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奴瞧六司女眷各有所长,充盈东宫决不再话下。”管事嬷嬷瞪大的双眼提溜转着,胁肩谄笑道。
君后卸下指套,自辨其话中的虚实。
“你在后宫授礼多年,禀本宫的真言,还存着客套话?”
管事嬷嬷不敢怠慢,连忙呈上花名册。
“奴不敢妄言。金家嫡女金幼仪,已经和莫家搭上了线,都是莫家公子伴其左右。谢家庶女谢盈铧凌若冰霜,偏是个体弱的,还未礼佛身子便受不住,向奴禀明实情,便独自回了府。何家嫡女何云蕖和朝家嫡女朝蕊芝知礼守节,奴倒是挑不出什么错处。至于朝家二小姐......”
管事嬷嬷咂嘴续道:“朝家二小姐不拘小节,算是位豪爽的女公子,只是......和四殿下走得近些。”
“宋城?他今日也去了宫寺?”欧阳舜华翻阅着花名册,心思却在宋城的来意反复揣摩着。欧阳舜华一览众态,六司女眷娇容映上,她却在目光定格在朝锦歌的画像上。
“朝家二小姐?可是随军出征的那位女子?”
管事嬷嬷叩身回道:“正是。此女名唤朝锦歌,年十五,是朝家的嫡次女。”
欧阳舜华顿时恍然大悟,随之而来却是因利乘便的暗室之心。
“看来,这女子和那贱婢之子倒是颇有渊源。”欧阳舜华不觉加大了手中的力道,朝锦歌的画像随即被揉成了一团,丢弃在地。
***
高车驷马,绯衣翩翩,只闻雁声。
几个长舌的老夫瞅见莫家阔绰的排场,不免酸道:“莫家家主没了,莫家仍在孝期,如此穿红着绿,也不怕午夜梦回遭先人训斥!”
斜挎菜篮的老妪也想应和几声,瞥见莫殇立马高上的侧颜,刚要出口的恶言又活生生吞了下去。老妪又怕面子遭不住,拍手自解道:“莫家大公子穿着玄服,莫家车马的随从都带着孝布,今日想来是莫家外出的事儿,总归是要捯饬捯饬。”
“莫家车后还跟着朝总司的马车,前面可不就是金府的方向?!”熙攘的人群中又有人啐了一声。
车行人语后,府上喜如潮。
金殷站在府外,架不住往来百姓的左瞧右看的好奇劲,只想快些了事回府。金幼仪站其同侧,倒是显着沉稳得多。金殷不觉凝神些,若是今日的事情进展顺利,只怕离他的胞妹离家之日又进了一步。他这当哥哥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哪能真的割舍下。
自家妹妹从小就心思细,只他一人是糊涂的,与莫殇也称得上同出的小辈,竟没察觉金幼仪每每望向莫殇时,深埋的情丝。
“兄长,今日幼仪这身装扮可合时宜?”金幼仪搓了搓袖边,纳采重事,只能向身边至亲开口。
金殷对上妹妹复杂的神情,天真的脸庞却又夹杂着即将成为人妇而伪装的镇定,他多少有些于心不忍。“莫家仍在孝期,从纳采至成婚,自是不可张扬。今日素服淡妆,正是应上了莫家的特殊时期......”金殷还没说完,便被金实娘打断了去。
金实娘随意点了些下人,吩咐其消散了金府外看热闹的闲人。随后又冲着金幼仪语重心长道:“金家的女儿不仇嫁,你还未出阁,怎能招摇出府迎夫?”
金实娘手底下的嬷嬷眼疾手快,弓着身子就将金幼仪带回了府中。且不说二人婚事八字还没一撇,正巧莫家如今又处在风口浪尖,朝都的流言蜚语就足够让莫家在朝都难有立足之地。何况莫家在朝廷的依仗随风而逝,一族之位,不知莫殇......能不能承受得起?
