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当天下午,熅哥儿和蒋和安带着两身脏衣服,跟着林澜一块回了城外书院。
按理说太湖书院是月中和月末各放一次假,但到了每年七夕、中秋这样的节日,未定亲的学生家长会趁着灯会这个好时候,给孩子相看,定亲了的小儿女也会趁着这个时候培养感情。
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大半的学生请假,学院干脆直接给学生么放两天假,让这些年轻人们好好在盛夏时节,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收假的头一天,熅哥儿起了一个大早,让孙嬷嬷给他找了一身轻便的短打,太阳还没露头,就抱着带回来的脏衣服要出门。
一出门就遇到了正在练五禽戏的林老爷子,老人家看得一愣一愣的,问道:“这是要去干嘛?”
熅哥儿仰着小脑袋道:“我要去洗衣服,我人小,洗的慢,趁早洗了,下午就能晾干给二伯父送过去。”
林老爷子没去看灯会,一直呆在书院里,也听昨天下午送熅哥儿回来的二儿子说过这件事,这会意味深长的看着小孙子,挥挥手道:
“那就快去吧,动作快点。”
熅哥儿就这样抱着衣服哒哒哒的跑走了,先去找了他的蒋师兄。
听大人们说过,洗衣服是个力气活。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年纪小,力气也小,想要一个人把衣服洗干净是不可能的。
二伯也说了不能找下人帮忙,但他昨天晚上的动作几乎是在明示,可以找师兄帮忙啊。
等熅哥儿好不容易把蒋和安从被窝里拉出来,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
书院建在山上,占地面积很大,山上有一条溪流蜿蜒而下。
为了方便,前人便挖了两道沟渠,将溪水引到学院里,以供住宿的学子们用水。
熅哥儿来到一处沟渠旁边时,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了。
好多学子都挽着袖子,在水边洗衣服,洗衣石都被人占完了,还有人在后面排着队。
一边排队,一边念念有词地背着书。
粗略一数,竟然有三十来人都来这洗衣服。
蒋和安眼尖,认出了其中一个排队的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拉着熅哥儿上前,询问道:“袁兄,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来洗衣服。”
袁芳正在专心致志的背书,被身后传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回过头,发现是书院里风头正盛的蒋和安在跟他搭话,受宠若惊,“蒋兄居然记得我!”
原谅袁芳没有注意到熅哥儿,他实在是太矮了,不低头很难注意到他。
蒋和安还没入学就拜了林澜林夫子为师,一进书院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书院里有的是人试图巴结他,可他全都看不上。
平日里除了和夫子们交流之外,只对山长的孙子和那只叫大花的狸花猫有个笑脸。
书院里都在传这个京城来的大少爷眼高于顶,看不上他们姑苏这个犄角旮旯里的穷学生。
袁芳只是个出身农家的普通学生,学问也算不上特别好,平时也没跟他说过话,更没有为了巴结帮他写过作业,完全没想过他能记住自己,这会被搭话难免有些受宠若惊。
等他的话说出口才感到不对,注意到蒋和安手上拿着的脏衣服,更惊讶了,小心翼翼的问道:“蒋兄也是来洗衣服的吗?”
书院里有专门帮学生洗衣服的仆役,只不过要收费。
以前这个收费并不算高,只是自从林老爷子担任山长以来,认为学生来书院学习,不能只学些圣人言论,也要学些生活经验,就把这项收费提高了不少。
与之相对的是,书院里提供的皂角等洗衣用品,价格只有市面上的五分之一。
学生也是会算账的,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洗衣服,然后夫子们也罚了一些闯祸的学生自己洗衣服。
许多人就发现洗衣服这件事也不是很难,而且洗衣服的这段时间不仅不会浪费,还能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窗交流学问,在学业上的进步十分明显。
渐渐的除了那些家境十分优渥的官宦子弟外,书院里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洗衣服。
书院里浮躁的风气也随之一清。
但蒋和安他不仅是家境优渥的官宦子弟,还是特别特别富贵的勋贵子弟,就是让人洗三年的衣服,那费用也抵不上他的半件外袍。
“你还没回回答我的问题,”蒋和安没好气道,“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一直都是这么多人啊!”袁芳愣愣地回答道。
熅哥儿嘟囔道:“我以前来的时候都没这么多人的,大家不会也被罚了吧。”
袁芳这才发现腿边的熅哥儿,再看看蒋和安不怎么好看的脸色,以为被罚的人是蒋和安。
默默围观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然后京城来的贵公子也被罚了洗衣裳,还乖乖认罚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到半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书院。
高高在上的太子表弟一下子接地气了起来,学子们也意识到不论蒋和安的出身在怎么显赫,他在书院里也是跟他们一样,会被先生惩罚的学子。
他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许多对他敬而远之的同窗,遇到了也会跟他笑着打个招呼。
这是后话,蒋和安这会正在跟熅哥儿两人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两在袁芳的提醒下,发现自己只带了脏衣服,其他的盆啊、棍啊、皂角啥的,一样都没带,正想着要不要回去拿。
这会袁芳前面的人正好洗完,轮到他了。
袁芳纠结了一下,还是本着同窗之情,开口道:“要是不嫌弃的话,等我洗完了,你们就先用我的东西吧。”
“不嫌弃,不嫌弃,”熅哥儿搓着小手,热情道:“这位师兄你先洗,我正好学习一下怎么洗衣服。”
这么可爱的小孩子乖乖的看着他,让他人不住想起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忍不住心头一软,边洗衣服,边细细跟他讲解起来。
袁芳挽起袖子,用绳子系上,在大石板前蹲下,从盆里拿出脏衣服,过水之后,打上皂角,用棍子轻轻敲打起来。
“袖子和衣摆这两个部位要多打些皂角,还要搓一搓才能洗干净......”
