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偏偏剩下一个失眠者—宋城。
“深更半夜,殿下还未曾歇息,可有心事尚未了结?”
宋城听闻熟悉的女声,不禁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瑶城戒备森严,你如何混淆视听竟然敢在城内现身。”
宋城警惕地瞟视四周,深怕阿若的行踪被旁人察觉,暴露他们此前互相利用牟利的动作。
“我既然光明正大的在殿下面前现身,已然备了万全之策。”
阿若不屑一顾,无论是对瑶城的警戒,还是对宋城多此一举的顾虑。
宋城嗤笑道:“万全之策?若是你真的有万全之策,现如今的三皇子早该是一具死尸,不该出现在瑶城。”
宋城对阿若未能遵守诺言而心生不满。
“天时地利人和,殿下在南岐狱中,不过随意为之,就能轻而易举了结了三皇子。殿下,为何不动手?”阿若似早有预备,并不讶异宋城的讽刺挖苦,倒是反将一军。
宋城一时语噎,答不上话。
“殿下一时的心慈手软,却造就了日后的无穷后患。”阿若继续说教,不只为点醒宋城,更是为了告诫自己。
要不是她一时被璇姬的伪善遮蔽了双目,留得她苟延残喘的时机,阿若也不会就此上了她的当,被璇姬哄骗喝下迷药,当了这场闹剧的替罪羊。
要不是宋城在牢狱中大发慈悲,放了宋境一条生路,只怕宋境熬不过南岐的酷刑,垂死于此。如此这般,宋城才能如愿以偿,除去这条路上最大的隐患。
宋城默不作声,心里也在反省自身。可如今事实已定,明日宋境和智元帝姬登上返还朝都的归途,即使宋境断了左臂,但捡回了一条性命,也在军中树立了威望。他仍旧是嫡子,而他宋城依旧低人一等,再难翻身。
阿若见宋城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只觉时机成熟。“朝都远在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难免不会出现意外。”
阿若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既然三皇子命大,在南岐王宫逃过一死,那她便让宋境悄无声息惨死于归途,有命来没命归,只道是命运弄人。
“重兵把守,只怕你还没近三皇子的身,就会被其身边人觉察。”
几次三番,宋城不得不疑阿若的行事能力。可他心中却有连绵不断的声音叫嚣着,蠢蠢欲动。
“除了我和殿下有着同样的使愿,还有谁与殿下同行?”宋境毕竟是嫡出之子,他日继承君主之位,无论残缺与否,也算是名正言顺。又有谁会把名不经传的宋城放在眼里?
阿若看穿了宋城单打独斗且不能曝露野心的事实,就是吃定了宋城的欲望不会轻易消逝,他对君主位置的执念,或许是与生俱来。
“若是等到三皇子回宫接受了治疗,东山再起不在话下。那时殿下苦心经营、数年谋求的一切,只怕是化为虚无。”阿若善于心计,趁热打铁,继续挑拨宋城内心的欲望与焦躁。
“天高路远,不知明日三皇子会从何道返还?朝都又将派遣多少将士一同前往?”
阿若眼神凌冽,只为套出真言。
宋城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但若想成事,又把自己择得干净,只能与阿若同路。
“六千人同行,由莫涛将军亲自护送,顺道送郾城城主返回郾城。”
宋城缓缓道来,爽快的让阿若难辨真假。
“殿下所言......”
“你我如今是同船而行,慎言穷途末路,我没有理由诓骗你。”
宋城出言打断了阿若的满腹疑惑,阿若也没有再继续追问。
阿若搭言,“既如此,奴可证三皇子明日走不出郾城。殿下少了争竞的对手,又脱了身上的嫌疑,阿若也可恭命交差,两相宜。但阿若与殿下始终不是同路人,阿若不是殿下手里的毒刃,不可能臣服于殿下。待此事了结,阿若觅谋生之道,殿下寻光明正途,两不误。”
直至最后,阿若还是不能心甘情愿入宋城的部下,极力撇清她与宋城的纷乱纠葛。
等到宋城的背影湮没在黑夜中,阿若背后的人才恍然现身。
南岐右护法斜眼看着阿若,摆袖一震,好不得意。“不成想怂恿你行事的对象竟然是朝都四皇子。朝都人谓之虚假,竟连自己的手足都容不下。”
阿若冷眼相待,“与其在这里做无谓的感叹,不如仔细想想明日的对策。”
右护法长叹短嘘,好似胜券在握。“区区六千人,不足为患。今夜我向王上借南岐王军万人,明日来个瓮中捉鳖,他们,无处可逃。”
阿若沉默,一个转身,翻下墙去。右护法见此不甘示弱,紧随其步伐。
南岐王军列阵万人,右护法轻而易举借走南岐王军万人,那明日南岐与朝都对战的人数锐减,势必给南岐埋下隐患。换言之,勒朗为了追回智元帝姬,为了绞杀宋境,甚至不惜以明日战局败绩而告终。
穷兵黩武,远不止勒朗一人。
宋城苟着身子,看似消失在阿若的视野中,实际却是躲在遮挡视线的暗处,监视着阿若的一举一动,毕竟他对瑶城的地形总是比阿若熟悉得多。
阿若此前向他索求用以保胎的药物,宋城已经觉察出了端倪;加之坐实了智元帝姬有孕之实,阿若的行动轨迹不难猜出。
她先是借智元帝姬的名义,名正言顺入了南岐王宫,一边在帝姬面前蛊惑人心,一边暗中算计如何折磨宋境。不知她用了何等的法子,迫使勒朗不顾帝姬的颜面和妥协,依旧对宋境用了酷刑。
如今阿若又伙同勒朗的护法,只为了夺取三皇子的性命,想要闹得朝都鸡犬不宁,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则两人心怀各异,终究不是一条心。
只可惜阿若棋差一招,宋城是利欲熏天,渴求君主之位,也视宋境为眼中钉,妄图除之后快。可有前车之鉴,他断然不会相信心不向他的人,不会将夺势压在阿若一人之身。
宋城留有后手,故意告知阿若错误的行军数列,他窥视了阿若与右护法的交谈,既然阿若借用南岐王军之力,那么明日宋境只得死,不得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宋城的目的已然达成,可他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朝都与南岐鏖战已久,劳民伤财,民怨四起。唯有早日结束霍乱,朝都才能得以平息由君主错意决断带来的种种弊端。
明日宋境是由莫涛将军亲自护送,也是走郾城那条道不假,可行军人数,宋城不假思索,虚报了。原只有两千人同行,硬生生被宋城编成了六千大军的谎言。
权衡得失,以两千人牵制南岐王军万人,以换明日终战朝都大获全胜。扪心自问,这是桩错不了的买卖。可难道世间万事仅仅只凭利弊就能斩获结果吗?
宋城不知。
他只知道,宋境是他的对敌,万不能留他性命。他只知道,莫涛年高位重,又对宋境青睐有加,绝不会为他宋城所用。他只知道,朝都朝堂上风云诡谲、老臣们各为一派争执两端,亟需年轻小辈的冲击或加持。
满城风雨,殃及池鱼。
竟然他们不能为他所用,弃了他们又有何不可!
***
“父亲先行,一路顺风。”
莫殇披着战甲,握着剑的手不禁颤抖着,依然挤出笑意向莫涛告别。
朝锦歌将手中的红缨枪交由宋城,亲自扶李欢上了马车。
“今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将军再见?”
