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起风,子辰到院中收取晾晒的衣服被褥。
院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锦妤闪进门来,将背在身后的两只手递到子辰面前来,原来握着一串肉粽。
“今天爹爹要回家来吃晚饭,我不能多呆,要早点回去洗澡更衣。”她放下肉粽便走。
“再见,再见!”锦妤走出门去,复又回转身来,笑着对他挥手。
子辰正欲回应,她己蹦跳着走远。
锦怡和锦怡梳洗得齐齐整整,由佣人领着到餐厅用晚饭。
多日不在家中的苏老爷将两姐妹轮番抱在怀中嬉闹一阵,孩童天真的笑声让这个家看上去似乎美满无比。
苏夫人是基督教徒,餐前务必要祷告一番。
锦怡乖巧在同母亲一道轻声念诵祷词,锦妤偎在爹爹身旁,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祷告完毕,苏夫人从桌上拾起木筷,淡淡地道:“都用餐吧。”
锦妤这才敢开口说话。
“爹爹,你上次给我买的小人书真好看,你再给我买一本好吗?”
苏老爷爱怜地轻抚她的小辫儿,说:“下次数学测验你若能够得甲,我就给你买两本。”
锦妤撅起了小嘴:“我连乙都很难取得,怎么能得甲?”
这边锦怡也细声细语地说:“爹爹,莫嘉娜老师称赞我跳舞跳得越来越好,说将来要推荐我到法兰西舞蹈学院去上学。”
苏老爷笑道:“是真的吗?我们锦怡真厉害。”
锦怡骄傲地一仰下巴:“当然真的的了,不信,喏,你问妈妈。”
苏老爷欣慰地向苏夫人道:“两个女儿真是大了,越来越乖巧懂事了。”
苏夫人冷冷地看锦妤一眼,说:“锦怡一直都是乖巧懂事的,我从来就不担心她,倒是这个锦妤,一直都让我头痛。”
苏老爷陪着笑,说:“小孩子都是淘气包,长成大人了谁还会成天淘气?”
苏夫人并不买帐,说:“都是小孩子,她怎么不学学锦妤?统共就大她不到两岁,品性却是天差地别。”
锦妤刚夹了一块鸡腿,正欲送到嘴边,听苏夫人一味地数落自己,登时悄声屏气,不敢作声。
苏老爷瞥见她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得好言哄着夫人:“雅娴,今天过节,好不容易全家吃顿饭,不要只顾讲话嘛,多吃点菜——喏,这个八宝鸭肯定是王妈烧的,好久没在家尝过王妈的手艺了,今天一定要好好解解馋。”
苏夫人轻声叹口气,语气倒是缓和不少,“我正要和你商量个事,趁今天你在家,我就同你说了吧。她们两个年纪一天天大了,如今这小学堂却是什么人的小孩也送去读书,两个小姐整日同那些佣人车夫的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我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妥。”
苏老爷说:“如今是中华民国,没前清那般讲究,就这点子小事,不至于要请个先生回府来单独教她们两个吧?”
苏夫人斜睨他一眼,说:“又不是我们那时候,还请什么私塾先生!我打算下学年让她们两个就读教会学校,里面不光全是女学生,且家中都属上乘人家,不像小学堂那般鱼龙混杂,什么三教九流都有。”
苏老爷点点头:“也好,教会学校总归是洋人办的,想来也不会太过迂腐,如今这世道只一味死读那些四书五经,怕是行不通的了。”
苏夫人皱着眉头将汤面上的油花拿陶瓷小勺别开,一面说:“我也没指望家中出两个女博士,但凡去学点礼仪规矩,总归也是好的。”
吃完晚饭,苏老爷同两个幼女在厅堂逗乐一阵,直到夜色深了,方由佣人领着回房睡觉。
佣人将蚊帐放下,又拿丝帕在帐中细细拍打一番,确信没有蚊子了,才请锦妤上床去睡。
佣人出门时将灯熄了,此时房内乌黑一片,过了一阵,才有月亮的清辉从窗户飘进来,照在地堂,一片银晃晃。
锦妤蜷在床上,双手紧紧搂着一个洋娃娃,对着娃娃轻轻说道:“你有妈妈吗?你妈妈喜欢你吗?”
