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珠槿艳,槐安晓梦,场场空欢。
智元帝姬端坐在帘幕后,嬷嬷怀里哄着世子,一切都按照她的愿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几个婢子跪在一旁,为她更衣。绾髻金钗,锦裳齐楚,展眼舒眉。
“恭请王世子继位!”
南岐王臣肘行膝步,跪拜南岐先王之子,今时的南岐新王。
智元帝姬接过嬷嬷怀里的世子,一展华服,步步登高,稳当坐定于王位之上。
今时今日,她从有孕至生产的苦楚,湮没在俯首称臣的膜拜声中,不绝于耳。
智元帝姬骄人之势,她才是最后的赢家。如此,她便不算是愧对先王的嘱托。
兴尽悲来,恍惚间,智元帝姬的身后落下一双沉重的大手,她微微一怔,才稳住身形。她不可置信地腾出一只手,向上摸索,直至感受到了来者手上厚实的旧茧,才作罢。
无声无息,智元帝姬已然潸然泪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原来她每每深夜的祈祷和执念,都有回音。智元帝姬深知背后的人是逝去的南岐先王,可她不敢回头,生怕她的回眸,换不来所求之人。
起初她为了家国大义,南下和亲,原以为至此与爱情失之交臂。可南岐先王勒布敦厚温和,从未苛求于她。她与先王琴瑟和鸣,称得上和亲同音的一段佳话。
生死有命,先王的猝然离世,断送了她的无垠情愫,甚至连她在南岐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倘若不是她怀有遗腹子,铁律清规,她只能委身于下一继位者。若不是还有逆转的可能,她只怕已是泉下魂,就此随先王去了。
妇人之身,她岂敢祸乱朝政?
无权无势,只得是弃子。
寒来暑往,离燕归巢,家书几行。智元帝姬不是矫情的女子,拜别父君、母后时,涌上心间的离愁已然释怀。和亲年间,欧阳舜华把智元为数不多寄来的书信视若珍宝。
提笔无绪,智元帝姬为了自保,寥寥几笔的谎言,却挑起了如今无休无止的战乱。
她是身不由己,可她手上沾染了无辜之人的鲜血,身上背负了千古叛国的罪名,她的“离经叛道”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再无回路。
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可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智元帝姬嘴角染上笑意,缓缓从梦中醒了过来。陌生的床帏,窄小的房屋,昨夜的血腥味依然笼罩在屋子里,未曾散去。
智元帝姬敲了敲脑袋,不知何时她的额头上已经被缠上了抹额,身上盖着的被子也加厚了些,压低她透不过气。
“快去通报一声,智元帝姬醒了。”
掌事的婢女吩咐道。
“这屋子闷着人,把那窗户打开。”
智元帝姬倚靠在榻边,发号施令着。
“帝姬还在月子中,不易见风。小公主已经被奶娘抱去喂奶了,帝姬先把这补药喝了吧。”
婢女一边说着,一边呈上药碗。
智元帝姬顿时挺直了身子,怒目横眉,“你说什么,本宫生的是公主?!”
底下的人的身形颤瑟,不敢答话,只得派人去请朝锦歌。
***
谢妫和军医在三皇子的床榻边守了一夜,宋境退了烧,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谢妫伏在榻边,呼吸声此起彼伏。军医握着手头的医籍,心中却是五味杂成。
面前的谢妫,他看不上的黄毛小儿,顶住了这一夜的压力,即使他救治的人是皇亲贵族,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有条不紊地进行医治。军医行医数年,曾经拥有过的平常心或许早已分成三六九等;他握针的手也会因为面前人的身份而颤抖不止。
而谢妫依旧保持学医的初衷,总是比他纯粹得多。军医一声长叹,不知是在感慨曾经像谢妫一般救死扶伤的少年郎一去不返,还是在叹惜后浪崛起前浪黯淡的世事无常。
李欢提溜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踏入屋内,可她打开食盒的声响,还是惊了浅眠的谢妫。
“我原想着给军医和谢公子送些吃食,不想扰了你们二人歇息。”
李欢一边将食盒里的菜肴端上桌,一边示歉。
“城主客气了,我和谢公子一夜未眠,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多谢城主的关怀。”
军医不拘小节,端起热粥,吸溜吸溜就喝了起来。
谢妫伸了伸落枕的脖颈,有些为难道:“多谢李姑娘好意,只是谢妫还未洗漱......”
