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子辰觉着眼前一亮,蓦地睁开了眼。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刺痛了他的眼,他赶紧将眼睛闭起来。
这是何年何月?怎么有一种被时间遗落的感觉?
子辰挣扎起身,不慎碰翻床头的瓷碗,一声脆响如同将寂静撕碎,刘妈的脚步应声响起:“谁?又是你这只偷嘴猫~~~~”瞥见坐在床上的子辰,内心不禁一阵欣喜:“儿子,你总算是醒过来了,可把我担心死了!”
子辰揉揉眼:“我怎么了?我睡了很久吗?”
刘妈啜泣道:“可不是,你这孩子,不知是何缘故,忽然就倒床不醒,可把我和锦妤小姐吓坏了!你知道吗?这些天都是锦妤小姐在看顾你,没想到以前娇滴滴衣来伸手的富家小姐,才一年光景变得这么懂事。”
子辰木然问道:“锦妤来过?”
“锦妤这几日都来家中,看你没啥事了才回学校——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了,教会里的嬷嬷要回自己国家去,学校马上停课了,锦妤小姐正在联系医院,想去做一名看护。”刘妈叹口气:“好在锦妤小姐天性活泼善良,虽然如今的生活同以往没法比,也没看到她脸上挂有愁云。”
子辰无言,短短一年来,变故竟然这么多。
姚星,那么美丽的名字,和那么可爱的笑脸,竟然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了。子辰一想起城门上那些烂冬瓜一样的死人头,便胸口一闷,胃里酸水上涌,泪水竟滚落出来。
他不能再想,只要一想起姚星两个字,脖子放佛被人掐住一般,再也不能呼吸。
他蒙住头,想把那个名字从脑海中赶出去。
“不知夫人小姐是否来过信?总归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怎么能狠心扔掉就呢!”刘妈很是气愤。
“锦妤说大小姐之前写过两封信,说是她们己找到住处和学校,一切都好,等她毕了业就尽快来接锦妤过去,可是后来就没有收到来信了。”子辰扶着额,木然地说。
“夫人走的时候将布庄宅院都卖掉了,据说苏家在钱庄还存有很多钱,夫人的行李里整整有两箱子首饰珠宝,她们倒是不用吃苦了。”刘妈轻叹道。
子辰望向窗外,墨一样浓黑的夜,在最边缘的一角倒出现了几颗星子,小小的,闪闪的,像谁的眼睛似的一眨一眨。
子辰原以为昏睡这几日落下很多功课,一心想要赶紧迎头补上,却在学校外被校役告知学校两天前己经停课。
“都说要打仗,学生们都和家里人跑到外面避难去了,一个班通共也就三四名学生,老师也来得越来越少,索性停课。”校役一面摇头一面叹气。
“那几时开课?”子辰问。
“开课?”校役无奈地笑笑:“那得问老天爷了。”
子辰落寞地转身。
才几日未出门,街上己经行人罕至,店铺皆紧闭大门。
“子辰!”
忽然听闻有人唤他,转身一看,一个少女白衣白裙站在他面前,那不是锦妤又是何人。
走近些看得仔细了,原来也是白衣裙,而且一身看护服。
“昨天下午我去你家没找着你,刘妈说你上街买药去了,今天偏在这儿遇见了,你说巧不巧?”说罢咯咯咯笑起来。
“我娘说你到医院当看护去了,教会学校也停课了吗?”
锦妤点头:“嗯,早停课了,教会学校都是些西洋人,怕仗打起来,都齐刷刷回国去了。”
“这仗是非打不可吗?”子辰痛心地说。
“北边早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了,听人说,就快往这边打过来了。”锦妤叹气。
“城里安全吗?要不和娘商量,我们一同回乡下避避炮火?”
锦妤摇头:“医院的事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口饭吃,不敢轻易丢下,听医院的人说倘若真打到这边来了,医院会转移,到时候再说吧。”
子辰点点头:“也好,如果有危险,你赶紧来家里,我们一起走。”
锦妤微笑颔首。
回到家中,子辰发现母亲并未在家,心里不禁微愠:临出院时,医生几次三番交待,万不可让病人劳作,一定要好生休养,母亲偏不听医生的话,肯定又是去找活计做了。如今学校停课,我也不必念书了,明天得去找份工来做,万不可再让母亲再操劳了。
正思忖着,刘妈推门进来了,见到子辰反倒先吃了一惊。
“今天怎么这么早下学了?你莫不是逃学吧?”