李欢拽着朝锦歌的纤手,不舍与几次三番救她性命且赋予她新生的恩人别离。
朝锦歌赶忙开解道:“你现在是郾城城主,日后我来郾城短居,自有相见之时。”
她救李欢跳脱世俗枷锁、重获新生;李欢在她重伤之时,立于床头对她关怀备至,她们二人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患难真情。
朝锦歌瞥了瞥坐在马车另一侧神情恍惚的智元帝姬,又看了看李欢怀中的小公主,叮嘱道:“帝姬身体不适,路上还得靠你多多留意才是。”
李欢泪眼婆娑,也知事关重大,沉重地点了点头。
在她们身后的马车边,谢妫将怀中的银针交托给军医,可他的心思全然不在此。军医与宋境一趟马车,方便军医照料宋境的事宜。
军医也算是个过来人,谢妫赫然若揭的心思他还看得出来。他假意轻咳一声,“我这手边是智元帝姬的补药,你还不赶紧送过去?”
谢妫哪里明白军医的良苦用心,依旧扭捏不得行。
“竟然是最后一面,不妨好好说声告别。”军医言尽于此,只看他谢妫的抉择与造化。
朝锦歌刚从马车上下来,就看见在外踌躇不安的谢妫。
“我来给智元帝姬送服药。”谢妫脱口而出的借辞,这时他才能明白军医的有心为之。
“昨夜是谢某唐突,扰了城主休息。谢某所求,不过是当面与城主告别。谢某第一次远行,幸得城主左右张罗,才能在此安心救死扶伤。于谢某而言,李城主是谢某在外第一个朋友。”
谢妫一吐为快,诉尽衷肠。
昨夜的干戈,换作今日的快语,他不留遗憾。
朝锦歌微微颔首,站在了宋城的同侧。
“今日的谢妫,真是怪得很。”她嘟囔着。
“今日的谢妫,不再唯唯诺诺,反倒放手一搏,与平时判若两人。”宋城没有明着点破,心里却对谢妫多了份赞许。
“三清师傅,唤我们过去。”
赵护跑过来,不知有心还是无意,故意隔开了朝锦歌与宋城。
三清品茗,小口慢啜。
“朝都连夺两城,今日三皇子与智元帝姬启程回宫,我军再无后顾之忧。朝都将士放手一搏,临战杀敌,或言此战为终。”
三清筹谋规划,渴求鼓舞人心。
“南岐人罹患瘿疾,或许我军可以在此点大做文章。”赵护提议道。
“南岐王军列阵千篇一律、左护法身死,再难与朝都抗衡。”宋城坚信此战朝都大败南岐,不在话下。
三清手持柳月刀挂帅,莫殇与朝锦歌列阵左右辅之,宋城与赵护在后立于城墙,紧盯战场风云,出谋划策。谢妫接替了军医的位置,随时准备安置伤员。
矢石之间,一发千钧。
三清领兵破阵迎敌,莫涛率队北上回程。
***
“莫婧娘如何了?”朝云娘拉出从屋内出来侍奉的婢女,焦急地问道。
“莫夫人突然发作,如今稳婆还在屋内为夫人接产呢。”婢女匆匆回话,换了盆热水又进了屋。
“妇人生子就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朝云娘自己生了两个,其中滋味,冷暖自知。何况莫家父子齐上阵,莫婧娘生产身边也没个家人候着,终归是心绪不宁。
金幼仪招呼婢女上茶,又哄着朝云娘稍安勿躁。“莫夫人已有头胎的经验,想来此次生产总是比之前容易些,全朝都最负盛名的陈医师和王医师都在此候着,朝夫人不必担心。”
“朝夫人,莫夫人的胎位不正,夫人可要早做打算啊。”陈医师慌慌张地跑了出来,跪在朝云娘一侧,又将朝云娘的心提悬在了嗓子眼。
朝云娘徘徊不前,终还是下定决心道:“不行,我得进去。”
语罢,她抬脚就要往屋内冲。
“夫人,妇人产子恐有血煞之灾,不吉利,夫人还是在外等候......”朝云娘身边伺候着的嬷嬷苦口婆心地劝道。
“妇人生产,九死一生,再难担待无妄之灾!”朝云娘呵斥道,毫不犹豫进了屋。
薄衣之下,躺在榻上的莫婧娘如同被汗浸染一般,无力呻/吟着。
朝云娘紧紧握着她的手,却不知如何开解。药石无医,唯有自渡。
“君主已经下旨传唤莫将军返还朝都,不日就能与你团聚。莫殇与锦歌连夺两城,大败敌军,不日也会启程,回到你我身边。如今你腹中的孩子也要临世,再忍忍,再忍忍!”
千言万语,朝云娘唯有告知莫婧娘家人万安的消息,才能于无形中助她平安生产。
妇人的嘶吼与婴儿的啼哭同声,宣告生的喜讯。
***
“四皇子所言,千真万确?”
南岐右护法率重兵在郾城前埋伏已久,几乎一夜未眠,难免有几句牢骚。
阿若泰然自若地提溜着水壶,倒了一碗清水,递给了右护法。
“护法稍安勿躁,喝碗水解解乏。”
右护法端起水碗一饮而尽,抬头的瞬间正巧看见了莫涛的身影。
“做好准备!”右护法悄声,身后的王军严阵以待。
“那两辆马车上坐的必定是王后娘娘和朝都三皇子,我带兵拦住莫涛和余下将士,绞杀三皇子和截获王后,就交由你来做。”右护法拔下身上的佩刀揣在阿若手中。
“李欢姑娘,前方便是郾城所在,末将就把姑娘送至此处,后会有期。”
莫涛下马,与李欢告别。
李欢刚要欠身道谢,四面八方只见无名之人拔刀相向,围追堵截。
“李姑娘还是先在马车上候着,智元帝姬和小公主烦请姑娘护着。”莫涛见形势不明,拔出刀剑,驾马迎敌。
原先莫涛只觉是附近贼人作乱,掀不起什么风浪,直至近身才看清围追他们的人都佩戴着南岐的面罩,只怕他误入了南岐的圈套。
“你们几个带着马车先行,先往郾城避难!”
周旋之下,莫涛决意保住两辆马车的安危。
奈何他话音刚落,走在前沿的马车也就是李欢所在的马车车夫中箭身亡,重重摔下车去。行驶的马车失了领路人,没了方向。李欢挺身而出,用尽全身的气力拉住缰绳,企图稳住马车向郾城方向驶去。
莫涛想要向宋境所在的马车施以援手,怎料南岐右护法持鞭而来,层层叠障,就是要拦住他的马匹,让其困陷其中。
军医佝偻着身子,俯在三皇子身上,不断祈祷灾难远离自身。
阿若扑身将车夫踹下马车,勒住缰绳的同时,也踢开了门帘。她不屑用右护法“赐”的刀,随意出手,刀已经扎在了军医的大腿处。
“现在放手还来得及。”
阿若冷语相待,她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三皇子,不屑滥杀无辜。
军医不是不怕死,但是心底的纯良不愿在生死间让步,哪怕退后半分。
“你要杀三皇子就先取了老身的性命再说!”军医忍痛拔下腿上的刀,鲜血淋漓,却是眼下他唯一能自保的利器。
“不自量力。”
只是一鞭,军医就没了声响。
宋境抵住车壁,想要站起,却是无能。
“我究竟何错之有?!断臂酷刑,我已然是个废人,仍旧要赶尽杀绝,你才肯罢休?!”
宋境认出了阿若的模样,自知她是当初在南岐构陷他的人,一直想要将他除之后快,才肯罢休。
“有些人,他的出生、他的身份、他的一切,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怨不得旁人。”
不敢说命运使然,但气数已尽,就此不得生。
话语间,阿若的九节鞭已经缠上了三皇子的脖。宋境不再挣扎,不是坦然赴死,只是拾起死,失弃生。
阿若下手用了十成的力,即使她不过是一位看似身单力薄的女子,却只凭手中的九节鞭,吊起了宋境大半个身子。
宋境赤目,断了息。
阿若甩下九节鞭,又扯下袖中的白布,盖在了宋境的脸上。
“来世,殿下还是投生寻常人家,切莫再入帝王相。”
离经叛道之徒也会有真心戒言,阿若只觉自己荒谬。
区区两千人,想要阻挡有备而来的王军万人,或言无稽之谈。
战马负伤应声而倒,莫涛摔下马,抵剑垂地,苟延残息。
他身边的部下,虽言困兽犹斗,双拳难敌四手,死伤无数。
右护法再向前逼近一步,洋洋自得。
他斥咄道:“今日,我便要为左护法复仇,以你热血祭奠我南岐亡灵!”
