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近日来一直没怎么睡好,杨令箴的月事推迟了几日,到腊月初才来。
年关的光景,侯府上门的人特别多,杨希偃特地嘱咐她,这个月就别去槐花胡同留宿了。
她只好让杨鼐去槐花胡同取了自己月事期间要吃的药。
这是二娘给她的桃红四物丸。
之前太子给了她从四皇子那里要来的荷花酥方子,纪映便拿去给妇科圣手看,根据方子,添添减减,才调制出桃红四物丸。
一早上起得晚了些,匆匆忙忙穿上衣服,玉簪端了热茶进来。
杨令箴倒好滚茶,将丸药放进去溶开,洗漱完从净房出来,药已经泡好了。
正要端起来喝,余光忽然瞥见父亲走了进来。
她额角一跳。
杨希偃皱眉道:“今日怎么起这么晚?练武的时候都不够了。”
父亲教她每天早上练武强健身体。
杨令箴打了个哈哈,将汤药不着痕迹地往手臂后藏:“昨晚睡得太迟了……爹,您不去衙门点卯?”
“时辰还够,我看你这个时候还没过去,来看看,”杨希偃的目光落在那暗红色的汤药上,问:“你这喝的什么?”
杨令箴只得将碗摆过来:“是……我有点着凉,二娘给我的。”
杨希偃顿时不快道:“着凉伤寒要看大夫,你再信任纪映,她也不是大夫。药方给郎中看过吗?”
杨令箴赶紧点头:“绝对没问题。”
“那也别喝了,”杨希偃还是拧着眉,“我来替你请假,吴家人今日不在,去医馆叫郎中来。”
这可不要露馅?
杨令箴连忙道:“我没事了!昨晚上被子盖得厚,捂了一身的汗,早上起来就好了很多。我是见就留下来一副药,想着索性喝完。爹既然这么说,我倒掉就是。”拿起碗就倒进窗台边的花盆中。
杨希偃见状,也没再说什么:“既然没事,练武不能落下。去演武场。”
杨令箴乖乖地跟上。
等练武完,回了展阙堂换衣服,杨希偃却忽然觉得不大对劲。箴哥儿那表情好像在掩盖什么?
不是得了什么暗疾,讳疾忌医吧?
他越想越觉得像,立刻叫来随从:“去把四少爷房里的那盆石榴花抱来,拿给医馆检查。”
**
进了腊月,天更冷一重,好容易连着晴了几日,这日傍晚回府,天上灰云压顶,顷刻之间又开始飘雪,越下越大,天地一片肃杀。
杨令箴站在窗棂下往外看,回头道:“爹,看来我要在这里留着吃晚饭了。”
今日天色不好,太子怕路上难走,准了伴读早点回府,她才来书房给父亲昏省的,没想到一会儿的功夫就下了这么大的雪。
杨希偃正在看一本《尉缭子》,听了她的话也朝窗外看了一眼:“嗯,关上吧,别着凉了。”
杨令箴应是。
杨希偃给了她一本《严华经》,吩咐道:“马上就是腊八佛诞,你抄几卷经,到时供奉给你母亲。不拘抄多少,心意到了就好。”
杨令箴点点头,知道他说的是并不是畅陵轩里关着的许氏嫡母。
她端坐在案前,专心致志地写字,冷不丁听父亲道:“太子妃册封仪那阵子,你总往槐花胡同去,在那边干什么?”
杨令箴心里一跳,嬉笑道:“没干什么啊,我以前不也总去二娘那里么?”
等父亲抬头,她看清了他的脸色,就知道不妙了。
他全都知道了。
杨令箴皱着脸道:“好吧……四皇子那阵子在槐花胡同养伤,是我带他回去的。杨鼐还是邓池跟您说的?”