院子里的夜来香趁夜开了,香气浓浓地吹进房来。而回答锦妤的似乎只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声。
她用手拔弄一下娃娃的眼睛,那深蓝的大眼睛就忽闪忽闪地眨两下。她又说:“你是爹爹从法兰西带回来的,你的妈妈一定还在法兰西,你想她吗?”
月光冷了,虫鸣声弱了,锦妤双手搂着洋娃娃沉沉睡去。
初夏时节,天气总是忽冷忽热,昨儿晌午,刘妈为着一时贪凉,少加了一件衣服,傍晚下工时就觉得后背凉飕飕,今早起来果然头痛发热
恰好今天是周日,子辰不用上学,于是熬了姜汤来服侍母亲服下。
刘妈喝了姜汤,出了一身大汗,看窗外天己大亮,便挣扎着起身准备到府里做事。
可是毕竟上了些许年纪,平时又过多劳累,刚一起身便觉得头昏眼花,子辰连忙上前扶住母亲,说:“娘,你今天就在家好好歇着,我去向东家告假,再到药铺抓药。”
刘妈只得点头答应。
跟管家告完假出来 ,迎面碰上正准备出门的苏老爷。
苏老爷招手让他过去,说:“听说刘妈病了?府里的事倒不要紧,叫她好生养病,工钱照发。”
子辰连忙道谢,并说:“母亲的活计如果缺人手,我每天温完书可以来做事。”
苏老爷眼里流露出赞许的眼光:“这倒不用,府里平常只他们母女三人常住,并没有多少杂务。听说你的功课很好,以后想读哪间学校?“
“我想上师范学校。”
“哦,想做教书先生?”
“是的。“子辰点点头,眼前浮现出姚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样子。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苏老爷微笑颔首。
走了约摸一里路,才看到一家中药铺子,子辰到柜台前踮起脚尖向里面说道:“请给我抓一副治风寒的药。”
那坐堂的大夫看他一眼,说:“不能为病人号脉,我不晓得病情如何,教我怎样抓药?”
子辰急了:“我娘睡在床上,起不得身,我人小背不动她,我娘素来爱染风寒,您只管照风寒症抓药就成。”
大夫略想一想,便走到一旁开方抓药。
“大夫,我要上个月十五号一样的两副药。”忽闻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并且还如此地熟悉。
子辰回头一看,果然站在身旁的正是姚老师。
“姚老师!”他欣喜地喊道。
姚老师转过身来,看到是子辰,也展开笑靥:“是刘子辰同学啊,你怎么在这里呢?”
“我娘病了,所以我来抓药。”
大夫将滑到鼻尖的小圆眼镜往上扶了扶,向姚老师说道:“你要的药都有,请问是今天要呢,还是明天?”
“今天明天都要,先抓今天的,明天的我明早再来取。”
“好的,先抓今天的。“大夫一边应着,一边抓药,只一会儿工夫,便包好两包草药递到姚老师面前。
“谢谢。”姚老师将一块银元放在掌柜手上。
“刘子辰,妈妈好些了吗?“姚老师转向子辰问道。
子辰点点头,答道:“我熬了些姜汤给我娘喝了,发了好些汗,应该要好点了。“
姚老师用手摸摸他的头,说:“真是个能干懂事的孩子,这一块钱拿去给妈妈买点水果吃,好吗?“
子辰连忙摆手:“不行,我怎么能要您的钱呢?我娘有给我钱,我这里有钱。“
他执意不收,姚老师只得揣起银元,无奈笑笑,再嘱咐子辰几句,便拎起草药出了门。
“小孩儿,你要的药包好了。”大夫将一包草药递过来。
“多少钱?”子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铜板来。
大夫说:“刚刚你的老师己经替你付过钱了。”
“什么时候的事?”子辰大惑不解。
大夫不理会他,只是催他赶紧回去煎药。
子辰惦记母亲的病,也不经细想,只得将药拿好,快步往回赶。
院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锦妤闪进门来,将背在身后的两只手递到子辰面前来,原来握着一串肉粽。
“今天爹爹要回家来吃晚饭,我不能多呆,要早点回去洗澡更衣。”她放下肉粽便走。
“再见,再见!”锦妤走出门去,复又回转身来,笑着对他挥手。
子辰正欲回应,她己蹦跳着走远。
锦怡和锦怡梳洗得齐齐整整,由佣人领着到餐厅用晚饭。
多日不在家中的苏老爷将两姐妹轮番抱在怀中嬉闹一阵,孩童天真的笑声让这个家看上去似乎美满无比。
苏夫人是基督教徒,餐前务必要祷告一番。
锦怡乖巧在同母亲一道轻声念诵祷词,锦妤偎在爹爹身旁,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祷告完毕,苏夫人从桌上拾起木筷,淡淡地道:“都用餐吧。”
锦妤这才敢开口说话。
“爹爹,你上次给我买的小人书真好看,你再给我买一本好吗?”