若按照以往莫家的处境,加之莫殇温文儒雅,那相貌也是朝都世家贵阀中派得上号的;若是那时莫家与金家定下婚约,莫殇日后成了她的女婿,金实娘哪还有什么异议,定是拍案叫好,把自家女儿出嫁得风光,也算是了却了她的一桩心事。可今时不同往日,莫殇既无实权,又无功名,甚至他求娶的目的究竟是真的爱慕幼仪还是为了成家从而获权,金实娘不得而知。
莫家的马车稍作停靠,莫婧娘在莫殇的陪扶下,踏上了金府的阶梯。
莫婧娘赔笑道:“今日纳采之喜,承蒙金夫人亲迎,是我莫家高攀了。”莫婧娘先手放低了姿态,本想示威的金实娘也不好再驳,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将一行人请了进去。
朝骏下座,拱手就要向金毓道喜。“金家与莫家同袍之情,如今亲上加亲,又多了一份姻缘美事。我也是借了两家的光,从中做了媒,之后纳吉和请期,朝某必当竭力。”金毓倒是对莫殇予以接纳,不单是看在与其阿父莫涛的同袍之情,更是为了幼仪今后的幸福。
反观金实娘本就心有忧愁,如今听了朝骏贺礼的吉言,只觉心中愈发不快。“听闻朝家长女朝蕊芝,呈上了锦盒,入了东宫选秀的行列。要说起同袍之情,朝家与莫家同出寒门,若非君主一心拔擢,朝、莫家何以与金家共属同殿袍泽?听闻朝大人与莫大人师出同门,听闻当时是莫大人再三举荐,不然凭借朝大人无名卜算的手段,凭何入宫为官、乃至如今身居高位?并非我金家市侩,只是朝、莫两家既有同袍之恩又有同门之情,为何朝大人做了金家的媒、不愿将自家的女儿嫁与莫家?朝家女儿日后入宫为上,凭何我的女儿就要伴着逐渐落寞的家族、草草一生?!”
只当是一时头脑发聩,又参杂着利益纠葛,金实娘不顾朝、莫两家亲眷的颜面,说了好些糊涂话。
莫夫人起身解释道:“一切皆是我莫家高攀,朝大人不过是我今日请来的说客,金夫人若是不愿嫁女,莫家怎敢误了幼仪的前程?若说两家联姻皆是利益往之,可我莫家并非是想借金家的底东山再起,金夫人为女竭心尽力,为何不愿相信幼仪确实心有所属啊?那日吊唁,幼仪不顾今后的姻缘所属,揽下金家与莫家的婚约,并已经向我诉其情肠,若非我得知幼仪一往情深,我又怎能在如此时刻向金家请婚?莫殇正处热孝,婚仪操办得旨从简,莫家倾尽所有共铸聘礼,礼书为上。”
朝云娘又命堂下的随从抬上了几箱奁箱,还有雁礼。
“莫家成婚,莫殇便视作朝家子,今日聘礼朝家便也随了一份。金家嫁女,幼仪自小与蕊芝、锦歌为伴,今日嫁妆,我亦亲自操办,添置三金;我只当幼仪和莫殇为己出,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朝家责无旁贷,绝非二话。朝家女不顾父母阻拦,一心只求入宫,金夫人当真以为我朝家就是贪利忘义、甚至不惜卖女求荣的鼠辈?朝家离间、莫家失势,慎言穷途末路;蕊芝身处朝家长女之位,不惜以后半生为誓,入了东宫妃嫔的遴选。金夫人声讨莫家求娶用心不良,可幼仪当真是爱慕殇儿,为爱所求;宫门似海,我的女儿一旦入了宫,只怕是再无今生之逍。”朝云娘声泪俱下,诉诸哀肠。
堂上三位母亲贵为一族之母,任凭谁也逃不脱儿女的一辈子。逝者如斯,她们曾经也是无拘无束的女娘,今时今日,不知是为情所困还是为利而往,既为主母,就好像身上绑了断不完的事。都说儿女婚嫁,人生大事。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究竟带给了她们什么呢?是表面风平浪静、却要忍受与旁女共侍一夫?是伉俪情深、却遭夫逝独挑一家重担?是高不可攀,却不识亲子之心?身不由己,大抵如此。
莫殇单跪成禀,续道:“纳采雁璧,喜雁乃是莫殇亲养之物;载装喜雁,是君主赏赐的金物所铸。聘书所造,莫殇探访名门,求得造物制绵连纸为婚书内衬。莫家不纳妾。阿父阿母恩爱一生,日后莫殇和幼仪亦是如此,绝无贰心。莫殇身从三清,习武数年,只要君主一声令下,热血男儿又何愁没有用武之地?莫殇嘴笨,不谙情语,只愿以身作责,求得良妇。”
“为何,她不愿与我说呢?”金实娘将怀中的锦盒亲自交到了莫殇的手中,仍呢喃道。
金殷看家母深陷自我怀疑的沼泽,连忙宽慰道:“妹妹自小心思重,如今到了她出阁的时限,阿母也该放手了......”