杨希偃轻斥:“你自己养的护卫,还不知道他们的性情?是西城兵马司指挥使私下同我说,在槐花胡同那边看见了宫中内侍,问我是不是把那边的宅子卖给了哪个内臣。他见你常去那里,以为你二娘的宅子是我置办的。”
……她错怪护卫了。
杨令箴惴惴:“您生气了吗?”
杨希偃摇头道:“事情都翻了篇,没什么好追究的,”暗含深意地看着杨令箴,“你几次三番不听我的话,和四皇子往来——箴哥儿,你似乎对他比对太子还亲近啊。”
杨令箴没听懂父亲的话,茫然道:“没有啊,我只是觉得四皇子很可怜,想帮帮他而已。但是以后也帮不着了,他马上要去平凉就藩,我肯定再也见不到他了。”
杨希偃微叹:
“再怎么样也是皇子,哪里用得着你来可怜。平凉府属甘肃,偏僻荒凉之地,人口稀少,岁岁欠收,皇上此举形同流放,又下谕斥四皇子忤逆不悌,这是极严厉的申饬,史书上也要留名,四皇子就相当于朝野罪人。你若还要与他来往——尽量避人耳目吧。”
杨令箴睁大眼睛。
先不论她有没有特意和四皇子交往的心思,以四皇子如今的恶名,父亲竟然不教育她要远离四皇子?
杨希偃见她满脸的不解,心下也怀疑自己是想错了,哂笑道:“罢了,当我没说。你继续抄经吧。”
“哦。”
抄了大概两刻钟,外面来了人,小厮问话的声音隐隐约约传入,很快敲门回禀:“侯爷,寒檀院刘太夫人送了腊八粥来。”
杨希偃吩咐进屋。
小厮开了槅门,身后一个穿鹦鹉绿厚棉袄的嬷嬷跟了进来,正是刘太夫人身边伺候的。
嬷嬷手上捧着一个大漆捧盒,见了杨令箴很是惊诧的样子,立刻调整了神色,朝杨希偃福身行礼:“奴婢给侯爷请安。过几日是腊八节,我家太夫人闲来无事,亲自做了一盅腊八粥,让奴婢送一碗给侯爷尝尝。”
杨令箴莫名觉得她的笑容很僵硬,但是细看又说不出哪里不妥,只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杨希偃放下书,虚手一扶请她起来,笑道:“伯娘费心了,常送些吃食来前院。嬷嬷代我谢过吧。”
这是收下的意思。
嬷嬷应是,小厮接过捧盒放在桌上,揭开盖子。
腊八粥是用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盛着的,热气腾腾,清香的味道四散开来。
嬷嬷就要告辞,临走犹豫着看了眼杨令箴,有些惭愧道:“奴婢和太夫人都没料到箴四爷在这边,粥里有一味红江豆,您一向不爱吃的,不必为着太夫人的心意勉强。”
杨令箴一怔,道谢:“哦,我知道了,多谢嬷嬷提醒我。”
她这才告退。
上了年纪,腿脚有些不好了,走路有些不稳当,没有要小厮搀扶,慢慢走进了雪夜中。
小厮关上了门。
杨令箴心里那种没来由的不安却越来越浓重,又不知如何开口,见父亲已经端起了盖碗,下意识喊住:“爹!”
杨希偃便停住动作:“怎么了?”
杨令箴想了想:“您以前不是说,饭食入口,皆要试毒吗?怎么今日不用了?”
杨希偃失笑:“在家里还那么多防备心思,日子要怎么过?”
