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吓得没站稳,石子绊住,一跤跌在地上,疼痛之下清醒了一些,连滚带爬地扑到池边,就要伸手去够水下的人。
“杨四!”叶雍淳大力将她从地上拽了起来,“你在干什么?是不是疯了!”
杨令箴反手死死抓住他:“叶雍淳,你会不会凫水?水下、水下有人啊……”
叶雍淳闻言,皱眉朝池下看去,果见一具僵硬的人身,一动不动,正渐渐往下沉去,此时已经看不清脸。
原来是吓着了……
他不自在地拍了拍杨令箴的肩膀:“一个小太监而已,应该是不慎落水,合该命数不好。这么冷的湖水,总不能为捞一个死人另赔一条性命吧?”
杨令箴用力摇头,焦急道:“不,还活着,我刚刚看见有气泡,是他还在呼吸。”
她放开叶雍淳站好,又问了一遍:“你会不会凫水?”
叶雍淳有些不悦:“我说的话你听不明白是不是?这小太监都往下沉了,就算捞上来也活不了。”
杨令箴深深看了他一眼,迅速解开自己的毛大褂,露出里面的玉色水田小夹袄。
小时候落过井,纪映吓得够呛,特地选了槐花胡同的宅子就是为着后花园里的一口池塘,夏天的夜晚逼着她学水,不过一夏就学会了。
她只是怕自己下了水,上身的裹胸布会隐隐约约透出来。叶雍淳实在不肯答应,她也顾不上其他了,侥幸身形起伏并不明显,祈祷他看不出来吧。
杨令箴深吸一口气,正要往水里跳,耳边一声惊怒的训斥:“你做什么?!”
一只大手抓着她的肩头往后带。
她回头看去,欣喜若狂:“梁二哥!快,有人沉水了,我水性不是很好,你帮我救他上来好不好……”
梁胤常见她急得都要哭了,一句多的也没有,脱了程子衣便一头扎进了水里。
杨令箴一眨不眨地看着翻涌的水面,叶雍淳说了句什么,她一句也没听清。
落水的小太监本就没动静,梁胤常抓住他倒是一点阻力也没有,顺顺畅畅地就上了岸,大口喘气,将人扔在草地上。
杨令箴来不及关心他,在落水之人身边半跪下,用纪映教她的法子,双手交叠放在他的胸膛,用力按下去。
不过十余次,手下的人就有了动静,咳嗽着吐出几口湖水来,眼睛也慢慢睁开。
“廷兰?廷兰?你觉得怎么样?”
小太监的眼神还很朦胧,过了会儿才看清,力气微弱地勾住她的手指:“杨……哥哥,我好困啊。”又闭上了眼睛。
杨令箴探了探他的鼻息,正是平稳,方安下心。
梁胤常身上衣服湿漉漉的,还在往下滴水,夜风一吹打了个寒颤,走过来蹲在杨令箴身边:“难怪这么着急,原来是你认识的?”
杨令箴点点头,正要告诉他这是戴丛兰的弟弟,余光看见叶雍淳,把话吞了回去。
“……是我看走眼,还以为已经溺死了。”叶雍淳摸了摸鼻子。
杨令箴客气道:“人之常情而已。叶兄离守有时辰了,还不回去吗?”
叶雍淳竟然一副知道自己理亏的样子,抱了抱拳大步离去,背影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杨令箴看向梁胤常,他先笑了:“好了,我们的交情,不用说谢。这是……?”
杨令箴用手背试了试廷兰的脸,有点烫了:“戴家的孩子,叫廷兰,刚满五岁,才能活下来进宫。不知道为什么落水了。”
她把自己的毛大褂给廷兰披上,要带他回自己的屋子,计划着一会儿就去请吴太医来看看:“梁二哥也是今夜值守吗?”
“嗯,今晚金吾卫和禁内侍卫一同巡视,我在假山那边听见了你的声音才过来的,还以为你想夜泳呢——这大冷天的。”
杨令箴笑道:“我又不傻,今晚多亏你了。你快回去吧,叶雍淳都去追他同僚了。”
梁胤常点点头,站起来:“你还是在附近找个大太监问问他当差的地儿,好送回去,不要平白给自己添麻烦。”
杨令箴柔声:“嗯。”
他们都当宴席上的谈话没发生过。
看着梁胤常的身影消失在小径,杨令箴才把廷兰从地上扶着坐起来。
戴家没出事之前,她还见过廷兰一面,很是乖巧讨喜,面色也红润健康,现在却瘦得像只弱猫儿。
忽然听见一声尖利的呵斥:“何人在此!”
