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王府东厢的一处暖阁,半开的窗子下池水漾漾,明灭着两女子的轻影。
青乔给吴贤妃切完脉,微笑了笑,对她道:“娘娘的膹菀之症如今已无大碍。但病去如抽丝,娘娘近来切不能大意,还是要按之前的药方再吃半月,之后的半月徐徐减量服用,直至停服。这期间,娘娘要记得少动,若觉得烦闷了,就出到庭院里晒晒太阳罢。古人言负暄如村酿,良有以也。”
“明白了明白了,老身谨遵先生嘱。”吴太妃打趣她的大夫派头,可将话一一都记下了。
青乔对着太妃娘娘扁扁嘴,笑出了梨涡。
吴太妃是很服眼前这位小大夫的。
七八年前,她肺中忽生重疾,很是遭罪,先后请来京师四五位名医,个个都束手无计。这样一直蹉跎到了去年,听说京中来了位叫杭昱的先生,初来乍到就收获着手成春之名,于是府中良医正忙延请他到府中。第一次来时他就携着女儿青乔,那时吴太妃和外人的看法是一样的,以为青乔是杭先生的助手,可以在切脉等涉及男女大防的麻烦事儿上帮衬父亲。可等他们来了三五次之后,吴太妃不无讶异地发现,杭先生倒更像是青乔的学生,在女子的医治上常常求教于她……吴太妃相问之后才知,杭先生的这位女儿自幼就有志于医,得了父亲倾囊相授,再加上跟随父亲四方行医之时,父亲往往还没她跟女患接触得近、望闻得多,是以在医治女子方面,如今她已诚可谓青出于蓝了。这两年来,自己这根枯木竟得以生春,旁人都道是杭先生之功,可只有她才知道——实际上啊,这更有赖于一位年不满十五的小杭大夫。
“杭姑娘,令尊……”吴太妃眼中含着疑惑地问道,“……今日为何没与你同来啊?”
青乔闻言,忙敛容正色,下拜道:“回娘娘的话,家父前些时日,已故去了……”
吴太妃不由得失色,惊声道:“啊!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已有两月了。就在上次来拜见娘娘的几天后,他就……”
吴太妃回想着上次见杭先生那张颊上总是挂着柔和笑意的脸的时候,感伤之余还有十分不解:“令尊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会?”
“家父患上偏枯其实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他平时很注重养护,一直以来从没出过什么岔子。可那天,他在接一个急诊的路上竟突然发病了,等到路人发现时,他已经……走了。”
吴太妃止不住地唏嘘。她是知道青乔家的情况的。青乔的母亲在生青乔时遇到难产,刚把她生下就撒手人寰了,杭先生身为大夫,对此一直心怀愧恨,没再续过弦。杭先生走了,青乔……如今已成孤女了。
吴太妃抬眼看青乔,望见她的神色里,几丝哀戚都被怯生生的坚强包裹着。吴氏忍不住想抱她入怀,可碍于身份只好作罢。
这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子——如今能在哪里栖身呢?吴太妃心中暗叹。蓦然,她心念萌动:难道,还有比她更好的人选么?
近日来,太皇太后明明病体沉重,却还在操心着祁钰的婚事。她虽心中很是反对太皇太后如此操劳,但这毕竟是尊者意,她只能听从。可那日,她入宫看望太皇太后时,太皇太后对她道:“这毕竟是你儿的终身大事,若全由哀家一人作主,哀家自己也觉过意不去。倒不如这样好了,哀家为祁钰选正妻,你再为他择一侧室罢,到时候,两桩好事一起来办。”吴氏从封太妃以来,不好交际,常年待在府中礼佛诵经,京师里她接触过的小辈女子可称得上寥寥。因而,这些时日,吴太妃一直在为婆婆的这番吩咐苦恼。
直到此刻,眼前之人给了她开豁之感:难道,还有比她更好的人选么?