杨令箴却已经往橱柜走去,笑着说:“听起来和戏文似的,就当让我耍一回戏法吧!”取出了避毒筷。
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之事,杨希偃全当纵容孩子玩,由着她来。
乌木三镶银箸探入色泽莹润的粥面,片刻取出,什么变化也没有。
兴许真是她想多了……
杨令箴便笑嘻嘻地拱了拱手:“爹请用。”
杨希偃极和缓地斥了一句:“哪儿来这么多鬼心眼。去抄经。”
杨令箴回了案前,衣袖不小心擦到墨水,留下一小块污渍,皱了皱眉,去净房清洗。
忽然听见书房里传来隐约“嘭”地一声。
她疑心是自己听错,书房里却再无半点动静,心里一紧,不顾尚未清洗完,连忙出了净房。
书房中情景令她遽然失色。
父亲倒在梨花木的大案上,嘴唇乌白,口角溢出暗红色的血,还在勉力撑着起来。
“箴哥儿……”他勉强地喊,“你过来。”
杨令箴张皇失措地奔过去:“爹,您……您怎么了?我去叫大夫!”尾音已经发颤了。
杨希偃抓住她的肩膀,说话断断续续:“粥里毒性太重,来不及了,听我把话说完,”手掌还带着温暖,抚上她的脸庞,“别哭。”
杨令箴才知道自己流泪了。
父亲柔声问她:“你是女儿吧,对不对?”
她睁大了眼睛,泪水不断涌出来,心神俱碎,根本想不到惊讶,抱着父亲的手狠命点头:“我是,我是,我一直在骗您……”
杨希偃笑了笑:“你和你娘,还有纪映,都做得很好,日后还要这样谨慎。我是,昨日才开始怀疑,一直不知道怎么跟你开口。”
杨令箴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房里的石榴花没了,就隐约有预感。
她觉得自己快喘不上气来,父亲嘴角涌出的鲜血源源不断,已经将她的衣袖、衣襟全染红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血啊……
“您别说了,我去找大夫……”眼前被泪水沾湿得一片模糊。
杨希偃摸着女儿柔软的发顶:“难怪心思这么敏锐……昨晚我梦见了你母亲,也好,也好……”
杨令箴呆呆地望着父亲。
“我怎么办……”
她已经没了娘,难道现在又要失去父亲吗?
五脏六腑剧痛不已,仿佛在被烈火焚烧,自下而上翻腾出一口滚烫的血,杨希偃知道女儿害怕,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一字一顿道:
“待会儿,等人还没来,你去我的床头左边找一个暗格,里面是我给你留的东西。我才明白你为什么一直要回苏州,许氏不能留着,我写了休书,若你还有胆量,可了结她。我还有一支私兵,都是死士,用祥昌武馆的名头存世。待我去后,他们会来找你,可以放心用。之前没有和你说全,净明教一直以我为主,我将印玺留给你,浮云流水,人生无常,若是走投无路,你去岭南。”
生命渐渐流失,杨希偃察觉到什么,语速快了起来:
“京中留不得,不要让人知道你的身份,尤其是紫禁城里的人。侯府亲眷,与你都不甚亲厚,我不强求,若是侯府遇难,你有余力,就帮他们一把,必要还是保全自身为重。你身边三十护卫,虽然身契都在你手上,但也不能尽信,要有防备之心。等我走后,晟哥儿还没长大,你又没成家,侯府或许会由你三叔主掌,要懂得屈伸……”
杨令箴不住地点头,好像又回到了年幼时母亲病逝的那日,一样的谆谆嘱托,一样疼爱的目光,一样无望的挽留。
杨希偃的声音逐渐低弱:“你、你该早些告诉我,你是个姑娘,我也能留更多的时日为你筹划。以后……都靠你自己了。”
话音骤然终止。
杨令箴痛恨自己的感官这样敏锐,她能感觉到,父亲已经失了力气,再无半点生息。
心肠刀绞地疼痛,巨大的无力感和绝望裹挟了全身。她膝盖一软,跪在父亲面前,疯了一般用力地磕头。
“都是我该死,都是我该死,应该拦着您,不让喝粥的。都是我该死……箴儿不孝,箴儿无用……啊……”
额头砰砰砸在地板上,很快见了血,杨令箴一丝痛意也察觉不到,一直到书房外伺候的人终于听见里面的声响,惊慌失措地冲进来,呆愣愣地看着屋里的一切,半晌才回过神,制止杨令箴自虐一般的行径,扶着他起来:
“四少爷!四少爷!来人,来人啊!——”
年关的光景,侯府上门的人特别多,杨希偃特地嘱咐她,这个月就别去槐花胡同留宿了。
她只好让杨鼐去槐花胡同取了自己月事期间要吃的药。
这是二娘给她的桃红四物丸。
之前太子给了她从四皇子那里要来的荷花酥方子,纪映便拿去给妇科圣手看,根据方子,添添减减,才调制出桃红四物丸。
一早上起得晚了些,匆匆忙忙穿上衣服,玉簪端了热茶进来。
杨令箴倒好滚茶,将丸药放进去溶开,洗漱完从净房出来,药已经泡好了。
正要端起来喝,余光忽然瞥见父亲走了进来。
她额角一跳。
杨希偃皱眉道:“今日怎么起这么晚?练武的时候都不够了。”
父亲教她每天早上练武强健身体。
杨令箴打了个哈哈,将汤药不着痕迹地往手臂后藏:“昨晚睡得太迟了……爹,您不去衙门点卯?”