她抬头看去,见是个身材瘦削的大太监,脸色阴沉,身后跟着十来个小内侍。
她认得此人,是画舫斋里管洒扫事务的太监之一,叫曹仁贵。
杨令箴客气拱拱手:“曹公公。”
曹仁贵眼神不好,这么点脚程也没看清,走近了才发现原是东宫的那位伴读,景川侯爷的儿子。
他声音缓和了八度,哎哟一声笑道:“原来是杨公子,大晚上的,您这是……?”看着地上的小太监。
杨令箴做出苦恼的模样:“哎,我原是打算出门吹吹夜风的,没成想看见莲叶底下泡着一张人脸,吓得够呛,好歹请人救起来了,总算还有气儿,正发愁该怎么处置呢——曹公公手底下管着这么多人,可认得他是哪里当差的?”
曹仁贵听见杨伴读说这人还有气儿,才敢挪动步子凑过去仔细辨认:“奴才瞧瞧……诶哟,这不是奉恩吗!怎么好端端掉进池子去了……”
“公公知道他?”杨令箴殷切道,“我也是常陪着太子来这块儿的,怎么没见过他呢?”
“您是什么人,这么个小喽啰,要不是遭这回罪,还没福气见您呢,”曹仁贵不以为意,“他是这一批进宫,上个月调来这边,在延楼伺候的,您自然没见过。”
杨令箴佯装好奇:“原是如此。他可曾有什么亲戚或者朋友在西苑?我也好打发人送他回去,得个照料。”
曹仁贵却呵呵一笑:“他这名字还是来了西苑起的呢,听说之前不会讲话,别人都喊哑巴的,过来这边不知怎么好全了,我才说叫他奉恩好——应该是家里吃不上饭,卖进来的吧?他们这批人的名册不小心被烧了,问他也只说忘记了。哎,管这个做什么!”
竟然没人知道廷兰入宫前的身份……
杨令箴摘下自己的荷包整个塞了过去:“曹公公既然认得他,那就更好了。我既然遇着他,送佛送到西,总不好就不管不顾了,烦您老看顾一二,告诉我他的住处,明日我禀明太子殿下,看能不能请个太医过去瞧瞧。”
曹仁贵接过来,捏开一个小口子瞧了眼,全是金锞子,眼珠子转了一转。
他笑得见眉不见眼:“杨公子真是个菩萨心肠。要奴才说,奉恩能得您伸手一回,就是有天大的福气了。奴才就多走几回,保管叫奉恩健健康康来给您磕头!”
朝身后的小内侍们一招手:“还不来帮着把奉恩抬回去?!动作可轻着些,别摔着了他!”
杨令箴冷眼看着,见站在前头的一个内侍眼里闪过忿忿之色,到了她面前却掩饰得很好,脸上带着谦卑的笑意,蹲下将奉恩扛起来。
杨令箴笑着告辞:“有曹公公看着,我是没什么顾虑的。出来有时辰,我这就回屋了。”转身大步离开。
曹仁贵恭恭敬敬地目送。
小徒弟终于能开口了,抱怨道:“师父,这奉恩不听话,您不是把他交给我处置了吗?咱们真要按照杨伴读说的好好照拂他?”
曹仁贵用拂尘柄照着他脑袋狠狠来了一下:“你耳朵聋了?杨伴读说要禀明太子,还要请太医来看!蠢货,连出气都不会,碍着你的眼,按头溺死不就行了?推下水去,又不敢看着,还要烦我出来查看,以后别留在我跟前了!”
小徒弟面色大变,惊慌失措地要求饶,被曹仁贵一脚踢到路边:“你自求多福吧!”
小徒弟捂着肚子不敢跟上,其他的内侍都是幸灾乐祸。
这烂舌头的祸秧子总算遭报应了,师父再选徒弟,接下来就能轮到他们了!
曹仁贵瞧了眼无意识冻得打颤的奉恩,轻声道:“小狗崽子,真是走了大运……”
到了太监门住的围房,小内侍来请示总管:“公公,还是送回奉恩原来的屋子?”
