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两人进屋,梁胤常亲自关了门,回身便道:
“杨伯父薨逝,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是实质上的侯府长子,该挑起担子来了。你没娶亲,只有个举人的功名,又要守孝三年,明年二月的会试参加不了,只能等下一回,太晚了。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走恩荫的路,来京卫怎么样?”
他怎么说这个?
杨令箴疑惑道:“可是皇上要我正经参加科举,走了恩荫,不是冲突了吗?”
何况,恩荫多是军官,她……从没考虑过。
梁胤常笑:“这倒不必担心。皇上说那话,也没想到有今日的事。如今杨伯父赠了太子太保,按制,长子不拘年龄,授锦衣千户。只要你上了折子,皇上和礼部都不会为难的。”
太保是三公之一,长子、次子皆可恩荫,次子授锦衣百户,却有年龄限制,未满十五,无恩荫。
槅门却忽然被推开。
二人都转头看去,竟然是叶雍淳,真不知他是何时等在外头的。
“京卫驻扎在城郊,不是什么好地方,”叶雍淳上来就拆梁胤常的台,又对令箴道,“你是东宫伴读,在宫里有人情,谁还会管你是去了金吾卫还是京卫?家妹册了太子妃,吏部的调令已经下来了,我不日就是指挥佥事,不如来金吾卫,到时我罩着你!”
梁胤常头一回暗骂许雍淳不识数,没有理他,专注看着杨令箴:“你怎么想?杨伯父的中军府都督一职空了出来,许彦昞在宣府总兵的位置上待了这么多年,早就想挪地方了,不会不争取的。到时你再想进军营,他多得是法子折腾你。”
他心里叹息,杨伯父走得实在不是时候,箴哥儿年纪不上不下,正需长辈指引,真是……
许彦昞就是许良谟之父、许氏的嫡长兄,也是琦二嫂嫂的父亲。
叶雍淳面上和气道:“去哪里都好,只要有了一官半职,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杨令箴看着他,慢吞吞道:“你怎么忽然关心起我的前程来了?咱们关系没这么好吧?”
叶雍淳一怔,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我……我只是想弥补上回没帮你捞那个小太监上岸而已。”
杨令箴摇头道:“你没做错什么,人之常情而已。我身体不大好,不宜习武,否则我爹早就安排我进军营了。”又对梁胤常说:“多谢梁二哥提醒我这一回,我记住了。”
叶雍淳愕然:“你还真愿意从文科考啊?读书这么累,何苦呢?”
杨令箴笑道:“这哪里说得准?我也不一定非要当官啊!举人也够用了,说不定过几年,我就离京去了!”
叶雍淳匪夷所思,噎了半天:“算了!你自己知道轻重就好!”有点说不上来的生气,推门就出去了。
梁胤常欲言又止,杨令箴回头看他。
梁胤常觉得这一眼带了些茫然,很是可怜的样子,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安抚一笑:“没事,没事,车到山前必有路,等事情过去了再说也不迟。”
**
日头渐渐升起,宾客更多了,远远地就听到侯府大门车马嘶鸣之声,接着是浪潮一般的喧哗。
邓池悄悄进了灵堂,附在杨令箴耳边:“少爷,许舅爷来了。纪娘子已经去后院和各位夫人说话了。”
杨令箴点点头。
梁二哥已经跟着梁懋伯父出去与同僚叔伯说话。很快就有三叔派了管事过来:“箴四爷,三老爷说让您也出去见见舅老爷。”
瑾哥、琅哥早就出去了。
杨令箴从毡草蒲团上爬起,抻了抻孝服走出灵堂。
天井里的丧棚是工部的人来搭建的,工细绝伦,棚布上有花木鸟兽,走脊大鹏,远看像一只螭头,还有照墙、辕门、钟鼓楼,高插云霄。
丧棚之下站满了人。
被簇拥在中间和瑾哥说话的是个壮年男子,宽额丰颐,鹰钩鼻,眼神中带着几分凶狠。正是许舅爷,许彦昞。
杨令箴站在人群之外,远远的见礼:“许大人。”
众人不由得一静。
三老爷从头看到尾,却保持着缄默。
许彦昞将晟哥抱起来,淡淡道:“怎么,我还不值当你称一声舅舅?读书读得见长辈的礼仪都忘了?”一眼也没瞥过来。
阳光照得有些晃眼,杨令箴不由抬手放到额前,声音不大不小:“上回见许大人,还是六年前。许大人甚少来我侯府,先父也很少提及,不怪我记不住还有您这个舅舅了。”
那回许彦昞是上门问罪的,责问杨希偃何时将许氏从乡下庄子上放出来,被杨希偃以“此是寒舍家事”,不轻不重地顶了回去。许彦昞无功而返,自此没来过侯府。
直到今日。
猜都能猜到他这回来吊唁的心思。
不就是为许氏出头吗?她没了父亲庇护,侯府长辈各有心思,最后横竖是她吃亏,还怕这一时的刁难?不如随着心意行事,也好爽快这一时了!
