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虽是侯府主母,却一整年禁足不得见人,威信早就消散了,倒是杨令箴一直得侯爷看重,在下人跟前说的话更有分量。
小厮纷纷有了动作,碍于瑾五爷在边上,虽然不敢直接推搡,却是恭恭敬敬地“请”夫人出去。
许氏却挣开了所有人,怒骂道:“松手!”
她在瑾哥的帮助下坐正,看着杨令箴的眼里全是怒火,下一刻竟然笑起来:“你别得意。侯爷走了,我是你正经的嫡母,你该乖乖地孝敬我。看你还能嚣张几时!”
杨令箴淡淡地回视。
她是所有人眼里的“箴四爷”,许氏再怎么磋磨,也不能真的拿捏住她。若此时她只是个失去父亲庇佑的闺阁少女,那才该惧怕。
许氏见不得杨令箴这样的眼神,口不择言:
“你当侯爷为什么这么护着你?还是惦记着沈氏。你看看你这张脸……都是赝品,赝品而已!你还在我面前张牙舞爪……等着瞧吧……”
杨令箴非常不悦。
无论如何,许氏也不该在灵堂上说这些!
她沉声道:“夫人说话要注意着些。这样抹黑我爹,你脸上难道有光彩吗?”
许氏一愣。
瑾哥暗中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她转过头,儿子正满眼担忧地看着她。
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的话……
许氏又气又悔。
侯爷心里如何想,在外人面前却没有表现出来。生前都一身清誉,她怎么能让侯爷死后还背上“觊觎兄妻”的恶名?
正要补救,外头有人高喊:“昭仪娘娘致奠!”
穿青素衣的内臣进了灵堂,面带哀戚之色,身后跟着的小黄门将供奠之物摆至灵前。
杨令箴认得,这人是咸福宫的总管太监,姓张。
杨昭仪是皇家人,灵堂众人都跪下行礼。
张公公连忙要请许氏起身:“夫人怎么在这儿?多久不见,奴婢差点认不出了。邹姑姑与奴婢一道,先往后头给您请安去了。不想是我先见着您。”
许氏根本站不起来,勉强道:“我的腿不好,恕我失礼了。”
张公公便哭道:“简肃公骤然薨逝,是老天无眼。夫人膝下却还有五少爷和孙少爷,可要爱惜着身子,小爷们都指望着夫人呢。就是娘娘,临行前也嘱咐奴婢要好生安慰着您的。”
他说着又露出笑容,难免有些滑稽,却顾不上了:“娘娘听到噩耗,哭得都晕过去了,说要亲自来送简肃公最后一程。皇上派了太医来诊治,不想已有一个半月的身孕!才是奴婢与邹姑姑代主子出宫,否则今日就是娘娘过来了。”
许氏的眼泪犹挂在脸上:“当真?!”
张公公已经满脸喜色:“这还有假?”
杨令箴听了这报喜便暗叹。
父亲的休书看来派不上用场了。原本用的就是婚前不贞的罪名,瓒世子和杨昭仪都会落个生父不明的名号。如今杨昭仪怀上了皇嗣。皇上难道会准许皇儿的外祖母是被休弃的罪妇吗?
就算她拿出的休书奏了效,难免会惹得皇上不喜,之后如何就不好说了。
早不怀晚不怀,偏偏这个时候怀。
许氏的运气真好啊……
杨令箴低头掩去眸中思绪。
许氏这样贸然闯灵堂是有违规矩的,得了喜信儿,又有瑾哥在旁相劝,终于上了竹椅敞轿回去,也好让杨昭仪派来的太医诊治伤腿。
到了夜里,宾客散尽,侯府众人才陆陆续续用了点饭。
杨令箴让玉簪去后面请二娘过来。
桌上摆着凉拌金针菇和开水白菜,一碗白米饭,纪映看了就有些不赞同:“哭灵是力气活,就算不能沾荤腥,光这么点怎么够?明日要没力气的。”
杨令箴摇头,屋里只有她们两人:“我填填肚子就行了。”
纪映知道劝不了,太太当年走的时候箴哥也是这样。
她是在宾客席上就用过晚饭的,一直在青禾堂等着,杨令箴一派来人传话,她就悄悄过来了。
“听说许氏闯了灵堂,她没做什么吧?”