曹仁贵吩咐::“送到我边上去,你们几个今晚都给我伺候好了。保不齐日后还要仰仗他呢。”
内侍不懂。
曹仁贵一时有耐性,多了句嘴:“西苑这样的地儿,皇上也就是得了闲才来一回,谁不削尖了脑袋往紫禁城扎?奉恩在杨伴读那里有了名姓,就等于在东宫落了名了……哼,造化且大着!”
更深露重,奉恩的手指稍微动了动。
**
次日是正宴。
皇帝从明慈仙师的祭葬礼前夜驾临西苑,在这边这么久,一个有品级的后妃也没带过来,得幸的都是往年选秀之后没定级、只好安置在西苑的女子,宫人惯常以某淑女、某选侍称呼的。
今次却不同,永安宫德妃竟然奉了皇上旨意从紫禁城过来操持宴会,仪仗浩浩荡荡,队头出了宫道,队尾还没踏出永安宫的正门。
德妃计氏一时风光无两。
计氏装扮明艳,在正宴上的举止却温婉谦卑,皇上赞其知礼。
大皇子、二皇子都来了宴会,杨令箴借着给自己斟酒的动作四处巡视一圈,也没看见四皇子和元寿公主的身影。
卫国公是太子准岳丈,席位比去年靠前了很多。
臣工很少有携家眷的,卫国公夫人却带着女儿叶大小姐在正殿西边的玉澜堂等着给德妃娘娘请安,其中未言之意自然是人尽皆知。
德妃听了回禀便离席去了玉澜堂,连皇帝也笑看太子道:“你喝了这些酒,难道不闷得慌?还是出去走走散一散酒意吧!”
太子面上带着适时的赧然,站起来朝皇帝行礼:“是,那儿臣暂且告退了。”余光轻轻掠过身边的杨令箴。
伴读竟然一脸高兴地望着他,两丸黑水银似的眼睛里全是亮晶晶的笑意,显然非常愉快。
太子心中一窒,大步流星地走了,背影在旁人眼里却有被皇帝打趣后落荒而逃的意味。
杨令箴见他很久都没回来,毫不在意。
皇上前脚离席,她后脚便悄悄溜走去找了奉恩。
“杨四!”叶雍淳大力将她从地上拽了起来,“你在干什么?是不是疯了!”
杨令箴反手死死抓住他:“叶雍淳,你会不会凫水?水下、水下有人啊……”
叶雍淳闻言,皱眉朝池下看去,果见一具僵硬的人身,一动不动,正渐渐往下沉去,此时已经看不清脸。
原来是吓着了……
他不自在地拍了拍杨令箴的肩膀:“一个小太监而已,应该是不慎落水,合该命数不好。这么冷的湖水,总不能为捞一个死人另赔一条性命吧?”
杨令箴用力摇头,焦急道:“不,还活着,我刚刚看见有气泡,是他还在呼吸。”
她放开叶雍淳站好,又问了一遍:“你会不会凫水?”
叶雍淳有些不悦:“我说的话你听不明白是不是?这小太监都往下沉了,就算捞上来也活不了。”
杨令箴深深看了他一眼,迅速解开自己的毛大褂,露出里面的玉色水田小夹袄。
小时候落过井,纪映吓得够呛,特地选了槐花胡同的宅子就是为着后花园里的一口池塘,夏天的夜晚逼着她学水,不过一夏就学会了。
她只是怕自己下了水,上身的裹胸布会隐隐约约透出来。叶雍淳实在不肯答应,她也顾不上其他了,侥幸身形起伏并不明显,祈祷他看不出来吧。
杨令箴深吸一口气,正要往水里跳,耳边一声惊怒的训斥:“你做什么?!”
一只大手抓着她的肩头往后带。
她回头看去,欣喜若狂:“梁二哥!快,有人沉水了,我水性不是很好,你帮我救他上来好不好……”
梁胤常见她急得都要哭了,一句多的也没有,脱了程子衣便一头扎进了水里。
杨令箴一眨不眨地看着翻涌的水面,叶雍淳说了句什么,她一句也没听清。
落水的小太监本就没动静,梁胤常抓住他倒是一点阻力也没有,顺顺畅畅地就上了岸,大口喘气,将人扔在草地上。
杨令箴来不及关心他,在落水之人身边半跪下,用纪映教她的法子,双手交叠放在他的胸膛,用力按下去。
不过十余次,手下的人就有了动静,咳嗽着吐出几口湖水来,眼睛也慢慢睁开。
“廷兰?廷兰?你觉得怎么样?”