叶雍淳悄悄走到许良谟身后,用力踹了他一脚,等许回了头,朝杨令箴那边努嘴,极小声说:“去解个围!”
许良谟回以怒视:“你有病啊!到底站哪边?!”
叶雍淳翻了个白眼:“杨四什么时候嘴皮子打过磕巴?你爹说不过他的,到时闹大了,你看看侯府站哪边?”
许良谟怕他爹怕得要命,就算听了进去,哪敢真的说什么?僵硬地站在原地,任由叶雍淳怎么推他也岿然不动。
许彦昞毒蛇一般寒凉的目光终于看向了杨令箴:“你说得好,我这几年在外头,确实走亲家少了几回,日后倒要听你的话,勤来侯府了。”
丧棚里静得要命。
梁懋忽然朗声笑道:“行了!老许,你跟半大个孩子计较些什么?亏你还是舅舅呢!”走到许彦昞身边拉着他往后面去,“你胆子够大的,简肃公还在里头躺着,你就敢在这儿欺负他儿子了!赶紧进去看看你妹夫吧!”
是说笑的口吻,暗含的威胁却谁都听得出来。
许彦昞没反驳,顺着他的力道往前,经过杨令箴身边时却站住了脚,看着灵堂大门张挂的白色经幡轻轻一笑。
“我是你嫡母的兄长,你既不认我,哪里算是杨希偃的长子?又怎么好一直占着瑾哥的位置?”
梁懋朝着杨令箴使眼色。
她平静道:“许大人教训得是,那就让瑾哥跪在前头,代我摔盆、起灵、迎宾客吧!”
三老爷跟在后面,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怎么行?二哥死了长子,满京城谁不知道景川侯膝下最大的儿子是东宫伴读?反倒连瑾哥的身份都没什么人注意。要是瑾哥替了箴哥的位置,明天就该满天的飞侯府不睦的谣言了!
他连忙打个马虎眼将这节掩过去:“小孩子不懂事,许舅爷别跟他一般见识。昱哥在后院呢,打从落地还没见过你这个外祖,一会儿去瞧瞧吧?”
许彦昞瞥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径直进了灵堂。
梁懋看着杨令箴挺直的身板,稍稍叹气,轻声道:“孩子,变天了。”
杨令箴朝他抱拳行礼:“谢伯父解围。”
梁懋摇摇头:“这算什么,老杨走了,你……唉,苦头多着呢。”
杨令箴竟然点点头,不再说话。
**
招待女眷的宴息处中,纪映正同相熟的官家太太聊天,惹得不远处坐着的一桌命妇夫人朝这边频频张望。
昌乐侯夫人好奇地问相熟的夫人:“那是户部侍郎的夫人吧?她身边的是哪家女眷?我好像没怎么见过。”
“哦,你说她啊,不是什么家眷,人家本领大着呢,合庆元听过没有,总掌柜就是她,姓纪,”被问的武定伯夫人捏了块糕点,有些八卦道,“听说还没嫁人,府里的箴四爷就是她干儿子,简肃公生前都要敬重她几分,不然哪里能把合庆元办得这么好。”
同在一桌的忠勤伯夫人惊叹道:“合庆元?连户部的生意都能攀上的,分号遍布天下,少说一天进账几万两银子。竟然是个女人当掌柜吗?”
武定伯夫人点头:“可不是,虽说抛头露面的,名声不太好听,至今也没成家,但人家手里头有钱啊,若是有得选,我也想过几日这种当家做主的日子。”
几位夫人都笑起来。
许彦昞的夫人邹氏坐在隔壁桌心不在焉地吃着茶点。
她随夫婿常年居住宣府,很少进京,但是合庆元的名头是听过多回的,却没料到竟与侯府有亲。
那这票号能开得这么大也能说得通了。
以简肃公素日对那个外室之子的爱重,合庆元十有八九是他借了外人的名义留给那外室子的,或许再深一步想,是早些年给那外室置办的产业呢?
邹氏摸了摸袖子里揣着的一张废旧契纸。
得跟他们姑奶奶说道说道才是。
才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方才跟着许彦昞去后头看望女儿的丫鬟找了过来,给这桌上的各位夫人太太行礼,再道:“夫人,老爷说让您陪着姑娘走一趟,也好看望看望姑奶奶。”
丫鬟口中的姑娘,是侯府二少夫人,口中的姑奶奶,便是许氏。
“杨伯父薨逝,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是实质上的侯府长子,该挑起担子来了。你没娶亲,只有个举人的功名,又要守孝三年,明年二月的会试参加不了,只能等下一回,太晚了。我给你出个主意,不如走恩荫的路,来京卫怎么样?”