家国仇恨,他们各自为战,不该是用胜负衡量。
莫霖突破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拉莫涛上马,亦是无路可退。
“眼下咱们中了南岐的埋伏,你先行寻殇儿求援,我为你拖延时限!”
“将军!你骑着我的战马南行,我留下!”
“他们的目标,从始至终,是我一人!何苦再添无妄之灾!”
莫涛一掌拍向马背,自己却滚下马,截住了身后追赶的士兵。
寡不敌众,即使莫涛身经百战、武艺高超,再难抵挡众人所向。
“是朝都率先挑起争端,想要趁人之危讨伐南岐;是朝都暗中劫走南岐王后,以此为饵一笔抹杀!”
右护法慷慨激扬,七节鞭打下了莫涛的兜鍪。
“我念你是宿将出身,今日你若当场自戕,在场存活的部将皆有生还的可能;倘若你决意斗争到底,我等也不会善罢甘休!”
右护法随意拔下身后亲信的佩剑,扔在了莫涛面前。
虚无缥缈的大义和千真万实的人命面前,他就是要逼迫莫涛,让其用自己的性命,二者择其一。
莫涛干笑,他从马上一跃而下,就没想过自己能活命。
只可惜他还未曾向君主复命、执言助三皇子重拾信心却没能落实,只可惜他还未曾见亲儿莫殇娶妻生子,几世同堂;只可惜他还未曾与家中贤妻团圆、见一见未曾谋世的孩儿......
人生在世,总是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恨,在无力挽回已成定局时,涌上心头......
“我莫涛征战二十载,无愧于父母生养之恩,无歉于君主赏识之意,无疚于朝都百姓之拥。唯有对执鞭随镫的弟兄们、将士们心感愧怍!恕莫涛万不能受南岐戕害,莫涛宁愿死在无名刀剑之下,也绝不会弃家国于不顾、偷生苟活!”
他为将,无愧无歉无疚。
自他拔剑征战沙场时,于戎马之地而陨,或许是他写进命簿的归宿。
右护法一声令下,身后的人一拥而上,利刃锥心,莫涛断气而绝。
一代宿将,命陨当场。
一世枭雄,鲜克无终。
凭莫涛两千人想要抵挡万人之敌,无稽之谈。可两千人殊死搏斗散发的气节却重于泰山之巅。
右护法终于除却心头大患,好不自在。阿若将九节鞭收归于腰间,弓腰请右护法单独上马车,查看宋境的情形。
右护法一脚踢开原先阿若掩盖在宋境面上的白布,俯身探了探他的鼻息。无息尚存,现如今的宋境只是一具死尸罢了。
“怎么不用我给你的刀?”右护法哂笑道。
终究是他小瞧了阿若,一介弱女子,下手竟如此狠毒。
阿若没有回应,自顾自问道:“此事已了,不知南岐能否遵守诺言?”
阿若助其绞杀宋境,南岐自然应该放她一条生路。
右护法默不作声甩开七节鞭,玩弄地上下打量着阿若,就是没从阿若的脸上觉出惧意。
阿若蓦地贴在右护法的耳边,鼻息缱绻。左手环着腰,右手却钩住了右护法的七节鞭。
“护法千不该万不该,错将阿若只视作一位女子!”
顷刻,阿若拉扯着七节鞭在右护法的脖颈处缠绕了死结。右护法死死拽住节鞭,却怎么都使不上力气。
右护法面红耳赤,大抵也猜到了些什么。
“你竟然......在水中下毒?!”右护法哑声道。
阿若早有防备之心,在她递给右护法那碗水谁时,已然在壶中下了毒。与虎为谋,总得给自己留点退路。何况南岐从不是言而有信之辈,她阿若亦不是怕事之徒。
右护法瞥见了阿若腰间的节鞭,深知阿若绝非平凡之人。
“不想我高明一世,竟栽在你的手里......”
话音未落,阿若双手交叉着七节鞭,右护法闭气而亡。
“可惜了这么好的七节鞭了,跟错了人。”
阿若折断了七节鞭的鞭头,丢在一旁。
鞭头断,再无主。
阿若将原先跌落的白布,又潦草地的糊在右护法脸上,收拾完,才不急不忙下了马车。
右护法的部下仍在收拾战场,无人注意阿若的小动作。即使有些许人瞥见了也不敢多嘴,毕竟阿若身份不明,还徒手杀了朝都皇子,定是不好惹的身份。
阿若明目张胆,跨马而行,不知所踪。待到南岐王军在马车上窥见右护法横尸于此,早已为时过晚,再难追究。
围剿尚未停歇,危险尚未休止。
李欢驾车妄图躲避南岐王军的追捕,奈何刀箭无眼,她们马车无疑是众矢之的。
一箭封喉,原先坐在马车上照顾小公主的奶娘突然断了气,小公主在襁褓中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哇哇啼哭着。
也许是母性释然,智元帝姬立刻将小公主拥入怀中,蜷缩着身子,以防暗箭。
“开城门,开城门!”
李欢驱使的马车离郾城仅一步之遥,大声向城墙上的守卫呼号着。
举步维艰,郾城再临难。
霎那间,郾城敞,马车过,后人再难行。
守卫拷下疾驰的马车,小心翼翼地将李欢扶了下来。李欢头上的发钗零落,盘好的秀发随风乱舞,手上被粗粝的缰绳磨出血泡,至此她却仍未松手。
李欢强忍自己的不适,又跨上马车,急忙查看帝姬的情形。智元帝姬历临过风波,即使受了惊吓,也没失了气节。她扼住小公主的被褥,不愿放手。
也许,也只有此刻,她才甘愿放下南岐王后的身段,丢弃名声与权力,只是一位母亲的身份,全身心接纳自己的孩子。
***
“你身上还带着伤......”宋城将朝锦歌的红缨枪奉上。
“知道了,知道了。”朝锦歌不耐烦地接过,只觉宋城满腹牢骚聒噪。
“你我同在城墙上,你观左侧,我盯右侧。”宋城转身,对着赵护又是换了一成语气。
赵护凝视右侧的朝锦歌持红缨枪杀敌,不知宋城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三皇子受断臂之苦,太子罹患喘疾,敢问殿下,日后的君主之位该由谁来继任?”
赵护背手,套袖生风。
宋城喟然长叹,感慨赵护直言不讳,感叹赵护竟是唯一通晓今后局势之人。
“我是君主之后,我母亲是两朝元老南宫家嫡次女、是先后胞妹;他日我继承正统,又有何不可?!”
昌言无忌,宋城此番也没有什么可忌惮的,执意将自己的野心诉诸。
赵护深知宋城绝非凡胎浊骨,与其步步为营与他矛盾相向,不如......
