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
怎么竟在雨中煮茶吗?
倒有闲情逸致。确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事。
李泠卿遥遥一拜。
“无心闯入,请公子见谅。”
谢承瞮方才便瞧见了她。此时闻言,抬头看向她。
她披着海棠色披风,发髻散散盘着,只一根玉簪相配,撑着伞,提着灯。
倒像是睡梦初醒的模样。
身后竹光影照,灯火黯淡,她驻足于此,却如潇湘神女误入山林,卷起万千海潮,催发无数芬芳。
他闻言并未愠怒,也未怀疑。只是笑了笑:“姑娘进来吧,外面风大,还望莫嫌在下一盏淡茶。”
竟是邀她听雨品茶的意思吗。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语毕,她收了伞,仍旧提着那盏灯,朝亭内走去。
亭内灯光明灭,微黄火光映照下,男子眸光清亮,眉目如画。
李泠卿在他对面坐下时,忽然想起了今日在宿睢楼中。他也是这般平静,适然。
他带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何时,他都能如此镇静坦然。
哪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泠卿眸光定在他手中动作上,他手纤细,自如地斟好茶,放在李泠卿身前。
“多谢。”李泠卿看着他递过来的茶,轻声开口。
“公子不问我吗?”
谢承瞮抬眸,对上她清澈如湖泊的双眼,故作不解。
“今日在宿睢楼,还有方才,两次,我扰乱了公子的茶局。”
“所以?”谢承瞮应道。
“你不是应该怀疑我,别有用心吗?”李泠卿骤然开口。
“姑娘既然知道,不打算给个解释?”谢承瞮给自己斟了杯茶,又把话题抛给李泠卿。
“若我说,这两次,均是我无心之举,公子信吗?”李泠卿轻声笑道。
谢承瞮再看向她那双狡黠如狐的眼,知晓她是故意逗弄。
“自然。”
“真的?”
“毕竟你闯入时,都说了......是无心的。”说罢,他勾了勾唇角。
看见他笑了,李泠卿抿了口茶。并未接此话。
“这茶,姑娘尝着如何?”
“味道甚好,公子好手艺。”她真心答道。
此茶香味缭绕,茶香经久不散。李泠卿看得出是好茶。
谢承瞮似是想到什么,默了一瞬,“姑娘喜欢便好。”他望了眼外面的雨。
“姑娘深夜未眠,难不成也是来赏雨么?”
赏雨?这雨怕是也太大了些吧。
不过也算是吧。
“睡不着,想着出来走走。便走入了这竹林,想来也算是,赏雨?”
“说起这雨,确是下了几天了。早听闻苏城又叫过雨城,名不虚传。”谢承瞮把玩着手中的白玉茶盏,“听姑娘口音不似苏城人?”
“嗯。”李泠卿带着些探寻的目光看向他,“公子应该也不是苏城人吧。”
“不过旅居在此。”谢承瞮只回了这几个字。
见他不打算继续聊自己的来处,李泠卿也没多问。
看着亭外风中摇曳的竹子,李泠卿忽然想到了些什么,“那不知公子是否听过苏城关于竹子的传说?”
谢承瞮看着面前女子无害的双眸。略沉默了半晌,似在思索。
“自然听过。”
那日他初至苏城,在晔水旁的竹园与苏城好友林子霁相见。
他顾着棋局,林子霁却神神秘秘地道:“景之,你可曾听闻过,苏城的竹林传说?”
谢承瞮放下手中的棋子,“你是指,才子江勾竹林读书,最后考取功名救母的故事?”
“非也非也,另有一桩好玩的事。”
谢承瞮一脸疑惑。
“且听我讲与你听便是。”林子霁凑近了些,“苏城原有一朱姓大户人家,那朱家府上的二公子不喜读书,成日流连花楼。这不,有一年中秋,那朱二公子从那花楼里喝醉了酒出来,跌跌撞撞便走入一处竹林。待到第二日清晨,仆从发现他时,已是衣衫不整,被林中赏玩的人围观,你不知道,那叫一个不雅。”
看谢承瞮表情没什么变化,林子霁又继续讲了下去,“等那朱公子醒来,却一口咬定,他与一姑娘邂逅,共赴巫山云雨。他还说啊,那姑娘是苏城世家女。可众人皆知,没有哪个世家的女子会做出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来。多半那朱二公子是和什么花楼女子行了龌龊之事。”
“景之,你猜后面怎么着?”