“是啊,也该放手了......”
纳采礼成,热孝完婚,皆为定局。
***
朝锦歌夺门而出,只身躲进了马场。儿时朝锦歌总是求着阿父让她也如同儿郎一般习武驯马,可总是被罚于家中。无奈之下,她只得翻墙,甚至伙同赵护打掩护,偷偷跑来这马场,骑马作乐。一晃十五载,原先她以为费劲心力入三清观拜师,能得到世人对其习武的敬意;原先她以为随军南征杀敌报国,能得到阿父阿母的另眼相看,至少不再认为她是一无是处、只知惹是生非的女娘。
可她错了,从一开始便错了。世人不会因为她自认为的成就而改变,刁蛮任性甚至离经叛道早已刻在了世人所谓的外观。阿父阿母对她南下之事闭口不提,甚至谋算如何才能让女娘嫁与高位。朝锦歌在他们的印象里,好似永远无法共鸣。好像女娘生来就是嫁人生子,若是有一人胆敢行错了路,只会得到众人的唾弃。古往今来,皆是如此。甚至连一向力挺朝锦歌的阿姊,也与之背道而行。
今日与阿姊的争吵,朝锦歌的心好似缺了一角,再难填平。朝锦歌悲恸,原先同行之人,相叛。伤痛之余,她更后怕。害怕自己也如同阿姊一般,日后嫁与不和之人,生子相伴,还要为后辈操劳半生。女子及笄,如今她的时限,就在不远之日。她真的怕。怕一眼望进尽头的人生,她只能日日逢场作戏,再无欢愉。
“谁家的女娘还躲在这马场偷偷流眼泪啊?”赵护欠登的模样仿若闪现在朝锦歌眼前。
朝锦歌意欲甩开赵护帮其擦拭眼泪的香帕,像是心事败露地回道:“连我家人都不曾得知我的去处,偏偏你每次都像是掐准了时机,一逮一个准。”
“哎,这话儿可就不对了。朝大小姐每逢躲错或是伤心,哪次不是我和蕊芝阿姊为你里应外合,送你一处清闲。你倒是个小没良心的,当着我的面过河拆桥。”赵护佯怒,可握着香帕的手却不曾落下。
“你我都未曾改变,可偏偏阿姊......”提及朝蕊芝,朝锦歌仍心存不悦。她可以理解阿姊为了巩固朝家的权势,以身为饵觅婿;可阿父阿母并无所求,朝家也并非择金婿不可,为何阿姊要轻看了自己,不愿相信自己不必通过嫁人的途径,亦可大有所为?
“蕊芝阿姊不愿落于人后,若不是朝、莫两家的处境尚危,她又何必争抢狼环虎伺的地位?如果就凭着一腔情愿的孤勇,孑然一身而不顾身旁人,必是行不远的。蕊芝阿姊视时局而动,是以护人,概莫能外。”赵护自顾摇了摇头,他今日本不愿说教,也从不想在朝锦歌面前立规。
“暂且阿姊以此法帮朝家度过难关,可朝家日后不会只有这一个障碍,若是一味如此了事,终是治标不治本。”朝锦歌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弯绕,只是目前的解决法子不过缓兵之计,日后她为朝家挺身而出,不知嫁作何处,朝家又该有谁来抗?
“今事弄巧成拙,来日再犯,绝非只有当下的法子,委曲求全。若是朝家当真行到这一步,你阿父、阿母也绝不会弃你不顾。即使你阿父、阿母也无能为力,我也绝不会独留你一人,身陷囹圄。只要我在一日,赵家的门户,永远为你朝锦歌开放。”赵护用力握紧朝锦歌的手,神情恳切,句句属实。未开口的爱恋,早已在承诺中化为尘埃,将二者紧紧相围。
“一言为定。”
君后卸下指套,自辨其话中的虚实。
“你在后宫授礼多年,禀本宫的真言,还存着客套话?”