“时辰还够,我看你这个时候还没过去,来看看,”杨希偃的目光落在那暗红色的汤药上,问:“你这喝的什么?”
杨令箴只得将碗摆过来:“是……我有点着凉,二娘给我的。”
杨希偃顿时不快道:“着凉伤寒要看大夫,你再信任纪映,她也不是大夫。药方给郎中看过吗?”
杨令箴赶紧点头:“绝对没问题。”
“那也别喝了,”杨希偃还是拧着眉,“我来替你请假,吴家人今日不在,去医馆叫郎中来。”
这可不要露馅?
杨令箴连忙道:“我没事了!昨晚上被子盖得厚,捂了一身的汗,早上起来就好了很多。我是见就留下来一副药,想着索性喝完。爹既然这么说,我倒掉就是。”拿起碗就倒进窗台边的花盆中。
杨希偃见状,也没再说什么:“既然没事,练武不能落下。去演武场。”
杨令箴乖乖地跟上。
等练武完,回了展阙堂换衣服,杨希偃却忽然觉得不大对劲。箴哥儿那表情好像在掩盖什么?
不是得了什么暗疾,讳疾忌医吧?
他越想越觉得像,立刻叫来随从:“去把四少爷房里的那盆石榴花抱来,拿给医馆检查。”
**
进了腊月,天更冷一重,好容易连着晴了几日,这日傍晚回府,天上灰云压顶,顷刻之间又开始飘雪,越下越大,天地一片肃杀。
杨令箴站在窗棂下往外看,回头道:“爹,看来我要在这里留着吃晚饭了。”
今日天色不好,太子怕路上难走,准了伴读早点回府,她才来书房给父亲昏省的,没想到一会儿的功夫就下了这么大的雪。
杨希偃正在看一本《尉缭子》,听了她的话也朝窗外看了一眼:“嗯,关上吧,别着凉了。”
杨令箴应是。
杨希偃给了她一本《严华经》,吩咐道:“马上就是腊八佛诞,你抄几卷经,到时供奉给你母亲。不拘抄多少,心意到了就好。”
杨令箴点点头,知道他说的是并不是畅陵轩里关着的许氏嫡母。
她端坐在案前,专心致志地写字,冷不丁听父亲道:“太子妃册封仪那阵子,你总往槐花胡同去,在那边干什么?”
杨令箴心里一跳,嬉笑道:“没干什么啊,我以前不也总去二娘那里么?”
等父亲抬头,她看清了他的脸色,就知道不妙了。
他全都知道了。
杨令箴皱着脸道:“好吧……四皇子那阵子在槐花胡同养伤,是我带他回去的。杨鼐还是邓池跟您说的?”
杨希偃轻斥:“你自己养的护卫,还不知道他们的性情?是西城兵马司指挥使私下同我说,在槐花胡同那边看见了宫中内侍,问我是不是把那边的宅子卖给了哪个内臣。他见你常去那里,以为你二娘的宅子是我置办的。”
……她错怪护卫了。
杨令箴惴惴:“您生气了吗?”