子辰苦笑:“我又不是几岁顽童,难道还逃学去打弹弓?学校停课了,学生老师都快走光了。”
刘妈似有顿悟般点点头:“刚到李婶家串门子,也听到街坊说了,这城里的人都快走光了。李婶王大娘都准备这两日动身回乡下,我寻思着,这榆州城家家门户紧闭,生意人做不成生意,更何况我们干零活的穷苦人?索性我们娘儿俩也回乡下避避炮火,再不济,乡下总有两亩薄田,总比在这里坐吃山空的好。”
子辰想了想,颔首道:“也好。”
“只是,”刘妈欲言又止:“锦妤小姐也算我们从小看到大,况且素来也与她亲厚,那孩子品性又善良,如今她孤苦一人,我们怎么忍心扔下她一人走掉?我只是担心我们山里清苦,房子又破,怕委曲了她。”
子辰展颜:“锦妤可不是那种人,她倒不会嫌弃这些。早前在街上我倒是碰到她来着,我也问过她倘若我们回乡避难,她是否同去,她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想先做下去。”
刘妈找了把竹椅坐下,又说:“这小人儿也到了只为混饱肚皮为的时候了,真是想不到啊。”
这天夜里,如放了一夜烟花爆竹,噼噼啪啪好不热闹,子辰心下犹疑,又不敢起床开门看上一看,他听见母亲在里间辗转反侧,他知道母亲也是没有入睡。
早起看到母亲在收拾那只樟木箱子,这还是母亲当年嫁到他们家来的时候带过来的嫁妆,上面的红漆给磨得斑斑驳驳,像个一脸残妆的戏子。
看见子辰起来,刘妈解释道:“房东太太来过了,说他们全家要到香港去,这边的房子己经卖给一个法国牧师,说是要拆了盖教堂,让我们抽空搬家。昨夜里响了一晚上枪子炮弹,我压根没有合过眼,今早头又痛起来,我想着迟早要搬,不如先收拾好,你去寻一寻锦妤,我想来想去,始终觉着不能扔下她一个女孩儿,到时候我们三人一起走,大家有个照应,这仗打完了,我们再回来。”
子辰点点头,略略洗把脸,便出门去了。
七弯八拐找到锦妤所在的医院,看到个穿白衣服的大夫便拉住打听起来。
“苏锦妤?”大夫一脸茫然地看着子辰:“有这个人吗?”
子辰急了,忙说:“肯定有,昨天她还在这里做事呢!眼睛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
大夫一拍脑门:“想起来了,一个刚来的小姑娘,手脚挺麻利的,她不是昨天下午转运病人到曲州了吗?你不知道?”
“曲州?”子胡懵了:”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大夫想了想道:“可能个把星期吧,也可能就这一两天,我也说不准,你是她什么人,你找他有事?”
子辰生平第一次扯了个谎,说:“我是她表哥,我姓刘,住城西鲤鱼巷,麻烦她回来了你转告她一声。”
大夫大力拍胸:“没问题,保证转达到。”转而又疑惑起来:“她表哥?怎么又是她表哥?早上也有一个自称她表哥的人找她,不过那个人比你大,看起来倒像她表叔,”
“啊、”子辰也吃了一惊:“早上有人找过她?是什么人?”
大夫想了想,说:“长相挺普通的,我也记不清了,这么给你说吧,我这人脸盲,对人的脸过目即忘,比方说,有的病人的脸我不一定记得住,不过掀开衣服看到肚皮上的疤,我倒是能一眼认出是我缝的——那人明显不是我们本地人,像是南洋来的,我听他讲话有南洋口音,脸也晒得黑黑的。”
子辰想起锦妤曾说她有个姑妈早年移居南洋,心想许是听到侄女孤苦,差人来接她来了。
回到家中,母亲己收拾妥当,当年来城里统共只带了这么一只木箱,如今回去,也只有它,刘妈心中不禁一阵悽然。
没见锦妤跟来,刘妈连忙问询,子辰把缘由对她说了,又说起锦妤南洋来的表哥来找她。
刘妈欣慰颔首:“幸好姑母有心,锦妤这下有安身之地了,不过也太不凑巧了,锦妤竟出门去了。”
子辰道:“既然要走,索性我们趁时间还早,今天便走,安顿好娘,我再回来寻锦妤,医院的大夫说她要一星期才返身,倒不用急。”
刘妈说:“也好,早些动身免得晚上枪子吓得我睡不着,心都快跳出来了,真怕那炮弹不长眼,当日苏老爷可不就这么没的。”说罢又叹起气来。
坐了半日船,又行了一二十里山路,刘妈有些晕船,一个脸青青的,嘴皮煞白,走起路来越发晃晃悠悠。
子辰关切地问:“娘,许是刚才受了河风?也没几步路了,我背你吧。”
刘妈无力地摇头:“不碍事,就是有点晕船,要不是非要走水路不可,我宁可两只脚走路。”
子辰不由分说背起她来,嘴里嘟嚷道:“你总是这么倔,你看你的脸,哪里还有一点血色。”
刘妈无可奈何地笑笑,靠在儿子尚且单薄的肩上,合上双目养起神来。
这是何年何月?怎么有一种被时间遗落的感觉?