小太监的眼神还很朦胧,过了会儿才看清,力气微弱地勾住她的手指:“杨……哥哥,我好困啊。”又闭上了眼睛。
杨令箴探了探他的鼻息,正是平稳,方安下心。
梁胤常身上衣服湿漉漉的,还在往下滴水,夜风一吹打了个寒颤,走过来蹲在杨令箴身边:“难怪这么着急,原来是你认识的?”
杨令箴点点头,正要告诉他这是戴丛兰的弟弟,余光看见叶雍淳,把话吞了回去。
“……是我看走眼,还以为已经溺死了。”叶雍淳摸了摸鼻子。
杨令箴客气道:“人之常情而已。叶兄离守有时辰了,还不回去吗?”
叶雍淳竟然一副知道自己理亏的样子,抱了抱拳大步离去,背影有些落荒而逃的意味。
杨令箴看向梁胤常,他先笑了:“好了,我们的交情,不用说谢。这是……?”
杨令箴用手背试了试廷兰的脸,有点烫了:“戴家的孩子,叫廷兰,刚满五岁,才能活下来进宫。不知道为什么落水了。”
她把自己的毛大褂给廷兰披上,要带他回自己的屋子,计划着一会儿就去请吴太医来看看:“梁二哥也是今夜值守吗?”
“嗯,今晚金吾卫和禁内侍卫一同巡视,我在假山那边听见了你的声音才过来的,还以为你想夜泳呢——这大冷天的。”
杨令箴笑道:“我又不傻,今晚多亏你了。你快回去吧,叶雍淳都去追他同僚了。”
梁胤常点点头,站起来:“你还是在附近找个大太监问问他当差的地儿,好送回去,不要平白给自己添麻烦。”
杨令箴柔声:“嗯。”
他们都当宴席上的谈话没发生过。
看着梁胤常的身影消失在小径,杨令箴才把廷兰从地上扶着坐起来。
戴家没出事之前,她还见过廷兰一面,很是乖巧讨喜,面色也红润健康,现在却瘦得像只弱猫儿。
忽然听见一声尖利的呵斥:“何人在此!”
她抬头看去,见是个身材瘦削的大太监,脸色阴沉,身后跟着十来个小内侍。
她认得此人,是画舫斋里管洒扫事务的太监之一,叫曹仁贵。
杨令箴客气拱拱手:“曹公公。”
曹仁贵眼神不好,这么点脚程也没看清,走近了才发现原是东宫的那位伴读,景川侯爷的儿子。
他声音缓和了八度,哎哟一声笑道:“原来是杨公子,大晚上的,您这是……?”看着地上的小太监。
杨令箴做出苦恼的模样:“哎,我原是打算出门吹吹夜风的,没成想看见莲叶底下泡着一张人脸,吓得够呛,好歹请人救起来了,总算还有气儿,正发愁该怎么处置呢——曹公公手底下管着这么多人,可认得他是哪里当差的?”
曹仁贵听见杨伴读说这人还有气儿,才敢挪动步子凑过去仔细辨认:“奴才瞧瞧……诶哟,这不是奉恩吗!怎么好端端掉进池子去了……”
“公公知道他?”杨令箴殷切道,“我也是常陪着太子来这块儿的,怎么没见过他呢?”
“您是什么人,这么个小喽啰,要不是遭这回罪,还没福气见您呢,”曹仁贵不以为意,“他是这一批进宫,上个月调来这边,在延楼伺候的,您自然没见过。”
杨令箴佯装好奇:“原是如此。他可曾有什么亲戚或者朋友在西苑?我也好打发人送他回去,得个照料。”
曹仁贵却呵呵一笑:“他这名字还是来了西苑起的呢,听说之前不会讲话,别人都喊哑巴的,过来这边不知怎么好全了,我才说叫他奉恩好——应该是家里吃不上饭,卖进来的吧?他们这批人的名册不小心被烧了,问他也只说忘记了。哎,管这个做什么!”
