那么好……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她倒不怕父亲罚自己,她也不怕挨打。只是有些惆怅,不大高兴。
原来父亲喜欢已逝的鉴伯母?那她娘岂不是成替代品了?娘知道么?
反正杨令箴肯定是不知道了。
杨理很是懊恼:“哎,早知道不来凑这个热闹了!二伯现在肯定心情不好,我才不撞这个枪头,等明日找个时候我去展阙堂认错好了!你呢?”
杨令箴道:“管这么多,等我爹问起来,我再认错也不迟,就这样吧!”
杨理冲她竖大拇指。
**
四老爷虽然不是太夫人亲生,却是在她膝下长大,因此母子情分不浅,杨理在太夫人面前也很受疼爱,大半年回一次家,太夫人高兴非常,全家人都陪着她说笑,连晚膳都是一起用的。
一家子都是人精,侯爷和侯夫人没有露面,却无一人主动问起,谈笑自若,格外和睦。
只有杨琅这个管不住自己眼睛的,一晚上偷瞄了杨令箴和杨瑾几十次,还当别人没看见,被薛姨娘暗里盯了一记才乖顺。
二少奶奶悄悄来找杨令箴说话。
“真是对不住四叔叔。今日二伯父派人将我身边的陪房妈妈带走了,我才知道还有这回事。原本是想着将花园修整一新,到时给老祖宗做寿,好好热闹热闹,没想到被人当枪使,做这个筏子。万幸四小叔没出什么岔子,不然我都不知要如何向二伯父交代。”
杨令箴摇头:“和嫂嫂无关,我知道的。横竖我也没受伤,一切都由我爹做主,咱们就当没这回事吧。”
二少奶奶感激地笑了笑,复又回了席上。
用完晚膳,各人各自散去,杨令箴走在回青禾堂的青石甬路上,两边只有松油灯昏昏的灯光,忽然听见后头有人叫她:“杨令箴!”
她回头看去,正是杨瑾。
他快步上前,看上去就像一只愤怒的小兽,眼里全是怒火:“你对我娘做了什么?!”
杨令箴无味道:“那你不如先去问问你娘?”
“爹将我娘禁足在畅陵轩,不准任何人探视,你敢说这和你没关系吗!是,她是派人将你推进井里差点淹死,可她不是已经被关了这么多年吗,你还要怎么样!难道非要她赔上一条命,你才肯罢休吗?!”
她冷了脸色。
“杨瑾,你不用在这里同我叫嚷。当年我没被淹死,那是我命大。你敢同我大呼小叫地问一个实情,怎么不敢去父亲面前问?真这么孝顺,怎么不追去乌风庄?”
这一回没被小西天咬伤,不也是她命大吗?若是父亲那晚上没有回来,或是没有临时起意要来看她,又或是晚来了一步,她就药石无医,哪里还有机会同堂哥躲在祠堂看许氏的崩溃?
有惊无险,不代表她就放过这回事了。父亲若是不替她出头,她自己也要找回场子的。
杨瑾讽刺道:“哦,难不成我娘又谋害你了?就算如此,那也是因为你对她不敬不孝!琅哥儿也不是我娘生的,他怎么就好端端地没出过事呢?”
杨令箴有些烦躁。
如非手足,她早让杨鼐将他丢远了。
“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总之告诉你这一回,以后别因为这事来找我。你娘找了毒蛇放进青禾堂要我的命,被父亲撞了个正着。人证物证都在,你以为父亲是不分青红皂白之人吗?杨瑾,你长点心吧!”