杨令箴气场很低落:“这么多人看着,一时半会儿闹不了什么,”叹气,“她那个哥哥才是该担心的。”
纪映沉吟片刻,把白日在内院看见的事情同杨令箴说了:“……似乎是许舅爷提出来,要放许氏出畅陵轩,琦二奶奶无可奈何,只得请示了寒檀院,许夫人后来也跟着过去了。”
杨令箴还没见过许夫人:“是许良谟的娘?”
“应该是吧,我听说如今的许夫人是继室,琦二奶奶是许舅爷原配生的,四五岁就丧母,许小爷跟你岁数差不多——倒没听说是姨娘养的。”
杨令箴咽下白米粒,摘了贴身戴着的荷包给二娘,里面只有一样,父亲写的休书。
纪映看了很惊讶,片刻就消散了:“来得不是时候,杨昭仪有孕……”显然和她想到一块儿去了。”
杨令箴杵着筷子在下颌上,边想边道:“许彦昞肯定容不下我。三叔也不会乐意跟他对上。我既然要守孝,伴读的差事不用再说。守孝二十七月,完了就是下一场乡试。到时落榜,我仍回苏州去。二娘觉得怎么样?”
她瘦得伶仃,纪映见她还有精力想日后,心里也放下大半,笑道:“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我也想秦园,都多少年没回去过了。我帮你守着家产,你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只是逢年过节要回来。”
杨令箴高兴了一些。
纪映便低下声音道:“只是咱们要做好准备,官商一体,这几年合庆元在京里做得很好,少不了侯爷在背后支撑。如今侯爷薨逝,或许咱们的生意会打些折扣,得多置办些田产屋舍。”
杨令箴点头:“都凭二娘做主。”
**
送殡之日,景川侯府铭旌高摆,一路彩棚高搭,皆是各家路祭,送殡的官客乘轿随行,大小车辆不下百余十乘。
东宫亲设路奠,詹事府官员在此伺候,太子提前结束了上午的功课,换了素服乘辂车前来,禁内侍卫两旁拥护,声势浩大。
开路的传事人看见,立刻回转报信。送殡队伍即刻停下。
三老爷坐在马上,犹豫地看了眼灵柩前摔丧驾灵的四侄子,咬咬牙道:“我与四老爷前去拜见。”
四老爷应是,兄弟二人迎至东宫金辂前,下马跪地行礼。
红罗销金伞张开,太子没有露面,玉石一般的朗朗声音从帷幕后传来:“前几日事忙,不及亲自探丧上祭,今日奉父皇旨意,来送简肃公一程。”
接着便命詹事官主祭代奠,三老爷兄弟俩再来谢恩。
三老爷主动道:“箴哥就在之后,殿下可要传他说话?”
太子轻轻一笑:“不必了,孤见他的时日比你们还多,不耽误吉时了。众位先行。”
兄弟二人就算觉得不妥,东宫都发了话,哪有推辞的余地?送殡队伍掩乐停音,滔滔过完东宫仪仗而去。
太子高坐在帷幕之后,望着灵柩前那道披麻戴孝的身影。
端着亡父的画像,在仆人的搀扶下,退后九步停棺叩拜,起身再走九步,再停棺叩拜……一步一步,离他越来越远。
陈斐顺着看过去,轻声道:“殿下怎么不见杨伴读?”专程出来一趟,不就是为这个人吗?
太子难得冷硬的语气:“他从小有简肃公护着,未免不知轻重,对我多有避闪。如今吃些教训,就知道谁才值得依靠了,”狠下心肠转过脸,“回宫。景川侯府有什么消息,一应及时报上。”
**
吴太夫人是母亲,怎会给儿子送殡?她一整日都待在寒檀院的正屋中,鲁老姨奶奶在边上陪着说话。
杨琅的生母薛姨娘原没资格来寒檀院的,奈何夫人、奶奶们都送殡去了,她这才被一并叫了来伺候太夫人。
老姨奶奶给太夫人剥着金桔,动作不疾不徐,说话也轻声细语,尽量挑着喜庆的话儿说:
“大小姐怀上了皇嗣,真是头等的喜事。进宫也有些年头,如今正是身子好的时候,怀孩子不吃力,身边的人又知根知底。咱们大小姐委实有福气。”
吴太夫人张口吃了一瓣她喂来的桔子,味道酸甜可口,很是不错。
她点头道:“就是月份浅了些,又遇上这事……惊动了胎气。”
老姨奶奶笑道:“宫里孩子不多,皇上定然看重的。太医院的大人们都尽够,定然叫太夫人欢欢喜喜得个曾外孙。”
薛姨娘正做着针线,温温柔柔道:“奴婢记得昌平的郭家姑奶奶是妇科千金手,极擅隔腹认胎。若是能请了来,倒是能早做些准备。”
皇室妃妾,本人及家族,谁不盼望着生个皇子?