“如今六司司主分门别户,看似团结实则早已分崩离析。赵公子身为文理司司主赵管之子,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宋城好似洞察了赵护的心思,先他一步,抛出了橄榄枝。
赵护于他,是意外之喜,赵护答应与否,对他的行事而言,不会有半分改变。
与其汲汲营营,殚心竭虑却不知宋城下步何为,不如姑且纳入他的麾下,既为自己谋得功名,亦不会被当作无形之手拉扯,而弃而亡。
与虎同行,总好过无头苍蝇乱撞,飞蛾扑火一场。
赵护谈不上纯良忠义,可他也有耗尽一生想要保全的人。
当今世道,即使他是世家公子,无权势傍身,无高位辅佐,依旧难以立足。甚至授人以柄,失了衷心。
三皇子断臂失势,太子终生患疾,长久观之,赵护唯一能够依仗之人,眼下也只能是宋城。
“那就让臣做殿下的棋,继位者易主,朝管臣僚也该放放血。”
赵护打躬作揖,拜得是他至高无上的权,拜得是他倚财仗势的君。
此时此刻,赵护心甘情愿放低身段,只论君臣。
“依仗今日之势,殿下看似大获全胜,可往后返还朝都的道路绝不会如此通顺。”
赵护剖析局势,宋城之所以能轻而易举解决心腹大患,不过是智元帝姬和君后从中作梗,阴差阳错,推了他一把。可她们终究自食恶果,失了宋境这一最佳继位者,也挑起了朝都与南岐的祸端,难以收场。
形势进退消长,宋城回到朝都,既可要面临君主的考量,甚至是多方势力的拉拢谄言。一旦宋城利欲熏心、迷失了本我;抑或是过早披露野心,都会为自己招惹杀生之祸。
毕竟掌握杀生之柄的,向来不是东宫,从始至终,只是君主一人。
***
“今日局势怪哉,朝都所向披靡不假,为何南岐王军的列阵既如此溃败?”
三清挥刀,守住了西边的线路。此战他们占领先机过于迅速,他难免不生疑。
朝锦歌拉回东侧的人马,与三清会和。
“南岐无人挂帅。”
朝锦歌道出事实。
与其说今日他们临敌,不如说他们面对的是南岐的一团散沙。抑或是今日的败绩,南岐早已了然于胸,甚至并不在乎此战的输赢。
哨声起,战意灭。
南岐突如其来的飞哨,似乎唤醒了南岐王军,他们并未恋战,甚至退避三舍。
莫殇心有不甘,想要趁胜追击,被三清率身拦下。
“师父,如此良机,怎能错过?!”
莫殇杀红了眼,质问道。
朝锦歌低垂着头,这还是她第一次见莫殇失控。
三清刚要解释,只见莫霖疾驰而来,蓬头垢面,已无将领之姿。莫霖摇摇欲坠,强撑着一口气,差点要摔下马去。
朝锦歌调转方向,跃下马背,飞身撑住了莫霖。
“莫霖叔,发生了何事?怎会如此......”
莫霖几近瘫倒,“主将在郾城附近遭遇南岐王军的突袭,我军随行损失惨重......”
还未等莫霖把话说完,莫殇挥着缰绳,已经飞奔了出去。
“你们跟在镇南将军后面!”
朝锦歌一声令下,东侧的人马也冲了出去。
“南岐东声西击,恐还会来犯。我带一部分人马在瑶城驻守,你领莫家军紧随莫殇身后,千万要拦住他,切莫做了傻事!”
三清收兵回营,宋城和赵护已经牵着马随朝锦歌马后并轡齐驱。
血流漂杵,不知是谁生,不知是谁死。
“不会的,不会的......”莫殇碎碎念着,不知是如何下马的,面对眼前尸横遍体的惨象,他不知是该祈祷,还是该哀悼。
莫殇颤颤巍巍掀开泥泞里盔甲下的真容,还未敢抬眼辨认,莫殇就认出了一旁的兜鍪。
兜鍪上的暗花,是他母亲的杰作,特地为父亲祈求平安,躲避血光刀剑。
莫殇抖索着,握住莫涛冰凉的手掌,却再难捂热。
今日分别时父亲巍荡的背影立于马背,壮志凌云的誓言荡气回肠。如今,莫殇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只是一具尸体,再难变移。
“主将!”
行色匆匆的莫家军,卸甲跪跽,无一不以泪洗面。
宋城和赵护打理残局,两千人命陨,无人生还。
朝锦歌揭开马车的门帘,却不见李欢同帝姬的身影。
‘这是三皇子的马车。”谢妫捧起军医的尸首,抽泣道。
谢妫和军医皆为医师,可任谁都不能打破生死的轮回,生死既定,只叹凡人无能。
军医行医数年,却救不了自己。
“三皇子,殁了。”
谢妫按了按宋境脖颈处的动脉,摇头叹道。
朝锦歌却被宋境脖颈处紫红色的勒痕触动,有如此手段之人,她岂会不知?
“李欢、帝姬......”
朝锦歌来不及悲恸,驾马向郾城驶去。
赤红的双目,煞白的脸庞,永不瞑目。
宋城凝睇着宋境的尸首,这才缓慢反应过来,阿若终究没有食言,宋境惨死于途,翦草除根。
大事已成,悬在宋城心中的大石,坠地无声。
俯拾地芥,却非足踏实地。
他当真能心安?
宋城跪地,为宋境合了目。
“殿下何必惺惺作态?!我原以为三皇子断臂已是无用之人,再难威胁殿下的地位,也算是保全了性命。殿下何必如此赶尽杀绝,甚至不惜拉上两千人陪葬?!”
赵护慷慨陈词,他也是被情感冲昏了脑袋,既然想和如此凉薄之人为伍。
是啊。当宋城窥见莫殇挽着亡父的尸体,他甚至不敢向前,不敢靠近莫殇。懊恨惨事,可事实既定,怎会有后悔的余地?
***
“李欢,李欢!”
朝锦歌在郾城城墙下呐喊着。
郾城守卫无人不知朝锦歌的名声,立刻将其拥进了门。
“郾城城主何在,城主何在?”
谢妫见缝插针,也凑了上去。
“朝将军!”
李欢托着小公主,从屋里小跑了出来。智元帝姬也从屋内被人搀扶了出来。
谢妫一个箭步,冲上去查看李欢的伤情,扯下药箱里的白绷带缠绕在了李欢手掌的血痕处。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朝锦歌顺了顺气,李欢同智元帝姬的相安无事,也算给予了她慰藉之情。
***
军出,月蚀凶。荧惑环太白,偏将军死。
血月,大凶之兆。荧惑守心,大凶之兆。
三清默念超生济度,莫涛和宋境身死,当真是应了此等卦象。
莫殇披麻戴孝,跪在棺前。
“你和锦歌带莫家军领着智元帝姬和小公主先行回去复命,瑶城这里由我亲自把守。”
莫殇极力克制,“师父,这不合规矩。君主只传唤了父亲,我等不受诏书,南下祸事尚未平反,无由返还朝都。”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三清直言,一日巨变,莫殇不似从前外扬,变得沉稳甚至自缚手脚。
“节哀。”除了节哀,三清再也想不出什么安慰之言能够宽慰莫殇。
莫殇已经跪在棺前,抹去眼角残留的热泪。
“永不节哀。”
没有歼灭南岐之前,没有调查清父亲死亡的缘由之前,没有统筹莫家军全胜之前,他没有资格更没有底气为亡父上香,节哀。
朝来暮往,莫家军启程,棺先行。
抬棺者神情肃穆,呜呼哀哉。
李欢没有重回郾城,依然坐在马车上,紧跟着智元帝姬左右。朝锦歌并未选择骑行,卧坐在马车内,可她并未放松警惕,攒着剑鞘的手,未曾松懈。好似归途荆棘丛生,任谁都不想旧事重演。
莫殇、赵护和宋城并驾齐驱,神情各异。
莫殇义形于色,不知如何答复君命。
赵护横见侧出,决议还是断彻难料。
宋城不露声色,归途未是光明大道。
早知攀升顺义殿的道路,不只是勾心斗角的玩弄,更是白骨露野的荒芜;他会不会执意如此?
宋城不知。
“殿下筹谋划策,自是为了那个位置,可真的当你坐上了那个位置,却发现牵扯、纠缠甚至伤害了那么多无辜之人,身边无所爱、所念、所挂之人,处处都是机关算尽。又当如何?”
宋城耳边又回荡起初见三清时,他并未会回答上的问题。
宋城后脊发凉,依然不知此解。
“深更半夜,殿下还未曾歇息,可有心事尚未了结?”