“我猜啊,这莫不又是你胡诌的。”谢承瞮笑了笑,似是对后面的事不感兴趣。
“哪能啊。后面那朱二公子便一口咬定他遇着的就是世家女,每日每家地找,就跟疯魔了似的。可找了好多日,就是找不着。终于,两年后某一日,这朱二撞上了江州刺史家的二小姐出门来踏青。他只见了一眼便说这小姐就是他当日见到的姑娘。死皮赖脸地要去提亲。朱家人生怕不如了他的愿他便要得失心疯。便也由着他去了。后面又有传言说,这刺史家的小姐自那日见了朱二一面也倾心于他,便央求着家里人要嫁。最后两家缔结姻缘,到此也真甚美满。”
“自此后,竹林邂逅也成了苏城一美谈。”
林子霁讲到此处便兴致冲冲,赶忙喝了口茶。
“所以呢?”谢承瞮扯了扯嘴角,“林子霁,半晌,你就想说这?”
“不,重头戏在后头呢。”
“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事。可奇异的是,三月后,朱二公子死了。大夫来看,也看不出个异常来。只有个仵作说,朱二公子看着,倒像是被人吸食了精气。原来那刺史家的女儿,是狐妖化成的,原来的刺史家的小姐,早被狐妖害死了,那刺史在井中找到女儿的尸体,竟也就这样昏死过去,再没醒来过。后来大家都怕极了,再不把这竹林邂逅称为佳话。”
“景之,你信吗?”林子霁好奇地看着谢承瞮。
“......无聊。”
“这真不是我胡诌的,这事你上苏城官府档案库里是可以查到的,不过好像被判为悬案了。只不过在民间传着玩,谁又敢真的去行那鬼啊神的。”
“不过,那姑娘,不,兴许是狐妖,好像长得真是极美。若能见上一面。”
谢承瞮似是被他气笑,“你也想被狐妖吸□□气了?”随即又抛给他一颗棋子,“下你的棋吧。”
看着李泠卿眨动的睫毛,谢承瞮想的是,这姑娘为何提起这个。
触及李泠卿揶揄的目光,谢承瞮咳嗽一声,“不过,在下不信这些狐仙鬼神之说。”
李泠卿转动双眸,朝他一笑,“什么狐仙?公子在说甚?”
谢承瞮却呛了口茶。
什么意思?不是说这个?
“我是想到,公子雨夜于此煮茶,倒令我想起了多年前苏城的那位才子,江勾。不知江勾倚竹读书之时,是否一如公子这般雅致?”
她又一笑,“公子说的不是这个?还是想到了别的?”
完了,她是故意的。
这姑娘,何意。
谢承瞮内心气恼,但面上不显,“在下哪敢自比江勾。”
他又循循善诱般地把话题绕到白日的事上,“姑娘方才问我许多,不知可否容在下问姑娘一个问题了?”
李泠卿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方才故意说那些就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谁知他丝毫不懈怠。
他凝视着她,方才眼中的柔情尽敛,恢复平日的漠然,“白日,姑娘找宿睢楼的楼主是为何?”
“此事与公子无关,是我与楼主有一些要事要谈。”
“哦?但姑娘今日似乎并未等到楼主。”
“今日临时有事罢了。”李泠卿眸光闪动,“但不知与公子何干。”
“只是好奇。”
“只是好奇?”
这人真是,找个借口也不知找个可靠一些的。
“那今日我与邹公子的谈话,姑娘又听去了多少,听懂了多少?”谢承瞮转动茶杯,“或许我应该换一个问法,姑娘冰雪聪明,不知自己,猜到了几分?”
“与我无关的事,我不会妄自推测。”她冷冷道。
“真的与你无关吗?还是,你在骗我?”他紧盯着她双眼,轻轻一笑。不过这笑极冷。
“公子,你的茶凉了。”她不看他,抬手想去触碰茶盏。
“不必。”他似觉出方才那样不妥,又恢复了温润的模样。
李泠卿收回手,突然转身站起,“雨快停了,我该走了,公子,”李泠卿飞快提起桌边的灯,咬牙道,“告辞。”
谢承瞮看着亭外细密不见有要停之势的雨丝,对着那背影道,“姑娘,不妨护好身上物。”
李泠卿匆匆离去,听到他的话时,脚步顿了顿,而后仍然不停地向林外走去。似是想要马上离开此处。
雨中。
谢承瞮看着她方才坐过的凳子。
给自己斟了一杯冷茶。
今日乘风查到了,她是那李尚书家的长女,李泠卿。他早听闻过李家那些事,所以在听到李泠卿此前一直住在青州外祖家时,也不觉奇怪。
太后寿宴给各大世家都下了拜帖,她此时出现在苏城,多半是为了赶回京城赴太后的寿宴。
她今日带着物什去见云翠峭,方才反应又那般,背后定有值得探查的东西。
可既然今夜二人恰巧在此处碰上,尔后在京城也能见到。他便不用着急盯着她了。
毕竟,来日方长。
怎么竟在雨中煮茶吗?