他怎么说这个?
杨令箴疑惑道:“可是皇上要我正经参加科举,走了恩荫,不是冲突了吗?”
何况,恩荫多是军官,她……从没考虑过。
梁胤常笑:“这倒不必担心。皇上说那话,也没想到有今日的事。如今杨伯父赠了太子太保,按制,长子不拘年龄,授锦衣千户。只要你上了折子,皇上和礼部都不会为难的。”
太保是三公之一,长子、次子皆可恩荫,次子授锦衣百户,却有年龄限制,未满十五,无恩荫。
槅门却忽然被推开。
二人都转头看去,竟然是叶雍淳,真不知他是何时等在外头的。
“京卫驻扎在城郊,不是什么好地方,”叶雍淳上来就拆梁胤常的台,又对令箴道,“你是东宫伴读,在宫里有人情,谁还会管你是去了金吾卫还是京卫?家妹册了太子妃,吏部的调令已经下来了,我不日就是指挥佥事,不如来金吾卫,到时我罩着你!”
梁胤常头一回暗骂许雍淳不识数,没有理他,专注看着杨令箴:“你怎么想?杨伯父的中军府都督一职空了出来,许彦昞在宣府总兵的位置上待了这么多年,早就想挪地方了,不会不争取的。到时你再想进军营,他多得是法子折腾你。”
他心里叹息,杨伯父走得实在不是时候,箴哥儿年纪不上不下,正需长辈指引,真是……
许彦昞就是许良谟之父、许氏的嫡长兄,也是琦二嫂嫂的父亲。
叶雍淳面上和气道:“去哪里都好,只要有了一官半职,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杨令箴看着他,慢吞吞道:“你怎么忽然关心起我的前程来了?咱们关系没这么好吧?”
叶雍淳一怔,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我……我只是想弥补上回没帮你捞那个小太监上岸而已。”
杨令箴摇头道:“你没做错什么,人之常情而已。我身体不大好,不宜习武,否则我爹早就安排我进军营了。”又对梁胤常说:“多谢梁二哥提醒我这一回,我记住了。”
叶雍淳愕然:“你还真愿意从文科考啊?读书这么累,何苦呢?”
杨令箴笑道:“这哪里说得准?我也不一定非要当官啊!举人也够用了,说不定过几年,我就离京去了!”
叶雍淳匪夷所思,噎了半天:“算了!你自己知道轻重就好!”有点说不上来的生气,推门就出去了。
梁胤常欲言又止,杨令箴回头看他。
梁胤常觉得这一眼带了些茫然,很是可怜的样子,顿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安抚一笑:“没事,没事,车到山前必有路,等事情过去了再说也不迟。”
**
日头渐渐升起,宾客更多了,远远地就听到侯府大门车马嘶鸣之声,接着是浪潮一般的喧哗。
邓池悄悄进了灵堂,附在杨令箴耳边:“少爷,许舅爷来了。纪娘子已经去后院和各位夫人说话了。”
杨令箴点点头。
梁二哥已经跟着梁懋伯父出去与同僚叔伯说话。很快就有三叔派了管事过来:“箴四爷,三老爷说让您也出去见见舅老爷。”
瑾哥、琅哥早就出去了。
杨令箴从毡草蒲团上爬起,抻了抻孝服走出灵堂。
天井里的丧棚是工部的人来搭建的,工细绝伦,棚布上有花木鸟兽,走脊大鹏,远看像一只螭头,还有照墙、辕门、钟鼓楼,高插云霄。
丧棚之下站满了人。
被簇拥在中间和瑾哥说话的是个壮年男子,宽额丰颐,鹰钩鼻,眼神中带着几分凶狠。正是许舅爷,许彦昞。
杨令箴站在人群之外,远远的见礼:“许大人。”
众人不由得一静。
三老爷从头看到尾,却保持着缄默。
许彦昞将晟哥抱起来,淡淡道:“怎么,我还不值当你称一声舅舅?读书读得见长辈的礼仪都忘了?”一眼也没瞥过来。
阳光照得有些晃眼,杨令箴不由抬手放到额前,声音不大不小:“上回见许大人,还是六年前。许大人甚少来我侯府,先父也很少提及,不怪我记不住还有您这个舅舅了。”
那回许彦昞是上门问罪的,责问杨希偃何时将许氏从乡下庄子上放出来,被杨希偃以“此是寒舍家事”,不轻不重地顶了回去。许彦昞无功而返,自此没来过侯府。
直到今日。
猜都能猜到他这回来吊唁的心思。
不就是为许氏出头吗?她没了父亲庇护,侯府长辈各有心思,最后横竖是她吃亏,还怕这一时的刁难?不如随着心意行事,也好爽快这一时了!