宋城听闻熟悉的女声,不禁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瑶城戒备森严,你如何混淆视听竟然敢在城内现身。”
宋城警惕地瞟视四周,深怕阿若的行踪被旁人察觉,暴露他们此前互相利用牟利的动作。
“我既然光明正大的在殿下面前现身,已然备了万全之策。”
阿若不屑一顾,无论是对瑶城的警戒,还是对宋城多此一举的顾虑。
宋城嗤笑道:“万全之策?若是你真的有万全之策,现如今的三皇子早该是一具死尸,不该出现在瑶城。”
宋城对阿若未能遵守诺言而心生不满。
“天时地利人和,殿下在南岐狱中,不过随意为之,就能轻而易举了结了三皇子。殿下,为何不动手?”阿若似早有预备,并不讶异宋城的讽刺挖苦,倒是反将一军。
宋城一时语噎,答不上话。
“殿下一时的心慈手软,却造就了日后的无穷后患。”阿若继续说教,不只为点醒宋城,更是为了告诫自己。
要不是她一时被璇姬的伪善遮蔽了双目,留得她苟延残喘的时机,阿若也不会就此上了她的当,被璇姬哄骗喝下迷药,当了这场闹剧的替罪羊。
要不是宋城在牢狱中大发慈悲,放了宋境一条生路,只怕宋境熬不过南岐的酷刑,垂死于此。如此这般,宋城才能如愿以偿,除去这条路上最大的隐患。
宋城默不作声,心里也在反省自身。可如今事实已定,明日宋境和智元帝姬登上返还朝都的归途,即使宋境断了左臂,但捡回了一条性命,也在军中树立了威望。他仍旧是嫡子,而他宋城依旧低人一等,再难翻身。
阿若见宋城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只觉时机成熟。“朝都远在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难免不会出现意外。”
阿若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既然三皇子命大,在南岐王宫逃过一死,那她便让宋境悄无声息惨死于归途,有命来没命归,只道是命运弄人。
“重兵把守,只怕你还没近三皇子的身,就会被其身边人觉察。”
几次三番,宋城不得不疑阿若的行事能力。可他心中却有连绵不断的声音叫嚣着,蠢蠢欲动。
“除了我和殿下有着同样的使愿,还有谁与殿下同行?”宋境毕竟是嫡出之子,他日继承君主之位,无论残缺与否,也算是名正言顺。又有谁会把名不经传的宋城放在眼里?
阿若看穿了宋城单打独斗且不能曝露野心的事实,就是吃定了宋城的欲望不会轻易消逝,他对君主位置的执念,或许是与生俱来。
“若是等到三皇子回宫接受了治疗,东山再起不在话下。那时殿下苦心经营、数年谋求的一切,只怕是化为虚无。”阿若善于心计,趁热打铁,继续挑拨宋城内心的欲望与焦躁。
“天高路远,不知明日三皇子会从何道返还?朝都又将派遣多少将士一同前往?”
阿若眼神凌冽,只为套出真言。
宋城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但若想成事,又把自己择得干净,只能与阿若同路。
“六千人同行,由莫涛将军亲自护送,顺道送郾城城主返回郾城。”
宋城缓缓道来,爽快的让阿若难辨真假。
“殿下所言......”
“你我如今是同船而行,慎言穷途末路,我没有理由诓骗你。”
宋城出言打断了阿若的满腹疑惑,阿若也没有再继续追问。
阿若搭言,“既如此,奴可证三皇子明日走不出郾城。殿下少了争竞的对手,又脱了身上的嫌疑,阿若也可恭命交差,两相宜。但阿若与殿下始终不是同路人,阿若不是殿下手里的毒刃,不可能臣服于殿下。待此事了结,阿若觅谋生之道,殿下寻光明正途,两不误。”
直至最后,阿若还是不能心甘情愿入宋城的部下,极力撇清她与宋城的纷乱纠葛。
等到宋城的背影湮没在黑夜中,阿若背后的人才恍然现身。
南岐右护法斜眼看着阿若,摆袖一震,好不得意。“不成想怂恿你行事的对象竟然是朝都四皇子。朝都人谓之虚假,竟连自己的手足都容不下。”
阿若冷眼相待,“与其在这里做无谓的感叹,不如仔细想想明日的对策。”
右护法长叹短嘘,好似胜券在握。“区区六千人,不足为患。今夜我向王上借南岐王军万人,明日来个瓮中捉鳖,他们,无处可逃。”
阿若沉默,一个转身,翻下墙去。右护法见此不甘示弱,紧随其步伐。
南岐王军列阵万人,右护法轻而易举借走南岐王军万人,那明日南岐与朝都对战的人数锐减,势必给南岐埋下隐患。换言之,勒朗为了追回智元帝姬,为了绞杀宋境,甚至不惜以明日战局败绩而告终。
穷兵黩武,远不止勒朗一人。
宋城苟着身子,看似消失在阿若的视野中,实际却是躲在遮挡视线的暗处,监视着阿若的一举一动,毕竟他对瑶城的地形总是比阿若熟悉得多。
阿若此前向他索求用以保胎的药物,宋城已经觉察出了端倪;加之坐实了智元帝姬有孕之实,阿若的行动轨迹不难猜出。
她先是借智元帝姬的名义,名正言顺入了南岐王宫,一边在帝姬面前蛊惑人心,一边暗中算计如何折磨宋境。不知她用了何等的法子,迫使勒朗不顾帝姬的颜面和妥协,依旧对宋境用了酷刑。
如今阿若又伙同勒朗的护法,只为了夺取三皇子的性命,想要闹得朝都鸡犬不宁,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则两人心怀各异,终究不是一条心。
只可惜阿若棋差一招,宋城是利欲熏天,渴求君主之位,也视宋境为眼中钉,妄图除之后快。可有前车之鉴,他断然不会相信心不向他的人,不会将夺势压在阿若一人之身。
宋城留有后手,故意告知阿若错误的行军数列,他窥视了阿若与右护法的交谈,既然阿若借用南岐王军之力,那么明日宋境只得死,不得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宋城的目的已然达成,可他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朝都与南岐鏖战已久,劳民伤财,民怨四起。唯有早日结束霍乱,朝都才能得以平息由君主错意决断带来的种种弊端。
明日宋境是由莫涛将军亲自护送,也是走郾城那条道不假,可行军人数,宋城不假思索,虚报了。原只有两千人同行,硬生生被宋城编成了六千大军的谎言。
权衡得失,以两千人牵制南岐王军万人,以换明日终战朝都大获全胜。扪心自问,这是桩错不了的买卖。可难道世间万事仅仅只凭利弊就能斩获结果吗?
宋城不知。
他只知道,宋境是他的对敌,万不能留他性命。他只知道,莫涛年高位重,又对宋境青睐有加,绝不会为他宋城所用。他只知道,朝都朝堂上风云诡谲、老臣们各为一派争执两端,亟需年轻小辈的冲击或加持。
满城风雨,殃及池鱼。
竟然他们不能为他所用,弃了他们又有何不可!
***
“父亲先行,一路顺风。”
莫殇披着战甲,握着剑的手不禁颤抖着,依然挤出笑意向莫涛告别。
朝锦歌将手中的红缨枪交由宋城,亲自扶李欢上了马车。
“今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将军再见?”
李欢拽着朝锦歌的纤手,不舍与几次三番救她性命且赋予她新生的恩人别离。
朝锦歌赶忙开解道:“你现在是郾城城主,日后我来郾城短居,自有相见之时。”
她救李欢跳脱世俗枷锁、重获新生;李欢在她重伤之时,立于床头对她关怀备至,她们二人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患难真情。
朝锦歌瞥了瞥坐在马车另一侧神情恍惚的智元帝姬,又看了看李欢怀中的小公主,叮嘱道:“帝姬身体不适,路上还得靠你多多留意才是。”
李欢泪眼婆娑,也知事关重大,沉重地点了点头。
在她们身后的马车边,谢妫将怀中的银针交托给军医,可他的心思全然不在此。军医与宋境一趟马车,方便军医照料宋境的事宜。
军医也算是个过来人,谢妫赫然若揭的心思他还看得出来。他假意轻咳一声,“我这手边是智元帝姬的补药,你还不赶紧送过去?”