杨希偃摇头道:“事情都翻了篇,没什么好追究的,”暗含深意地看着杨令箴,“你几次三番不听我的话,和四皇子往来——箴哥儿,你似乎对他比对太子还亲近啊。”
杨令箴没听懂父亲的话,茫然道:“没有啊,我只是觉得四皇子很可怜,想帮帮他而已。但是以后也帮不着了,他马上要去平凉就藩,我肯定再也见不到他了。”
杨希偃微叹:
“再怎么样也是皇子,哪里用得着你来可怜。平凉府属甘肃,偏僻荒凉之地,人口稀少,岁岁欠收,皇上此举形同流放,又下谕斥四皇子忤逆不悌,这是极严厉的申饬,史书上也要留名,四皇子就相当于朝野罪人。你若还要与他来往——尽量避人耳目吧。”
杨令箴睁大眼睛。
先不论她有没有特意和四皇子交往的心思,以四皇子如今的恶名,父亲竟然不教育她要远离四皇子?
杨希偃见她满脸的不解,心下也怀疑自己是想错了,哂笑道:“罢了,当我没说。你继续抄经吧。”
“哦。”
抄了大概两刻钟,外面来了人,小厮问话的声音隐隐约约传入,很快敲门回禀:“侯爷,寒檀院刘太夫人送了腊八粥来。”
杨希偃吩咐进屋。
小厮开了槅门,身后一个穿鹦鹉绿厚棉袄的嬷嬷跟了进来,正是刘太夫人身边伺候的。
嬷嬷手上捧着一个大漆捧盒,见了杨令箴很是惊诧的样子,立刻调整了神色,朝杨希偃福身行礼:“奴婢给侯爷请安。过几日是腊八节,我家太夫人闲来无事,亲自做了一盅腊八粥,让奴婢送一碗给侯爷尝尝。”
杨令箴莫名觉得她的笑容很僵硬,但是细看又说不出哪里不妥,只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杨希偃放下书,虚手一扶请她起来,笑道:“伯娘费心了,常送些吃食来前院。嬷嬷代我谢过吧。”
这是收下的意思。
嬷嬷应是,小厮接过捧盒放在桌上,揭开盖子。
腊八粥是用官窑脱胎填白盖碗盛着的,热气腾腾,清香的味道四散开来。
嬷嬷就要告辞,临走犹豫着看了眼杨令箴,有些惭愧道:“奴婢和太夫人都没料到箴四爷在这边,粥里有一味红江豆,您一向不爱吃的,不必为着太夫人的心意勉强。”
杨令箴一怔,道谢:“哦,我知道了,多谢嬷嬷提醒我。”
她这才告退。
上了年纪,腿脚有些不好了,走路有些不稳当,没有要小厮搀扶,慢慢走进了雪夜中。
小厮关上了门。
杨令箴心里那种没来由的不安却越来越浓重,又不知如何开口,见父亲已经端起了盖碗,下意识喊住:“爹!”
杨希偃便停住动作:“怎么了?”
杨令箴想了想:“您以前不是说,饭食入口,皆要试毒吗?怎么今日不用了?”
杨希偃失笑:“在家里还那么多防备心思,日子要怎么过?”