军医皱眉,直接打断道:“何必如此拘谨?大行不顾细谨。”
谢妫听了军医的话,径直上了桌,也端起热粥,小口嘬饮起来。
军医放下空碗,转手又拿起医籍递给了谢妫。
“近日我翻阅书籍,加之结合南岐俘虏对瘿疾的叙述,我断定南岐人是胎里带病,恐与南岐饮食习性有关。”
军医捋了捋杂生的胡须,望着谢妫。
谢妫嘴里还含着半块饼,手里不断翻动军医的书籍,军医心细如发,竟然将南岐俘虏的无心之言,一笔一画,记录在册。
“南岐俘虏的言论翻不出什么水花,只是无一例外,都谈及了南岐的水质。南岐水甘不似朝都,或许就是饮水出了岔子。”
军医没有抬头,漫不经心地吃着盘子里的餐食。军医心灵性巧,谢妫自叹不如。原先军医和他就南岐瘿疾的医治不欢而散,如今却能不计前嫌,为瘿疾的救治提点一二,谢妫已是万分感激。
“多谢军医指点。”
谢妫俯身就是一拜。
军医端着碗,肆意摆了摆手,脸却泛上了红光。
李欢冁然一笑,却被外面的慌乱声乱了神。
婢女将礼仪抛却脑后,径直跪在屋内,口不择言:“城主,智元帝姬......帝姬怕是疯了!”
伺候智元帝姬的婢女多是李欢从郾城一路带来的亲信,临时出了乱子,自是向李欢求援。
李欢正颜厉色,呵斥道:“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帝姬生产受了惊,还不将小公主立刻抱了去!”
语罢,李欢欠身,与谢妫和军医告别,就要随婢女出去。
婢女支支吾吾,没敢再搭话。毕竟此事就是因小公主而起啊......
军医撂下筷子,并未对此感到诧异。
“智元帝姬贵为南岐王后,嫁入南岐已经多年,虽是瑶城诞下小公主,可小公主还是南岐的血脉......”
谢妫听懂了军医的弦外之音,搁下碗,就冲了出去。若是瘿疾真是胎里带病,那么在智元帝姬腹中成长的小公主必然罹患此疾。
阴差阳错,或许小公主的患病与否,能够揭盖瘿疾不为人知的秘密。
***
朝锦歌哄了哄襁褓中熟睡的小公主,蹑手蹑脚进了智元帝姬的屋子。
褐色的汤药撒了一地,药碗连带着药罐摔碎在一旁,被褥和抹额被扔下了床榻,屋内一片狼藉。
朝锦歌抱着孩子的手不经加了力度,四处张望寻着智元帝姬的身影。
智元帝姬赤着脚,蜷缩着身子,躲在床榻一隅,嘴里不停念叨着:“都是哄骗我的,都是哄骗我的......”
朝锦歌愣在原地,看了看怀中安详的小公主,竟觉得眼前的智元帝姬有些陌生,不敢向前,生怕她对小公主不利。
虎毒不食子,可朝锦歌不得不防。何其讽刺?
智元帝姬认出了朝锦歌便是昨夜为她接生的人,视线下移,终于发现了她怀里的异样。脩然她蓦地起身,就要抢过朝锦歌怀里的小公主。
朝锦歌躲闪不及,更怕伤了智元帝姬,差点摔倒在碎渣上。幸好宋城及时赶到,稳住了朝锦歌的身子。朝锦歌立刻被宋城护在身后,李欢和谢妫也及时赶到,候在一侧。
朝锦歌见智元帝姬怀里捧着小公主,还想向前劝说,又被宋城拦下。
宋城轻声道:“即使智元帝姬一心渴求世子,也不会对自己的女儿下手。”
小公主只是翻了身,又陷入了沉睡。智元帝姬摇晃着身子,轻轻将孩子放在了床榻上。她泪眼婆娑,却全然没有初为人母的喜悦。
事实已定,她与孩子在南岐的一席之地早已葬送,再无出路。
智元帝姬顺了顺自己凌乱的头发,赤脚就下了榻。
“找个男胎,把我送回南岐。”
她回头望了望榻上的孩子,眼神里多了份不舍和坚毅。若是想要孩子和她都存活于世,她只得用这个法子。也许旁人都觉得智元帝姬失心疯了,可朝锦歌却知道她是真的要舍弃了自己的孩子。
“小公主尚在襁褓之中,娘娘说出这样的话……”
朝锦歌抬眸与智元帝姬对望,没有一丝惧意。她称呼智元帝姬娘娘而非帝姬,此刻她只认定智元帝姬的身份是南岐王后而非朝都帝姬。
“我必须如此!”