管事嬷嬷不敢怠慢,连忙呈上花名册。
“奴不敢妄言。金家嫡女金幼仪,已经和莫家搭上了线,都是莫家公子伴其左右。谢家庶女谢盈铧凌若冰霜,偏是个体弱的,还未礼佛身子便受不住,向奴禀明实情,便独自回了府。何家嫡女何云蕖和朝家嫡女朝蕊芝知礼守节,奴倒是挑不出什么错处。至于朝家二小姐......”
管事嬷嬷咂嘴续道:“朝家二小姐不拘小节,算是位豪爽的女公子,只是......和四殿下走得近些。”
“宋城?他今日也去了宫寺?”欧阳舜华翻阅着花名册,心思却在宋城的来意反复揣摩着。欧阳舜华一览众态,六司女眷娇容映上,她却在目光定格在朝锦歌的画像上。
“朝家二小姐?可是随军出征的那位女子?”
管事嬷嬷叩身回道:“正是。此女名唤朝锦歌,年十五,是朝家的嫡次女。”
欧阳舜华顿时恍然大悟,随之而来却是因利乘便的暗室之心。
“看来,这女子和那贱婢之子倒是颇有渊源。”欧阳舜华不觉加大了手中的力道,朝锦歌的画像随即被揉成了一团,丢弃在地。
***
高车驷马,绯衣翩翩,只闻雁声。
几个长舌的老夫瞅见莫家阔绰的排场,不免酸道:“莫家家主没了,莫家仍在孝期,如此穿红着绿,也不怕午夜梦回遭先人训斥!”
斜挎菜篮的老妪也想应和几声,瞥见莫殇立马高上的侧颜,刚要出口的恶言又活生生吞了下去。老妪又怕面子遭不住,拍手自解道:“莫家大公子穿着玄服,莫家车马的随从都带着孝布,今日想来是莫家外出的事儿,总归是要捯饬捯饬。”
“莫家车后还跟着朝总司的马车,前面可不就是金府的方向?!”熙攘的人群中又有人啐了一声。
车行人语后,府上喜如潮。
金殷站在府外,架不住往来百姓的左瞧右看的好奇劲,只想快些了事回府。金幼仪站其同侧,倒是显着沉稳得多。金殷不觉凝神些,若是今日的事情进展顺利,只怕离他的胞妹离家之日又进了一步。他这当哥哥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哪能真的割舍下。
自家妹妹从小就心思细,只他一人是糊涂的,与莫殇也称得上同出的小辈,竟没察觉金幼仪每每望向莫殇时,深埋的情丝。
“兄长,今日幼仪这身装扮可合时宜?”金幼仪搓了搓袖边,纳采重事,只能向身边至亲开口。
金殷对上妹妹复杂的神情,天真的脸庞却又夹杂着即将成为人妇而伪装的镇定,他多少有些于心不忍。“莫家仍在孝期,从纳采至成婚,自是不可张扬。今日素服淡妆,正是应上了莫家的特殊时期......”金殷还没说完,便被金实娘打断了去。
金实娘随意点了些下人,吩咐其消散了金府外看热闹的闲人。随后又冲着金幼仪语重心长道:“金家的女儿不仇嫁,你还未出阁,怎能招摇出府迎夫?”
金实娘手底下的嬷嬷眼疾手快,弓着身子就将金幼仪带回了府中。且不说二人婚事八字还没一撇,正巧莫家如今又处在风口浪尖,朝都的流言蜚语就足够让莫家在朝都难有立足之地。何况莫家在朝廷的依仗随风而逝,一族之位,不知莫殇......能不能承受得起?