吴太妃会如此想的原因,只是这样做能给青乔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么?并非。——不知道为什么,在青乔的眼睛里,她好像看到了一种祁钰眼中也有的东西。——这貌似才是原因。至于该怎么称呼这种东西,是几分沉静,还是一份洁净,还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单纯?她也不知道。
吴太妃踌躇了好一阵儿,方道:“青乔,有一事……我想相问,若是唐突了你,还望你见谅。”
青乔见吴太妃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很是疑惑,和颜道:“娘娘想问什么事?请但讲无妨。”
吴太妃终于开口道:“我的儿子祁钰,将办婚事了。青乔,若是我说——他的次妃人选,我有意于你,你……会怎么想?”
青乔听此,心中十分诧异,竟半晌忘了回话。
吴太妃心知,所谓次妃,即使是有平妻位份,但说到底,还是不得与夫齐。她怕青乔误会了自己,忙解释道:“青乔,你别误会,我对你绝无轻贱之意。我朝后妃,历来选自民间,连椒房都起于微末,我又怎会对你的家世有什么挑剔。但……我只有为祁钰选一次妃的权限。当然,你若觉不妥,就权当这些话我没说!我就是想到哪儿了就说到哪儿,口随心出、口随心出……”
青乔自然能感受到,吴太妃说话间的小心翼翼,均源自于对自己无比的看重,整颗心都因愧惭而变得沉甸甸的。她垂目低声道:“娘娘,您言重了……对于娘娘的厚爱,民女只怕心中的感铭有所不敷,怎么敢生出您所谓的那般误会。只是……”
“……只是什么?”原来吴太妃只是佯作随意,对此事的心意是很执着的。
“只是民女已经有喜欢的人了。”青乔脱口而出。听到此话是出自己口,青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嘴边一堆现成的借口,自己怎么会没头没脑地来上这么一句?
“原是我下手晚了。”吴太妃笑溶溶地望着青乔,用调侃将此事揭过。
听得青乔的答复,吴太妃内心倒没有多感失落。她只将手覆到青乔下叠的手背上,轻轻爱抚着她,心中泛起浅浅的涟漪:也是,她这样心地女子,心中念的自然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自己的这一问,本就唐突佳人了啊。
“对了娘娘,民女此次拜见,也是来跟您辞行的。”
“辞行?青乔,你要到哪里去啊?”吴太妃惊讶道,眼神中不易察觉地流露出心伤。
青乔听到这个问题,一笑莞尔:“到哪里去……民女且未想好呢,只是打算离开京师了。民女自幼随着家父走江湖,游荡惯了。来京师后,只因为扎根此处的叔伯苦留不使行,我俩这才延宕了两年多。如今,家父的后事已了了,娘娘的病也已无碍了,我也是时惊动征铎了。”
“那你要去做什么呢?”吴太妃的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
“民女只想去做一个走方郎中,一边能承继父业,一边能看遍天下的江山如画和叠彩峰岭。”青乔说时轻松快意,可她心知:一个男子若想选择这样的人生,是唾手可得的,甚至会被视作自甘堕落的;可一个女子若想选择这样的人生,同样会被视作另一门类的自甘堕落的,却绝不会是唾手可得的。可是她已想好了,如果到时候敢来找一个女大夫看病的病患养活不了自己,她就算去当三姑六婆,也不会扔掉这青囊。
吴太妃失神地凝看着陷于遐想的青乔和她嘴角隐含的浅笑,心中满是羡敬之意。她低下眼,望向青乔未缠过足的一双脚,也由衷地笑了,只觉这样的一双脚实在是美,可惜她从五岁那年就已失去了。
可难道有了这样的一双脚,女子就能走天下了?同为女子,吴太妃当然没那么天真。她知道青乔的路将有多难走,可她也知道要劝这个女孩有多难办。