智元帝姬吼叫着,全然没了无论作为南岐王后还是朝都帝姬的风度。现在披发佯狂的她只是一个为权利癫狂的女子,只是一个心如刀刺的母亲。
“娘娘口口声声,全然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着想,可这与小公主何干?她又何错之有啊?!”
朝锦歌感慨激昂,宋城知道她不仅是为了小公主愤愤不平,更是为自己而嗔怪父母的不作为。
宋城又何尝不是如此?
若是父母为了一己私欲,狠心抛下自己的孩儿,这样的父母还配称之为生身父母吗?一介孩童为何要穿插于他们所谓的爱恨情仇也好、耳目之欲也罢;他不过只是个孩童,她不过只是个孩童。
“娘娘还是在这里安心歇息,我等已经差人向君主禀明实情,娘娘不仅是南岐王后更是我朝都帝姬,不过娘娘背地里做了什么勾当,玩弄权政还是滥杀无辜;终是要偿还殆尽,无处可逃。”
宋城话语里夹枪带棒,无形中为智元帝姬判了刑。
谢妫也在宋城的眼神暗示下,抱起了床榻上的小公主,远离了智元帝姬。谢妫轻轻轻轻揭开小公主的被褥,摸了摸她的脖颈处。虽然小公主年幼,但脖颈处的异样谢妫却能轻易感知。看来南岐人罹患的瘿疾果真是胎里带病,连小公主都未曾幸免。
“我们就不打搅娘娘休息了。”
随着宋城等人的离开,屋子里顷刻昏暗了下去。智元帝姬心若死灰,未来渺茫,她于朝都已有判国之罪,她于南岐已无一席之地;果真应了宋城那句—无处可逃。
智元帝姬端坐在帘幕后,嬷嬷怀里哄着世子,一切都按照她的愿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几个婢子跪在一旁,为她更衣。绾髻金钗,锦裳齐楚,展眼舒眉。
“恭请王世子继位!”
南岐王臣肘行膝步,跪拜南岐先王之子,今时的南岐新王。
智元帝姬接过嬷嬷怀里的世子,一展华服,步步登高,稳当坐定于王位之上。
今时今日,她从有孕至生产的苦楚,湮没在俯首称臣的膜拜声中,不绝于耳。
智元帝姬骄人之势,她才是最后的赢家。如此,她便不算是愧对先王的嘱托。
兴尽悲来,恍惚间,智元帝姬的身后落下一双沉重的大手,她微微一怔,才稳住身形。她不可置信地腾出一只手,向上摸索,直至感受到了来者手上厚实的旧茧,才作罢。
无声无息,智元帝姬已然潸然泪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原来她每每深夜的祈祷和执念,都有回音。智元帝姬深知背后的人是逝去的南岐先王,可她不敢回头,生怕她的回眸,换不来所求之人。
起初她为了家国大义,南下和亲,原以为至此与爱情失之交臂。可南岐先王勒布敦厚温和,从未苛求于她。她与先王琴瑟和鸣,称得上和亲同音的一段佳话。
生死有命,先王的猝然离世,断送了她的无垠情愫,甚至连她在南岐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倘若不是她怀有遗腹子,铁律清规,她只能委身于下一继位者。若不是还有逆转的可能,她只怕已是泉下魂,就此随先王去了。
妇人之身,她岂敢祸乱朝政?
无权无势,只得是弃子。
寒来暑往,离燕归巢,家书几行。智元帝姬不是矫情的女子,拜别父君、母后时,涌上心间的离愁已然释怀。和亲年间,欧阳舜华把智元为数不多寄来的书信视若珍宝。
提笔无绪,智元帝姬为了自保,寥寥几笔的谎言,却挑起了如今无休无止的战乱。
她是身不由己,可她手上沾染了无辜之人的鲜血,身上背负了千古叛国的罪名,她的“离经叛道”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再无回路。
好在,一切都结束了。
可一切,真的结束了吗?