子辰挣扎起身,不慎碰翻床头的瓷碗,一声脆响如同将寂静撕碎,刘妈的脚步应声响起:“谁?又是你这只偷嘴猫~~~~”瞥见坐在床上的子辰,内心不禁一阵欣喜:“儿子,你总算是醒过来了,可把我担心死了!”
子辰揉揉眼:“我怎么了?我睡了很久吗?”
刘妈啜泣道:“可不是,你这孩子,不知是何缘故,忽然就倒床不醒,可把我和锦妤小姐吓坏了!你知道吗?这些天都是锦妤小姐在看顾你,没想到以前娇滴滴衣来伸手的富家小姐,才一年光景变得这么懂事。”
子辰木然问道:“锦妤来过?”
“锦妤这几日都来家中,看你没啥事了才回学校——听说日本人要打过来了,教会里的嬷嬷要回自己国家去,学校马上停课了,锦妤小姐正在联系医院,想去做一名看护。”刘妈叹口气:“好在锦妤小姐天性活泼善良,虽然如今的生活同以往没法比,也没看到她脸上挂有愁云。”
子辰无言,短短一年来,变故竟然这么多。
姚星,那么美丽的名字,和那么可爱的笑脸,竟然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了。子辰一想起城门上那些烂冬瓜一样的死人头,便胸口一闷,胃里酸水上涌,泪水竟滚落出来。
他不能再想,只要一想起姚星两个字,脖子放佛被人掐住一般,再也不能呼吸。
他蒙住头,想把那个名字从脑海中赶出去。
“不知夫人小姐是否来过信?总归是从小看着长大的,怎么能狠心扔掉就呢!”刘妈很是气愤。
“锦妤说大小姐之前写过两封信,说是她们己找到住处和学校,一切都好,等她毕了业就尽快来接锦妤过去,可是后来就没有收到来信了。”子辰扶着额,木然地说。
“夫人走的时候将布庄宅院都卖掉了,据说苏家在钱庄还存有很多钱,夫人的行李里整整有两箱子首饰珠宝,她们倒是不用吃苦了。”刘妈轻叹道。
子辰望向窗外,墨一样浓黑的夜,在最边缘的一角倒出现了几颗星子,小小的,闪闪的,像谁的眼睛似的一眨一眨。
子辰原以为昏睡这几日落下很多功课,一心想要赶紧迎头补上,却在学校外被校役告知学校两天前己经停课。
“都说要打仗,学生们都和家里人跑到外面避难去了,一个班通共也就三四名学生,老师也来得越来越少,索性停课。”校役一面摇头一面叹气。
“那几时开课?”子辰问。
“开课?”校役无奈地笑笑:“那得问老天爷了。”
子辰落寞地转身。
才几日未出门,街上己经行人罕至,店铺皆紧闭大门。
“子辰!”
忽然听闻有人唤他,转身一看,一个少女白衣白裙站在他面前,那不是锦妤又是何人。
走近些看得仔细了,原来也是白衣裙,而且一身看护服。
“昨天下午我去你家没找着你,刘妈说你上街买药去了,今天偏在这儿遇见了,你说巧不巧?”说罢咯咯咯笑起来。
“我娘说你到医院当看护去了,教会学校也停课了吗?”
锦妤点头:“嗯,早停课了,教会学校都是些西洋人,怕仗打起来,都齐刷刷回国去了。”
“这仗是非打不可吗?”子辰痛心地说。
“北边早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了,听人说,就快往这边打过来了。”锦妤叹气。
“城里安全吗?要不和娘商量,我们一同回乡下避避炮火?”
锦妤摇头:“医院的事不好找,好不容易找到口饭吃,不敢轻易丢下,听医院的人说倘若真打到这边来了,医院会转移,到时候再说吧。”
子辰点点头:“也好,如果有危险,你赶紧来家里,我们一起走。”
锦妤微笑颔首。
回到家中,子辰发现母亲并未在家,心里不禁微愠:临出院时,医生几次三番交待,万不可让病人劳作,一定要好生休养,母亲偏不听医生的话,肯定又是去找活计做了。如今学校停课,我也不必念书了,明天得去找份工来做,万不可再让母亲再操劳了。
正思忖着,刘妈推门进来了,见到子辰反倒先吃了一惊。
“今天怎么这么早下学了?你莫不是逃学吧?”