她懒得再看杨瑾是什么反应,转身就走。
**
许是日有所思,夜里她竟然梦见了生母连氏。
连氏去世多年,已经许久不曾入她的梦了。
杨令箴发现自己的视野低了不少,三四岁大的样子,正蹲在田埂上同庄户人家的孩子玩泥巴。
这里应该是苏州的乡下,夏日时,连氏会带她来庄子上避暑。
紧接着,身体一阵腾空,她被人抱了起来,父亲含笑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小皮猴子,看这一身脏的,你娘一天给你洗三回澡都不够使。”
她转头看去,父亲年轻时的俊容映入眼帘。
连氏正朝这边走来,穿着湖蓝交领褙子,月白织锦湘裙,眉头微微蹙着,不赞同的样子,说着:“二哥,你别抱她,弄脏了你衣服,这里可没换洗的。”
杨令箴心里有些害怕,这是小时候的她的情绪。
若没记错,父亲这时候刚从广西回来,刚得知娘给他生了个孩子,正是惊喜的时候。她却头一回知道自己还有父亲,不很适应。
父亲笑着说了些什么,她听不清了,因为周边景致像潮水一样褪去,终于稳定时,她正站在苏州的家里,叠山曲水,非常熟悉的景致,是母亲的院子。
黛紫色的天幕,最后一丝落日余晖隐入远处的群山之下,黄杨树梢上站着一只哀鸣的昏鸦。
这个场景太让人印象深刻,她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这是连氏去世的那日,自己七岁了。
她连忙推开面前的槅门走进去。
屋里窗扇紧闭,浓重的药味挥散不去,屏风之前立着一架红木嵌螺钿理石拔步床,母亲半倚在迎枕上,形销骨立,脸色苍白,依稀能看出健康时惊人的美貌。
年轻一些的二娘纪映正在伺候连氏喝药。
杨令箴有些胆怯,喊了一声:“娘。”
连氏朝这边看来,唇角露出一丝笑容:“箴哥儿来啦。”
杨令箴轻轻走过去,不由自主地伏在床前,连氏冰凉的手抚着她的脸颊,腕上一串沉香珠滑到手肘。
她意识到自己正在哭。
连氏安抚着她,一边将手腕上的沉香珠褪下来:“不能戴了,映娘,将这珠子收起来吧。原本是为了给哥儿祈福,我如今无福之人,倒是耗损了哥儿的运气。”
杨令箴记得这是一个叫净莲的尼姑所送,当时自己五岁,在庄子上玩了一天,次日开始昏迷不醒,大夫找不出病症,净莲尼姑路过苏州,不知用什么法子将自己治好了。母亲款待净莲尼姑多日,净莲临走,将沉香珠送给母亲。
纪映哭着将那沉香珠握在手中。
连氏朝杨令箴眨眨眼:“不哭哦,我要等你父亲过来的,不安排好你,娘不会闭眼的。”
父亲不在苏州,他回京城的侯府了。
杨令箴点点头,熟悉的失重感再次传来,睁眼时,还是在母亲的屋里,她被二娘搂着,看见父亲正半跪在母亲床前,脸埋在母亲的手掌中。
父亲声音哽咽:“少君,是我对不住你……”
母亲笑道:“说这些做什么,没意思。二哥,我跟着你这几年,是从小到大最畅意的时候了。只有两桩事,若二哥答应我,少君再无遗恨。”
父亲只是点头。
连氏慢慢说了遗嘱,第一桩,要杨希偃照顾好杨令箴,若非必要,不让孩子回京;第二桩,将她葬在苏州。
杨令箴知道第二桩的缘由。父亲是想同母亲合葬的,但她既然想葬在苏州,父亲百年之后要葬入侯府祖坟,合葬自然无从说起。
父亲终于答应了。
娘朝自己看来,杨令箴连忙扑过去。
连氏轻声说:“箴儿,善自保重,无灾无难,长乐无极……”
她眼中带笑,视线却慢慢涣散,仿佛在透过杨令箴看另一个人,呢喃着:“你还有一个……去找……”
杨令箴悚然一惊,急切捧住她慢慢垂下的手:“娘,您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您再看看我,娘……”
连氏已经没有气息了。
梦境轰然崩塌,杨令箴满头大汗地从床上坐起来,咚咚,咚咚,全是心脏狂跳的声音。
她起床倒了一杯水,仰头喝完,重新躺下,心里还残留着梦中的难过。
娘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她这么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
堂嫂?
沈氏?
是刘祖母已逝的儿媳吗?自己长得很像这个未曾谋面的沈伯母?
若是这样,刘祖母格外疼爱自己,也就说得通了……
正堂里,杨希偃抿着唇,一言不发。
许氏喃喃道:“沈氏嫁给了鉴大哥,我以为事成定局了,想着等生下孩子,侯爷就会慢慢看见我,可是瓒哥儿、清姐儿一对龙凤胎都留不住您,从来不施舍半分疼爱,他们要父亲的时候,您跑去了苏州!哈哈哈……为什么您情愿接纳一个市井出身的寡妇,就是不肯正眼看我一回?妾身、妾身是您的结发妻子啊!”
杨希偃眼神冰冷:“你还有脸提?难不成过了二十年,你就记不得自己是如何进的侯府?
“你说得不错,我确实投鼠忌器,府里还有姑娘等着嫁人,不能因为你坏了名声。七年都不能让你长记性,看来是罚得轻了。庄子也不必再去,你到底是侯府主母,以后就待在畅陵轩养病吧,我会让人牢牢看住院子的。
“以后晨昏定省的时辰,你都给我跪在佛前忏悔,日日两个时辰,跪坏了腿,自然有的是大夫治。我死之前,你都别想再踏出畅陵轩半步。”
许氏浑身一震。
杨希偃脚步微动,看起来是要离开了,她慌忙抱住他的裤腿,身形支撑不住摔在地上。
她凄厉道:“侯爷,您不能这样!我是清姐的母亲,她是皇家的人,不会就这么看着我受辱的!”