熅哥儿专心致志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嗯嗯”两声,表示自己学会了。
蒋和安也听的很认真,知道了书院的传统以后,他还是多学点东西比较好,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就会被亲爱的老师罚洗衣服。
熅哥儿看完袁芳整个洗衣服的过程,觉得洗衣服这个惩罚也不是那么难,顿时信心倍增,小事一桩,完全不在话下。
袁芳洗完之后,看天色还早,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也就留了下来,看能不能帮上忙。
事实证明,他的留下是很有必要的。
熅哥儿信心慢慢的把两件衣服往水里一丢,湿透后正准备拖上来打皂角。
完全没料到沾水后的衣服比干衣服重了十倍不止,被曳的一个踉跄,险些摔进水里。
蒋和安眼疾手快,揪住了他的后衣领,把他提了起来。
“师兄!衣服!衣服要飘走了。”熅哥儿看着缓缓离开岸边的衣服,忍不住在蒋和安的手上手脚并用地挣扎起来。
蒋和安险些被他带倒,他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没有平安习武之人那么大的臂力,情急之下,潜力爆发才能将四十多斤的熅哥儿单手提起来。
哪里还有心去管飘走的衣服。
袁芳赶忙伸手,扶了一把蒋和安之后,眼疾手快的把飘走的衣服捞了回来,也看到了衣服上的墨渍。
忍不住提醒道 :“衣服上的墨渍洗不干净。”
好不容易松了口气的师兄弟两人齐齐“啊”了一声,“怎么会这样!”
袁芳道:“沾了墨汁的衣裳基本上就算是毁了,就算能将墨色洗去,衣服也褪色褪的不成样子,只能改成里衣或是鞋面,所以我们在写字的时候都会很注意。”
熅哥儿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那我该怎么办,二伯说了,不把衣服洗干净就不让我上街。”
蒋和安想了想,提议道:“要不然我让人在外面找找这样的料子,给老师再做一身一模一样的新衣服?”
熅哥儿眼睛一亮,正要夸夸蒋师兄的聪明才智。
袁芳道:“这是作弊吧?而且做衣服的绣娘习惯不一样......”一定会被发现的。
熅哥儿闻言,眼睛里的光暗了下来。
蒋和安不服气了,嘴硬道:“明明是一样的干净衣服,怎么算是作弊!”
熅哥儿一愣,觉得袁师兄说的有道理,又舍不得蒋师兄说的好主意,在心底问喜哥儿,“喜哥儿你说,这算不算是作弊。”
喜哥儿斩钉截铁道:“算!宿主你要是这么干,一定会被罚的更惨!”
熅哥儿想了想,还是乖乖认罚比较好,说不定二伯看在他诚恳的态度上,就原谅他了。
他叹了口气,有模有样的蹲下来给衣服打皂角,劝蒋和安道:“师兄,咱们还是乖乖受罚好了,你就别动歪脑筋了,我不想和骞哥儿一样,中秋节也不能上街。”
蒋和安:......什么叫做咱们,受罚的明明只有你一个人好吧!
蒋和安敲了他的脑袋一下,没好气道:“我这都是为了谁?”