太夫人有些意动,问道:“说名气大,我似乎没怎么听说过?你是从哪里知道她的?”
薛姨娘笑道:
“郭家姑奶奶自小习医,原本嫁去了河北丰县,后来大归回昌平,不愿惹哥嫂白眼,便在太太、夫人们之间帮着诊些隐疾,才是两年前的事儿,奴婢的娘上回过来看望,闲谈说的。不过是道听途说,太夫人若有兴趣,请来问问也好。”
老姨奶奶道:“这不难办,派人出去打听,到底如何,一问便知了。”
吴太夫人也是这个意思,竟然叫了大嬷嬷进来,让她立刻去办。
大嬷嬷答应了出去。
老姨奶奶看太夫人不自觉地动了动摔折的双腿,温声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怕您恼,到底有了些年纪,更不比小辈,要勤加走动才好得快。”
吴太夫人有些懒怠地摆摆手。
薛姨娘放下针线:“六少爷前些年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养在奴婢屋里好些时日,奴婢倒为着他学了些推拿的功夫,若太夫人不嫌弃,奴婢给您按按?”
老姨奶奶嗔道:“这孩子,既然有手艺,该早些来孝敬太夫人的。”
薛姨娘讷讷道:“奴婢人微言轻,不敢轻易打搅了太夫人……”不禁朝吴氏看去,见她嘴角带笑,没有拒绝,便上前跪在老太太身边,用了些力道上手推拿。
屋里一片祥和。
不多时,大嬷嬷疾步走了进来。
吴太夫人快要睡着,被惊醒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大嬷嬷脸色不大好:“老太太,三老爷、四老爷回来了。二夫人说服了几位族老,开了宗祠,说有大事商议,请您老人家去坐坐阵。”
吴太夫人坐直了身子,皱眉道:“为着什么事?才刚出殡,就这般急不可耐。是要分家,还是其他?”
老姨奶奶微微低头。
大嬷嬷回道:“是……与箴四爷有关。”
“二夫人不认他是儿子,说要改宗谱。连顺天府衙门的人都请来了。”
小厮纷纷有了动作,碍于瑾五爷在边上,虽然不敢直接推搡,却是恭恭敬敬地“请”夫人出去。
许氏却挣开了所有人,怒骂道:“松手!”
她在瑾哥的帮助下坐正,看着杨令箴的眼里全是怒火,下一刻竟然笑起来:“你别得意。侯爷走了,我是你正经的嫡母,你该乖乖地孝敬我。看你还能嚣张几时!”
杨令箴淡淡地回视。
她是所有人眼里的“箴四爷”,许氏再怎么磋磨,也不能真的拿捏住她。若此时她只是个失去父亲庇佑的闺阁少女,那才该惧怕。
许氏见不得杨令箴这样的眼神,口不择言:
“你当侯爷为什么这么护着你?还是惦记着沈氏。你看看你这张脸……都是赝品,赝品而已!你还在我面前张牙舞爪……等着瞧吧……”
杨令箴非常不悦。
无论如何,许氏也不该在灵堂上说这些!
她沉声道:“夫人说话要注意着些。这样抹黑我爹,你脸上难道有光彩吗?”
许氏一愣。
瑾哥暗中用力握了握她的手。她转过头,儿子正满眼担忧地看着她。
自己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的话……
许氏又气又悔。
侯爷心里如何想,在外人面前却没有表现出来。生前都一身清誉,她怎么能让侯爷死后还背上“觊觎兄妻”的恶名?
正要补救,外头有人高喊:“昭仪娘娘致奠!”
穿青素衣的内臣进了灵堂,面带哀戚之色,身后跟着的小黄门将供奠之物摆至灵前。
杨令箴认得,这人是咸福宫的总管太监,姓张。
杨昭仪是皇家人,灵堂众人都跪下行礼。
张公公连忙要请许氏起身:“夫人怎么在这儿?多久不见,奴婢差点认不出了。邹姑姑与奴婢一道,先往后头给您请安去了。不想是我先见着您。”
许氏根本站不起来,勉强道:“我的腿不好,恕我失礼了。”
张公公便哭道:“简肃公骤然薨逝,是老天无眼。夫人膝下却还有五少爷和孙少爷,可要爱惜着身子,小爷们都指望着夫人呢。就是娘娘,临行前也嘱咐奴婢要好生安慰着您的。”
他说着又露出笑容,难免有些滑稽,却顾不上了:“娘娘听到噩耗,哭得都晕过去了,说要亲自来送简肃公最后一程。皇上派了太医来诊治,不想已有一个半月的身孕!才是奴婢与邹姑姑代主子出宫,否则今日就是娘娘过来了。”
许氏的眼泪犹挂在脸上:“当真?!”
