镯子制作精巧,雕刻着繁琐的花纹,质地光泽更不用说,是上品中的上品,在都城也是重金难求。
这样的好东西出现在这里别提有多违和,更让锦华吃惊的是她曾见过一对一模一样的,至于为何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那对镯子是苍术拿给她看的。
当年王尚书喜得一子,苍术替穆长风去送礼,送的就是这对镯子,而这小孩看起来也就两三岁,年纪也对得上。
锦华在脑海中回忆了下王尚书的样貌体征,和坐在她身旁的人完全不同,当即就摇了摇头,应当只是巧合。
医馆在村子东面,人送到后也不进去,拽着苍术的袖子不给走,不依不饶地说:“我怎么知道你们给的这些银子够不够,怎么说也得先陪我看完郎中,不然钱不够我上哪儿说理去?”
苍术无奈,一张银票可是一百两,不仅能让他买到最名贵的药材治伤,剩下的还能买套宅子。这么看来是被讹上了,苍术自认倒霉又拿出一张银票,没好气地递给他。
岂料那人一巴掌打掉苍术的手,“仗着有几个钱了不起?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带看完郎中买了药,剩余的钱也都拿回去!”
说着,男子一手抱着婴孩,一手拉着苍术就要进医馆,苍术怕他摔着孩子,只好随着他进门。
锦华觉得蹊跷,也从马车上下来,她吩咐小厮在外头等着,自己走了进去。
男子进门后,坐诊的老者惊喜交加,慌忙起身相迎,什么都还没说就先收到一个眼神,点点头去关上门。
好好的关了门,怎么看都像是图谋不轨,锦华感到害怕,躲在苍术身后。
没想到男子把小孩放下去后转身跪地,对着她就行了个大礼,“微臣,叩见陛下。”
锦华呆住了,木木地看着匍匐在地的男子,“啊”了一声,有太多问题想问,却又止于喉头。
苍术率先反应过来,弯腰将人扶起来,“你是先生?你怎么变成这番模样……”
先生,是他们对太傅的尊称,锦华听完当场就不好了。先不说他脸上那道伤,连胡子都被剃得干干净净,声音也变得沙哑,这才导致二人没立刻认出来。
“你是先生,那这孩子……”锦华指了指满地跑的小孩,忽然不敢再说下去。
太傅虽有妻,膝下却无儿女,而他与王尚书私交甚好,若这小孩是王尚书的幺儿,那很可能说明他们一家都遭遇不测了。
锦华光这么一想,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太傅也想起了那一夜的惨状,不禁老泪纵横。
苍术跟着鼻子一酸,终是忍住了,他掏出帕子交给锦华,“当下不是伤感的时候。”
小村子消息不灵通,老者还不知皇都发生了何事,更不知道皇上为何出现在这里。他不敢问,也不敢插话,等几人拾辍拾辍情绪后才扑通跪地。
“小的见过皇上。”
几人心里各自“咯噔”了一下,被拜的苍术更是面色如土,刚想说他拜错人了,就被太傅抢了先机,“皇上与我们有要事相商,你让阿嫂备一些茶水送到后屋,再替我照看一下这孩子。”
老者点点头,领着孩子到了一边。
三人掀开棉帘进了屋,那是间极小的客室,但还算亮堂,他们围着桌子坐下,女主人也端着茶水上来了。
在来客室的路上,太傅就向他们简短地介绍过这二人。老者是他远亲,是年纪差了一辈的平辈,年少时四处学医,中年时娶了这村里一位姑娘,便定居于此。
女主人一走,太傅便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挑重点告诉他们,尤其是那一夜发生的事,一个细节都不敢遗落。
那夜太傅得到消息后立即遣散了府中下人,夫人也跟着出城了,他冒死赶去皇宫,却在宫外看见漫天的火光,听说皇帝驾崩了。
太傅知道此刻再去也是于事无补,便抛去杂念一心逃跑,路过王尚书府邸时想去提醒一番,却不料府中一片狼藉,恍若地狱在人间,地上很是粘稠,每一脚都走得很用力。
王权颠覆,学生焚炀成灰,亲友惨遭屠门。
这一切若是不知还好,偏偏为他亲眼所见。刹那间世界变得空空荡荡,就仿佛没有什么再值得留恋,他欲举剑自刎,却被一声啼哭揪住了灵魂。
两岁的幺儿被王夫人护在怀中,因熟睡躲过一劫。太傅刮去胡子,又在脸上划出一道伤口,马不停蹄来到这里,只为将他托付给表兄表嫂。
锦华知道南荣骞狼子野心,却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动手,“这一切都归咎于我,若非我无能,他们也不会死。”