杨希偃微笑。
“婕妤是皇家人,怎么插手臣子家事?她在皇上面前恐怕还没有这个脸面。若非你上梁不正下梁歪,她也不会不知廉耻,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却趁皇上驾临侯府故意闯进更衣之处。不是看在侯府的份上,皇上早将她处死了,还能有婕妤的封赏?等她得了宠能给你撑腰,我再将你放你出来也不迟。”
许氏方寸大乱:“不,不……”
杨希偃不再看她,转身正要离开,视线却忽然落在正堂与夹间相连接的一小扇槅窗上,定定看了一眼,大步走出祠堂。
许氏茫然片刻,从喉咙里迸出一声绝望嘶哑的哭喊。
躲在夹间里的兄妹俩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从后门悄悄出了祠堂。
杨理艰难道:“二伯……是不是发现咱们了?”
杨令箴叹气:“肯定的,我爹武功那么好……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她倒不怕父亲罚自己,她也不怕挨打。只是有些惆怅,不大高兴。
原来父亲喜欢已逝的鉴伯母?那她娘岂不是成替代品了?娘知道么?
反正杨令箴肯定是不知道了。
杨理很是懊恼:“哎,早知道不来凑这个热闹了!二伯现在肯定心情不好,我才不撞这个枪头,等明日找个时候我去展阙堂认错好了!你呢?”
杨令箴道:“管这么多,等我爹问起来,我再认错也不迟,就这样吧!”
杨理冲她竖大拇指。
**
四老爷虽然不是太夫人亲生,却是在她膝下长大,因此母子情分不浅,杨理在太夫人面前也很受疼爱,大半年回一次家,太夫人高兴非常,全家人都陪着她说笑,连晚膳都是一起用的。
一家子都是人精,侯爷和侯夫人没有露面,却无一人主动问起,谈笑自若,格外和睦。
只有杨琅这个管不住自己眼睛的,一晚上偷瞄了杨令箴和杨瑾几十次,还当别人没看见,被薛姨娘暗里盯了一记才乖顺。
二少奶奶悄悄来找杨令箴说话。
“真是对不住四叔叔。今日二伯父派人将我身边的陪房妈妈带走了,我才知道还有这回事。原本是想着将花园修整一新,到时给老祖宗做寿,好好热闹热闹,没想到被人当枪使,做这个筏子。万幸四小叔没出什么岔子,不然我都不知要如何向二伯父交代。”
杨令箴摇头:“和嫂嫂无关,我知道的。横竖我也没受伤,一切都由我爹做主,咱们就当没这回事吧。”
二少奶奶感激地笑了笑,复又回了席上。
用完晚膳,各人各自散去,杨令箴走在回青禾堂的青石甬路上,两边只有松油灯昏昏的灯光,忽然听见后头有人叫她:“杨令箴!”
她回头看去,正是杨瑾。
他快步上前,看上去就像一只愤怒的小兽,眼里全是怒火:“你对我娘做了什么?!”
杨令箴无味道:“那你不如先去问问你娘?”
“爹将我娘禁足在畅陵轩,不准任何人探视,你敢说这和你没关系吗!是,她是派人将你推进井里差点淹死,可她不是已经被关了这么多年吗,你还要怎么样!难道非要她赔上一条命,你才肯罢休吗?!”
她冷了脸色。
“杨瑾,你不用在这里同我叫嚷。当年我没被淹死,那是我命大。你敢同我大呼小叫地问一个实情,怎么不敢去父亲面前问?真这么孝顺,怎么不追去乌风庄?”
这一回没被小西天咬伤,不也是她命大吗?若是父亲那晚上没有回来,或是没有临时起意要来看她,又或是晚来了一步,她就药石无医,哪里还有机会同堂哥躲在祠堂看许氏的崩溃?
有惊无险,不代表她就放过这回事了。父亲若是不替她出头,她自己也要找回场子的。
杨瑾讽刺道:“哦,难不成我娘又谋害你了?就算如此,那也是因为你对她不敬不孝!琅哥儿也不是我娘生的,他怎么就好端端地没出过事呢?”
杨令箴有些烦躁。
如非手足,她早让杨鼐将他丢远了。
“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总之告诉你这一回,以后别因为这事来找我。你娘找了毒蛇放进青禾堂要我的命,被父亲撞了个正着。人证物证都在,你以为父亲是不分青红皂白之人吗?杨瑾,你长点心吧!”