苏老爷爱怜地轻抚她的小辫儿,说:“下次数学测验你若能够得甲,我就给你买两本。”
锦妤撅起了小嘴:“我连乙都很难取得,怎么能得甲?”
这边锦怡也细声细语地说:“爹爹,莫嘉娜老师称赞我跳舞跳得越来越好,说将来要推荐我到法兰西舞蹈学院去上学。”
苏老爷笑道:“是真的吗?我们锦怡真厉害。”
锦怡骄傲地一仰下巴:“当然真的的了,不信,喏,你问妈妈。”
苏老爷欣慰地向苏夫人道:“两个女儿真是大了,越来越乖巧懂事了。”
苏夫人冷冷地看锦妤一眼,说:“锦怡一直都是乖巧懂事的,我从来就不担心她,倒是这个锦妤,一直都让我头痛。”
苏老爷陪着笑,说:“小孩子都是淘气包,长成大人了谁还会成天淘气?”
苏夫人并不买帐,说:“都是小孩子,她怎么不学学锦妤?统共就大她不到两岁,品性却是天差地别。”
锦妤刚夹了一块鸡腿,正欲送到嘴边,听苏夫人一味地数落自己,登时悄声屏气,不敢作声。
苏老爷瞥见她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只得好言哄着夫人:“雅娴,今天过节,好不容易全家吃顿饭,不要只顾讲话嘛,多吃点菜——喏,这个八宝鸭肯定是王妈烧的,好久没在家尝过王妈的手艺了,今天一定要好好解解馋。”
苏夫人轻声叹口气,语气倒是缓和不少,“我正要和你商量个事,趁今天你在家,我就同你说了吧。她们两个年纪一天天大了,如今这小学堂却是什么人的小孩也送去读书,两个小姐整日同那些佣人车夫的孩子坐在一间教室里,我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妥。”
苏老爷说:“如今是中华民国,没前清那般讲究,就这点子小事,不至于要请个先生回府来单独教她们两个吧?”
苏夫人斜睨他一眼,说:“又不是我们那时候,还请什么私塾先生!我打算下学年让她们两个就读教会学校,里面不光全是女学生,且家中都属上乘人家,不像小学堂那般鱼龙混杂,什么三教九流都有。”
苏老爷点点头:“也好,教会学校总归是洋人办的,想来也不会太过迂腐,如今这世道只一味死读那些四书五经,怕是行不通的了。”
苏夫人皱着眉头将汤面上的油花拿陶瓷小勺别开,一面说:“我也没指望家中出两个女博士,但凡去学点礼仪规矩,总归也是好的。”
吃完晚饭,苏老爷同两个幼女在厅堂逗乐一阵,直到夜色深了,方由佣人领着回房睡觉。
佣人将蚊帐放下,又拿丝帕在帐中细细拍打一番,确信没有蚊子了,才请锦妤上床去睡。
佣人出门时将灯熄了,此时房内乌黑一片,过了一阵,才有月亮的清辉从窗户飘进来,照在地堂,一片银晃晃。
锦妤蜷在床上,双手紧紧搂着一个洋娃娃,对着娃娃轻轻说道:“你有妈妈吗?你妈妈喜欢你吗?”