熅哥儿冲他讨好的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蒋和安心头的火气被这个笑一下子就浇灭了,蹲下来从熅哥儿手里拿过那件大的衣服,笨拙的打着皂角。
“这件交给我,你这小身板,还是先把自己的那件洗干净再说。不就是一块小小的墨渍,小爷就不信咱两奈何不了它。”
袁芳和周围洗衣服的其他人,看着这两个正和墨渍较劲的一大一小,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原来高不可攀的蒋公子和三岁小孩一个心性。
两个人在袁芳的指导下,艰难的完成了一整套洗衣服流程,也悲催的发现,真如袁芳所言,墨渍洗不掉。
按理说太湖书院是月中和月末各放一次假,但到了每年七夕、中秋这样的节日,未定亲的学生家长会趁着灯会这个好时候,给孩子相看,定亲了的小儿女也会趁着这个时候培养感情。
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大半的学生请假,学院干脆直接给学生么放两天假,让这些年轻人们好好在盛夏时节,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收假的头一天,熅哥儿起了一个大早,让孙嬷嬷给他找了一身轻便的短打,太阳还没露头,就抱着带回来的脏衣服要出门。
一出门就遇到了正在练五禽戏的林老爷子,老人家看得一愣一愣的,问道:“这是要去干嘛?”
熅哥儿仰着小脑袋道:“我要去洗衣服,我人小,洗的慢,趁早洗了,下午就能晾干给二伯父送过去。”
林老爷子没去看灯会,一直呆在书院里,也听昨天下午送熅哥儿回来的二儿子说过这件事,这会意味深长的看着小孙子,挥挥手道:
“那就快去吧,动作快点。”
熅哥儿就这样抱着衣服哒哒哒的跑走了,先去找了他的蒋师兄。
听大人们说过,洗衣服是个力气活。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年纪小,力气也小,想要一个人把衣服洗干净是不可能的。
二伯也说了不能找下人帮忙,但他昨天晚上的动作几乎是在明示,可以找师兄帮忙啊。
等熅哥儿好不容易把蒋和安从被窝里拉出来,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
书院建在山上,占地面积很大,山上有一条溪流蜿蜒而下。
为了方便,前人便挖了两道沟渠,将溪水引到学院里,以供住宿的学子们用水。
熅哥儿来到一处沟渠旁边时,被眼前的景象惊讶到了。
好多学子都挽着袖子,在水边洗衣服,洗衣石都被人占完了,还有人在后面排着队。
一边排队,一边念念有词地背着书。
粗略一数,竟然有三十来人都来这洗衣服。
蒋和安眼尖,认出了其中一个排队的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拉着熅哥儿上前,询问道:“袁兄,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来洗衣服。”
袁芳正在专心致志的背书,被身后传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回过头,发现是书院里风头正盛的蒋和安在跟他搭话,受宠若惊,“蒋兄居然记得我!”
原谅袁芳没有注意到熅哥儿,他实在是太矮了,不低头很难注意到他。
蒋和安还没入学就拜了林澜林夫子为师,一进书院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书院里有的是人试图巴结他,可他全都看不上。
平日里除了和夫子们交流之外,只对山长的孙子和那只叫大花的狸花猫有个笑脸。
书院里都在传这个京城来的大少爷眼高于顶,看不上他们姑苏这个犄角旮旯里的穷学生。
袁芳只是个出身农家的普通学生,学问也算不上特别好,平时也没跟他说过话,更没有为了巴结帮他写过作业,完全没想过他能记住自己,这会被搭话难免有些受宠若惊。
等他的话说出口才感到不对,注意到蒋和安手上拿着的脏衣服,更惊讶了,小心翼翼的问道:“蒋兄也是来洗衣服的吗?”
书院里有专门帮学生洗衣服的仆役,只不过要收费。
以前这个收费并不算高,只是自从林老爷子担任山长以来,认为学生来书院学习,不能只学些圣人言论,也要学些生活经验,就把这项收费提高了不少。
与之相对的是,书院里提供的皂角等洗衣用品,价格只有市面上的五分之一。
学生也是会算账的,大部分家境一般的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洗衣服,然后夫子们也罚了一些闯祸的学生自己洗衣服。
许多人就发现洗衣服这件事也不是很难,而且洗衣服的这段时间不仅不会浪费,还能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同窗交流学问,在学业上的进步十分明显。
渐渐的除了那些家境十分优渥的官宦子弟外,书院里的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洗衣服。
书院里浮躁的风气也随之一清。
但蒋和安他不仅是家境优渥的官宦子弟,还是特别特别富贵的勋贵子弟,就是让人洗三年的衣服,那费用也抵不上他的半件外袍。
“你还没回回答我的问题,”蒋和安没好气道,“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一直都是这么多人啊!”袁芳愣愣地回答道。
熅哥儿嘟囔道:“我以前来的时候都没这么多人的,大家不会也被罚了吧。”
袁芳这才发现腿边的熅哥儿,再看看蒋和安不怎么好看的脸色,以为被罚的人是蒋和安。
默默围观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然后京城来的贵公子也被罚了洗衣裳,还乖乖认罚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到半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书院。
高高在上的太子表弟一下子接地气了起来,学子们也意识到不论蒋和安的出身在怎么显赫,他在书院里也是跟他们一样,会被先生惩罚的学子。
他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许多对他敬而远之的同窗,遇到了也会跟他笑着打个招呼。
这是后话,蒋和安这会正在跟熅哥儿两人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两在袁芳的提醒下,发现自己只带了脏衣服,其他的盆啊、棍啊、皂角啥的,一样都没带,正想着要不要回去拿。
这会袁芳前面的人正好洗完,轮到他了。
袁芳纠结了一下,还是本着同窗之情,开口道:“要是不嫌弃的话,等我洗完了,你们就先用我的东西吧。”
“不嫌弃,不嫌弃,”熅哥儿搓着小手,热情道:“这位师兄你先洗,我正好学习一下怎么洗衣服。”
这么可爱的小孩子乖乖的看着他,让他人不住想起了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忍不住心头一软,边洗衣服,边细细跟他讲解起来。
袁芳挽起袖子,用绳子系上,在大石板前蹲下,从盆里拿出脏衣服,过水之后,打上皂角,用棍子轻轻敲打起来。
“袖子和衣摆这两个部位要多打些皂角,还要搓一搓才能洗干净......”