“陛下和少将军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锦华:“我们打算去西南与穆将军会和,将来必要杀回皇都,那些乱臣贼子,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太傅欣慰地点点头,“你终于有了做帝王的觉悟,只是眼下我们不清楚战况,即便有少将军护你左右,微臣也不敢冒一点险,毕竟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太傅说得很清楚,活着才有机会考虑后路,死了什么都是白搭。
“那依先生看,我们该如何?”锦华两手交握在一起,轻轻地搓着,“皇权易主的事不日就会传遍巴兰,南荣骞肯定对外宣称皇帝是病逝,然后派使者与大姜谈判求和。”
锦华抬头定定地望着太傅,继续说道:“所谓谈判其实是做给外人看的,南荣氏一族早就通敌叛国,割让城池便是先前答应给大姜的报酬。”
太傅已猜到了一二,可当面听锦华说出来依然震惊,“先帝驾崩前一直在暗中调查南荣氏,而且掌握了不少证据,只可惜还不等他有所行动就……如今想来也是古怪,怕不是南荣氏在背后搞鬼。”
锦华被太傅的话点醒,连忙摸出藏在身上那封布满折痕的信,“这是刘公公几经辗转交给我的,说是父皇查清的一些事,我一直没想起来看……”
太傅忽略了锦华脸上的愧色,忙站起来接过那封信,颤抖着把几张纸掏出来,打开。
待看清纸上的字后,太傅愣了,锦华和苍术也愣了。
笺纸上兰重衍的字工整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几处污点,就像是不慎沾了水,墨色四散。
锦华想起在船上的第一日,除了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她想不到别的原因了,“定是那骤雨打得!”
这个说法苍术无法认同,“那日你穿着蓑衣,并没有淋到多少雨,想来应当不是。”
“嗯,若是雨打得,也不会是这样几滴。”太傅举起其中一张笺纸端详了会儿,忽然蹙起眉头,“微臣怎的闻见一股腥味?咦——像是什么河鲜发出来的。”
二人见太傅嗅着上面的味道,鼻子都快贴到纸上了,心照不宣地闭上了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分明是锦华在溶洞里不顾吃相惹的祸。
“倒也无妨,这点污渍不算严重,给微臣点时间就能复原内容。”太傅放下纸不再深究,“天气再冷一些起来便会休战,陛下和少将军不如先在这住上一段时日,待微臣修复好信上字迹再商议不迟。”
锦华踌躇不决,苍术却是干脆地赞成,“至多半月就能迎来短暂的平和,以父亲的实力定能在此期间守住城关,问题是都城那边……”
锦华道:“南荣骞这老狐狸心眼多,绝不会拖延到休战后才悠悠派人来,他想在穆将军发现猫腻前坐稳皇位,就少不了大姜的扶持。”
南荣氏忌惮穆长风,一定会选择隐瞒真相,再编造个理由招安,但穆长风也一定会产生怀疑。南荣氏想借着议和送大姜几座城池,穆长风势必抗旨留在边关,带兵抵御大姜,搞不好还会被安一个造反的罪名。
苍术虽让人给营中带了消息,却不知他们现在具体在何处,一个头两个大,“先生在来的路上可有听说边关的消息?”
太傅微微点头,饮了口茶水说:“微臣在淮北听逃难来的人说:西、南各有两城失守,穆将军南下先收回一城,派手下将士驻扎镇守。眼下将军若是收回了巴郡,那便是往西去了,若是还没有,那便在巴郡。”
锦华听到情势如此严峻后,暗自捏紧了拳头,恨不能回皇都将南荣骞千刀万剐,“为了一己私欲陷巴兰于水火,如此不忠不义不孝之人,必将带领巴兰走向毁灭。苍术,这段时间你试着联系上穆将军,我来想想之后的对策。”
三人谈了一下午,大致有了方向,又趁着晚膳间简略地和主人家说明朝中局势,还有他们要在此叨扰一段时日,并将王尚书幺儿托付与他们。
夫妇二人对皇都发生的事相当震惊,连连表示要住多久都没问题,而听闻让他们抚养小孩后说不出的激动。
太傅嫂子早年干农活操劳伤了根本,即便他表兄如何调理都无法孕育子女,遗憾至今无法放下,眼下这小孩能圆了她一个心愿,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管他从前是什么身份地位。
嫂子当下又对那孩子喜爱不少,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宠溺,“可曾取名?”