张公公已经满脸喜色:“这还有假?”
杨令箴听了这报喜便暗叹。
父亲的休书看来派不上用场了。原本用的就是婚前不贞的罪名,瓒世子和杨昭仪都会落个生父不明的名号。如今杨昭仪怀上了皇嗣。皇上难道会准许皇儿的外祖母是被休弃的罪妇吗?
就算她拿出的休书奏了效,难免会惹得皇上不喜,之后如何就不好说了。
早不怀晚不怀,偏偏这个时候怀。
许氏的运气真好啊……
杨令箴低头掩去眸中思绪。
许氏这样贸然闯灵堂是有违规矩的,得了喜信儿,又有瑾哥在旁相劝,终于上了竹椅敞轿回去,也好让杨昭仪派来的太医诊治伤腿。
到了夜里,宾客散尽,侯府众人才陆陆续续用了点饭。
杨令箴让玉簪去后面请二娘过来。
桌上摆着凉拌金针菇和开水白菜,一碗白米饭,纪映看了就有些不赞同:“哭灵是力气活,就算不能沾荤腥,光这么点怎么够?明日要没力气的。”
杨令箴摇头,屋里只有她们两人:“我填填肚子就行了。”
纪映知道劝不了,太太当年走的时候箴哥也是这样。
她是在宾客席上就用过晚饭的,一直在青禾堂等着,杨令箴一派来人传话,她就悄悄过来了。
“听说许氏闯了灵堂,她没做什么吧?”
杨令箴气场很低落:“这么多人看着,一时半会儿闹不了什么,”叹气,“她那个哥哥才是该担心的。”
纪映沉吟片刻,把白日在内院看见的事情同杨令箴说了:“……似乎是许舅爷提出来,要放许氏出畅陵轩,琦二奶奶无可奈何,只得请示了寒檀院,许夫人后来也跟着过去了。”
杨令箴还没见过许夫人:“是许良谟的娘?”
“应该是吧,我听说如今的许夫人是继室,琦二奶奶是许舅爷原配生的,四五岁就丧母,许小爷跟你岁数差不多——倒没听说是姨娘养的。”
杨令箴咽下白米粒,摘了贴身戴着的荷包给二娘,里面只有一样,父亲写的休书。
纪映看了很惊讶,片刻就消散了:“来得不是时候,杨昭仪有孕……”显然和她想到一块儿去了。”
杨令箴杵着筷子在下颌上,边想边道:“许彦昞肯定容不下我。三叔也不会乐意跟他对上。我既然要守孝,伴读的差事不用再说。守孝二十七月,完了就是下一场乡试。到时落榜,我仍回苏州去。二娘觉得怎么样?”
她瘦得伶仃,纪映见她还有精力想日后,心里也放下大半,笑道:“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我也想秦园,都多少年没回去过了。我帮你守着家产,你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只是逢年过节要回来。”
杨令箴高兴了一些。
纪映便低下声音道:“只是咱们要做好准备,官商一体,这几年合庆元在京里做得很好,少不了侯爷在背后支撑。如今侯爷薨逝,或许咱们的生意会打些折扣,得多置办些田产屋舍。”
杨令箴点头:“都凭二娘做主。”
**
送殡之日,景川侯府铭旌高摆,一路彩棚高搭,皆是各家路祭,送殡的官客乘轿随行,大小车辆不下百余十乘。
东宫亲设路奠,詹事府官员在此伺候,太子提前结束了上午的功课,换了素服乘辂车前来,禁内侍卫两旁拥护,声势浩大。
开路的传事人看见,立刻回转报信。送殡队伍即刻停下。
三老爷坐在马上,犹豫地看了眼灵柩前摔丧驾灵的四侄子,咬咬牙道:“我与四老爷前去拜见。”
四老爷应是,兄弟二人迎至东宫金辂前,下马跪地行礼。
红罗销金伞张开,太子没有露面,玉石一般的朗朗声音从帷幕后传来:“前几日事忙,不及亲自探丧上祭,今日奉父皇旨意,来送简肃公一程。”
接着便命詹事官主祭代奠,三老爷兄弟俩再来谢恩。
三老爷主动道:“箴哥就在之后,殿下可要传他说话?”