倒有闲情逸致。确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事。
李泠卿遥遥一拜。
“无心闯入,请公子见谅。”
谢承瞮方才便瞧见了她。此时闻言,抬头看向她。
她披着海棠色披风,发髻散散盘着,只一根玉簪相配,撑着伞,提着灯。
倒像是睡梦初醒的模样。
身后竹光影照,灯火黯淡,她驻足于此,却如潇湘神女误入山林,卷起万千海潮,催发无数芬芳。
他闻言并未愠怒,也未怀疑。只是笑了笑:“姑娘进来吧,外面风大,还望莫嫌在下一盏淡茶。”
竟是邀她听雨品茶的意思吗。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语毕,她收了伞,仍旧提着那盏灯,朝亭内走去。
亭内灯光明灭,微黄火光映照下,男子眸光清亮,眉目如画。
李泠卿在他对面坐下时,忽然想起了今日在宿睢楼中。他也是这般平静,适然。
他带给人一种感觉,好像何时,他都能如此镇静坦然。
哪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李泠卿眸光定在他手中动作上,他手纤细,自如地斟好茶,放在李泠卿身前。
“多谢。”李泠卿看着他递过来的茶,轻声开口。
“公子不问我吗?”
谢承瞮抬眸,对上她清澈如湖泊的双眼,故作不解。
“今日在宿睢楼,还有方才,两次,我扰乱了公子的茶局。”
“所以?”谢承瞮应道。
“你不是应该怀疑我,别有用心吗?”李泠卿骤然开口。
“姑娘既然知道,不打算给个解释?”谢承瞮给自己斟了杯茶,又把话题抛给李泠卿。
“若我说,这两次,均是我无心之举,公子信吗?”李泠卿轻声笑道。
谢承瞮再看向她那双狡黠如狐的眼,知晓她是故意逗弄。
“自然。”
“真的?”
“毕竟你闯入时,都说了......是无心的。”说罢,他勾了勾唇角。
看见他笑了,李泠卿抿了口茶。并未接此话。
“这茶,姑娘尝着如何?”
“味道甚好,公子好手艺。”她真心答道。
此茶香味缭绕,茶香经久不散。李泠卿看得出是好茶。
谢承瞮似是想到什么,默了一瞬,“姑娘喜欢便好。”他望了眼外面的雨。
“姑娘深夜未眠,难不成也是来赏雨么?”
赏雨?这雨怕是也太大了些吧。
不过也算是吧。
“睡不着,想着出来走走。便走入了这竹林,想来也算是,赏雨?”
“说起这雨,确是下了几天了。早听闻苏城又叫过雨城,名不虚传。”谢承瞮把玩着手中的白玉茶盏,“听姑娘口音不似苏城人?”
“嗯。”李泠卿带着些探寻的目光看向他,“公子应该也不是苏城人吧。”
“不过旅居在此。”谢承瞮只回了这几个字。
见他不打算继续聊自己的来处,李泠卿也没多问。
看着亭外风中摇曳的竹子,李泠卿忽然想到了些什么,“那不知公子是否听过苏城关于竹子的传说?”
谢承瞮看着面前女子无害的双眸。略沉默了半晌,似在思索。
“自然听过。”
那日他初至苏城,在晔水旁的竹园与苏城好友林子霁相见。
他顾着棋局,林子霁却神神秘秘地道:“景之,你可曾听闻过,苏城的竹林传说?”
谢承瞮放下手中的棋子,“你是指,才子江勾竹林读书,最后考取功名救母的故事?”
“非也非也,另有一桩好玩的事。”
谢承瞮一脸疑惑。
“且听我讲与你听便是。”林子霁凑近了些,“苏城原有一朱姓大户人家,那朱家府上的二公子不喜读书,成日流连花楼。这不,有一年中秋,那朱二公子从那花楼里喝醉了酒出来,跌跌撞撞便走入一处竹林。待到第二日清晨,仆从发现他时,已是衣衫不整,被林中赏玩的人围观,你不知道,那叫一个不雅。”
看谢承瞮表情没什么变化,林子霁又继续讲了下去,“等那朱公子醒来,却一口咬定,他与一姑娘邂逅,共赴巫山云雨。他还说啊,那姑娘是苏城世家女。可众人皆知,没有哪个世家的女子会做出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来。多半那朱二公子是和什么花楼女子行了龌龊之事。”
“景之,你猜后面怎么着?”