她懒得再看杨瑾是什么反应,转身就走。
**
许是日有所思,夜里她竟然梦见了生母连氏。
连氏去世多年,已经许久不曾入她的梦了。
杨令箴发现自己的视野低了不少,三四岁大的样子,正蹲在田埂上同庄户人家的孩子玩泥巴。
这里应该是苏州的乡下,夏日时,连氏会带她来庄子上避暑。
紧接着,身体一阵腾空,她被人抱了起来,父亲含笑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小皮猴子,看这一身脏的,你娘一天给你洗三回澡都不够使。”
她转头看去,父亲年轻时的俊容映入眼帘。
连氏正朝这边走来,穿着湖蓝交领褙子,月白织锦湘裙,眉头微微蹙着,不赞同的样子,说着:“二哥,你别抱她,弄脏了你衣服,这里可没换洗的。”
杨令箴心里有些害怕,这是小时候的她的情绪。
若没记错,父亲这时候刚从广西回来,刚得知娘给他生了个孩子,正是惊喜的时候。她却头一回知道自己还有父亲,不很适应。
父亲笑着说了些什么,她听不清了,因为周边景致像潮水一样褪去,终于稳定时,她正站在苏州的家里,叠山曲水,非常熟悉的景致,是母亲的院子。
黛紫色的天幕,最后一丝落日余晖隐入远处的群山之下,黄杨树梢上站着一只哀鸣的昏鸦。
这个场景太让人印象深刻,她几乎是立刻反应过来,这是连氏去世的那日,自己七岁了。
她连忙推开面前的槅门走进去。
屋里窗扇紧闭,浓重的药味挥散不去,屏风之前立着一架红木嵌螺钿理石拔步床,母亲半倚在迎枕上,形销骨立,脸色苍白,依稀能看出健康时惊人的美貌。
年轻一些的二娘纪映正在伺候连氏喝药。
杨令箴有些胆怯,喊了一声:“娘。”
连氏朝这边看来,唇角露出一丝笑容:“箴哥儿来啦。”
杨令箴轻轻走过去,不由自主地伏在床前,连氏冰凉的手抚着她的脸颊,腕上一串沉香珠滑到手肘。
她意识到自己正在哭。
连氏安抚着她,一边将手腕上的沉香珠褪下来:“不能戴了,映娘,将这珠子收起来吧。原本是为了给哥儿祈福,我如今无福之人,倒是耗损了哥儿的运气。”
杨令箴记得这是一个叫净莲的尼姑所送,当时自己五岁,在庄子上玩了一天,次日开始昏迷不醒,大夫找不出病症,净莲尼姑路过苏州,不知用什么法子将自己治好了。母亲款待净莲尼姑多日,净莲临走,将沉香珠送给母亲。
纪映哭着将那沉香珠握在手中。
连氏朝杨令箴眨眨眼:“不哭哦,我要等你父亲过来的,不安排好你,娘不会闭眼的。”
父亲不在苏州,他回京城的侯府了。
杨令箴点点头,熟悉的失重感再次传来,睁眼时,还是在母亲的屋里,她被二娘搂着,看见父亲正半跪在母亲床前,脸埋在母亲的手掌中。
父亲声音哽咽:“少君,是我对不住你……”
母亲笑道:“说这些做什么,没意思。二哥,我跟着你这几年,是从小到大最畅意的时候了。只有两桩事,若二哥答应我,少君再无遗恨。”
父亲只是点头。
连氏慢慢说了遗嘱,第一桩,要杨希偃照顾好杨令箴,若非必要,不让孩子回京;第二桩,将她葬在苏州。
杨令箴知道第二桩的缘由。父亲是想同母亲合葬的,但她既然想葬在苏州,父亲百年之后要葬入侯府祖坟,合葬自然无从说起。
父亲终于答应了。
娘朝自己看来,杨令箴连忙扑过去。
连氏轻声说:“箴儿,善自保重,无灾无难,长乐无极……”
她眼中带笑,视线却慢慢涣散,仿佛在透过杨令箴看另一个人,呢喃着:“你还有一个……去找……”
杨令箴悚然一惊,急切捧住她慢慢垂下的手:“娘,您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您再看看我,娘……”
连氏已经没有气息了。
梦境轰然崩塌,杨令箴满头大汗地从床上坐起来,咚咚,咚咚,全是心脏狂跳的声音。
她起床倒了一杯水,仰头喝完,重新躺下,心里还残留着梦中的难过。
娘最后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她这么想着,迷迷糊糊地又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