“遇上任何难处了,一定要记得写信告诉我。”吴太妃只感到胸中尚有千言万语想说,却终汇成这一句。
青乔不敢直视吴太妃的脸,只怕眼泪掉出来。她是生下来就没了娘的,但她此刻在想:如果自己的母亲在世,她一定也有着这样一张蔼然煦然的脸罢。
“嗯。”青乔轻声应了,喉咙忽地哽住了。
二人的目光转向窗棂之外,清风拂过,送进来几分晚照下凉森森的秋意。
青乔给吴贤妃切完脉,微笑了笑,对她道:“娘娘的膹菀之症如今已无大碍。但病去如抽丝,娘娘近来切不能大意,还是要按之前的药方再吃半月,之后的半月徐徐减量服用,直至停服。这期间,娘娘要记得少动,若觉得烦闷了,就出到庭院里晒晒太阳罢。古人言负暄如村酿,良有以也。”
“明白了明白了,老身谨遵先生嘱。”吴太妃打趣她的大夫派头,可将话一一都记下了。
青乔对着太妃娘娘扁扁嘴,笑出了梨涡。
吴太妃是很服眼前这位小大夫的。
七八年前,她肺中忽生重疾,很是遭罪,先后请来京师四五位名医,个个都束手无计。这样一直蹉跎到了去年,听说京中来了位叫杭昱的先生,初来乍到就收获着手成春之名,于是府中良医正忙延请他到府中。第一次来时他就携着女儿青乔,那时吴太妃和外人的看法是一样的,以为青乔是杭先生的助手,可以在切脉等涉及男女大防的麻烦事儿上帮衬父亲。可等他们来了三五次之后,吴太妃不无讶异地发现,杭先生倒更像是青乔的学生,在女子的医治上常常求教于她……吴太妃相问之后才知,杭先生的这位女儿自幼就有志于医,得了父亲倾囊相授,再加上跟随父亲四方行医之时,父亲往往还没她跟女患接触得近、望闻得多,是以在医治女子方面,如今她已诚可谓青出于蓝了。这两年来,自己这根枯木竟得以生春,旁人都道是杭先生之功,可只有她才知道——实际上啊,这更有赖于一位年不满十五的小杭大夫。
“杭姑娘,令尊……”吴太妃眼中含着疑惑地问道,“……今日为何没与你同来啊?”
青乔闻言,忙敛容正色,下拜道:“回娘娘的话,家父前些时日,已故去了……”
吴太妃不由得失色,惊声道:“啊!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已有两月了。就在上次来拜见娘娘的几天后,他就……”
吴太妃回想着上次见杭先生那张颊上总是挂着柔和笑意的脸的时候,感伤之余还有十分不解:“令尊年纪轻轻的,怎么就会?”
“家父患上偏枯其实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他平时很注重养护,一直以来从没出过什么岔子。可那天,他在接一个急诊的路上竟突然发病了,等到路人发现时,他已经……走了。”
吴太妃止不住地唏嘘。她是知道青乔家的情况的。青乔的母亲在生青乔时遇到难产,刚把她生下就撒手人寰了,杭先生身为大夫,对此一直心怀愧恨,没再续过弦。杭先生走了,青乔……如今已成孤女了。
吴太妃抬眼看青乔,望见她的神色里,几丝哀戚都被怯生生的坚强包裹着。吴氏忍不住想抱她入怀,可碍于身份只好作罢。
这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子——如今能在哪里栖身呢?吴太妃心中暗叹。蓦然,她心念萌动:难道,还有比她更好的人选么?
近日来,太皇太后明明病体沉重,却还在操心着祁钰的婚事。她虽心中很是反对太皇太后如此操劳,但这毕竟是尊者意,她只能听从。可那日,她入宫看望太皇太后时,太皇太后对她道:“这毕竟是你儿的终身大事,若全由哀家一人作主,哀家自己也觉过意不去。倒不如这样好了,哀家为祁钰选正妻,你再为他择一侧室罢,到时候,两桩好事一起来办。”吴氏从封太妃以来,不好交际,常年待在府中礼佛诵经,京师里她接触过的小辈女子可称得上寥寥。因而,这些时日,吴太妃一直在为婆婆的这番吩咐苦恼。
直到此刻,眼前之人给了她开豁之感:难道,还有比她更好的人选么?