竟然没人知道廷兰入宫前的身份……
杨令箴摘下自己的荷包整个塞了过去:“曹公公既然认得他,那就更好了。我既然遇着他,送佛送到西,总不好就不管不顾了,烦您老看顾一二,告诉我他的住处,明日我禀明太子殿下,看能不能请个太医过去瞧瞧。”
曹仁贵接过来,捏开一个小口子瞧了眼,全是金锞子,眼珠子转了一转。
他笑得见眉不见眼:“杨公子真是个菩萨心肠。要奴才说,奉恩能得您伸手一回,就是有天大的福气了。奴才就多走几回,保管叫奉恩健健康康来给您磕头!”
朝身后的小内侍们一招手:“还不来帮着把奉恩抬回去?!动作可轻着些,别摔着了他!”
杨令箴冷眼看着,见站在前头的一个内侍眼里闪过忿忿之色,到了她面前却掩饰得很好,脸上带着谦卑的笑意,蹲下将奉恩扛起来。
杨令箴笑着告辞:“有曹公公看着,我是没什么顾虑的。出来有时辰,我这就回屋了。”转身大步离开。
曹仁贵恭恭敬敬地目送。
小徒弟终于能开口了,抱怨道:“师父,这奉恩不听话,您不是把他交给我处置了吗?咱们真要按照杨伴读说的好好照拂他?”
曹仁贵用拂尘柄照着他脑袋狠狠来了一下:“你耳朵聋了?杨伴读说要禀明太子,还要请太医来看!蠢货,连出气都不会,碍着你的眼,按头溺死不就行了?推下水去,又不敢看着,还要烦我出来查看,以后别留在我跟前了!”
小徒弟面色大变,惊慌失措地要求饶,被曹仁贵一脚踢到路边:“你自求多福吧!”
小徒弟捂着肚子不敢跟上,其他的内侍都是幸灾乐祸。
这烂舌头的祸秧子总算遭报应了,师父再选徒弟,接下来就能轮到他们了!
曹仁贵瞧了眼无意识冻得打颤的奉恩,轻声道:“小狗崽子,真是走了大运……”
到了太监门住的围房,小内侍来请示总管:“公公,还是送回奉恩原来的屋子?”
曹仁贵吩咐::“送到我边上去,你们几个今晚都给我伺候好了。保不齐日后还要仰仗他呢。”
内侍不懂。
曹仁贵一时有耐性,多了句嘴:“西苑这样的地儿,皇上也就是得了闲才来一回,谁不削尖了脑袋往紫禁城扎?奉恩在杨伴读那里有了名姓,就等于在东宫落了名了……哼,造化且大着!”
更深露重,奉恩的手指稍微动了动。
**
次日是正宴。
皇帝从明慈仙师的祭葬礼前夜驾临西苑,在这边这么久,一个有品级的后妃也没带过来,得幸的都是往年选秀之后没定级、只好安置在西苑的女子,宫人惯常以某淑女、某选侍称呼的。
今次却不同,永安宫德妃竟然奉了皇上旨意从紫禁城过来操持宴会,仪仗浩浩荡荡,队头出了宫道,队尾还没踏出永安宫的正门。
德妃计氏一时风光无两。
计氏装扮明艳,在正宴上的举止却温婉谦卑,皇上赞其知礼。
大皇子、二皇子都来了宴会,杨令箴借着给自己斟酒的动作四处巡视一圈,也没看见四皇子和元寿公主的身影。
卫国公是太子准岳丈,席位比去年靠前了很多。
臣工很少有携家眷的,卫国公夫人却带着女儿叶大小姐在正殿西边的玉澜堂等着给德妃娘娘请安,其中未言之意自然是人尽皆知。
德妃听了回禀便离席去了玉澜堂,连皇帝也笑看太子道:“你喝了这些酒,难道不闷得慌?还是出去走走散一散酒意吧!”
太子面上带着适时的赧然,站起来朝皇帝行礼:“是,那儿臣暂且告退了。”余光轻轻掠过身边的杨令箴。
伴读竟然一脸高兴地望着他,两丸黑水银似的眼睛里全是亮晶晶的笑意,显然非常愉快。
太子心中一窒,大步流星地走了,背影在旁人眼里却有被皇帝打趣后落荒而逃的意味。
杨令箴见他很久都没回来,毫不在意。
皇上前脚离席,她后脚便悄悄溜走去找了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