熅哥儿专心致志的听着,不时的点头“嗯嗯”两声,表示自己学会了。
蒋和安也听的很认真,知道了书院的传统以后,他还是多学点东西比较好,说不定他什么时候就会被亲爱的老师罚洗衣服。
熅哥儿看完袁芳整个洗衣服的过程,觉得洗衣服这个惩罚也不是那么难,顿时信心倍增,小事一桩,完全不在话下。
袁芳洗完之后,看天色还早,距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也就留了下来,看能不能帮上忙。
事实证明,他的留下是很有必要的。
熅哥儿信心慢慢的把两件衣服往水里一丢,湿透后正准备拖上来打皂角。
完全没料到沾水后的衣服比干衣服重了十倍不止,被曳的一个踉跄,险些摔进水里。
蒋和安眼疾手快,揪住了他的后衣领,把他提了起来。
“师兄!衣服!衣服要飘走了。”熅哥儿看着缓缓离开岸边的衣服,忍不住在蒋和安的手上手脚并用地挣扎起来。
蒋和安险些被他带倒,他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没有平安习武之人那么大的臂力,情急之下,潜力爆发才能将四十多斤的熅哥儿单手提起来。
哪里还有心去管飘走的衣服。
袁芳赶忙伸手,扶了一把蒋和安之后,眼疾手快的把飘走的衣服捞了回来,也看到了衣服上的墨渍。
忍不住提醒道 :“衣服上的墨渍洗不干净。”
好不容易松了口气的师兄弟两人齐齐“啊”了一声,“怎么会这样!”
袁芳道:“沾了墨汁的衣裳基本上就算是毁了,就算能将墨色洗去,衣服也褪色褪的不成样子,只能改成里衣或是鞋面,所以我们在写字的时候都会很注意。”
熅哥儿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那我该怎么办,二伯说了,不把衣服洗干净就不让我上街。”
蒋和安想了想,提议道:“要不然我让人在外面找找这样的料子,给老师再做一身一模一样的新衣服?”
熅哥儿眼睛一亮,正要夸夸蒋师兄的聪明才智。
袁芳道:“这是作弊吧?而且做衣服的绣娘习惯不一样......”一定会被发现的。
熅哥儿闻言,眼睛里的光暗了下来。
蒋和安不服气了,嘴硬道:“明明是一样的干净衣服,怎么算是作弊!”
熅哥儿一愣,觉得袁师兄说的有道理,又舍不得蒋师兄说的好主意,在心底问喜哥儿,“喜哥儿你说,这算不算是作弊。”
喜哥儿斩钉截铁道:“算!宿主你要是这么干,一定会被罚的更惨!”
熅哥儿想了想,还是乖乖认罚比较好,说不定二伯看在他诚恳的态度上,就原谅他了。
他叹了口气,有模有样的蹲下来给衣服打皂角,劝蒋和安道:“师兄,咱们还是乖乖受罚好了,你就别动歪脑筋了,我不想和骞哥儿一样,中秋节也不能上街。”
蒋和安:......什么叫做咱们,受罚的明明只有你一个人好吧!
蒋和安敲了他的脑袋一下,没好气道:“我这都是为了谁?”
熅哥儿冲他讨好的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蒋和安心头的火气被这个笑一下子就浇灭了,蹲下来从熅哥儿手里拿过那件大的衣服,笨拙的打着皂角。
“这件交给我,你这小身板,还是先把自己的那件洗干净再说。不就是一块小小的墨渍,小爷就不信咱两奈何不了它。”
袁芳和周围洗衣服的其他人,看着这两个正和墨渍较劲的一大一小,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原来高不可攀的蒋公子和三岁小孩一个心性。
两个人在袁芳的指导下,艰难的完成了一整套洗衣服流程,也悲催的发现,真如袁芳所言,墨渍洗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