杨令箴却已经往橱柜走去,笑着说:“听起来和戏文似的,就当让我耍一回戏法吧!”取出了避毒筷。
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之事,杨希偃全当纵容孩子玩,由着她来。
乌木三镶银箸探入色泽莹润的粥面,片刻取出,什么变化也没有。
兴许真是她想多了……
杨令箴便笑嘻嘻地拱了拱手:“爹请用。”
杨希偃极和缓地斥了一句:“哪儿来这么多鬼心眼。去抄经。”
杨令箴回了案前,衣袖不小心擦到墨水,留下一小块污渍,皱了皱眉,去净房清洗。
忽然听见书房里传来隐约“嘭”地一声。
她疑心是自己听错,书房里却再无半点动静,心里一紧,不顾尚未清洗完,连忙出了净房。
书房中情景令她遽然失色。
父亲倒在梨花木的大案上,嘴唇乌白,口角溢出暗红色的血,还在勉力撑着起来。
“箴哥儿……”他勉强地喊,“你过来。”
杨令箴张皇失措地奔过去:“爹,您……您怎么了?我去叫大夫!”尾音已经发颤了。
杨希偃抓住她的肩膀,说话断断续续:“粥里毒性太重,来不及了,听我把话说完,”手掌还带着温暖,抚上她的脸庞,“别哭。”
杨令箴才知道自己流泪了。
父亲柔声问她:“你是女儿吧,对不对?”
她睁大了眼睛,泪水不断涌出来,心神俱碎,根本想不到惊讶,抱着父亲的手狠命点头:“我是,我是,我一直在骗您……”
杨希偃笑了笑:“你和你娘,还有纪映,都做得很好,日后还要这样谨慎。我是,昨日才开始怀疑,一直不知道怎么跟你开口。”
杨令箴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房里的石榴花没了,就隐约有预感。
她觉得自己快喘不上气来,父亲嘴角涌出的鲜血源源不断,已经将她的衣袖、衣襟全染红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血啊……
“您别说了,我去找大夫……”眼前被泪水沾湿得一片模糊。
杨希偃摸着女儿柔软的发顶:“难怪心思这么敏锐……昨晚我梦见了你母亲,也好,也好……”
杨令箴呆呆地望着父亲。
“我怎么办……”
她已经没了娘,难道现在又要失去父亲吗?
五脏六腑剧痛不已,仿佛在被烈火焚烧,自下而上翻腾出一口滚烫的血,杨希偃知道女儿害怕,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一字一顿道:
“待会儿,等人还没来,你去我的床头左边找一个暗格,里面是我给你留的东西。我才明白你为什么一直要回苏州,许氏不能留着,我写了休书,若你还有胆量,可了结她。我还有一支私兵,都是死士,用祥昌武馆的名头存世。待我去后,他们会来找你,可以放心用。之前没有和你说全,净明教一直以我为主,我将印玺留给你,浮云流水,人生无常,若是走投无路,你去岭南。”
生命渐渐流失,杨希偃察觉到什么,语速快了起来:
“京中留不得,不要让人知道你的身份,尤其是紫禁城里的人。侯府亲眷,与你都不甚亲厚,我不强求,若是侯府遇难,你有余力,就帮他们一把,必要还是保全自身为重。你身边三十护卫,虽然身契都在你手上,但也不能尽信,要有防备之心。等我走后,晟哥儿还没长大,你又没成家,侯府或许会由你三叔主掌,要懂得屈伸……”
杨令箴不住地点头,好像又回到了年幼时母亲病逝的那日,一样的谆谆嘱托,一样疼爱的目光,一样无望的挽留。
杨希偃的声音逐渐低弱:“你、你该早些告诉我,你是个姑娘,我也能留更多的时日为你筹划。以后……都靠你自己了。”
话音骤然终止。
杨令箴痛恨自己的感官这样敏锐,她能感觉到,父亲已经失了力气,再无半点生息。
心肠刀绞地疼痛,巨大的无力感和绝望裹挟了全身。她膝盖一软,跪在父亲面前,疯了一般用力地磕头。
“都是我该死,都是我该死,应该拦着您,不让喝粥的。都是我该死……箴儿不孝,箴儿无用……啊……”
额头砰砰砸在地板上,很快见了血,杨令箴一丝痛意也察觉不到,一直到书房外伺候的人终于听见里面的声响,惊慌失措地冲进来,呆愣愣地看着屋里的一切,半晌才回过神,制止杨令箴自虐一般的行径,扶着他起来:
“四少爷!四少爷!来人,来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