若按照以往莫家的处境,加之莫殇温文儒雅,那相貌也是朝都世家贵阀中派得上号的;若是那时莫家与金家定下婚约,莫殇日后成了她的女婿,金实娘哪还有什么异议,定是拍案叫好,把自家女儿出嫁得风光,也算是了却了她的一桩心事。可今时不同往日,莫殇既无实权,又无功名,甚至他求娶的目的究竟是真的爱慕幼仪还是为了成家从而获权,金实娘不得而知。
莫家的马车稍作停靠,莫婧娘在莫殇的陪扶下,踏上了金府的阶梯。
莫婧娘赔笑道:“今日纳采之喜,承蒙金夫人亲迎,是我莫家高攀了。”莫婧娘先手放低了姿态,本想示威的金实娘也不好再驳,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将一行人请了进去。
朝骏下座,拱手就要向金毓道喜。“金家与莫家同袍之情,如今亲上加亲,又多了一份姻缘美事。我也是借了两家的光,从中做了媒,之后纳吉和请期,朝某必当竭力。”金毓倒是对莫殇予以接纳,不单是看在与其阿父莫涛的同袍之情,更是为了幼仪今后的幸福。
反观金实娘本就心有忧愁,如今听了朝骏贺礼的吉言,只觉心中愈发不快。“听闻朝家长女朝蕊芝,呈上了锦盒,入了东宫选秀的行列。要说起同袍之情,朝家与莫家同出寒门,若非君主一心拔擢,朝、莫家何以与金家共属同殿袍泽?听闻朝大人与莫大人师出同门,听闻当时是莫大人再三举荐,不然凭借朝大人无名卜算的手段,凭何入宫为官、乃至如今身居高位?并非我金家市侩,只是朝、莫两家既有同袍之恩又有同门之情,为何朝大人做了金家的媒、不愿将自家的女儿嫁与莫家?朝家女儿日后入宫为上,凭何我的女儿就要伴着逐渐落寞的家族、草草一生?!”
只当是一时头脑发聩,又参杂着利益纠葛,金实娘不顾朝、莫两家亲眷的颜面,说了好些糊涂话。
莫夫人起身解释道:“一切皆是我莫家高攀,朝大人不过是我今日请来的说客,金夫人若是不愿嫁女,莫家怎敢误了幼仪的前程?若说两家联姻皆是利益往之,可我莫家并非是想借金家的底东山再起,金夫人为女竭心尽力,为何不愿相信幼仪确实心有所属啊?那日吊唁,幼仪不顾今后的姻缘所属,揽下金家与莫家的婚约,并已经向我诉其情肠,若非我得知幼仪一往情深,我又怎能在如此时刻向金家请婚?莫殇正处热孝,婚仪操办得旨从简,莫家倾尽所有共铸聘礼,礼书为上。”
朝云娘又命堂下的随从抬上了几箱奁箱,还有雁礼。
“莫家成婚,莫殇便视作朝家子,今日聘礼朝家便也随了一份。金家嫁女,幼仪自小与蕊芝、锦歌为伴,今日嫁妆,我亦亲自操办,添置三金;我只当幼仪和莫殇为己出,能帮得上忙的地方,朝家责无旁贷,绝非二话。朝家女不顾父母阻拦,一心只求入宫,金夫人当真以为我朝家就是贪利忘义、甚至不惜卖女求荣的鼠辈?朝家离间、莫家失势,慎言穷途末路;蕊芝身处朝家长女之位,不惜以后半生为誓,入了东宫妃嫔的遴选。金夫人声讨莫家求娶用心不良,可幼仪当真是爱慕殇儿,为爱所求;宫门似海,我的女儿一旦入了宫,只怕是再无今生之逍。”朝云娘声泪俱下,诉诸哀肠。
堂上三位母亲贵为一族之母,任凭谁也逃不脱儿女的一辈子。逝者如斯,她们曾经也是无拘无束的女娘,今时今日,不知是为情所困还是为利而往,既为主母,就好像身上绑了断不完的事。都说儿女婚嫁,人生大事。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究竟带给了她们什么呢?是表面风平浪静、却要忍受与旁女共侍一夫?是伉俪情深、却遭夫逝独挑一家重担?是高不可攀,却不识亲子之心?身不由己,大抵如此。
莫殇单跪成禀,续道:“纳采雁璧,喜雁乃是莫殇亲养之物;载装喜雁,是君主赏赐的金物所铸。聘书所造,莫殇探访名门,求得造物制绵连纸为婚书内衬。莫家不纳妾。阿父阿母恩爱一生,日后莫殇和幼仪亦是如此,绝无贰心。莫殇身从三清,习武数年,只要君主一声令下,热血男儿又何愁没有用武之地?莫殇嘴笨,不谙情语,只愿以身作责,求得良妇。”
“为何,她不愿与我说呢?”金实娘将怀中的锦盒亲自交到了莫殇的手中,仍呢喃道。
金殷看家母深陷自我怀疑的沼泽,连忙宽慰道:“妹妹自小心思重,如今到了她出阁的时限,阿母也该放手了......”