谢妫哪里明白军医的良苦用心,依旧扭捏不得行。
“竟然是最后一面,不妨好好说声告别。”军医言尽于此,只看他谢妫的抉择与造化。
朝锦歌刚从马车上下来,就看见在外踌躇不安的谢妫。
“我来给智元帝姬送服药。”谢妫脱口而出的借辞,这时他才能明白军医的有心为之。
“昨夜是谢某唐突,扰了城主休息。谢某所求,不过是当面与城主告别。谢某第一次远行,幸得城主左右张罗,才能在此安心救死扶伤。于谢某而言,李城主是谢某在外第一个朋友。”
谢妫一吐为快,诉尽衷肠。
昨夜的干戈,换作今日的快语,他不留遗憾。
朝锦歌微微颔首,站在了宋城的同侧。
“今日的谢妫,真是怪得很。”她嘟囔着。
“今日的谢妫,不再唯唯诺诺,反倒放手一搏,与平时判若两人。”宋城没有明着点破,心里却对谢妫多了份赞许。
“三清师傅,唤我们过去。”
赵护跑过来,不知有心还是无意,故意隔开了朝锦歌与宋城。
三清品茗,小口慢啜。
“朝都连夺两城,今日三皇子与智元帝姬启程回宫,我军再无后顾之忧。朝都将士放手一搏,临战杀敌,或言此战为终。”
三清筹谋规划,渴求鼓舞人心。
“南岐人罹患瘿疾,或许我军可以在此点大做文章。”赵护提议道。
“南岐王军列阵千篇一律、左护法身死,再难与朝都抗衡。”宋城坚信此战朝都大败南岐,不在话下。
三清手持柳月刀挂帅,莫殇与朝锦歌列阵左右辅之,宋城与赵护在后立于城墙,紧盯战场风云,出谋划策。谢妫接替了军医的位置,随时准备安置伤员。
矢石之间,一发千钧。
三清领兵破阵迎敌,莫涛率队北上回程。
***
“莫婧娘如何了?”朝云娘拉出从屋内出来侍奉的婢女,焦急地问道。
“莫夫人突然发作,如今稳婆还在屋内为夫人接产呢。”婢女匆匆回话,换了盆热水又进了屋。
“妇人生子就如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朝云娘自己生了两个,其中滋味,冷暖自知。何况莫家父子齐上阵,莫婧娘生产身边也没个家人候着,终归是心绪不宁。
金幼仪招呼婢女上茶,又哄着朝云娘稍安勿躁。“莫夫人已有头胎的经验,想来此次生产总是比之前容易些,全朝都最负盛名的陈医师和王医师都在此候着,朝夫人不必担心。”
“朝夫人,莫夫人的胎位不正,夫人可要早做打算啊。”陈医师慌慌张地跑了出来,跪在朝云娘一侧,又将朝云娘的心提悬在了嗓子眼。
朝云娘徘徊不前,终还是下定决心道:“不行,我得进去。”
语罢,她抬脚就要往屋内冲。
“夫人,妇人产子恐有血煞之灾,不吉利,夫人还是在外等候......”朝云娘身边伺候着的嬷嬷苦口婆心地劝道。
“妇人生产,九死一生,再难担待无妄之灾!”朝云娘呵斥道,毫不犹豫进了屋。
薄衣之下,躺在榻上的莫婧娘如同被汗浸染一般,无力呻/吟着。
朝云娘紧紧握着她的手,却不知如何开解。药石无医,唯有自渡。
“君主已经下旨传唤莫将军返还朝都,不日就能与你团聚。莫殇与锦歌连夺两城,大败敌军,不日也会启程,回到你我身边。如今你腹中的孩子也要临世,再忍忍,再忍忍!”
千言万语,朝云娘唯有告知莫婧娘家人万安的消息,才能于无形中助她平安生产。
妇人的嘶吼与婴儿的啼哭同声,宣告生的喜讯。
***
“四皇子所言,千真万确?”
南岐右护法率重兵在郾城前埋伏已久,几乎一夜未眠,难免有几句牢骚。
阿若泰然自若地提溜着水壶,倒了一碗清水,递给了右护法。
“护法稍安勿躁,喝碗水解解乏。”
右护法端起水碗一饮而尽,抬头的瞬间正巧看见了莫涛的身影。
“做好准备!”右护法悄声,身后的王军严阵以待。
“那两辆马车上坐的必定是王后娘娘和朝都三皇子,我带兵拦住莫涛和余下将士,绞杀三皇子和截获王后,就交由你来做。”右护法拔下身上的佩刀揣在阿若手中。
“李欢姑娘,前方便是郾城所在,末将就把姑娘送至此处,后会有期。”
莫涛下马,与李欢告别。
李欢刚要欠身道谢,四面八方只见无名之人拔刀相向,围追堵截。
“李姑娘还是先在马车上候着,智元帝姬和小公主烦请姑娘护着。”莫涛见形势不明,拔出刀剑,驾马迎敌。
原先莫涛只觉是附近贼人作乱,掀不起什么风浪,直至近身才看清围追他们的人都佩戴着南岐的面罩,只怕他误入了南岐的圈套。
“你们几个带着马车先行,先往郾城避难!”
周旋之下,莫涛决意保住两辆马车的安危。
奈何他话音刚落,走在前沿的马车也就是李欢所在的马车车夫中箭身亡,重重摔下车去。行驶的马车失了领路人,没了方向。李欢挺身而出,用尽全身的气力拉住缰绳,企图稳住马车向郾城方向驶去。
莫涛想要向宋境所在的马车施以援手,怎料南岐右护法持鞭而来,层层叠障,就是要拦住他的马匹,让其困陷其中。
军医佝偻着身子,俯在三皇子身上,不断祈祷灾难远离自身。
阿若扑身将车夫踹下马车,勒住缰绳的同时,也踢开了门帘。她不屑用右护法“赐”的刀,随意出手,刀已经扎在了军医的大腿处。
“现在放手还来得及。”
阿若冷语相待,她的目标从始至终都是三皇子,不屑滥杀无辜。
军医不是不怕死,但是心底的纯良不愿在生死间让步,哪怕退后半分。
“你要杀三皇子就先取了老身的性命再说!”军医忍痛拔下腿上的刀,鲜血淋漓,却是眼下他唯一能自保的利器。
“不自量力。”
只是一鞭,军医就没了声响。
宋境抵住车壁,想要站起,却是无能。
“我究竟何错之有?!断臂酷刑,我已然是个废人,仍旧要赶尽杀绝,你才肯罢休?!”
宋境认出了阿若的模样,自知她是当初在南岐构陷他的人,一直想要将他除之后快,才肯罢休。
“有些人,他的出生、他的身份、他的一切,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怨不得旁人。”
不敢说命运使然,但气数已尽,就此不得生。
话语间,阿若的九节鞭已经缠上了三皇子的脖。宋境不再挣扎,不是坦然赴死,只是拾起死,失弃生。
阿若下手用了十成的力,即使她不过是一位看似身单力薄的女子,却只凭手中的九节鞭,吊起了宋境大半个身子。
宋境赤目,断了息。
阿若甩下九节鞭,又扯下袖中的白布,盖在了宋境的脸上。
“来世,殿下还是投生寻常人家,切莫再入帝王相。”
离经叛道之徒也会有真心戒言,阿若只觉自己荒谬。
区区两千人,想要阻挡有备而来的王军万人,或言无稽之谈。
战马负伤应声而倒,莫涛摔下马,抵剑垂地,苟延残息。
他身边的部下,虽言困兽犹斗,双拳难敌四手,死伤无数。
右护法再向前逼近一步,洋洋自得。
他斥咄道:“今日,我便要为左护法复仇,以你热血祭奠我南岐亡灵!”