叶雍淳悄悄走到许良谟身后,用力踹了他一脚,等许回了头,朝杨令箴那边努嘴,极小声说:“去解个围!”
许良谟回以怒视:“你有病啊!到底站哪边?!”
叶雍淳翻了个白眼:“杨四什么时候嘴皮子打过磕巴?你爹说不过他的,到时闹大了,你看看侯府站哪边?”
许良谟怕他爹怕得要命,就算听了进去,哪敢真的说什么?僵硬地站在原地,任由叶雍淳怎么推他也岿然不动。
许彦昞毒蛇一般寒凉的目光终于看向了杨令箴:“你说得好,我这几年在外头,确实走亲家少了几回,日后倒要听你的话,勤来侯府了。”
丧棚里静得要命。
梁懋忽然朗声笑道:“行了!老许,你跟半大个孩子计较些什么?亏你还是舅舅呢!”走到许彦昞身边拉着他往后面去,“你胆子够大的,简肃公还在里头躺着,你就敢在这儿欺负他儿子了!赶紧进去看看你妹夫吧!”
是说笑的口吻,暗含的威胁却谁都听得出来。
许彦昞没反驳,顺着他的力道往前,经过杨令箴身边时却站住了脚,看着灵堂大门张挂的白色经幡轻轻一笑。
“我是你嫡母的兄长,你既不认我,哪里算是杨希偃的长子?又怎么好一直占着瑾哥的位置?”
梁懋朝着杨令箴使眼色。
她平静道:“许大人教训得是,那就让瑾哥跪在前头,代我摔盆、起灵、迎宾客吧!”
三老爷跟在后面,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怎么行?二哥死了长子,满京城谁不知道景川侯膝下最大的儿子是东宫伴读?反倒连瑾哥的身份都没什么人注意。要是瑾哥替了箴哥的位置,明天就该满天的飞侯府不睦的谣言了!
他连忙打个马虎眼将这节掩过去:“小孩子不懂事,许舅爷别跟他一般见识。昱哥在后院呢,打从落地还没见过你这个外祖,一会儿去瞧瞧吧?”
许彦昞瞥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径直进了灵堂。
梁懋看着杨令箴挺直的身板,稍稍叹气,轻声道:“孩子,变天了。”
杨令箴朝他抱拳行礼:“谢伯父解围。”
梁懋摇摇头:“这算什么,老杨走了,你……唉,苦头多着呢。”
杨令箴竟然点点头,不再说话。
**
招待女眷的宴息处中,纪映正同相熟的官家太太聊天,惹得不远处坐着的一桌命妇夫人朝这边频频张望。
昌乐侯夫人好奇地问相熟的夫人:“那是户部侍郎的夫人吧?她身边的是哪家女眷?我好像没怎么见过。”
“哦,你说她啊,不是什么家眷,人家本领大着呢,合庆元听过没有,总掌柜就是她,姓纪,”被问的武定伯夫人捏了块糕点,有些八卦道,“听说还没嫁人,府里的箴四爷就是她干儿子,简肃公生前都要敬重她几分,不然哪里能把合庆元办得这么好。”
同在一桌的忠勤伯夫人惊叹道:“合庆元?连户部的生意都能攀上的,分号遍布天下,少说一天进账几万两银子。竟然是个女人当掌柜吗?”
武定伯夫人点头:“可不是,虽说抛头露面的,名声不太好听,至今也没成家,但人家手里头有钱啊,若是有得选,我也想过几日这种当家做主的日子。”
几位夫人都笑起来。
许彦昞的夫人邹氏坐在隔壁桌心不在焉地吃着茶点。
她随夫婿常年居住宣府,很少进京,但是合庆元的名头是听过多回的,却没料到竟与侯府有亲。
那这票号能开得这么大也能说得通了。
以简肃公素日对那个外室之子的爱重,合庆元十有八九是他借了外人的名义留给那外室子的,或许再深一步想,是早些年给那外室置办的产业呢?
邹氏摸了摸袖子里揣着的一张废旧契纸。
得跟他们姑奶奶说道说道才是。
才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方才跟着许彦昞去后头看望女儿的丫鬟找了过来,给这桌上的各位夫人太太行礼,再道:“夫人,老爷说让您陪着姑娘走一趟,也好看望看望姑奶奶。”
丫鬟口中的姑娘,是侯府二少夫人,口中的姑奶奶,便是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