“我猜啊,这莫不又是你胡诌的。”谢承瞮笑了笑,似是对后面的事不感兴趣。
“哪能啊。后面那朱二公子便一口咬定他遇着的就是世家女,每日每家地找,就跟疯魔了似的。可找了好多日,就是找不着。终于,两年后某一日,这朱二撞上了江州刺史家的二小姐出门来踏青。他只见了一眼便说这小姐就是他当日见到的姑娘。死皮赖脸地要去提亲。朱家人生怕不如了他的愿他便要得失心疯。便也由着他去了。后面又有传言说,这刺史家的小姐自那日见了朱二一面也倾心于他,便央求着家里人要嫁。最后两家缔结姻缘,到此也真甚美满。”
“自此后,竹林邂逅也成了苏城一美谈。”
林子霁讲到此处便兴致冲冲,赶忙喝了口茶。
“所以呢?”谢承瞮扯了扯嘴角,“林子霁,半晌,你就想说这?”
“不,重头戏在后头呢。”
“全城的人都知道这事。可奇异的是,三月后,朱二公子死了。大夫来看,也看不出个异常来。只有个仵作说,朱二公子看着,倒像是被人吸食了精气。原来那刺史家的女儿,是狐妖化成的,原来的刺史家的小姐,早被狐妖害死了,那刺史在井中找到女儿的尸体,竟也就这样昏死过去,再没醒来过。后来大家都怕极了,再不把这竹林邂逅称为佳话。”
“景之,你信吗?”林子霁好奇地看着谢承瞮。
“......无聊。”
“这真不是我胡诌的,这事你上苏城官府档案库里是可以查到的,不过好像被判为悬案了。只不过在民间传着玩,谁又敢真的去行那鬼啊神的。”
“不过,那姑娘,不,兴许是狐妖,好像长得真是极美。若能见上一面。”
谢承瞮似是被他气笑,“你也想被狐妖吸□□气了?”随即又抛给他一颗棋子,“下你的棋吧。”
看着李泠卿眨动的睫毛,谢承瞮想的是,这姑娘为何提起这个。
触及李泠卿揶揄的目光,谢承瞮咳嗽一声,“不过,在下不信这些狐仙鬼神之说。”
李泠卿转动双眸,朝他一笑,“什么狐仙?公子在说甚?”
谢承瞮却呛了口茶。
什么意思?不是说这个?
“我是想到,公子雨夜于此煮茶,倒令我想起了多年前苏城的那位才子,江勾。不知江勾倚竹读书之时,是否一如公子这般雅致?”
她又一笑,“公子说的不是这个?还是想到了别的?”
完了,她是故意的。
这姑娘,何意。
谢承瞮内心气恼,但面上不显,“在下哪敢自比江勾。”
他又循循善诱般地把话题绕到白日的事上,“姑娘方才问我许多,不知可否容在下问姑娘一个问题了?”
李泠卿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方才故意说那些就是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谁知他丝毫不懈怠。
他凝视着她,方才眼中的柔情尽敛,恢复平日的漠然,“白日,姑娘找宿睢楼的楼主是为何?”
“此事与公子无关,是我与楼主有一些要事要谈。”
“哦?但姑娘今日似乎并未等到楼主。”
“今日临时有事罢了。”李泠卿眸光闪动,“但不知与公子何干。”
“只是好奇。”
“只是好奇?”
这人真是,找个借口也不知找个可靠一些的。
“那今日我与邹公子的谈话,姑娘又听去了多少,听懂了多少?”谢承瞮转动茶杯,“或许我应该换一个问法,姑娘冰雪聪明,不知自己,猜到了几分?”
“与我无关的事,我不会妄自推测。”她冷冷道。
“真的与你无关吗?还是,你在骗我?”他紧盯着她双眼,轻轻一笑。不过这笑极冷。
“公子,你的茶凉了。”她不看他,抬手想去触碰茶盏。
“不必。”他似觉出方才那样不妥,又恢复了温润的模样。
李泠卿收回手,突然转身站起,“雨快停了,我该走了,公子,”李泠卿飞快提起桌边的灯,咬牙道,“告辞。”
谢承瞮看着亭外细密不见有要停之势的雨丝,对着那背影道,“姑娘,不妨护好身上物。”
李泠卿匆匆离去,听到他的话时,脚步顿了顿,而后仍然不停地向林外走去。似是想要马上离开此处。
雨中。
谢承瞮看着她方才坐过的凳子。
给自己斟了一杯冷茶。
今日乘风查到了,她是那李尚书家的长女,李泠卿。他早听闻过李家那些事,所以在听到李泠卿此前一直住在青州外祖家时,也不觉奇怪。
太后寿宴给各大世家都下了拜帖,她此时出现在苏城,多半是为了赶回京城赴太后的寿宴。
她今日带着物什去见云翠峭,方才反应又那般,背后定有值得探查的东西。
可既然今夜二人恰巧在此处碰上,尔后在京城也能见到。他便不用着急盯着她了。
毕竟,来日方长。