太傅怅然一叹,“王忠。吾友给他起名为忠,取自‘竭忠诚而事君兮’,如今反贼当道,也不必再叫这名了。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往后便唤仁礼吧,既已为你二人养子,就跟着姓赵好了。”
这样的好东西出现在这里别提有多违和,更让锦华吃惊的是她曾见过一对一模一样的,至于为何印象这么深刻,是因为那对镯子是苍术拿给她看的。
当年王尚书喜得一子,苍术替穆长风去送礼,送的就是这对镯子,而这小孩看起来也就两三岁,年纪也对得上。
锦华在脑海中回忆了下王尚书的样貌体征,和坐在她身旁的人完全不同,当即就摇了摇头,应当只是巧合。
医馆在村子东面,人送到后也不进去,拽着苍术的袖子不给走,不依不饶地说:“我怎么知道你们给的这些银子够不够,怎么说也得先陪我看完郎中,不然钱不够我上哪儿说理去?”
苍术无奈,一张银票可是一百两,不仅能让他买到最名贵的药材治伤,剩下的还能买套宅子。这么看来是被讹上了,苍术自认倒霉又拿出一张银票,没好气地递给他。
岂料那人一巴掌打掉苍术的手,“仗着有几个钱了不起?我不需要你们的施舍!带看完郎中买了药,剩余的钱也都拿回去!”
说着,男子一手抱着婴孩,一手拉着苍术就要进医馆,苍术怕他摔着孩子,只好随着他进门。
锦华觉得蹊跷,也从马车上下来,她吩咐小厮在外头等着,自己走了进去。
男子进门后,坐诊的老者惊喜交加,慌忙起身相迎,什么都还没说就先收到一个眼神,点点头去关上门。
好好的关了门,怎么看都像是图谋不轨,锦华感到害怕,躲在苍术身后。
没想到男子把小孩放下去后转身跪地,对着她就行了个大礼,“微臣,叩见陛下。”
锦华呆住了,木木地看着匍匐在地的男子,“啊”了一声,有太多问题想问,却又止于喉头。
苍术率先反应过来,弯腰将人扶起来,“你是先生?你怎么变成这番模样……”
先生,是他们对太傅的尊称,锦华听完当场就不好了。先不说他脸上那道伤,连胡子都被剃得干干净净,声音也变得沙哑,这才导致二人没立刻认出来。
“你是先生,那这孩子……”锦华指了指满地跑的小孩,忽然不敢再说下去。
太傅虽有妻,膝下却无儿女,而他与王尚书私交甚好,若这小孩是王尚书的幺儿,那很可能说明他们一家都遭遇不测了。
锦华光这么一想,眼泪就忍不住掉了下来,太傅也想起了那一夜的惨状,不禁老泪纵横。
苍术跟着鼻子一酸,终是忍住了,他掏出帕子交给锦华,“当下不是伤感的时候。”
小村子消息不灵通,老者还不知皇都发生了何事,更不知道皇上为何出现在这里。他不敢问,也不敢插话,等几人拾辍拾辍情绪后才扑通跪地。
“小的见过皇上。”
几人心里各自“咯噔”了一下,被拜的苍术更是面色如土,刚想说他拜错人了,就被太傅抢了先机,“皇上与我们有要事相商,你让阿嫂备一些茶水送到后屋,再替我照看一下这孩子。”
老者点点头,领着孩子到了一边。
三人掀开棉帘进了屋,那是间极小的客室,但还算亮堂,他们围着桌子坐下,女主人也端着茶水上来了。
在来客室的路上,太傅就向他们简短地介绍过这二人。老者是他远亲,是年纪差了一辈的平辈,年少时四处学医,中年时娶了这村里一位姑娘,便定居于此。
女主人一走,太傅便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挑重点告诉他们,尤其是那一夜发生的事,一个细节都不敢遗落。
那夜太傅得到消息后立即遣散了府中下人,夫人也跟着出城了,他冒死赶去皇宫,却在宫外看见漫天的火光,听说皇帝驾崩了。
太傅知道此刻再去也是于事无补,便抛去杂念一心逃跑,路过王尚书府邸时想去提醒一番,却不料府中一片狼藉,恍若地狱在人间,地上很是粘稠,每一脚都走得很用力。
王权颠覆,学生焚炀成灰,亲友惨遭屠门。
这一切若是不知还好,偏偏为他亲眼所见。刹那间世界变得空空荡荡,就仿佛没有什么再值得留恋,他欲举剑自刎,却被一声啼哭揪住了灵魂。
两岁的幺儿被王夫人护在怀中,因熟睡躲过一劫。太傅刮去胡子,又在脸上划出一道伤口,马不停蹄来到这里,只为将他托付给表兄表嫂。
锦华知道南荣骞狼子野心,却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动手,“这一切都归咎于我,若非我无能,他们也不会死。”