吴太妃会如此想的原因,只是这样做能给青乔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么?并非。——不知道为什么,在青乔的眼睛里,她好像看到了一种祁钰眼中也有的东西。——这貌似才是原因。至于该怎么称呼这种东西,是几分沉静,还是一份洁净,还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单纯?她也不知道。
吴太妃踌躇了好一阵儿,方道:“青乔,有一事……我想相问,若是唐突了你,还望你见谅。”
青乔见吴太妃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很是疑惑,和颜道:“娘娘想问什么事?请但讲无妨。”
吴太妃终于开口道:“我的儿子祁钰,将办婚事了。青乔,若是我说——他的次妃人选,我有意于你,你……会怎么想?”
青乔听此,心中十分诧异,竟半晌忘了回话。
吴太妃心知,所谓次妃,即使是有平妻位份,但说到底,还是不得与夫齐。她怕青乔误会了自己,忙解释道:“青乔,你别误会,我对你绝无轻贱之意。我朝后妃,历来选自民间,连椒房都起于微末,我又怎会对你的家世有什么挑剔。但……我只有为祁钰选一次妃的权限。当然,你若觉不妥,就权当这些话我没说!我就是想到哪儿了就说到哪儿,口随心出、口随心出……”
青乔自然能感受到,吴太妃说话间的小心翼翼,均源自于对自己无比的看重,整颗心都因愧惭而变得沉甸甸的。她垂目低声道:“娘娘,您言重了……对于娘娘的厚爱,民女只怕心中的感铭有所不敷,怎么敢生出您所谓的那般误会。只是……”
“……只是什么?”原来吴太妃只是佯作随意,对此事的心意是很执着的。
“只是民女已经有喜欢的人了。”青乔脱口而出。听到此话是出自己口,青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嘴边一堆现成的借口,自己怎么会没头没脑地来上这么一句?
“原是我下手晚了。”吴太妃笑溶溶地望着青乔,用调侃将此事揭过。
听得青乔的答复,吴太妃内心倒没有多感失落。她只将手覆到青乔下叠的手背上,轻轻爱抚着她,心中泛起浅浅的涟漪:也是,她这样心地女子,心中念的自然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自己的这一问,本就唐突佳人了啊。
“对了娘娘,民女此次拜见,也是来跟您辞行的。”
“辞行?青乔,你要到哪里去啊?”吴太妃惊讶道,眼神中不易察觉地流露出心伤。
青乔听到这个问题,一笑莞尔:“到哪里去……民女且未想好呢,只是打算离开京师了。民女自幼随着家父走江湖,游荡惯了。来京师后,只因为扎根此处的叔伯苦留不使行,我俩这才延宕了两年多。如今,家父的后事已了了,娘娘的病也已无碍了,我也是时惊动征铎了。”
“那你要去做什么呢?”吴太妃的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
“民女只想去做一个走方郎中,一边能承继父业,一边能看遍天下的江山如画和叠彩峰岭。”青乔说时轻松快意,可她心知:一个男子若想选择这样的人生,是唾手可得的,甚至会被视作自甘堕落的;可一个女子若想选择这样的人生,同样会被视作另一门类的自甘堕落的,却绝不会是唾手可得的。可是她已想好了,如果到时候敢来找一个女大夫看病的病患养活不了自己,她就算去当三姑六婆,也不会扔掉这青囊。
吴太妃失神地凝看着陷于遐想的青乔和她嘴角隐含的浅笑,心中满是羡敬之意。她低下眼,望向青乔未缠过足的一双脚,也由衷地笑了,只觉这样的一双脚实在是美,可惜她从五岁那年就已失去了。
可难道有了这样的一双脚,女子就能走天下了?同为女子,吴太妃当然没那么天真。她知道青乔的路将有多难走,可她也知道要劝这个女孩有多难办。
“遇上任何难处了,一定要记得写信告诉我。”吴太妃只感到胸中尚有千言万语想说,却终汇成这一句。
青乔不敢直视吴太妃的脸,只怕眼泪掉出来。她是生下来就没了娘的,但她此刻在想:如果自己的母亲在世,她一定也有着这样一张蔼然煦然的脸罢。
“嗯。”青乔轻声应了,喉咙忽地哽住了。
二人的目光转向窗棂之外,清风拂过,送进来几分晚照下凉森森的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