家国仇恨,他们各自为战,不该是用胜负衡量。
莫霖突破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拉莫涛上马,亦是无路可退。
“眼下咱们中了南岐的埋伏,你先行寻殇儿求援,我为你拖延时限!”
“将军!你骑着我的战马南行,我留下!”
“他们的目标,从始至终,是我一人!何苦再添无妄之灾!”
莫涛一掌拍向马背,自己却滚下马,截住了身后追赶的士兵。
寡不敌众,即使莫涛身经百战、武艺高超,再难抵挡众人所向。
“是朝都率先挑起争端,想要趁人之危讨伐南岐;是朝都暗中劫走南岐王后,以此为饵一笔抹杀!”
右护法慷慨激扬,七节鞭打下了莫涛的兜鍪。
“我念你是宿将出身,今日你若当场自戕,在场存活的部将皆有生还的可能;倘若你决意斗争到底,我等也不会善罢甘休!”
右护法随意拔下身后亲信的佩剑,扔在了莫涛面前。
虚无缥缈的大义和千真万实的人命面前,他就是要逼迫莫涛,让其用自己的性命,二者择其一。
莫涛干笑,他从马上一跃而下,就没想过自己能活命。
只可惜他还未曾向君主复命、执言助三皇子重拾信心却没能落实,只可惜他还未曾见亲儿莫殇娶妻生子,几世同堂;只可惜他还未曾与家中贤妻团圆、见一见未曾谋世的孩儿......
人生在世,总是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恨,在无力挽回已成定局时,涌上心头......
“我莫涛征战二十载,无愧于父母生养之恩,无歉于君主赏识之意,无疚于朝都百姓之拥。唯有对执鞭随镫的弟兄们、将士们心感愧怍!恕莫涛万不能受南岐戕害,莫涛宁愿死在无名刀剑之下,也绝不会弃家国于不顾、偷生苟活!”
他为将,无愧无歉无疚。
自他拔剑征战沙场时,于戎马之地而陨,或许是他写进命簿的归宿。
右护法一声令下,身后的人一拥而上,利刃锥心,莫涛断气而绝。
一代宿将,命陨当场。
一世枭雄,鲜克无终。
凭莫涛两千人想要抵挡万人之敌,无稽之谈。可两千人殊死搏斗散发的气节却重于泰山之巅。
右护法终于除却心头大患,好不自在。阿若将九节鞭收归于腰间,弓腰请右护法单独上马车,查看宋境的情形。
右护法一脚踢开原先阿若掩盖在宋境面上的白布,俯身探了探他的鼻息。无息尚存,现如今的宋境只是一具死尸罢了。
“怎么不用我给你的刀?”右护法哂笑道。
终究是他小瞧了阿若,一介弱女子,下手竟如此狠毒。
阿若没有回应,自顾自问道:“此事已了,不知南岐能否遵守诺言?”
阿若助其绞杀宋境,南岐自然应该放她一条生路。
右护法默不作声甩开七节鞭,玩弄地上下打量着阿若,就是没从阿若的脸上觉出惧意。
阿若蓦地贴在右护法的耳边,鼻息缱绻。左手环着腰,右手却钩住了右护法的七节鞭。
“护法千不该万不该,错将阿若只视作一位女子!”
顷刻,阿若拉扯着七节鞭在右护法的脖颈处缠绕了死结。右护法死死拽住节鞭,却怎么都使不上力气。
右护法面红耳赤,大抵也猜到了些什么。
“你竟然......在水中下毒?!”右护法哑声道。
阿若早有防备之心,在她递给右护法那碗水谁时,已然在壶中下了毒。与虎为谋,总得给自己留点退路。何况南岐从不是言而有信之辈,她阿若亦不是怕事之徒。
右护法瞥见了阿若腰间的节鞭,深知阿若绝非平凡之人。
“不想我高明一世,竟栽在你的手里......”
话音未落,阿若双手交叉着七节鞭,右护法闭气而亡。
“可惜了这么好的七节鞭了,跟错了人。”
阿若折断了七节鞭的鞭头,丢在一旁。
鞭头断,再无主。
阿若将原先跌落的白布,又潦草地的糊在右护法脸上,收拾完,才不急不忙下了马车。
右护法的部下仍在收拾战场,无人注意阿若的小动作。即使有些许人瞥见了也不敢多嘴,毕竟阿若身份不明,还徒手杀了朝都皇子,定是不好惹的身份。
阿若明目张胆,跨马而行,不知所踪。待到南岐王军在马车上窥见右护法横尸于此,早已为时过晚,再难追究。
围剿尚未停歇,危险尚未休止。
李欢驾车妄图躲避南岐王军的追捕,奈何刀箭无眼,她们马车无疑是众矢之的。
一箭封喉,原先坐在马车上照顾小公主的奶娘突然断了气,小公主在襁褓中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哇哇啼哭着。
也许是母性释然,智元帝姬立刻将小公主拥入怀中,蜷缩着身子,以防暗箭。
“开城门,开城门!”
李欢驱使的马车离郾城仅一步之遥,大声向城墙上的守卫呼号着。
举步维艰,郾城再临难。
霎那间,郾城敞,马车过,后人再难行。
守卫拷下疾驰的马车,小心翼翼地将李欢扶了下来。李欢头上的发钗零落,盘好的秀发随风乱舞,手上被粗粝的缰绳磨出血泡,至此她却仍未松手。
李欢强忍自己的不适,又跨上马车,急忙查看帝姬的情形。智元帝姬历临过风波,即使受了惊吓,也没失了气节。她扼住小公主的被褥,不愿放手。
也许,也只有此刻,她才甘愿放下南岐王后的身段,丢弃名声与权力,只是一位母亲的身份,全身心接纳自己的孩子。
***
“你身上还带着伤......”宋城将朝锦歌的红缨枪奉上。
“知道了,知道了。”朝锦歌不耐烦地接过,只觉宋城满腹牢骚聒噪。
“你我同在城墙上,你观左侧,我盯右侧。”宋城转身,对着赵护又是换了一成语气。
赵护凝视右侧的朝锦歌持红缨枪杀敌,不知宋城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三皇子受断臂之苦,太子罹患喘疾,敢问殿下,日后的君主之位该由谁来继任?”
赵护背手,套袖生风。
宋城喟然长叹,感慨赵护直言不讳,感叹赵护竟是唯一通晓今后局势之人。
“我是君主之后,我母亲是两朝元老南宫家嫡次女、是先后胞妹;他日我继承正统,又有何不可?!”
昌言无忌,宋城此番也没有什么可忌惮的,执意将自己的野心诉诸。
赵护深知宋城绝非凡胎浊骨,与其步步为营与他矛盾相向,不如......