智元帝姬嘴角染上笑意,缓缓从梦中醒了过来。陌生的床帏,窄小的房屋,昨夜的血腥味依然笼罩在屋子里,未曾散去。
智元帝姬敲了敲脑袋,不知何时她的额头上已经被缠上了抹额,身上盖着的被子也加厚了些,压低她透不过气。
“快去通报一声,智元帝姬醒了。”
掌事的婢女吩咐道。
“这屋子闷着人,把那窗户打开。”
智元帝姬倚靠在榻边,发号施令着。
“帝姬还在月子中,不易见风。小公主已经被奶娘抱去喂奶了,帝姬先把这补药喝了吧。”
婢女一边说着,一边呈上药碗。
智元帝姬顿时挺直了身子,怒目横眉,“你说什么,本宫生的是公主?!”
底下的人的身形颤瑟,不敢答话,只得派人去请朝锦歌。
***
谢妫和军医在三皇子的床榻边守了一夜,宋境退了烧,也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谢妫伏在榻边,呼吸声此起彼伏。军医握着手头的医籍,心中却是五味杂成。
面前的谢妫,他看不上的黄毛小儿,顶住了这一夜的压力,即使他救治的人是皇亲贵族,他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有条不紊地进行医治。军医行医数年,曾经拥有过的平常心或许早已分成三六九等;他握针的手也会因为面前人的身份而颤抖不止。
而谢妫依旧保持学医的初衷,总是比他纯粹得多。军医一声长叹,不知是在感慨曾经像谢妫一般救死扶伤的少年郎一去不返,还是在叹惜后浪崛起前浪黯淡的世事无常。
李欢提溜着食盒,轻手轻脚地踏入屋内,可她打开食盒的声响,还是惊了浅眠的谢妫。
“我原想着给军医和谢公子送些吃食,不想扰了你们二人歇息。”
李欢一边将食盒里的菜肴端上桌,一边示歉。
“城主客气了,我和谢公子一夜未眠,此时早已饥肠辘辘,多谢城主的关怀。”
军医不拘小节,端起热粥,吸溜吸溜就喝了起来。
谢妫伸了伸落枕的脖颈,有些为难道:“多谢李姑娘好意,只是谢妫还未洗漱......”
军医皱眉,直接打断道:“何必如此拘谨?大行不顾细谨。”
谢妫听了军医的话,径直上了桌,也端起热粥,小口嘬饮起来。
军医放下空碗,转手又拿起医籍递给了谢妫。
“近日我翻阅书籍,加之结合南岐俘虏对瘿疾的叙述,我断定南岐人是胎里带病,恐与南岐饮食习性有关。”
军医捋了捋杂生的胡须,望着谢妫。
谢妫嘴里还含着半块饼,手里不断翻动军医的书籍,军医心细如发,竟然将南岐俘虏的无心之言,一笔一画,记录在册。
“南岐俘虏的言论翻不出什么水花,只是无一例外,都谈及了南岐的水质。南岐水甘不似朝都,或许就是饮水出了岔子。”
军医没有抬头,漫不经心地吃着盘子里的餐食。军医心灵性巧,谢妫自叹不如。原先军医和他就南岐瘿疾的医治不欢而散,如今却能不计前嫌,为瘿疾的救治提点一二,谢妫已是万分感激。
“多谢军医指点。”
谢妫俯身就是一拜。
军医端着碗,肆意摆了摆手,脸却泛上了红光。
李欢冁然一笑,却被外面的慌乱声乱了神。
婢女将礼仪抛却脑后,径直跪在屋内,口不择言:“城主,智元帝姬......帝姬怕是疯了!”
伺候智元帝姬的婢女多是李欢从郾城一路带来的亲信,临时出了乱子,自是向李欢求援。
李欢正颜厉色,呵斥道:“慌慌张张像什么样子!帝姬生产受了惊,还不将小公主立刻抱了去!”
语罢,李欢欠身,与谢妫和军医告别,就要随婢女出去。
婢女支支吾吾,没敢再搭话。毕竟此事就是因小公主而起啊......
军医撂下筷子,并未对此感到诧异。
“智元帝姬贵为南岐王后,嫁入南岐已经多年,虽是瑶城诞下小公主,可小公主还是南岐的血脉......”