“陛下和少将军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锦华:“我们打算去西南与穆将军会和,将来必要杀回皇都,那些乱臣贼子,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太傅欣慰地点点头,“你终于有了做帝王的觉悟,只是眼下我们不清楚战况,即便有少将军护你左右,微臣也不敢冒一点险,毕竟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太傅说得很清楚,活着才有机会考虑后路,死了什么都是白搭。
“那依先生看,我们该如何?”锦华两手交握在一起,轻轻地搓着,“皇权易主的事不日就会传遍巴兰,南荣骞肯定对外宣称皇帝是病逝,然后派使者与大姜谈判求和。”
锦华抬头定定地望着太傅,继续说道:“所谓谈判其实是做给外人看的,南荣氏一族早就通敌叛国,割让城池便是先前答应给大姜的报酬。”
太傅已猜到了一二,可当面听锦华说出来依然震惊,“先帝驾崩前一直在暗中调查南荣氏,而且掌握了不少证据,只可惜还不等他有所行动就……如今想来也是古怪,怕不是南荣氏在背后搞鬼。”
锦华被太傅的话点醒,连忙摸出藏在身上那封布满折痕的信,“这是刘公公几经辗转交给我的,说是父皇查清的一些事,我一直没想起来看……”
太傅忽略了锦华脸上的愧色,忙站起来接过那封信,颤抖着把几张纸掏出来,打开。
待看清纸上的字后,太傅愣了,锦华和苍术也愣了。
笺纸上兰重衍的字工整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有几处污点,就像是不慎沾了水,墨色四散。
锦华想起在船上的第一日,除了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她想不到别的原因了,“定是那骤雨打得!”
这个说法苍术无法认同,“那日你穿着蓑衣,并没有淋到多少雨,想来应当不是。”
“嗯,若是雨打得,也不会是这样几滴。”太傅举起其中一张笺纸端详了会儿,忽然蹙起眉头,“微臣怎的闻见一股腥味?咦——像是什么河鲜发出来的。”
二人见太傅嗅着上面的味道,鼻子都快贴到纸上了,心照不宣地闭上了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分明是锦华在溶洞里不顾吃相惹的祸。
“倒也无妨,这点污渍不算严重,给微臣点时间就能复原内容。”太傅放下纸不再深究,“天气再冷一些起来便会休战,陛下和少将军不如先在这住上一段时日,待微臣修复好信上字迹再商议不迟。”
锦华踌躇不决,苍术却是干脆地赞成,“至多半月就能迎来短暂的平和,以父亲的实力定能在此期间守住城关,问题是都城那边……”
锦华道:“南荣骞这老狐狸心眼多,绝不会拖延到休战后才悠悠派人来,他想在穆将军发现猫腻前坐稳皇位,就少不了大姜的扶持。”
南荣氏忌惮穆长风,一定会选择隐瞒真相,再编造个理由招安,但穆长风也一定会产生怀疑。南荣氏想借着议和送大姜几座城池,穆长风势必抗旨留在边关,带兵抵御大姜,搞不好还会被安一个造反的罪名。
苍术虽让人给营中带了消息,却不知他们现在具体在何处,一个头两个大,“先生在来的路上可有听说边关的消息?”
太傅微微点头,饮了口茶水说:“微臣在淮北听逃难来的人说:西、南各有两城失守,穆将军南下先收回一城,派手下将士驻扎镇守。眼下将军若是收回了巴郡,那便是往西去了,若是还没有,那便在巴郡。”
锦华听到情势如此严峻后,暗自捏紧了拳头,恨不能回皇都将南荣骞千刀万剐,“为了一己私欲陷巴兰于水火,如此不忠不义不孝之人,必将带领巴兰走向毁灭。苍术,这段时间你试着联系上穆将军,我来想想之后的对策。”
三人谈了一下午,大致有了方向,又趁着晚膳间简略地和主人家说明朝中局势,还有他们要在此叨扰一段时日,并将王尚书幺儿托付与他们。
夫妇二人对皇都发生的事相当震惊,连连表示要住多久都没问题,而听闻让他们抚养小孩后说不出的激动。
太傅嫂子早年干农活操劳伤了根本,即便他表兄如何调理都无法孕育子女,遗憾至今无法放下,眼下这小孩能圆了她一个心愿,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管他从前是什么身份地位。
嫂子当下又对那孩子喜爱不少,看他的眼神都多了几分宠溺,“可曾取名?”
太傅怅然一叹,“王忠。吾友给他起名为忠,取自‘竭忠诚而事君兮’,如今反贼当道,也不必再叫这名了。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往后便唤仁礼吧,既已为你二人养子,就跟着姓赵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