太子轻轻一笑:“不必了,孤见他的时日比你们还多,不耽误吉时了。众位先行。”
兄弟二人就算觉得不妥,东宫都发了话,哪有推辞的余地?送殡队伍掩乐停音,滔滔过完东宫仪仗而去。
太子高坐在帷幕之后,望着灵柩前那道披麻戴孝的身影。
端着亡父的画像,在仆人的搀扶下,退后九步停棺叩拜,起身再走九步,再停棺叩拜……一步一步,离他越来越远。
陈斐顺着看过去,轻声道:“殿下怎么不见杨伴读?”专程出来一趟,不就是为这个人吗?
太子难得冷硬的语气:“他从小有简肃公护着,未免不知轻重,对我多有避闪。如今吃些教训,就知道谁才值得依靠了,”狠下心肠转过脸,“回宫。景川侯府有什么消息,一应及时报上。”
**
吴太夫人是母亲,怎会给儿子送殡?她一整日都待在寒檀院的正屋中,鲁老姨奶奶在边上陪着说话。
杨琅的生母薛姨娘原没资格来寒檀院的,奈何夫人、奶奶们都送殡去了,她这才被一并叫了来伺候太夫人。
老姨奶奶给太夫人剥着金桔,动作不疾不徐,说话也轻声细语,尽量挑着喜庆的话儿说:
“大小姐怀上了皇嗣,真是头等的喜事。进宫也有些年头,如今正是身子好的时候,怀孩子不吃力,身边的人又知根知底。咱们大小姐委实有福气。”
吴太夫人张口吃了一瓣她喂来的桔子,味道酸甜可口,很是不错。
她点头道:“就是月份浅了些,又遇上这事……惊动了胎气。”
老姨奶奶笑道:“宫里孩子不多,皇上定然看重的。太医院的大人们都尽够,定然叫太夫人欢欢喜喜得个曾外孙。”
薛姨娘正做着针线,温温柔柔道:“奴婢记得昌平的郭家姑奶奶是妇科千金手,极擅隔腹认胎。若是能请了来,倒是能早做些准备。”
皇室妃妾,本人及家族,谁不盼望着生个皇子?
太夫人有些意动,问道:“说名气大,我似乎没怎么听说过?你是从哪里知道她的?”
薛姨娘笑道:
“郭家姑奶奶自小习医,原本嫁去了河北丰县,后来大归回昌平,不愿惹哥嫂白眼,便在太太、夫人们之间帮着诊些隐疾,才是两年前的事儿,奴婢的娘上回过来看望,闲谈说的。不过是道听途说,太夫人若有兴趣,请来问问也好。”
老姨奶奶道:“这不难办,派人出去打听,到底如何,一问便知了。”
吴太夫人也是这个意思,竟然叫了大嬷嬷进来,让她立刻去办。
大嬷嬷答应了出去。
老姨奶奶看太夫人不自觉地动了动摔折的双腿,温声道:“伤筋动骨一百天,不怕您恼,到底有了些年纪,更不比小辈,要勤加走动才好得快。”
吴太夫人有些懒怠地摆摆手。
薛姨娘放下针线:“六少爷前些年不慎从马上摔下来,养在奴婢屋里好些时日,奴婢倒为着他学了些推拿的功夫,若太夫人不嫌弃,奴婢给您按按?”
老姨奶奶嗔道:“这孩子,既然有手艺,该早些来孝敬太夫人的。”
薛姨娘讷讷道:“奴婢人微言轻,不敢轻易打搅了太夫人……”不禁朝吴氏看去,见她嘴角带笑,没有拒绝,便上前跪在老太太身边,用了些力道上手推拿。
屋里一片祥和。
不多时,大嬷嬷疾步走了进来。
吴太夫人快要睡着,被惊醒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大嬷嬷脸色不大好:“老太太,三老爷、四老爷回来了。二夫人说服了几位族老,开了宗祠,说有大事商议,请您老人家去坐坐阵。”
吴太夫人坐直了身子,皱眉道:“为着什么事?才刚出殡,就这般急不可耐。是要分家,还是其他?”
老姨奶奶微微低头。
大嬷嬷回道:“是……与箴四爷有关。”
“二夫人不认他是儿子,说要改宗谱。连顺天府衙门的人都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