子辰苦笑:“我又不是几岁顽童,难道还逃学去打弹弓?学校停课了,学生老师都快走光了。”
刘妈似有顿悟般点点头:“刚到李婶家串门子,也听到街坊说了,这城里的人都快走光了。李婶王大娘都准备这两日动身回乡下,我寻思着,这榆州城家家门户紧闭,生意人做不成生意,更何况我们干零活的穷苦人?索性我们娘儿俩也回乡下避避炮火,再不济,乡下总有两亩薄田,总比在这里坐吃山空的好。”
子辰想了想,颔首道:“也好。”
“只是,”刘妈欲言又止:“锦妤小姐也算我们从小看到大,况且素来也与她亲厚,那孩子品性又善良,如今她孤苦一人,我们怎么忍心扔下她一人走掉?我只是担心我们山里清苦,房子又破,怕委曲了她。”
子辰展颜:“锦妤可不是那种人,她倒不会嫌弃这些。早前在街上我倒是碰到她来着,我也问过她倘若我们回乡避难,她是否同去,她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想先做下去。”
刘妈找了把竹椅坐下,又说:“这小人儿也到了只为混饱肚皮为的时候了,真是想不到啊。”
这天夜里,如放了一夜烟花爆竹,噼噼啪啪好不热闹,子辰心下犹疑,又不敢起床开门看上一看,他听见母亲在里间辗转反侧,他知道母亲也是没有入睡。
早起看到母亲在收拾那只樟木箱子,这还是母亲当年嫁到他们家来的时候带过来的嫁妆,上面的红漆给磨得斑斑驳驳,像个一脸残妆的戏子。
看见子辰起来,刘妈解释道:“房东太太来过了,说他们全家要到香港去,这边的房子己经卖给一个法国牧师,说是要拆了盖教堂,让我们抽空搬家。昨夜里响了一晚上枪子炮弹,我压根没有合过眼,今早头又痛起来,我想着迟早要搬,不如先收拾好,你去寻一寻锦妤,我想来想去,始终觉着不能扔下她一个女孩儿,到时候我们三人一起走,大家有个照应,这仗打完了,我们再回来。”
子辰点点头,略略洗把脸,便出门去了。
七弯八拐找到锦妤所在的医院,看到个穿白衣服的大夫便拉住打听起来。
“苏锦妤?”大夫一脸茫然地看着子辰:“有这个人吗?”
子辰急了,忙说:“肯定有,昨天她还在这里做事呢!眼睛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
大夫一拍脑门:“想起来了,一个刚来的小姑娘,手脚挺麻利的,她不是昨天下午转运病人到曲州了吗?你不知道?”
“曲州?”子胡懵了:”那她什么时候回来?”
大夫想了想道:“可能个把星期吧,也可能就这一两天,我也说不准,你是她什么人,你找他有事?”
子辰生平第一次扯了个谎,说:“我是她表哥,我姓刘,住城西鲤鱼巷,麻烦她回来了你转告她一声。”
大夫大力拍胸:“没问题,保证转达到。”转而又疑惑起来:“她表哥?怎么又是她表哥?早上也有一个自称她表哥的人找她,不过那个人比你大,看起来倒像她表叔,”
“啊、”子辰也吃了一惊:“早上有人找过她?是什么人?”
大夫想了想,说:“长相挺普通的,我也记不清了,这么给你说吧,我这人脸盲,对人的脸过目即忘,比方说,有的病人的脸我不一定记得住,不过掀开衣服看到肚皮上的疤,我倒是能一眼认出是我缝的——那人明显不是我们本地人,像是南洋来的,我听他讲话有南洋口音,脸也晒得黑黑的。”
子辰想起锦妤曾说她有个姑妈早年移居南洋,心想许是听到侄女孤苦,差人来接她来了。
回到家中,母亲己收拾妥当,当年来城里统共只带了这么一只木箱,如今回去,也只有它,刘妈心中不禁一阵悽然。
没见锦妤跟来,刘妈连忙问询,子辰把缘由对她说了,又说起锦妤南洋来的表哥来找她。
刘妈欣慰颔首:“幸好姑母有心,锦妤这下有安身之地了,不过也太不凑巧了,锦妤竟出门去了。”
子辰道:“既然要走,索性我们趁时间还早,今天便走,安顿好娘,我再回来寻锦妤,医院的大夫说她要一星期才返身,倒不用急。”
刘妈说:“也好,早些动身免得晚上枪子吓得我睡不着,心都快跳出来了,真怕那炮弹不长眼,当日苏老爷可不就这么没的。”说罢又叹起气来。
坐了半日船,又行了一二十里山路,刘妈有些晕船,一个脸青青的,嘴皮煞白,走起路来越发晃晃悠悠。
子辰关切地问:“娘,许是刚才受了河风?也没几步路了,我背你吧。”
刘妈无力地摇头:“不碍事,就是有点晕船,要不是非要走水路不可,我宁可两只脚走路。”
子辰不由分说背起她来,嘴里嘟嚷道:“你总是这么倔,你看你的脸,哪里还有一点血色。”
刘妈无可奈何地笑笑,靠在儿子尚且单薄的肩上,合上双目养起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