谢妫听懂了军医的弦外之音,搁下碗,就冲了出去。若是瘿疾真是胎里带病,那么在智元帝姬腹中成长的小公主必然罹患此疾。
阴差阳错,或许小公主的患病与否,能够揭盖瘿疾不为人知的秘密。
***
朝锦歌哄了哄襁褓中熟睡的小公主,蹑手蹑脚进了智元帝姬的屋子。
褐色的汤药撒了一地,药碗连带着药罐摔碎在一旁,被褥和抹额被扔下了床榻,屋内一片狼藉。
朝锦歌抱着孩子的手不经加了力度,四处张望寻着智元帝姬的身影。
智元帝姬赤着脚,蜷缩着身子,躲在床榻一隅,嘴里不停念叨着:“都是哄骗我的,都是哄骗我的......”
朝锦歌愣在原地,看了看怀中安详的小公主,竟觉得眼前的智元帝姬有些陌生,不敢向前,生怕她对小公主不利。
虎毒不食子,可朝锦歌不得不防。何其讽刺?
智元帝姬认出了朝锦歌便是昨夜为她接生的人,视线下移,终于发现了她怀里的异样。脩然她蓦地起身,就要抢过朝锦歌怀里的小公主。
朝锦歌躲闪不及,更怕伤了智元帝姬,差点摔倒在碎渣上。幸好宋城及时赶到,稳住了朝锦歌的身子。朝锦歌立刻被宋城护在身后,李欢和谢妫也及时赶到,候在一侧。
朝锦歌见智元帝姬怀里捧着小公主,还想向前劝说,又被宋城拦下。
宋城轻声道:“即使智元帝姬一心渴求世子,也不会对自己的女儿下手。”
小公主只是翻了身,又陷入了沉睡。智元帝姬摇晃着身子,轻轻将孩子放在了床榻上。她泪眼婆娑,却全然没有初为人母的喜悦。
事实已定,她与孩子在南岐的一席之地早已葬送,再无出路。
智元帝姬顺了顺自己凌乱的头发,赤脚就下了榻。
“找个男胎,把我送回南岐。”
她回头望了望榻上的孩子,眼神里多了份不舍和坚毅。若是想要孩子和她都存活于世,她只得用这个法子。也许旁人都觉得智元帝姬失心疯了,可朝锦歌却知道她是真的要舍弃了自己的孩子。
“小公主尚在襁褓之中,娘娘说出这样的话……”
朝锦歌抬眸与智元帝姬对望,没有一丝惧意。她称呼智元帝姬娘娘而非帝姬,此刻她只认定智元帝姬的身份是南岐王后而非朝都帝姬。
“我必须如此!”
智元帝姬吼叫着,全然没了无论作为南岐王后还是朝都帝姬的风度。现在披发佯狂的她只是一个为权利癫狂的女子,只是一个心如刀刺的母亲。
“娘娘口口声声,全然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着想,可这与小公主何干?她又何错之有啊?!”
朝锦歌感慨激昂,宋城知道她不仅是为了小公主愤愤不平,更是为自己而嗔怪父母的不作为。
宋城又何尝不是如此?
若是父母为了一己私欲,狠心抛下自己的孩儿,这样的父母还配称之为生身父母吗?一介孩童为何要穿插于他们所谓的爱恨情仇也好、耳目之欲也罢;他不过只是个孩童,她不过只是个孩童。
“娘娘还是在这里安心歇息,我等已经差人向君主禀明实情,娘娘不仅是南岐王后更是我朝都帝姬,不过娘娘背地里做了什么勾当,玩弄权政还是滥杀无辜;终是要偿还殆尽,无处可逃。”
宋城话语里夹枪带棒,无形中为智元帝姬判了刑。
谢妫也在宋城的眼神暗示下,抱起了床榻上的小公主,远离了智元帝姬。谢妫轻轻轻轻揭开小公主的被褥,摸了摸她的脖颈处。虽然小公主年幼,但脖颈处的异样谢妫却能轻易感知。看来南岐人罹患的瘿疾果真是胎里带病,连小公主都未曾幸免。
“我们就不打搅娘娘休息了。”
随着宋城等人的离开,屋子里顷刻昏暗了下去。智元帝姬心若死灰,未来渺茫,她于朝都已有判国之罪,她于南岐已无一席之地;果真应了宋城那句—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