院子里的夜来香趁夜开了,香气浓浓地吹进房来。而回答锦妤的似乎只有此起彼伏的虫鸣声。
她用手拔弄一下娃娃的眼睛,那深蓝的大眼睛就忽闪忽闪地眨两下。她又说:“你是爹爹从法兰西带回来的,你的妈妈一定还在法兰西,你想她吗?”
月光冷了,虫鸣声弱了,锦妤双手搂着洋娃娃沉沉睡去。
初夏时节,天气总是忽冷忽热,昨儿晌午,刘妈为着一时贪凉,少加了一件衣服,傍晚下工时就觉得后背凉飕飕,今早起来果然头痛发热
恰好今天是周日,子辰不用上学,于是熬了姜汤来服侍母亲服下。
刘妈喝了姜汤,出了一身大汗,看窗外天己大亮,便挣扎着起身准备到府里做事。
可是毕竟上了些许年纪,平时又过多劳累,刚一起身便觉得头昏眼花,子辰连忙上前扶住母亲,说:“娘,你今天就在家好好歇着,我去向东家告假,再到药铺抓药。”
刘妈只得点头答应。
跟管家告完假出来 ,迎面碰上正准备出门的苏老爷。
苏老爷招手让他过去,说:“听说刘妈病了?府里的事倒不要紧,叫她好生养病,工钱照发。”
子辰连忙道谢,并说:“母亲的活计如果缺人手,我每天温完书可以来做事。”
苏老爷眼里流露出赞许的眼光:“这倒不用,府里平常只他们母女三人常住,并没有多少杂务。听说你的功课很好,以后想读哪间学校?“
“我想上师范学校。”
“哦,想做教书先生?”
“是的。“子辰点点头,眼前浮现出姚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样子。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苏老爷微笑颔首。
走了约摸一里路,才看到一家中药铺子,子辰到柜台前踮起脚尖向里面说道:“请给我抓一副治风寒的药。”
那坐堂的大夫看他一眼,说:“不能为病人号脉,我不晓得病情如何,教我怎样抓药?”
子辰急了:“我娘睡在床上,起不得身,我人小背不动她,我娘素来爱染风寒,您只管照风寒症抓药就成。”
大夫略想一想,便走到一旁开方抓药。
“大夫,我要上个月十五号一样的两副药。”忽闻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并且还如此地熟悉。
子辰回头一看,果然站在身旁的正是姚老师。
“姚老师!”他欣喜地喊道。
姚老师转过身来,看到是子辰,也展开笑靥:“是刘子辰同学啊,你怎么在这里呢?”
“我娘病了,所以我来抓药。”
大夫将滑到鼻尖的小圆眼镜往上扶了扶,向姚老师说道:“你要的药都有,请问是今天要呢,还是明天?”
“今天明天都要,先抓今天的,明天的我明早再来取。”
“好的,先抓今天的。“大夫一边应着,一边抓药,只一会儿工夫,便包好两包草药递到姚老师面前。
“谢谢。”姚老师将一块银元放在掌柜手上。
“刘子辰,妈妈好些了吗?“姚老师转向子辰问道。
子辰点点头,答道:“我熬了些姜汤给我娘喝了,发了好些汗,应该要好点了。“
姚老师用手摸摸他的头,说:“真是个能干懂事的孩子,这一块钱拿去给妈妈买点水果吃,好吗?“
子辰连忙摆手:“不行,我怎么能要您的钱呢?我娘有给我钱,我这里有钱。“
他执意不收,姚老师只得揣起银元,无奈笑笑,再嘱咐子辰几句,便拎起草药出了门。
“小孩儿,你要的药包好了。”大夫将一包草药递过来。
“多少钱?”子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把铜板来。
大夫说:“刚刚你的老师己经替你付过钱了。”
“什么时候的事?”子辰大惑不解。
大夫不理会他,只是催他赶紧回去煎药。
子辰惦记母亲的病,也不经细想,只得将药拿好,快步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