“如今六司司主分门别户,看似团结实则早已分崩离析。赵公子身为文理司司主赵管之子,自然明白我的意思。”
宋城好似洞察了赵护的心思,先他一步,抛出了橄榄枝。
赵护于他,是意外之喜,赵护答应与否,对他的行事而言,不会有半分改变。
与其汲汲营营,殚心竭虑却不知宋城下步何为,不如姑且纳入他的麾下,既为自己谋得功名,亦不会被当作无形之手拉扯,而弃而亡。
与虎同行,总好过无头苍蝇乱撞,飞蛾扑火一场。
赵护谈不上纯良忠义,可他也有耗尽一生想要保全的人。
当今世道,即使他是世家公子,无权势傍身,无高位辅佐,依旧难以立足。甚至授人以柄,失了衷心。
三皇子断臂失势,太子终生患疾,长久观之,赵护唯一能够依仗之人,眼下也只能是宋城。
“那就让臣做殿下的棋,继位者易主,朝管臣僚也该放放血。”
赵护打躬作揖,拜得是他至高无上的权,拜得是他倚财仗势的君。
此时此刻,赵护心甘情愿放低身段,只论君臣。
“依仗今日之势,殿下看似大获全胜,可往后返还朝都的道路绝不会如此通顺。”
赵护剖析局势,宋城之所以能轻而易举解决心腹大患,不过是智元帝姬和君后从中作梗,阴差阳错,推了他一把。可她们终究自食恶果,失了宋境这一最佳继位者,也挑起了朝都与南岐的祸端,难以收场。
形势进退消长,宋城回到朝都,既可要面临君主的考量,甚至是多方势力的拉拢谄言。一旦宋城利欲熏心、迷失了本我;抑或是过早披露野心,都会为自己招惹杀生之祸。
毕竟掌握杀生之柄的,向来不是东宫,从始至终,只是君主一人。
***
“今日局势怪哉,朝都所向披靡不假,为何南岐王军的列阵既如此溃败?”
三清挥刀,守住了西边的线路。此战他们占领先机过于迅速,他难免不生疑。
朝锦歌拉回东侧的人马,与三清会和。
“南岐无人挂帅。”
朝锦歌道出事实。
与其说今日他们临敌,不如说他们面对的是南岐的一团散沙。抑或是今日的败绩,南岐早已了然于胸,甚至并不在乎此战的输赢。
哨声起,战意灭。
南岐突如其来的飞哨,似乎唤醒了南岐王军,他们并未恋战,甚至退避三舍。
莫殇心有不甘,想要趁胜追击,被三清率身拦下。
“师父,如此良机,怎能错过?!”
莫殇杀红了眼,质问道。
朝锦歌低垂着头,这还是她第一次见莫殇失控。
三清刚要解释,只见莫霖疾驰而来,蓬头垢面,已无将领之姿。莫霖摇摇欲坠,强撑着一口气,差点要摔下马去。
朝锦歌调转方向,跃下马背,飞身撑住了莫霖。
“莫霖叔,发生了何事?怎会如此......”
莫霖几近瘫倒,“主将在郾城附近遭遇南岐王军的突袭,我军随行损失惨重......”
还未等莫霖把话说完,莫殇挥着缰绳,已经飞奔了出去。
“你们跟在镇南将军后面!”
朝锦歌一声令下,东侧的人马也冲了出去。
“南岐东声西击,恐还会来犯。我带一部分人马在瑶城驻守,你领莫家军紧随莫殇身后,千万要拦住他,切莫做了傻事!”
三清收兵回营,宋城和赵护已经牵着马随朝锦歌马后并轡齐驱。
血流漂杵,不知是谁生,不知是谁死。
“不会的,不会的......”莫殇碎碎念着,不知是如何下马的,面对眼前尸横遍体的惨象,他不知是该祈祷,还是该哀悼。
莫殇颤颤巍巍掀开泥泞里盔甲下的真容,还未敢抬眼辨认,莫殇就认出了一旁的兜鍪。
兜鍪上的暗花,是他母亲的杰作,特地为父亲祈求平安,躲避血光刀剑。
莫殇抖索着,握住莫涛冰凉的手掌,却再难捂热。
今日分别时父亲巍荡的背影立于马背,壮志凌云的誓言荡气回肠。如今,莫殇能够真切感受到的只是一具尸体,再难变移。
“主将!”
行色匆匆的莫家军,卸甲跪跽,无一不以泪洗面。
宋城和赵护打理残局,两千人命陨,无人生还。
朝锦歌揭开马车的门帘,却不见李欢同帝姬的身影。
‘这是三皇子的马车。”谢妫捧起军医的尸首,抽泣道。
谢妫和军医皆为医师,可任谁都不能打破生死的轮回,生死既定,只叹凡人无能。
军医行医数年,却救不了自己。
“三皇子,殁了。”
谢妫按了按宋境脖颈处的动脉,摇头叹道。
朝锦歌却被宋境脖颈处紫红色的勒痕触动,有如此手段之人,她岂会不知?
“李欢、帝姬......”
朝锦歌来不及悲恸,驾马向郾城驶去。
赤红的双目,煞白的脸庞,永不瞑目。
宋城凝睇着宋境的尸首,这才缓慢反应过来,阿若终究没有食言,宋境惨死于途,翦草除根。
大事已成,悬在宋城心中的大石,坠地无声。
俯拾地芥,却非足踏实地。
他当真能心安?
宋城跪地,为宋境合了目。
“殿下何必惺惺作态?!我原以为三皇子断臂已是无用之人,再难威胁殿下的地位,也算是保全了性命。殿下何必如此赶尽杀绝,甚至不惜拉上两千人陪葬?!”
赵护慷慨陈词,他也是被情感冲昏了脑袋,既然想和如此凉薄之人为伍。
是啊。当宋城窥见莫殇挽着亡父的尸体,他甚至不敢向前,不敢靠近莫殇。懊恨惨事,可事实既定,怎会有后悔的余地?
***
“李欢,李欢!”
朝锦歌在郾城城墙下呐喊着。
郾城守卫无人不知朝锦歌的名声,立刻将其拥进了门。
“郾城城主何在,城主何在?”
谢妫见缝插针,也凑了上去。
“朝将军!”
李欢托着小公主,从屋里小跑了出来。智元帝姬也从屋内被人搀扶了出来。
谢妫一个箭步,冲上去查看李欢的伤情,扯下药箱里的白绷带缠绕在了李欢手掌的血痕处。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朝锦歌顺了顺气,李欢同智元帝姬的相安无事,也算给予了她慰藉之情。
***
军出,月蚀凶。荧惑环太白,偏将军死。
血月,大凶之兆。荧惑守心,大凶之兆。
三清默念超生济度,莫涛和宋境身死,当真是应了此等卦象。
莫殇披麻戴孝,跪在棺前。
“你和锦歌带莫家军领着智元帝姬和小公主先行回去复命,瑶城这里由我亲自把守。”
莫殇极力克制,“师父,这不合规矩。君主只传唤了父亲,我等不受诏书,南下祸事尚未平反,无由返还朝都。”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三清直言,一日巨变,莫殇不似从前外扬,变得沉稳甚至自缚手脚。
“节哀。”除了节哀,三清再也想不出什么安慰之言能够宽慰莫殇。
莫殇已经跪在棺前,抹去眼角残留的热泪。
“永不节哀。”
没有歼灭南岐之前,没有调查清父亲死亡的缘由之前,没有统筹莫家军全胜之前,他没有资格更没有底气为亡父上香,节哀。
朝来暮往,莫家军启程,棺先行。
抬棺者神情肃穆,呜呼哀哉。
李欢没有重回郾城,依然坐在马车上,紧跟着智元帝姬左右。朝锦歌并未选择骑行,卧坐在马车内,可她并未放松警惕,攒着剑鞘的手,未曾松懈。好似归途荆棘丛生,任谁都不想旧事重演。
莫殇、赵护和宋城并驾齐驱,神情各异。
莫殇义形于色,不知如何答复君命。
赵护横见侧出,决议还是断彻难料。
宋城不露声色,归途未是光明大道。
早知攀升顺义殿的道路,不只是勾心斗角的玩弄,更是白骨露野的荒芜;他会不会执意如此?
宋城不知。
“殿下筹谋划策,自是为了那个位置,可真的当你坐上了那个位置,却发现牵扯、纠缠甚至伤害了那么多无辜之人,身边无所爱、所念、所挂之人,处处都是机关算尽。又当如何?”
宋城耳边又回荡起初见三清时,他并未会回答上的问题。
宋城后脊发凉,依然不知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