“是啊,也该放手了......”
纳采礼成,热孝完婚,皆为定局。
***
朝锦歌夺门而出,只身躲进了马场。儿时朝锦歌总是求着阿父让她也如同儿郎一般习武驯马,可总是被罚于家中。无奈之下,她只得翻墙,甚至伙同赵护打掩护,偷偷跑来这马场,骑马作乐。一晃十五载,原先她以为费劲心力入三清观拜师,能得到世人对其习武的敬意;原先她以为随军南征杀敌报国,能得到阿父阿母的另眼相看,至少不再认为她是一无是处、只知惹是生非的女娘。
可她错了,从一开始便错了。世人不会因为她自认为的成就而改变,刁蛮任性甚至离经叛道早已刻在了世人所谓的外观。阿父阿母对她南下之事闭口不提,甚至谋算如何才能让女娘嫁与高位。朝锦歌在他们的印象里,好似永远无法共鸣。好像女娘生来就是嫁人生子,若是有一人胆敢行错了路,只会得到众人的唾弃。古往今来,皆是如此。甚至连一向力挺朝锦歌的阿姊,也与之背道而行。
今日与阿姊的争吵,朝锦歌的心好似缺了一角,再难填平。朝锦歌悲恸,原先同行之人,相叛。伤痛之余,她更后怕。害怕自己也如同阿姊一般,日后嫁与不和之人,生子相伴,还要为后辈操劳半生。女子及笄,如今她的时限,就在不远之日。她真的怕。怕一眼望进尽头的人生,她只能日日逢场作戏,再无欢愉。
“谁家的女娘还躲在这马场偷偷流眼泪啊?”赵护欠登的模样仿若闪现在朝锦歌眼前。
朝锦歌意欲甩开赵护帮其擦拭眼泪的香帕,像是心事败露地回道:“连我家人都不曾得知我的去处,偏偏你每次都像是掐准了时机,一逮一个准。”
“哎,这话儿可就不对了。朝大小姐每逢躲错或是伤心,哪次不是我和蕊芝阿姊为你里应外合,送你一处清闲。你倒是个小没良心的,当着我的面过河拆桥。”赵护佯怒,可握着香帕的手却不曾落下。
“你我都未曾改变,可偏偏阿姊......”提及朝蕊芝,朝锦歌仍心存不悦。她可以理解阿姊为了巩固朝家的权势,以身为饵觅婿;可阿父阿母并无所求,朝家也并非择金婿不可,为何阿姊要轻看了自己,不愿相信自己不必通过嫁人的途径,亦可大有所为?
“蕊芝阿姊不愿落于人后,若不是朝、莫两家的处境尚危,她又何必争抢狼环虎伺的地位?如果就凭着一腔情愿的孤勇,孑然一身而不顾身旁人,必是行不远的。蕊芝阿姊视时局而动,是以护人,概莫能外。”赵护自顾摇了摇头,他今日本不愿说教,也从不想在朝锦歌面前立规。
“暂且阿姊以此法帮朝家度过难关,可朝家日后不会只有这一个障碍,若是一味如此了事,终是治标不治本。”朝锦歌何尝不明白其中的弯绕,只是目前的解决法子不过缓兵之计,日后她为朝家挺身而出,不知嫁作何处,朝家又该有谁来抗?
“今事弄巧成拙,来日再犯,绝非只有当下的法子,委曲求全。若是朝家当真行到这一步,你阿父、阿母也绝不会弃你不顾。即使你阿父、阿母也无能为力,我也绝不会独留你一人,身陷囹圄。只要我在一日,赵家的门户,永远为你朝锦歌开放。”赵护用力握紧朝锦歌的手,神情恳切,句句属实。未开口的爱恋,早已在承诺中化为尘埃,将二者紧紧相围。
“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